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时间:2019-05-13 21:3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第一篇: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一、教学目标:

能够对本单元所学习的蒙古族音乐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牧歌》,能以自然舒展的声音,深情赞美的感情背唱歌曲;结合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体验四声部合唱中人声音色特点及蒙古族长调歌曲的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作曲家翟希贤及主要代表作品。

2、欣赏并用模唱的方法学唱《银杯》,感受、体验蒙古族短调歌曲的艺术特点,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及知识。

3、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边》,感受蒙古族歌手的音乐特点,认识波音记号。

4、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马头琴的音色及乐曲的艺术表现力,认识了解马头琴的形制及独奏、齐奏的演奏形式。

三、课时:两课时

四、授课年级:初一

五、教材分析: 第一课时:歌曲《银杯》

1、民歌: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2、导入:

酒在蒙古族生活中不可或缺,通常主人将斟满酒的银碗托在哈达之上献给客人,客人应接住酒杯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主人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酒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因此,酒歌就成为蒙古族民歌艺术中重要的体裁之一。

3、歌曲《银杯》

(1)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近代一些宴歌、婚礼歌等也属于短调体裁。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农业地区。

(2)《银杯》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的一首祝酒歌。它属于民歌中的风俗类歌曲,常用于酒宴聚会,彰显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银杯》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是带有舞蹈性质的短调歌曲。

(3)一段体:又称一部曲式,由一个乐段构成,一般只有一个音乐形象,一种音乐意境。

4、音乐小知识:

装饰音:用来装饰旋律的小音符,装饰音的时值计算在所装饰的音或前一音的时值内。

(1)倚音:由一个或多个音组成,用小音符记写在主要音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在左上方的叫前倚音,在右上方的叫后倚音。

(2)下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识的滑动所得出的发音。如果滑动的方向由高音滑向低音就叫下滑音。

5、节奏练习:

(1)X.X

X

XX |

X

X

|

X.X

X

XX |

X —

(2)X

X

X

X X | X —

X

X

X |

X

X

XX

X |

X

X

※注意:切分节奏

6、聆听歌曲《银杯》。

7、学唱: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歌曲《牧歌》

1、名词解释:

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地区。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作品介绍:

《牧歌》是内蒙古东部昭乌达盟的一首典型的长调民歌,一段体结构,音乐上带有舒展辽阔的特征。它的唱词共四句,从天空写到白云,再从白云写到羊群,最后又归到草原,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气和诗情的草原放牧图。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示出草原的安静和优美。其中雪白的羊群暗示了安静中所孕育的生命力,歌唱了辽阔草原内在的精神和力量。

3、节奏练习:

(1)X

X

X

.X

|

X

X

X.X |

X

X

X

.X

| X —

(2)X

X

X

.X |

X

X.XX

X |

X

X

XX

XXXX | X —

0 ║

4、聆听歌曲《牧歌》。

5、学唱: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六、拓展:

欣赏独唱《牧歌》,仔细体会这首歌曲的意境,并用稍慢的速度、连贯舒展的声音背唱。

七、反思:

第二单元

多彩音乐剧

一、教学目标:

能在感受体验音乐剧选曲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和编演等实践活动,能对其产生兴趣给予关注。

二、教学目标:

1、学唱《雪绒花》,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及舒展轻柔、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充满深情的歌声背唱歌曲。

2、欣赏《回忆》,巩固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感受音乐剧音在演唱风格上的特点;了解音乐剧综合性的艺术特点。

3、聆听《云中的城堡》,巩固变换拍子,体验音乐剧歌曲易学、易唱、易记的特点。聆听《总有一天》,知道音乐剧主题歌曲如同影视主题歌曲或主题音乐一样在剧中的多次出现。

三、课时:两课时

四、授课年级:初二

五、教材分析:

第二课时:

(一)欣赏《回忆》

1、故事导入:

这是发生在杰里科猫族的故事。每位猫族成员都有自己的名字,它们的年龄、性别、性格不同,各具鲜明的特点。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舞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希望因此被选中。在众多的猫中,有一只蓬头垢面、丑陋衰老的猫,她曾是猫族中最美丽的猫,名叫“魅力猫”。年轻是因羡慕外面的世界而离开家族,但在尝尽了世态炎凉已经衰老的她,更渴望重回家族重获新生。但是大家都歧视她、躲避他。为能获得重生,她放下昔日的高贵,以一曲《回忆》唤回了所有猫族成员的爱与宽容。最后,她幸运地成为当晚获得重生的杰里科猫。

2、背景资料:

《猫》是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创作于1977年,1981年首演于伦敦,1982年在美国百老汇上演。该剧曾以十多种语言在奥地利、德国、日本、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演出。它曾获七项托尼奖(美国戏剧界最高奖),与《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并称为四大经典音乐剧。

3、音乐剧《回忆》

(1)这首歌以动人心弦的旋律成为音乐剧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歌曲音域不宽,只有十一度,主要采用不常用的12/8拍子写成,其结构为A+B+A。

歌曲《回忆》在音乐剧中先后共有两次完整的演唱。因故事情节不同,在两次演唱中的歌曲结构也因所需表达的不同情感而不同。为了能更好地诠释剧中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故在音乐分析中将剧中的两次演唱分别以《回忆》

(一)、《回忆》

(二)加以区别。

※注意:聆听的是《回忆

(一)》

(2)作者简介:安德鲁·劳埃德·韦伯(1948—)代表作品有《猫》、《剧院魅影》、《艾薇塔》、《万世巨星》、《日落大道》等。其多部音乐剧曾获得百老汇托尼奖、金球奖、奥斯卡奖等。

4、观看视频,侧重听记旋律、学唱旋律及感受情绪情感。

(二)欣赏《云中的城堡》

1、故事导入:

这是发生在19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一年冬天,他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5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19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8年后,他改名为马德兰,成为工厂主,还当上市长。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为了完成对女工芳汀的承诺,找到并照顾她的女儿柯赛特,他历尽千幸万苦,不畏惧自己曾是罪犯的身份,而再次遭到通缉。最终,他帮助别人得到了幸福,自己却孤独地死去。

2、背景资料:

法国音乐剧《悲惨世界》创作于1980年,1985年在伦敦上演,1987年开始在美国百老汇上演。同年获8项托尼奖,奠定了非凡的国家影响与地位,成为了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

3、音乐剧《云中的城堡》

(1)《云中的城堡》是一首童声独唱歌曲。讲述的是芳汀的女儿柯赛特,被所寄养的饭店老板终日虐待,可怜的柯赛特幻想着自己能到梦中的城堡里去过幸福、快乐生活时所演唱的歌曲,其结构为A+B+A。

(2)作者简介: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1944—)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与阿兰·鲍利尔共同创作了多部经典的音乐剧,包括《悲惨世界》、《西贡小姐》、《马丁·盖尔》等等。

4、聆听歌曲,观看视频,结合剧情,使学生们感受小主人公柯赛特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心境。

(三)欣赏《总有一天》

1、图片导入,介绍金沙遗址。

2、作品分析:

《总有一天》是音乐剧《金沙》中的一首歌曲,是这部音乐剧的主题歌曲,全曲为C大调,4/4拍,其结构为A+B+A'。

歌曲由男主角“沙”演唱。这首歌分别出现在音乐剧的开篇与结尾,但在两个场景中所表达出的情感却不尽相同。开篇时重在突出对未知的希冀与探索,而结尾却表达了一种分离的痛苦与刻骨的思念。

3、作者简介:

三宝(那日松,1968—)蒙古族,作曲家。198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著有《亚运之光》、《不见不散》、《暗香》等。

4、聆听歌曲,引导学生着重感受其流行的演唱风格及歌曲情感表现。

六、拓展:

1、欣赏“魅力猫”在剧中第二次演唱的歌曲《回忆》,按演唱顺序将A、B乐段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A

║+()+()+间奏+()+()

2、聆听《云中的城堡》,为旋律填上空缺的音符,并根据小节内的拍号进行正确组合。

3、聆听《总有一天》,结合本单元其他音乐剧的欣赏,选择出符合音乐剧特点的选项(可以多项选择)。

歌曲 A难唱难记 B易唱易记 C易传唱

风格 A古典 B流行 C古典及流行相结合

七、反思: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教案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授课教材: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 上册 授课年级:七年级 授课教师:胡老师 授课时间:2017年12月19日

一、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欣赏歌曲《天边》,注意装饰音(前倚音、下滑音)演唱方法。

二、教材分析:

1、《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蒙古族作曲家阿拉腾奥勒作品中影响最大的声乐作品之一。原汁原味的内蒙古长调民歌具有浓郁的蒙族民间音乐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气息。音乐作品由四个乐句组成,两段体结构。旋律波浪起伏、简单上口,异常动人,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神态和美丽的草原风光。

2、《天边》是一首具有浓郁蒙古族音风格的创作歌曲,G宫调式,二段体结构。其旋律从蒙古长调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虽然用情歌的方式在倾诉,但它的意蕴应该比情歌更深远。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使学生在欣赏、表现等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感受和走进蒙古音乐。

2、学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女中音德德玛的音色,体验歌曲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赏析歌曲《天边》,加深对蒙古族音乐的认识,拓宽其文化视野。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了解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四、教学重点:学习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加深对蒙古族音乐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歌曲中装饰音(前倚音、下滑音)在演唱中的运用。

六、教学过程:

(导入)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大草原画面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讲授)二 学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初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歌曲的情景和内容。

介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曲作者:阿拉腾奥勒,内蒙古通辽市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原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原理事,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主席,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2、听听歌曲中唱出了内蒙古大草原怎样的景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犹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这就是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更是牧民双手托起的幸福大厦。

3、了解演唱者德德玛。

演唱者:德德玛,内蒙古额济纳旗人,中国著名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现为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院长。被誉为“草原上的夜莺”。1979年,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使她红遍大江南北。

4、读谱识谱,学唱歌曲旋律,随旋律哼唱,进一步感受歌曲表达对草

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欣赏《天边》,聆听《天边》,感受远离草原家乡的游子,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和怀恋知情的表达。

《天边》是一首具有浓郁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创作歌曲,G宫调式,二段体结构。其旋律从蒙古族长调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歌曲虽然用情歌的方式在倾诉,但它的意蕴要比情歌更深远。

(拓展)三 欣赏不同演唱风格的《美丽草原我的家》

学生共同欣赏:蒙古族演唱者 呼斯楞演唱的《美丽草原我的家》

藏族 演唱者 降央卓玛演唱《美丽草原我的家》 无伴奏合唱 《美丽草原我的家》

四 表演与实践: 学生分组演唱 五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去内蒙古大草原游玩了一圈,欣赏了内蒙音乐,通过歌曲的欣赏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辽阔而美丽的内蒙古的草原风情,感受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以后我们还要学习其他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三篇:第二单元牧歌草原

第二课 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教学重、难点:

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学生自由讨论)

二、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银杯》

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一、开课:

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五、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二、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三、跟着音乐,学动作。

四、随音乐舞蹈。

五、分组展示。

六、小结。

第四篇:草原牧歌

崇相西初中七年级音乐卫海晓

第四单元草原牧歌

主备人:临猗县崇相西初中 卫海晓

学习目标:

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蒙古族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二、通过欣赏、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蒙古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感受草原音乐的不同风格及民族器乐的独特性;能通过歌声与形体的动作,诠释自己的音乐感受。

三、通过各种编创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知道“无伴奏合唱”这一声乐演唱形式。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2、从音乐的角度领会蒙古族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是个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国家,是有名的旅游胜地。我想同学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去过那里吗?

生: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去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谁去过蒙古大草原吗?

生:没有,太远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蒙古大草原的魅力景色!

(课件:展示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配乐:腾格尔的歌曲《蒙古人》)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明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家都知道哪些蒙古族民歌呢?能不能给大家唱几句?

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嘎达梅林》„„

二、新课学习

(一)欣赏歌曲《金杯》

1、聆听《金杯》,了解歌曲产生的人文环境及“酒歌”这种艺术形式。

酒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全国各民族中,演唱于传统节庆、婚丧、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宴饮时刻。故亦称“酒礼歌”、“酒曲”等。酒歌的歌词,多以5字4句或7字4句为1段。

2、找出歌曲中起伏较大的旋律,体验这首蒙古族民歌宽广、豪迈、热烈的情绪。

3、选择合适的速度演唱歌曲。

(二)学唱《牧歌》

1、教师播放歌曲《牧歌》,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

2、讨论、分析歌曲。

a、听完歌曲有什么感受?

b、请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c、你是怎样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牧歌》优美的旋律曾经倾倒过无数听众。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3、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4、讨论、分析歌曲

a、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

b、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无伴奏)

c、讲解无伴奏合唱的相关知识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也包括为此写作的声乐曲。无伴奏合唱源于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唱诗班。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在长期的发展中,无伴奏合唱积累了丰富的曲目。

5、教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牧歌》歌词,注意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6、全体同学跟琴轻唱,学会歌曲。

三、巩固提升

将《金杯》与《牧歌》进行对比,了解蒙古族的长调民歌与短调民歌的区别。长调民歌篇幅较长,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短调民歌篇幅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音域相对较窄。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风格,感受了蒙古族民歌的魅力。请大家下去收集草原民歌,找出自己喜欢的歌曲,学会有感情的演唱。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蒙古族是一个喜好唱歌跳舞的民族,他们喜欢用歌声和舞蹈来表达情感,因此,蒙古族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歌手,如腾格尔,德德玛等,他们演唱的歌曲也传唱很广,如德德玛演唱的由火华写的词,阿拉腾奥勒作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吧。

二、新课教学

(一)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学生聆听独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感受歌曲中描绘了蒙古大草原哪些美丽的景色? 生:绿草、花、彩蝶、小鸟、绿水、晚霞、骏马飞奔、牛羊成群„

2、聆听无伴奏合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我们接着再来听一下另一种声乐形式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种声乐演唱形式叫“无伴奏合唱”,无伴奏合唱是不使用乐器伴奏的纯人声的合唱,它展示的是各声部人声的协和与高度的演唱技巧。

师:请同学们说说独唱与无伴奏合唱这两种演唱形式,哪一种更能表达歌曲的意境?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独唱者醇厚的嗓音、委婉的运腔为歌曲增添了魅力,犹如一位蒙古妇女在草原山眺望,赞美之情由衷而发。无伴奏合唱一开始由女声用哼鸣营造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苍茫与壮美的景象,然后由此起彼伏的歌声抒发人们对草原的赞美之情。这首由两种不同形式演唱的歌曲,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与感受。)

3、感受歌曲

师: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哼唱歌曲。

(二)欣赏无伴奏合唱《八骏赞》。

师:接下来,老师再让大家感受另一首不同风格的蒙古族歌曲《八骏赞》。

1、介绍《八骏赞》

师:《八骏赞》是我国著名蒙古族作曲家恩克巴雅尔谱曲的,这是一首难度

极高的无伴奏合唱歌曲。这首歌曲豪迈、意境高远,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和气派。

2、聆听歌曲《八骏赞》

师:请同学们听一遍歌曲,然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描绘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歌曲中是如何运用人声描绘骏马奔腾的姿态的?

生:描绘了在辽阔的草原上骏马飞驰的景象,表现了草原儿女意气风发的英勇气概和雄心壮志。全曲中“叮啼哩”为主要衬词,通过声音的背景效果模拟了草原骏马的奔腾声。(教师进行评价)

3、复听歌曲《八骏赞》

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歌曲,用哼唱模拟一下马蹄声。

生:······

(教师提取出模拟马蹄声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拍击)(幻灯片出示)

师:那还有没有其他节奏可以模拟马蹄声呢?

生:有,比如:××××、××××× ···

师: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或拍手、跺脚、口腔发声等方式表现这些节奏模拟马蹄声,再变化其速度与力度,表现马群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地飞奔的场景。

(请学生个别表演,然后集体表演,教师进行评价)

(三)欣赏乐曲《万马奔腾》

师:欣赏了两首蒙古歌曲,同学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蒙古族有什么独特的独奏乐器吗?

生:马头琴、四胡、笛···

(教师进行评价)

1、介绍马头琴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所以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演奏手法主要有:顿弓、碎弓、上下揉弦。下面我们就来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初听《万马奔腾》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感受乐曲描绘的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马头琴用了哪些演奏手法?(分组讨论回答)

生:描述了骏马奔腾声、嘶鸣声响彻在辽阔的草原上。用了顿弓、碎弓及上下揉弦的演奏方法。

(教师进行评价后归纳:乐曲描绘了草原上一群正在飞奔的骏马,在木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马头琴采用了顿弓的演奏手法,把马蹄声描绘得有声有色。在乐曲中,“马蹄声”贯穿始终,其间运用了碎弓及上下揉弦的演奏方法,惟妙惟肖地模仿了马的嘶鸣声,描绘了马奔跑、跳跃及仰天长啸的姿态。)

3、复听《万马奔腾》

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乐曲,感受乐曲中有哪些音乐要素变化?

生:节奏、速度„„(教师进行评价)

师:这是一首十分短小精悍的马头琴独奏曲。虽然十分短小,却运用了马头琴的各种演奏技巧,通过节奏、速度的变化,十分逼真的描绘了骏马在草原上奔跑的各种姿态

三、创编与表现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看见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身体也忍不住合着音乐的旋律动起来了,接下来的时间,我把它交给同学们,请同学们分组自由创编蒙古族舞蹈来表达我们对蒙古族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可以一部分打节奏,一部分跳舞,也可以一部分唱你们熟悉的蒙古族民歌,一部分跳舞。(学生上讲台表演。教师评价)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听、唱、演、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了蒙古族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了解了无伴奏合唱,认识了蒙古族独奏乐器马头琴。希望同学们下课回去后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互联网、电视收集更多更优美的蒙古族音乐,让我们用音乐来感受世界。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聆听乐曲《森吉德玛》,并讲述森吉德玛的故事。

2、教师做几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学生用筷子随音乐敲击出节奏。

二、活动与创造

1、唱唱吹吹

a、简介《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欣赏歌曲。

b、请学生分出乐句,并找到吸气口。

c、用”lu”演唱乐谱。

音响探索

a、拍击课本中的节奏,说说这些节奏模仿了什么音响。

b、把3个声部叠加进行,作多声部的节奏练习。

c、学生拍击节奏,教师指挥,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

学跳蒙古舞

a、教师简介《盅碗舞》

盅碗舞亦称打盅子,演变至今,发展成为手持酒盅、头顶彩碗而舞之。舞蹈体现了蒙古妇女勤劳、朴实、纯洁、活泼的性格和喜悦心情。现发展成为集体舞,深受蒙古群众的喜爱。

b、欣赏舞蹈视频。

c、教师示范基本动作,学生学习,体验蒙古舞的基本风格特点。

d、请部分同学上台展示。师生共评。

三、拓展延伸:“诗歌:美丽的草原

1、全体一起朗诵诗歌,深刻的感受、理解其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2、请学生画出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

3、找一些作品,大家一起点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对我国的蒙古民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我国的少数民族。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我们相信我们56个民族会相处的更融洽,民族会更团结。

第五篇: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

课标要求: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2、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琵琶协奏曲。

2、熟悉《草原放牧》这首乐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生共同欣赏两首歌曲。(《吉祥三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问题:

1、这两首歌曲分别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均属于蒙古族歌曲。

2、它们有什么不同?《吉祥三宝》节奏欢快,活泼。属于蒙古族的短调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曲调舒展、悠扬,属于蒙古族的长调歌曲。

二、展开

1、开始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欣赏

提出问题:①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表现“小姐妹”在草原放牧欢歌跳舞、天真烂漫的快乐情景。

②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琵琶

由学生回答引出讲解主要乐器琵琶: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主要弹拨乐器,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拍等地,公元五世纪传入我国。经历代演奏者的不断改进,相、品不断增多,并设横抱演奏为竖抱,废拨子而用手指弹奏。琵琶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往往表现一些气势磅礴的场面。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琵琶协奏曲:以“琵琶”这种独奏乐器为主要乐件,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器乐作品。

2、让学生介绍《草原放牧》的背景以及作者,老师补充。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设问:上节课老师叫你们课后搜集有关《草原放牧》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简介,请问哪位同学能回答我?)

(1)作者简介:吴祖强:(1927-)作曲家。代表作: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合作),舞剧《鱼美人》等。王燕樵(1937--)作曲家。代表作:《草原英雄小姐妹》(合作),电影音乐《大河奔流》等。刘德海(1937--)琵琶演奏家。代表作:《十面埋伏》等。

(2)创作背景:此曲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抢救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创作的。草原小姐妹动人事迹。这首乐曲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时年仅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为保护集体的羊群,在-37℃的气温下在大草原上和暴风雪搏斗了一昼夜。那是1964年2月9日,正是春节的前夕,姐妹俩赶着公社的384只羊在草原上放牧。没想到中午的时候,一场罕见的暴雪向草原袭来,羊群惊恐四散。她们牢牢记得阿爸平时说的话:“羊是集体的财产,是集体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丢!”就这样,她俩一前一后,不停地奔跑、拦挡。接近-40℃的严寒下,我俩脚步越来越沉重。我的靴子掉了都不知道,脚已经没知觉了„„正在这时,好心人救了她们。也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她们姐妹俩在暴风雪中整整搏斗了一天一夜。她们放的384只羊,只有三只被冻死,其余都安然无恙,而她们却因冻伤而造成了终身残疾。

(3)、《草原英雄小姐妹》共有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草原放牧》,第二部分《与暴风雪博斗》;第三部分《在寒夜中前进》;第四部分《党的关怀记心间》;第五部分《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3、具体,分段欣赏

曲式结构:二段体结构:引子A+BA----欢快主题B----抒情主题

引子:奏出“小姐妹”的主导动机。第一主题(A):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短调”色彩的旋律。第二主题(B):表现“小姐妹”的内心世界:她们热爱家乡,热爱草原,热爱祖国。“长调”色彩的旋律。

三、拓展与探究:播放视频音乐《草原放牧》的两个音乐主题片段,感受体验蒙古族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

四、总结: 学习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她们是蒙古族的骄傲,是内蒙古草原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下载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课稿(草原牧歌《牧歌》)

    说课 《牧歌》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牧歌》。下面就教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五方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构思: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牧歌》是人音......

    《草原牧歌》教学反思

    《草原牧歌》教学反思 作者: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雅居乐小学贺清先 《草原牧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我在游仙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会上展示......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雅居乐小学 贺清先 一、教学内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蒙古族音乐欣赏,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长调、......

    草原牧歌 教学设计

    《草原牧歌》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 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

    草原牧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草原牧歌》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并用模唱的方法学唱《银杯》,感受、体验短调歌曲的艺术特点。 2、在学唱中,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及知识。 3、欣赏《万马......

    《草原牧歌》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

    《草原牧歌》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草原牧歌_第十一册第二课_教案[范文大全]

    课题:2、草原牧歌(第1课时)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银杯》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蒙古族是......

    初中《草原牧歌》教学设计(最终版)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 绵阳市游仙慈济实验中学 贺清先 一、教学内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歌》。 二、教学目标:1、通过蒙古族音乐欣赏,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长调、短调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