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

时间:2019-05-13 22:4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

第一篇: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

有理数的加法

一.感知生活,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象)画面上一个十一、二岁的小朋友站在一个文具店里,销售文具。画外音——小明的父亲下岗后,在学校后门租了一个小门面,开了一间文具店,若是把每月的租金分摊到每天的上午和下午,这样不卖出文具时,小店在这半天也是亏本的。小明是一个懂事和孩子,今年暑假抓紧完成作业后,就给父亲去帮忙。还专门对一周七天的亏盈做了如下统计。星期一,上午赚了80元, 下午赚了60元;星期二,上午亏了20元, 下午亏了30元;星期三,上午赚了80元, 下午亏了25元;星期四,上午亏了45元, 下午赚了30元;星期五,上午赚了30元, 下午亏了30元;星期六,上午不赚不亏, 下午赚了60元;星期日,上午亏了20元, 下午不赚不亏;老师:同学们,如果赚了30元记为+30元,亏了20元记为-20元,请你们帮小明统计一下这一周每天的亏盈情况。并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学生讨论)学生A:星期一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140元,用式子表示为: +140 =(+80)+(+60)……①

老师: 大家对这个式子有什么看法没有?

学生A1:有,140要写在(+80)+(+60)的右边。老师: 说说你的道理。

学生A1:星期一的140元收入是由上午60元和下午的80元,两个加数得出的。应该是先要有加数相加后再有和,所以140要写在这个式子的右边。老师: 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后面我们也要按照计算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书写每一个式子。

评析:教师看到①式后,没有直接纠正过来,而是让学生思考,发表看法,得出正确的书写形式。学生B:星期二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50元,用式子表示为:(-20)+(-30)=-50 ……②

学生C:星期三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55元,用式子表示为:(+80)+(-25)=+55

……③

学生D:星期四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15元,用式子表示为:(-45)+(+30)=-15

……④

学生E:星期五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不赚也不亏,用式子表示为:(+30)+(-30)=0

……⑤

学生F:星期六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60元,用式子表示为: 0+(+60)=+60

……⑥

学生G:星期日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20元,用式子表示为:(-20)+ 0 =-20 ……⑦

评析: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也回答得很正确。正好利用这七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概括和理解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老师:再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上面七个式子表示了几种不同的有理数相加,同学H:上面七个式子表示了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四种有理数相加。老师:这位同学的分法较好,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分法吗 ?

同学J:我把这七个式子分为三种不同的有理数相加。我认为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就是同号两数相加,其次是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第三是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把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归纳为“同号两数相加”非常好,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分法呢? “有”学生K大声地说。老师:请你说说看。

学生K:我把它们分为四种有理数相加: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就是同号两数相加,一个正数相加和一个负数相加应分为两种情况。其中象(+30)+(-30)=0可分为互为相反数相加,另外一种是、不是互为相反数的异号两数相加,最后一种是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分得非常好。特别是把“互为相反数的和等于0”从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中分出来是有好处的。互为相反数虽说是一正一负,但它们的绝对值相等,最主要的是,它们的和为0。这为后面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提供极大的方便。

评析:让学生逐步概括出有理数加法的四种情形。特别是把互为相反数的和为0概括为有理数加法的一种类型,既有必要,又能给我们在后面的有理数运算中带来方便。

老师:四类不同的有理数相加,怎样求它们的和呢?请同学思考回答并举例。同学L: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如:(+12)+(+30)=+(12+30)=42(-8)+(-23)=-(8+32)=-31 同学M: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如:(+1/3)+(-5/3)=-(5/3-1/3)=-4/3(-44)+(+56)=+(56-44)=+12 同学N: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 如:(+6.8)+(-6.8)= 0.(+17)+(-17)= 0 同学O: 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如:(-9)+ 0=-9, 0+(+19)=19.评析:“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教育资源入手,让学生边想边做,边做边想,轻轻松松地掌握了这个法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难度。三.小结:有理数加减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4、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强调:一个有理数由符号与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进行加减运算时,必须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

反思:以上就是本人对“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课教学的部分实录。课后我回忆以前对这内容的教学,完全按照课本上的设计,从东西走向入手,得到一个算式,再结合数轴得到结果,然后再得到加法法则。整个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在数轴上从东走向西,从西走到东。学生愿不愿意走,是不是走得懵头转向,只要教师自己知道走就可以了。相比之下,这次我利用小明给他父亲的文具店打工这一教学资源,由于学生对这一件事非常熟悉,所以他们情绪很高,兴趣也很浓。课堂上没有看到学生茫然的情况。我自己也觉得这堂课比以前任何一次都教得轻松:“好象他们都会,我没有为他们做什么似的”。

教学中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做到用教材教学,而不必一定只教教材。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降低教学难度,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话题。

第二篇: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案例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

达能力。

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归纳、推断得到数学猜想,体验数学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点

⑴.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⑵.异号数相加.教学难点

异号数相加

三、教学方法

引导——分类——归纳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那个方向,与原来的位置相距多少米?

(二)组织交流 共享发现

.分组讨论,由小组的代表说出本组成员的想法,我发现学生所回答的答案中包括了全部可能的答案,这时我趁势提问回答出答案的同学是如何想出来的,并把他们的回答一一写在黑板上,用1、2、3、„„来区分出不同的分类情况。

①先向东走20m,再向东走30m;

②先向东走20m,再向西走30m;

③先向西走20m,再向东走30m;

④先向西走20m,再向西走30m

再次提出问题:你能把刚才四种可能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吗?(能)在写之前咱们还有什么事没做呢?因为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所以马上就有学生回答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用到正负数,得规定正方向,比如向东的方向为正。我又引导说,光有正方向就够了吗?又有一个同学补充说还要规定一下出发点为原点,这样就可以把朝哪个方向走表示成有理数了。(是一个建模的过程)

提问:求两次运动的结果,应该用那种运算?学生们在小学就知道要用加法,找同学在黑板上列出算式,根据实际意义写出算式的结果,分别得到四个等式:

(+20)+(+30)=+50

(+20)+(-30)=-10

(-20)+(+30)=+10

(-20)+(-30)=-50

指出:这几个同学所列的式子就是两个有理数相加求和的问题,当然它们的答案是从实际生活意义出发考虑得到的,但是我们不能碰到任何一个有理数加法算式都从生活中的实例来推答案,所以找到有理数的加法规律看来很必要.列出算式根据实际意思写出这个问题的结果,分别得到四个等式,观察上述四个算式,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最先有同学发现的规律就是同号相加符号的取法,又有其他组的同学补充,或者是提出不同意见,有个同学说异号相加时,取大数的符号,马上就有人反驳说,是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

最后学生总结出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指导学生看书上的黑体字,比较一下书上的表达方式与我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区别?同学很快发现我们总结时没有提到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也没有提到任何一个有理数与零的和仍是该数?还有同学说书上第二条前面还说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个数,我们却没有限定。

提出问题:那书上说的3、4两条对不对吧?

同学们纷纷回答说: “对!”追问为什么,他们说“比如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不动,那

结果还是出发点以东20米,或者第一地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20米,那结果就是回到出发点了.”

提问:那是不是我们总结时漏了这两种情况了呢?是不是我们说的不对呢?

同学们继续分组讨论。

一会儿,全班基本上分了两个派别。有代表发言说,我认为我们总结得不够全面,少了两条,细节的表达上也没有注意,以后要注意改进!别的组迫不及待的举手说:“我认为我们总结的比书上好,因为书上的3、4条已经包含在我们刚刚的两句话当中了!”怎么讲?“比如任何数加上0,我们前几节学过可以把0表示为+0,或-0,那么(+20)+0可以看成(+20)+(+0),根据第一条就可以知道答案就是+20,是它本身。或者(+20)+0看成(+20)+(-0),根据异号加法法则答案也是+20,就不必列出来了!”马上又有学生反驳说:“那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怎么用第一、二条解释?”另一组代表发言说: “比如(+20)+(-20)它们两绝对值相等,那我就不妨任意取正号或是负号,反正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后都是0,+0或-0都代表0。”同学还是不满意:“说那明明说要取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数的符号嘛,你可不能任意规定取谁的符号!”这个时候又有同学说,那我们就先看绝对值吧,反正绝对值相等,一减为0了,随便取那个数的符号吧,反正+0,-0都是0.这么一解释全班同学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我又提问,那既然我们的和书上的法则实际上是一样的,那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呢?学生有的发言说:“我喜欢我们自己的表达,因为挺工整的,不象书上说的那么多字,还不好背呢!

”也有同学说我也喜欢我们自己的表达,但书上也有它的好处,把特殊情况列出来,可能更不容易出错吧。(孩子们都很兴奋,感觉自己比书上总结得还好,自我价值得到一定的体现,获得了成就感。)

(三).巩固法则,运用提高

(1)巩固法则

例1.计算

(1)(-3)+(-9);(2)(-4.7)+3.9。

(学生板演计算过程,让学生说出每一步运算所依据的法则。)

师:请同学们比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与小学的加法运算有什么异同。

生14: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要注意符号。

生15:和不一定大于加数。

生16: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中有小学学过的减法运算。

师:根据同学们的比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步骤为: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运用提高

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4∶1胜黄队,黄队1∶0胜蓝队,蓝队1∶0胜红队,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思考解决方案,然后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解题过程。)师:在生活中,类似于这种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问题的例子还有吗?请举例。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教室里的气氛再资助活跃起来„„)

(3)反馈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的练习。)

(四)课堂小结 回扣目标

(师生共同讨论,由学生谈感想,谈收获。)

(五)作业

习题2.4

课后反思

总的来看,教学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于拓展”的模式展开,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

第三篇:《有理数的加法1》教学案例

开放的课堂,灵动的空间

——《有理数的加法1》教学案例

一、背景介绍: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我所教的是人,而不是学科。”意思是说任何学科的教师关注的应是学生本身,重视的应是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自主和主动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激发、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再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我们要努力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开放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活动本身给人带来的快乐,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创新意识。

这是我校的一节课例研究课,我选择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1》,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基于上面的思考,我在设计时创设了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足球比赛这个情境,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观察、猜测和验证,进一步归纳和整理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思维,更关注了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和态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情景描述:

镜头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师:前面我们学了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在足球比赛中,如果把进球数记为正数,那么失球数应记为什么?

生:负数。

师:在某场比赛中,若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则红队的净胜球数应该怎样计算?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4)+(-2)。

师:如何进行这类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我们同学有没有信心当回研究生,共同研究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揭示课题)

师:我们还是继续上面的话题吧!足球比赛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请同学们思考,一支球队在某场比赛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根据情况“翻译”出计算净胜球数的数学式子吗?

生:„„(这个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学生一时愣住。)

师:老师先举个例子,上半场赢4个球,下半场又输2个球,所以我们可以列成算式„„

(下面很多学生马上接着说出了算式(+4)+(-2),甚至有些学生说出(+4)+(-2)=+2。教师一愣,因为在备课时这个环节只是想让学生列出算式,而计算结 1

果却是放在下一环节用数轴探究出来的。是当作没听见还是尊重事实调整思路?这几年的新课程实践给了教师正确的答案。)

师:你是怎么想到等于+2的?

生:非常简单,因为上半场赢了4个球,下半场又输了2个球,所以总共赢了2个球。因为赢了2个球可以表示+4,成所以有(+4)+(-2)=+2。

(教师表示赞赏,并把式子记录在黑板上:⑴(+4)+(-2)=+2。受此启发,学生纷纷举手,场面非常热闹。教师请了十几个同学回答并积极鼓励引导,又得到了下面的十种情况,教师一一作了记录并标出号码。)

⑵上半场赢3个球,下半场赢1个球,总共赢4个球,记作:(+3)+(+1)=+4。⑶上半场赢3个球,下半场不赢不输,总共赢3个球,记作:(+3)+0=+2。

⑷上半场输3个球,下半场输1个球,总共输4个球,记作:(-3)+(-1)=-4。⑸上半场输3个球,下半场赢1个球,总共输2个球,记作:(-3)+(+1)=-2。⑹上半场输3个球,下半场不赢不输,总共输3个球,记作:(-3)+0=-3。

⑺上半场赢3个球,下半场输3个球,总共不赢不输,记作:(+3)+(-3)=0。⑻上半场输3个球,下半场赢3个球,总共不赢不输,记作:(-3)+(+3)=0。⑼上半场不赢不输,下半场不赢不输,总共不赢不输,记作:为0+0=0。

⑽上半场不赢不输,下半场输3个球,总共输3个球,记作:0+(-3)=(-3)。⑾上半场不赢不输,下半场赢4个球,总共赢4个球,记作:0+(+4)=+4。点评:

1、教学应当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本节课以一个常见的生活问题为情景,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当好“研究生”。

2、本环节中,出现了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学生竟然直接说出了算式的结果,导致教师精心设计的利用数轴探究算式结果的“流产”,但教师并不拘泥,掩盖矛盾,将教案进行到底,而是相机诱导,弹性处理,合理打乱教学程序与节奏,使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

镜头二:观察模型,探究归类。

师: 刚才大家都讲得非常好,老师认为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11个式子中两个加数的特点,你能把它们进行适当的归类吗?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难,学生一时无法回答,教室里冷场了,此时教师并不着急,而是用鼓励的眼神注视着,学生陷入冷静的思考,然后各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等教室里逐渐静下来后请学生发言。)

师:谁先试试看,讲错也没关系。

生1: ⑵和⑷一类,因为它们的加数的符号相同。

生2:⑴、⑸、⑺、⑻一类,因为它们的加数的符号相反。

生3:⑶、⑹、⑼、⑽、⑾一类,因为它们的加数中有0。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归类的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认为⑴和⑸一类,而⑺和⑻另一类。因为⑺和⑻它们的加数是互为相反数。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上面的两种看法谁更合理?

(这时学生又交头接耳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

生:我认为两位同学的看法并不矛盾,⑴、⑸、⑺、⑻是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而它又可以分为两小类,第一类是绝对值不同的异号两数相加,如⑴和⑸;还有一类是绝对值相同的异号两数即互为相反数相加,如⑺和⑻。

(全班顿时掌声雷鸣。)

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永远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本环节,虽然由于问题提的较难而一度“冷场”,但教师并不火急救场,而是耐住了寂寞,不断用自己的眼神和言语激励学生,最后有了课堂的精彩生成。当然,这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和信任我们的学生。

镜头三:猜测验证,归纳法则。

师: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两个有理数相加可分为三大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与零相加,第二类又可分成绝对值不同的异号两数相加和互为相反数相加。那么同学们想知道这四类情况下的有理数加法的规律吗?

(此时的学生都很兴奋,大声的说出了“想”字。教师顺水推舟,将这四种情况分配给四个大组,每个大组一个探究任务,根据所给的式子探究出这类情况的有理数加法的规律。同时教师巡视教室,深入各组,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活动,进行个别组的指导。当各小组基本完成探究后,教师开始提问。)

师: 对于有理数加法运算,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生1: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两个负数相加,和为负数。

生2:我还发现,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师: 和的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生1: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之和。

生2: 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

生3:我们组发现,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互为相反数)和为0。

生4: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师: 同学们总结的非常棒,看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下面我们一起把大家的发现总结一下(投影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略)。

点评:

这里分组探究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学习,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节约了课堂的探究时间,但在后续的汇报交流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是否在倾听,是否在思考,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而且教师也必须提供这样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镜头四:互动反馈,体验法则。

师:请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四道不同类型的两个有理数的加法算式,在小组内交换,由组员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完成计算,现在就开始吧!

(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写着、算着,教师也在巡视着,指导着,直到各小组都完成了。)

师:现在请值日组长负责,组员协助,检查我们同学们刚才完成的是否正确?

(在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下,一些错误纷纷被找出并被修改,不时传出学生领会后的笑语。对于个别小组不能确定的一些题目,教师则通过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对有理数加法法则有什么体会?

生1: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

生2:先判断是同号还是异号,再确定用哪一条法则。

生3:同号时,绝对值是相加,异号是,绝对值是相减。

师:两个有理数加法与小学里学过的算术数加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通过学生上面的交流,启发,最后明白了两个有理数加法计算分两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算和的绝对值,而这一步也就是小学里的加法(同号)或减法(异号),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教师板书这个结论。)

师:刚才是同学出题同学做,现在请同学们出题让老师做,怎么样?

(学生特别兴奋,纷纷举手,出的题目五花八门,加数有小数、分数,甚至有的绝对值特大,一心想难住老师,引起课堂哄堂大笑。教师做题时规范板书,并强调格式。)点评:

1、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但满足了学生认知上的相互启发和生成,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和互动,也使同学的个人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的重要资源,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

2、先安排学生出题考同学,再让学生出题考老师体现了“先试后教,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的设计理念。同时让学生出题考老师,无形中实现了师生角色的互换,重新点燃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火花,掀起课堂的新高潮。

镜头五:实践运用,升华思维。

师:现在让我们回到一开始提出的话题。

(教师出示课本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由于前面对引入中的问题研究的比较透彻,所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教师深入学生辅导点拨,请一生台上板演,师生共同点评,规范解题格式。)

师:最后,让我们再来看(+4)+(-2),你还能再赋予它不同的实际意义吗?你还能借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它的和吗?

(学生举出许许多多不同的实际例子,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当裁判,只要是合理的,都认为是正确的,最后师生学习了课本中的数轴法,甚至因为学生兴致浓,又介绍了利用科学中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抵消的抵消法等。)

点评:

首尾呼应,体现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三、教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特别是经过全数学组教师讨论后,颇有感触。

1、开放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呈现出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尊重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已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新教育观。本案例中,教师不断地运用激励性的话语和鼓励的眼神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向学生、老师挑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利用实际意义马上就给出净胜球数的计算结果,教师立即调整教学内容,删去利用数轴探究计算结果这步,直接进入法则的探究。显然,教师是把学生作为研究者,与学生一起参与研究过程而不游离于外,整个学习的气氛民主和谐,形成了开放的师生关系,使课堂由“唯书唯上”转变为“教学相长”,让学生的心都在“动”起来。

2、开放的问题空间,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你的问题有多大,学生的思维就有多大。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封闭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牵入教师预设的“圈内”,表面上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思维含金量极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学问题空间的开放就成了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案例中,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一支球队在某场比赛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问题上有不同的发展,最后又以开放性问题“让我们再来看(+4)+(-2),你还能再赋予它不同的实际意义吗?你还能借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它的和吗?”收尾,整堂课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灵动状态,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并在成功的基础上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激发数学思维,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3、开放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生长的构建过程,而这种经验和体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构建的过程离开活动是无法实现的。本案例中通过谈足球比赛的净胜球数,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数学,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从经验提炼出法则,进而让学生出题考同学、考老师,最后又通过谈实际意义引导学生从数学回归生活,每个环节都体现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正因为本案例中开放的数学活动,我们学生的手才会一直在“动”,陷入那种欲罢不能的境界,创造出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数学。

4、开放的交流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从而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本案例中,开放了课堂的交流方式,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可通过互相帮助、分工合作、互相激励来促进彼此的学习,教师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自由,整个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班互动、组组互动的生动局面,成为一个立体的多维交互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的学生会说、敢说也乐意说。

教育,要为孩子一生的梦想不断创新。我们要努力打造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它成为一个开放的课堂,成为体现和舒展孩子灵性的动感空间。

第四篇:10.教学案例--1.3.1有理数的加法

【课案名称】:1.3.1 有理数的加法(4)小明从O 点出发,先向东走2千米,家中此时来电话要他回家有急事,他立即掉头向西走了3千米到达家里,他在出发地的什么地方,与出发地相距多远?(5)小明从O 点出发,先向东走2千米,休息一会,掉头向西走2千米,他在出发地的什么地方,与出发相距多远? 教学设计:

1、通过学生实际表演,老师指导学生画出示意图后,让学生列出相关式子,得出相应结论,分小组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老师参与学生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最后老师再用规范语言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板书在黑板上。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知识应用、技巧培训: 例1 计算:

(1)(8)(9)(2)(8)9(3)(8)8(4)8(9)(5)(8)0(6)(8.5)(9.6)教学设计:

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并与同伴交流结果,同时让学生代表上黑板板演出来。

2、鼓励学生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明确每一步的算理。

3、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所做答案的正确性,老师总结进行有理数加法时,要遵循“一定二求三和差”,即 黄队共进了___个球,失了___球,净胜球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蓝队共进了___个球,失了___球,净胜球数为:__________________(注:这题主要以老师分析,师生共同解决为主)

三、课堂练习:

第五篇: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一)”,“有理数的加法”说课教案、课堂设计及教后反思。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微机显示)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钢规定,在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数学孚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课堂设计及课后反思

我9月19号在阿城市第五中学上了一堂数学公开课,由于得到通知的时间比较仓促,所以准备的不算充分。在各个方面一定存在着疏漏和缺陷,在这里请大家多多指教。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敌军对我军进行小规模军事侦察的问题,使学生处在一个指挥官的角色。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且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况,作出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明白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我感觉在问题的引入上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思考的范围过于局限。没有出现比较热烈的学习气氛。所以问题的引入应加大深度,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问题的探索:在问题的探索上,我采用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行走,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法则的得出上学生的总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再处理时由于怕时间不够充裕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作出了解答,其实这里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三、习题的配备:整个习题的配备大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对加法法则的理解进一步的加强。在讲解完例题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最后的习题配备上,让学生对两个加数及和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并且对各种情况作出讨论,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促使学生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我总体感觉习题的量不够充足,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

四、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2

有理数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关键,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加法运算的教学。

(1)注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并设计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从而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2)对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循以下步骤:第一、先辨别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第二、确定和的符号;第三、计算和的绝对值。即一辩、二定、三算。

(3)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并减小运算难度,常采取以下简便方法:

①互为相反数结合法

②同号结合法

③同形结合法(整数与整数结合,分数与分数,小数与小数结合、同分母的)以凑整法。

④、拆项法(带分数)

(4)多让学生搬演,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加以强化。

(5)对于学困生要多鼓励,并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以优补劣”。

(6)由于学生年龄特点,易于遗忘,教师可以采取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强化训练,以增强学生的熟练程度。

(7)不管学习如何紧张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坚持以学习小组为主的教学模式。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3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第一堂课。正因为万事开头难,可见这堂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下面是我上这堂课的总结:

一.在引入部分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书上的问题,采用了让学生相互先探讨的方法,发现学生非常的投入,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由于问题的难度一下跨越太大,太抽象,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了动画解析的过程,更为形象具体,让问题深入浅出,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在一些细节部分处理到位。比如说解应用题的步骤,应将它的完整步骤都在黑板上演示一下。电子白板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和课堂容量。

三.在推导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说完他的思路,然后引导他将其他情况补充完整。这个说明课堂应变能力十分重要,整个课堂中,我注意力十分集中,真是耳听八方,眼观四路。

四.整堂课的语言需要改进,应更加精练,简洁。本堂是概念课,对于概念课来说,概念不要重复太多遍,尤其是一些说出来比较拗口的概念,容易混淆,所以当表述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写出来,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这点需要改进。说,读,写结合,增强记忆。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4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将先复习旧知引入课题,这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并讨论,从而发现有理数加法的性质,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支亲身体验的产生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通过例题来巩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让学生及时地掌握所学的新知,对于学生起到有效地巩固作用。

有理数加法是小学学过的加法去处的拓展,学生已经具有了正数、负数、数轴和绝对值等知识。加法法则实际上给出了确定两个有理数的'和的“符号”与“绝对值”的规则,它是通过分析两个有理数哩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再归纳出同号相加、民号相加、一个有理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而得到的。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准备的限制,在分情况讨论、应分成哪几种情况、如何归纳不同情况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甚至是直接讲解。同号两数的加法法则比较易于理解,而异号两数相加时情况比较复杂,学习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另外,根据法则做加法,需要注意“按部就班”地计算,这是一个培养良好运算习惯的过程。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5

七年级新生一开始面对的就是有理数的认识与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认识,只需通过例举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便可以很快认识负数,进而较为全面认识有理数。而有理数的运算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包括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这几种运算中,又以加减法最为基础,最难掌握。

首先,有理数的加减法,是建立在一定法则之上,但仅靠盲目的背法则来应对加减法,是不可取的。数学的学习不是文史类的机械背诵,应是在法则制约下,依靠灵动思维解决问题。

因此,个人认为,在学习加减法之前,就应顾及到将来加减法这一拦路虎来势之凶猛,为扫除这一路障先做好充分准备。这个准备就是:

一:让学生深刻认识正数、负数、零。长期以来,学生局限于正有理数的运算,对负数的参与会很不适,对负数认知的程度直接影响以后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

二:数轴的教学。数轴是新生面临的又一新概念。它是许多解决数学问题赖以依靠的工具,也是数形结合思维的最初体现。有了数轴,有理数的加减变得“可视化”。

三:相反数、绝对值、两个重要概念的掌握。尤其是绝对值,相对较难理解,却是做加减法的重要理论。

有了以上知识的准备,在套用加减法法则时,不再是简单条文的背诵,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语言和记忆有关法则不再缺乏兴趣,学习便变得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当然,我不主张只要学生生硬依照法则行事,在法则熟透余心后,更应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法理解加减法法则的内在意义。比如:3+(-5)的值可理解为3与-5正负抵消后的结果,甚至3-5的值也可以理解为3与-5正负抵消的结果。其实掌握了加减中的本质意义,于自然而然当中便得到了结果,至于用了哪条法则,不必去管了!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和利用数轴表示直观的阐释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实际生活例子引入有理数加加法。为此,本节课安排较多的时间用于探索加法法则,以学生作为探索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不同要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挥自己的空间,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即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只有真正被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

经过探究、讨论、相互交流,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学们基本都能理解并掌握,但仍然有的同学不善于利用加法法则来进行运算,而是仍然采用将算式赋予实际意义,再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的和的符号的确定,模糊不清,这可能是由于引例造成的思维定势,所以需要强调计算要以法则为依据,加强用法则的熟练程度。

一节课下来内容虽然完成了,但是学生的反映情况却不是很好,针对每个环节进行了分析:

①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反映数学问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但是学生对于生活经验与法则之间的本质区别还比较模糊,要注重法则的理解。

②在得出法则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仍然没有掌握关键,应该着重强调学生要理解、掌握好同号、异号两数相加的和的正、负符号的确定。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中加深对法则的理解。

③在利用数轴上进行加法运算是本节课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数轴基础知识欠缺,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数轴三要素进行强调,所以使得表示数量的正、负的确定较模糊,这是在教学中的疏忽。

④总结课堂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法则的好机会,让学生学会随时总结,随时创新的学习方法:本应该全部让学生自己得出,由于放不开手,一部分由学生得出,另一部分由我得出,这样的效果比较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形式多变,多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7

一、感知生活,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象)画面上一个十一、二岁的小朋友站在一个文具店里,销售文具。画外音——小明的父亲下岗后,在学校后门租了一个小门面,开了一间文具店,若是把每月的租金分摊到每天的上午和下午,这样不卖出文具时,小店在这半天也是亏本的。小明是一个懂事和孩子,今年暑假抓紧完成作业后,就给父亲去帮忙。还专门对一周七天的亏盈做了如下统计。

星期一,上午赚了80元, 下午赚了60元;

星期二,上午亏了20元, 下午亏了30元;

星期三,上午赚了80元, 下午亏了25元;

星期四,上午亏了45元, 下午赚了30元;

星期五,上午赚了30元, 下午亏了30元;

星期六,上午不赚不亏, 下午赚了60元;

星期日,上午亏了20元, 下午不赚不亏;

老师:同学们,如果赚了30元记为+30元,亏了20元记为-20元,请你们帮小明统计一下这一周每天的亏盈情况。并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

评析:这个问题比书本上,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从东走向西,从西走向东的问题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更熟悉。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全班没有一个同学不会的。每一个同学都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不喊他们回答。

学生A:星期一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140元,用式子表示为:

+140 =(+80)+(+60) ……①

老师: 大家对这个式子有什么看法没有?

学生A1:有,140要写在(+80)+(+60)的右边。

老师: 说说你的道理。

学生A1:星期一的140元收入是由上午60元和下午的80元,两个加数得出的。应该是先要有加数相加后再有和,所以140要写在这个式子的右边。

老师: 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后面我们也要按照计算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书写每一个式子。

评析:教师看到①式后,没有直接纠正过来,而是让学生思考,发表看法,得出正确的书写形式。

学生B:星期二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50元,用式子表示为:

(-20)+(-30)=-50 ……②

学生C:星期三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55元,用式子表示为:

(+80)+(-25)=+55 ……③

学生D:星期四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15元,用式子表示为:

(-45)+(+30)=-15 ……④

学生E:星期五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不赚也不亏,用式子表示为:

(+30)+(-30)=0 ……⑤

学生F:星期六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60元,用式子表示为:

0+(+60)=+60 ……⑥

学生G:星期日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20元,用式子表示为:

(-20)+ 0 =-20 ……⑦

评析: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也回答得很正确。正好利用这七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概括和理解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老师:再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上面七个式子表示了几种不同的有理数相加,

同学H:上面七个式子表示了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四种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的分法较好,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分法吗 ?

同学J:我把这七个式子分为三种不同的有理数相加。我认为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就是同号两数相加,其次是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第三是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把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归纳为“同号两数相加”非常好,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分法呢?

“有”学生K大声地说。

老师:请你说说看。

学生K:我把它们分为四种有理数相加: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就是同号两数相加,一个正数相加和一个负数相加应分为两种情况。其中象(+30)+(-30)=0可分为互为相反数相加,另外一种是、不是互为相反数的异号两数相加,最后一种是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分得非常好。特别是把“互为相反数的和等于0”从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中分出来是有好处的。互为相反数虽说是一正一负,但它们的绝对值相等,最主要的是,它们的和为0。这为后面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提供极大的方便。

评析:让学生逐步概括出有理数加法的四种情形。特别是把互为相反数的和为0概括为有理数加法的一种类型,既有必要,又能给我们在后面的有理数运算中带来方便。

老师:四类不同的有理数相加,怎样求它们的和呢?请同学思考回答并举例。

同学L: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如: (+12)+(+30)=+(12+30)=42

(-8)+(-23)=-(8+32)=-31

同学M: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如:(+1/3

)+(- 5/3)=-( 5/3- 1/3)=- 4/3

(-44)+(+56)=+(56-44)=+12

同学N: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

如:(+6.8)+(-6.8) = 0.

(+17) + ( -17) = 0

同学O: 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如: (-9)+ 0=-9, 0+(+19)=19.

评析:“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教育资源入手,让学生边想边做,边做边想,轻轻松松地掌握了这个法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三、巩固提高(略)

反思:

以上就是本人对“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课教学的部分实录。课后我回忆以前对这内容的教学,完全按照课本上的设计,从东西走向入手,得到一个算式,再结合数轴得到结果,然后再得到加法法则。整个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在数轴上从东走向西,从西走到东。学生愿不愿意走,是不是走得懵头转向,只要教师自己知道走就可以了。相比之下,这次我利用小明给他父亲的文具店打工这一教学资源,由于学生对这一件事非常熟悉,所以他们情绪很高,兴趣也很浓。课堂上没有看到学生茫然的情况。我自己也觉得这堂课比以前任何一次都教得轻松:“好象他们都会,我没有为他们做什么似的” 。

教学中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做到用教材教学,而不必一定只教教材。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降低教学难度,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话题。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8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法则的生成很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法则的生成过程,因为也刚刚写了一篇博文就是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对于法则,老师可以直接告诉答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得出法则,对于两种教学方式,我采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体会法则的生成,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我在讲完法则的时候课程已经进行了三十分钟多一点,所以课上例题和练习才用了十分钟,所以又用了习题课上了一节,尽管上的比较慢,但是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如果直接告诉答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9

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本节课在教学中以故事引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知主动探索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从而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把他们被动地接受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

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把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引入教学,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本课教学时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把数学当成自己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本节课中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弱势群体”的积极性,是我们进一步要探讨的方向。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且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假发的结合律何交换律。所以本节课我以2个问题复习导入。第一个问题:有理数加法法则什么?第二个以四道题导入15+28+5=?13+14+6+7=???50+18+10=?12+7+8+3=,回顾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在新授内容出示两组对比题,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而得出结论。课已经上完了,现通过反思,找出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知识点切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国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理加法运算率产生的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加法的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认识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2、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该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列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1

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概念。这种理念下的教学,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把握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又要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反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和学习自信心。因此进行教学反思是必要的,这是发展和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就“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教学片段:一个人去购物,付出50元,找回32元,问所购物是多少元?

学生1:18元。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1:用50减去32,就是实副付的18元,即50-32=18(1)

教师:如果我们用“+”“—”号表示找回和付出,如何列式?

学生2:把付出50元,记为“-50”,把找回32元记“+32”,那么(-50)+(+32)=-18(2)

教师:很好。(1)式与(2)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3:(1)式用的是减法,得数是正的;(2)式用的是加法,结果是负的。

教师:观察得好。如果我们把管方向用不管方向来描述,请再观察(1)(2)两式,与同桌或前后同学讨论,归纳出你们的结论。

(同学们经过各种意见的碰撞、争论后)

学生4:(1)式不管方向,;用的是减法,(2)式管方向,用的是加法。那么,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用(1)式描述(2)式。我们讨论的结果是: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用绝对值较大的减去绝对值较小的,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教师:好极了!这是有理数加法的一条法则,是大家发现的……

通过上述片段可见:课堂教学要放得开,但不能采取“放羊式”,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参与数学结合的“发现”过程,自己探索或与同学共同探讨,合作交流,一来体验成就带来的愉悦,提高学习能力;二来通过协同“作战”,体现集体的力量,增强同学友情。这种做法和效果,是新课标所要达到的。

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就必须对教学不停的反思。反思能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能够总结经验。反思是以往教学的总结,是后继教学的开端。反思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甚至升华。教学反思《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一文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2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一阶段属于认知较难的部分,学生对数的扩充还不能快速接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让学生有自己的探究、思考、分析、归纳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代替,给出结论。充分采用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加以引导和帮助。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得到提升,积极性高,带动课堂早期教学案例分析报告1.3.1有理数的加法--苏丹气氛。但是初一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还需一个培养的阶段。有些认知难免有偏差和不足之处,我总结了:

1、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实质就是运算结果的符号确定和绝对值的加减两个步骤。但学生首先搞不清符号问题,计算类型辨别不清。导致计算错误较多。其次绝对值的加减不知道是何种情况下进行,就是因为对概念法则的理解不透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多思多练,才能熟能生巧彻底掌握。

(2)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没能放开手脚自主学习,我在上课时语言和表情太过严肃、直白,学生不自觉的就受到影响。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不敢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活动时,设置了问题和任务但时间稍有些短,学生没能完全归纳总结出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当大力改进。

(3)对出现错误的地方要反复强调和加强练习学生出错的地方就是最薄弱的环节,应当在课堂上详细分析和强调。然后针对此类问题多做练习,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2、改进的措施:

(1)转变师生角色,准确定位,转变课堂教学风格。不越位,营造和谐、平等、民主氛围。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和方法。

(2)创设自主平台,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求快乐,快乐中产生兴趣,兴趣中产生产生求知的渴求欲。给学生成长的空间,提供自主、合作、多方参与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分层教学,给学生设置不同的梯度的题型。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路。给学生提供难度题,才能体会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和能力相当的不自信,羞于表达,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所以要感动学生,感化孩子,树立自信心。

课堂上平视学生,课余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实施感情教育,助其成才。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3

我校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建成了,怀着迫不急待的心情,我尽我所有的电脑知识,精心制作了课件,准备在多媒体教室上一节课来感受一下现代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哪知天不遂人愿,我遭遇到这学期以来教学上给我的第一次打击。

以下是这节课教学中的两个片断:

片断1

我问学生:阅读教材第一、二两段,并思考后面的“想一想”,你能用等式类似的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很长时间后也没有人作答)

(我估计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净胜球”,马上进行说明)

我:先赢一个球,再又输一个球,最终赢了球没有?。

生答:没有。是平局。

(几乎是异口同声)

我:把平局记为0,现在你能用等式表达净胜球的个数吗?

一生答:(-1)+(+1)=0

好!学生答出了我想要的结果,我马上用课件展示:

我问:后面的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你能得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还好,马上就有人举手,我暗自庆幸)

一生答:第一个算式表第一场比赛输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赢了2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输了一个球。

一生答:第二个算式表示第一场比赛赢了3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两个球,净胜球的个数为1,也就是赢了一个球。

片断2

为了让学生探索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律,进行了以下过程

课件展示:

我问:观察数轴1,先向东运动3个单位,再和西运动两个单位,结果是怎样的?用算式怎样表示?(向东记为“+”,向西记为“-”)

一生答:3-2=1

我问:3减2吗?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应怎样表示?

一生答:3-(-2)=1

我问:3减负2吗?两次运动的结果用什么运算?

一生答:3+(-2)=1

(谢天谢地,总算有人回答对了,我暗自松了一囗气。)

我问:观察数轴2,先向西运动3个单位,再向东运动2个单位,结果怎样表示?

一生答:(-3)+(+2)=-1

我问:两次运动方向一致吗?最后的结果相同吗?

一生答:两次运动的方向不一致,结果也不相同。

我问:3+(-2)=1(-3)+(+2)=-1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一生答: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糟,学生答出了我不想要的结果,怎么回事,我仔细一看幻灯片,呀,我怎么犯了这样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

我问:+3与-3作为加数在两个加法算式中还有何特点?

一生答:它比2大。

我问:应该说,正3与负3的什么值都比2的什么值大?

一生答:绝对值较大。

…………

(转了一大圈,终于回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了,但此时一节课只有五分钟了,真失败啊!)

因为时间关系,本课的随堂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只刚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归纳出来就下课了,远没有完成计划中的任务。

自以为应该是很成功的一节课却感到寸步难行。回顾本节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通过仔细思考,我认为存在的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正确的把握好教材,是片断1失误的主要原因。

如情境的引入要恰当。如本节中“净胜球”学生就不懂,如无事先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就不懂,导致一节课的进度一拖再拖。必须让学生所接触的例子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回顾这一整节课,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对教材进行发掘的地方,如在数轴上的运动问题,也可以是让学生在一条直路上运动,这样可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再用数轴进行抽象,可能效果会更好。

《平行》这一节中所提到的滑雪运动最关键的是要保持两只雪撬的平行,这一知识点对于我们这里的孩子是非常陌生的,我们都没见过雪撬,更谈不上其技巧了。

用过新教材的同行们都说,一节课完后不知这节课都在干什么!我也常有这种想法,教材是专家们研究实验过的,专家是干啥的?现在痛定思痛,实际上是我们对新教材把握不够,没有搞清其重难点,没有把握教材的真正要求。虽然我们天天在谈、天天在写“目标”“重点”“难点”,但实际上仅仅是在写而已。实际情形往往是这样:由于我们教学多年,大都只凭我们以往的经验来“把握”教材,凭我们过去所了解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引导我们、来确定组织教学,实质是用老教法来教新教材。所以一节课下来我们自己都不知干了些什么!实际上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其教学要求,把握了新教材的内涵、我们的思路清醒,方向明确,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2.备课粗枝大叶,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如在片断2中,由在数轴上先后两次不同方向的运动,得到两个算式:

3+(-2)=1(-3)+(+2)=-1

教师:这两个算式结果的符号有何特点?

生答:两个结果的符号都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相同。

学生的回答非常正确,而且是经过仔细观察后回答的,但我的本意是要把绝对值较大的数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来观察、归纳的。这实际上是备课工作中的马虎大意引起的,备课缺乏深度。备课以及课堂中要尽量避免人为地给学生带来的错误导向。

3.教学语言单调、生硬缺乏启发性、激励性。

课堂上,我十分吝啬“请”“请坐”及一些称颂学生的语言,认为自己天天在说没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就变相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而言,他们是进行课堂学习的“学困生”更需要我们的肯定和赞扬,每一次真心的赞扬可能都会给他们带来一次新的进步。

教学语言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语言活泼风趣、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语言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的一个重要渠道。启发性的语言能使学生顺理成张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需要绕太多的圈子,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激励性的语言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时时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对“学困生”更要让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语言评价的功效。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4

关于有理数加法,本人通过教学,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认真复习绝对值的内容,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快而准确的说出一个数的绝对值。这是进行有理数加法的基础,因为有理数的加法在确定符号后,都要转化为其绝对值相加或相减。

其二突出难点“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要引导学生反复理解和体会数的符号是怎么定的——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即正数的绝对值大,和为正数,负数的绝对值大,和为负数。定了和的符号后,再怎样定和的绝对值呢?——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如(-7) 9= (9-7)=2,(-7) 3=-(7-3)=-4,其中(-7) 9也可写成-7 9,此时要特别防止学生得-16。

其三,注重利用对比来帮助理解和强化记忆。这里所说的对比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同号两数相加,绝对值是相加的,而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是相减的。另一个是两数为正和两数为负的对比。两正数相加得正,两负数相加得负;绝对值较大的正数加绝对值较小的负数得正,绝对值较小的正数加绝对值较大的负数得负。

其四,要让学生明白转化的思想,负数参与加法运算后,先判断是否得零(只有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零)。和不得零,则先定符号,再定绝对值。而定了符号后,在算绝对值,实际上就转化为小学里学过的正数加正数,或大的正数减小的正数了。让学生明白,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又经常用到的数学思想。

我们老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特别是负号意识。强调学生写负数时必须写出负号。通过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在新课改的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做一做从中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培养合作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有理数加法是一节重点课,也是一节难点课。引入负有理数后,有理数的加法变得复杂得多了。有的结果为正数,有的结果为负数,有的为零。在数的绝对值的计算上,有的要相加,有的要相减,这对一个初学者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除了在教学上注意这些,还要在后面的课内外中,多进行一些练习。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5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第一堂课,所谓万事开头难,由此可见这堂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

下面是我上这堂课的反思总结:

一。在引入部分和同学们一同探讨书上的问题,采用了让学生相互先探讨的方法,发现学生非常的投入,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但后来的教学中没能将这个好气氛维持下去。主要原因是问题的难度一下跨越太大,太抽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多反思,怎样深化问题的难度,并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在一些细节部分还是没有处理到位。比如说解应用题的步骤,应将它的完整步骤都在黑板上演示一下。

三。在推导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学生的回答和我自己的预期不一样,我一味引导他跟随我的思路走,所以卡住了。实际上应该让学生说完他的思路,然后引导他将其他情况补充完整。这个说明我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够灵活,所以还须锻炼提高。

四。整堂课的语言需要改进,应更加精练,简洁。本堂是概念课,对于概念课来说,概念不要重复太多遍,尤其是一些说出来比较拗口的概念,容易混淆,所以当表述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写出来,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

下载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加法(2)》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2)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3)使学生初步养成“算必......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东陵区(浑南新区)嘉华学校张艳丽 2012-9-27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第四节内......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将先复习旧知引入课题,这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然后通过小组......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一.授课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

    有理数加法教学设计

    1.3.1 有理数的加法 松坝九年制学校 李庆增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经历......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汇编)

    《有理数加法》的教学反思 松坝九年制学校 李庆增 完成本节课《有理数加法》的课堂教学后,回首反思,金沙并存,现将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情况概述如下: 亮点有四: 1、课题的引入。这一......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各项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在这种理念下,......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概念。这种理念下的教学,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把握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又要发现学生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