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评龚玉梅老师《动物说话》一课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歌曲,不懂得识谱,那么就无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对于上乐理课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乏味,单靠死记硬背,只是在被动地学习。
如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呢?龚玉梅老师的这节《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汇报课——二年级音乐课《动物说话》,在化解这一难点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动物说话》是一首歌谣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歌曲的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旋律较为平和,紧密结合了动物语言的特点,表现了小动物稚嫩的拙态和叫声。乐句间加有节谱,使歌曲风趣、富于变化,又仿佛是小动物机警的神态。这首歌曲歌词简单,都是小动物的叫声。应该说龚老师选择这节课进行课题研究的展示课是花了心思去挑选的,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较好地展示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结合律动进行节奏练习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动、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从低段要求掌握的节奏来看,结构也比较简单,且富有律动感。龚老师尝试把节奏与动作相结合,使理性的东西变成感性的东西。
龚老师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地熟悉歌曲的旋律,比较和以前听过的歌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这首歌曲中有节奏谱。老师在学唱歌曲之前先让学生熟悉 × 和 ×× 的节奏特点,比较两个节奏有什么不同,再进行歌曲的学唱。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效果是最佳的。龚老师用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学会× 和 ××这两个节奏。× 用“走”表示,×× 用“跑”表示。尔后由易到难,再练习两组2/4拍节奏练习:
① × ×│×× ×│×× ××│ × -│ ② ×× ××│×× ×│×× ××│ × -│
在掌握节奏后在速度上加以变化。这种方法能令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牢固掌握知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利用学生熟知的词句进行节奏练习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本身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儿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龚老师在学生掌握了黑板上的这两组节奏练习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首儿歌的节奏吗?”引导学生发现熟悉的儿歌《数鸭子》正是这个节奏。学生对《数鸭子》这首儿歌耳熟能详,兴致更高了。加上儿歌的语言一读,学生对这两组节奏练习掌握得更准确了,有些学生边读还拍起了掌。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儿歌、诗歌中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了学习节奏的困难,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通过简单的节奏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龚老师很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龚老师先拍出一组节奏,要求学生听后拍手摹仿出来。再由个别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即兴拍出一组节奏,其它学生摹仿出来。
四、课堂教学的其他亮点
1.龚老师特别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激发他们的创新求异思维。她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自己编创小动物的叫声来编创歌词,把“小鸡说话”改编成“小X说话”,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编创歌词和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2.体现了低年级 “唱游”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龚老师与学生一起给歌曲中的小动物们即兴创造了一些动作。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有如身临其境。
五、几点商榷之处:
1.《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该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龚老师在导入时如能创设情境,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好。比如在课的一开始,教师可投影出示大森林的背景图片,播放大森林早晨宁静的音乐,出示各种动物,玩游戏猜一猜。请学生模仿动物动作和声音,其他同学猜一猜动物名称。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创编活动中,除了让学生用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创编歌词外,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小动物们的走路声来创编歌词,如小马跑步 嗒嗒 嗒,大象走路嘭嘭 嘭,通过学生表演展示,让学生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
3.节奏训练的方式还少了些。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会比较简单一些。比如× × |读作:咚 咚(模仿心跳声)⑵ ×× 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⑶ ×× ×读作:咚咚 咚(模仿敲门声)等。
4.虽然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但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简单的乐器敲打歌曲中的节谱呢?可以让节奏感强一些的学生给大家敲打节奏伴奏,让音乐课既“动口”又“动手”。
5.现在虽然有了多媒体课件,有了现成的演唱示范与伴奏,一定意义上来说确实解放我们音乐老师的手脚,让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演唱与表现,无疑是一种改良,一种积极的进步。但音乐课仍然离不开琴声相伴,琴是音乐教师的第一教具。
总之,龚玉梅老师这堂课能利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让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节奏,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创作能力。当然,在节奏教学这一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对节奏练习得很熟练,但是加上旋律后节奏就乱了,还有如何在教学探索更多更好的节奏训练方法则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二篇: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浅析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旋律就不能存在,音乐也就无法表达,所以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达尔克罗斯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节奏训练,尤其是从低年级最基础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借鉴了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经验,对低年级基础节奏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第九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利用小时侯熟知的词句进行节奏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本色和你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对儿歌、诗歌中学生熟悉的词句的朗读来进行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儿歌、诗歌中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了学习节奏的困难,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动”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或启发儿童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如教学律动《愉快的梦》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如拍手、点头、耸肩、跺脚等动作,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四、通过简单的节奏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听后拍出节奏。
先由老师拍出一组节奏,要求学生听后拍手摹仿出来。再由个别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即兴拍出一组节奏,其它学生摹仿出来。
2、给出几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创编。
先要学生一一把节奏型边读边拍出来,然后给出拍号,让学生进行简单创编。
3、指导学生用语言来表示节奏。
总之,节奏训练师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训练,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低年级抓起,选择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音乐的主要元素有音符、节奏、旋律三大部分构成,而节奏是音乐中最主要的因素,视为音乐的生命。在音乐的要素中跟生活有最密切的关系能引发人敏锐感觉的就是节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动作、为一种行为都离不开节奏。那么对于一个刚刚要系统接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节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节奏让音乐拥有生命力。节奏与旋律和声并重,恰恰是音乐中最早体现出来的要素。因此,节奏训练是音乐训练的最基础内容。在古老原始部落音乐除节奏外,几乎没有其他要素。在一曲音乐中,曲调和和声都必须依靠节奏而存在。而节奏可以脱离其他独立存在。例如:我国的古乐、西洋打击乐人说,音乐是有生命力的,节奏好比生命的骨架,没有节奏的支撑就失去生命力。
节奏是音乐具有特性,形象更加鲜明。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例如:我们欣赏圆舞曲时,它的节奏优雅而带有转动感,使人就想随节奏而转动;进行曲的节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如行进般有力量。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这样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每一首作品中节奏又是不停地变化的。而恰恰是这些节奏让人悲伤、欢乐、甜美,总是扣人心弦。一首歌曲节奏的变化,音乐情绪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必须把节奏训练放在首位。
一、让学生在常规训练中感受节奏。音乐课堂有许多常规性训练,例如上课前师生之间问好,及一些简单口令都是用音乐的形式来体现的,那么节奏就身在其中。在课堂上对表现好的同学也可以用2/4xxx xx x xx xx xx x 节奏来表示鼓励和赞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节奏感训练贯穿始终,让学生感觉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无处不在,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尤为重要。
二、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节奏。每当学习一首新歌,我都会带领学生练习拍打歌曲的节奏或按节奏来朗诵歌词。它为准确的唱好歌曲就奠定扎实的基础。有时也让学生随着音乐速度、节奏、情绪跳一跳,使学生不但体验了节奏,还锻炼了学生身体协调性。在课堂上有剩余时间的情况下,带领学生玩“传传传”的音乐游戏。教师拿一个花球,教师拍击节奏,学生按老师所拍节奏来传递,至歌曲结束,让最后一个拿到花球的学生来表演节目,这个音乐游戏很受学生喜爱。这些丰富、快乐的音乐节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还可调节学习情绪,同时也巩固音乐基础知识。通过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要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乐感,就会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节奏。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潮起潮落、四季的变化,乃至人的心脏跳动都有自身独特的节奏,天地之间无不在节奏的统领之下,只有死亡与节奏无缘。在教学《小雨沙沙》一课中,设计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经验模仿下雨的节奏:沙沙 沙 沙沙沙,教师将其改变为:xx x xx x,让学生不但联系了节奏,还认识了四分音符(x)和八分音符(x),还让学生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声响与音乐节奏有机的结合。也可让学生有节奏来描述爸爸、爷爷、小朋友走路的节奏:爷爷(x-);爸爸(x x);小朋友(xx xx)。使音乐课不仅学习掌握了音乐知识,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搜寻大自然及生活中的节奏,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音乐表现力,并且能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探索、创新能力。同时教育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感回归音乐课堂中,充分体现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既丰富了音乐课堂,又增强音乐课的趣味,从而使音乐教学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节奏训练,能使学生在音乐—大脑—身体之间建立一种分析、交流、合作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乐感、激发学生的乐趣、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达到教学互动,从而受到事半功倍的音乐教学效果。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教学在中小学中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采的音乐活动的同时,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即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根本形不成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因教师抽象而单纯的讲解音符时值与名称,用死板、枯燥、机械的反复拍打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想要表示的音响、运动和情感人为地割裂开来,使得学生的内心体验得不到满足,教学效果极差,导致学生讨厌节奏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一、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时针(三角铁)× — × — |× — × — || 分针(双响筒)× × × × |× × × × || 秒针(碰 铃)×× ×× ×× ×× |×× ×× ×× ×× ||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第九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结合想象 感知节奏
音乐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要感受并理解音乐,必然伴随着人的想象活动。而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传入耳朵,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一系列关于对这些声音进行判断分析、加工整理后,使其由抽象的“音”幻化为具体的“像”的一个过程。音乐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表现,其实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音乐无处不在,节奏无处不有。因此,我们采用柯达依教学法,先通过声音使学生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地想象,最后予以模仿。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枯燥无味,反而是更有兴趣的去学习。进而在强烈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倾听—感知 只有在倾听音乐中,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等。
2、想象—理解 想象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让孩子们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通过想象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
总之,节奏训练师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训练,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低年级抓起,选择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初中音乐教学环节中,做好对节奏训练的研究,能够为更好的实现初中音乐教育目标带来支持。文章先对节奏训练对初中音乐教育的作用予以探讨,之后对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予以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节奏训练;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好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节奏训练作为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其能够实现对学生音乐节拍掌握、音乐乐感能力方面的提升,其对于实现初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节奏训练对初中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
音乐作为艺术的基础表现形式,其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活动开展目的,不只是对学生音乐技巧的掌握,更包含着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这是全面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强化节奏训练,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音乐的构成,感受到音乐当中的情感表达,进而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技巧,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艺术,想要将其完美的表现出来,需要演奏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技巧,对节奏感的掌握就是音乐众多技巧中的一个。在学生演唱或演奏过程中,其必须要掌握歌曲的节奏感,才能够找准节拍,从而调整自己的气息运用,让自己的气息与歌曲的节奏相符,进而将歌曲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缺乏节奏感,那么就会在演唱或演奏时出现抢拍、慢拍、拖拍等情况,既影响了音乐的表达效果,又打击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三)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节奏训练,能够为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带来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听两遍歌曲就能够哼出曲调甚至参照歌词唱出歌曲,有的学生则“干教不会”,这就是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感知的差异,如果学生都能够具有较好的节奏感,那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为此,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节奏感训练,让他们能够通过掌握节奏去掌握歌曲的特点,从而提升他们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指导学生聆听自然声音
音乐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教师想要让学生真正的了解音乐,就应该指导学生去聆听自然的声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此种方式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重要方式。例如在进行《鸟啾和蝉鸣》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了解鸟啾声音和蝉鸣声音的特点,教师可以分别为学生播放两种声音,让他们通过聆听去感知两种声音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两种声音进行模仿,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两种声音的记忆,为他们在进行歌曲学习时更好的掌握鸟啾和蝉鸣声音的节奏打下基础。
(二)科学选择教学辅助乐器
在音?费葑喙?程中,乐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实现对学生节奏感的有效培养,就要做到针对歌曲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乐器来予以伴奏,以此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的节奏感。例如在进行《说唱脸谱》的教学中,歌曲中的主要乐器有大锣、小锣和铙钹,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三种乐器的声音和节奏特点,教师可以将这三种乐器拿到班级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演奏三种不同的乐器,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三种乐器的节奏特点,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多声部教学的模式开展
多声部教学模式是初中教学中最常见也最有效的节奏训练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多声部歌曲进行教学,然后让学生在演唱多声部歌曲时,准确的找到歌曲节奏,完成对自己声部的演唱,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例如为了达到对学生节奏训练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多声部演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因为这个歌曲学生之间都会唱,所以他们基本不用熟悉歌曲,但由于他们初次接触多声部歌唱模式,所以他们常常会出现一、二声部相互“窜频”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以指挥者的形象出现,让一声部的学生看自己的左手指挥,而二声部的学生看自己的右手指挥,以此来提高他们在演唱过程中的独立节奏感,为他们完美的演绎这首多声部歌曲提供支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能够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带来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节奏感的科学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聆听、感知、训练等多种方法共同培养的方式,让学生从内心中去感受和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己准确的节奏感,为他们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也为他们音乐素养的有效构成带来支持。
参考文献
[1]孙丽.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7(10):86.[2]晁雅楠.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