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相思》教学反思
读处偏佳,情系根芽,绽放诗意语文花
——《长相思》教学反思 蒋爱华
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摘自《采桑子》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被国学大师王国维称为“宋朝以来第一真词人”,他的词以感情真挚而动人,如何能令学生真切而又自然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以达到“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境界呢?《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个句子中有三处关键所在,即“大致把握诗意”“想象情境”“体会情感”。一个“大致”告诉我们小学阶段进行诗词教学时,不必逐字还词讲解诗意,而是重在引导学生对诗词意境的触摸,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求得与其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竖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长相思》即作于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词人的思绪较为复杂,一方面心存报国大志,渴望建功立业,另一方面羁旅关外,分外思念故乡。整首词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为此我将本节课的基调定为“哀而不伤,思乡却不悲切。”但若要让十一、二岁的孩子理解这样深沉的情感却是不易。
宋朝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所以,本节课我以“读”贯穿主线,以读悟情,以情带读。
一、吟诗造势,营造学习氛围
因为师生彼此较为陌生,我在课前交流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吟
诵自己喜欢或熟悉的一首诗,以鼓励为主,相机指导学生诵读需做到“字正腔圆,字字响亮,有韵律感”。上课伊始,我循着三千年来我国诗歌的发展之路,从《诗经》到《汉乐府》到《唐诗》,带领学生感受“思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读诗造势,旨在营造“古风”氛围,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学生吟咏诗词的愉悦感,培养诵读经典的好习惯。
二、读进词句,走近纳兰性德
学习诗词,重在与学生同入诗词之中,感受诗词的意境。因此我引领学生以读促悟——“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这是怎样艰难的行程,让我们走进这首词,走到纳兰性德身边。细细地品一品这首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伸手感觉到了什么?”,学生在反复品读中,自然地抓住词中的“山、水、风、雪、灯”等词,在脑中,在课堂上再现当军队艰难的行程,对作者羁旅思乡的情怀感同身受,也就走近、走进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
三、楔入“五分钟短作品”,以情促读
词中的一个“梦”字,蕴含了纳兰的千丝百绪,在课堂进行过半时,楔入“五分钟短作品”,加深学生的感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样祥和的故乡,这样幸福的生活,这样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将士们又怎能不时时牵挂心头,旅途艰辛,虽风雪嘈杂,但将士们难忍疲惫,终于入睡了,他们会梦到什么呢?(学生五分钟小练笔,完毕后班内读作品。)思乡忆乡,魂牵梦绕,可是这样的美梦却碎了!(引导反复读“聒碎乡心梦不成”)碎的仅仅是梦吗,还有什么碎了?”鲁迅先
生曾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将最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你看。”战士们的乡梦碎了,心碎了,学生的心也碎了。“心不动,情莫之能发。”学生的心动了,又怎能不读得精彩,读出纳兰的心声?
四、哀而不伤,以读升华情感
本节课的整体基调为“虽思乡却不悲切”,如果师生浸入思乡的哀怨而不能自拔,未免小家子气了。试想纳兰性德身为名臣之子,少年及第,身为皇帝侍卫,南巡北狩,虽词风婉丽清新,颇多伤感情调。但立志报国的情怀却也不容小觑。所以作为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看到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愫——“既然如此思念家乡,为何不马上回家呢?”(引导学生在思辩中得出:将士们将思乡埋在心里,将幸福与安宁留给家人的豪迈情怀。)
第二篇:长相思教学反思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相思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长相思教学反思1
《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关于出征在征途中的将士风雪夜思念家乡的一首词。对纳兰容若有所关注源于大学时候看到他那首《减字木兰花·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人生若只如初见,人往往爱回忆、玩味最初的开始,美丽抑或忧伤。由此阅读了纳兰容若的生平故事、诗词及后人的研究专著。他天生超逸脱俗,但总被一种深深的压抑和愁绪所笼罩;他才华出众,功名轻取,潇洒无羁,短暂的人生经历了爱妻难产而亡的痛,后续难圆旧梦,挚友的聚散离合,故而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品读他的词,单纯的直击心灵,干净,清澈,完全如孩子般。如果这是高中阶段的学习,我会带领孩子们走进纳兰容若的世界,品读他的词,感受他的清澈澄明。然而,纳兰容若的诗词是五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并且这年龄阶段的学生没有太多品诗赏句的能力,并且这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体会作者如何表达思乡感情的。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一是理解诗句的意思,二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按照最传统的古诗教学“知人论诗”,我让学生了解纳兰容若的背景,朗读古诗,初步感知诗词内容,分片解读重点词句中把握词人表达的感情。
整节课下来,我最大的感觉是没有充分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词的意境中去体会词人的思乡感情,学生对词人的情感把握是停留在浅层面;其次是没有体现教学重点,课堂内容零碎没有侧重点;第三,由于杨校、巫校、科组长、师父等人前来听课,第一次亮相,未免有点丑媳妇见公婆的忐忑不安,内心紧张得有点语无伦次、满头大汗的。第四,最后比较三首古诗词的异同的不同点,学生不知所以然,我未能应时变通,直接传输了“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夹抒情于叙事写景中”这一知识点,讲解得生硬且过深。
长相思教学反思2《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深意长的著名诗词。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纳兰性德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思乡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纳兰性德是通过写景和叙事两个方面来倾诉自己的心声的。他在途中遭遇风雪,辗转难眠。途经一道道山,一条条河,休息时连思念家乡的梦也被嘈杂的声音破坏得支离破碎。他抬头望月,想起家乡那安宁、祥和的生活,不禁泪花闪闪。
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我让学生想象作者家乡温馨和谐的画面。在音乐声中,我深情诵读这首词,学生闭起眼睛,构思着一幅幅别致幸福的场面。
有的说:“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说笑,好不热闹。小孩们在巷口玩耍嬉戏,姑娘们坐在门口绣花;放学归来的孩童放下书包,放起了风筝,有的还把花做成花环戴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有的说:“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群星闪烁,作者的亲人坐在窗前欣赏着明月,不远处时时传来鸟儿唧唧的叫声,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似乎也与作者的亲人一样,静静地期待纳兰性德与他们团聚。
我见学生热情高涨,继而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从而更加明确纳兰性德投军从戎,征战疆场的心声。作者为了壮志和理想,忍受着思乡之苦,饱受着思想的孤独和寂寞,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舍小家顾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长相思。
第三篇:长相思教学反思
长相思教学反思一: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深意长的著名诗词。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纳兰性德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思乡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纳兰性德是通过写景和叙事两个方面来倾诉自己的心声的。他在途中遭遇风雪,辗转难眠。途经一道道山,一条条河,休息时连思念家乡的梦也被嘈杂的声音破坏得支离破碎。他抬头望月,想起家乡那安宁、祥和的生活,不禁泪花闪闪。
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我让学生想象作者家乡温馨和谐的画面。在音乐声中,我深情诵读这首词,学生闭起眼睛,构思着一幅幅别致幸福的场面。
有的说: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说笑,好不热闹。小孩们在巷口玩耍嬉戏,姑娘们坐在门口绣花;放学归来的孩童放下书包,放起了风筝,有的还把花做成花环戴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有的说: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群星闪烁,作者的亲人坐在窗前欣赏着明月,不远处时时传来鸟儿唧唧的叫声,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似乎也与作者的亲人一样,静静地期待纳兰性德与他们团聚。
我见学生热情高涨,继而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从而更加明确纳兰性德投军从戎,征战疆场的心声。作者为了壮志和理想,忍受着思乡之苦,饱受着思想的孤独和寂寞,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舍小家顾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反思二:
上完课下来,感觉酣畅淋漓,指导学生的朗读很到位。
我首先让外地生谈来自哪里,思念家乡吗,思念家乡的什么?导入课题,拨动他们的情弦,垫定思乡的感情基调。然后告诉学生有一位词人也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并做了一首思乡的词。接着出示词人介绍,重点介绍他是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所以这次随皇帝巡视远离了故乡,他文武双全,是清代三大词人之一,词风哀婉凄艳,并提醒这首词应以什么情感来读。再指导学生读课题,指出既是词牌名也是词的主题。让学生一读词,将词读准、读顺;二读词,读出节奏、味道,三读词读出感情。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但毕竟是多凭语感,所以读得比较空泛,我示范着读了一遍,让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意韵之后,就进入到词的具体学习中了。我采用出示一句词就投影配套画面,指导学生观察、描绘,把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之后再读,这样学生就能入情入境立体式地读了。在学习夜深千帐灯一句时,虽然学生能够领会灯的数量之多与美丽,但不能感受到那种壮观的情境,经我点拨才领会了;能够说出词人当时的心情很高兴,但不能体会出豪迈之情,经点拨、范读后,也都能带着豪迈之情读出那种千帐灯的壮观。上阙学完之后我让学生再回过头来读一遍,学生就都读得很投入了。
进入到下阙的学习时,让学生观察、描绘风一更,雪一更的画面后,我随即抓住词人冻得睡不着而思念家乡、想念亲人设计一出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寒冷中的词人与亲人对话的场景,这样一下就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词人既想亲人又见不到面,连梦都梦不成的痛苦与悲哀,从而一举突破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接着学习故园无此声一句,让学生想象故园的繁华温暖而更加烘托出词人处境的凄惨。学完之后让学生读这阕时他们已经能读得身临其境并哀婉凄艳了。最后回过头来指导学生理解全词,问他们作者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学生回答出身在征途心在故园,身心分离后,要求他们读出那种身心分离之感时,他们已经都能读得伤心欲绝了。
长相思教学反思三:
对待学校的教研课,我的态度很不积极。因此,当任务下达之后,我并未引起任何重视,准备者草草,听课者更是敷衍了事。
但是当我数次看见学校的x书记在精心准备教研课,再加上看了x书记的精彩展示之后,我赧颜。于是,我端正态度。
首先,我认真钻研了教材,《长相思》只有短短的36个字,但是韵味深远。在平实的描述中,给人无限的遐思和想象。寥寥几字,就让我们的思绪飞到了几百年之前的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词人在夜空下的孤苦无依和长吁短叹都仿佛浮现在了眼前。词人到底是为什么出征,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诸多疑问上心头。于是,我觉得有必要对词人多一些了解,对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些认识。于是,我沉下心来,研读相关的资料。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我阅读了杨雨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述的纳兰性德的文字资料。一直不太喜欢视频,因为视频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文字更快捷一些,而且更能给人想象的空间。夜深,我依然在制止不倦地阅读着,甚至我还读了纳兰性德另外的一些词。心不由变得柔柔的,人的一生,不可太过洞察,也不可太过计较,最好的人生态度,就是清醒和糊涂都拿捏到恰到好处,否则,我们无端地生出一些忧伤和哀怨。
虽然自己感觉对这首词已经理解了,深刻理解了。但是,如何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引导孩子们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我依然茫然。技到用时方恨少啊,我,平时太不注意积累和学习了。
于是,我先观看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长相思》的视频,那个视频长达60分钟。边看边揣摩,为什么这样设计,达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还可以进行一些什么改进呢?边看边想,边想边回看。就这样,一段视频我看了三遍。就这样,一个夜晚就这样悄然而逝。
临近上课了,我的教学设计虽然有了大框架,当然是仿名家的手法。但是几个细节的处理,始终无法把握好。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居然是在《长相思》中醒来的,于是,提笔写教案。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手写教案了,一直是在电脑上操作的。写着写着,觉得非常顺畅。紧接着,我按照教学设计制作了课件。也就是这一天,我决定就在当天上课。
早自习的时候,针对班上的孩子上课习惯沉默我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我鼓励孩子们大胆说大胆设想,不要有任何其他想法。
应该说,课上得很流畅,孩子们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虽然说教学设计是以我自己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习的,没有让孩子发挥主动学习的意识,但是孩子们的态度是积极的,踊跃的。
当然,这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一,我对学情把握不够精准。比如,在初读词的时候,我只请了一个我认为基础比较差的孩子朗读,他朗读的还不错,于是我认为全班所有的同学都弄清生字的读音了。但是,后来的课堂告诉我,孩子们并不是我想的那样,比如读聒碎和畔这两个词出错频频。于是我要不断纠正孩子们的读音错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走捷径,我就指名读的时候偷工减料了,因此就没有发现问题。
其次,在指导孩子们朗读下阕的时候,读得不够,其实可以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词人的凄苦孤单的情怀的。但是我的课堂处理显得粗糙了些,不够精细。
最后一点就是在课堂中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只有38分钟就结束了,其实如果我如果利用这两分钟的时候,让孩子们将这首词和补充的《菩萨蛮》背诵下来,那样效果不是更好?教学机智,其实是无数的教学经验累积起来的结果。
最后我还是有必要用一句话来时时提醒自己:任何事情,不要以塞责的态度去对待,就会有实效,就不会沦为形式。
长相思教学反思四: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
古诗词之美首先在于它的音律美,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所以学古诗词必先朗诵。
第四篇:最新长相思教学反思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深意长的著名诗词。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相思教学反思范文,望大家喜欢。
长相思教学反思范文一
上完课下来,感觉酣畅淋漓,指导学生的朗读很到位。
我首先让外地生谈来自哪里,思念家乡吗,思念家乡的什么?导入课题,拨动他们的情弦,垫定思乡的感情基调。然后告诉学生有一位词人也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并做了一首思乡的词。接着出示词人介绍,重点介绍他是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所以这次随皇帝巡视远离了故乡,他文武双全,是清代三大词人之一,词风哀婉凄艳,并提醒这首词应以什么情感来读。再指导学生读课题,指出既是词牌名也是词的主题。让学生一读词,将词读准、读顺;二读词,读出节奏、味道,三读词读出感情。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但毕竟是多凭语感,所以读得比较空泛,我示范着读了一遍,让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意韵之后,就进入到词的具体学习中了。我采用出示一句词就投影配套画面,指导学生观察、描绘,把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之后再读,这样学生就能入情入境立体式地读了。在学习“夜深千帐灯”一句时,虽然学生能够领会灯的数量之多与美丽,但不能感受到那种壮观的情境,经我点拨才领会了;能够说出词人当时的心情很高兴,但不能体会出豪迈之情,经点拨、范读后,也都能带着豪迈之情读出那种“千帐灯”的壮观。上阙学完之后我让学生再回过头来读一遍,学生就都读得很投入了。
进入到下阙的学习时,让学生观察、描绘“风一更,雪一更”的画面后,我随即抓住词人冻得睡不着而思念家乡、想念亲人设计一出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寒冷中的词人与亲人对话的场景,这样一下就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词人既想亲人又见不到面,连梦都梦不成的痛苦与悲哀,从而一举突破“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接着学习“故园无此声”一句,让学生想象故园的繁华温暖而更加烘托出词人处境的凄惨。学完之后让学生读这阕时他们已经能读得身临其境并哀婉凄艳了。最后回过头来指导学生理解全词,问他们“作者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学生回答出身在征途心在故园,身心分离后,要求他们读出那种身心分离之感时,他们已经都能读得伤心欲绝了。
长相思教学反思范文二
对待学校的教研课,我的态度很不积极。因此,当任务下达之后,我并未引起任何重视,准备者草草,听课者更是敷衍了事。
但是当我数次看见学校的书记在精心准备教研课,再加上看了书记的精彩展示之后,我赧颜。于是,我端正态度。
首先,我认真钻研了教材,《长相思》只有短短的36个字,但是韵味深远。在平实的描述中,给人无限的遐思和想象。寥寥几字,就让我们的思绪飞到了几百年之前的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词人在夜空下的孤苦无依和长吁短叹都仿佛浮现在了眼前。词人到底是为什么出征,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诸多疑问上心头。于是,我觉得有必要对词人多一些了解,对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些认识。于是,我沉下心来,研读相关的资料。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我阅读了杨雨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述的纳兰性德的文字资料。一直不太喜欢视频,因为视频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文字更快捷一些,而且更能给人想象的空间。夜深,我依然在制止不倦地阅读着,甚至我还读了纳兰性德另外的一些词。心不由变得柔柔的,人的一生,不可太过洞察,也不可太过计较,最好的人生态度,就是清醒和糊涂都拿捏到恰到好处,否则,我们无端地生出一些忧伤和哀怨。
虽然自己感觉对这首词已经理解了,深刻理解了。但是,如何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引导孩子们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我依然茫然。“技”到用时方恨少啊,我,平时太不注意积累和学习了。
于是,我先观看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长相思》的视频,那个视频长达60分钟。边看边揣摩,为什么这样设计,达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还可以进行一些什么改进呢?边看边想,边想边回看。就这样,一段视频我看了三遍。就这样,一个夜晚就这样悄然而逝。
临近上课了,我的教学设计虽然有了大框架,当然是仿名家的手法。但是几个细节的处理,始终无法把握好。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居然是在《长相思》中醒来的,于是,提笔写教案。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手写教案了,一直是在电脑上操作的。写着写着,觉得非常顺畅。紧接着,我按照教学设计制作了课件。也就是这一天,我决定就在当天上课。
早自习的时候,针对班上的孩子上课习惯沉默我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我鼓励孩子们大胆说大胆设想,不要有任何其他想法。
应该说,课上得很流畅,孩子们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虽然说教学设计是以我自己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习的,没有让孩子发挥主动学习的意识,但是孩子们的态度是积极的,踊跃的。
当然,这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一,我对学情把握不够精准。比如,在初读词的时候,我只请了一个我认为基础比较差的孩子朗读,他朗读的还不错,于是我认为全班所有的同学都弄清生字的读音了。但是,后来的课堂告诉我,孩子们并不是我想的那样,比如读“聒碎”和“畔”这两个词出错频频。于是我要不断纠正孩子们的读音错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走捷径,我就指名读的时候“偷工减料”了,因此就没有发现问题。
其次,在指导孩子们朗读下阕的时候,读得不够,其实可以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词人的凄苦孤单的情怀的。但是我的课堂处理显得粗糙了些,不够精细。
最后一点就是在课堂中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只有38分钟就结束了,其实如果我如果利用这两分钟的时候,让孩子们将这首词和补充的《菩萨蛮》背诵下来,那样效果不是更好?教学机智,其实是无数的教学经验累积起来的结果。
最后我还是有必要用一句话来时时提醒自己:任何事情,不要以塞责的态度去对待,就会有实效,就不会“沦为”形式。
长相思教学反思范文三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
古诗词之美首先在于它的音律美,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所以学古诗词必先朗诵。
教学《长相思》时,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初读诗,咬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再读诗,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三读诗,读出印象;四读诗,读出大意;五读诗,读出情;六读诗,读出境。
朗诵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多样的示范读、比赛读、配乐读、表演读等浅层次上,而是要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的语言美,在这种美的熏陶下发自内心的美美的朗诵,让人陶醉的朗诵。
如“山一程,水一程” 寥寥数字,山高水远,长途跋涉的孤寂无聊的军旅生活如在眼前。又如,在读出词的大意时,我抓住作者“身在何处”与“心在何处”作为突破点,体会到作者身与心分离的那种思乡之情,而后,又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时想象作者故园的美好景象。一方面“身”在风雪交加的军旅,另一方面“心”在温馨的家园,鲜明的对比更加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此时让学生有感情地去读,就可谓“意到情成”了。
古人写诗词“贵在含蓄”“意在言外”。学《长相思》这首词,从读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体会诗人的含蓄之美,言外之意,与诗人同喜同忧。我以适当的语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再配以埙曲,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反复吟咏,逐渐拉近与诗人的情感距离。教学古诗词,必定要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走近诗人,与诗人对话。
体会意境时,我运用了语言描述、配图配乐吟诵等多种方法,诱发想像,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出生动鲜活的画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力,受到相应的情感及审美陶冶。
第五篇:长相思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生命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过程,简单得如草木一秋,落花飘零。生命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庄子的笔下,她是鲲鹏展翅搏击长空的自由;在杜甫的笔下,她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与忧思;在纳兰性德的笔下,她是戍守边关与思恋故园这层层叠叠的感伤累积成的厚重。
本课出现在小学语文第九册,五年级的学生情感体验与人生积淀还很单薄,如何让他们走进纳兰性德性德的心里,揣摩词人的情感,这是最为困难,也是最为关键的。如果按照传统教学一字一句地解释,必将此词弄得苍白无力,支离破碎。假如纳兰性德在世,定会感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所以我在教学时通过朗读、揣摩、想象,感悟领会词人的情感,倾听他心灵深处的最强音。
其一,朗读,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重复。从开始的初读、有节奏地读、有韵味地读,到品读、赏读、想象读、教师范读、入情入境的读,在读中升华情感。特别是教师关键时刻深情地诵读,真正地、巧妙地将学生带入一个玄妙的境界。
其二,调动学生心中的积极因素——当导演,这是他们心中梦寐以求的,最时尚、最喜欢的,哪个不跃跃欲试,撷取词中闪现的最珍贵、最打动人心的场景。那么这些就是孩子们对文本深刻的认识与解读,并通过语言的描述呈现出来,这就是我们心理学上所说的再造想象。
其三,再造想象不能算是最为彻底的激发孩子们潜藏心底的情
感,教学中我让他们经历创造想象的心灵历程:想象故园的亲人思念纳兰性德性德的情景,并且与词人面对面地对话,使纳兰性德性德所做的、所感受的、所呼唤的找到了真正的知音。
纳兰性德性德的生命是短暂的,然而他的生命却是最为厚重的,孩子们领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