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单元整理
一、字音、字形、实词及成语
11、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 春风夏雨 秋霜冬雪 多姿多彩 描绘 抒发 情怀 愉悦 投入 微妙 揣摩 拟人 朱自清 拨动 心弦 生花妙笔 情境 盼望水涨 嫩绿 打滚 踢球 赛跑 捉迷藏 软绵绵 云霞 嗡嗡 蝴蝶 眨眼 抚摸 润湿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清脆 喉咙 婉转 应和 嘹亮薄(bo)烟 披蓑戴笠 稀疏 静默 舒活筋骨 抖擞精神 健壮 胳膊 腰脚 基调 欣喜 高昂 修辞 喧腾 篇章 翡翠 厚障壁 隔膜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黄晕:昏黄,不明亮。烘托:衬托。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12、老舍 一往情深 境界 浮现 奇迹 伦敦 怪事 温晴 暖和 安适 唤醒 摇篮 着落 依靠 幻想 慈善 髻 看护妇 镶边 肌肤 斜射 薄(bao)雪 害羞 狭窄 宽敞 水墨画 绿萍 水藻 贮蓄 垂柳 澄清 地毯 树影 秀气 空灵 蓝汪汪 比拟 赋予 共鸣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13、贾平凹 魔力 无所不能 鼓 陷 飘忽不定 扯断 旋转 蘑菇 抛举 刹那间 僵直 扑撒 麻团 模样 扭转 芦苇 倒伏 断茎 破裂 颤声 栅栏 末了(liao)跌倒 粪堆 槐树 葡萄蔓 攀附 蜷曲 哗啦脱落 苍蝇 屋檐 下坠 弧形 鸟巢
瞬间 巷道 废纸 绒被 凹凸 撩起 凝固 锥形 啪 砸 蹦跳 捶腿 门缝 锐利 狂风暴雨 细致 偌大:这么大,或那么大。倏忽:忽然,很快。
14、生动鲜明 绚丽多彩 意境 震落 满披 露珠 丁丁 幽谷 饱食 稻香 镰刀 背篓 竹篱 肥硕 栖息 冷雾 撒(sa)网 青鳊鱼 乌桕叶 芦蓬 满载 白霜 归泊 船桨 游戏 渔船 草野 蟋蟀 寥廓 溪水 枯涸 清冽 笛孔 梦寐 牧羊女 赏析 陌生化 蕴涵丰富 节奏
15、佳作 咏春悲秋 凝练 描绘 抑扬顿挫 郭茂倩 曹孟德 《蒿里行》 安徽亳(bo)州沧海 曹操 碣石山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丛生 丰茂 萧瑟 洪波涌起 星汉灿烂 幸甚至哉 咏志 归雁 洛阳 王湾 钱塘湖 早莺 啄泥 枯藤 昏鸦 断肠人 天涯
二、背诵文章
朱自清《春》全篇老舍《济南的冬天》第1、4自然段何其芳《秋天》全篇古代诗歌四首全篇课本192页—196页古诗:杜牧《泊秦淮》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朱熹《观书有感》晏殊《浣溪沙》李清照《如梦令》
三、文章重要知识
11、朱自清《春》: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选自《朱自清选集》。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代表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和《论雅俗共赏》,长诗《毁灭》,被誉为“当代之《离骚》”。重要的散文篇章有《背影》、《荷塘月色》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和第一个诗歌杂志《诗》月刊的发起人之一。
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通过盼春、绘春和颂春三个大部分描绘春天。绘春里又分为总括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几个部分。颂春部分通过三个比喻句,展现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新、美、力。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全面、细致、精细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和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比喻就是打比方,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12、老舍《济南的冬天》: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老舍,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主要代表小说《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戏剧《茶馆》和《龙须沟》。
本篇文章是总—分结构。第一自然段是总写,突出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接下来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的分写,分别从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阳光下的小山摇篮图、雪后山景的秀美(雪霁初晴图)、城外的远山(水墨画图)、济南冬天的水(空灵水晶图)来具体写济南的冬天。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1、直接抒发感情;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13、贾平凹《风雨》:这是一篇描写夏季风雨的佳作,作者贾平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秦腔》等,是中国最具叛逆性和创造精神的一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被誉为“鬼才”。
本文大量运用细节描写,文章题目是“风雨”,全篇未出现一个风字、一个雨字,却句句都是在写风雨,这是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风雨。分别从自然景象、动物、人几个方面,多次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宏观描写与微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展现夏季的风狂雨猛,形成了一幅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描绘来展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14、何其芳《秋天》:这是一首现代诗歌,选自《预言》。何其芳,现代诗人、散文家、评论家。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等。何其芳、李广田和卞之琳著有诗歌合集《汉园集》,这三个人被并称为“汉园三诗人”。
全诗分为三节,每节独自形成一幅图画,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第一节是一幅农家丰收图,分别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角度出发,呈现了山谷伐木、篱间背瓜果两个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秋天丰收景象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二节是一幅霜晨归渔图,抓住渔民劳作的特有细节—撒网、摇桨,以及秋天特有的环境—江面的冷雾、芦蓬上的白霜,创造了一种清冷、幽静而安谧的氛围;第三节是一幅少女思恋图,运用几个形容词(寥廓、清冽、香、热),以外景衬托抒情主人公的情怀,创造出一种幽静而悠远的意境,表达了主人公因失落而怀想的内心波动。
全诗营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古代诗歌四首这四首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观沧海(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登山地点和目的,总领下文。“观”统领全篇,全诗的线索)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六句是实写,动态与静态结合,全面铺写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诗虚写,借助想象,全诗的高潮,运用夸张的手法)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最后一句抒发豪迈喜悦之情。)
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写的。本首诗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第一章。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字孟德,代表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全诗的基调:苍凉慷慨,被视为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全诗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表现诗人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唐)王湾五言律诗,乡愁佳作
选自《全唐诗》。王湾,唐代诗人,河南洛阳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点题,写诗人行程,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写昼夜和冬春交替。)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点明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七言律诗
选自《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写远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近景,诗眼是“早”“新”,早莺和新燕的动态)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近景,地上的花草,诗人游春时的舒畅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诗人完全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游春的愉悦。)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北京人。
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元代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诗歌前三句是第一层,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九种事物,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最后两句诗第二层,揭示了全曲的主旨,抒发了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画龙点睛,是一幅游子思乡图。
第二篇: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60分)1、2010年9月8日,国际投资论坛在厦门举行。国务委员马凯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他强调,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继续为广大海外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由此可见,()
①发展对外贸易,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效方式 ②我国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③我国对外开放主要是对发达国家进行开放
④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利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民生是和谐之本,我国当前的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
A、在本世纪20年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三步走”战略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根本目的 B、根本任务 C、基本路线 D、基本国策 5、201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九年了。这几年中我国外贸总额年均增长30%,迈过万亿美元大台阶,跃居全球第三大贸易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表明我国已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②这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结果
③表明了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④表明了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6、、2010年7月14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强国必先强教。这是因为()①教育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②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靠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在教育 ④教育日益成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2011年1月14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为荣获2010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师昌绪、王振义两位院士颁奖,这表明()A发展科学技术是当前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B发展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 D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8、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奋起直追,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走在前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这是因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③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④科学技术是解决当前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研究表明,航天科技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美元的回报。目前,我国每年的太空育种、太空制药等成果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主要说明:()
A、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我国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D、创新能力决定国际竞争力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的产品日益风靡世界,但其中相当多的是“来料加工”“来样制造”的轻工业品。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应提升创新能力,把“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因为()
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创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增强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④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科技创新,部是步人后尘,经济上会永远受制于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11、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在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等世博永久建筑的屋顶和玻璃幕墙上安装了总装机容量超过4.68兆瓦的太阳能发电设施,每年能减排二氧化碳4000吨。这一做法()
①是不科学的,代价巨大得不偿失
②说明我国注意节能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表现 ④说明我国已完成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12、喀纳斯湖旅游公路的建设者,当初修路损伤了生物植被,如今觉醒,毅然出巨资4000万元修复,补偿自然。为了给野生动物让草场,地处新疆阿尔金山的300多牧民迁离了久居的家园。这启示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应该坚持()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④人与自然、动物和谐、和睦相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近年来,我国连接出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系列政策、措施。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频频发表讲话,从战略高度阐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①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严峻问题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③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④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列行为中不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是()
①去市场购物时自带袋子,不使用塑料袋②在餐馆就餐为了卫生使用一次性筷子③冬天使用空调,为了暖和把温度调得高一些 ④出行时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2010年6月5日是是“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来”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青少年要()①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②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③遵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 ④禁止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6、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灾情严重。全国各地国家机关、组织、团体、个体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从企业到个人,从大陆到海外,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牵挂着玉树,彰显出大灾面前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积极的抗震救灾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的体现②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③是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下列对民族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发扬民族精神是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③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下属于中华文化的是()
①武术 ②方块字 ③阿拉伯数字 ④京剧 ⑤舞蹈《千手观音》 ⑥芭蕾舞《天鹅湖》 ⑦圣诞节 ⑧粽子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⑧ D.②③⑥⑦⑧
19、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概括起来就是“争”和“让”:争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和地位,让的是个人的名誉、地位和金钱。在钱老的身上体现的是:()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宽容他人和与人为善的高尚品质 ④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0、青少年学生应当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①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②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③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④从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做起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40分)21、2011年,滨州为争创省级文明城市,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谋划思路,确立目标,强力推进,努力把滨州打造成宜业宜居宜游的和谐城市。
共建文明•我解读:在这次创建活动中,有些同学通过走访或调查,搜集到以下资料:滨州市着力构建“四环五海•生态滨州”,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彰显生态城市特色;加快水系截污工程建设进度,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新设立公交线路5条,新投放清洁能源公交车100辆以上,逐步构建低碳公交系统。
(1)我市以上说的做法坚持了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4分)
共建文明•我参与:为配合文明城市的创建,滨州市某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活动一:举行“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养”的宣传活动。活动二:举行“弘扬民族精神,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活动三:开展“文明城建,人人有责”的大讨论活动。
(2)为配合活动二的开展,请回答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2分)
(3)文明城建,人人有责。作为滨州市的一位公民,你将如何更好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6分)
22、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三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地将嫦娥二号卫星送上了太空。在飞行后的1534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据了解,“嫦娥二号”是继“嫦娥一号”圆满完成任务后,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卫星,是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任务将持续半年。嫦娥二号”翻开了中国探月史上跨时代的一页,中国探月工程稳步地由第一期迈入了第二期。
嫦娥2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也证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科技实力,证明了我国的快速发展,我们应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自豪!(1)“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6分)(2)为什么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自豪?(6分)
(3)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2分)
23、你幸福吗?”越来越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全国各地“十二五”规划纷纷出炉,“幸福”可谓其中一大热词。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又一次成为今年“两会”的最大亮点。让我们一道采撷温总理经典话语中的几朵美丽的浪花,去共同体验幸福的生活!国家的幸福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我们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在“十一五”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之一。(1)谈一谈:我国为什么能“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答出4点即可,6分)人民的幸福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说一说: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答出4点即可,6分)
参考答案第三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B
5、C
6、D
7、D
8、D
9、B
10、C
11、D
12、B
13、D
14、C
15、A
16、A
17、C
18、C
19、C 20、C
二、非选择题:(40分)
21、(1)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4分)
(2)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3分)
(3)服务和建设自己的社区;(2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分)
22、(1)答: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不断创新,科技实力的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综合国力提升;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等等。
(2)(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将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必然要求;(4)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5)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3)口号或广告:(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
23、(1)提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依法治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等。(答出符合题意的4点即可,4分)(2)提示:经济方面:①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政治方面: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④进一步转变作风,依法治国,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⑤关心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⑥加强法律监督,确保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文化方面:⑦发展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⑧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4点即可,4分)
第三篇:第三单元作业
一、照样子补充句子。
例:这山真高啊!这山真高啊,快把青天刺破了。
1、这房子太小!()
2、缩句。山坡上的几棵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3、修改病句。到处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4、按要求写词句。
(1)含有“说”的意思的词(写出四个)()()()()(2)写出表现团结合作的成语和名言名句。成语至少三个()()()名言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一)阅读《碧螺春》中的一段话,完成有关练习。
()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陶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口中仍感到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1、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
2、用课文中的话来概括这一节所表达的意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节中用来反映碧螺春色香味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一段叙述来看,你觉得品尝碧螺春茶最大的乐趣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不过,他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颜色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使他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如果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当时的事实。那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里。1919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这家动物园中死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⑴给文章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⑵用“-----”画出文中表示“绚丽多彩”意思的句子;用“„„”画出文中表示“铺天盖地”意思的句子。⑶你认为旅行鸽灭绝的原因是:________ ⑷你从旅行鸽的命运联想到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画出下面成语中写错的字,并改正。阴谋鬼计()走头无路()一诺千斤()谈笑风声()甘败下风()一如继往()金榜提名()天翻地复()
三、写出下面成语相关的人物主角。
初出茅庐()破釜沉舟()指鹿为马()完璧归赵()卧薪尝胆()入木三分(五、按要求写成语。(2)
1、写出含有“手”的成语。
①形容医术高明。()②形容重归于好。()③形容十分喜爱。()④形容情谊深于兄弟。()
2、写出含有“言”和“语”的成语。(2)① 很少的几句话。()②自己对自己说的话。()③虚假而动听的话。()④随口乱说的话。()
3、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填写AABB式的成语。(3)① 规模气势大。()②说话不流利。()
③人来人往很热闹。()④光明而正大。()⑤草木长得好。()⑥行动不正当。()
4、写出含有十二生肖动物的成语。(以下至少写四个)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7、形容人多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几个是3个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常用语部分
一、将下列习惯用语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填出来。出其不意()翻手为云()捡了芝麻()
福无双至()()一波又起()败事有余
二、把下面歇后语的后半部分补充完整。泥菩萨过河--()狗咬吕洞宾--()
水中捞月--()猫哭耗子--()
猪鼻子里插大葱--()千里送鹅毛--()
四、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①()的居处---开门见山
②()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③()用兵---以一当十
④()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⑤()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⑥()断案---铁面无私 ⑦()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⑧()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四、按要求写出你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名言、谚语。
1、珍惜时间的: ________________
2、帮助他人的: ________________
3、对待机遇的: ________________
4、热爱家乡的: ________________
5、团结友爱的: ________________
6、勤奋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部分
一、填写下列古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
2、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6、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7、__________,内举不避亲。
8、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二、按要求写诗题。
1、送别诗:_______、_________
2、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
3、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___________、_
4、体现爱国思想的诗:___________、__
三、古诗趣味填空。
1、填颜色:
(1)__毛浮__水,__掌拨清波。(2)__日依山尽,__河人海流。(3)日暮__山远,天寒__屋贫。
(4)两个__鹏鸣__柳,一行__鹭上__天。
2、填数字: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月春风似剪刀。(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__月下扬州。(3)飞流直下__尺,疑是银河落__天。(4)朝辞自帝彩云间,__里江陵一日还。
3、填植物:
(1)离离原上__,一岁一枯荣。
(2)人间四月劳菲尽,山寺__花始盛开。(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花村。(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____少一人。
五、根据情景填写名句。
1、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2、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3、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
2、说到古诗,人们常常提到《唐诗三百首》,这说明了“诗”是在唐朝盛行的一种文学样式,也表明唐朝诗歌的成就最大。你知道,以下几个朝代成就最大的文学样式吗? 唐诗 宋___ 元____ 明、清____
3、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大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那么杜甫被称为_____。
4、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_》,书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等。其余三部名著是: 《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等; 《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等; 《______》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等。
作文: 要求:在生活和学习中,你和别人总有过合作,有的是小合作,有的是大合作,请选择其中的一次,把经过具体地写下来。题目自己拟一个,字不少于450个。
习作: 在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珍惜友情,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写一写成长中明白的某一种生活道理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第四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 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60分,每题2分)
1.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资源通常划分为自然景观、城市游憩景观及场所两种类型 B.自然旅游资源的意义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
C.城市游憩场所和景观一方面为市民所享用,另一方面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它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D.人文旅游资源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2.下列景观主要属于自然景观的是()A.挪威峡湾 B.巴黎凯旋门 C.比萨斜塔 D.白金汉宫
3.按旅游资源的分类,神女峰、小三峡猴群、大昌明清建筑群、巫山锣鼓山歌一般可划分()A.地质地貌景观、生物景观、古建筑景观、风土民情景观 B.水文景观、地质地貌景观、风土民情景观、古建筑景观 C.水文景观、生物景观、水文景观、文化艺术景观
D.地质地貌景观、气候气象景观、古建筑景观、风土民情景观 4.关于旅游资源的正确叙述是()
A.所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才具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B.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当时就具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C.从理论上讲,旅游资源可以长期甚至永远地重复使用下去 D.所有旅游资源都是与地球、人类社会同始终 5.下列能反映旅游资源可创造性的是()
A.深圳的“锦绣中华” B.黄山“迎客松” C.峨眉山的“佛光” D.吉林的“雾凇”
6.北京故宫、南京中山陵等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旅游者,这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的()A.多样性 B.永续性 C.可创造性 D.非凡性
7.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关于旅游资源特性和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具有可创造性 B.摩崖石刻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C.黄山是高大的褶皱山,对研究云雾成因具有重要价值 D.自然风景名胜吸引旅游者的根本原因是有美学价值
8.作为旅游资源,平遥古城的 特点对吸引旅游者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是()A.可创造性 B.长存性 C.非凡性 D.多样性
9.作为旅游资源,平遥古城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它的 价值对吸引旅游者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A.经济价值 B.美学价值 C.历史文化价值 D.科学价值 10.现在平遥古城一带,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现代基础设施的建设对部分古建筑的破坏 B.滑坡 C.开采煤矿对古建筑的破坏及燃煤等引起的酸雨 D.水土流失 11.下列风景旅游区中,具有较高的地学科学价值的是()
①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②云南的路南石林 ③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④法国巴黎的卢浮宫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2.古诗云:一队风来一队沙,有人行处没人家。该地区景观独特,但前来观光的游客比较稀少,主要原因是()
A.地区接待能力弱 B.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有限 C.交通闭塞,进出不畅 D.市场距离遥远
13.200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在全国接待的1.01亿人次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仅限于住在宾馆饭店和旅馆招待所)为2 655万人次,一日游游客为7 431万人次。这说明()
A.旅游地的接待能力不足 B.为了省钱省时,大部分旅游者一般都会到路程较近的地方旅游 C.各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太小 D.交通的通达性影响了游客的出游 14.下列关于名胜古迹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
A.洛阳名胜古迹很多,著名的有云冈石窟、白马寺、少林寺等 B.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等古迹均位于西安一带
C.成都不仅有都江堰,还有杜甫草堂、武侯祠、大足石刻等 D.南京附近有重要的文化遗产明显陵
15.唐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所形容的旅游胜地是()A.长江三峡 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 D.湖北清江 16.下面关于我国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南庐山奇峰险峻 B.杭州太湖风景优美 C.贵州黄果树飞瀑壮观宏大 D.白族的“泼水节”热闹非凡 17.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共同特点是()A.多样性、非凡性 B.季节性、地域性 C.可创造性、长存性 D.可变异性 18.对于旅游资源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有()
A.风土民情与水文地理属于自然景观 B.园林艺术与文化艺术属于人文景观 C.悉尼歌剧院属于人文景观 D.路南石林属于自然景观 19.以下为中国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旅游景观是()
A.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B.云南路南石林 C.浙江普陀山景观 D.深圳锦绣中华 20.下列有关旅游资源本质属性和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景观对于探险、游乐、疗养等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B.人文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的意义
C.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价值就越高 D.人文景观都是以具体形式存在的景观,是实在的自然景观 21.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在()
A.人文景观,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因而现代人无法创造 B.从旅游圣地夏威夷的火山景观中可对喀斯特地貌进行研究 C.自然旅游风景点具有美学价值,对旅游者才具有吸引力 D.旅游资源的科学价值表现在它的巨大的吸引力上 2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即具有非凡性 B.建筑物是自然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C.旅游资源的价值不会随着旅游者的增加而逐渐耗尽 D.不同性质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点
23.影响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因素按重要性的先后排序是()A.集群状况、质量、地域组合 B.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 C.质量、地域组合、集群状况 D.地域组合、价值、集群状况
24.关于埃及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这些享誉世界的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的组合判断,正确的是()①美学价值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 ④经济价值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旅游地的最优辐射半径是无限的[来源:学+科+网] B.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无论位于何地,开发价值都高 C.一般来说,人们的经济收入越高,旅游经济距离越长 D.旅游活动的规模对景区来说越大越好 26.“五一黄金周”来武汉旅游的人主要来自周围地区,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有限的()A.旅游容量 B.区位条件和可进人性 C.最优辐射半径 D.旅游经济容量 27.关于旅游经济价值的正确叙述是()A.任何游览区的旅游经济价值都与其游览价值成正比 B.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大 C.旅游经济价值基本取决于旅游区与旅游消费市场之间的距离 D.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也会影响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
28.基础设施的完备情况,会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下列选项中,属于旅游活动基础设施的有()①水 ②邮政 ③电信 ④购物场所、健身设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山上“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兼具雄、奇、灵、秀等特征。据此回答29~30题。
29.天柱山景区人烟稀少,其原因可能是()A.天柱山的美学价值不高 B.天柱山景区的环境承载量小 C.天柱山的交通不便 D.天柱山的基础设施较差 30.近年来,天柱山景区的游客又可大大增加,其原因可能是()A.天柱山的景色更加秀美 B.天柱山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
C.人们对天柱山的评价提高 D.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交通条件改善
二、综合题。(40分)
31、读图及资料,回答问题。
敦煌莫高窟: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大型石窟,保留着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即从晋到宋近十个朝代的各种实景、文书、帛画等文物,是一颗驰名中外的艺术明珠。
鸣沙山、月牙泉:以“沙岭清鸣”和“月泉晓澈”而著称于世。
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西端终点,地势险要,巍峨宏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
酒泉:泉水清澈见底,澄碧如酒。有汉武帝赐御酒与霍去病败匈奴庆功,将酒倾于泉水之中,泉水化为美酒的传说;并以产名贵工艺品夜光杯而著称。
(1)试从敦煌地区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型、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等方面对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优势和缺陷进行评价。优势: 缺陷:
(2)敦煌在历史上是(宗教)中的 教派所在地。
(3)敦煌石窟属于 文化景观,从它的建造时间和分布地区,以及各种文物可以有助于了解该宗教的。
32..读下图我国某村镇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地区。
A.东北
(3)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什么?
(4)有关该村镇的一些旅游规划项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建设滑雪场 B.发展农业生态游 C.建设大型旅馆以方便旅客住宿 D.开发水上游览项目
33、右上图是华北平原某城市平面图
(1)该城市吸引游客来这里的旅游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评价一下该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如果在该城建一所疗养院,建在哪里较好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西南 C.华南
D.东南
(2)据图可知,该地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哪些(至少3个)
34、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图11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
(2)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35.图12为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刊问题。
(1)分析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2)根据图中所示乡村观光点,你认为旅游区内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
第三单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A
4、C
5、A
6、D
7、D
8、C
9、C
10、D
11、A
12、D
13、B
14、B
15、B
16、C
17、A
18、A
19、C 20、D
21、C
22、B
23、B
24、D
25、C
26、C
27、D
28、D
29、C 30、D
二、综合题。
31、(1)①敦煌莫高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附近还有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地,使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因而本身游览价值高。
②距经济发达的东部城市较远,市场距离大;只有一条铁路且不能直达,交通位置及通达性不好;当地位置较偏僻,经济不发达,接待能力差;洞窟多为粉沙、泥质,易风化、侵蚀,面积不大,旅游环境承载量有限。(2)①佛教 ②大乘(3)①精神
②历史分布。
32.(1)B(2)傣族风情 石林 雪山 湖泊
(3)自然风光秀丽、人文风情独特;旅游资源种类多样;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合理
(4)C
33、(1)国家森林公园、古代大型园林、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2)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交通便利,近经济发达的京津唐地区;地区接待能力较强,环境承载量大。
(3)B 近森林公园和水域,环境清幽
34、(1)优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独特性强)、科考价值高。
不不利条件:自然条件恶劣,通达性差;远离客源市场。
(2)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风沙,防晒防暑,保暖,防迷路。
35、(1)亚热带山地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位于阿里山和日月潭两大著名景区之间,客源较稳定;交通方便,通达性好
(2)茶、果蔬等采摘;插花;垂钓;酿酒;动物饲喂等。
第五篇:第三单元《测量》(本站推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
三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测量》
[教材分析]
“测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实践性比较强。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估测在生活中用得很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和克,还学会了一些测量的方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单位的长度厘米和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和克接触的比较多;然而对于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质量单位吨学生接触的就比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丰富经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以及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2.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一些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3.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根据物体的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择长度单位或质量单位。
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22页及22页的“做一做”,第24页练习五1、2题。[设计理念] 本课时是学生在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今后学习测量、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教学目标] 1.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2.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教学重难点] 1.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2.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角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进行估测练习,培养了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品进行估测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新的测量单位。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数尺子上1厘米间的小格,使学生知道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举例,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直观表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融入其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22页“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 3 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1、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观察并填空,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落在实处。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设计意图]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做单位。1厘米=10毫米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及“做一做”和24页第5、6、7题。[设计理念] 对于长度单位“厘米”“米”和“毫米”,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新的长度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2.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课前准备] 直尺、米尺、纸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只蚂蚁长约5()一只长颈鹿高约2()
一只小花猫高约40()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教师边说边板书:分米)[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不仅为认识分米奠定了基础,而且还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米尺,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量、比、画、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建立了1分米的长度观念。学生通过对米尺的观察,独立探索出米和分米的关系,知道了1米=10分米。通过交流合作,获得了新知,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要求说出思考的过程。
教师强调: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4、完成“练习五”第7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落在实处。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 第24、25页练习五第3、4、8—10题。[设计理念] 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素材。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难点]
1.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 1分米”的概念。
2.理解分米、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3.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4.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务。
二、指导练习1.完成教材第3题。学生独立作答,全班订正。2.完成“练习五”第4题。
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中的例3有什么不同?应该怎么想?请同学分2人小组讨论,把结果填在书本上。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3、完成“练习五”第8题。
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的长度应该怎么比较大小,教师提示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设计意图] 将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的空间。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五”第9题。请同学小组交流,再指名作答。
2、完成“练习五”第10题。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
(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4分米÷4=1分米)(3)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
3、完成“练习五”思考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确定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拓展性的练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小结
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第四课时
《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教材26页例4以及做一做
【设计理念】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该单位的简单化聚。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教师:“同学们都喜欢出去旅行吧,在你们出游的路上肯定见过图中这样的情境吧?谁来说一说图中都有些什么?”
3、出示教师制作一块路标图。引出千米,导出课题: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把生活中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也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一)初步感知:
1、让学生说一说对千米的感受。即让学生明白千米是比米还要大的长度单位。
2、通过运动场跑道一圈为400米,进一步让学生感受1000米到底有多长。(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跑道的实际情况来教学。)汇报板书:1千米=1000米
3、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1千米约有多长。
4、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5、小结:
计量路程的远近,通常用千米(km)做单位
第五课时
《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例4—5,第27页例6及做一做和练习六第二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亲身体会到1千米到底有多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时,每看到一处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说:这就是“什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信息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拉近了学生与千米的距离,从而也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千米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4)测量教室的长。(米)4.师:如果要测量城关到榜头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 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习
(一)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城关到榜头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2.提出学习目标:(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 13 “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26页例4和例5,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27页做一做,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练习巩固
1、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城关到榜头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 ”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2、练习:28页2把不同交通工具行一千米的恰当时间打钩。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1、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 14 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拓展延伸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汽车每小时行40米。电线杆高6千米。小李身高135厘米。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教室黑板长3分米。一支铅笔长2千米。2、28页2,3,4,6,8。
第六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31页例7,32页例8以及做一做 【设计理念】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一只小兔大约重3()。一只东北虎约重350()。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
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 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 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七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33页例9以及做一做 【设计理念】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初步的接触。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先弄清题意,如果方案中有不符合题意的方案应该舍弃。学生在列举时可能会有遗漏,指导学生通过表格顺着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枚举,有序且完整地思考问题。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目标】
1、运用列表方法解决问题,学会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经历通过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性。【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可爱的美美想买这支11元的钢笔,她带了的钱都是5元的、1元的,她会怎么样付钱给售货员阿姨呢?(课件演示)
你想到了哪些付钱的方法?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 1.2张5元,1张1元。2.1张5元,6张1元。3.11张1元。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用5元、1元的人民币购买钢笔的问题,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各种策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本例9 1.明确题意
(1)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两辆车要运8吨煤,一辆载重量2吨,一辆载重3吨,每次每辆车要装满,)
(2)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怎样派车正好能把8吨煤运完?)
(3)“恰好运完8吨煤”是什么意思?(不能少运,也不可超出,即少于8吨或超过8吨都不合题意。)
2.探究策略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
①提问:如果只用2吨的车运,要运几次才能运完?如果只用3吨的车运呢,几次才能运完?
②学生交流列式并汇报。(2)引导学生探寻不同方案。
①同桌讨论:还有其他的方案吗?能否将两辆车同时派出来运呢? ②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指导学生列表呈现方案。
①如何让大家的对这些方案一目了然呢?请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先出示空白表,表头可带学生边看边呈现)②让学生说说表格第一行可以怎么填写合适。(只用1辆车运完的情况)如下表:
③学生独立完成其它方案。(教师提示:可以怎样有顺序地表示出派车方案呢?)
④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孩子进行适时点拨。⑤完成后汇报交流。学生边说,课件边呈现。
⑥观察表格,总结通过列表有序呈现派车方案的方法:当只用1辆车运完的次数找到后,以此类推,如果是4次,那接下来可以探究3次、2次„„直到0次。
⑦比较两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先考虑只用载重3吨的车,方案只需列举4个)
⑧根据表格,学生选择符合题意的派车方案。
(4)检验反思:将选择的方案根据题目检验一下,看是否符合题意。【设计意图】列表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有序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止列出方案时产生遗漏和重复,因此,设计时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列表、填表,尤其表格的第一种方案,设计时突出让学生填写,这样做既能让学生从两种不同角度考虑,22 不至于受到书本现成表格的束缚,又能为后面比较两个表格的不同,做到最优化而奠定基础。
三、内化新知
1.基础应用
让学生运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尝试“做一做”。引导学生从较大人民币(5元)入手列举,即只付5元,要多少张?
2.综合应用
练习七第7题。通过租船的具体生活情境,巩固所学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了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思想。
【设计意图】由于新知探究中,在“比较两个表格”环节优化出从大车入手列举可简化方案,因此,做一做中学生从5元入手,只需列举3种方案,因为当5元3张时,2元6张已经不够了。而从2元入手,要列举7种方案。从优化的角度出发,应先从只付5元列举,这种优化的思想为练习七第7题的解决做好了铺垫。
四、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认为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时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