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数学《好饿的小蛇》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
班级:小四班
授课教师:金 丽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所以,我通过《好饿的小蛇》这个故事导入来进一步感知图形,在愉快的游戏中认识了各种图形。活动内容:数学-----好饿的小蛇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几种基本图形,初步感知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特征。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活动准备:
1.《好饿的小蛇》ppt。
2.特征这不同的小蛇3条、不同形状的食物若干。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看!这是谁?(小蛇)小蛇的肚子饿的“咕咕”直叫,小朋友肚子饿了会怎么样呢?(二)师生看图片,进一步感知图形及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第一天,小蛇在草地上扭来扭去地找东西吃,它找到了什么好吃的?(苹果)引导幼儿说出苹果的特征(圆圆的、红红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么样呢?学一学小蛇找东西、吃东西的样子。2.第二天,小蛇吃了什么东西?(菠萝)让幼儿先看小蛇吃完菠萝后的图片,引导幼儿从小蛇肚子的形状猜出小蛇吃的东西。
提问:你怎么知道小蛇吃的是菠萝呢? 3.第三天,小蛇的肚子怎么变成了三角形?它吃了什么?(粽子)提问:你吃过的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三)集体观察比较。
师:小蛇吃了东西可高兴了,它高高兴兴地去找它的朋友们了,你们想看看小蛇的朋友吗? 提问:小蛇的朋友有什么不同?(小蛇的嘴巴形状、不一样)师:小蛇的朋友肚子也很饿,它们也好想吃东西呀!戴着三角形帽子的小蛇说它喜欢吃三角形的东西,那你知道戴着正方形帽子和圆形帽子的小蛇喜欢吃什么形状的东西吗?(四)提供材料,幼儿动手操作。
师:今天,老师把小蛇的朋友请到我们班上来咯,我们和小蛇打个招呼吧!(出示三条戴着不同形状嘴巴的小蛇)马上要请小朋友帮忙喂肚子饿的小蛇吃东西呢!为每位幼儿提供三种食物。(五)结束活动
师:小蛇吃完小朋友喂的食物,可高兴了,它们觉得好饱呀,我们也学一学小蛇的样子出去找东西吃吧!
小班社会活动设计
班级:小四班
授课教师:金 丽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限制,认真能力和规则意识薄弱,为了让幼儿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我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交通信号灯,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设置了游戏、模拟公路等教学环节,使幼儿深刻懂得交通标志的含义,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活动内容:社会----交通安全伴我行 活动目标:
1、认识交通信号灯(红灯、绿灯、黄灯),正确表达它们的作用。
2、体验游戏的快乐,乐于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模拟场地准备、音乐《我是小司机》、红绿黄灯若干个。活动过程:
1、学开小汽车。(教师按红绿灯的指示开车)
2、出示红绿灯,引发幼儿讨论。在什么地方见过?起到什么作用?
3、认识红绿灯,认识他们的作用。
3、学习儿歌《红绿灯》 红灯停、绿灯行。
4、游戏《红绿灯》
5、根据“红灯停、绿灯行”这一口令领小汽车到模拟场地按交通信号灯开车。
6、教师小结。
第二篇:小班数学活动:好饿的小蛇
小班数学活动:好饿的小蛇
设计意图:《好饿的小蛇》是小班幼儿百读不厌的一本经典绘本,虽然不具备太强的文学艺术性,但却拥有吸引幼儿的趣味性、以及引发幼儿思考的逻辑性。《好饿的小蛇》题材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里面有圆圆的苹果,三角形的饭团等,绘本中通过让小蛇的身体一次次的变形,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形状。所以我选择了《好饿的小蛇》完成本次活动目标。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图形,能按照物体的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
准。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好饿的小蛇》ppt。
2.特征不同的小蛇3条、不同形状的食物若干。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看!这是谁?(小蛇)
小蛇的肚子饿的“咕咕”直叫,小朋友肚子饿了会怎么样呢?
二、师生看图片,进一步感知图形及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第一天,小蛇在草地上扭来扭去地找东西吃,它找到了什么好吃的?(苹果)
引导幼儿说出苹果的特征(圆圆的、红红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么样呢?学
一学小蛇找东西、吃东西的样子。
2.第二天,小蛇吃了什么东西?(菠萝)
让幼儿先看小蛇吃完菠萝后的图片,引导幼儿从小蛇肚子的形状猜出小蛇吃
的东西。
提问:你怎么知道小蛇吃的是菠萝呢?
3.第三天,小蛇的肚子怎么变成了三角形?它吃了什么?(饭团)
提问:你吃过的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
4.第四天,小蛇的肚子变得弯弯的了,猜一猜它吃了什么?(一片弯弯的香蕉)
提问:还有什么东西是弯弯的?
三、集体观察比较。
师:小蛇吃了东西可高兴了,它高高兴兴地去找它的朋友们了,你们想看看
小蛇的朋友吗?
提问:小蛇的朋友有什么不同?(小蛇的大小、帽子形状不一样)
师:小蛇的朋友肚子也很饿,它们也好想吃东西呀!戴着三角形帽子的小蛇
说它喜欢吃三角形的东西,那你知道戴着正方形帽子和圆形帽子的小蛇喜欢
吃什么形状的东西吗?
四、提供材料,幼儿动手操作。
师:今天,老师把小蛇的朋友请到我们班上来咯,我们和小蛇打个招呼吧!(出
示三条戴着不同形状帽子的小蛇)马上要请小朋友帮忙喂肚子饿的小蛇吃东
西呢!
1.为每位幼儿提供一种食物。
2.请小朋友说一说喂小蛇吃的是什么东西,如:我喂小蛇吃的是圆圆的蛋糕、我喂小蛇吃的是三角形的饼干等等,引导幼儿说出食物的图形并且能把话说
完整。(进行两次喂食)
五、结束活动
师:小蛇吃完小朋友喂的食物,可高兴了,它们觉得好饱呀,我们也学一学
小蛇的样子出去找东西吃吧!
第三篇:小班教学反思:《好饿的小蛇》
小班教学反思:《好饿的小蛇》
小班教学反思:《好饿的小蛇》1
《好饿的小蛇》是一本适合小班年龄特征的绘本,内容简单、画面有趣。小蛇吃下去的东西会发出“啊呜----咕嘟”的声音,情景具有趣味性,幼儿也乐意模仿。绘本以幼儿想象、讨论、讲述为主,并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制造具体形象的课件,利用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对画面内容进行大胆想象和讲述。
亮点:
1、元素的巧妙构建: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在故事讲述中,我巧妙地参入了多种元素:如音乐元素(小律动),肢体语言元素(如扭来扭去在散步),情景元素(发散性想象游戏),这些元素将整个故事的学习理解过程进行了有效的串联,充分挖掘出原著故事中诙谐、幽默的情感元素,让幼儿在倾听、欣赏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想象、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使整体课程层层递进,环环精彩。
2、课程整体环节设计上,我注重师幼情绪、情感的挑逗与融通。如:一开始我以小动物捉迷藏的游戏,请小朋友猜猜这是谁的尾巴?小朋友们很感兴趣,当小朋友猜完后,看到是小蛇,引导孩子们很自然的跟小蛇打招呼,接着以小蛇来和我们一起玩的口吻,和孩子们听着音乐一起模仿小蛇扭动的动作,让孩子们不由自主的和小蛇成为亲密的朋友;这种情绪与情感的挑逗与融通,充分满足了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及语言表现的欲望。
3、活动细节的精巧设计:
活动的每个环节较清晰,层层递进,指导语言简练、以游戏口吻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孩子们在活动中非常开心、投入,在游戏情境中体验了语言活动的有趣。在教学重点环节处,让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猜测小蛇吃了什么东西?像什么?这个环节也是调动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在孩子认真观察“身体变样了的小蛇”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猜测,鼓励每个孩子都能投入到猜测活动中,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小蛇肚子的变化。孩子们对于小蛇吞咽这样一种大胆的行为,觉得特别有趣。孩子快乐地随教师的语言引导与动作提示,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想象和讲述,层层推开幼儿思维创想的空间,为其更广阔的后期创想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节课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学习是快乐,在孩子的快乐学习中,我也倍感快乐和幸福!
小班教学反思:《好饿的小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好饿的小蛇》绘本书、故事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绘本《好饿的小蛇》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
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小蛇饿了,它会找什么吃呢?会发生一件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1、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指导语:让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听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么好东西。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蛇都找到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
总结: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香蕉是长长的、黄色的;饭团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萝是带刺的。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小蛇吃东西的样子。
双手分开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动的表情表现“啊呜”和“咕嘟”这两个拟声词。
4、教师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分享图画书《好饿的小蛇》
(2)教师讲故事,幼儿进行大胆表演。
二、结束
讨论:最后小蛇会怎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呼的睡觉呢。
活动反思:
《好饿的小蛇》是一本适合小班年龄特征的绘本,其内容简单、画面有趣。整个活动,我是以PPT的形式和幼儿共同阅读的。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可以感受到故事的风趣幽默,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在活动中我采用一定的互动形式,让幼儿主动开动脑筋,根据小蛇的形状大胆猜想。幼儿的思维基本上是跟着我走的,在活动中幼都能被有趣的童话故事所吸引。
小班教学反思:《好饿的小蛇》3
活动选取的材料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好饿的小蛇,故事中所出现的水果都是平常生活中孩子能够接触到的。在活动中孩子能大致说出水果的名称或者是颜色,于是教孩子们一些新的词,如:红红的,黄黄的,弯弯的等,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在整个活动中,除了语言领域的表达讲述,还渗透了其他领域的元素。如:科学,一共出现了多少水果,以数序的形式让幼儿理解。艺术:让小朋友学着小蛇张大嘴巴,“啊呜”吃东西的样子,把孩子的兴趣带到了极高点。社会、健康:“你觉得小蛇这样吃东西,好吗?你会怎么吃东西?”幼儿回答“应该洗干净,剥皮,一口一口吃!”在故事中教育了幼儿如何正确的饮食方法。
《好饿的小蛇》活动一改我往日对于阅读活动形式单一、呆板的阅读方法,以幻灯的形式和幼儿共同阅读,整个活动在一种轻松、有趣、和谐的环境下有序、有效的进行。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猜测和想象。由此产生了能使幼儿参与互动的话题内容,在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适宜的回应,如重复、解释、追问等,将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发挥到了极致,使师幼之间始终保持着积极而有效的互动,既引导幼儿感受到夸张、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提升了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较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
小班教学反思:《好饿的`小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种水果身体变形的故事情节。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与形状,乐意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趣味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FLASH、PPT截图)一套,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好饿的小蛇》。
PPT:这条小蛇长什么样?看看,它在什么地方?它会干什么呢?
二、欣赏PPT课件,熟悉故事趣味内容。
1、观察小蛇吃苹果图片PPT: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森林里散步,它发现了什么?什么样的苹果?(教师小结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师:好饿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样呢?(幼儿自由想象回答)师:苹果哪儿去了呢?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幼儿自由回答、请幼儿来指一指画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苹果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苹果吞(念这个字的时候,略慢、强调一下,并理解吞的意思)到肚子里去了。
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学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2、观察小蛇吃香蕉图片PPT:第二天,好饿好饿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看看小蛇变成什么样了,你能猜出它吃了什么呢?
师:如果是香蕉,那香蕉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香蕉的体态动作: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3、观察小蛇吃掉葡萄的图片师: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这次小蛇会吃掉了什么呢?如果是葡萄,那葡萄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葡萄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这次好饿小蛇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一大串的葡萄全都吞到肚子里。
4、观察小蛇吃掉菠萝的图片PPT:,好饿的小蛇还是没有吃饱,它扭呀扭呀,这次它吃掉的又会是什么呢?瞧,这一次,小蛇变成什么样了?多奇怪的小蛇呀,小蛇到底吃了什么东西才变成这样奇怪的样子呀?
PPT:如果是菠萝,那菠萝是什么样子的?菠萝的头上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菠萝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
PPT:小蛇果然吃掉的是菠萝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菠萝的头上是绿绿的,长着许多长长的叶子;菠萝的身上是黄黄的、摸上去刺刺的,菠萝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菠萝的体态动作。
5、观察PPT小蛇吃掉树的图片。(教师重点引导,鼓励宝宝夸张表现。)PPT:第六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又发现了什么?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小蛇到哪儿去了?(请幼儿来指指,小蛇的尾巴呢?头呢?)小蛇变成了什么?
师:小蛇真调皮。老师觉得很奇怪,小蛇是怎么把小树吃下去的?
引导宝宝用简单的语言讲出小蛇爬树、翻身、吞等等动作。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小树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小蛇真调皮,它扭来扭去,扭来扭去,爬上小树,爬到高高的上面,张开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树都吞了下去,变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树。哈哈!
三、完整欣赏,体会故事的滑稽与幽默。
1、师:我们再一起看看小蛇吃了那些东西?
2、教师简单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体会故事的滑稽与幽默。
鼓励宝宝再次观察故事结尾处(小蛇背后)的小树林。
师:宝宝仔细看,小蛇背后的小树林好象有什么变化呀?怎么会少一颗树的?你们觉得这棵树好吃吗?
教师小结:真是一只好饿的小蛇,竟然连小树也吃掉了,它看见什么吃什么,吃了什么形状的东西,肚子就变成什么形状,真好玩,真有趣。吃饱了的小蛇呼呼大睡起来。
四、模仿小蛇找东西吃,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1、看着小蛇吃了那么多的好吃的,老师也饿了也想找些好吃的东西来吃,你们想不想啊!那我们就学这小蛇的样子来找些好吃的好不好呀!
2、(将水果放在的不同位置)请小朋友带上头饰,模仿小蛇进行情景表演。
3、提问:你吃了什么,肚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五、引导孩子,学习吃东西的正确方法。
1、你们觉得小蛇这样吃东西好吗?为什么?
2、教师归纳幼儿讲述内容,进行简单小结:我们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能学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吞到肚子里,小肚皮要撑坏的。
六、幼儿模仿小蛇的各种动作,随音乐自由出活动室。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蛇的各种动作,在欢快、悠扬的音乐声中自由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兴趣浓厚,生动形象的PPT图片及动画,能提高幼儿融入活动的能力,但是有一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没有能够得到重视。
小班教学反思:《好饿的小蛇》5
在百花艺术幼儿园看到一位老师上了这节课,感觉幼儿的兴趣都很高,课堂氛围很活跃,而且这个教案本身的故事内容很简单,里面的句子大致是相同的,形声字“啊呜——咕嘟”给人一种幽默的感觉,非常有趣,并且结合观看小电影形式,又加深了幼儿的记忆。因此,我选择了这节课作为我的汇报课教学,希望幼儿在观看画面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猜测和想象,体验图画和语言的趣味,对阅读感兴趣。与此同时,希望给幼儿开来更多的新鲜感。
在准备这节课时,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没有教本,其次是课件中的小电影放不出,最后是时间紧张,未能试教。考虑到种种原因,包括自己对这节课的喜欢,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个教案,只有通过其他方式让幼儿喜爱并接受。
结束这堂课后,发现自己的教学存在一些优势和不足,下面就让我细细地说说吧。
一、自我认可,发现亮点
每堂课结束总会有一些优势与不足,就放任下,先说说自己认为的优势吧。首先,我认为这堂课一开始自己心里很放松,一点都不紧张,不起以前好了很多,心理素质方面在不断进步;其次在回应幼儿方面显得更自然些。在幼儿多次举手时,可以让她把机会留给其他小朋友,在没有举手就抢答时,告诉他老师喜欢请坐着举手的小朋友等;再次是教学中的灵活应变,原本在“发现香蕉”时的这个环节要与幼儿有一个互动,但因为图片点击太快了,把这一环节遗漏了,于是在上到“发现葡萄”这一环节时,我再次放入了师幼互动;最后是坚定的判断力,原本设计的结尾在教学中被我否定了,直接在完整阅读后以简单的想象画上句号,眼看时间超出了范围,只能换种方式结束,但我不敢肯定这是好还是不好。
二、自我剖析,找出缺点
首先是我的声音还是太轻。平时佩戴了耳麦,这次忘记了是一个疏忽,以至于有的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
然后是图片过度太快。在理解第一张幻灯片后,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幼儿缓过神来,直接开始进入第二张幻灯片的理解中,幼儿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了另一种状态,导致幼儿“左顾右盼”,反应不过来。 其次是对词句的强调不够。在形声字“啊呜——咕嘟”中,应该强调幼儿学会这四个字,但我却只是做了两遍,让幼儿学了一下,并没有特别说明,没有任何要求,只有个别认真听的幼儿记住了。
再次是语音组织能力欠缺。在教学时,某些时候想讲一句话,却把这句话倒过来讲了,在重新组织时一紧张,不仅自己觉得拗口,孩子也不是很理解。
最后是有幼儿的纪律未能完全掌握。幼儿在学习中对股市产生很大的兴趣,都争着回答问题,“我来、我来……”把手举得高高地,这自然是一个好事,但由于抢答的幼儿较多,都纷纷跑出了座位,一下子纪律方面产生了问题,给人一种“乱”的感觉,不是很有序,再加上声音很杂,显得教师六神无主了。
结合以上几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考虑得更全面。自身条件(声线)虽然不能改变,但我会利用其他器具,尽量做得更好;课件方面,我会通过动画、声音等制作更新颖的画面,可以利用或制作的教具剂量利用起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幼儿的表现可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维持幼儿的课堂纪律。
一次教学既是给自己展示的机会,又是给自己锻炼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会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自己学会如何应变,并且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完善自己,向更完美的课堂迈出自己轻盈地步伐。
我相信在下次的继续教学中,我会表现地更加出色!
第四篇: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说课稿
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说课稿
设计意图:
《好饿的小蛇》内容简单,画面形象生动有趣。故事中的拟声词的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蛇贪吃的模样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的模仿与表演。因此我设计了《好饿的小蛇》这一课题。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提炼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以主人公的形式,讲述自己见到苹果后会怎么样来开始故事,幼儿根据第一部分小蛇吃了苹果后变成苹果蛇,来反推后面的三个部分,不仅让孩子们回忆巩固自己对香蕉、葡萄、菠萝的认识,还让幼儿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故事中小蛇出乎常理的好吃,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同时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让幼儿溶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去,在活动中加深对故事的体验和理解。说活动目标:
新《纲要》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我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愿意安静看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并学会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
活动的重点、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并学会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游戏化、趣味化、儿童化。寓教育与游戏中,因此我做了以下的准备:
多媒体。说活动过程:
一、小蛇图片导入,激起幼儿兴趣。1.出示小蛇图片,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请了小蛇来我们班做客。看,这条小蛇长的什么样子?
师:小蛇今天要去小树林散步,看看小蛇是怎么去的呢? 2.幼儿学习小蛇扭来扭去的样子。
师:小蛇是扭来扭去去小树林的,你会像小蛇一样扭来扭去的吗?
二、欣赏PPT课件,熟悉故事趣味内容。
1.通过欣赏图片,理解小蛇吃苹果的故事的第一部分内容。(1)出示苹果图片观察苹果的样子。
师:小蛇扭来扭去在小树林里发现了什么?
师:你看到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小蛇见到了一个圆圆的、红红的苹果。
(2)出示小蛇吃过苹果过后的样子,幼儿探索发现原来是小蛇将苹果吞了下去。
师:咦,小蛇怎么了?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为什么你知道是苹果呢?
(3)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苹果的体态动作,并学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2.通过欣赏图片,反推故事相关内容。
(1)出示小蛇吃过香蕉、葡萄和菠萝后的样子三合一的图片,幼儿观察。
师:小蛇在小树林里扭来扭去,还吃了很多的水果,你们猜,它都吃了什么水果呢?(2)幼儿讨论小蛇吃了什么水果。
3.出示小蛇见到苹果树的图片,幼儿讨论小蛇见到苹果树后会怎么样。
三、欣赏ppt《好饿的小蛇》,体会故事的幽默有趣。1.《好饿的小蛇》,让幼儿体会故事的幽默,教师边看边讲述,引导幼儿一起说一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并且做一做小蛇吃水果时夸张的样子。
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小蛇真有趣,也很贪吃,它看见什么就吃什么,竟然连小树也吃掉了,真好玩。2.幼儿去散步寻找水果,结束教学活动。
师:小蛇散步的时候见到了很多的水果,我们也去散散步找找水果吧!说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的知识水平、幼儿的情况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采用了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讨论交流法的运用:
1.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激发幼儿的视听器官,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使得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2.讨论交流法的运用 “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幼儿语言的发展在于使得没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所以引导幼儿采用了“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师讲述故事到悬念处,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吸引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建够知识。使得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篇:小班语言《好饿的小蛇》教学设计
小班语言《好饿的小蛇》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好饿的小蛇》故事内容简单,画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拟声词“啊呜”、“咕嘟”的反复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贪吃的模样深深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的模仿与表演。整个教学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师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饿、贪吃”的特点,引导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体验小蛇的贪吃,模仿小蛇的稚笨与好玩,并支持幼儿用简短的词语、短句去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测与想象,强调发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带给孩子们的童真与童趣,让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终体验到趣味阅读的快乐。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绘本,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与形状,乐意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感受故事传达的幽默与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本活动的重点是: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活动的难点是: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PPT课件;葡萄一串活动过程:
一、小蛇图片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1.出示小蛇图片,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请了小蛇来我们班做客。看,这条小蛇长的什么样子?
(细细的、长长的)师:小蛇今天要去小树林散步,看看小蛇是怎么去的呢?(引导幼儿了解蛇是扭来扭去的)2.幼儿学习小蛇扭来扭去的样子。
师:小蛇是扭来扭去去小树林的,你会像小蛇一样扭来扭去的吗?
(请幼儿做一做扭来扭去的动作,并给予肯定)
二、欣赏PPT课件,熟悉故事趣味内容。
1)出示苹果图片观察苹果的样子。
师:小蛇扭来扭去在小树林里发现了什么?(苹果)师:你看到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由讲述。)小结:小蛇见到了一个圆圆的、红红的苹果。
2)出示小蛇吃过苹果过后的样子,幼儿探索发现原来是小蛇将苹果吞了下去。
师:咦,小蛇怎么了?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为什么你知道是苹果呢?
(小蛇把苹果吞进了肚子)(小蛇肚子中间像一个苹果的样子)3)出示小蛇张开嘴巴的图片,幼儿观察。
师:这么圆圆的、红红的苹果真好吃呀,小蛇是怎么吃的呢?
(张大嘴巴,“啊„呜--咕嘟”,把苹果整个吞到了肚子里去。)4)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苹果的体态动作,并学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2、通过欣赏图片(小蛇吃过香蕉、葡萄和菠萝后的样子),反推故事相关内容。
1)出示小蛇吃过香蕉、葡萄和菠萝后的样子三合一的图片,幼儿观察。
师:小蛇在小树林里扭来扭去,还吃了很多的水果,你们猜,它都吃了什么水果呢?
2)幼儿讨论小蛇吃了什么水果。香蕉(出示小蛇见到香蕉的图片)师:香蕉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黄黄的,弯弯的)小结:原来小蛇是吃了香蕉,所以身体变得弯弯的了。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香蕉的体态动作,并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葡萄:师:你是怎么知道小蛇吃的是葡萄的呢?
(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由讲述。)葡萄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紫紫的,一颗一颗圆圆的)(出示小蛇见到葡萄的图片)师:原来小蛇是吃了葡萄,所以身体变得一颗一颗圆圆的了。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葡萄的体态动作,并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C、菠萝:师:你是怎么知道小蛇吃的是菠萝的呢?
菠萝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绿绿的叶子下面是黄黄的,身上长满了刺)(出示小蛇见到菠萝的图片)师:原来小蛇是吃了菠萝,所以身体变得刺刺的了。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菠萝的体态动作,并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3.出示小蛇见到苹果树的图片,讨论小蛇见到苹果树后会怎么样。
(重点猜测:小蛇是怎么吃小树的?先„„再„„最后„„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讲出小蛇爬树、翻身、吞等等动作,教师提炼简单的辅助动作展示给幼儿看,帮助幼儿理解小蛇吃树的一系列连续动作。)1)师:小蛇在树林里吃了苹果、香蕉、葡萄还有菠萝,它继续在小树林里扭来扭去的散步,突然它发现了一棵长满红苹果的树,小树会怎么样呢?它会怎么吃呀?
2)欣赏小蛇吃苹果树的FLASH动画,并学一学小蛇吃树的样子。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小树的体态动作。教师语言指导:小蛇真调皮,它扭来扭去,扭来扭去,爬上小树,爬到最上面,张开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树都吞了下去,变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树。教师动作指导:当老师讲到小蛇吞小树的时候,老师鼓励宝宝张开大嘴巴,可以站起来,把头往下低,表示模仿小蛇从上往下吞小树,最后也可以鼓励宝宝低着头,把小手往后摆,象孔雀的尾巴一样张开来,表示小树的树梢。
三、欣赏FLASH动画《好饿的小蛇》,体会故事的幽默有趣。
1.播放FLASH动画《好饿的小蛇》,让幼儿体会故事的幽默,教师边看边讲述,引导幼儿一起说一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并且做一做小蛇吃水果时夸张的样子。
2.教师简单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体会故事的滑稽与幽默。鼓励幼儿再次观察故事结尾处(小蛇背后)的小树林。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小蛇背后的小树林怎么会少了一颗树呢?你们觉得这棵树好吃吗?小树吃起来,有什么味道呢?
(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小结:故事里的小蛇真有趣,也很贪吃,它看见什么就吃什么,竟然连小树也吃掉了,真好玩。)3.幼儿去散步寻找水果,结束教学活动。
师:小蛇散步的时候见到了很多的水果,我们也去散散步找找水果吧!
(教师带领幼儿去散步寻找水果,离开教室,结束教学活动。)
五、结束讨论:最后小蛇会怎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呼的睡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