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期发现与创新教案(修改版)
第一单元 智慧之光 第一课 摆方阵
课 题:摆方阵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的:
1、学习摆方阵的方法,知道怎样才能摆出符合要求的方阵。
2、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知道摆方阵的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才能摆出符合要求的方阵。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1.请一个学生讲布阵退敌的故事。2.教师分别出示图1—图4。
3.听了这个故事请学生自己说说感受。(抽几个学生说说感受)
4.请学生观察思考卢书生摆阵有什么规律?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小组汇报)
二、动手试试
1.一座方形城,现有12名士兵上城守卫,要求每边4名士兵,你怎样安排? 2.增加8名士兵,变成20人,每边6名士兵,你怎样安排? 3.还是20名士兵,要求每边8名士兵,你怎样安排?
三、想一想
思考:还是这20名士兵,每边的士兵人数要求一样多,该怎样安排才能使每边的士兵人数最多?怎样安排才能使每边的士兵人数最少?
四、汇报交流
1.请学生思考摆方阵时发现了什么规律: 2.请每组汇报交流情况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一单元 智慧之光 第二课 图画中的智慧
课 题:图画中的智慧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 教学目的:
1、思考探究怎样解决图画中的问题。
2、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思考探究怎样解决图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感受智慧带给我们的好处。教学过程:
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请你开动脑筋,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图画中的问题。
一、如何救小鸭
1.教师出示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大胆想象思考怎样才能救出小鸭?
二、挑哪里最好
1.教师出示图片。2.请学生观察图片。
3.用▲代表人应该站的位置,并在下面图中的扁担下标出。
三、钓上什么最有趣 1.教师出示图片。2.请学生观察图片。
3.请在最下面的图中添画出你大胆的想象,如果钓上来的是鱼就没有意思了。
4.给同学讲述这个故事。
四、动手试试
1.称球
图中有16个小球,其中一个球与众不同,它分量较重。如果给你一台托盘天平,你怎样称量才能尽快找到这个球?
2.谁的风筝放飞得最高
三个小朋友放风筝,观察他们的风筝线,看哪个小朋友的风筝放飞得最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二单元 昆虫世界
第一课 寻访我们周围的昆虫世界
课 题:寻访我们周围的昆虫世界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 教学目的:
1、知道秋天是动物们忙碌的季节,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小动物在活动。
2、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会给小动物分类,发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4、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5、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秋天是动物们忙碌的季节,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小动物在活动。
教学难点:会给小动物分类,发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教学过程:
秋天是动物们忙碌的季节,下面就让我们去寻找我们周围的小动物吧。
一、动手试试
1.秋天里,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小动物在活动呢? 2.我们来制订一个简单的寻找小动物的计划吧?
二、交流汇报
1.和同学交流一下,在寻找动物的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我们可以把发现的小动物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 A、我们把动物分成会飞的和不会飞的两类。B、我们把动物分成树上的和地上的两类。C、我们还可以„„
三、动手试试
把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画下来?
四、展示汇报
请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画的小动物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二单元 昆虫世界 第二课 美丽的昆虫
课 题:美丽的昆虫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样的动物属于昆虫,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
2、会给小动物分类,发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4、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5、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样的动物属于昆虫,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教学难点:知道什么样的动物属于昆虫,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教学过程:
一、讨论
找一找,我们在校园里发现的小动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仔细观察
我们把蚂蚁装进一个透明的瓶子里,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哪些特征?
1、蚂蚁的头上有2根触须。
2、蚂蚁的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3、它们都有6条腿。
4、蚂蚁头上有夹钳。
三、动手试试
1.试一试,用纽扣和牙签做一个昆虫模型。2.编一首儿歌帮助自己记住昆虫的特征。3.老师展示儿歌:
昆虫外形要记住,身体分为头胸腹;
一对触角头上长,六条腿儿在胸部。
四、仔细观察
1.观察蜻蜓、蜜蜂,它们和蚂蚁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2.什么样的动物叫做昆虫? 3.想一想,蜘蛛是昆虫吗?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二单元 昆虫世界 第三课 碟和蛾
课 题:碟和蛾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样的动物属于昆虫,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
2、了解碟和蛾的不同特征。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4、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5、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碟和蛾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碟和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教学过程:
一、讨论:校园里的碟和蛾
1.你有没有在校园里发现碟和蛾?它们是昆虫吗? 2.碟和蛾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你观察过吗?
(碟和蛾的身体都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上都有1对 触角,胸部都有3对足、2对翅膀,它们都是昆虫。)
二、仔细观察:不一样的碟和蛾
碟和蛾虽然都是昆虫,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一下,碟和蛾有哪些不同的地方。1.碟和蛾的身体形态不同。
说说碟和蛾的身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碟和蛾的生长过程不同。
说说碟和蛾的生长过程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碟和蛾的生活习性不同。
说说碟和蛾的生活习性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碟停留时,双翅并拢。蛾停留时,双翅平展。碟白天活动。碟夜间活动)
三、交流:碟蛾趣事
1.请一个学生讲讲飞蛾扑火的故事。2.请学生讲讲其它有关碟和蛾的一些趣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二单元 昆虫世界 第四课 让美丽永存
课 题:让美丽永存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 教学目的:
1、学习怎样制作昆虫标本。
2、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习怎样制作昆虫标本。
教学难点:学习怎样制作出美丽的昆虫标本。教学过程:
一、讨论:怎样采集昆虫
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昆虫,我们怎样才能采集到足够多的昆虫呢?
1.我们可以用捕虫网去捉昆虫。2.我可以用烂苹果来诱捕昆虫。3.用黑光灯也可以捕捉昆虫。4.我还想……
(和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简便的方法采集昆虫)
二、动手试试:制作昆虫标本
昆虫是美丽的,我们怎样才能把这种美丽保存下来呢?(把采集到的昆虫制成标本,既可以保存昆虫的美丽,也可以为以后的研究留下宝贵的资料。)
1.找一个纸盒子,在盒底垫上泡沫。
2.用大头钉把昆虫固定在泡沫上。(观察“各种昆虫的针插位置”,看看自己制作的昆虫标本,针插的位置是不是合理的。)
3.调整自己制作的昆虫标本,把制作好的昆虫标本展示给同学。
三、想一想:让昆虫标本更美丽
1.在制作昆虫标本时,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昆虫的翅膀展开? 2.我们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把昆虫标本制作得更加漂亮、更加自然?
四、展示汇报
请几个小组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美丽的昆虫标本。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单元 创意设计 第一课 设计新型书包
课 题:设计新型书包 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 教学目的:
1、知道书包是我们的好伙伴,学习设计改进书包。
2、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知道书包是我们的好伙伴,学习设计改进书包。教学难点:知道书包是我们的好伙伴,学习设计改进书包。教学过程:
知道书包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要想办法对它进行一些改进。
一、讨论:改进书包
现在我们使用的书包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呢?
1.我的书包背起来太重了,如果它能让我省力就好了!
2.我的书包经常很乱,说明书包里的空间分配有不合理的地方。
二、动手试试:新型书包设计大赛
设计要求:科学、美观、方便、实用。
1.给这个书包取个名字吧!2.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3.与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思路。
三、展示汇报
请几个小组上台展示设计的书包 1.带轮子的书包 2.衣服式书包够方便吧!3.带雨伞的书包解放了我的双手。
四、讨论:我们的感受
我们的杰作可真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请同学们说说参加这次活动后有什么感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单元 创意设计 第二课 瓶子船
课 题:瓶子船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9页 教学目的:
1、学生会自己设计制作瓶子船。
2、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体验变废为宝美化我们的生活,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生会自己设计制作瓶子船。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体验变废为宝美化我们的生活。教学过程:
饮料瓶可以用来制作很多东西,你想用它来做什么呢?
一、想一想:瓶子船的设计
1.我们查找一些船的图片模仿着做吧!2.瓶子船用什么作动力呢? 3.瓶子船设计图
二、动手试试:制作瓶子船
1.配置:
把一根铁棍放进瓶中,并用胶把它固定在瓶底。2.安装螺旋桨: A、用线把两根筷子绑在瓶子两侧。
B、在两根筷子之间套上一个橡皮圈。把一块木片插在橡皮圈中间,转动木皮,扭转橡皮圈后,把瓶子放进水里,它就可以前进了。
3.装饰:
在瓶子上装几个炮塔之类的装饰品,它就更像一艘战舰了。
三、讨论:我们的瓶子船
1.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瓶子船开得又快又直呢? 2.怎样才能让小船能够听从我们的指挥转弯呢? 3.把自己在开船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
四、展示汇报
请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瓶子船。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单元 创意设计 第三课 能承重的纸桥
课 题:能承重的纸桥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2页 教学目的:
1、学生会自己设计制作纸桥。
2、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生会自己设计制作纸桥。教学难点:学生会自己设计制作纸桥。教学过程:
你能用两张普通的纸制作一座能承重的纸桥吗?
一、动手试试:制作纸桥
1.材料工具:纸、直尺、手工刀、胶水、双面胶。2.设计、制作要求:
(1)新颖、合理的设计与构思。
(2)连接方法不限,胶接、插接、折叠等均可。(3)不能增加材料,但可以减少。
(4)纸桥梁的跨度不得小于20cm,桥面宽度不得小于4cm。(5)桥梁制作好后,写出创意说明。3.我们的设计图:(1)以前我们学过,纸桥的承重力与形状有关。(2)我们还是先画出纸桥的设计图。(3)把纸卷成管状也能多承受一些重量。4.制作纸桥可真是“慢工出细活” 5.你还可以制作出那些形状的纸桥?
6.写说明书可不能马虎哟!要写出我们的巧妙构思。
二、实验:检验纸桥的承受力
1.比一比那座纸桥的承受力最大?
2.我的发现:这座纸桥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大的重量呢? 3.我的改进建议: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四、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单元 创意设计 第四课 空气动力飞行器
课 题:空气动力飞行器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5页 教学目的:
1、学生会自己设计制作空气动力飞行器。
2、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生会自己设计制作空气动力飞行器。教学难点:学生会自己设计制作空气动力飞行器。教学过程:
我们用规定了大小的气球作动力,看看谁做的飞行器飞得更远。
一、动手试试:设计飞行器
1.我们用什么材料来制作飞行器? 2.我们模仿什么模型来制作飞行器? 3.给我们的飞行器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二、动手试试:制作飞行器
制作飞行器时要考虑固定气球的位置。
三、动手试试:试飞我们的飞行器
1.用一个气球作动力,将它固定在飞行器上试试。2.气球固定的位置是影响飞行距离的重要因素。3.调整飞行器,争取比赛时得第一名。
四、动手试试:飞行器创意制作和放飞比赛
活动要求:
1.裁判给各组飞行器编号,并评定创意制作得分。2.裁判给各组提供充好气的气球,直径不得大于20cm。
3.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将飞行器带到制定的场地等待放飞,放飞时脚不能踩界线。
4.裁判测量从界线到飞行器落地点的直线距离。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四单元 厨房里的科学
第一课 做饮料
课 题:做饮料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的:
1、掌握用鲜橙汁做饮料的方法。
2、能仔细的观察鲜橙汁在水中的变化,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3、体验自制果汁饮料的快乐。教学重点:掌握用鲜橙汁做饮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仔细的观察鲜橙汁在水中的变化,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学过程:
我们都喜欢喝各种各样的饮料,让我们试着来做几种饮料吧!
一、激发学生做饮料的兴趣。
1、以小熊请客的形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全班的小朋友去他家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2、师:今天小熊为我们准备了一份好吃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出示一杯果汁饮料)是什么果汁饮料?小熊只准备了一杯饮料,但我们小朋友有那么多,怎么办呢?
(同学们想办法)
那我们一起来每人做一杯果汁饮料吧!怎么做呢?需要用到什么呢?
二、动手试试:学生动手做橙汁。
1、引导学生观察材料,提出操作规则。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做果汁,你是怎么做的?鲜橙汁放到水里后发生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老师帮学生榨鲜橙汁。
3、学生自己试着做橙汁。
三、讨论:我做的橙汁。
1、和小组的同学商量,怎样才能使自己制作的橙汁和买来的橙汁味道一样?
2、试一试,看谁调制的鲜橙汁味道更好一些?
四、动手试试:做一杯汽水
天气热的时候,喝一杯汽水解渴确实是一件美妙的事。走进厨房,我们自己也做一杯可口的汽水吧!
1.让我们先看看汽水有什么特点吧!2.汽水里的泡泡是怎么进去的呢?
五、思考:神奇的泡泡
1.用杯子接一杯饮料水,在里面加入少量的小苏打和醋,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知识卡:我们可以用厨房里的小苏打和醋,制造出需要的气体。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科技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七、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四单元 厨房里的科学 第二课 厨房里的音乐
课 题:厨房里的音乐 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 教学目的: 1.会根据厨房里的物品制作乐器。
2.懂得看谱合奏,体会协作演奏的快乐。教学重点:会根据厨房里的物品制作乐器。教学难点:懂得看谱合奏,体会协作演奏的快乐。教学过程:
都说厨房里的锅碗瓢盆能演奏出一曲曲“交响乐”,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一、试一试:做个杯子乐器
1、找几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用一支筷子轻轻敲打杯口边缘,听听杯子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吗?
2.小组同学一起试一试,调整各杯子中的水量,能区分出杯子发出声音的高低吗?
3.试一试,能够用我们自己制作的杯子乐器演奏这首歌曲吗? 4.邀请同学欣赏自己用杯子乐器演奏的歌曲。
二、动手试试:演奏厨房交响乐
1、厨房里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乐器”,试一试,我们可以制作那些厨房乐器?
(1)在空酒瓶里放一些黄豆,就可以做个“沙锤”。(2)可以用小盆来做一面小锣。(3)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2、画下自己制作的厨房乐器。
3、和小组同学一起,用自己制作的厨房乐器演奏一首大家喜欢的歌曲。4.和全班同学一起,用自己制作的厨房乐器开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科技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五、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四单元 厨房里的科学 第三课 妙用厨房垃圾
课 题:妙用厨房垃圾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目的:
1、掌握利用厨房垃圾的方法。
2、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利用厨房垃圾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教学过程:
厨房里常常会有一些做饭菜时剩余的垃圾,扔掉这些垃圾,既污染环境,又觉得可惜。
一、动手试试:用厨房垃圾喂养蚯蚓
厨房里做饭菜时剩余的垃圾是饲养蚯蚓的好材料,我们可以用它来饲养蚯蚓。
1、先做一个厨房蚯蚓饲养箱。
(1)找一个木箱或硬纸箱。(2)在箱子里铺上一层泥土。
(3)在泥土里放上一些蚯蚓,可以多放一些。(4)在泥土上盖一张金属网。
2.把做好的蚯蚓饲养箱放到厨房里,在金属网上放一些做饭菜时剩余的垃圾,估计一些数量。
3.第二天继续观察,饲养箱里的厨房垃圾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同学讨论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1)蚯蚓喜欢吃哪些垃圾?
(2)蚯蚓是什么时候出来吃这些垃圾的?(3)为什么要过一天才有明显的变化呢?
二、讨论:养蚯蚓可产生好的花肥
1.过一段时间再观察箱子里的土壤有什么变化。
2.把用厨房垃圾饲养过蚯蚓的土壤送给那些喜欢种花的邻居当花肥。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科技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四、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四单元 厨房里的科学 第四课 厨房里的密写药水
课 题:厨房里的密写药水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 教学目的: 1.掌握厨房里的那些材料可以用来做密写药水。
2.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厨房里的那些材料可以用来做密写药水。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教学过程: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革命前辈曾经各种各样的密写方法来传递情报。今天,我们也来试一试。
一、动手试试:白醋密写
厨房里炒菜用的白醋就是一种普通而又实用的“密写药水”。
1、用毛笔蘸上白醋,在白纸上写字,白醋干后,纸上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2、当“情报”传到收件人手里的时候,把纸放在火上烤一下,纸上就立刻呈现出棕色的字迹。
二、讨论:神奇的字迹 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是什么原因能够让我们看到本来看不到的字迹呢?
知识卡:用白醋在纸上写字后,有白醋的地方着火点会变得很低,在火上烤时,这些地方很容易变焦,纸变焦后,这些地方就会显出棕色的字了。
三、动手试试:米汤密写
做饭的时候,盛一些米汤,做做密写的游戏吧!
1、用毛笔蘸上米汤,在白纸上写字,米汤干后,纸上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2、当“情报”传到收件人手里的时候,用盆子盛上水,在水里滴几滴碘酒,把纸平放在水面上,纸上就会显出蓝黑色的字迹。
四、讨论:有颜色的字
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是什么原因能够让用米汤在纸上密写的字显出颜色?
知识卡:米汤里含有丰富的淀粉,用米汤写字会在纸上留下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黑色,所以纸上会显出蓝黑色字迹。
五、动手试试:做自己的密写
试一试,我们还能用厨房里的其他材料来做密写药水吗?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科技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七、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七单元 奇思妙想 第三课 放飞想象
课 题:放飞想象 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到想象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2.让学生意识到想象的重要性。3.让学生体验想象的运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想象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想象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体验想象,运用想象。教学过程:
想象是我们进行创造的源泉。联想电脑有句广告语是: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虽然这只是联想集团的一句广告词,但我们却可以清晰地看到想象的重要性。
一、想一想:它在哪里
1、如果船不在水面上航行,想一想,它会在哪里?
(1)它可能沉在水底了。(2)也许是在沙滩上搁浅了。
(3)也许它太古老了,被送到博物馆了。(4)船还会在哪里出现呢?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记录下富有想象力的说法。
生活中需要我们时时刻刻留意周围的各种形象,并把这些形象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实践告诉我们,对周围事物的形象储存得越多,我们的想象力就会显得更加丰富!
二、讨论:想象中的动物
龙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仔细观察,说说龙是由哪些动物的身体组合而成的。
1、有狮子的头。
2、蟒蛇的身子。
3、鹰的爪子。
4、还有……
三、动手试试:转基因动物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一种未来的“转基因动物”。
四、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科技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二篇:四年级下期发现与创新教案(修改版)
第一单元:用鸡蛋做游戏 第一课
辨别生熟鸡蛋
课 题:辨别生熟鸡蛋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的:
1、了解鸡蛋的构造,知道其各部分的名称。
2、能用不同的方法分辨出生熟鸡蛋。
3、能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鸡蛋的构造,知道其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分辨出生熟鸡蛋。教学准备:生熟鸡蛋各2个,玻璃杯2个,热茶一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见过鸡蛋,对鸡蛋也特别熟悉吧!如果给你一堆鸡蛋,在不弄坏鸡蛋的情况下,你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辨别生熟鸡蛋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鸡蛋里有什么
1、同学们,你知道鸡蛋里有什么吗?
2、让我们拿真正的鸡蛋,敲开蛋壳看一看,对照书中第1页的图看一看,你就知道鸡蛋的构造了。
3、鸡蛋的构造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
三、辨别生熟鸡蛋
1、老师现在有一盆鸡蛋,不小心把生熟鸡蛋给混在一起了,你能想办法给老师把它们区分开来吗?
2、请小组讨论区分方法,再试一试你的方法行不行。
3、你在动手过程中有什么发现?请你把它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把鸡蛋竖起来转动的方法,可以区分出生熟鸡蛋,因为熟鸡蛋里面的蛋白和蛋黄已经凝固成固态,内外成了一体,因此能竖起来转动。
四、小实验
1、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别装入两个玻璃杯中,然后往两个杯中倒入热茶,放置30分钟左右,你有什么了现呢?(注意:要用头道茶做实验哟)
2、你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
3、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五、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一单元:用鸡蛋做游戏 第二课
鸡蛋可以做什么
课 题:鸡蛋可以做什么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的:
1、了解鸡蛋的烹饪方法,能用鸡蛋烹饪出2-3处菜品。
2、能用鸡蛋壳做成一个漂亮的装饰品。
3、能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在生活中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应用蛋壳做一个工艺品和不倒翁。教学难点:能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两个完整的鸡蛋壳,彩色卡纸、沙子、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你们喜欢吃蛋类食品吗?你们会烹饪哪些以鸡蛋为原料的菜品呢?
你知道鸡蛋除了吃以外还能做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鸡蛋可以做什么?板书课题
二、鸡蛋的烹饪方法
你们会用鸡蛋进行烹饪吗?你能烹饪出那些美味佳肴呢?(请学生举例回答,并简单介绍一下制作过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一下几种家常的用鸡蛋作原料烹饪出来菜肴,好吗?
(通过课件播放介绍鸡蛋羹、番茄鸡蛋汤、番茄炒鸡蛋、鸡蛋煎饼、蛋炒饭等菜肴所需的原料和制作方法。)
请你回家后找时间也做一顿鸡蛋菜肴给你的家人尝尝,让他们也见识一下你的厨艺吧。
三、做个工艺品
让学生欣赏用鸡蛋壳制作的各种工艺作品。你从这些作品中发现些什么呢?
让我们也动手试试,把蛋壳当作画布,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尽情的画出山水、人物、脸谱等图案吧!
四、用鸡蛋做实验
1、探索鸡蛋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不倒翁上轻下重,而且是以鸡蛋的大头着地,小头在上,所以不会倒。)
学习制作不倒翁的方法。
2、用科学课上学的知识解释鸡蛋在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的现象。
五、课外拓展
1、做一做瓶口吞蛋实验。
2、把鸡蛋放在醋里浸泡3-5天,取出鸡蛋看大小有什么变化?
六、课堂小结
七、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一单元:用鸡蛋做游戏 第三课
摔不破的鸡蛋
课 题:摔不破的鸡蛋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目的:
1、在实验中不怕失败,敢于克服困难。
2、在操作中能与同伴协商,共同配合解决操作中的困难。
3、能积极开动脑筋设计使鸡蛋摔不破的包装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包装鸡蛋的方法。能使自己包装的鸡蛋具有防震和固定的作用。教学准备:
1、与学生共同收集的材料:纸盒、塑料盒、泡沫塑料、米菠萝、棉花、报纸、硬纸板。
2、熟鸡蛋、皮筋、透明胶带、曲别针、剪刀、毛线、粘钉、橡皮。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前几天小朋友共同搜集了许多包装盒,通过观察小朋友发现了包装对东西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把东西固定住,再垫上一些比较软的材料,就不易摔碎了。
出示溜溜球包装盒,共同观察分析包装盒的作用。讨论:生活中,人类有那些自我保护措施呢?
二、提出问题:今天请小朋友当运输鸡蛋的工人,包装鸡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思考:怎样保护鸡蛋,让它摔不坏?
三、动手试试:
师:你们两人一组商量一下包装鸡蛋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包装?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咱们试一试,看用哪种方法包装摔不破鸡蛋。
四、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 重点指导:
(1)容器不能太小,要有足够的空间填充软的材料。
(2)鸡蛋要放在中间,使鸡蛋的上下和四周都要有软的材料保护好。(3)填充物要充满容器,使鸡蛋固定。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大胆尝试。
五、交流与总结:你的实验和猜想一样吗?为什么?
六、活动延伸:站在更高的地方去试一试。如:站在椅子上举起来让鸡蛋掉下去能不能摔破。
七、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二单元 建筑设计师 第一课 制作建筑模型
课 题:制作建筑模型 教学内容:教材第9-11页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实践,使学生了解建筑模型的各种造型,掌握模型组合的过程,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审美能力,领会集体创作成就感。教学重、难点:模型拼插、环境造型美观。工 具:小剪刀、尺子、笔
材 料:建筑模型展开图、硬纸板、双面胶、橡皮泥、装饰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建筑模型
二、引入课题
工人叔叔用钢筋混凝土修建一座座高楼,我们也要做好“造房子”的准备
三、思考
1.选用什么材料制作建筑模型? 2.我们小组的制作方案
四、建筑模型拼插过程
1、打开包装袋
2、轻轻揭去多余边、槽口
3、手折整形,注意正折与反折的方向关系,轻重适宜
4、根据展开图拼插成立体建筑物
五、动手试试
1、把拼插建筑物3—4人一组将建筑模型粘贴在纸板上
2、美化设计、装饰环境,写出建筑模型名称(有专人负责)
六、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七、反馈
1、学生作品的展示,作品交流(各组选送一名代表发言)
2、表扬优秀作品,指出改进之处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九、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二单元 建筑设计师 第二课 我喜欢的建筑
课 题:我喜欢的建筑 教学内容:教材第12-14页 教学目的:
1、欣赏中外不同风格的建筑的造型美,了解其历史背景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2、感受建筑艺术的多样性,萌发对身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欣赏中外不同风格的建筑的造型美,了解其历史背景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我们的首都--北京》引导学生观察、欣赏。
提问:这是什么建筑?是哪个国家的?建在什么地方?天安门城楼主要是什么颜色的?看起来有什么感觉?(宏伟、庄重。)天安门城楼上有什么?屋檐象什么?把正面的天安门图片对折,中间有一条线,你会发现什么?(左右对称。)这样的建筑给人什么感觉?(浑厚、稳固。)
小结:天安门城楼是中国古代最壮丽的城楼之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二、出示教育挂图《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引导学生欣赏。
提问:这建筑象什么?在哪个国家?建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称?
讨论:为什么建筑设计师要把它设计成象帆船、贝壳一样的形状?(引导学生感受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
小结:悉尼歌剧院的外形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海景相映成趣。它位于澳大利亚。这座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
三、引导学生发现天安门和悉尼歌剧院这两种建筑的不同之处:
建筑结构的不同:对称与不对称。
建筑材料的不同:木头、砖头与钢精、混凝土。
建筑风格的不同:古典美与现代美。
四、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中外建筑(如中国的长城、日本的浅草寺和法国的凯旋门等)。
五、讨论:你喜欢哪一种建筑?为什么?
六、引导学生欣赏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这是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它建于1951年,是山城建筑艺术的瑰宝,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
七、动手试试
考察家乡的建筑,设计一张建筑观光导游图。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九、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二单元 建筑设计师 第三课 设计“未来家园”
课 题:设计“未来家园” 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了解,画出想象中的房子,并进行美化装饰。
2、培养幼儿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心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了解,画出想象中的房子,并进行美化装饰。教学过程:
一、欣赏讨论
1、出示学生作品
提问:小画家把未来的家园想象成什么样子的?
你如果是小画家,你想把未来的家园设计成一幅怎样的美景图呢?为什么?
提示:家应该是幸福、温馨、安全、快乐的。
2、讨论: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未来家园”是什么样的呢?
(1).我想在太空建座橡皮城,去做太空公民。
(2).我住在“球”形的别墅里,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
(3).我想设计一所“三栖”学校,建在我家的附近。
二、创作要求
你们把心目中未来的家园画下来,并让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你设计的未来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好吗
三、动手试试:
展开想象的翅膀,绘制一幅梦想中“未来家园”的美景画。
1、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尝试。
2、提醒学生把画纸画满。
3、指导学生大胆画。
四、引导评价
1、你设计的未来家园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这样设计?
2、思考: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他们并不满足一种想法。许多孩子都希望未来的家园有多种多样的,可以有火箭的家,同时也希望有森林的家、水果的家等等。
孩子们在想象的同时,他们对画画的表达表现方式也在相应地得到提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单元 神奇的力量 第一课 石头怎么变轻了
课 题:石头怎么变轻了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 教学目的:
1、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2、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游泳吗?喜欢游泳的小朋友一定喜欢在水中的那种逍遥自在的感觉。我们在水中畅游的时候,常常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疑问。比如:当我们在水中搬运一块石头的时候,为什么会觉得比在岸上搬动同样的石头要轻松许多?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在帮忙吗?
2、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吧《石头怎么变轻了》
二、实验:石头为什么会变轻?
1、制定实验方案
“石头为什么会变轻”实验方案
(一)实验需要的材料
(二)实验步骤
(三)实验现象
(四)我们的解释
三、讨论:
在一次航行中,轮船遇难沉入了海底,船上10个人纷纷跳上了救生艇。可是救生艇最多只能容纳9个人,怎么办?船长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所有的人都得救了。想一想如果你是船长,你会想什么办法?
四、思考:
“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你认为曹冲是利用了什么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的?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单元 神奇的力量 第二课 山下的石头“滚”上坡
课 题:山下的石头“滚”上坡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 教学目的:
1、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2、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说石头是往上坡滚呢还是下坡滚呢?你们有听说过石头往上坡滚的吗?都是说山上的石头滚下坡,可从来不曾听说山下的石头会“滚”上坡。可这大千世界里就是有石头“滚”上坡的怪事!同学们你们相信吗?
2.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山下的石头“滚”上坡》
二、动手试试:
若是说有什么东西能向上滚动,这的确是很不寻常,简直是不可能的!我们下面要做的,不是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的,而是使它看起来像是可能的。1.剪下两个圆形硬纸片,粘在一起做一个双锥体。
2.再剪下两个梯形硬纸片和两个长方形硬纸片,粘在一起做一个“坡“
3.将制作的“双锥体”放在“坡”的底部,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
三、观察思考:
1.仔细观察滚动的双锥体,你有什么发现?
2.把你认为双锥体向“上”滚动的原因记录下来,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四、奇闻搜索:世界怪坡集萃
1.台湾“怪坡” 2.乌拉圭“怪坡” 3.韩国“怪坡” 4.美国“怪坡”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单元 神奇的力量 第三课 水能往高处流吗
课 题:水能往高处流吗 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 教学目的:
1、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2、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水吗?水是怎样流的? 小结:生活中我们见过的水一般是从高处向低处流的。
2、师配乐表演魔术:(两个玻璃片放在有颜色的水中,水徐徐上升),通过烘托神秘的魔术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讨论: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只要我们想办法,水也可以往高处流!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把低处的水弄到高处呢?
1.我可以把水提上去!2.我用抽水机把水抽上去!
二、实验:
1、认识实验材料。
师:为了探索水往高处走的秘密,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实验盒,快来看看实验盒里有哪些实验材料?哪些你认识?哪些不认识?
2、学生实验 注意:
(1)瓶塞一定要紧!(2)点火时小心别烧着手了!
3、和同学讨论讨论,低处的水为什么会向高处流?
四、思考:
穿过公路的水为什么会向上流?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单元 神奇的力量 第四课 自制宝盒
课 题:自制宝盒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宝盒的作用,知道宝盒制作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手工制作的兴趣。
2、给宝盒穿上美丽的外套。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宝盒。
3、将废旧的盒子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宝盒的作用,知道宝盒制作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手工制作的兴趣。
材料准备:松紧带、绳子、一个重物、一个罐头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老师表演制作的宝盒引起学生兴趣。2.揭示课题:自制宝盒
二、动手试试:
1.需要的材料:
0.75米长的松紧带、一小段绳子、一个重物、一个罐头盒。2.制作方法介绍:
A、在罐头盒的顶部和底部各打两个小孔。B、像图中那样把松紧带穿进小孔中。
C、在松紧带中间交叉的地方用绳子吊上螺丝帽。D、在把盖子盖好。3.装饰: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装饰,让它变得非常漂亮。
三、试一试,怎样玩?
1.自己自由的玩宝盒。
(注意:玩宝盒的时候,不要让盒子滚得太快!)2.思考下面的问题:
A、嘿,这盒子真是奇怪!为什么会自己滚回来呢? B、为什么盒子滚快来就不行了? 3.小组讨论:
是什么力量让盒子回来呢?把小组的意见记录下来。
四、展示汇报
1.请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宝盒。2.说说小组的研究结果。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单元 神奇的力量 第五课 制作喷气船
课 题:制作喷气船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喷气船的制作和试航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反作用力的存在,知道什么是反作用力。
2.通过制作、试航、调试、再试航、再调试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反复实验和调试中,使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培养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4.在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喷气船的制作和试航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反作用力的存在,知道什么是反作用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引入:
自从发明了船,人类就可以通过江海去旅行了。让我们来制作一艘奇妙的喷气船吧!
2.揭示课题:制作喷气船
二、动手试试:
1.需要的材料: 不漏的肥皂盒、小空铁罐、几根铁丝、一小段蜡烛。2.制作方法介绍:
A、在铁罐底部靠边的地方打个小洞。B、用铁丝把铁罐固定在肥皂盒上。
C、在铁罐里装一些热水,在肥皂盒里立上一段蜡烛,把喷气船放在水里。
3.装饰: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装饰,让它变得非常漂亮。4.点燃蜡烛,当水蒸气从铁罐里冲出的时候,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三、思考:
1.喷气船为什么能向前开? 2.是什么力量让喷气船前进的呢? 3.小组讨论:
四、展示汇报
1.请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喷气船。2.说说小组的讨论结果。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单元 神奇的力量 第六课 足弓的秘密
课 题:足弓的秘密 教学内容:教材第27-30页 教学目的:
1、学生能认识脚足弓部位,了解脚足弓在运动中的作用。
2、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认识脚足弓部位,了解脚足弓在运动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引入:
2.揭示课题:足弓的秘密
二、不一样的足弓: 和同学们一起到运动场上去运动,同时交流运动时的感受。
三、动手试试:
1.让我们用手去摸摸自己的足心,看有什么变化? 2.观察其他同学的足心,看看有什么不同?
3.用水将自己的脚底打湿,然后踩在地板上,观察自己的脚印。比较其他同学的脚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4.讨论: A、我们的脚印为什么不一样呢?
B、具有哪一种脚印的同学跑步时轻松一些呢?
四、实验:做一做足弓模型实验
找一张卡纸,试一试平着放和弓着放时,它分别可以承受多少重量。从中你会有什么发现?
五、讨论:神奇的构造
生活中有些构造非常科学,还可以“分解”呢。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构造,从中你会有什么发现!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七、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五单元 创意设计 第一课 架桥滚球比赛
课 题:架桥滚球比赛 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架桥滚球,知道架桥滚球的趣味性。
2、学生能设计架桥方案,完成架桥滚球比赛。
3、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设计架桥方案,完成架桥滚球比赛。材料准备:书、吸管、牙签、橡皮泥和胶带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引入:
2.揭示课题:架桥滚球比赛
二、实验: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规定的材料来架设一座能滚过乒乓球的桥,你们有兴趣吗?
1.材料准备: 2.桥梁设计:
三、动手试试:
1.定时架桥比赛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老师作裁判长,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裁判,交叉测量计分。
比赛规则:
(1)用于架桥的时间只有15分钟。
(2)桥架在几本书之间,中间不能碰到其他物体。
(3)桥的长度每1厘米得10分,视桥梁制作的创造性加1-10分。2.滚球比赛 比赛规则:
(1)赛前完成桥梁调试,作好起点记号。
(2)滚球时,任何人不能用手去接触桥或移动桥墩。
(3)当桥断开触及桌面、球停止或落下时,以此时球在桥上滚出的距离记分。
四、讨论:
我们合作架桥中出现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五单元 创意设计 第二课 设计制作多功能架
课 题:设计制作多功能架 教学内容:教材第43-45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多功能架。
2、学生能设计制作多功能架。
3、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设计制作多功能架。
材料准备:白纸2张、吸管10根、弯管10根、牙签10根、透明胶和双面胶。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引入:
2.揭示课题:设计制作多功能架
二、动手试试: 1.先根据材料制定一个计划。
(1)材料:白纸2张、吸管10根、弯管10根、牙签10根、透明胶和双面胶。
(2)工具:剪刀、小刀、铅笔、彩色笔、直尺。2.多功能机是指有三种以上的功能。
三、开展制作比赛: 1.制作要求:
(1)必须用统一规定的材料。(2)制作的多功能机至少有三种功能。(3)为你的作品写好使用说明书。2.评分标准:
(1)功能得分:每种功能5分。(2)制作水平:1-10分(牢固、精细)(3)使用说明书:1-10分(真实、清楚)(4)创意加分:5-10分。
四、我们的广告设计:
1.每个小组要制作精彩的广告,推销自己的得意之作。2.广告设计:
五、展示交流: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七、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五单元 创意设计 第三课 制作乐器
课 题:制作乐器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8页 教学目的:
1、学生会自己设计制作乐器。
2、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学习和实践,体验变废为宝美化我们的生活,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设计制作乐器,体验变废为宝美化我们的生活。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引入: 2.揭示课题:制作乐器
二、讨论:设计自己最喜欢的乐器
1.我们的设计创意: 2.所需要的材料: 3.我的设计简图:
三、动手试试:
1.用塑料瓶做吉他 制作方法:
(1)用小刀在塑料瓶的中下部开一个圆洞。(2)在塑料瓶的盖子和底部两处各插3颗图钉。(3)在塑料瓶上部横着粘贴一截筷子。(4)在图钉上挂上橡皮圈。2.用空胶卷制作笛子 制作方法:
(1)用剪刀在空胶卷边缘上剪一个切口。
(2)用一根扁口吸管对着空胶卷筒的切口,上下移动寻找发音位置。(3)找到发音位置后,用透明胶带固定吸管。
四、展示交流:
我们合作架桥中出现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五单元 创意设计 第四课 有趣的回飞镖
课 题:有趣的回飞镖 教学内容:教材第49-51页 教学目的:
2、让学生了解回飞镖,知道回飞镖的趣味性。
2、学生能设计制作回飞镖。
3、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设计制作回飞镖。
材料准备:19厘米×19厘米正方形厚纸板两张,笔、直尺、剪刀、裁纸刀、乳白胶。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引入:
2.揭示课题:有趣的回飞镖
二、动手试试: 1.材料及工具:19厘米×19厘米正方形厚纸板两张,笔、直尺、剪刀、裁纸刀、乳白胶。2.制作方法:
(1)把两块厚纸板分别剪成如图所示的两个十字架。(2)用乳白胶把两个十字架粘合起来。
(3)等乳白胶干后,在十字露出的交叉部位竖着剪个切口,然后把翅膀剪成圆形。
(4)用刀横着划下折痕,再向下折,然后用水彩笔着色,回飞镖就做好了。
三、实验:
1.玩回飞镖的诀窍
手拿着翅膀尖端,稍微向外倾斜或笔直向前甩。甩的诀窍是,在甩的一瞬间,将自己弯曲的手腕迅速往前挥出去。
2.玩耍中我的发现和感受
四、讨论:
设计其他样式的回飞镖?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六、下课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篇: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
第一课:对称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研究,了解对称和对称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收集有关对称的图片、文字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建筑吗?观察这些建筑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对,它们都体现了对称性,对称的研究已经成为天文、数学和生物等领域科学家共同关心的课题,它也成为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认识对称图形。
①出示半个蝴蝶、风筝、举重图形。叫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图形? ②学生在三个图形中任选一个图形,用一张白纸描绘下来。③、把另外半个图形补齐,形成一个完整的图。④、观察:仔细观察描好的图形,(对称图形)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思考:这是不是说明对称就是一条轴线的两边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特点?
2、实验二:验证对称图形。①仔细观察课本图形,(飞机、房屋、白菜、蝴蝶、脸谱、铁塔)。②在图中确认图形的对称线。
③观察对称线两边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特点。思考:哪几幅图形符合对称的特点?
3、实验3:研究在建筑艺术上对称图形的作用。①观看图画(祈年殿),这座壮丽的建筑采用了对称形式。当你欣赏这座建筑时有什么感觉? ②思考:(祈年殿显得很庄严;祈年殿特别荐股、平稳;祈年殿和谐、大方、美观)。④观看图画---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说对称在人的视觉中所起到的作用。
4、实验四,进一步研究的对称的作用。
①、人们把很多物品造成对称性状,不仅为了美观,还有一定科学道理,是这样吗?研究下面物体,说说你的看法。
②、观看图画(手推独轮车、小木船、拱桥、人的眼睛、兔子的两耳、水桶和提梁)
5、小实验,制作一个四叶风车,运转正常后,剪掉一风叶,形成不对称状,再让它转动,会出现什么现象?前后对比,说明什么?
(三)、探索发现
1、对建筑艺术对称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能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对称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是使建筑更加坚固、平稳、美观、整齐、庄重、严肃、宏大、有气势等。
3、人们把很多物品制成对称形状,不仅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实用。
(四)、探索延伸
完成课后题,寻找对称图,你感悟到了什么?
第二课:溶解的作用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某些物质溶解的快与慢。
2、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按小组配备:实验杯、直尺、盛水器具、细线、铁架台、糖块和食用油、食用醋。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讲故事引入本课:(凿壁借光的故事)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水溶解糖的快与慢 ①、各小组分别装配实验器材。
②、分别向A、B、C、3个杯子里倒入同样多平常温度的水。
③、将3块糖分别放入3个杯中,一块吊在水的表面,一块吊在水的中间一块放在杯底。实验观察:3——5分钟后观察糖块溶解的情况,可以和同学讨论观察到的现象。思考问题:你观察到那块糖溶解的快?你的结论与糖块在水的表面溶解的最快,而在杯底溶解的最慢的结论一样吗?
小组讨论:为什么糖块在水的表面溶解的最快,而在杯底溶解的最慢?
2、实验二: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①、分小组实验:向A、B、两个杯子里倒入多半杯同样温度的水。②、将几滴花生油滴入A杯中。③、将几滴醋滴入B杯中。
实验观察:花生油与醋在杯中水里的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实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液体都能溶解在水中。
(三)、探索发现
1、知道了溶解的一些知识,学会了用溶解的知识解答一些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没有溶解我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
(四)、探索延伸
1、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食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问一问家长,其中有什么道理?
2、阅读课本第10页文章。
第三课:静电小实验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用身边物品进行静电实验,验证生活中静电的存在。
2、初步了解产生静电的基本条件。
3、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
气球、线绳、塑料条、报纸、铅笔。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秋冬季节,当我们脱下毛衣时,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皮肤还会感到麻麻的刺痛。如果在晚上,关掉电灯,你还会看到毛衣上闪出许多小火花。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同学以猜到了,这时静电在作怪。
(二)学习新课:
一、实验一:听话的塑料条 ①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塑料条。
②一只手捏住两条塑料条的一端,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夹在两条塑料条之间,连续用力向下摩擦2——3次。
③观察两条塑料条的状态。两条塑料条能否分开?
④、此时,把手掌放在分开的塑料条的中间,分开的塑料条向手掌靠拢,迅速抽出手掌,两条塑料条又分开了。
思考、观察:是什么使塑料条运动?用手指摩擦塑料条的作用是什么?
二、实验二,粘在双肩上的气球。
1、吹起两只气球,用线绳把气球口扎紧。
2、把气球用力在自己的毛衣上摩擦。用手牵着线绳使气球自然下垂,观察两只气球的相互状态。它们会互相排斥而分开吗?
3、把两只气球放在刚擦过气球的毛衣肩上,两只气球可以粘在毛衣上吗?
三、实验三,贴在墙上的报纸
1、展开A四纸大小的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在报纸上摩擦几下,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开手,被掀起的报纸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总结思考:在实验二和实验三中,是什么原因使得气球和报纸粘在物体上?以你的经验,这种粘合剂是什么?
四、探索发现
当两个不同材料的物体互相摩擦,一个物体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带上了不同种类的电荷,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就是一种静电现象。实验中,相互吸引的物体所带的是不同种类的电荷,而相互吸引的物体所带的是同一种类的电荷。
五、探索延伸
说出以下几种做法,哪些做法是“防”静电,哪些是“放”静电?
1、选用纯棉衣料的衣服,2、当看完电视或电脑以后,马上洗脸洗手;
3、用加湿器給室内加湿,或在室内养鱼、养水仙花;
4、脱衣前,先用手触摸一下墙壁或金属物品。
第四课:手上的触觉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体验手上的触觉,感受手上的触觉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砂纸、曲别针、硬卡纸。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手的触觉会给我们许多重要信息,它不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伤害,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辨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区别。
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感受一下手上的触觉吧。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用手指、手掌体验触觉 ①把曲别针拉直成小棍状。
②把另一个曲别针拉直成U型。
③被测试同学闭上双眼,另一同学用之小棍的一头和U型的两头进行测试。
④每次触及被测试同学时,都要用另一只手指出触到的位置,并回答是几个触点,再有一位同学记录。
观察思考:如果你的视线被挡住,你靠什么判断手中是否有东西?如果手没有触觉的话,在生活和学习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2、实验二:辨别同一物体之间的差别
①、被测同学闭上双眼,用食指触摸砂纸、中砂、细沙3块砂纸,区别这3种砂纸。②、另一位同学颠倒砂纸顺序,让被测同学触摸判断。③、换用不同手指测试5次,记录测试正确率。④、互相交换角色,每人都来感觉一下。思考问题:
①、在辨别砂纸的时候,是轻轻触摸,还是用力触摸容易判断。②、几个手指比较,哪个手指触摸感觉比较敏感?
3、实验三,体验用手阅读
①、拿出硬纸卡,将凸面朝上。
②、闭上双眼,把四块硬纸卡位置颠倒,用手触摸凸点,说出凸起点的排列样式,睁开眼后对比正确率。
③、思考问题:正常人靠什么阅读?盲人靠什么阅读?。
(三)、探索发现
我们手上的感觉是由身体中的感觉神经实现的。感觉神经的末端有一些特殊的小结构,叫感受器,它可以分辨不同的感觉。感受器能收到四个主要的感觉,分别是:触摸感、压力感、疼痛感、温度感。
(四)、探索延伸
课后用手触摸人民币的突起点,对照课文图表,认识人民币的盲文。
第五课:小降落伞的实验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小降落伞的制作与对比试验,研究小降落伞留空时间长短不一的现象。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配备:正方形手帕、伞绳、重物、胶带、剪刀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讲述5.12大地震时,人民解放军空降兵,为了解救人民群众,15位英雄从5千米高空成功跳下的故事。今天我们动手制作小降落伞,研究一下它的奥秘。
(二)学习新课
1、活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制作。制作好后,让她从高处自然降下。
思考:小降落伞的实验,在空中停留了一段时间,这是不是证明了空气对小降落伞下降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2、、实验一,伞面大小不同,降落伞下降的快与慢 ①在两面大小相同的降落伞上拴上不同的重物,从高处降落。观察两个降落伞哪个先落地? ②思考:是不是证明了小降落伞面大小相同,在携带不同重物时,重物越重,下降越快?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影响小降落伞下降快慢的一些因素。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如:风的影响、伞绳的长短、降落伞的形状等。
2、查阅资料我们知道,研究降落伞落的快与慢对空降兵、跳伞运动等有着重要意义。
(四)探索延伸
降落伞的用处很多,看书图画,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处。
第六课:坦克的履带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做实验,研究坦克车轮外家装履带的原因。
2、用研究所得的道理,解释身边的相关事物。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铅笔、图钉、螺丝钉、小木板、橡皮、直尺、砝码、细沙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玩具小坦克,你还知道他的车轮吗?是怎样的?说一说。坦克为什么能在松软和泥泞的土地上快速行驶呢?这与他那双铁脚板——履带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坦克的车轮外为什么加装履带”?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纸上扎孔
①、在大号橡皮上盖上一张白纸。
②、用削好的铅笔尖和未削的铅笔分别在垫有橡皮的白纸上扎孔。③、感觉一下,哪只铅笔比较容易的在纸上扎出孔来?
④、思考问题:两支铅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尖铅笔容易把孔扎好?
2、实验二:手按图钉与螺丝钉
①分小组,放一块木板,用同样的力讲图钉与螺丝钉向木板按下去。②图钉与螺丝钉哪个按到木板里比较深?
③思考问题:图钉与螺丝钉有什么不同?图钉比螺丝钉容易按入木板中说明什么?。
3、实验三:沙盘上直尺的作用
①在沙盘上方好一层厚而干燥的细黄沙。
②在黄沙上放一个砝码,轻微晃动几下盘子,观察法玛进入沙子中的深度。
③将直尺放在黄沙上,在直尺上放一个砝码,同样晃动几下盘子,观察法玛进入沙子中的深度。
④小组讨论:现在我们能不能解释坦克为什么能在松软和泥泞的土地上快速行驶?说说你的看法,可参考课文后的小资料。思考:两个沙盘实验,物品进入沙子中的深度有什么不同?你能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道理解释这一现象吗?
提示:
1、这与坦克那两幅宽宽的履带有关系。
2、履带要比车轮接触地面面积大很多,所以能在松软和泥泞的土地上快速行驶而不被陷入泥土中。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压向另一个物体,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小,越容易压进去。
(四)、探索延伸
讨论:
1、骆驼善于在沙漠上行走,为什么蹄子不容易陷进去?
2、书包带做的宽一些有什么好处?
3、滑雪板有什么作用?
第七课:叶子能吸尘增湿吗
一、教学目的:
1、进行植物叶子的蒸腾现象和吸附现象进行实验观察。
2、研究植物叶子对改善空气质量所具有的作用。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盆叶片比较大的植物、透明大塑料袋、粉笔灰、白纸、放大镜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植物多的地方空气质量比较好,这是为什么呢?植物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空气质量呢?今天我们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叶片的蒸腾现象:
①、将套有塑料袋的花盆移到桌上。②、观察塑料袋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③、打开塑料袋,仔细观察塑料上的液体,判断液体是什么?
思考问题:袋子上出现了水珠,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袋子中植物叶片上是否也有水珠? 提示:叶片会产生水珠,这种现象叫蒸腾。植物的蒸腾现象可以給空气补充水分,让空气变得湿润。
2、实验二:植物叶片可以吸滞尘埃吗?
①、每组一盆绿色植物,将一张白纸套在植物茎上,另一张白纸平放在花盆上面。②、将两包同样多的粉笔灰分别从两个花盆上方相同的高度撒下。
③、比较两张纸上粉笔灰的多少,观察纸上少的一部分粉笔灰落在哪里了? ④、思考问题:职物的叶片是否有细致尘埃的作用呢?室外的树叶是否也有这样的作用呢? ⑤、观察室外树叶的叶片。用放大镜观察,是否有灰尘?
思考问题:树叶上有灰尘吗?谈谈你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感想。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说明植物的叶子可以使空气变得更湿润。同时植物的叶子可以阻滞尘埃落下来,减少浮沉对空气的污染。我们发现大量种植花草树木,可以使空气变得更加湿润清洁。
树叶表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飘尘,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如此往复,植物叶片能起到拦阻和吸附尘埃的作用。是空气净化。
(四)探索延伸
1、观察家中的盆花,研究哪种植物起到吸尘增湿的作用大些?
2、在树林中散步,你有什么感觉?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第八课:测量的技巧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参与实验,研究特殊情况下测量的技巧。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配备:尼龙线绳、圆铅笔、直尺、三角板、硬币等。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测量和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我们要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往往需要测量。测量中,很多仪器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各样的测量任务,但有些测量,现有工具不能直接测量。下面我们做几个小实验,学习一些测量的技巧。
(二)学习新课,活动过程:
1、实验的技术准备
①、看书,判断左、中、右三种观察尺的方法哪种正确?。
②、提示:做每个实验都要思考一下,注意减少测量中的误差。每个实验都要多做几次。
1、实验一,借用线绳测量(测量铅笔杆的周长)①、用尼龙线绕铅笔1圈,在测量线的长度。
②、用尼龙线绕铅笔5圈,在测量线的长度,将5圈的长度数除以5。.③、思考:这两种方法哪个准确一些?
2、测量地图上一段河流的长度
①、可用尼龙线沿河流走向放好线,在测量线的长度。②、思考:这个方法能估量出这段河流的长度吗?
3、实验二,测量圆杆铅笔的直径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两个三角板和一个直尺测量。②、思考问题:哪种方法准确一些?
4、实验三,测量一元硬币的厚度
用直尺测量一枚硬币好测量吗?想一想,测量一摞硬币,再除以硬币的枚数,行不行?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发现,在不好测量的情况下,只要多动脑筋,就会想出好方法。
(四)探索延伸
想一想,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第九课:反冲作用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用气体和液体实验,研究气体和液体的反冲作用。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意识。
二、教学准备:
气球、打气泵、吸管、喷嘴、皮筋、胶带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宇宙飞船是靠什么力量飞向太空的?喷气式飞机是靠什么力量飞向蓝天的?气垫船是靠什么力量在水面上遨游的?我们现在研究一下。
(二)活动过程
1、实验一。气体的反冲作用
①、把气球吹大,用手指捏住气球喷嘴。②、松开手指放飞气球。
③、观察气球,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思考:气球是不是以最快的速度到处乱窜,直到里面的空气放完?是什么力量使气球到处乱窜?
2、带定向纸条的气球运动试验: ①、安装喷嘴,用皮筋捆紧。
②、用胶带将纸条粘在喷嘴上,把气球吹大,用手指捏紧。
③、捏气球的手靠近地面,气球向上,喷嘴向下,把手松开,观察气球,有什么现象发生?
3、有轨道的气球运动试验
①、把吸管穿在绳子上,把绳子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物上,把绳子绷紧。②、把气球吹大,用手指捏住气球喷嘴。③、用胶带把气球粘在吸管上。
④、把气球拉到气球口方向的一端,松开手指,观察气球运动的状态。⑤、思考:气球是否会向气流喷出相反的方向飞去?
小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气球在这个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
4、实验二,液体的反冲作用
①、将液体反冲实验器材准备好,用手提着大饮料瓶,下面放好接水盆。②、向瓶内注水,③、观察大饮料瓶的运动情况。
④、思考观察:饮料瓶运动的方向与水流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三)探索发现
1、通过气体的三个实验,证实了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喷出的气体有反冲作用。
2、通过液体实验,证实了液体喷出时也有反冲作用。
3、人们常常利用气体和液体的反冲作用来为我们服务。
(四)探索延伸
1、宇宙飞船靠什么飞向天空?
2、气垫船靠什么力量浮在水面上飞快的前进?
第十课:王莲与牛蒡子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植物的形态及结构的研究,探究其对人类发明创造的启示。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判断能力。
二、教学准备:
搜集书刊、报纸、图片、打印纸、尼龙搭扣、放大镜、剪刀、胶水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在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种种形态,人类借鉴植物的种种形态及结构,创造出许多发明。
(二)学习新课
1、阅读课文(王莲):
2、动手仿制王莲叶片 ①、用打印纸剪成圆形。
②、将另一张纸按书中图示剪成长条(叶脉)。③、用剩余的纸,剪成小纸条(横筋)④、把叶脉和横筋安图所示粘好。
3、动手试一试,叶片的称重量。
实验观察:人们利用王莲的结构,可以有哪些发明创造? 思考问题:通过实验,对于烟雾你有什么看法?如果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怎样呢?你有什么看法?
4、牛蒡子
①、阅读课文了解牛蒡子。
②、用放大镜观察尼龙搭扣的结构。③、仔细观察尼龙搭扣开合的工作原理。④、实验观察:尼龙搭扣还有哪些应用? 思考问题:牛蒡子表面长满了无数小钩刺的作用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几个有这样结构的实例吗?
(三)探索发现
在对王莲、牛蒡子的研究中,发现许多植物在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种种状态和结构,给人类的发明提供了启示。人类利用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创造出许多性能优越的新技术,新发明。
(四)探索延伸
研究:模仿植物的某种形态和结构,搞一些小发明。如:锯子的发明。
第十一课:缓冲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与信息的交流,研究缓冲现象的存在。
2、探讨一些事物应用缓冲的道理。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粉笔、报纸、塑料薄膜小降落伞等。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足球运动员见足球飞过来,不管从多远的地方飞过来,都用头去顶。但是,对面飞来的是一块小砖头,他却不敢用头去顶,为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活动过程
1、实验一:粉笔的投放实验
①、站在地面上,手持一支粉笔,高举过头顶,松手使粉笔自然落下。观察:粉笔怎样?什么原因造成粉笔断裂? ②、将粉笔用报纸包好,重复上面实验。观察:粉笔怎样?为什么没断?
③、将粉笔绑在小降落伞上,从高处扔下。观察:粉笔怎样?
小结:粉笔与地面没有直接碰撞,报纸起到了减缓冲力的作用;小降落伞起到了减小碰撞粉笔的力量。
2、实验二:橡皮筋的作用。
①、用细线将重物悬挂在铁架台上。②、在重物下方放一个有厚毛巾的托盘。
③、将重物举到一定高度,突然松手释放重物,拴重物的细线会出现什么现象? 思考?
1、细线会被拉断码?
2、是不是重物下降时的冲力将细线拉断的? ④、将细线换成橡皮筋,再重复上面的实验。
⑤、试验中,认真观察重物上下运动的状态,了解橡皮筋的伸长、缩短与重物上下运动的关系。
思考:橡皮筋的弹性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一些物品能对运动物品起到缓冲作用。缓冲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四)探索延伸
1、试着分析,球场上的草地对运动员有什么保护作用?
2、包装盒及包装盒内的填充物对所包装物品有什么好处?
第十二课:死海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制作,验证液体的浓度与浮力的关系。
2、探讨死海不沉的秘密。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水杯、胶圈、曲别针、吸管、食盐、鸡蛋、水盆、烧杯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故事引入课题:(死海不沉的故事)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让鸡蛋扶起来
①、把鸡蛋放入清水杯中,鸡蛋沉入水底。②、向水杯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动。
③、实验观察:鸡蛋会怎样?出现了什么现象?
思考:
1、鸡蛋浮起来了,这是不是说明盐水的浓度逐渐增大,鸡蛋受到的浮力也在不断变大,当浮力大于鸡蛋的重量时,鸡蛋就浮起来了?
2、是不是说明液体的浓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2、实验二,制作小浓度计 ①、将吸管的一端折过来。
②、在吸管折处放两个曲别针,再用橡胶圈绕好。③、在吸管上均匀的标好刻度。
④、将吸管浓度计放在水中调试,让它恰好竖立着浮在水中。
3、实验,①、取两个玻璃杯,一个盛淡的食盐水,一个盛浓的食盐水。②、先把小浓度计放在淡的杯中,观察到什么刻度。③、再把小浓度计放到浓的杯中,观察到什么刻度。
思考问题:通过实验,是不是说明小浓度计可以测量液体的浓度?
4、实验三,检测食盐水的浓度
将课前制作好的三种不同浓度的食盐水放入三个杯中,用小浓度计监测,实验观察:通过实验,你能分辨出哪杯浓度高些?哪杯浓度低些? 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死海的秘密了吗?
(三)探索发现
1、通过研究,我们证明了盐水的浓度与浮力的关系。
2、证明了盐水浓度越高,浮力越大的道理。
3、弄清了死海不死的秘密。
(四)探索延伸
读一读课后小知识,考虑:装满货物的大轮船在大海中航行,要不要考虑含盐浓度问题?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四年级下册教案
笫一课
对称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研究,了解“对称”和“对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教学重难点:对称的特点和作用。教法:自学研究 教具:剪刀等 教学过程:
实验一:认识对称图形
1.在图1.2.3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一张白纸白纸描绘下来。
2.把白纸上的图按图中蓝色线对折,按透过的图像轮廓描下图像的另一半,涂上相应的颜色。实验二:验证对称图形
1.在图中确认图形的对称性。
2.观察对称线两边图形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特点。实验三:研究在家住艺术上对称图形的作用
研究问题:北京天坛的祈平殿,这座壮丽的建筑采用了对称形式。实验四:进一步研究对称作用 探索发现:
(1)对称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能解释一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对称”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使建筑物更加坚固,平稳、美观、整齐、庄重、严肃、宏大、有气势等。
达标测评:观察图片,说一说哪个是对称形式的? 课堂小结: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对称
对称就是一条轴线的两边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特点。
第二课
溶解的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溶解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溶解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教法:自学研究 教具:实验杯等 教学过程:
实验一:水溶解糖的快与慢 1.分组装配实验器材。
2.分别向A,B,C3个杯子里导入同样多平常温度的水。3.将3块糖分别放入3个杯的水中。4.小组讨论:为什么糖块在水的表面溶解的快,而在杯底溶解的慢? 实验二: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液体在水中的溶解
1.分小组实验,向A,B两个杯的中倒入多半杯相同温度的水。2.将几滴花生油滴入A杯中。3.将几滴醋滴入B杯中。
达标测评:冬天,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问一问家长,其中有什么道理吗?
课堂小结: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溶解的作用
第三课
静电小实验
教学目标:静电产生的基本条件。
(通过用身边的物品进行静电实验,以验证生活中静电的存在)
教法:自学研究
教具:2个气球、2段线绳、2条塑料条
教学过程: 实验一:“听话”二塑料条 实验二:粘在双肩上的气球。实验程序:
1.吹起两只气球,用线绳把气球口扎紧 2.把两只气球用力在自己的毛衣上摩擦。
3.把两只气球放在刚摩擦过期球的毛衣肩上,两只气球可以粘在毛衣上。实验三:“粘”在墙上的报纸。试验程序:
(1)展开A4纸大小的报纸,八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在报纸上摩擦几下,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小来。(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
质疑:在“实验二”和“实验三”中,是什么原因使得气球“粘”在物体上,这种“粘合剂”
达标测评:相互吸引的物体所带的是不同的种类的电荷,而相互排斥的物体所带的是同一种类的电荷。
课堂小结: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静电”小实验
相互心音的物体所带的是不同种类的电荷,而相互排斥的物体所带的是同一种类的电荷。
第四课手上的触角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体验手上的触觉,感受手上的触觉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体验触觉,感受手上触觉的重要作用。教法:探究
教具:砂纸,曲别针
教学过程:
实验一:用手指手掌体验触觉 1.拉直曲别针。
2.把曲别针弯成U型。3.伸手感觉。4.伸手感觉。
实验二:辨别同类物体之间的差别。实验三:体验用手阅读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纸卡,将凸起点向上摆在桌面上。2.闭上双眼,把4块模板位置放乱。
达标测评:我们手上的触觉是由身体中的“感觉神经”实现的。感受器能收到的四个主要的感觉分别是“触摸感”“压力感”“疼痛感”“温度感”。课堂小结: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手上的触觉
第5课
小降落伞的实验
教学目标:通过小降落伞的制作与对比投放实验,研究小降落伞留空时间长短不一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研究小降落伞留空时间长短不一的原因。教法:探究
教具:伞面,伞绳
教学过程:
实验一:伞面大小不同,降落伞下降的快与慢。试验程序:
按图提示进行试验,将两个伞面大小不同的降落伞分别拴上曲别针,在曲别针上各挤压一块重量相同的橡皮泥,由两名同学站在相同的高度处,同时投放,观察两个降落伞准先触地。
实验二:重量不同,降落伞下降的快与慢。
程序:将2伞面大小相同的降落伞分别拴上曲别针,在曲别针上各挤压一块重量不同的橡皮泥,由2名同学站在相同高度,同时投放,观察两个降落伞谁先触地。
质疑:这是不是证明了小降落伞面大小相同,在携带不相同重物的情况时,携带重物越轻的降落伞落得越慢。
达标测评:说一说降落伞的用途。课堂小结:调查降落伞的一些知识。板书设计:
小降落伞的实验
影响降落伞降落速度(1)伞面大小不同(2)重量不同
第六课
坦克的履带
教学目标:通过几个小实验,研究坦克车轮外加装履带的原因,用研究所得的道理,解释身边的相关事物。
教学重难点:研究坦克车轮外加装履带的原因。教法:探究
教具:投影
教学过程:
实验一:纸上扎孔
1.在大号橡皮上盖上一张白纸。
2.用削好的铅笔尖和削的铅笔分别在垫有橡皮的白纸上扎孔。3.感觉一下,哪支铅笔比较容易的在白纸上扎出孔来。实验二:手按图钉与螺丝钉
1.分小组:每组放好一块木板,用同样的力将图钉与螺丝钉向木板按下去。2.图钉与螺丝钉哪个按到木板里比较深,是不是图钉比螺丝钉容易按入木板中。
实验三:沙盘上直尺的作用。
1.在盘子上放好一层厚而于煤的细黄沙。
2.在黄沙上放上一个砝码,轻微动一下盘子,观察砝码进入沙子中的深度。3.将直尺放在黄沙上,在直尺上放一个砝码,同样晃动几下盘子,观察尺子进入沙子的深度。
4.小组讨论:现在我们能不能解释坦克为什么能在轻松和泥泞的土地上快速行驶。
实验发现:一个物体压向另一个物体,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小越容易压进去。
板书设计:
坦克的履带
笫七课
叶子能吸尘增湿吗
1.教学目标: 本课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研究叶子能吸尘增湿的情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1)知识内容:认识植物的叶子可以吸尘增湿的现象。(2)能力培养: 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3)价值观培养: 培养环保意识。2.关键问题:
(1)认识植物的叶子可以增湿是教学重点内容。(2)注意环保意识的培养
3.建议:
(1)前期实验如何安排要考虑好。
(2)可以从盛夏在树木多的地方的感觉导入新课。(3)实验二第4点可以做为课上重点实验。
(4)“探索延伸”栏目可以让学生观察实物进行研究。
笫八课
测量的技巧
1.教学目标:
本课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习测量的实用而巧妙的方法。同时也体验了创造的意义。
(1)知识内容:测量的实用而巧妙的方法。(2)能力培养:动手动脑操作能力的培养(3)价值观培养:创造意识的培养。2.关键问题:
(1)测量圆杆铅笔直径为重点项目。
(2)让学生较好的掌握巧妙测量的方法,鼓励他们创造出“新”的方法。3.建议:
(1)实验要让全体学生亲自体验。(2)各项目教师请先测量一下。(3)硬币课前要清洗干净。
(4)“探索延伸”项目要安排好可以课上完成
笫九课
反冲作用
1教学目标.:
本课是通过学生自己或教师进行实验,研究气体和液体在向某方向喷出时,会产生反冲作用。并指导学生研究反冲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1)知识内容:认识“反冲作用”。(2)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3)价值观培养:培养学生认识科学研究服务于社会实践的观点。2.关键问题:(1)“实验一”为重点项目,解决认识气体的反冲作用。(2)组织好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建议:
(1)实验有一定难度,教师要让全体学生亲自参加,并做好组织工作。(2)用视频课件演示反冲作用会很有很好的效果。(3)要用玩具气球打气泵给气球打气。
(4)要进行安全、纪律教育。(5)想办法做好教具配件。
笫十课
“王莲”与“牛蒡子” 的启示
1教学目标.:
本课是通过学生对“王莲”与“牛蒡子”信息的研究与制作实验,初步认识仿生学,并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1)知识内容:仿生学的认识。
(2)能力培养:信息研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3)价值观培养:培养对仿生科学的兴趣。
2.关键问题:
(1)认识仿生学为重点项目。(2)动手能力的锻炼。3.建议:
(1)实验要让全体学生亲自参加。
(2)用视频课件演示“王莲”的构造会很有作用,还可介绍一些仿生事例。(3)在实物的尽量让学生亲自体验。(4)要进行安全、纪律教育。
笫十一课
缓冲的作用
1.教学目标:
本课是通过学生自己或教师进行实验,研究缓冲作用现象。并指导学生研究缓冲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1)知识内容: 认识缓冲作用现象
(2)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价值观培养:培养学生认识科学研究服务于社会实践的观点。2.关键问题:
(1)“实验一”为重点项目。
(2)认识缓冲作用现象为主要内容。
(3)培养创造性的完成实验的能力是本课突出的地方。3.建议:
(1)实验要让全体学生亲自参加。
(2)用视频课件演示缓冲作用的应用会有好的教学效果。(3)实验二为演示实验。
(4)要进行安全、纪律教育。(5)“探索延伸”栏目以小组讨论方式完成。
笫十二课
死海的秘密
1.教学目标:
本课是通过“死海”的特殊现象,引起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影响水的浓度与浮力的关系。并反向推导制作“小浓度计”进行测试活动。(1)知识内容:认识液体浓度与浮力的关系。(2)能力培养: 动手制作与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3)价值观培养: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的好习惯。
2.关键问题:
(1)“实验一”为重点项目,使学生认识液体的浓度与浮力的关系。(2)制作“小浓度计”有一定困难,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3)反向思考问题是本课特殊点,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上是很有意义的。3.建议:
(1)实验一有困难,可以改为教师演示实验。最好是对实验器材进行改造,选用代用品,效果可能更好。
(2)“小浓度计” 的制作是对研究结果的反向应用,很有意义,要重视这点。(3)关于“探索延伸” 栏目以小组讨论形式完成为好。(4)要进行安全、纪律教育。
第五篇:四年级上期单元作文我的发现
小草,你触动了我的心灵!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了那默默无闻的小草。我喜欢美丽的春天,更爱春天里的小草。我知道,人人都喜欢美丽的鲜花,很少有人喜欢单调的小草。其实小草的一生有着无限的动力,它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梦想,充满了希望。最主要的是它还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
记得那是一次考试期间,我考砸了。我独自坐在公园绿油油的草地上,冷静地反思着我的以前 想着想着,我站了起来,低头看见了小草被我压扁了,我心想:小草也跟我一样有种失落感吧!我绝望地回了家。第二天,我又来到了昨天的那个地方来反思,没想到昨天被我压得遍体鳞伤的小草竟又长了起来,而且更有生命力。我的心一下子被触动了,我心中的光芒又重新亮了起来,我又恢复了信心,当时我的心里本是像有一块大石头压了上去,而现在我一下子把石头搬开了,心灵之结也解开了。我望着小草,情不自禁地饮起了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就像一只快乐的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着。我满怀信心,从哪里倒下去,就要努力地从那里爬起来,我深信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你坚韧不拔,努力地去做,一定会有希望。
啊!小草,你触动了我的心灵!
啊,我发现了鸡的秘密
那天我在院子里喂鸡,一只公鸡吸引了我的注意。你看它一边拼命地吃着食物,一边赶走其它鸡。“真是一个馋猫!”我自言自语。这时,我突然发现它把小石子也吃了进去。这是怎么回事?我忙去问妈妈:“妈,鸡为什么吃石子呀?它会不会消化不良,会不会死掉呀?”妈妈说:“这我可不知道,你再去看看吧!”我只好又去观察了。
这一次我看得可认真了,眼睛都不眨一下。咦,那只鸡还在吃石子,却安然无恙。我不由得猜想起来:是鸡眼睛不好,把石子当谷子吃?不对,我看它眼睛可好了,专挑大的谷子吃。是鸡饿极了什么都吃?也不对,鸡不可能每天都这么饿。
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苦思冥想。最后,我跑进房间,翻出《十万个为什么》找了起来。因为我想快点找到,只是随便翻了翻,怎么也找不到。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吸取了上一回的教训,翻到了目录。最后,我终于找到了。书上说,鸡吃石子是为了帮助消化。我这才恍然大悟。
我这个发现是偶然的,是我在不经意间发现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行!
小乌龟冬眠
我家养了一只乌龟。它非常可爱,脑袋是三角形的,小小的,爪子尖尖的,背上有一个硬壳。它在黑呼呼的‘屋子’里快乐的生活着。我发现它很可爱,就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小爱’。
入冬了。一天早上,我到厨房,想看一看它,跟它玩一玩,但突然发现小爱不吃不动,躺在池里,把身子缩进了自己背上背的‘房子’里。硬壳也发黑。我看着、看着„„便哭着喊:“爸爸,乌龟死了。”爸爸闻声而来,也大吃了一惊,用手摸了摸乌龟。它还是一动也不动,我害怕极了,妈妈过来看了看,说:“乌龟应该死了,等一下把它丢掉算了,”我听到立刻大声哭着的说:“不啊,妈妈求求你,不要丢掉它,爸爸你有没有办法?”爸爸摸了摸脑袋说:“我想不会吧——你上网查一下!”听了爸爸的话,我便上网查资料。我发现——乌龟原来冬眠了!于是我哈哈大笑,高兴的对爸爸说:“乌龟没死!它在冬眠。明年春天,它就会苏醒过来!不信,咱们走着瞧!”
从那天开始,我等呀等,盼呀盼,总觉得时间怎么过得那么慢,好不容易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了。一天,我跑进厨房,只见小爱伸开四爪,爬起来了,还吹出了一个小泡泡,好像在说:“主人,我们又见面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不停地玩弄它的硬壳,嘴里不停地叫着:“小爱,你醒了,醒了!”。
经过观察和查阅资料,我发现了,原来乌龟真是会冬眠的。
我的发现
寒假里的一天,我和同学安妮在家里打乒乓球。
我们就这样你打过来我打回去,正当玩得起兴时,安妮一球打出了界。弟弟正在旁边玩着,突然,乒乓球像长了腿似的向弟弟跳去``````“噢!扁了!”弟弟一不留神把乒乓球踩了一下。我拿起乒乓球,沮丧地说:“哎~扁了!换一个吧!”我把球顺手一丢,丢在了小堂妹洗脸的热水盆子里。这时,乒乓球越涨越大,不一会儿,乒乓球圆了!我和安琪看得傻了眼``````
晚上,我拿着乒乓球问爸爸:“爸爸,这扁乒乓球怎么一遇到热水就变圆了?”爸爸笑着说:”这是自然科学的现象,乒乓球乒乓球里存有空气,空气一遇到热水就膨胀起来,把凹下去的地方给撑起来,这就叫‘热涨冷缩’。比如你喝矿泉水,盖子太紧,打不开,用打火机一烘,盖子就涨起来了,再松弛一拧,不就打开了吗?这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塑料盖子遇热膨胀,就松了。你明白了吗?”“恩!我明白了它叫‘热涨冷缩’!”我高兴地说。哈哈!我又学了一种自然现象——“热涨冷缩”。
蚂蚁搬家
一个闷热的下午,我独自在学校里散步,突然我发现了一群黑压压的东西,那是什么呀?在绿树从中那么显眼。我走近一看,我发现,原来是勤劳的蚂蚁们在搬家。他们一个接一个的爬过石头,穿过草地,绕过水潭,多整齐啊!就像一条排队整齐的士兵。蚂蚁们不管怎样走,队伍都不会散乱,蚂蚁们更不会掉队。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都称赞蚂蚁团结。当我看这些蚂蚁们搬家时,可谓是多的都数不清,搞得我头晕目眩,它们出来一个又接一个,根本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蚂蚁们才能全部出来!原来蚂蚁们是一个团结的大家族,只要一发觉这个居住的地方会崩塌、下大雨时会被雨水冲垮„„就会全体举家迁移到另一个新的地方居住。我观察了半个小时后,发现蚂蚁们终于全部迁移完毕。这时,我想到一句农业气象谚语——“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明天是不是真的有大雨呢?正好借着这一次机会,我可以实验一下。晚上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天气预报,果然,明天真的是阴天,要下大雨。看来这句谚语不是虚假的呀!
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