第一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语文《+行道树》教学设计
行道树
张晓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精心品味语言,思考人生哲理。
2、能力目标:培养合作学习及探究生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行道树象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在合作探究中品读语言,走进行道树的精神境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主旨,学习奉献精神,培养奉献意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迎着朝阳驱车在大路上时,当 你们依偎着父母漫步在小道上时,你又没有特别关注过路旁那一列列大树呢?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那么在台湾散文家张晓风的眼中,行道树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去聆听行道树的心声。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这是一列什么样的行道树?用文中原句回答。
三、合作探究:
1、“忧愁”和“快乐”从词义上来看是一组反义词,用它们来形容行道树矛盾吗?行道树的“忧愁”表现在哪里?
①不能如愿的生长在自己本该生长的大山; ②不能享受“繁弦急管”“红灯绿酒”;
③不被赏识
人们早已习惯污浊,不珍惜清新。齐读表现行道树“忧愁”的句子,注意读出“忧愁”。
2、行道树又做了哪些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呢?
①献出浓阴; ②迎接太阳; ③制造清新。
齐读表现行道树“快乐”的句子,注意读出“快乐”。
3、①行道树能够在忧愁中获得快乐,我们人也应该一样,当你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时,你是怎么做?
勇敢的接受现实,努力适应周围的环境。行道树何尝不是这样呢?当他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他们怎么做的呢?他们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勇敢的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并把它作为自己的选择,这其实是就是一种睿智的适应能力。
②班干竞选时,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得到大家的赏识,你的学习态度会发生改变吗?你的工作热情会削减吗?
行道树在不被赏识时怎么做的?注意体会“固执”在文中的意思。
即使没有人在意他的付出,他依然执着的奉献着。
③默读第四小节,概括这一节中所描写的行道树的形象。
这是一列有高度责任感的行道树。
小结:行道树忧愁而又快乐是因为他能够睿智的适应环境,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也正因为这样,他才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感到了快乐。
齐读3-5节,体会行道树忧愁而又快乐的背后所蕴涵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听完了行道树心灵的倾诉,我想大家对行道树一定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他们能为我们遮风挡雨,创造清新,但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不了解行道树的人,请你写一段话介绍行道树,让人们从此珍惜行道树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美好。要求:用上关键词“适应”“执着”“责任”。
小结:在行道树的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奉献精神,更明白了奉献也是一种能力,你只有睿智的适应环境,有着高度的责任意识,并且执着的追求理想,你才会具备这样一种能力,你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希望大家也能像行道树一样,奉献并快乐着!
五、走进创作室:
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要求:全文用拟人化手法;语言符合事物的功能和特征;讲一个道理。
第二篇:人教课标七年级上语文第8课
人教课标七年级上语文第8课《人生寓言》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2.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3.联系实际学会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重点难点: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教学设想:
1.学习两篇寓言精美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
2.两则寓言同时进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相信大家对寓言并不陌生,你知道什么寓言?寓言有什么作用?是的,寓言往往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来惩恶扬善,启迪人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生寓言》,它会告诉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谈作者情况及寓言的知识。(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2、字词处理:通过课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巩固。
慷慨 闲适撤销 金窖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阴晴圆缺举世无双 心痛如割 险象迭生慧心未泯
3、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后把故事复述给同桌听。
(2)复述故事展示
(3)思考:你从两则寓言故事中读出了什么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金色花》之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
《金色花》之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它通过奇特的想象,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假想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去与妈妈“捉迷藏”,但又不是真的捉迷藏,而是隐蔽自己身形,暗中为妈妈做事,不让妈妈知道。诗人的目的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爱,去反映妈妈对孩子的爱,从而表现世界上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母爱。
[教学设想及依据]
1、《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有自己的评价,能有自己的见解;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自己的感悟。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单元教学指出,学习诗歌,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还要学习朗读技巧,学习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去分析理解。
3、在教学中,尽可能开放课堂,给学生较为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教学目的]
1、学习并积累“匿笑”、“祷告”、“沐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策略]
采用板块式、对话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朗读显情
1、介绍相关资料
2、整体感悟
3、自读,揣摩,交流。
4、听读,比较,提高。
5、朗读展示(或齐读)
三、解读形象
1、提要求。
2、学生读课文,作圈点批注。
3、交流与小结。
四、问题探讨
五、自由写话。
六、总结。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四篇:精选题库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下《丑小鸭》 教学设计初中
《丑小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语,理解关键语句语段的含义。
2、能力目标: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丑小鸭” 变成“白天鹅”,认识到,只要向往美好,并不懈努力,一定会实现心中的理想。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对自己的启示,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在预习中的所感。
教学难点: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你们知道作者是谁吗?生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到的他的作品《丑小鸭》。师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查:
1、听写生词: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安徒生
(请几名学生到讲台板书)
2、讲评:注意分析字形,“嫉妒”和“忌妒”。
记住字义,关于“讪笑”
3、展示:预习时你记住了哪些好词好句呢?(关于景物描写的居多,可以回顾景物描写的作用。)
背一背。
三、自学提升:
1、预习时,你发现丑小鸭有哪些不幸的遭遇?(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家:(排挤、讪笑)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
灌木林里:
老农家:(被追打)
2、丑小鸭在这些遭遇面前怎么做的?哪一次是主动离开的呢?
(板书上面括号内的文字)
3、丑小鸭主动离开的原因从文中看是什么?你怎么看呢?
生:想起来新鲜空气和阳光,想到水里去游泳。
朗读后归纳:本性;对美好事情的向往。
4、文中还有哪些段落表明了丑小鸭的美好的向往?谈谈你的感受。
(34、35、40、41)齐读后,归纳:他为了理想不顾一切,之前的磨难让他自卑,但更磨练了他的意志。
5、文中哪一句话表明了这些含义?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四、联系实际:
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和丑小鸭的经历相似呢?
生:(春晚的草根明星)海伦.凯勒、张海迪、史铁生、邰丽华等。
师:一名成绩普通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优秀的武警战士的真实例子。
五、课堂答疑讨论:
提出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
完成书后练习
第五篇:七年级《行道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行道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道树》(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之一)是张晓风一篇短小而精美的散文。如何实现“短文厚教”、“小文富教”呢?从笔者教学实践看,要紧扣“短”的特点,组织反复整体诵读,移步换景,“读”径通幽。
一、初读,整体感知,填写“我们是一列 的树”
学生自由诵读,勾画圈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角度,提取信息,组织语言,完成思考和填空。教师组织交流。师生在尊重个性化认识、开放性认识的原则下,共同补充完善。
生1:是一列立在城市飞尘里的树。
生2:是一列离开了原始森林大家庭,不能吸露玩云的树。
生3:是一列自己选择了自己命运的树。
生4:是一列春天勤生绿叶、夏日显出浓阴的树。
生5:是一列给城市迎来光明的树。
生6:是一列给人类制造清新的树;还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二、细读,独自默诵,感受形象,填写“行道树是一群 的形象”
这个空的填写,需要找准文本相关语段,扣住关键词句,进行品味。还得下一番概括、归纳、联想、抽象之功,进而才会有所得,有所表达。
同学们交流了以下感受:
生1:行道树是一群生活在艰苦环境里,默默地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生2:是一群寂寞孤独者形象。
生3:是一群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者形象。
生4:是一群主动放弃安逸生活,承受痛苦的牺牲者形象。
生5:是一群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劳动者形象。
生6:是一群创造者的形象。
生7:是一群自豪的幸福者形象。
三、赏读,深思品悟,填写“这群形象具备 的品质”
这是关键的一步,需要学生在前两次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理解“形象”的本质特点。当然,要完成这一步,依然离不了对文本语言的推敲。作者用语言能够巧妙的表达这样的信息,我们自然也可以从字里行间得以领悟。学生结合前面的形象把握,从语句中不难读出“行道树”的品质。教师也可适当点拨,促成学生认识升华。
生1:“苦熬,牙龈咬得酸痛”——具有坚持的品质。
生2:“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具有负责任的精神。
生3:“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对工作、事业的执着。
生4:“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舍己为人,任劳任怨的品质;
生5:也体现了只讲给予,不求回报的品质。
生6:“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具有豁达乐观的品质。
生7:为人类习惯污浊而忧愁,为自己从事高尚的工作(事业)而自豪——深沉的品质。
生8:这是一群具有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品质。
生9:这群形象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
四、美读,陶醉地读,领会情意。填写“抒发作者 的感情”
学生在陶醉的诵读中,结合前面所获得的“形象”及“形象的品质”,自然而然领悟作者所发现的行道树的“独特美”和在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态度。在学生的交流和师生互动中,可以形成一些共识:
生1:抒发对行道树精神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生2:抒发对行道树品质的崇尚之情。
生3:抒发对具有行道树品质的人的`崇尚之情。
生4:抒发自身具有行道树精神品质的自豪感。
师:能够感受到这一层,真了不起。我们在读出了文章意蕴的同时,对表达手法有认识吗?有无同学愿意交流?
生5:由“树”到“人物形象”——以物喻人;由“树”、“形象”到“品质”、“感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师:一语中的,精练、简洁。
五、比读,类文比较。填写“两文共同点是,不同点是。”
老师提供《一棵树的悲悯》,同学们阅读比较。学生读的虽然是另一篇文章,要完成比较,心中依然要对课文进行一次“默念”。
一棵树的悲悯
传说,在古印度,有一个极为专横的国王。有一天,国王忽然想要新造一个皇宫。工匠的头目禀告国王说,若要把宫殿修建得坚实而华丽,必须选用一棵千年老树做材料。于是,国王传令下去,无论如何,也要寻得这样一棵老树。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国王的使臣果然找到了一棵千年老树。那是一棵参天大树,气宇轩昂地屹立在众树之间。使臣前来禀报国王,说他们找到了一棵大树,只是那树年代久远,砍了会不会太可惜。
国王才不管那么多,当下命令工匠,翌日就去伐了那树来,修建宫殿。然而,那毕竟是一棵千年老树,它已经吸纳了天地之灵气,化作一个树中精灵。当天夜里,趁国王熟睡之际,老树走进了他的梦里,恳求国王手下留情,别让它千年修行,毁于一旦。
“既然你有千年的道行,我就更要砍你来修建宫殿了,要知道,再怎么样你不过是一棵树!”国王傲慢地说。老树一声叹息,说:“唉,我老也老了,死了也就罢了。只是陛下,您能不能在砍伐我的时候,别从根部下斧,您让人从我头上往下砍吧。”
国王大为不解:“从上往下伐你,岂不使你肢体寸断,更为痛苦?哪有从根部砍了你干脆?”
“陛下,从上往下伐我自然倍加痛苦,可您瞧我这般高大,若从根部伐了我,倒下之时,势必压死压伤无数小树……请陛下成全我吧。”
国王一觉醒来,顿感羞愧难当。他收回了砍伐大树的命令,并放弃了修筑宫殿。打那以后,那国王善待于民……
这个故事渗透着佛学中一种叫禅宗的境界:即使身处险境,仍悲悯于苍生的冷暖与苦弱。其实,这也可以是一种人生的修为:我们很难做到荣辱不惊,大义凛然,但至少可以分一点温暖给你的家人,多一点关怀善待朋友,接纳一份承担给你的孩子……
生命中的诸多忧愁,多半来源于自私自利,患得患失。而人生中最大的快乐,便是与他人共享的快乐了。——许永礼 《文苑》20xx.1
因为是刚跨入初中的学子,要求不必过高,能够有一点发现、一点认识,都应予以肯定。
师:先说说相同点吧。
生1:两文都以“树”作为写作对象,歌颂“树”的品质。
生2:都写了树给人的启示,阐述生活哲理。
生3:都在文章中借“树”来表达作者自己的主张和追求,寄托自己的理想。
师:不同的方面呢?
生4:课文刻画“群体”;此文突出“个体”。
生5:课文主要写实;此文重视虚构。
生6:课文侧重写“奉献精神”;此文主要写“悲悯情怀”。
生7:课文是写景散文,侧重于描写抒情;此文是记叙文,侧重于叙事说理。
师:大家抓得很准确,水平很高。鼓掌祝贺。
六、悟读,融会贯通,模仿创作,进入新境界。
学生自由读,将各种思绪、体会汇聚文本,使各方面信息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积累。然后,迁移运用,模仿创作,再一次走高,进入新的境界。至此,明确文章是作者有情而发、因情而发的结果,不是空洞地无病呻吟。作者有表达的原因、表达的冲动、表达的欲望,这样自然成文。
从读文到表达、运用的提升,把阅读与写作(表达)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要求联系生活,联想想象,拓展延伸,创造创新。用下列形式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我准备描写(物)。
“这种(物),在我心中是一种 形象。
“这种形象具有 品质。
“描写它抒发我 的感情。
个人完成以后,先小组交流,在广泛的分享借鉴中,强化对课文表达技巧的领悟。最后布置为课外练笔活动。
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调动学生,激活思维,体现梯度,启迪悟性。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出入文本,入有“深度”,出有“高度”,移步换景,“读”径通幽,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旅行”。学生的读诵境界有了,教学的境界也就有了。
【七年级《行道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课文《行道树》教学设计
2.《行道树》教学设计的畅想
3.行道树教学设计案例
4.行道树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5.《行道树》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6.七年级《行道树》教案
7.七年级语文《行道树》教学反思
8.行道树作文
9.《行道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