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案设计5篇

时间:2019-05-13 22:4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质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质教案设计》。

第一篇:优质教案设计

《10的加减法》优质课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减法,并能正确口算。

2、通过一图四式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索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教学难点: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点子图,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比较10与9的大小 2、10的写法(在日子格中的占格)课堂展示写的好的学生作业 3、10的组成(按顺序)

师:我发现同学们在说10的组成的时候,有些同学不够熟练,而且还一个一个扳手指数,有没有一种好记的方法去掌握呢? 老师为了方便同学们熟记10的组成,编了一首儿歌(课件出示儿歌)(师指着儿歌领读一遍)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一九九一好朋友,二八八二手拉手,三七七三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齐读两遍,找生试着背诵。后两人小组,互背。

二、探究新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探究10的相关内容,10的加减法,出示课题(10的加减法),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呢?生回答,师:根据你们提的问题和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老师选了两个问题,请看黑板上自探提示:

1、10的加减法有哪些? 2、10的加减法有几种分法?

齐读自探提示,下面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请看大屏幕(教师示范第一个图)师生互动 师:蓝色有几个? 师:红色有几个?

师:我们把它们合起来列一个加法算式 板书:1+9=10 师:红色有几个? 师:蓝色有几个? 师:我们把它们合起来列一个加法算式,板书:9+1=10 师:同学们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几个?

师:去掉蓝色的,列一个减法算式?(此时师用手捂住蓝色的两个圆)生答:10-1。

还剩几个红色的圆?生答:9个 师板书:10-1=9 师:去掉红色的,你能列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回答,师板书:10-9=1 剩下三个,同样方法,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列算式,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想一想:5+5=10 10-5=5 这和前面的“一图四式”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后,找生回答。师:我们学完了这些内容,哪位同学愿意回答一下自探提示上的两个问题?

小组先讨论,小组代表回答。生说的不完整的话,另一生补充。生评价

三、巩固练习

师:大家有没有其他想知道的问题呢?没有的话,我们看课本做一做巩固一下刚才学习的内容。男女生回答,pk 另一题看课本中练习习题,两小组代表板演,pk,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后生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四、运用拓展 师:同学们完成的真好,下面我们给小鱼添尾巴,看谁给小鱼添的尾巴好?!出示课件

1、给小鱼填尾巴(开火车回答)

2、小芳种了10颗向日葵,采走3颗,还剩多少颗没有采?(生回答的不好,老师可先给以提示)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呢?(出示课件你学会了什么)找生说收获,生说的不完整的话,另生补充,师最后再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东西(手展示板书的所有算式),一起读一下...六、作业

1、课本第63页的6、7题

2、课外思考题:请看大屏幕,记在练习本上

记好后,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第61页今天所讲的内容,需要填写的用铅笔填上去,注意书写要认真工整哦

板书设计

10的加减法

1+9=1010-1=9 9+1=1010-9=1

2+8=1010-2=8 8+2=10 10-8=2

3+7=1010-3=7 7+3=1010-7=3

4+6=1010-4=6 6+4=1010-6=4

5+5=1010-5=5

第二篇:《故乡》优质教案设计

《故乡》优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2.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

3.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在对比中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变化。

2.解决疑难语句的理解问题,进一步把握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3.辨析段的类型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问答法

课件演示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我”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切感受到少年时的好友与乡邻同他之间的巨大隔膜,引起“我”内心无法消除的痛苦的感情波澜,同时也激起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把小说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我们不难发现,“我”记忆中的故乡及人物与眼前的故乡及人物所以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故乡”这一题目,不仅交待了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地点,而且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和环境。

题目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俗话说:“亲不亲,故乡人”。对于一般人来说,故乡总是美好的,亲切的,值得怀念的。但是在“我”眼中“故乡”却是如此衰败、萧条,让我感到悲凉、生疏,特别是人与人之间,都隔着“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令“我”寒噤。

二、导入

鲁迅先生是1898年离开故乡的,1919年12月第二次回故乡,目的是变卖老屋接母亲到北京。小说以“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小说的内容。

三、内容分析

1.教师提问:全文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个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所见到的萧条景象以及“我”的悲凉的心情,并且交待了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从第六自然段开始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在故乡。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主要刻画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给中国农村带来的苦难,给中国农民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结尾。这一部分写“我”离开故乡的心情和感受。

2.内容分析(第一部分)

①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一句话。这句话既写出“我”回故乡的急切心情,又为下文内容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②教师提问:第二自然段一共两句话,是一个完整的语段。请用几个短语概括出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的作用。

③教师提问:第三自然段只有一个句子。这个句子的结构形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理解它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明确:这个句子采用了否定形式的疑问语气这种结构。“这不是”是否定,句末加问号再否定,是否定之否定。由于故乡的荒凉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自己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这不仅反映了“我”复杂的思绪,沉重的心情,也为下文故乡的对比作了铺垫和暗示。在文章结构上,它承上启下,转换自然。

3.分析第二部分。

①教师提示:这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找出描写闰土的段落,填写人物的形象对照表。

闰土的形象:

②为什么闰土变成“木偶人”了呢?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③对杨二嫂这个人物,我们应怎样认识?在文中杨二嫂起什么作用?

杨二嫂的形象

肖像“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尖刻、能说会道、令人可鄙)

行动“……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顺手牵羊,明索暗偷)

在小说中,杨二嫂是做为陪衬人物出现的,杨二嫂的尖刻、自私衬托了闰土的憨厚朴实。

4.分析第三部分。

教师提问:小说最后三个自然段是以议论为主的议论段。这三段议论的论题是什么?有什么关系?请你概括出来。

教师提示:小说中的“我”既对新的生活充满信心,又不能明确解释“新的生活”的含义,反映了他的阶级局限性和觉悟水平。但是他也意识到,只要大多数人都向往和追求新的生活,敢于走向新生活之路,那么新的生活是能到来的,这又说明他比同一阶层的人眼光要敏锐,站得要高些。

布置作业

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故乡的不同,反映了故乡自然环境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说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给农村造成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日趋贫困。同时,暗示着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小说的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但是,作品中还有一些语句需要认真分析、思考,才能深入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疑难语句的分析

1.“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一句中,为什么用“横着”?用了“荒村,为什么还要用“萧索”?把“活气”改为“生气”行不行?

“横着”是不整齐、不规则地放着的意思,有一种“被遗弃”的动感;“萧索”是形容词,突出了悲凉的气氛,“荒”字描绘出村落的凋蔽和沉寂,这里都是写“我”看到家乡的感觉。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写得具体而形象。这样的荒村,自然没有活泼的生活气息,有的只是死气沉沉。“生气”指旺盛的生命力,用在这里不确切。

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景物的描写怎么能成为“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这里,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判断句来理解,而是要联系上文。这个描写是要突出一种气氛、一种心情。“我”要永离故乡,永离老屋了,心情的凄楚可想而知,况且“我”是那样的怀念故乡。这种心情与上文“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正是协调一致的。

3.“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作者特意写“我在走我的路,”有什么用意吗?

有。这句话有双重含义。一层是实写走在离乡的异地谋生的路上。第二层,与下文联系起来思考,这里的“路”正是指“我想”的内容,也就是“希望”。因此,这句话在结构上统领下面的三段文字,在内容上提示下文。

4.“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空有希望不去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有的;有了希望,注重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无的。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这个比喻,表达了“我”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

四、小结

1.疑难语句的理解要紧紧联系全文的内容、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以及作者的态度,不能凭空臆断。目的是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

2.辨析段的类型要以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作用为依据,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解说。

布置作业

小说中的议论文字只起辅助作用。它或者揭示所描写的人物,所叙述的事件内涵的意义,或直接表明作者对该人物、该事件的看法与态度,画龙点睛,一语道破,给读者指明理解作品主题的思路。小说中的议论只是用浓缩的语言表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态度,不需要议论文所具有的论证过程。

探究活动

你的故乡在哪里?20年前的故乡和20年后今天的故乡相比,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不妨深入下去,切身体会,采写你故乡的过来人,从一些人、事的细微变化中思考人生、社会,并形诸文字,写成短篇小说。

第三篇:《陋室铭》优质教案设计

《陋室铭》优质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品质和志趣追求。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具体“物”的分析与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体会作者的志趣和品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高雅志趣的追求以及面对挫折乐观不屈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志趣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

体会托物言志的“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上展现“陋室”。师:同学们看,这是一间什么样的屋子呀?生:(破旧、小、偏僻„„)。这样一间破旧的小屋子,里面只容得下一张床、一个桌子和一把椅子,如果让你们一直住这里,你高兴吗?生:不高兴。但是屋子的主人却不以为陋,自得为乐,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禹锡的《陋室铭》。(板书)

(二)新授

1.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师:“铭”是什么意思呀?生:用来警示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章,一般押韵。师:我们生活中经常用来警示自己的叫什么铭?提示:有人以前刻在课桌上提醒自己的。生:座右铭。师:那用来称述功德的铭文我们一般叫什么呢?生:墓志铭。铭文还有个特点,一般会押韵。我们翻开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哪些字押韵,压了什么韵呀?(名、灵、馨„„in/ing)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刘禹锡,上节课让大家回去预习,现在谁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刘禹锡的生平?生: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他热心王叔文的政治改革,改革失败后多次被贬,这篇文章是他被贬和州刺史时写的。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现在哪位同学来读一下ppt上的字词,并解释它们的意思?生:德馨,品德高尚„„师:他解释的对吗?同学们给他一点掌声。师:好,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文章的大意,那我们现在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现在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把课文翻译出来。如果有不会或者不确定的,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一会我请小组代表来发言。

A组代表翻译,完,问其他组,你们认同他的翻译吗?有没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生:乱,使„„乱;无丝竹之乱耳,没有奏乐声使自己的耳朵扰乱。“何陋之有”不是这有什么简陋呢?而是“有什么简陋呢”。

师:好,同学们基本都能掌握文章大意了,那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次读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生齐读。3.合作探究,体会感情

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生:陋室。师:陋室实际上陋不陋?生:陋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是高山,也不是深水。这是类比,说明不是什么好的屋子。

师:但是在作者眼中,陋室陋不陋?——不陋。为什么不陋?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那陋室不陋的具体表现呢?(用文中句子来回答)——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文雅;活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高雅。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什么?——安贫乐道,自得其乐的乐观心态。

师: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生:对比、类比。师:是一种类比,用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自己的陋室。诸葛亮是蜀国丞相是伟大的政治家,杨子云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们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作者这样类比说明什么?——说明自己也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师:有人说,诗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虚度年华的表现,你们赞同这个看法吗?我们先来看一个资料。这个资料介绍了刘禹锡住在这个陋室的经过,同学们结合这个资料,小组交流2分钟,一会我请同学发言。作者直言不讳、不同流合污,导致几次被贬。本来应该住在衙门,但是地方官员趋炎附势,见他被贬,给他安排偏僻的住处,但是刘禹锡不但不抱怨还总是能在其中发现乐趣,这惹恼了县令,最后把他赶到这个破败的陋室,刘禹锡这才写下了这篇文章。

生1:这是很高雅的活动,不是虚度年华。生2:从作者写作背景来看,他当时多次被贬,还遭到被贬地方官员的刁难,几次三番让他搬家,越搬越差,诗人作此诗是托物言志,表明即使在如此恶劣环境中依然安贫乐道、自得其乐,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对地方官的打击最好的回应,表现了不屈的精神和昂扬的心态。所以不是虚度年华。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评判作品和作者的言行,要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作者政治示意,到贬低又受到欺压,县令就是不想让作者有好日子过,作者生活怡然自得是最好的回击。

(三)巩固/总结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托什么物?——陋室,表明什么志呢?——安贫乐道,高雅脱俗,自得其乐。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看ppt上两首诗——石灰吟、竹石。他们都是借具体的物,来间接的表明自己的志趣和抱负。

(四)作业

《宿舍铭》《学校铭》《卧室铭》。。

第四篇:背影优质教案设计

背影优质教案设计

《背影》一文中,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要素,是最关键的教学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背影优质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1.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1.导读法:在老师引导下依据阅读常规分析结构,概括段意。

2.研讨法:就重点问题先个体思考,再小组讨论,后大组交流。

另有比较法、以写促读法等。

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针对教学目标,每一课时重点完成其中的一项。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将力争充分体现如下几个原则:

1.学生自己走进文本,把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感悟作为重头戏,给予时间和教学流程上的保证。充分阅读,充分感悟,充分思考;感、思以充分的阅读为基础,充分的阅读是为了更准确深刻地理解和领悟。

2.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除必要的方法和程序的交待性引导外,不越俎代庖。当然,学生的分析理解应该是他个体独立思考所得,也可以是他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所得,就此,老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也可作些微调,比如,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带着一种观点参与讨论,和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又如,在同学的分析研究遭遇阻隔时,做必要的提示点拨。

3.以写促读。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对文章理解的短小随感的写作活动,也可以有直接的特别情境的描写活动,但前者是为加深理解的层次,使之更臻于准确,后者是更为真切的体验,感受那一种特殊的乃至难以名状也即“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情境。

第一课时重在文本内容、情感的体味理解,揣摩作者内心深处思想情感的细腻、复杂;第二课时,以作者描写的艺术为主体进行研究,在领会其写法高超的同时,更进一步地加深对文章情感的准确体会。

课前预习布置:

基本要求:

1.默读、朗读课文。

2.查字词典,为有关字词注音释义。

3.画出文中疑难词句。

分析理解:

4.按你的理解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5.结合文后习题作一点思考。

6.文中最能感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感动你呢?

质疑:

7.阅读思考后,就文章的任何一个方面提出问题。

导入 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

差使chai,受派遣所做的事

交卸xiè,解除,除去

狼藉jí,践踏

簌簌sǜsu,泪流的样子

丧事sāng,有关死亡的事

颓唐tuí精神消沉

琐屑xiè,细小繁杂

举箸zhǜ,筷子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我赶紧拭干了泪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晶莹的泪光中

说明:这一项工作一般来说是长文阅读的惯例,但却不是一切文章阅读的定例。尤其是文学作品,或者不以学习借鉴其结构技巧为阅读目标的阅读活动,这一分析结构的过程就完全可以去掉。当然,结构段落分析又不是全然没有意义,一方面,它可以使阅读者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熟悉文本内容;另一方面,对于有关文体或有关长文来说,它是破译文章密码的钥匙。从这一意义来说,又当因文而异,因材施教。

本文的结构可有多种理解,这里择其一种。第—部分是第一句,引出话题;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至“我的眼泪又来了”;第三部分从“近几年来”至文末。图示如下:

第一部分 篇首点题寄思:难忘“背影”

第二部分 回忆“背影”故事 “背影”背景:家庭变故

浦口送别 唠叨叮嘱

买桔情景:背影

话别时刻:背影

第三部分 篇末点明题旨 父亲晚境 点题 明旨

从以上的讨论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是以“背影”为线索来串联故事;通过故事的描述来抒写自己对父亲的那种一般情况下难以忽伏的情感,接着我们来讨论与之相关的问题。

五、独立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哪一处?试描述你被感动时的真实心态。

多数同学会一下子抓住父亲为我买橘子那一时刻中“背影”的描述部分。这当然与教者的设计意图相一致。但若有同学找到其他地方,也应当积极引导同学围绕那一个“点”进行探究讨论。

关于“被感动时的真实心态”,同学的描述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文中“父亲”怜子亲子的至诚无私。

②文中儿子善解人意人情的真实真切。

③由此触发相关亲情的联想。

回答此问题,要联系此“背影”描写之前的所有描写;先个人独立思考并在文中评点,再四人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综合言之,应该有这样一些方面:

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原都是亲子之心,怜爱之情,这是非他人所能比的;

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

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⑤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情感的通道“訇然中开”,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此一问题的讨论可以深入—些,它是本课的难点,而且由此可以让大家比较全面准确又深入地了解全篇。此一课时如果不能完成可以留待下—课时,继续研究之。

课后在完成文后的相关习题及有关的辅助练习外,继续就其他预习题展开分析。尤其关注本课中“背影”描写的精妙。

文章除描写了自己见父亲买橘的“背影”而落泪的情景外,还描述了自己另外两次“落泪”的情形。这两次落泪尤其是最后一次是由于什么原因?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次流泪是在交代家境衰败的情况下,见着父亲,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这一次掉泪,引出父亲的在文中为数不多的重要话语:“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略。”

父亲的这几句话表达了丰富的感情,很深沉。这里有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劝慰,也流露了父亲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时,也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不甘受命运摆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宽解、自求振作的复杂心情。

后一次的流泪是在读到父亲来信中的那种感伤之词时,出现了“晶莹的泪光”。这是在离开父亲两年多的“现在”。两年前车站离别时的情景还如在目前,“背影”的触动和震撼使自己在生活工作之外,更多了对日渐苍老的父亲的挂念,这种挂念且与日俱增;而忽然之间读及父亲的来函,父亲言语平淡中流露出的无奈和凄惶,让作者从无形联想及当年车站月台上“背影”的有形,于是,思绪万端,无以为报、无力回天、无可奈何的情感齐集心头,其泪水之奔流也就无法避免了。

我们要研究的是:这样真切感人、催人泪下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理解这一问题,可以铺设一些阶梯:

1.播放录音:望父买橘、刻画“背影”一部分;

2.同学齐读、体味;

3.在同学有所悟有所言之后,见机引问有关问题,比如:①这段描写有没有什么深奥华美的词句?②有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技巧、方法?③你觉得理解困难吗?④你觉得描写困难吗?⑤假如同样的情形和过程,你能描写出来吗?⑥体会有关动作描写的准确性。4.在此基础上,作一些归结,特别强调几点:

①朴实无华的语言

②客观写实的白描

③细致入微的细节

④事情的真实

⑤观察的仔细

⑥情感的真挚

5.就此来理解作品的感人至深。请同学结合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写作谈谈体会。

我的父亲

苏扬子

父亲首年清明节后一天病逝,两年来,我心里萦回不去的.是绵绵悠悠、清清静静的思念。父亲大半生客居沪上,于国家保密单位供职,据说,也可算得一个处级。而父亲一生清贫自守,厚直处世,忠诚任职。1979年暑假中,我随村邻去厂里,竟发现他还住厂里集体宿舍,使着公家配给的最基本的生活用品,连水瓶也因我的到来才由一只添置到两只。1982午,父亲任基建科长,在一次检查工程时,不慎从二楼摔下,伤得不轻,住院苏醒后,竟不允许厂里通知家人。后来,还是同乡陈叔叔不忍,悄悄来信。我和哥哥连夜赶去,父亲危险已经过去,只是落得一条腿的残疾。那时,正时兴顶替,我们便跟父亲相商,不如乘工伤机会,办理退休;让小妹“接班”。父亲直摇头,说:厂里为工伤已费去不少钱,我好歹也是国家干部,退休年龄还未到,政策规定,是不好办顶替的,你们万万不可烦扰厂领导。话虽在理,但彼时彼地,我们心里总以为是很不近人情的。

父亲退休的前两年,在生产处长任上,批给苏北泰县某村办厂数十吨废铝屑,也算是支持贫困地区吧。事成之后,经办人信告父亲,说来年春天,要给我们家进一船砖瓦木料和大米来,此前他大概打听到我们家造房子的事。父亲很是不安,春节回家,屡屡跟我们说及此事的不妥。我们都很不以为然,甚而觉得父亲有点迂直。我说,生意人奸滑,多口惠而实不至,何必当真!但毕竟拗不过父亲的固执和威势,还是在正月初十首后陪父“北上”,成全他拒贿的慷慨。起早乘船到高港,再换车到泰州,已是当日下午三点,错过了去超幸的班船。无奈,只得沿着交错的运河间坎坷的小道,磕磕绊绊,问问行行。父亲毕竟已年近六十,裹一件棉质的军大衣,拖一双笨而沉的棉皮鞋,两三小时,十余里地下来,尽管天气寒冷,他那微秃的脑门上,稀疏的头发间,却早已有微汗沁出,热气蒸腾了。

到达目的地,找着当事人,已是万家灯火时候。父亲一脸严肃、一本正经和晓以大义的真诚,令对方惊讶之余,发自肺腑地言谢。第二天下午,带着托其捎回的十余根樟木料,搭一条便船,我们终于凯旋。不料当夜九、十点钟光景,便船泊在一个小集镇,我们被告知须卸货换船。云天雾地的,我们父子俩只好冒着凛冽的夜风,踏着遍地的冰凌,一根一根把木料扛到岸上。待一打听,此处叫漆潼,到高港的船要在明天上午七点左右才开出。这可害苦了我们,住,已少有店铺开门;纵有,也肮脏不堪。瑟缩着身子的父亲说;“算了,我们就到候船室坐坐吧!”候船棚四面洞开,几无遮拦,父亲不久就剧烈地咳嗽起来。整个晚上,我在朦朦胧胧中,隐约感到父亲只是不断地抽烟,不断地进出:那是怕堆在河沿的为我结婚打家具的木料丢失;又不断地用右手捂住嘴:那是怕咳声惊醒了我。于是,凄凉的月下,清冷的风中,父亲本就佝偻的身子便不时地弯成一把古拙的弓的模样。

父亲生前于乡里播惠施恩,巨细之事难以尽数。然惟有这一件事我铭记犹深,历历如昨。清风尚清,明月惟洁,当全与我共记共忆、同歌同泣的!

第五篇:狐假虎威优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准备:图片、狐狸和老虎的头饰、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 导入新课

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头饰: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相遇,会发生什么事呢?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知道的。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了解初读效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段你觉得老虎和狐狸谁厉害?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说一说原因。

2、指导朗读:在读狐狸话时要读出害怕和紧张,而在读老虎的话时要读出凶猛的气势。

(二)、感悟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习二~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2—7自然段,用笔划出狐狸说的话。

2、出示第一次说的话“你敢吃我吗?”指名读,质疑:狐狸说这句话时有什么动作?

(1)、“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做做动作,狐狸为什么要这样做?(想办法对付老虎)(想鬼主意)谁能上台来表演一下?大家一起表演。

(2)、学生再次读书理解“扯”字的意思

(3)、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骨碌一转”、“扯”等词语来读好狐狸的话。

3、出示第二次说话。“老天爷……胆子”。

(1)、想象:狐狸说这句话时的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

(2)、这时老虎怎样?(被蒙住了)“蒙”什么意思?(骗)这时,老虎心里在想些什么?它相信狐狸的话吗?以怎样的语气说话才能把老虎给蒙住?

(3)、感悟 “半信半疑”(板书)

4、出示第三次说话“我……威风”

做一做,演一演,指导学生得意地读一读这句话,感受狐狸的狡猾。

(三)、读演结合体会寓意(读演第8、9自然段)。

1、自读课文,圈出描写狐狸、老虎和百兽不同表现的词语。

2、指名读描写狐狸的词,边读边做动作。

3、指名读描写老虎的词,边读边做动作。

4、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都怎样?(感到纳闷)“纳闷”什么意思?为什么感到纳闷?(因为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往常的狐狸是什么样子?(鬼头鬼脑)

5、再读课文第8、9自然段,选自己喜欢的动物演一演

(1)指名表演

(2)采访 狐狸: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想什么?

老虎: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想什么?

(四)、总结回顾 领悟中心。

1、齐读“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四﹑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1、你想对课文中的谁说些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而后总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狐假虎威

窜(狐狸图)扑 逮(老虎图)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这样的课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哪儿?又该如何突破?想了又想,觉得还是该回归“原始地带”——体验角色,深化情感。

1、查一查。

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要让儿童真正理解语言,除了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以外,还得让学生做一做。本文中有好多词语的意思,学生是一知半解的。如 “假、蒙、窜……”我一直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因为能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插上翅膀。”因此在课上,我让学生独自查了“假、扯” 的意思,并选出符合文意的正确解释。

2、演一演。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狐假虎威》是篇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教学课文的7-8小节时,我请5位学生分别戴上了老虎、狐狸、小鹿、兔子和野猪的头饰表演,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的学生当导演。学生把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表演得活灵活现,维妙维肖,这也就反映出学生已经把课文内容读懂了。

3、说一说。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低年级语文组本学期的教研课题。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学生表演7-8小节时,我让台下的学生当导演,说一说: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小鹿、兔子和野猪应在什么地方?采访了小鹿,问它究竟为什么跑?害怕谁?还采访了老虎,问它东张西望什么?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老虎告诉我:它在看看小动物们是不是真的怕老虎。小鹿告诉我,它其实不怕狐狸,最怕的是老虎。学生的回答对于寓意的理解已经势如破竹。

下载优质教案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质教案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星星变奏曲》优质教案设计

    《星星变奏曲》优质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品鉴现代朦胧诗的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等方式,体......

    木兰从军优质教案设计

    一、直接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二、复习巩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完成这个填空:出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她()、(),在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三、精讲课文第......

    《珍珠鸟》的优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叙事线索,理解文章中蕴涵的哲理;2.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灯光的优质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从郝副营长在......

    古诗两首优质教案设计

    课前透视: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

    《触摸春天》优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

    找春天优质教案设计

    【设计特色】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 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看、听、说、读、做、写等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丰富......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