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语文教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亲怀乡的绝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四年级学习《忆江南》、《渔歌子》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纳兰性德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苦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思路】
“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是我本课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
在教学时,我围绕本单元“思乡”这一主题,搜集相关思乡的古诗词,通过自主阅读、对比研读、主题阅读等环节,让学生了解词意、体会词情、领悟写法、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的思乡情。
2、读悟教学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 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入情入境,揣摩人物的内心,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榆、畔、帐”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4、通过主题阅读,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作者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情感,感悟作者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交流有关思乡的古诗词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读懂词意
(一)读通《长相思》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
(二)读懂《长相思》
1、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感知词意。
2、汇报交流
(1)交流词意。
(2)作者的“身”在哪里?作者的“心”在哪里?
三、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教师范读,学生想象作者行军途中,风雪交加的世界。
(二)聆听音乐,学生想象作者故园的幸福画面。
四、对比研读,感悟写法
对比阅读《泊船瓜洲》、《秋思》以及《长相思》,体会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五、主题阅读,积累运用。
(一)阅读一
☆阅读提示:自读诗词,感知大意;体会感情,领悟方法。
长相思?一重山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二)阅读二
☆阅读提示:品读名句,丰富积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二选一)
1、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词作,如《菩萨蛮》《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2、阅读关于思乡的其他古诗词,如《西江夜行》《灞上秋居》《长安春望》《枫桥夜泊》
七、板书设计
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身 在征途
思念家乡
心 系故园
八、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承担乐重大课题“语文主题教学”,课题中“语文主题”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中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提高语文能力。从阅读入手,结合教材,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衔接起来,学生掌握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着力构建学生阅读行为自主化、自觉化的学习品质。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读出词的韵味,让学生走进词境,进入词心。同时,作为一节整合课,我设计了三个整合点:一是在初读词之后,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长相思》的内容(作者,题目,写作背景,词义,感情,写法等);二是在学生学习完《长相思》之后,搜集关于思乡的诗词;三是在练习环节,引入李煜的《长相思》,利用网络资源完成阅读小题(词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情感,运用的表达方法等)。
1、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听(听老师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
2、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感悟形象:
在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范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充满了远离与牵挂。在与“征途”对话后,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学生在《琵琶语》的情思中,又展开了与“故园”的对话,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
教学环节设计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读懂词意、读出词情,再和另两首进行对比研读,感悟写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主题阅读,拓展到课外
第二篇: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情朗读感悟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泊船瓜洲》、《秋思》
二、默写诗句:师说句意,学生分组写诗句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洛阳城里秋风乍起,想要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要表达的
意思太多太多了。
三、以诗引题
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明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是那封拆了又写,写了又拆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词《长相思》。
教师板书课题
(一)走近纳兰性德:收集并整理纳兰性德的资料。
介绍词人(课件出示):纳兰性德
生介绍: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儿子,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他的词主要是写离别相思之情。他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曾两次随康熙皇帝远行。
师补充:《长相思》就是纳兰性德随同康熙皇帝出关东巡师写下的。
(二)初读,读准字音,1.请大家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2.出示生字和多音字。
聒噪 榆关 河畔 帐篷(分析字形,练写生字)
更:gēng
(1)改变;更换。(2)<
gèng(1)再;又(2)更加;愈加。
3.指生读文,教师相机指导难读或停顿有误的地方。
4.教师范读
5.指生读,教师相机指导难读或停顿有误的地方。
(三)简单介绍文体
浏览这首词,共有几句话。第一句为词的上阕、第二句为词的下阕。
指名(一男一女互读文)
三、再读《长相思》。要求:读懂《长相思》。
(一)、整体感悟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词读的字正腔圆,那么你能说说从这首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疏通诗意
1.默读《长相思》,借助书中的插图和注释,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2.学生说词意,教师补充。
(三)深入品味诗的情感
师唱:“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泪长流,家乡月就抚摸我的头。
师引:词人这般思念家乡,那他现在身处何处,心有在何方呢?
请同学生读读词,勾画一下。
生: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读相关句子。
师:这就是作者的身啊,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小川。夜晚驻扎军营的帐篷。
师:从哪里知道作者心系故园?
师:故园无此声,故园里没有什么声音?
生:故园没有风声、雪声。
师:其实并不是故园没有风声和雪声,只是此时作者远离故园,那风声、雪声就格外激起了绵绵的思乡情。
师:故园无此声啊,故园无此声。那么在纳兰性德德心中,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生谈感受
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
我的家乡多么美好呀!故园,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宁静详和……而身在塞外,听到的却只有风雪交加,感觉到的只有寒冷孤寂,卧不成眠!叫我怎能不想家!这种心情,谁人知晓呀!这种身心分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那就是——(苦、痛、碎……)
指导朗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苦、那种痛、那种碎读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导:
(四)互文印证,读透词心,背诵积累。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纳兰性德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作了千古传唱的《长相思》。现在,就让我们把这首思乡词铭记于心吧。
四、课外拓展:
1.从古至今,多少身在他乡的游子写下了思乡的诗词,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课前搜到的思乡诗句与大家一同分享。
2.老师也搜集到一首是: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五、作业设计
1.将《长相思》添加细节描写,改写成一篇现代文。
2.搜集更多思乡的诗文,朗读、背诵。
第三篇:《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难点】
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在风雪夜营与美好故园的对比中体会词人的相思之苦。【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1、读得准确,字正腔圆
2、读出停顿,有板有眼
3、读出味道,读出韵味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查查网上的资料,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指一生起来说说词的上阕的大概意思。师适当补充。指第二生起来说说词的下阕的大概意思。师适当补充。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播放音乐)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
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三)对比引读
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学生朗读词)
(四)小结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学生自由发言)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
(二)互文印证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三)回归课文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找词句证明。
(四)小结(播放音乐)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四、布置选择性作业,真抒胸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对纳兰性德和他的《长相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把这首词变成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2、写一写学过这首词后的感想。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教学反思: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深意长的著名诗词。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纳兰性德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思乡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纳兰性德是通过写景和叙事两个方面来倾诉自己的心声的。他在途中遭遇风雪,辗转难眠,途经一道道山,一条条河,休息时连思念家乡的梦也被嘈杂的声音破坏得支离破碎,他抬头望月,想起家乡那安宁、祥和的生活,不禁泪花闪闪。
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借助诵读的层层深入,辅以教师范读、音乐渲染、角色
扮演、闭目想象等教学手段,试图还原三百多年前的那个情景,进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感。
1、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在整堂课贯穿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的朗读:一读,读得准确,字正腔圆;二读,读出停顿有板有眼;三读,读出味道,读出韵味。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引领下由词的字里行间走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由作者的内心世界回到词句本身。
2、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感悟形象。
在朗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充满了远离与牵挂。在与“征途”对话后,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
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我让学生想象作者家乡温馨和谐的画面。在音乐声中,我深情诵读这首词,学生闭起眼睛,构思着一幅幅别致幸福的场面。
有的说:“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说笑,好不热闹。小孩们在巷口玩耍嬉戏,姑娘们坐在门口绣花;放学归来的孩童放下书包,放起了风筝,有的还把花做成花环戴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有的说:“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群星闪烁,作者的亲人坐在窗前欣赏着明月,不远处时时传来鸟儿唧唧的叫声,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似乎也与作者的亲人一样,静静地期待纳兰性德与他们团聚。
我见学生热情高涨,继而让他们角色扮演问一问“问君何事轻离别”,从而更加明确纳兰性德投军从戎,征战疆场的心声。作者为了壮志和理想,忍受着思乡之苦,饱受着思想的孤独和寂寞,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舍小家顾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长相思。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长相思》教学反思
两年前,我院文汉实验小学老师在我院发送了第一个字青坪乐
村里还让我梦想。记住这一课
一直听着,所以讲话记录上的单词没有动。文老师温柔的形象,充满了智慧的语言,深深地萦绕着我的灵魂翩翩的阅读。但也让我突然,原来的古诗可以这样,所以诗意。
后来在古诗歌的教学中,我也试图总结老师对古诗的研究四个步骤通过其文字入诗长相思。风越来越多,雪越来越多苏维翁白。
整个班下来,课堂气氛没有话,我也简化了,更理想的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然而,我明白,我被吸引在我心中两个偶像艰辛地做。我们教学生真正感动人的事情,应该是自己辛苦的努力。
第五篇: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0128 五年級《長相思》教學設計及反思
五年級《長相思》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材分析】:
《長相思》是人教版語文教本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詩詞三首》中の一首詞。本單元の課文,不論詩詞還是散文,都是遊子們思親懷鄉の絕唱。納蘭性德の《長相思》也是這樣一首膾炙人口、情意綿綿の思鄉詞,表達了作者羈旅懷鄉の情懷。
納蘭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詞人,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豔,頗近南唐後主。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曾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這樣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 對五年級の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の詩詞學習方法。本學期,他們在四年級學習《憶江南》、《漁歌子》時已經接觸了“詞”這種文學樣式,對“詞”已有了基本の認識。因此引導學生感受納蘭性德身在軍旅、心系故園の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の思鄉之苦就成了教學の重難點。
【設計思路】
“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學好教材,超越教材”是我本課教學の總體設計思路。
在教學時,我圍繞本單元“思鄉”這一主題,搜集相關思鄉の古詩詞,通過自主閱讀、對比研讀、主題閱讀等環節,讓學生了解詞意、體會詞情、領悟寫法、積累語言、豐富文化底蘊,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の熱愛之情。
【教法、學法】
1、情境教學法
通過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使學生在多向互動の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體會詞人の思鄉情。
2、讀悟教學法
通過不同形式の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
0128
0128 挖掘教材の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の閘門,入情入境,揣摩人物の內心,理解作者の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會寫“榆、畔、帳”三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有感情地誦讀《長相思》。
2.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
3.通過對比閱讀,體會作者の思鄉之情,揣摩作者不同の表達方法。
4、通過主題閱讀,積累語言、豐富文化底蘊,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の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作者身在軍旅、心系故園の情感,感悟作者天涯行役の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の思鄉之情,揣摩作者の表達方法。
【教學准備】
教師制作《長相思》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學生交流有關思鄉の古詩詞
2、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自主學習,讀懂詞意
(一)讀通《長相思》
1、讀准字音,識記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詞。
0128
0128
(二)讀懂《長相思》
1、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等方法感知詞意。
2、匯報交流
(1)交流詞意。
(2)作者の“身”在哪裏?作者の“心”在哪裏?
三、展開想象,讀出詞情
(一)教師範讀,學生想象作者行軍途中,風雪交加の世界。
(二)聆聽音樂,學生想象作者故園の幸福畫面。
四、對比研讀,感悟寫法
對比閱讀《泊船瓜洲》、《秋思》以及《長相思》,體會作者不同の表達方法。
五、主題閱讀,積累運用。
(一)閱讀一
☆閱讀提示:自讀詩詞,感知大意;體會感情,領悟方法。
長相思?一重山
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二)閱讀二
☆閱讀提示:品讀名句,豐富積累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0128
0128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六、布置作業,延伸課外(二選一)
1、閱讀納蘭性德の其他詞作,如《菩薩蠻》《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
2、閱讀關於思鄉の其他古詩詞,如《西江夜行》《灞上秋居》《長安春望》《楓橋夜泊》
七、板書設計
長相思
《長相思》教學設計 身 在征途
思念家鄉
心 系故園
八、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們承擔樂重大課題“語文主題教學”,課題中“語文主題”是指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の編排體系(教材中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の閱讀主題),提煉出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中引導,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の一種憑借和依托,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の擴展和補充,提高語文能力。從閱讀入手,結合教材,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效銜接起來,學生掌握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の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の閱讀習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並著力構建學生閱讀行為自主化、自覺化の學習品質。
《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の佳作,本節課の教學重點是理解詞の內容,體會詞人暗藏於詞中の無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讀詞,讀出詞の韻味,讓學生走進詞境,進入詞心。同時,作為一節整合課,我設計了三個整合點:一是在初讀詞之後,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集關於《長相思》の內容(作者,題目,寫作背景,詞義,感情,寫法等);二是在學生學習完《長相思》之後,搜集關於思鄉の詩詞;三是在練習環節,引入李煜の《長相思》,利用網絡資源完成閱讀小題(詞の主要內容,表達の情感,運用の表達方法等)。
1、在朗讀中與文本對話,體味情感:
朗讀是解讀文本の重要形式,學生通過聽(聽老師範讀)、看(默讀)、讀(出聲朗0128
0128 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言語材料,在與文本對話の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在我の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讀の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師の範讀中啟動情感,在朗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
2、在想象中與文本對話,感悟形象:
在音樂和聲情並茂の範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の翅膀。學生們通過想象,感悟納蘭性德の“征途”,充滿了遠離與牽掛。在與“征途”對話後,通過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の家鄉和故園。學生在《琵琶語》の情思中,又展開了與“故園”の對話,學生們想象並感悟著家鄉の美麗、溫馨、安寧和祥和。
教學環節設計中,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讀懂詞意、讀出詞情,再和另兩首進行對比研讀,感悟寫法。在此基礎上,進行主題閱讀,拓展到課外
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