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下第十六课《雕塑之美》教学设计(最终版)
五下第十六课《雕塑之美》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美术,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学习的能力,针对该年龄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的雕塑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雕塑艺术的美,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本课以雕塑的“美”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身边的雕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了解“雕塑”这种造型艺术形式以及雕塑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的过程中,逐步体验、感受雕塑的美感,了解雕塑艺术的历史文化,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由最初的对雕塑的表象描述发展到能够欣赏、认识雕塑的 材质、形式与内容,并能够运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想,深化审美体验感知能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雕塑艺术形式,使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材料等有个基本的了解,初步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认识、发现、感受雕塑的美感及对人类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学会欣赏雕塑作品,掌握分析、鉴赏雕塑作品的方法,运用语言评述作品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雕塑的美,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增强学生对身边艺术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雕塑的美感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雕塑实物、数码相机
2、学生准备:小雕塑作品、照片 【 教学过程】
一、认识雕塑:
1、师:老师放短片:石刻和泥塑的制作过程,请学生仔细观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用的是什么材料?
2、通过教材第32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师生共同看书生: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雕塑。
3、出示课题
二、了解雕塑:
1、分类:
1)师:出示两件关于“马”的雕塑作品,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较、观察它们的视觉效果有何不同?生:比较、观察、感受、发表感想
2)师总结圆雕与浮雕区别。
3)分析学生自带的和书中的雕塑属于哪种雕塑。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的空间,让学生在看、比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分析,了解雕塑的形式并从中感受雕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材料:
1)通过触摸真实的雕塑感受材料的材质特点。
2)课件出示多种材料制作的雕塑,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说出来。【设计意图】从身边的雕塑入手,结合课件,使学生在触摸、比较中了解雕塑作品的材料的多样性。
3、作用
1)学生观看生活照片。
2)课件出示家乡的雕塑,师生共同欣赏 师适当解说
【设计意图】围绕学生熟悉的雕塑展开,让学生了解雕塑在人们生活及生存的环境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欣赏雕塑,了解欣赏的方法
1、课件出示:《卢舍那佛》《人首翼牛》《和平》《蒸蒸日上》《女人座像》《红蓝黑》
让学生猜一猜:哪些雕塑是古代的?哪些是现代的?
学生说,师总结
【设计意图】区分古代和现代作品,以便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雕塑作品)
2、赏析《人首翼牛》
1)学生初步观察作品
2)教师简介《人首翼牛》
3)师生共同总结欣赏的方法。
3、赏析《卢舍那佛》
1)组内根据同学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交流。时间2分钟
2)汇报
3)拓展古代雕塑。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补充(课件补充)【设计意图】通过中西古代雕塑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4、课件出示:《和平少女》《蒸蒸日上》《女人座像》《红蓝黑》
1)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对比古代与现代雕塑作品,在造型、材质、放置的地点有何不同?
2)打开教材分组欣赏、讨论(每组都有一个欣赏提示,由组长带领同学进行分析)
3)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古代与现代雕塑的对比让学生了解现代雕塑的艺术风格)
四、体味雕塑:
1、课件:希腊奥运会开幕式的一段表演,巧妙地让真人装扮成雕塑的样子,让我们联想到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艺术与体育的完美碰撞带给我们的是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2、让学生模仿真人雕塑并出示模仿规则。
3、学生模仿,教师拍照。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体验雕塑的美感,在模仿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五、课后延伸:
1、课件出示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罗丹艺术大师的照片及代表作
2、课件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
3、教师小结:在生活中如学校、社区上学的路上一定还有很多雕塑艺术品,希望同学们能把它进行拍照或写生和同学交流欣赏,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触,美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发现它、关注它吧!
第二篇:五下第六课:台历、挂历的设计
五下第六课:台历、挂历的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日历在生活中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启迪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学生对生活用品的设计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方面的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或挂历。
3、情感目标: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款挂历,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题:台历、挂历的设计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学习
演示课件,对比观看各种新旧台历、挂历。
2、课件展示新旧台历、挂历的对比,你从它们的造型设计、色彩、功能和选用的材料方面发现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观看欣赏,并且以组为单位探究学习、讨论,比较感受 新旧台历和挂历的不同之处,理解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台历和挂历的外观设计装饰性越来越强,在功能上也越来越讲究多用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深入研究
以组为单位,把课前本组学生带来的最有特色的挂历或台历介绍给大家。
小结:从以上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挂历和台历不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而且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挂历、台历的多元文化。通过组内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归纳、总结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提问:
(1)台历和挂历最基本的结构包括哪些?
(2)仔细观察你们带来的日历,看看在日期的设定上有什么不一样?(3)如果让你们在日历上来注明时间,你们会有哪些创新?
5、用什么方法表现的?你喜爱哪种设计?
欣赏之后,你还有哪些想法?比他们的想法更独特?
三、巧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件台历或日历。
2、利用现有的纸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师巡视,解决问题:(1)创作构思
(2)互相启发拓展思路,避免作品千篇一律。(3)确定制作方案 动手制作。
四、展示作品,评价总结。
利用游戏“台历和挂历新品发布会”的形式展示学生制作的台历和挂历。
1、选出最有新意的作品。
2、请设计者谈设计意图。
五、教师小结,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还可以找些巧妙的方法制作小装饰品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台历、挂历的设计》教后反思
《台历和挂历的设计》属于“设计.应用”课。目标是让学生选择运用纸材进行台历挂历的造型设计,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趣味联系。学习主题贴近生活能吸引学生,学生制作热情高涨,但制作方法、技能对学生而言却是新的学习起点。
课堂教学中,再动手制作这个环节,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有:
1、学生在运用废旧日历表时,设计的尺寸不好。
2、作业设计的不够精细,没有恰当利用直尺等工具。作为教师,我在行间巡视时,对学生的指导也不到位。
第三篇:四年级科学十六课教学设计
课题:《 光与我们的生活 》
备课教师: 刘乃前 任课教师:
【教学目标】
1、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光污染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了解光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止方法;会做简易护眼眼镜。
【教学重、难点】
1、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光污染提出问题;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 卡纸、水彩、火柴、胶水、剪刀、【教学过程】:
一、引入 “阳光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呢!”从而导入新课。
学生所举的例子,大部分会是有利的一面,当然也不排除会谈到“光污染”,因为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新东西甚至比我们要快的多。如果学生没有想到,我们可以直接谈话切入。
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谈话的形式:“生活中除了阳光,还有哪些光?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展开交流。第一组主要反映了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方便。
第二组有三幅图,这三幅图分别展示了光污染的三种主要表现: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以上三幅图主要反映了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怎样更好地利用光,防止光污染? 怎样更好地利用光,防止光污染?
学会赏识
以爱育人
小组研讨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光污染治理方面的资料进行交流,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整理出一些有效的防止光污染的方法,如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尽量使用光束发散角小的灯具,在灯具上采取加盖遮光罩等,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研讨可以引发新的想法,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利用偏振片来制作简易护眼眼镜。首先让学生明确偏振片的性能,可通过阅读资料卡或搜集的相关资料完成,这是学生制作护眼眼睛的理论基础;然后让学生动手制做护眼眼镜,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制作之前,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制作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设计,并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独特见解;最后对制作的护眼眼镜进行作品展示 学生动手做 本环节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学生的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的兴趣及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
拓展活动:
教材提示了拓展活动的指向:查资料,认识激光等新型光源。
【板书设计】:
光与我们的生活
学会赏识
以爱育人
第四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哲理之思"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哲理之思”教学设计
--生命的思索
编写意图
本单元选文体裁多样,无论散文还是诗歌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
《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为状物散文。《紫藤萝瀑布》从紫藤萝花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以精细的工笔,描摹了紫藤萝繁花似锦的盛开景象和独具特色的神采风韵。花的色泽、花的芳香、花的形态,都形象可感。眼前的藤萝花使作者自然而然地
回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株紫藤萝,“繁盛”与“伶仃”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此。在其笔下,紫藤萝的外在情态与内在精神并举,而自身对自然的感触又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使读者体会到生命的美丽与永恒,更让人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一棵小桃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中间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外国诗二首》选择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诗人被监禁时期,在这样的情景下,诗人仍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未选择的路》语言浅易,实则蕴含深邃哲理。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意象,用象征的手法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弗罗斯特看似倾诉的是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古代诗歌五首》选了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陆游、龚自珍等人的诗作,诗人们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本单元的文章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作者对寄寓了情感、志趣的“景”或“物”进行描摹,而这些描摹是建立在对“景”“物”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对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后,才能准确地描摹出所咏之物。所以阅读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类的文章,首先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来观察、体验“景” “物”,然后学习怎样形象描摹“景”“物”.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本单元的学习,还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注意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教学指导
同样是“托物言志”,散文和诗歌的文体不同,表达要求和表达效果也不同。教学中要依据文体特点,合理安排、有序落实教学要求。
《紫藤萝瀑布》由赞美眼前的藤萝花,到回想旧日的藤萝花,在比较中表现时代影响和社会变迁。《一棵小桃树》中小桃树的成长过程和“我”的人生经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展示事物发展的过程。两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对“物”的客观描摹和情致意趣的表
达均不同,教学中可依据具体文本,重点落实。同是诗歌,两首外国诗歌语言清新流畅,其象征性更容易理解。而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凝练蕴藉,学生要先读懂诗歌,才能进一步感悟思考。教学中可针对这些差异,各有侧重。
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两篇散文都有大量的描写语段。尤其《紫藤萝瀑布》传神地描绘了紫藤萝花开的美好与盛况。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一种发现者的心态逐步深入。加强诵读、默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自我感受;通过对具体字、词、句的品读、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作者描摹时运用了大量的艺术表现手法,但教学中应不以讲解艺术手法的知识为重,而是引导学生品味其表达效果,帮助赏析。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类比联想。“观察” “联想”都是需要在初中学段不断培养、逐渐提升的语文能力。在本单元学习中,要注意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常见事物来表达哲理感受的。然后由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对常见事物进行细
致观察,并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形象、有条理地进行描写。类比联想,就是寻找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由此物想到彼物。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学生学习的难点可能是不能在“物” “志”之间建立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的训练,可强化类比思维,提升思考的深度。
第三,引导学生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可以是前后语段的比较,也可以是两篇文章的比较;可以是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的同类文章的比较;可以是主题的比较,也可以是手法的比较。总之,比较的目的在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
异。同中求异是为了明确其差别,以防混淆;异中求同是为了探寻其规律,归纳要点。
“比较”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阅读方法。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课标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6.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7.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参教学指导
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类比联想。
第三,引导学生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文体裁多样,无论散文、小说还是诗歌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
这些文章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作者对寄寓了情感、志趣的“景”或“物”进行描摹,而这些描摹是建立在对“景”“物”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对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后,才能准确地描摹出所咏之物。
单元目标
1.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2.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并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3.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学习理清思路、连贯表达。通过交流、修改文章,提升推敲字句、文从字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是如何来观察、体验“景” 物“,然后学习怎样形象描摹”景“"物”.2.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注意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
主题一:学汉字文化,传词语瑰宝
字词、文学常识积累,2课时。
主题二:怒 放 的 生 命。
教学内容:教材《紫藤萝瀑布》,丛书5页《好一朵木槿花》,25页《寂寞红柳》,13页《牵牛花》。精读课,2课时.主题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教学内容:教材《一棵小桃树》,丛书五:《 落叶》、《心灵之树》自读课,2课。
主题四:直抒胸臆明态度 巧用象征讲道理
+教材内容:《外国诗两首》丛书5(209页《如果生活将你欺骗》、211页《进来》、213页《春天的祈祷》)群文类读课,2课时
主题五:生活中品真意 得失间见情怀
教读内容: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和课外古诗词集锦(《观沧海》、《龟虽寿》、《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行路难》、《赠从弟》、《卜算子·咏梅》。古诗赏析课,2课时
主题六:自主阅读课 读书汇报,展示分享
自由选择阅读丛书其他文章(3课时)
主题七:赏景观月寄情思,文从字顺构篇章。作文指导课,2课时。
单元导读课主题一:学汉字文化,传词语瑰宝
2课时 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文学常识+浏览单元文章
1、通过比较,初步感受语言风格;积累本单元重要字词。
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重点生字词并掌握其音、形、义。借助课下注释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相关内容,掌握本单元作者、写作背景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结合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研讨与练习”,反复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可小组内互助学习。
一、识记字音、字形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自学指导: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先独立完成注音并写会以上字词,10分钟后由小组长负责检测,检测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个人复备
二、理解词义
说说下列词语的含义
自学指导: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完成,组内由组长负责给组员安排学习任务,10分钟后检测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汇报展示,教师对重点词语的含义做讲解。
三、积累运用词语
1、词语接龙 对下列四个词语进行接龙活动,2、连词成句 运用下列四组词语分别写一段完整的话
学习指导:
1、词语接龙可在小组内展开比赛活动,接龙不局限于成语,词语也可以。
2、连词成句要根据表达需要恰当的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也可以使用关联词语。
以上两项活动首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给予指导,10分钟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展示。
四、阅读课文,积累文学常识、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圈点勾划关键词、句、段。做好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一、听写大赛:各组抽签听写生字。
二、名人趣事(作家作品回顾)
分小组交流,有关于这几篇文章的作者出处及相关的故事。
三、课文内容概括,并分组交流
精读拓展课 主题二:怒 放 的 生 命。
教学内容:教材《紫藤萝瀑布》,丛书5页《好一朵木槿花》,25页《寂寞红柳》,13页《牵牛花》。精读课,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多层次的学生语言品析活动的设计,引导学 生掌握描写性文字的主要表现方法,用心体会文字背后的语气语调,理解并感悟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个性化感情。
2.抓住文本的抒情议论关键句,通过反复朗读、交 流,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
诵读、揣摩、品评优美语句及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导入
出示词语,文中这些词描绘的都是同一种花--紫藤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紫藤萝瀑布》,走进作者宗璞的内心世界。
环节一:品读“生的喜悦”--眼前的紫藤萝瀑布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紫藤萝瀑布》散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注意边读边勾画文中优美的描写句和能点明文章主旨的议论句。
1、探究学习: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究竟是怎样的一树紫藤萝让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学生自由交流,PPT呈现学生找到的句子,加强朗读,体会句子背后的语气。
在《紫藤萝瀑布》中,作者是怎样生动细致的描写紫藤萝盛开的场景?
聚焦: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小组代表发言借助句式
一文从 等多方面对 进行了生动的描写,我欣赏“________”这一句,它运用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________.多角度品析。
范例:从来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角度一:这句话给了我们层次感,先渲染背景--辉煌的淡紫色,再细写深深浅浅的紫,生动形象,让我们眼前仿佛显现出一片茂盛的紫藤萝。
角度二:这句话给了我们震撼,“从未见过”震撼了作者,也震撼了我,如同作者一样被吸引--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角度三:这句话给了我们色彩感,眼前是一片紫色,可是有不是一样的紫,深深浅浅,与阳光掩映着。
角度四:这句话给了我们动态感,这紫藤萝瀑布是充满生命的,它不是静止的,而在流动,在不停生长,时时展现它那勃勃生机。
角度五:这句话给了我们视野感,“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无边无际,生生不息。
角度六: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紫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的旺盛、勃勃生机。
角度七:这句话中“辉煌”一词本义为光辉灿烂的,这里用于描写紫藤萝瀑布充分写出了紫藤萝的旺盛。
请根据范例选择一个角度品析第2段至第6段。
请同学们接龙读,请同学们笑着读,请同学们嚷着读,请同学们七嘴八舌读。让同学们体会紫藤萝生机勃勃,充满生的喜悦。
聚焦:每一穗花 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长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学生仿写,再与原文“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比较,体会比喻的妙处。
师:那这样一树 繁密、生机勃勃、活泼 …… 的紫藤萝带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呢?
齐读第7段,聚焦生的喜悦(板书)
环节二:品读“生的痛楚”--回忆中的紫藤萝
在《紫藤萝瀑布》文中,作者产生过怎样的情感(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感(变化)?
勾画批注,小组讨论交流
1.师 : 这一树让作者感受到“生的喜悦”的紫藤萝一直是如此生机勃勃的吗?
那回忆中的紫藤萝是怎样的?(用一个词概括)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圈划、评点)
学生活动:好像在察言观色 ,试探什么(多生猜想它在试探什么?)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写紫藤萝的不幸,其实也是在写人的不幸。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头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聚焦: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头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师:把压换成留,可以吗?
出示学生问题:“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到底指什么?
2.写作背景介绍:文革十年浩劫中,()其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受到批斗,作者的家庭遭遇了深重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焦虑和悲痛”一直萦绕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写成此文。
3.阅读《哭小弟》片段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去了。这一年多,从他生病到逝世,真像是个梦,是个永远不能令人相信的梦。我总觉得他还会回来,从我们那冬夏一律显得十分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窗下,叫一声“小姊--”.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啊!我哭小弟,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师:谈谈你们读了这段材料之后的感受。
生交流阅读感受。
环节三:解读“生的希望”--心中的紫藤萝
这篇散文中涉及的生命,其“怒放”体现在哪里?作者从中感悟到什么
师:这生的痛楚如一块巨石沉重地压在作者的心头,却偶遇了这一树重新焕发生命力的紫藤萝,给她带来走了生的痛楚,带来了生的喜悦。作者从紫藤萝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生齐读第9-11段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小组展示,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作是目的探究
作者这样写紫藤萝瀑布仅仅是被它旺盛的生命力感动了吗?仅仅是对它的赞美吗?
补充:作家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重见紫藤萝花盛开,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慨,于是写成了《紫藤萝瀑布》一文。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无众人欣赏,但仍尽情开放。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然历尽磨难,但仍顽强而快乐地成长。
①由一个某一事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
以某物为题,但文章内容不仅仅是写某物。作者面对某种事物,深受启示,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叫做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拓展延伸:
老师再给同学们补充一些背景资料。这些都是宗璞自己所写的文字。
(幻灯片,一个学生读一条,读完点评)
1、“在昆明时严重贫血,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花朝节的纪念》
2、“我活着,即使得了一场重病,偏偏没有死,许多许多人去世了,我还活着”--《1966年夏秋之交的一天》
3、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小弟病中所写
4、“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哭小弟》
老师点评:
1、她自己饱受重病折磨
2、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最惨痛的十年浩劫,宗璞经历过,活了下来。
3、这是弟弟不怨恨过往,期待报国的志向。
4、刚刚盼到国家开始新的发展,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就已没有机会了。这是多么的痛苦郁闷!
师:那么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女子,一个经历了十年文革痛苦的女子,一个眼看自己的弟弟不久于人世的女子,本以为再也看不到藤萝花了。可突然行路中就看到了眼前的这树开的繁盛的藤萝,可想而知,带给作者的震撼和触动有多大!那么作者一下子有了怎样的感悟?用原文的话告诉我--(提问、幻灯)
花的不幸是什么?
人的不幸又是什么?
国的不幸是什么?
学生讨论:生命是永恒的,如果把句号换成省略号,(幻灯)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是什么?(提问)或者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提问)
学生回答:再大的磨难,在生命的长河面前也只是一瞬间。
师:现在花又开的繁盛了,我们的国家呢?现在正是重新起步踏上新的征程、新的时代的时候,那么个人的那一点焦虑和悲痛又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
师:所以,作者把她的这种释怀,这种感悟诠释在了她的行动上,她是怎么做的?(提问)
加快了脚步,这代表了什么?(提问)--希望、乐观、鼓舞。
就让我们也饱含着这样的情怀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10、11段。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最后老师把这样一段文字与同学们共勉--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还在依然盛开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川端康成《花未眠》
这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的一段文字,他由不经意地发现一朵花都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努力绽放着自己的美丽,而深刻地自省了自己,更应该好好地有价值的活下去。老师也希望你们也能像凌晨四点未眠的海棠花一样,努力绽放自己的精彩!
面对自然万物,感悟生命,泰戈尔高吟:“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精美”,冰心浅唱:“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同学们,愿你也积极感悟生命,让自己的生命也灿烂的怒放!
师生配乐读小诗:
一株花,安静地活着,不抱怨,不痛苦,只管长自己的叶,开自己的花,自顾自地生长着。
即使受伤,也能从伤痛处长出新的枝叶,开出更美的花。
人的生命中总有段枯枝的时间,那就让我们在生命的枯枝上开出一朵淡紫的小花。
主题阅读: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树紫藤萝,虽无众人欣赏却仍尽情开放,让宗璞感到生之美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包含许多这样的事物,他们都会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阅读丛书《好一朵木槿花》《寂寞红柳》《牵牛花》
这三篇散文中涉及的生命,其“怒放”体现在哪里?作者从中感悟到什么?
也可用“我最喜欢《 》,文中借写--,表达--的感情。”句式说话。
自读思考后写一段感悟与小组成员交流。
生命是一个奇迹:淤泥中长出的夏荷,能开出纯净不沾杂质的花儿;微小瘦弱的小草,能顶开头顶的重石生长;细细黑黑的萤火虫,能在茫茫黑夜中发出闪亮的光;柔软无骨的蚯蚓,能在紧实的土地里自由穿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生命,总是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感动与感悟。
生命中会有磨难,但磨难终会过去,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朵朵小小的紫藤萝花,努力张满自己的风帆,绽放自己生命的异彩,为人类生命的长河增添光彩和芳香。
布置作业
1、针对喜爱的一种花木,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和托物言志的写法,生动细致描写并记录下你的感悟。
要从打动你的画面中悟得一点“精神”,其实宗璞的“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和“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融于景物”.2、仿写
请你用一句话表达某景对你的触动,希望能写出你的新颖,写出你的独到!
藤萝无语枯又发,告诉我不能被不幸压倒;
梅花无语凌寒开,告诉我;
青竹无语骨节硬,告诉我情感意蕴课 主题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教学内容:教材《一棵小桃树》,丛书五: 118页《溪流》《一棵小桃树》
【教学目标】
1、学一点朴素自然的语言,写景状物。
2、得一些入情入理的感悟,寄意抒怀。
【教学准备】
学生:读课文,搜集文化大革命相关资料。
老师:备课、制作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枚小小的桃核,被埋在了贫瘠的角落里,它会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吗?一个出生在偏僻农村的男孩,他能走出大山开辟自己想要的新生活吗?今天,我们走进贾平凹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一棵小桃树》,看看小桃树身上承载着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
二、说说这棵小桃树:
(一)品读这棵小桃树。
1.快速阅读文本,标划出描写小桃树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描述“我”成长历程的句子,想想二者之间有何异同。
2、根据提示,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比较内容
小桃树
“我”
主题
成长环境
成长经历
面对挫折的态度
写作手法
3、教师引导明确:
比较内容
小桃树
“我”
主题
成长环境
生长在院子的角落里,见不到多少阳光,被猪拱折过,还险些被砍掉。
“我”生长在农村,到城里后才发现自己的“渺小”,环境不尽如人意。
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并借小桃树书写自己的情志、理想:
面对生活的困苦与磨难,要顽强的斗争,不懈地追求。
成长经历
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瘦,黄,没人理会)----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我”生长在偏僻落后的山村,从小有梦想,----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方知人世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遭受磨难----心里还有“花”,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坚定了。
面对挫折的态度
小桃树虽然遭遇不幸,但它不屈不挠,以它特有的生命力,战胜风雨,顽强生长着。
“我”脾气却一天比一天地坏了,“心境也似乎是垂暮老人了”.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双线结合简介作者和背景
贾平凹,生于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作家。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他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新千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怀念狼》已问世。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2015年,获得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16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通篇再读,读一读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
可怜、孱弱、孤独、弱小、无助、绝望、坚强、力量、向上
出示任务:1.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反馈指导: 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出示任务:2.我的小桃树经历了哪些艰辛与磨难?
要求:先找到小桃树生长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可以联系上下文来谈句子的感受。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批画,写体会,教师巡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及时指导学困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反馈: “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小桃树生长的艰辛与磨难。
”我却怎么也不能安睡,想起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生存环境的恶劣
”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将来开花也界不出果子。” “--体会大家对小桃树的嘲笑
他们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体会小桃树的坎坷
”我看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来看它。“--体会小桃树的孤独与寂寞
出示任务:3.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 ”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
反馈指导: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油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2、找出最打动老师,最打动你的片段?
(学生自由跳读,小组分享)
范例1: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赏析:瘦是一种形态,黄是一种颜色,即瘦又黄就是一种病态。”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像人一样,委屈。
范例2 :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就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赏析:肉一种质感,粉是一种颜色,一朵花即没有质感,又没有好看的颜色,实在太不起眼了,读出这种不起眼。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像纸做的,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单薄弱小。
拟人手法,花开的惨白,如重病的姑娘,更显小桃树的凄惨啊。
范例3 :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赏析:”纤纤的生灵“本就弱小,又经历一场风雨的摧残,枝条在风雨中”慌乱“的毫无方向片片桃花落地的更显凄凉啊,再读。
两个拟人修辞。桃花第一次开,本应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但在风雨中”哆嗦“"慌乱”生动的展现了小桃树在风吹雨打下的无助。
范例4: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的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赏析: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来小桃树像天鹅一样的可怜。它像雨中的天鹅一样,任凭风雨摧残,孤独的无助,孤独的绝望啊。
范例
5、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小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赏析:“欲绽的花苞”就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比喻,写出了花苞的重要,方向感。
树的顶端唯一的一个花苞就指示灯啊,闪着光,更生动的写出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总结:从小桃树的描写中学一点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摹形着色,突显事物特点;动作神态,赋予事物精神;修辞手法,升华事物内涵。
贾平凹散文语言特点一:
朴素中出诗画
三、说说奶奶和小桃树:
1、介绍作者及背景。
2、跳读课寻找奶奶和小桃树关系密切的片段。
范例1: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赏析:我的梦缘自于--奶奶,是奶奶提醒才种下这棵种子的。奶奶不仅仅帮我种下了桃树的种子,更把梦想的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
范例2: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它给它浇水。
赏析:奶奶是一个保护神才让小桃树幸免于难,奶奶呵护我的小桃树,其实是在呵护我的梦。奶奶给予我的爱和温暖,在当时那个年代是及其可贵的啊!
奶奶呵护了小桃树,我也在追思我的奶奶啊。
贾平凹散文语言特点二:
朴素中见真情
四、说说我和我的小桃树:
1、文章中的我对小桃树一直执着的用一个称呼:我的小桃树。
范例: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的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赏析:五个“?”连用,无疑而问,非常肯定,这是贾平凹对生活希望的坚信啊!
花是“灼灼的、香香的”这样才会孕出一个桃儿来,这个桃儿不就是好的结果吗?梦的精灵不就是梦的希望吗?
2、小桃树的经历又何尝不是我的经历呢?小桃树的苦难又何尝不是我的苦难的?小桃树要开花儿的梦又何不是我向往幸福生活的梦吗?
出示任务:1.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反馈指导:文章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出示任务:2.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反馈指导: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
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着为理想而坚持不懈的信念。
出示任务:3.理解“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人生的道路上有鲜花,同样也布满荆棘,只有坚持不懈、顽强不屈、追求梦想而不屈不挠就一定能读懂人世的大书。
出示任务:4.作者表面上是在写小桃树,实际上是在写谁?
反馈指导: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出示任务:5.本文一方面写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一方面写自己的经历,这是什么写法?
反馈指导:明线与暗线。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 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主题阅读:比较阅读理思路,托物言志抒情怀
学习活动二 :阅读丛书《 落叶》、《心灵之树》
批注式阅读,并写出文章托什么物,言什么志。
阅读提示:
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小说集写的序文。这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怀散文。其最显著的特色是物我两融,处处写山溪,处处写“我”,把“我”和山溪勾联在一起相提并论。山溪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我”文字的成长。山溪与“我”在生命的姿态上统一--不断向前。
1.快速阅读文本,标划出描写溪流形象的句子 概括溪流具有的形象特征,想想寄寓了“我”的成长,“我”文字的成长的什么特点。
2、根据提示,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比较内容
溪流的成长
“我”的成长,“我”文字的成长
主题
成长过程
形象特征
写作手法
3、教师引导明确:
比较内容
溪流的成长
“我”的成长,“我”文字的成长
主题
成长过程
生成------壮大------奉献
幼稚------丰富------奉献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溪流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由生成到壮大再到奉献的一般规律,歌颂了溪流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形象特征
不怕艰辛、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
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写作手法
托物 言志
学习活动三 :语言赏析,区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法指导
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象,表现了……性格特征(心理、感情),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学习要求 :标划出《 落叶》、《心灵之树》两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赏析。
示例 :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世比作大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人世的认识海非常的肤浅,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和自己的幼稚天真。将自己的命运和小桃树的命运联系起来。
教师总结: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从语言的表达角度而言,用跟甲物有相似之点的乙物来描写或说明甲物。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从全文的构思角度而言,借对一事物的描述来表现自己的志向或意愿。
写作训练:
四月的风,四月的雨,四月的花,四月的叶,四月的思念与追忆,四月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欣赏和追思的地方,请以“我眼中的四月”写一个小片段。
群文阅读课 主题四:直抒胸臆明态度 巧用象征讲道理
教材内容:《外国诗两首》丛书5(209页《如果生活将你欺骗》、211页《进来》、213页《春天的祈祷》)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音韵美。
2.能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能慎重选择人生之路,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教学难点:
“路”的含义,“选择”与“未选”的不同感受。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对人生的风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又当如何?
作者链接
普希金,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背景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于是他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来到英国一个小村子,开始了艰苦安静的诗歌创作。
一读:1读诗 感悟语气、口吻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句,语气上有什么特点?反馈指导:委婉、含蓄的劝说。
二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重音、语调、语速。
三、悟、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
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点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点拨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噩运时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反馈指导:这两句诗道出了普遍的人生体验。诗人是说受了欺骗,只要镇静,向往着未来,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人生的体验式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四、拓展练习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五、《未选择的路》
同学们是否记得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句,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写“路”的小诗--《未选择的路》。
一、读:读诗、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二、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重音、语调、语速。
三、悟:诗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点拨诗人表面上似乎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有: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只能选择一条,必须慎重;人生的选择,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从;路要靠自己去走,越是荆棘丛生的道路,越能令人想念,也越能磨炼人。
点拨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原因有二:其一,人生的道路有许多可供人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选择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其二,未选择也就是一种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诗人重点写未选择的路,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
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点拨: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四、比较阅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有何异同?(提示:可从内容、写法、抒情方式进行比较)
点拨
同: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口吻、和缓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要积极乐观笑对人生;此诗直抒胸臆,没有具体的形象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即象征的写作手法还用了许多具体形象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表现得有些忧郁。
五、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七、青春寄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重选择现在的路,就是为明天的成就作了铺垫。
主题阅读: 丛书5(209页《如果生活将你欺骗》、211页《进来》、213页《春天的祈祷》)
思考:
1、《如果生活将你欺骗》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2、《进来》一诗中诗人通过“知更鸟”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春天的祈祷》一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整合课 主题五:生活中品真意 得失间见情怀
教读内容: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和课外古诗词集锦(《观沧海》、《龟虽寿》、《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行路难》、《赠从弟》、《卜算子?咏梅》。
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默写古诗词,并学以致用。
学习重难点:体会托物言志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布置自主预习,完成学习任务表
题目
作者
背景
诗意
哲理名句
名句含义
第一课时
一、复习知识,明确学习目标
托物言志:
二、有感情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背景资料,完成学习任务表,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说说每首诗词咏的是何物,述的是何志?用句式:“我喜欢《 》,诗中借咏 ,抒发了作者 的志向(情感)。
四、研读赏析
登幽州台歌
(一)幽州台
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燕国的国都,今大兴县。燕昭王执政后,励精图治,为了使燕国逐渐强大,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广招贤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
(二)作者介绍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迫害,冤死于狱中。
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他反对唐初靡丽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他的一些诗,风格苍凉激越,是初唐诗歌革新的前驱者。
(三)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燕昭王为广招贤士而建的幽州台,极度苦闷忧愤,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四)体悟感情
出示任务: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
反馈指导: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
(五)艺术特色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六)问题探究、出示任务:1.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反馈指导:这首诗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出示任务: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反馈指导: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
望岳
(一)作者介绍
出示任务: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反馈指导: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二)泰山介绍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四)读懂诗意
首联:泰山啊怎么样了呢?在齐鲁大地青青的山色绵延不绝。
颔联: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分割。
颈联: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尾联:终要登上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五)问题探究
出示任务:1.《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反馈指导: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凝望,尾联想望。
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出示任务:2.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馈指导: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
登飞来峰
(一)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二)写作背景
在北宋仁宗时候,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只有拿起武器,铤而走险。于是王安石就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法,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可是各项新法的实施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新法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他一登到山岭高塔,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三)问题探究
出示任务: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反馈指导: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出示任务: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反馈指导: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的。
(四)名句赏析:
出示任务:请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反馈指导: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
游山西村
(一)激趣引入
你是否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请说说农村给你的感受。
(二)作者介绍
陆游既是文人之佼佼者,又有非凡的武艺。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心愿,他曾经千里投师学习剑术。40多岁时,他应邀到了抗金前线南郑。有一天,他带兵到山中围猎,天色渐暗,大家准备回营了,.猛然间袭来一阵腥风,传来一声怒吼,随着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大家见了无不惊慌失色,纷纷逃避;只有陆游毫不惧怕,挺身仗剑,向虎刺了去,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陆游一剑刺中了老虎的咽喉。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南宋著名诗人。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传世。他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三)写作背景
当时,诗人正因推助张俊北伐,被罢归故里,诗人心中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四)整体把握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小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
(五)问题探究
出示任务: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
反馈指导:围绕一个”游“字展开。
出示任务: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反馈指导: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出示任务: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反馈指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六)小结
《游山西村》,书写了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之美里的快乐之情。
己亥杂诗
(一)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
(二)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共315首。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三)问题探究
出示任务: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反馈指导: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出示任务: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名句)
反馈指导: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示任务:3.诗中写了怎样的心境?
反馈指导: 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出示任务:4.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命运?
反馈指导: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还想着为国家做些事情。
出示任务:5.诗人是怎样把自己的一腔离愁别绪表达出来的?
反馈指导:”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四)名句赏析
出示任务: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反馈指导: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五)主题意义
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
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五、布置预习任务:自主阅读预习课外古诗词集锦,结合背景,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第二课时 群文阅读
阅读课外诗词集锦,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并学以致用。
一、朗读诵情
自主阅读诗词,朗读诗词,交流初读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诗词,有感情地朗读,并简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二、品诗明志
阅读诗词,结合背景理解诗词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说说每首诗词咏的是何物,述的是何志?用句式:”我喜欢《 》,诗中借咏 ,抒发了作者 的志向(情感)。
三、学以致用
试着用下面的句式,用诗句说话。
当我 的时候,我想起了《 》中的“ ”,让我.自主阅读课 主题六:自主阅读课
自由选择阅读丛书其他文章(3课时)读书汇报,展示分享
课型:读书汇报展示交流
活动准备:
1、对丛书阅读篇目进行批注式阅读。
2、课后自主积累阅读。
活动目标:
· 通过共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阅读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 通过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走向文章的深处,感受生命的魅力。
· 通过个性化的推荐,将课外阅读引向更广阔的远方。
活动流程:
· 书中内容知多少
看谁读得好?
形式:抢答。共20题。
规则:每抢到一题且回答正确,组内考评加5分。
· 思想天空无限美
看谁读得深?交流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1、小组交流。按A-B-C-D的顺序发言,结合精彩语段,分享自己的批注,丰富自己的点评。准备班内精彩展示。
2、班内交流。可一人代表展示也可小组合作展示。
· 书海凭你阅,天空任你飞 个性推荐,图书漂流
送给亲爱的你:
阅读,是要让真正的阳光住在心里,讴歌生灵,敬畏生命。阅读,让内心强大,勇敢面对抉择与挑战。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
写作训练课 主题七:赏景观月寄情思,文从字顺构篇章。
单元写作训练《学习抒情》 内容前置,任务驱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描写景物,培养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语言表达要准确、连贯,推敲修改文章。
教学难点:
推敲修改文章。
教学准备:
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写作文片段。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课题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
顺:通顺。
指文章通顺。
可是,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磨炼,不断提高。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谈判破裂以后,传来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张治中低头叹道:“这是天意如此!”周恩来立即予以严肃的更正:“不,是民意如此!”----周恩来对张治中的话,仅更换一个字,就把国民党败亡的原因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二、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
第一、准确。写作文时用词要恰当、妥帖,符合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谈判破裂以后,传来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张治中低头叹道:“这是天意如此!”周恩来立即予以严肃的更正:“不,是民意如此!”----周恩来对张治中的话,仅更换一个字,就把国民党败亡的原因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下面句子表达准确吗?
她妈妈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他妈妈是裁缝,她妈妈是顾客。)
做手术的是他的父亲。
(他父亲是医生,他父亲是病人)
三个学校的领导来开会。
(三所学校的领导,学校的三个领导)
1、要注意辨析同义词,准确把握词义,做到用词妥帖,搭配恰当;
2、要注意合理安排词序,根据词义范围和轻重,做到表达清晰,轻重合宜;
例:数学对我不感兴趣。
3、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做到情感鲜明,语言得体;
比如“骄傲”一词,就有两种“歧义”,一为“看不起别人”,一为“自豪”,前者含有贬义,后者则不含贬义。这样的词语如果直接运用说:“他因此很骄傲。”这就不知道是在“褒”他还是“贬”他。
4、要注意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汉语中有不少多义词,完全不用是不可能的。我们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时加上消除“歧义”的限制性词语。比如“大方”一词,有时表示“花钱不吝惜”,有时表示“看上去很耐看”.如果光用“大方”一词来形容对方,便有产生“歧义”的可能。这时,我们可以将前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慷慨”一词,组成“慷慨大方”一语;将后一种含义使用时加上“美观”一词。组成“美观大方”一语。这时,“歧义”便消除了。
第二、连贯。
连贯,指句与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的上,扣得紧,表意合乎逻辑事理,表达脉络清晰,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1、话题要保持统一,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2、句序要保持合理,按照一定顺序,使表达紧密妥帖。
2、3、表述要保持同一角度,注意前后衔接与呼应,语气通达,文气流畅
如: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学习成绩好,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刻苦勤奋,待人热情,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肯干。
这段理由陈述语序混乱,缺乏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妨碍理解。应该调整为:
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举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担任班长,理由是她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肯干,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她学习成绩好,刻苦勤奋,待人热情,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佳作示例: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她对我很关心,但是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很耐心地给我讲错在哪里,她讲得非常细致,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里的活全承担下来了,让我一丝不苟地进入学习,所以我的学习里面是有妈妈的心血在里面的。
3、明白如话,要多朗读多修改
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来顺口。
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朗读可以发现的问题
词语听起来不顺耳、句子读起来不顺口
段落缺少过渡、前后意思重复
表达不清楚、修辞方式欠妥等
归纳要点,写作实践
(1)语句表达要准确,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2)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写完后要出声地读一读,是否通顺。
(写时琢磨,写后修改)
三、交流作文片段,讨论修改。
课前我们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写作文片段《我喜欢……》。
拿出来,小组交流,互评,修改。推荐优秀片段作品展示。
四、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讲写景状物的片段扩写成为一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颜色等。
2.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 》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2课时 自主评改
学生互改,自评自改:
每人仔细通读自己的文章,词句不妥之处用修改符号改在原文中,如需大段删改调整,则在原文中标记后,再在文末改写或说明。
修改完成后,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的文章内容、主题进行概括,并分别针对文中的一处亮点和一处败笔进行分析评价。
教师点评,互评互改:
1.依次阅读组内同学的文章,词句不妥之处用修改符号改在原文中,如需大段删改调整,则在原文中标记后,再在文末改写或说明;.2.修改完成后,用简洁的语言分别针对文中的一处亮点和一处败笔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所提建议要独到、中肯,易于操作。
完成上交:
改评任务需在45分钟内完成,每人至少完成4篇文章的评改(含自己),多者不限,下课前上交。
第五篇:《雕塑之美》教案
《雕塑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雕塑的相关知识(即材质、表现手法的创新),提高对现代雕塑的欣赏能力。
2、对本地区现代雕塑进行调查,能用相应的知识进行简单评价。
3、感受多元的现代雕塑表现的多样性和材料上的多样性。体验雕塑与环境、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述对现代雕塑的感受。难点:理解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雕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课前搜集到哪些雕塑呢?这么多啊!谈谈自己带来的雕塑。
看来我们生活中的雕塑还真不少呢~你为什么称它们为“雕塑”呢?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从中找到答案吧~课件出示雕、塑。
二、新授:
1、初识雕塑
为什么叫石雕、面塑?你能模仿一下制作时的动作吗?(体会材质不同,手法不同)。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什么是雕塑?(雕塑是雕和塑的合称,它是以雕、刻、塑、镂、琢、凿、铸为手段,以金玉石土等为材料,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从制作技法来区分,可分为对于硬材料的“雕”和对于软材料的“塑”两大类。)
同学们真聪明,都能自己诠释雕塑的定义了。那你知道雕塑可以分为哪几种吗?
雕塑的种类(出示课件 蒙山寿星 凤凰雕塑)这2种雕塑形式有什么区别?(多角度展示两个雕塑作品)浮雕;圆雕。
2、体会雕塑之美(材质、形态、环境、精神)
雕塑美吗?美在哪里呢?(实物、图片欣赏:体会材质美,形态美,环境美,精神美。)(1)通过触摸真实的雕塑感受材料的材质特点。(2)摸摸自己的雕塑告诉同学你的感受。生:互相观赏、触摸
(3)课件出示多种材料制作的雕塑,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说出来。各种材质都带给我们不同的美感。雕塑和其他艺术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
3、总结欣赏方法(观察、了解、评述)
刚才我们欣赏了雕塑的材质美,形态美,环境美,精神美。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欣赏这些雕塑呢?
4、你觉得你搜集到的雕塑美不美?美在哪里呢?
三、作业:
搜集课本上雕塑的有关资料,下节课交流中古今中外雕塑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