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古诗)

时间:2019-05-14 12:0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单元(古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单元(古诗)》。

第一篇:第三单元(古诗)

中秋咏月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苏轼 我的思念是园的...............................艾青

一、《十五夜望月》 王建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栖:歇,休息。

⑶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⑷落:有些版本作“在”。此处以《全唐诗》为准。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译: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秋露静静地打湿了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高悬,普天之下的人都在望月怀人,不知道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遍呢? 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二、二、《水调歌头》苏轼

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重点字词: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⑵达旦:至早晨;到清晨。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⑹归去:回到天上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⑻不胜(shèng):经受不住。胜(旧读shēng):承担、承受。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⑽何似:哪里比得上。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绮户:彩绘雕花的门户。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一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字词归纳:(1)古今异义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古义:全、都;今义:全部用出、尽力。).②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义:为什么;今义:什么事情)..③把酒问青天。(古义:端起;今义:常用作介词).(2)词类活用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树”,名词作状语,树上的意思).②低绮户(“低”,形容词用作动词,低低照进的意思).③照无眠(“眠”,动词用作名词,入眠的人的意思)...

三、三、《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1、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生于1910年,逝于1996年。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一、写作背景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89年,是诗人晚期作品。

诗人一生经历坎坷,人到晚年后,对亲情看得越来越重。此诗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3、课文赏析

①关于标题: “思念”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情感寄托,是无形的,而诗人将无形的思念比成有形的圆,很形象。圆象征圆满,亲人的团聚。标题本身就已表达出本诗的主旨。

②生动形象的语言: 诗人将思念比成是圆的,中秋的月亮也是圆的,让人联想到亲人的团聚。中秋的月饼是圆的,同时也是甜的,象征着团聚和欢乐。可是中秋月圆人不圆,月饼再甜食不甘味。诗人这种矛盾的心理,正体现了他渴望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

③深刻的内涵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于国呢?诗中说道:“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古人曰:“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不正体现了诗人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之情吗?(香港、澳门还未回归)四、四、重点背诵

1、《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水调歌头》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二篇:第三单元 古诗理解性默写

《别云间》理解性默写:

1.《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2.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3.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4.表达深沉的亡国之痛的两句是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5.写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6.表达对故乡无限依恋的两句是_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7.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8.表达满腔怒火和死后仍念念不忘收复山河的爱国精神或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冲天豪情的诗句两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关雎》《蒹葭》理解性默写: 1.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

5、《关雎》中的男子由“.”引起“.”的美好联想;“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6.《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8.《蒹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9.“一切景语借情语”。《诗经·蒹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浓浓的秋凉中折**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10、《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及参差荇菜,左右流之.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7.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8.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9.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10.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或“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或“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第三篇:第三单元整理

一、字音、字形、实词及成语

11、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 春风夏雨 秋霜冬雪 多姿多彩 描绘 抒发 情怀 愉悦 投入 微妙 揣摩 拟人 朱自清 拨动 心弦 生花妙笔 情境 盼望水涨 嫩绿 打滚 踢球 赛跑 捉迷藏 软绵绵 云霞 嗡嗡 蝴蝶 眨眼 抚摸 润湿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清脆 喉咙 婉转 应和 嘹亮薄(bo)烟 披蓑戴笠 稀疏 静默 舒活筋骨 抖擞精神 健壮 胳膊 腰脚 基调 欣喜 高昂 修辞 喧腾 篇章 翡翠 厚障壁 隔膜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黄晕:昏黄,不明亮。烘托:衬托。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12、老舍 一往情深 境界 浮现 奇迹 伦敦 怪事 温晴 暖和 安适 唤醒 摇篮 着落 依靠 幻想 慈善 髻 看护妇 镶边 肌肤 斜射 薄(bao)雪 害羞 狭窄 宽敞 水墨画 绿萍 水藻 贮蓄 垂柳 澄清 地毯 树影 秀气 空灵 蓝汪汪 比拟 赋予 共鸣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13、贾平凹 魔力 无所不能 鼓 陷 飘忽不定 扯断 旋转 蘑菇 抛举 刹那间 僵直 扑撒 麻团 模样 扭转 芦苇 倒伏 断茎 破裂 颤声 栅栏 末了(liao)跌倒 粪堆 槐树 葡萄蔓 攀附 蜷曲 哗啦脱落 苍蝇 屋檐 下坠 弧形 鸟巢

瞬间 巷道 废纸 绒被 凹凸 撩起 凝固 锥形 啪 砸 蹦跳 捶腿 门缝 锐利 狂风暴雨 细致 偌大:这么大,或那么大。倏忽:忽然,很快。

14、生动鲜明 绚丽多彩 意境 震落 满披 露珠 丁丁 幽谷 饱食 稻香 镰刀 背篓 竹篱 肥硕 栖息 冷雾 撒(sa)网 青鳊鱼 乌桕叶 芦蓬 满载 白霜 归泊 船桨 游戏 渔船 草野 蟋蟀 寥廓 溪水 枯涸 清冽 笛孔 梦寐 牧羊女 赏析 陌生化 蕴涵丰富 节奏

15、佳作 咏春悲秋 凝练 描绘 抑扬顿挫 郭茂倩 曹孟德 《蒿里行》 安徽亳(bo)州沧海 曹操 碣石山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丛生 丰茂 萧瑟 洪波涌起 星汉灿烂 幸甚至哉 咏志 归雁 洛阳 王湾 钱塘湖 早莺 啄泥 枯藤 昏鸦 断肠人 天涯

二、背诵文章

朱自清《春》全篇老舍《济南的冬天》第1、4自然段何其芳《秋天》全篇古代诗歌四首全篇课本192页—196页古诗:杜牧《泊秦淮》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朱熹《观书有感》晏殊《浣溪沙》李清照《如梦令》

三、文章重要知识

11、朱自清《春》: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选自《朱自清选集》。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代表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和《论雅俗共赏》,长诗《毁灭》,被誉为“当代之《离骚》”。重要的散文篇章有《背影》、《荷塘月色》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和第一个诗歌杂志《诗》月刊的发起人之一。

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通过盼春、绘春和颂春三个大部分描绘春天。绘春里又分为总括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几个部分。颂春部分通过三个比喻句,展现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新、美、力。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全面、细致、精细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和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比喻就是打比方,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12、老舍《济南的冬天》: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老舍,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主要代表小说《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戏剧《茶馆》和《龙须沟》。

本篇文章是总—分结构。第一自然段是总写,突出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接下来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的分写,分别从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阳光下的小山摇篮图、雪后山景的秀美(雪霁初晴图)、城外的远山(水墨画图)、济南冬天的水(空灵水晶图)来具体写济南的冬天。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1、直接抒发感情;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13、贾平凹《风雨》:这是一篇描写夏季风雨的佳作,作者贾平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秦腔》等,是中国最具叛逆性和创造精神的一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被誉为“鬼才”。

本文大量运用细节描写,文章题目是“风雨”,全篇未出现一个风字、一个雨字,却句句都是在写风雨,这是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风雨。分别从自然景象、动物、人几个方面,多次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宏观描写与微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展现夏季的风狂雨猛,形成了一幅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描绘来展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14、何其芳《秋天》:这是一首现代诗歌,选自《预言》。何其芳,现代诗人、散文家、评论家。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等。何其芳、李广田和卞之琳著有诗歌合集《汉园集》,这三个人被并称为“汉园三诗人”。

全诗分为三节,每节独自形成一幅图画,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第一节是一幅农家丰收图,分别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角度出发,呈现了山谷伐木、篱间背瓜果两个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秋天丰收景象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二节是一幅霜晨归渔图,抓住渔民劳作的特有细节—撒网、摇桨,以及秋天特有的环境—江面的冷雾、芦蓬上的白霜,创造了一种清冷、幽静而安谧的氛围;第三节是一幅少女思恋图,运用几个形容词(寥廓、清冽、香、热),以外景衬托抒情主人公的情怀,创造出一种幽静而悠远的意境,表达了主人公因失落而怀想的内心波动。

全诗营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古代诗歌四首这四首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观沧海(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登山地点和目的,总领下文。“观”统领全篇,全诗的线索)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六句是实写,动态与静态结合,全面铺写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诗虚写,借助想象,全诗的高潮,运用夸张的手法)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最后一句抒发豪迈喜悦之情。)

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写的。本首诗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第一章。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字孟德,代表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全诗的基调:苍凉慷慨,被视为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全诗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表现诗人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唐)王湾五言律诗,乡愁佳作

选自《全唐诗》。王湾,唐代诗人,河南洛阳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点题,写诗人行程,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写昼夜和冬春交替。)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点明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七言律诗

选自《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写远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近景,诗眼是“早”“新”,早莺和新燕的动态)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近景,地上的花草,诗人游春时的舒畅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诗人完全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游春的愉悦。)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北京人。

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元代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诗歌前三句是第一层,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九种事物,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最后两句诗第二层,揭示了全曲的主旨,抒发了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画龙点睛,是一幅游子思乡图。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古诗测试卷2011

第三单元测试卷2011-10-16

一、默写《石壕吏》

(一)、给下列的字注音。

1、妪()

2、衰()

3、泣()

4、咽()

5、逾()

6、戍()

7、裙()

(二)、文学常识

1、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2、本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之乱”,这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人发动的叛乱。以此为背景,杜甫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三吏”。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附书至()

2、新战死()

3、未去()

4、犹得备晨炊()

5、老翁逾墙走()()

6、死者长已矣()

7、泣幽咽()

8、老妪出门看()

9、听妇前致词()

10、天明登前途()

(四)、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______ 戌()______ 戎()______(2)衰()______ 哀()_____ 衷()______

(五)、诗中老妪的话可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六)、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2)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

(七)、翻译句子。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八)、“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二、默写《又呈吴郎》

《又呈吴郎》中表明诗人不仅对西邻老妇的同情,更忧心在战乱中挣扎的广大百 姓的诗句是

三、默写《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壮阔的名句是“ ”

四、默写《放言五首(其三)》

,其实这两句是以、,说《放言五首(其三)》中借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辨别人的真伪的两句诗是

明 的道理。《放言五首(其三)》中点明此诗是赠送好友的句子是“ ”。《放言五首(其三)》中的“ ”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来说明辨别真伪的不易。其中正面事例是,反面事例是。

五、默写《卖炭翁》

《卖炭翁》中的“”两句,描写了卖炭翁的外貌,突出了他的辛劳。

《卖炭翁》中通过矛盾的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两句诗是“ ”。“ ”和“ ”等诗句,形象地刻画了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丑恶行径。

六、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一句运用了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被贬时间之长,又说明了世态变迁的巨大,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惆怅的心情。“ ”两句,由于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新陈代谢规律的生动表述而具有哲理情趣,至今仍被我们引用。“ ”两句,既点明“酬答”的题意,又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

默写《踢破山寺后禅院》

描写破山寺院清幽环境的两句诗是“ ”。“ ”两句,写出了诗人宁静的、寻求与自然交融的心境。

七、默写《无题》

诗中表现两情相悦的人难分难舍的诗句是。诗中描写诗人想象离别后爱人相思之苦的两句诗诗。

诗中表现为爱情坚贞不渝、甘于献身的殉情精神的两句诗是。

《无题》一诗中“ ”两句诗运用了典故,运用的典故有:、。

八、默写《小儿垂钓》

九、默写《小松》

十、默写《杂诗(其二)》

十一、默写《春夜洛城闻笛》

十二、默写《月夜忆舍弟》

十三、默写《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五篇:第五单元古诗

白石滩 唐

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善画人物、丛竹、山水。译文:

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她们趁着月明之夜,不约而同地来到白石滩上洗衣浣纱。赏析:

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何以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不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吗?唯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特别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

前两句,是静态的景物描写。后两句,作者给白石滩添上了活动着的人物,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写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她们趁着月明之夜,不约而同地来到白石滩上洗衣浣纱。是什么把她们吸引出来的呢?不正是那皎洁的明月吗?这就又通过人物的行动,暗示了月光的明亮。这种写法,跟《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月明,颇相类似。

此诗的意境跟《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近似,而与《辋川集》中那些清冷幽僻的诗作不同,它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临湖亭 唐

王维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译文:

诗人乘坐轻舟迎接贵宾,轻舸在湖上悠然开来。宾主围坐临湖亭开怀畅饮,窗外就是一片盛开的莲花。

赏析:

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诗歌将美景、鲜花、醇酒和闲情巧妙地融于一体,在自然中寄深意,与质朴中见情趣,娟秀飘逸的意境,令人陶醉。

下载第三单元(古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单元(古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2010年9月8日,国际投资论坛在厦门举行。国务委员马凯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他强调,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继续为广大海外投资......

    第三单元作业

    一、 照样子补充句子。 例:这山真高啊! 这山真高啊,快把青天刺破了。 1、 这房子太小! ( ) 2、缩句。山坡上的几棵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 ) 3、 修改病句。 到......

    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 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60分,每题2分) 1.关于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通常划分为自然景观、城市游憩景观及场所两种类型 B.自然旅......

    第三单元《测量》(本站推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量》 [教材分析] “测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实践性比较强。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

    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语文第三册 第三单元教案 课文目录 荔枝蜜 猫 斑羚飞渡 心中的鹰 鹤群翔空荔枝蜜 教学目的: 1、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道德情操。 2、引导学生了解线索的组织功能和语......

    第三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复习文学常识 朱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 、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散文......

    第三单元组词

    第三单元组词 识字三 和(和平)(和气)(和好) 语(语气)(语文)(和风细雨) 千(千万)李(李子)秀(秀才)香(花香) 听(听见)唱(唱片)连(连忙)远(远处)定(一定)向(方向) (千言万语) táo李) (秀lì) (香气) 第9课 (听话) gē)(......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小草和大树》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折射出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