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练习十一教案
练习十一
教学内容:p.106~107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这一单元内容的综合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以及加减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并比较。
2、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小数的产生,知道一些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图略)
读完题目要求,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小数、涂色)
把答案写在书上,交流。
指出:完整的一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1”表示。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题略)
同样,读完题后要求学生说出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
学生练习,并交流。
3、三位小朋友储蓄的钱数如表,说说每人储蓄的钱是几元几角?谁最多?谁最少?
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吗?
4、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注意:1后面是一点几,2后面是二点几,数的时候要数完整,前后要兼顾。
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没有“在填出的数中”这一要求,你会怎么考虑呢?
5、加减对比练习:
0.5+0.3 2.6-0.8 7.8+1.1 6.2-3.9 0.5-0.3 2.6+0.8 7.8-1.1 6.2+3.9 提醒学生看清楚加减符号,再计算。
6、绳子长10.5米,绑树苗用去3.2米,修篱笆用去4.6米
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多少米?
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数如表(表略)
(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注意指出:一般我们会提一些求和、求差的问题,在提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考虑该问题是否有实际的意义。比如说这道题,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裤子用布合起来,显然是不合适的,那就不要问这类问题。
更明显的例子:两个学生跳高,我们只能比他们谁比谁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们合起来一共跳得有多高,显然后面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提问题也不能随便提,还要考虑到现实的情况。
8、你能根据每一组数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吗?
先请学生说说每一组的规律是什么?自己是怎么发现的。再说说按照这个规律接着往下写,应该写什么。
9、0.□>0.□ □.4<3.□
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填写之前的思路。比如说前一题,整数部分都是0,那就只要看小数部分,答案有很多。
而后一题,先考虑整数部分,□比3小,可以填0、1、2甚至是3,如果填了前几种,那小数部分怎么填可以;但如果是填了3,那整数部分就变成了一样大了,要比小数部分4比几小……
比小数,先要比整数部分,然后再考虑小数部分。
教学“你知道吗?”: 重点理解“小数就是十进分数”,即我们前面上课讲的“0.()=” 了解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来表示小数;了解小数的演变过程。
知道在400年前,小数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问:学习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
(可能再过若干年,小数又会变成新的模样,这些变化是使得小数看上去更加简便易懂……)
课后小记:
书上的第107页的思考题,难度过大了,很多学生看见题目后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刻意的讲解我觉得也没有多大的意思。我觉得思考思考题应该至少要有小部分的学生能自行解决,更多的是有点模糊的感觉,这时老师的讲解可以让他们茅塞顿开,才是有效的,而这道题我觉得对学生而言太难,反而学生会没有兴趣。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练习十教案doc
教学内容:p.95~97
教材简析:这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第1、2题是引导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练习,其余是求平均数的练习。为了促进学生在求平均数的练习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各题练习重点又不尽相同。像第3、4、6、7题要求学生说说从给出的数据中还发现了什么,第4、6题注意了培养学生对平均数的估计能力,第5、8题要求学生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数据处理过程。最后编排的“你知道吗?”,则着眼于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求平均数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去判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平均水深110厘米,“我”身高145厘米,下水游泳会不会有危险?
读题后问:什么情况下会有危险?那你认为会有危险吗?
估计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分别请代表阐述理由。
没危险的理由:身高已经超过了平均水平
有危险的理由:平均水深110厘米,有可能有的地方比这浅很多,对应的有的地方就应该比110厘米深很多,所以还是有危险的。
用手势来表示一个池塘的形状,感受它不同于游泳池,有的地方会很浅,中间部分则会很深,所以如果到中间去游泳的话还是会有危险的。
2、下面哪些说法不合理?
读懂题目的意思,重点理解“不合理”:有的问题也可以计算得到有个数据,但这个数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不合理的。
(1)小力走8步,共走了520厘米,他平均每步走65厘米。
(2)一班和二班足球比赛的结果是4比0。这场比赛平均每班进了2球。
解读:4比0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合理吗?为什么?
(比赛的目的是找出差距,如果也平均了之后,就没有差距,也就没有比赛的必要了。所以它是不合理的。)
(3)电梯里有8人,他们体重的和是430千克。平均每人的体重大约是54千克。
(看图后,可能会有学生会提出:图中有2个小孩子,他们的体重肯定会明显低于平均水平,那么肯定会有体重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这还是符合平均数的特点的,还是合理的。)
3、四位同学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捐献图书情况如下表(表略)
你从表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如果有学生已经提到了书上的问题,那就不要再看书上的了。但书上的问题是基本问题,要人人都理解并掌握。)
4、你能算出三年级平均每组植树的棵数吗?
读懂书上的统计图,问:这张统计图与我们前面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吗?(数据只标出了双数的)
那第一组是植了多少棵呢?其它几组呢?
算出他们平均植树的棵数。(8棵)
在8棵处画上平均水平线,你又发现了哪些知识呢?
引导学生发现:有了这平均水平线,很容易看出有比它多的,肯定也有比它少的。……
5、李江调查了他们小组6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表(表略)
(1)找出他们中最高和最矮的?
(2)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
问:在估计的时候你能先确定范围(或排除哪2个数据)吗?说说这是为什么?
(3)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看看你估计得怎么样?
在计算的时候,注意结合竖式,让学生了解一些比较实用的简算方法。
7、下面是上星期小华记录的每天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表略)
问:你知道一天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产生在什么时候吗?
(1)上星期平均每天的最低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观察表中的最低温度,它们有什么特点?(都是20多度)
那在计算平均数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出:平均温度肯定是在20多度,所以可以先不看十位上的2,只看个位:4+2+1+2+3+4+5=21,21÷7=3,20+3=23 最高气温呢?能不能也用刚才的方法来算?为什么?
那你可以怎么算才简便?
(课堂上有学生发现这些数据都接近30,所以把它们先都看成是30。)
(2)通过上面的练习,你有什么发现?
8、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男生和女生的体重,填在表中。再分别算出男、女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这道题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讲完,所以布置了大家把有关的数据统计好,下节课继续交流。)
另外再布置作业:记录你本周做家庭作业用的时间。
课后小记:
今天课堂上出现了新问题。题目:p.95第2题。就是那三句话,哪些说法是不合理?由于我在一开始就强调了找“不合理”,所以在第2句话出来的时候,少数学生提出了它是不合理的,理由说得也还算可以。让我没想到的是,第3句话有更多的学生认为了也是不合理的,理由是:这图上有2个小孩子,他们的体重肯定是明显低于平均体重的,也把他们说成是大约54千克很不合理。如果把图上的人都改成大人,那还可以接受……其实我清楚,第2句话有很多的学生认为还是可以的,如果换一种方式,学生还是会认同的;有了它的强调之后,第3句话在很多的学生眼里就变成了一种不合理。这种题目在课堂上还可以辩论一翻,但在学生的独立作业中呢?我晕……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练习十一的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练习。
2、能比较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练习。
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
二、用分数表示各题的得数
7分泌=()米31厘米=()米
309米=()千米119千克=()吨
13分=()小时63克=()千克
5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97平方分米=()米
三、巩固练习
2、比较分数的大小
14/25和13/255/12和5/167/11和5/1
17/30和7/249/28和15/284/27和4/313、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并用小于号连接
5/
14、3/14和9/1411/
13、11/12和11/146/
17、6/23和6/19
12/
35、16/35和9/353/
5、3/4和2/54/
15、11/15和11/1
2第4、5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算理和方法,再进行比较。
2、几个分数排列是,是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根据意思进行解答。
五、布置作业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综合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
2、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过程:
一、练习:
1、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老师给知一个方向(画图:邮局在百货大楼的东面),学生说出其他的3个方向。
3、看图说方位:出示挂图,同桌互相说说谁在谁的哪一边。
4、分组活动:送回家(用东西南北卡片)
二、综合练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
4、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
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
讲评。
5、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三、总结。
四、课后
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东西南北著名的旅游区。
第五篇:2013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一教案
练习十一
林则徐小学 林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练习十一。教学目标:1、2、3、通过练习巩固熟练掌握1-5的乘法口诀。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计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1、边画边说口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练习,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6页,现在来看看第一题,谁能告诉老师它们在干什么?
生:它们在跳格子。
师:嗯,非常好,它们的确在跳格子,那我们先来看看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 全:小青蛙跳了两个。
师:没错,小青蛙它只能跳两个个子,现在我们把后面的格子给它补充画好,那老师这样画可以吗?(故意画错)
生:不可以,要两格,两格的画。师:真棒,那我们应该画在哪里? 生:4 师:那你们能说出得数是4的乘法口诀吗? 全:能,二二得四。
师: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边画边读后面的口诀。全:二四得八,二五一十。
师:嗯,读的真好。现在我们从2开始再读一遍。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是关于什么的乘法口诀? 生:2的乘法口诀
师:回答的真好,没错,这是关于2的乘法口诀。
师:看到小青蛙跳了两格,小兔子不服气了,它也跳了,它跳了几格呢? 生:3格
师:没错,它呀只能跳3格,现在我们跟刚才一样,每画3格说一个乘法口诀。师:你们真的太厉害了。真棒,那这是关于什么的乘法口诀? 全:3的乘法口诀
师: 每错,这是关于3的乘法口诀。
师:小袋鼠看到前面的都跳了,它也不服气,跟着也跳了几格? 全:5格
师:对了,它跳了5格,也只能跳5格,那我们现在每5格说一句口诀。
2、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师:老师请表现好的同学来说,我来写。二三得六的乘法算式是? 生:2x3=6或3x2=6 师:四五二十的乘法算式是? 生:4x5=20或5x4=20 师:一二得二的乘法算式是? 生:1x2=2或2x1=2
3、师:我们来开小火车,横的读。老师来写。
师:从这两行算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乘法变成加法,除了4以外,它们的得数就不一样了。师:没错,4是比较特殊的。
4、师: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每行有4个,一共4行。师:那它的算式是?口诀是? 生:4x4=16 口诀是四四十六
师:非常好,还有没有不同的角度观察的? 生:每列有4个,一共4列。它的算式也是4x4=16,口诀也是四四十六。师:你真棒!这道题不管怎么看都每行每列都是4.5、连出小动物的过河路线
师:我们先来看看每只小动物的身上都有哪些数字? 师:那我们看看河中的石头里的算式或乘法口诀分别与哪个数有关?
师:那我们要怎么连路线?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连得?(错误的和正确的拿上来)师:(错误的)这样连可不可以? 全:不可以。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样不能过河了。师:没错,这样就不是路线了。师:(正确的)这样的可以吗? 生:可以。因为是路线。师:那我们看看她连对了没? 生:对了。6、7、师:你们来念,我来写。
8、师:我们来看一下,1个秋千坐2个人,2个秋千坐(全:4)人,3个秋千坐(全:6)人,4个秋千坐(生:8)人。师:你能分别说出它们对应的口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