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体积》微教案(共5篇)

时间:2019-05-13 22:4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体积》微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体积》微教案》。

第一篇:《认识体积》微教案

《认识体积》微教案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

(二)第一课时《体积和容积》——《认识体积》。教学背景

立体图形中《体积与容积》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体积和容积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第一学段)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本册第二单元)的基础上来开展学习的。

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只有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生活,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做一做,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体积的意义,初步理解体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也是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体积的实际意义,掌握体积的概念,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的原理。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每天早晨,我都会准备一杯满满的温开水,今天我往水里加入一些柠檬,你认为放得下吗?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探讨有关体积的知识。(板书课题)

一、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认识体积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教室里有哪些物体呢?(板书:物体)师:像刚才举例的就是物体。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有趣的物体。

1、出示实物,猜想结论。(1)出示大小较相近的土豆和红薯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土豆和红薯,你猜想哪一个大?两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一样不好比较,光凭眼去看是无法判断出哪一个大,那能想想办法比较出来吗?(生说方法)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师:接下来,我们就采用同学的方法实验一下。实验前我们先来看看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课件出示实验方法)

提问:你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生开始实验)

3、观察实验,认识体积。

师:通过实验,有结论了吗?哪一个大?与你的猜想是否一样?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的过程。(课件演示实验过程)思考:(1)两个量杯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生:放红薯的杯子水面比土豆的要升的高。)

(2)为什么水面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了什么?(生:红薯占的空间比土豆大。)

师: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红薯和土豆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其实,每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

4、联系生活,深化概念。

师:其实,教室里的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说明物体都有体积。那你能把教室里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哪个物体的体积大?哪个物体的体积小?

师:可以看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所以体积有大小之分。

师:同学们,那这杯满满的温水还可以加入柠檬吗?(生说原因)

二、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你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板书设计: 认识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第二篇:圆柱体积微教案

信息窗3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

青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8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公式的探索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

二、回忆旧知,实现迁移。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然后复习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三、利用素材,探索新知。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体积吗?

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体积,可不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四、分析关系,总结公式

转化后的形状变了,但是体积没有变,底面的面积没有变,高也没有变。

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虽然形状变了,但是长方体的体积和原来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课件分别演示将圆柱等分成16份、32份、64份的割拼过程,学生观察、思考。)

课件动态演示: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高,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

总结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第三篇:体积的认识教案

体积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知道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知道体积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猜测、探究、类推和验证等活动,知道什么是体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和概括能力以及一定的三维空间观念,增强空间观念和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积的认识和比较体积的大小,了解体积的性质。难点:三维空间的建立,初步形成体积单位的概念。教学工具:多媒体、水果、烧杯、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师:今天上课前,王老师想让大家先回忆一个故事——《乌鸦喝水》。想一想,小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生:放小石头让水位上升。

2、师:真棒。这个故事啊其实蕴含着一个巧妙的数学知识,同学们有兴趣来探究与学习这个知识吗?

3、师: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体积的认识)

(二)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1、初步感受空间。

实验一:在一个空水杯中倒满水。

这个说明什么呢? 说明:杯子里的空间被水占据了。

实验二:在另外一个同样大小的杯子里放一个苹果,问:同学们先预测一下,如果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的杯子,结果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提问:那谁来倒一下试试。(学生倒)

提问:结果和同学们预测的一样,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两个杯子装的水是一样多的,现在放进去一个桃子,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桃占去了,能装水的空间就少了。使学生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板书:占据 空间

师:请你利用占据和空间这两个词语填空。

1)桌子上什么都没有,当我们放了一些东西后,这些东西就()了桌子表面的一部分()。

2)书包里什么都没有,当我们放进一些书后,这些书就()了书包里的一部分()。

2、体会空间也有大小。

实验三: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边操作边讲述:还是这两个玻璃杯,一个杯子里放的是苹果,另一个杯子里放的是小番茄(教师准备时,可选择大小差异较大的两种水果),同学们想一想,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水,倒进哪个杯里的水会多一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讲述:实际的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让一个学生到前面倒水(老师只给学生一个杯子)。

提问:怎样验证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两种水果拿出来,就可清楚看出哪个杯子装的水多了。和你们刚才的预测一样吗?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杯子能装的水同样多,苹果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小番茄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看见还有大有小。(板书:大小)师:请你利用大小说一说。

1)在教室里,桌子占据的空间(),椅子占据的空间()。2)大象占据的空间(),老鼠占据的空间()。

3、体积的概念。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提问:同学们看,这3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个水果越大,所占的空间就越大。相反,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水果越大,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反而越小。

提问:通过刚才的3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是占有空间的,一个物体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大,反之,一个物体越小,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感受到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小黑板出示体积的含义)

师:苹果的体积是什么? 石头的体积是什么? 同桌之间说一说任意物体的体积是什么。

4、比较体积的大小 一)不同物体的体积大小

提问:你能举例比比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吗?

学生自由说,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物体越大,它所占的空间越大,体积就越大;反之,体积就越小。二)同一物体的体积大小

师:XXX,你有体积吗?老师有体积吗?我们的体积谁大?现在请你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问:他的体积变了吗?那他的什么变了? 生:体积不变,位置变了。师:位置的变化不影响体积。师:这块橡皮泥是什么形状的? 生:球形。

师:现在我将它压扁,请问它的体积变了吗?那什么变了? 师:我将它拉长,它的的体积变了吗?说明什么? 生:体积不变。说明形状的变化不影响体积。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情况吗?(切西瓜等)师总结:位置、形状都和体积的大小无关。

(三)巩固新知,进行课堂练习

一、判断:

1、电脑的体积比手机的体积大。

2、两根木棒长度一样,他们的体积就一样。

3、把一块橡皮泥捏成一个圆形,它的形状变了,它的体积也变了。

二、比较体积的大小

1、请比较积木搭成的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大小。生:图A比图B的体积小。师:小了多少呢?

生1:图A比图B小了三个积木。

生2:图A是5个积木,图B有8个积木。生3:我们可以用5<8表示。

师:真不错!你发现体积的大小可以怎么比较? 生1:数出同样多的积木,另外还有多的就是大的部分。生2:但是要每个积木同样大才行。

生3:找出同样大小的物体的个数,相差几个就可以比较大小了。

2、师:(出示量杯中50ML的水)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个杯中的水,倒入比它小的量杯里,水体积的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 生1:不会发生变化。(大部分同学点头表示支持。)

生2:我认为可能会发生变化,倒进小的杯子,水会高许多。

师:请两位同学来倒一下。(学生把水倒入小杯中,显示还是50ML)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猜想、实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1:比较水的体积大小,不能只看水有多少高度,还要看水杯的大小。生2:像这样,虽然水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体积没有变化。

3、师:(出示两个长方形,单位厘米)有两个长方体,现在分别只看见其中一个面。请你说说,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为什么? 生1:图1比图2大。因为图1的面积大。生2:图1比图2小。因为可能图2比图1厚。生3:可能图1和图2一样大。生4:无法比较。因为只看到一个面。

师:你同意上面哪一种观点?请同学们作出选择。师:为什么?

生1:只知道一个面,没有知道有多厚,没有办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生2:长方体大小的比较,要知道长、宽和高每条边的长度。

综上所述,要比较体积大小的关键:首先可以通过眼睛来判断;其次体积的大小与形状位置无关;但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光看事物的表面来判断体积的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拿一个苹果和一个香梨,问:谁的体积大?

师:有些物体的体积是无法用眼睛来辨别的,你能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吗?(小组讨论)

第四篇:体积和容积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打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的物体有大有小,看,你能比较这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吗?(出示一个苹果和一个大枣)你是怎样比较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物体的大小的知识——体积和容积(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认识体积

1.出示两个有同样多水的相同玻璃杯,让学生看清两个杯子里水面同样高。

(1)先在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大枣,让学生说明水面有什么变化。

提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大枣占有了水中一块地方)

指出:大枣占有一块地方,我们就说大枣占有一定的空间。

因为大枣占有空间,把水往上挤,所以水面上升了。

(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荔枝。

(3)提问:现在水面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再比一比,哪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水面会上升得高一些?

指出:因为荔枝大一些,所以这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一些,说明这一石块所占的空间大。

提问 :谁来说一说,哪一个水果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水果所占的空间小?

2.出示大小不同三种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如果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中,在倒满水,哪个杯里所占的空间大? 让学生说出,大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大,小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小。

指出: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也就是说,大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小。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说能说说生活中两种物体体积的小。(说完整的话)

认识容积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纸盒,比较一下哪个体积大一些。(例7)

(1)学生比较并说明理由。

指出:书盒能容纳书的体积就是书盒的容积。也就是说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2)举例说说生活中的两种容器的容积。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

第1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然后教师可以操作演示,在让学生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

2、第2题可以让学生先判断,然后再根据容积的含义进行解释。3.完成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说明三维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使学生明确:因为它们都是有同样大小的8盒饼干堆成的,所以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也就一样。

4.完成练习五第2题

5.让学生明白杯子装的多说明容积大,杯子装的少的说明容积小。

6.第3题可让学生按要求操作,让后同桌交流摆的是否正确。

7.第4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再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8.第5题中的三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大吗?你觉得学好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吗?

第五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P38—39页内容及P40页做一做,P44页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建立体积的概念;

2、初步认识,体积的单位,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重、难点与关键: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具装备:三根1米长的竹棍。

一、探索体积

1、故事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截图。问学生:乌鸦想干什么?

(它想喝水)那它现在喝的到水了吗?为什么往瓶子里装石子水面会上升呢?做实验之后,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之后汇报,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比较观察:冰箱、电视机、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最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最小? 学生讨论怎样比较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体积?

汇报:要用统一的单位来测量;常用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二、体积单位大小的认识

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感触1立方厘米的物体到底有多大,并列举生活中的接近1立方厘米的实物。(比如:小骰子、键盘上的按键、成人一个手指尖的大小),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感受其具体大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方法同上;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学生用三根1米长的竹竿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这个所固定出来的空间大小就是1立方厘米。让学生们自己去感受一下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大概可以容纳6--8个齐胸以下的人)。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的物体。

三、通过练习,再次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下载《认识体积》微教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体积》微教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共五篇]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1)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4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

    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第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

    圆柱体积教案(合集)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体积和容积教案

    体积和容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例6、例7、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试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教师......

    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玉华小学 王国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

    圆柱体体积教案

    圆柱体的体积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体积。2、再次培养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探索新知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