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课题论文-学会对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
学会对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
摘要: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数学活动经验,给学生留下拓展、延伸的空间和时间,创造最适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就显得重要了。
关键词:拓展延伸 中学数学 教学 拓展延伸,就是教师要在组织学生学好课本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落实课程目标,引导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向课外迁移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知识结构,以问题引入或内容延伸的形式适度拓展、延伸数学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取知识,并能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使原有知识得到巩固、运用、延续和深化。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拓展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点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离开教学这个基点,拓展延伸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尽管拓展的内容多种多样,拓展的形式也可以不拘一格,但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刻把握的基础上。
案例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3.3整式)教科书提供了一个计算窗户采光的问题情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整式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认识代数式的表示作用。
小芳房间的窗户如(图1)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相同),(1)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多少?
(2)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窗框面积忽略不计)
图1 解:(1)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一个整圆,其半径
b2,面积是b 416(2)求解窗户中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应用窗户面积减去装饰物的面积,得ab16b2
此问题在议一议中有所提升,小红和小兰窗户的装饰物如(图2)所示,它们分别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四个半圆组成(半径相同)
(1)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分别是多少?(窗框面积忽略不计)(2)你能指出其中的单项式或多项式吗?它们的次数分别是多少?
图2 解析:借助以上情境中的相关问题,装饰物的面积呈现出如下一些规律: 1b2两个圆(一个半圆),半径是,面积是b;
842两个11b2圆和一个圆(两个半圆),半径是,面积是b; 4241611b2两个圆和两个圆(三个半圆),半径是,面积是b;
42624两个11b2圆和三个圆(四个半圆),半径是,面积是b; 42832解:(1)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分别是ab8b2,ab32b2
(2)ab8b2是多项式,次数为2;ab32b2是多项式,次数为2.案例2:(九年级下3.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本例是在考察学生对圆的切线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做一做,如(图3)已知⊙O上有一点A,过点A画⊙O的切线。
图3(1)作直线AO;
(2)以A为圆心,AO为半径作弧,交直线AO于点B(与O点不重合);(3)分别以O、B为圆心,大于OA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点D;(4)连接CD,CD所在直线即为求作的切线.
在本节(习题3.8)问题解决中,此问题有所拓展延伸。
已知⊙O外一点P,你能用尺规过点P作⊙O的切线吗?你有几种方法? 解析:对于这道课后习题,我们可以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作图;也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图;还可以通过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作图。方法1: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作图(如图4)
图4 作法:①
②
证明:连接
方法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作图(如图5)
图5 作法:①
② 证明:
方法3: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作图
(1)利用圆中的条件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6)
图6 作法:① ② ③
(2)借助圆外任意直角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7)
图7 作法:① ② ③ ④ 证明:
二、拓展要以学生为起点
拓展延伸不仅要以内容为本,还要以生为本,要充分考虑学情,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存、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等,根据学生的需求并在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脱离了学生接受能力的拓展延伸只能是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案例1:(八年级上5.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课后教师问学生
案例2:(九年级上3.1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课后练习中,如果学生对足球比赛单循环的规则不了解,估计做起题来一头雾水。
(2014厦门中考)A,B,C,D四支足球队分在同一小组进行单循环足球比赛,争夺出线权,比赛规则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小组中积分最高的两个队(有且只有两个队)出线,小组赛结束后,如果A队没有全胜,那么A队的积分至少要几分才能保证一定出线?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每队都进行3场比赛,本组进行6场比赛.若A队两胜一平,则积7分.因此其它队的积分不可能是9分,依据规则,不可能有球队积8分,每场比赛,两队得分的和是3分或2分.6场比赛两队的得分之和最少是12分,最多是18分,∴最多只有两个队得7分.所以积7分保证一定出线.若A队两胜一负,积6分.
如表格所示,根据规则,这种情况下,A队不一定出线.同理,当A队积分是5分、4分、3分、2分时不一定出线.总之,至少7分才能保证一定出线.
三、拓展要有生动的亮点
拓展延伸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资料的补充,可以是实际生活经验,也可以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内容也是丰富的,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音像+图片等,但不论是什么形式与内容,重要的一点是,这个环节要力争喜闻乐见,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四、拓展要以有效为落点 案例1:(八年级下2.3不等式的解集)燃放某种烟花时,为了确保安全,燃放者在点燃引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m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引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02m/s,燃放者离开的速度为4 m/s,那么引火线的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案例2:(八年级下2.6一元一次不等式)做一做教师对本节课引入,在什么条件下,长度为3cm,7cm,x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本来这节课的目的利用解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可是教师忽视了这道题的分析,除正解3x77x37x3外,还有以下三种情况,需要讨论, 漏解 漏x377x3x733x7解无解,这样的拓展不如放到本节课后面,引导学生分类讨论,培3x3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的目的是通过这一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语文课堂最终效益是把学生从小课堂引向大课堂,增加学生合作+探究+求知的兴趣,好的拓展能使课堂教学生机无限,给学生思维情感有力撞击,但是否所有的拓展延伸都有效呢?冷静思考后,不难发现无效拓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绝非个别现象,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明白拓展延伸的目的,不能围绕课程目标去进行,把拓展延伸弄成了华而不实的课堂闹剧,这样的拓展延伸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影响了课堂效率,阻碍了学生课堂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和学生能力的提高,所以,有效才是硬道理,拓展延伸,宁缺勿滥,精挑细选+精心设计后方能进行,总之,拓展延伸是控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的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既要灵活,又要适度,当用则用,不能为用而用,否则只能事与愿违,劳而无功,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生动拓展,有效延伸,这是拓展延伸的目的。
第二篇: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为语文课堂添一抹亮色
在各级各类的评比课或形形色色的展示课上,老师们大多会精心设计一个拓展延伸环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对文章的分析和研读上,拓展延伸环节就像一个美丽的“尾巴”,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拓展延伸既是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又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设计精当、运用得当的拓展延伸,定能为语文课堂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我曾执教琦君的《春酒》参加优质课评比,因为处理节奏过慢没能拓展延伸。当时的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另一位老师的课堂却为我敲响了警钟。她拓展了送台湾老兵骨灰回大陆的高秉涵老人的事迹,接着又诵读了席慕容的《乡愁》,学生大都深受感动,课堂生成效果非常好。
两者相较,高下自知。这次的课堂失误促使我思考审视拓展延伸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及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及观摩到的课堂实例,我意识到拓展延伸要有形、有效、有度。
一、拓展延伸要有形
脑科学专家应力教授曾建议,一堂课最好每隔15分钟换一种形式以适应大脑注意力变化的特点。推延出去,我们每堂课上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拓展方式的话,学生不厌倦才怪。谁能想象,每堂课结束之前,老师总是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样的问题重复出现真能把学生逼疯。所以,我们在设计拓展延伸时要注重形式的多元化、多样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的语文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老师们经常煞费苦心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想,多种形式的拓展延伸不失为一剂良方。
二、拓展延伸要有效
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落实到语文课堂上,形式要服务于内容,形式要服从于内容。所以,拓展延伸的形式固然要多样,但最重要的还是拓展延伸的内容是否有效。
要设计有效的拓展延伸,首先要明确课堂设计是否有效的评价标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通俗一点说,学习的主体及学生学有所获即为有效。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实际法:联系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因而,拓展延伸的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之后,抓住学校驻地逢庙会的契机,我要求学生现场观察小摊贩,以《瞧,那个小贩》为题进行细节描写专项训练。本来,赶庙会就是学生盼望多时的玩闹时光,这个设计让学生能在写作前有充足的观察构思时间,寓学于玩,学生兴趣盎然,写作热情高涨。展示课上,学生热热闹闹地展示了自己的作文,听着别人的展示诵读,不时露出深表赞同的笑容。
(二)拓展延伸形式之最简易法: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育理论视野中人人信奉的真理。如品读过《阿长与<山海经>》后,我们领着学生欲扬先抑写同学,欲扬先抑写父母;练习过阅读题《最后的麦穗》后学生又进行了“睹物思人”专项训练,他们或诉友情或颂亲情,桩桩件件,悲悲喜喜,仿佛都在眼前上演。
读写结合也要强调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写的方式完全取决于读的内容,即紧扣文本,深挖教材,联系学情,灵活有致地开展方为上策。
(三)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动人法:情感升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课程肩负着学生思想价值导向矫正的重任,而拓展延伸恰恰就是进行情感升华的绝佳契机。一位老师在讲授《敬畏自然》的时候让学生仿写反问句,反复读反复体味,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步步推进达到高潮。因而,触心,应该算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定性评价标准。
(四)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广博法: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教师授之以渔之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涉猎更多的语文材料,进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拓展阅读要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范围,训练阅读能力。具体说来可以从课文的情节、主题、作家、文体等方面入手设计对比阅读或拓展阅读活动。
三、拓展延伸要有度
在追求拓展延伸有效高效的路子上,难免会出现把握不好度的情况。拓展延伸得太少太浅,达不到教学效果,但是太多太深又有了喧宾夺主之嫌。
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忽略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大量的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渗透,冲淡了“语文味”。或者不深入研究文本和教学目标,有时干脆脱离文本,探讨一些与文本本身无关或较远的问题。二是忽视学情,不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只注重文本内容拓展延伸的表象,忽视思维训练及触发点的精心选择。三是组织探究时,采用放任的态度,缺乏必要的点评和引领。
即使注意到以上问题了,拓展延伸也不宜太多,毕竟语文课堂让学生触摸文字,感悟精神才是重中之重,拓展延伸在课上只能是一抹亮色,课外的拓展延伸倒是可以多多益善了。
既然拓展延伸如此重要,如此美妙,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以获取语文课堂的高效,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教育论文
1.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语文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中的“此”与“彼”又是什么呢?
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不妨从情节、主题、作家、文体四个角度着手。从情节角度中延伸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后,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会做些什么?或者会遇到什么事?”
这时学生纷纷展开了想象,有的学生说,丑小鸭回到了他刚出生的地方,大伙都感到十分惊讶,丑小鸭宽宏大量,原谅了他们,他们也很惭愧,并向丑小鸭保证以后要善待任何人。从此,丑小鸭和鸭妈妈、伙伴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有的学生说,丑小鸭遇见了与他小时候有同样遭遇的丑小鸡。这时的丑小鸡十分沮丧,丑小鸭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丑小鸡,鼓励丑小鸡鼓起勇气顽强地生活下去,就一定能获得幸福的,并陪伴着丑小鸡。最后,丑小鸡也长成了美丽的大公鸡……。
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从主题角度延伸
类似的情节,在不同作者、读者(学生)的心中,会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此时,教师可由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
讲黄昏与中国人的日暮情思时,我从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到现在女作家张洁《挖荠菜》里的日暮黄昏不敢回家的描写;从诗经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到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学生们感受到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夕阳黄昏的意象传递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多了一层家园落日的温馨和人生迁世的感情。
再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可请来席慕蓉的《乡愁》;学《爱莲说》,可引进来《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这样,教师有意识地查找这样的资料,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写法有哪些异同,又理解了对于同一件事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道理,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做到视野开阔,观点独到。
3.从作家角度延伸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是《水浒传》中第三回部分,将花和鲁智深(鲁提辖)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报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着,让学生去关心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其次,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风格往往也是有差异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积累中。例如,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勃雾浓云愁永昼》时,可向学生介绍她前期的作品《如梦令》。学生在理解了这两首词截然相反的意境后,不难知道这与李清照所属的时代背景有关。
此外,我们还可以介绍学生看一些人物的传记、评论文章,这会让学生对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鲁迅代表了中华民出最可宝贵的灵魂,他是超越时代的,他也是痛苦和孤独的。而学习鲁迅自传,则正可全面了解鲁迅。但学生一般认为鲁迅的作品艰涩难懂,理解有难度。且《鲁迅自传》,写得又含蓄、沉着、朴实,学生始终无法与之对话和沟通。教学中我把近几年学术界研究鲁迅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走近鲁迅,了解鲁迅。
阅读这样的评论文章,可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从而跳出自己狭隘的思维空间,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例行性思维和兼容并蓄的气度。
4.从文体的角度延伸
拿说明文为例,我先从课本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分别从课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点拨。然后又选择另一篇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
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每个学生都逐渐理清了,“说明文有的介绍事物的特点,有的是说明一个道理,要介绍明白这些特点和道理要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而且语言必须准确”。这样的一种阅读思路,也就是帮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领”实际上就是“导”,是从学生的“学”出发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新课程”是一种理想,这理想的实现需要“新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与同仁共勉,努力为“新教师”,为“新课程”的完美开展添砖加瓦。让充满着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在我们语文课堂上闪现吧!
第四篇: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中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见,他将创新教育提高到何等的高度。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是,不能因为现代教育理念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降低教师的作用。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的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进行学法指导,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方式、收集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情况,有效地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这需要中学数学教师具备多种素质和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深有感悟,做了以下简单的阐述。
一、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责任心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要满怀热情地去投入到教学中去,这是因为,教师工作不仅仅是完成几节课的教学那么简单,它还包括言传身教、思想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教育并非通过简单的说教来完成,它需要我们从细微处做起,在授课的时候教师的点点滴滴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在用心在授课,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多么地爱他们。我们怀着这样的 情感去授课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为了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为了对社会负责,也为了对我们自己负责,我们就该以极大的热情与责任心投身于教育工作。
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使得以前的那种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方式和方法被淘汰,这无疑对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断促使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步伐,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新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专业在世界范围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这样他们就会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令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和有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数学教师要有深厚的数学基础
中学数学教师肩上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必须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因为只有教师自己有了这种素质和能力才会去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中学数学教师不能每天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多看一些课外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目前还有好多中学数学教师在数学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薄弱,因而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我觉得应
该从以下方面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数学教师要扩宽自己的知识层面。教师要学习现代化信息知识,不断地吸收现代化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什么问题也难不倒,不管多难的数学问题都能很透彻给他们解答,会从内心里对教师产生了一种钦佩的感觉。其次,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师生要能够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教师和学生去共同研究问题和解答问题,让学生也参加进来,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数学教师要有综合运用各类科学知识的素质与能力 现实生活和教学活动中,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提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脑能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素质与能力。
五、教师要和学生走到一起,共同讨论问题和分析问题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职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师的期望主要是学生能在应试中考出好成绩:教师的行为表现是偏爱优等生,讨厌差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往往不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优等生受表扬鼓励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差生受训斥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少,甚至有的受到体罚和变相体罚。这种人格上的不平等,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挫伤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组织、有目的地讨论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和空间。如在讲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停下来,让学生们发表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的看法,这样教师就了解了学生在哪个方面了解不够透彻。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专题讨论会,让学生知道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也要学习其他同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也要参加进去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异曲同工之效。在数学课堂上改变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练、再讲、再练”的单一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讲得比以前少了,但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作为小组的一个成员,而不单单是一名数学教师,时而是讲解者,时而是辅导员,时而是台上的表演者,时而台下的观众,学生也会比过去喜欢提问题,学生
思维活动更多,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更浓了。中学数学教师的讨论交流、共同参与的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五篇:主题单元拓展延伸课
主题单元拓展延伸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拓展延伸课。【教材分析】
在哺育了万物生灵的广阔大地上,孕育了众多的奇山异水、风景名胜。本单元选编了四篇精美的描绘各地自然风光的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它们犹如朵朵奇葩,让我们走近它们,领略它们迷人的风采吧!《泉城》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内容,总结规律。2.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阅读。3.根据课文内容学会描写景物。
【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难点】梳理课文内容,总结规律。【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三篇课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整合的课文是?学生齐答。(投影展示1)9.《泉城》 10.《九寨沟》 11.《田园诗情》
思考:这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后归纳: 相同点:
1、都是写景散文。
2、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生动性。
3、结构总-分-总。(投影展示3)不同点:写景方法不同 《泉城》 抓特色景点
《九寨沟》 移步换景(空间顺序)
抓特色景点
《田园诗情》 镜头组合,时间顺序(投影展示4)
二、对照图片,重点段落回顾诵读。(投影展示5、6、7、8、9、10、11)
三、拓展延伸阅读,学以致用。
《漓江》 《秋》(附单元整合课外链接)
四、小练笔
运用学到的知识描写一处雪景,三两句即可。题目:校园雪景
五、师总结:
今天,咱们一起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进行了课外拓展阅读训练。相信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只要善于运用,那么,你的习作一定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重点段落;
2、落实小练笔。
板书设计: 不同点 相同点 《泉城》 抓主要景点
《九寨沟》 移步换景(空间顺序)比喻、拟人
抓特色景点
《田园诗情》 镜头组合,时间顺序 总-分-总
语用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学会描写景物。
2.积累优美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