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1 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九年级)
13.1 分子热运动
基本思路: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知识. 措施:做好演示实验,用实验证明。
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 质的微观结构.
措施:结合挂图,最好用多媒体演示,给学生一感性认识。教法:实验法、推理法、科学建模法。学法指导: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具准备: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量筒、硫酸铜溶液、铅块、锡块等。学习导入:
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 深入探究:
阅读教材2、3页完成:
实验1: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中水变红. 实验2: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
实验3: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 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实验4: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
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 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举出几 个例子.
实验5: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
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蓝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蓝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小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
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B.扩散现象只能放生在气体之间,不可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C.由于压缩固体十分困难,说明固体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阅读教材3、4页完成:
实验5: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
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
实验6: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小结: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
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当堂达标:
一、填空题
1、一切物质都是由 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 运动,物体内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 ;粉笔的痕迹能留在黑板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3、防治“非典”期间,防疫人员把按比例配好的消毒液喷洒在教室外的走廊里,一会儿在教室里也闻到了药味,这种现象说明了 ;天气越热,药味弥散得就越快,说明。
4、吸烟有害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儿房间里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分子的 现象。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二、选择题
05、物体在0C时,分子将()A.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一部分开始停止运动
C.可能运动也可能不运动,要看是哪种物体 D.不运动
6、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B.打扫室内卫生时,可以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C.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
D.将几粒粗盐放入盛水的杯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7、下面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D.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 C.沙尘暴起,尘土漫天
8、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A.如果水的温度为00
C,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B.这是扩散现象,它只是放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C.这是扩散现象,它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如果水的温度越低,扩散将进行得越快 ★★拓展延伸: 1.“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______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_______,扩散越快。在制造半导体元件时就利用了这一特点。
3.“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陆游《春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中考链接:
1.下面哪一个现象的描述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A.春天柳枝摇曳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瑞雪飘飘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扫地时尘土飞扬 B.气体容易被压缩 C.蜡烛“流泪” D.美酒飘香
3.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表明
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
4.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风吹时,风车转动
B.滴在水泥地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C.水往低处流
D.烟从烟囱里冒出来
5.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第二篇:物理九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分子热运动教案
物理:
一、《分子热运动》教案(九年级人教版)
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彩缤纷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同学们课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察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请大家再观察一下刚才大家滴入清水的墨水,已经没有明显的墨迹了,整杯水都变黑些了,说明墨水和水也发生了扩散。为了说明液体的扩散现象,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按照课本图2-3液体的扩散实验演示)现在我们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要观察到扩散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几天前我就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大家看几天前的实验。(出示提前二天、四天、六天做的实验样本)这些实验告诉我们,静放的时间越长,界面变得越模糊不清,彼此进入对方越深。
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观察到过固体的扩散。煤矸石有的原来就是石炭岩,由于长期地跟煤挤压在一起,它的内部也变黑了。
大量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能找到许多事例。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凉油味。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引导学生猜想,这可能是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证实。
演示实验:分子引力实验
出示演示分子引力的两个铅圆柱。随意将它们对在一起,这时两铅块并没有表现出吸引力。实验似乎得到分子间没有引力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要轻易地放弃我们的猜想,应再进一步分析原因。大家都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钉,(边讲边演示)但把铁钉远离磁铁,这时磁铁不能吸起铁钉(演示),这是为什么?(距离太远)。刚才两铅块没有表现出吸引力,是不是也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不够近呢?那么我们想法让两铅块靠的更近些。(再做实验时,用小刀将两铅块表面刮光亮,然后用力将两铅块挤压在一起)
实验结果两铅块能吸引在一起,并能负重达500克以上。这表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只有在分子靠得很近时,才能表现出来。一般分子距离要小于10-9米时才能表现出引力。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分子间有吸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一般焊接是靠溶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液体分子之间也存在吸引力。课本图2梍18的小实验就说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实验证实了我们关于分子引力的猜想。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又会发现新的矛盾: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又有引力,这两者是矛盾的,分子想互吸引最终应该相互靠紧,而不应该有间隙。既然分子间有间隙,物体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却是固体、液体极难压缩。
我们只有根据事实,深化我们的认识,事实表明我们对分子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有没认识到的方面。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当分子距离小于r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距离再增大,分子引力继续减小,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有了对分子间存在斥力的认识,前面所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小 结: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板书设计: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分子和分子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2、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1、引力
2、斥力
作 业:p---122页 1---4 教学后记: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对分子间的作用力有正确的认识,知道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第三篇:分子热运动教案1
关于分子热运动的教材分析
发言人
陈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教学难点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具和媒体
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
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
教学流程
课题引入
用课件1展示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图,并提问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在运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的运动规律怎样?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回忆,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课题播放课件1并提问引导对学生的回答以肯定,并说明所代表的内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说明:在第十章中已经采用拟人的方法学习了解了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运动情况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分子的运动规律仔细观察并回答这像是什么在运动及其相关问题
回顾有关内容提出进一步想要学习的问题
课题探究
一、提出问题
如何研究分子的运动?利用小组“讨论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知道研究这类问题的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分子太小,无法用肉眼看到它的运动情况,该如何研究?汇总学生讨论情况回忆思考小组讨论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
二、研究方法类比法选用类比的方法将不容易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探究分子的运动规律确定研究方法
展示实物:一杯大米、有一条小鱼的一杯水、有许多条小草鱼的一杯水,引导学生确定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观察交流
找到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运动:水中运动的大量小草鱼
三、形成假说
1.鱼的运动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草鱼运动的越快(水温不能超过鱼的承受极限温度)
2.分子的运动快慢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通过观察探究得到鱼的运动规律,类推得出分子运动规律的假说,学生非常容易而且自然通过课件2形象地展示水的温度对草鱼的运动快慢的影响,加深实验印象,同时可以顺理成章地过度到分子的运动。
1.展示实物:两杯盛有等量水和草鱼的水杯,但两杯水中的小草鱼运动快慢不同。
2.引导学生探究并得出结论。
3.播放课件2:鱼的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引导学生类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4.播放课件3:分子的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
1.观察并猜想交流:什么原因引起鱼的运动快慢不同?
2.实验探究
两组学生通过用手试摸、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得出鱼的运动规律。
3.观察课件并类推出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观察课件并形成分子运动与温度关系的假说。
四、利用假说推断如果上述假说成立,那么会出现:品红使热水变色比冷水快。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出问题:如果上面的假说成立,等量的品红放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会出现什么现象?回忆化学知识:品红使水变色对问题进行猜想。
五、实验检验
遇过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假说的推断是否正确,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合作能力。通过生活中相关的实例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使结论由特殊到一般,具有普遍性;给学生提供器材,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实验中应注意控制变量。
利用实验现象和课件4(扩散现象的微观分析以及扩散现象与温度的关系)分析总结出结论。
提问:还有什么现象或实验能够证明上面的猜想是正确的?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分析观察到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讨论回答生活中大量温度影响扩散现象发生快慢的实例。
总结研究方法时具体说明在什么环节或问题中是如何运用的。
板书书写
分子热鱼的运动规律:水温越高,草鱼运动越快
假说:分子运动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推断:品红使热水变色比冷水快
实验:冷水+品红
热水+品红
扩散现象
结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第四篇:分子热运动 教案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24页
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杨兵蔚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化学课中,及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有了大致的了解,并见到过一些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较深的印象,但对扩散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等问题,并不清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和课件,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及随时关注周围各种自然现象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推理微观世界,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难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存在的理由与情况。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五、教具准备
一烧杯热水、一烧杯冷水、墨水、投影仪。
六、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演示,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平衡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比如气体。就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而气体分子间几乎没有引力与斥力,只有相互碰撞时才有力的作用,所以气体容易被压缩,但不能无限压缩(碰撞时才有力)。
4、小 结: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②、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③、分子之间有间隙。
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组成二、扩散现象
三、分子间力
1、组成:
1、现象及定义
1、分子在运动但物质又是聚合的说明有引力
2、分子大小
2、扩散现象说明:
2、分子间有空隙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四)、课堂练习
1、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热运动 C.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固体物质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2、以下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是()
A.一根细铅丝很难被拉断
B.小木棍容易被折断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D.被雨淋湿的衣服很难脱下来
3、在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中放入相同的糖块,问:一段时间后,哪一杯水更甜?
4、零下500C的冰块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为什么?
5、镜子摔破后,为什么不能重新组成一面好镜子?
第五篇: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
江夏一初中 周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组实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动手能力。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体会从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类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 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以及能用微观理论定性解释宏观现象 [教法] 实验观察,类比分析,总结归纳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 红墨水,清水,香水,NO2气体,CuSO4溶液,弹簧测力计,玻璃片,铅 柱,钩码,弹簧,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学生回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10-10m。2.学生猜想:一个分子有多大?
3.教师举例学生想象:理解分子很小,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多得惊人。4.教师演示实验:喷洒一些香水,马上香味四溢
---引导学生思考:你闻到什么气味?为什么会闻到香味? 举例:“酒香不怕巷子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引出本节内容---分子热运动的探究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扩散现象
a.教师演示实验:NO2在空气中的扩散(图16.1-2)b.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得出扩散的定义: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C.进一步理解扩散现象
液体的扩散——CuSO4溶液在水中的扩散(图16.1-3)
固体的扩散——铅片和金片之间的扩散 d.学生联系生活举例:
固体和液体之间的扩散——粗盐在水中溶解 固体和气体之间的扩散——樟脑丸扩散到空气中
③ 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扩散——氧气溶解在水中
e.总结: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f.提问:50ml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等于100ml 吗?为什么?
总结:扩散现象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大量实验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但扩散的快慢是不同的。在条件相同时,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扩散最慢。G.猜想: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举例:炒菜放盐和腌菜放盐,哪种情况菜咸的快?为什么?(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提出猜想—和温度有关
(2)学生设计实验—把红墨水同时滴入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现象(3)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4)总结: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热 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0 提问:当温度等于0C时,分子还运动吗?(5)举例识别扩散现象(区别于机械运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思考一: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散开,而总是 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呢? 举例:把一支粉笔拉断很难,把一张纸向两边拽开很困难 演示实验:铅柱间的吸引力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思考: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实验演示,观察总结)讨论:你怎样用透明胶带把写错处粘掉?为什么?
思考二: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举例:用注射器压缩液体很困难,用手挤压铅块很难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思考三:分子间既有引力又同时存在斥力,那么两种力会不会相互抵消呢? 演示实验:乒乓球、弹簧模型演示两球间的作用力,类比分子间的作用力。画图分析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的关系。思考:破镜为什么不能重圆?
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习题检测:见练习册本节习题
五、板书设计
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扩散现象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隙
3、扩散得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二、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