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教学案例及其撰写
谈谈教学案例及其撰写
案例教学介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寓理论于实践,在实践中体现理论,既能提高教育理论,又能提高教学能力。案例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运用案例,所以本文着重谈谈教学案例及其撰写。
一、教学案例
什么叫教学案例?格柯说,“工商管理的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面对的困境,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体现。通过向学员展示这些真正的和具体的事例,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立即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理查特说,“师范教育的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们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教学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学案例是反映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发生的事实;教案、教学设计则是在教学实践之前预先制订的尚未实践的方案或设计。
教学案例的主要特征:真实性——教学实践中真正发生的事实;针对性——有特定的时间、空间和特定的背景、与时代相适应;主题性——围绕某一个教学主题任务,提出明确的问题;故事性——有头有尾、有悬念、有冲突、有情节,有语言、有行为、有感情的反映;有效性——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从中得到启迪。
教学案例的类型:案例素材——形成案例的最初原始材料,可以是教师的书面记录,学生的书面作业、答案,教师的教学日记或教学笔记、信件、观察者的记录、录像带等;案例报告——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写成的叙述自己的教学经历、教学活动和说明的报告,作者是案例中的主人公;案例研究(或个案研究)——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叙述某人、某事的研究报告,对课堂教学某一环节的描述或对某一个学员或某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经历所作的说明。
二、教学案例的撰写
1.教师为什么要写教学案例?一是有可能写,因为每一位教师在教学的生活中,尤其是在教学改革的潮流中,会碰到许多新问题和难题,由于采取了一些相应的策略,有解决得成功的,也有解决得失败的,就有可能把这些事例加工成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二是很有意义,因为把事例加工为实例的过程,就是一个自己重新认识、重新分析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己总结提高、内化的过程,把它写出来对更新自己的工作、对帮助别人的工作都很有意义。2.教学案例的体例和规范
教学案例的体例有两种,一种是条列式,一种是实录式。①条列式案例,包括引言——指出案例的大概情况(学校、班及、都是的名称,谁是决策者,作出了什么决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这种情境是何时出现的);背景的描述——与问题的产生和作出的决策相关的事件发生的地点、组织机构、人员等等,可以是一般的背景,也可以是特定的、特殊的背景(具体的某个学校教师、学生等),背景材料的多少以说清环境和事件的来龙去脉为准;问题(论题)——提出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或策略)——提供数种或一种方法,甚至不提供;结束语——与引言相呼应;评论——以上几部分以第一人称写,而评论则由其他教师或研究者提供,这样有利扩大视野,进一步提出深入探究的问题或不同的解决方法。
有些条列式案例,显然也包括上述内容,但不一一明显列出,而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教师自述,一部分与他人评论。
条列式案例脉络清晰各条交待清楚,便于案例初写者阅读。
②实录式案例,以事件展开的实际状况为核心,把“背景”、“问题”、“解决方法”、“评论”等隐含在事实材料之中。因此,实妹式的宁例较难理解和掌握。实录式案例并非是真实事情的录音或录像,而是可以按一定的结构加工:时间结构——按时间顺序或打破时间顺序,但时间必须写明;叙述结构——事情从哪里开始;前因后果等;说明结构——尽可能说得具体、准确;故事结构——案例除了要有争论的焦点,还要有悬念、有冲突、有情节,增加戏剧性。这几种结构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逻辑序列。
案例撰写的规范:A.写明案例事件发生的日期及写作案例的日期,以表明案例是反映曾经实际发生过的事件,而不是未曾发生的事件;B.只反映事实,不表明作者的观点,根据案例的不同用途,案例可以是充分反映事实,有时为了增加案例的难度可以把案例写得很长,有意使学员难以抓住要点,也可以删去一些有用的材料,让学员自己去思考或想办法收集相关的材料,在案例中不应包括作者的观点,即使写有其他人的观点也要注明,不得作为事实;C.必要时列出解决问题实际采取的决策,这要根据案例的用途;D.必要时提出要讨论的问题;乙注释与附录,注明案例事件的出处;表格、图像、其他格式化的材料都可以作为附录。
3.教学案例写作的一般步骤
教学案例写作者必须记住:教学案例必须是恰如其分地反映一个真实的事件,并且要揭示出教学中存在的新难题、以激发读者积极地去思考和讨论。
教学案例写作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是案例形成的第一步,因为案例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是案例的基点。因此,首先每一个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目标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中困扰自己的事件。在这些事件中所存在的疑难或两难问题;再在每个老师回顾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相互启发,提出各种事件及其难题。
第二步,汇总问题。将提出氖的事件,按照问题的性质加以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的问题。然后按照不同的类别形成各类不相同的案例。
第三步,撰写教学案例初稿。问题归类后,形成了相关的问题系列。但是每个教师仍按自己提出的事件和难题撰写案例初稿,撰写初稿要注意:问题要清晰,表达方式要恰当,不要太长。
第四步,集体讨论。在初稿的基础上,发挥集体力量对初稿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撰写者再进行修改完善。
第二篇: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校课题组培训学习内容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 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 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二、教学案例与其他体例的区别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 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 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选择的。选择什么内容,取决于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
三、案例的基本组成元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组成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 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四、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
1.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一节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案例的性质怎样,是关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还是教学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还是为了职业发展?尽管没有一个选择是非遵循不可的规则,但下面一些建议对写好一个案例却仍是有益的: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的方式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满足以上各条,那么你的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确定事件中的“演员”。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在案例写作时要考虑:谁是主要演员和次要演员?出场的演员是谁?幕后演员是谁?每个人都扮演了什么角色?相互之间关系怎样?与你的关系呢?坚持考虑每个角色个人的情感、动机、目的、期望,不要忘记把自己放于演员表之中;不要忘记通过情感、动机、目的、个人价值这面多棱镜来审视你的角色;也要审视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设源于何处?它怎样影响你的行动?
4.检查你行动的结果。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你的回应引起的一些反应是什么?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对班级气氛的影响是什么?对其他演员的影响是什么?你所采取或未采取的行为对自己的结果是什么?你的行为以何种方式 提高或降低你对自己的重视?
5.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你怎样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看待演员?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为不同之处是什么?现在允许你重新考虑,你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回答吗?
五、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好一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学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 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六、教学案例撰写基本格式
第一部分
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是案例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背景主要叙述案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基本情况,还可包括教育背景:教材的地位、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思维特点;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环境与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等。这些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不宜很长,只须提纲契领叙述清楚即可。
第二部分
案例描述
案例的描述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段,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通过巧妙的事件描述,把问题寓于情节中,本质寓于现象中,答案寓于故事中。案例描述的材料要求真实、完整、具体、典型、有效、适时。
第三部分
案例反思
案例反思是结合有关的教育理论来诠释教学活动,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个人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来促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水平。可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资料等作理论上的分析,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教育现象隐含的丰富教育思想的阐释等。分析方法可以对描述中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对描述中的几个问题,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抚顺市体育运动学校
2017年6月
第三篇: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
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三、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四、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五、教学案例的特点和撰写要求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应,写的是结果。而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
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4.撰写的教学案例要有价值性。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描述、反思,既能提升自己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又能为其它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方式。
定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作用:案例性事件在教师教学生涯中是层出不穷的,从清晨跨进校门到傍晚离开学校,都会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事例。这些事件或事例完全可能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把事件转变为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其作用其体表现为:①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研究(写作)可能促使老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研究(写作)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④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
特征:①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②疑难性——案例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③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④浓缩性——案例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⑤启发性——案例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区分: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教育叙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有研究统计,在老师反思的叙事研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有:读书感想、社会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宏观教育、现实生活、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而教学案例所叙述的故事主要应定位在教学研究上,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技能等,其案例问题则集中在教学、教学法、认知水平、情感与态度、教学背景等方面。
第四篇:教学案例撰写
美术教学案例及反思 课题:发式欣赏
保俶塔实验学校吴秀萍 设计意图
1、当今社会是一个包容的时代,社会多元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丰富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与生活,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价值,更加注重个性的张扬与追求。同时审美标准也出现了多样性,如大街上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青年人为了张扬自己的个性与“追求”,把头发染成各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发式也千姿百态。这种社会现象也给当今的小学生带来了好奇和兴奋,同时也使他们迷茫和困惑。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对多元文化社会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宽容和尊重他人的个性和审美追
2、发式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不仅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反映出人们在各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本节课力图通过发式的欣赏引导学生寻找发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意蕴。教育学生不要盲目地追求时尚。要遵守学生守则,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
1、收集与头发有关的成语和诗词
2、翻看自己长辈的照片,看看发式有什么变化。有条件的可做成课件。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
课题发型欣赏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发式设计的历史,了解发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意蕴。
2、能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尝试为脸型特征明显的同学设计发型,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的审美观去欣赏发型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设计发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导入
1、初步感受头发的重要人们对头发特别重视,认为头发除了具有保护作用外,还是最重要的门面,所以被称为第二面孔。在中国有不少诗人都拿头发作文章(1)小组讲汇报与头发有关的诗,其它小组补充(李白诗,《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杜甫诗,“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陶渊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2)头发有关的成语其它小组补充
(披头散发、蓬头垢面、白发苍苍、怒发冲冠、头悬梁,锥刺股千钧一发等等)
2、初步感受发式的变化。
提问2、3名同学谈看完长辈照片后的感觉,做课件的可以播放一下课件。最早男人女人的头发都一样,都可以称为披头散发,那么第一个把头发梳理成型的人是伟大的,因为他把只是保护头皮才茁壮成长的头发赋予了浪漫。从此各朝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发式
查找成语和诗词,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对诗词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看长辈的照片初步感受时代不同给人发式带来的变化。
二、欣赏感受
1、中国古代,女子的头发不仅要长,而且还要做出各种各样的讲究的发型,比现在要复杂得多,图
图2
图3
1、讨论
图1是什么时代的画,发式是怎样的呢 图2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发式有什么不同 图3头上的装饰(簪)起什么作用呢
古代发式名称很多:蝴蝶髻盘云髻望月髻白合髻单是名字都透出美丽的遐想。诗人杜牧说:绿水扰扰,梳脱鬟也。温庭筠说:小山重叠金明灭。
3、男子头发变化较少,但满清时代男人是大辫子。图4
通过发型的微妙变化体会中国的发展变化。
2、文化大革命时期,女人的发型就只下大辫子和齐耳的直发,不能烫发,谁要是敢烫发,谁就是女特务,一定要打倒
图5 文艺演出图6老三届合影
3、改革初期,这时的发型与人们对生活热情同步,可谓是缤纷多彩,女人是大波浪,爆炸头等,男人也有的烫起了头。
这个时代的发型是压抑久后的渲泄与爆发,自信与张扬。
4、现在
现在是个宽容的时代,这个宽容也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发型上,有长发飘飘的男子,也有剃成寸头的女人,就连头发颜色也五彩缤纷。今天还是个理性分析的时代,真正理解了个性的所在。现在的发型样式已成为一种可以追求的造型艺术了。成了一个很专业的领域。并且有了专门的发型设计师。这是平常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发型。
三、实践实验国际发型设计大师——维达。沙宣,是潮流革新者,艺术家,企业家,他对发型设计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型设计,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发型与服装的关系,发型与个性的关系,发型与职业的关系、发型与年龄的关系,发型与脸型的关系等。今天我和同学们共同研究一下,发型与脸型的关系。人的脸庞有不同的类型,中国古代曾用“田”、“由”、“目”、“甲”、“申”、“目”、“国”(如图)来比喻常见的脸型。根据脸型来设计发型,来弥补脸型的不足,给人增添美感。
1、根据图片研究“甲”、“目”、“田”、“国”字型脸的发型设计。
1)同学们可以凭着自己的审美经验和直觉进行判断。四人小组讨论。
2)为自己班级的脸型有特点的同学设计发型。
2、首先看他(她)的发型是否符合本人的特点。怎样才能弥补他(她)的不足。
3、发型与职业的关系,主要是探讨中小学生的发型。
中小学生,主要以学习为主,发式主要以简洁,大方舒适为主。不追求时尚。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思想。
中小学生不应追求时上。而要突出学生特点。
四、创意发式欣赏设计是美发业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往往通过对发型的夸张设计,来体现专业美发设计师个人的前卫创意,张扬其艺术个性。创意发型设计很大程度上带有表演性,展示性。发式的造型越来越出乎人们的意料,设计师极尽夸张造型之能。人们在为这些新奇,怪异的发型而感到惊奇不已的同时,不得不为设计师们的这种创新精神所折服。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后反思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我在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把课程的扩展紧密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把一些学生愿意学教师比较善长的内容补充进去。本节“发式欣赏”上过之后有以下两点体会。
1、通过本课教学,我体会到在“欣赏.评述”课中融入“造型.表现”课的内容,改变了以前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用自己的作品与大师的作品对比,直观形象,学生感解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在收集长辈的照片的过程中很多同学的的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都讲了一些当年的故事。使学生对发型的历史背景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每位家长都有不同的经历,家长也是教育的最好资源。作为美术美术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要求,贯彻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引导学生去大胆想象、大胆描绘,培养他们的个性创新意识,让孩子们展开雏鹰般的想象翅膀去自由飞翔。室外构图练习的尝试 江苏省无锡市八士中学
昨天下午我给初一(2)班上美术课,内容是《优美的校园》构图练习,目的是为写生课作准备。我安排了室外课,要求同学们分组进行观察、体验,然后进行构图练习。(我的评价:背景描述没有时间性和叙述性。)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分组准备
“请同学们讲述一下来到新学校、新环境的感受。”话还没有说完,同学们争着举手。同学甲:“我们的学校有开阔的草坪,还有现代气息的不锈钢雕塑。” 同学乙:“整齐的教学大楼,宽敞明亮的教室。” 同学丙:“在初中楼和高中楼之间的花园里,还有古色古香的柏生亭。”
-----------我顺着同学们的话题说:“那么,让我们通过电视一起来欣赏学校的美吧。”于是我播放自制的VCD,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三分钟后,我对同学们说:“让我们走出教室,用五彩的笔画出学校的美吧!”接着,我告诉同学们,这堂课的任务首先是观察、体验、选择校园的美景,然后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接着我问道:“那我们出去之后,在室外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争着回答:“要遵守纪律。”“要保持安静。” “还有呢?”我追问。同学们静了下来。我提醒道:“我们出去是——” “观察学校的美丽的景色,然后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 “具体点。”
“校园的一草一木。”“房子。”“不锈钢雕塑。”“还有古色古香的相生亭。”
----------“很好。”我又问道,“观察一草一木的什么?房子之间的——” 我拉长了声调四下观望着,等着同学的下半句。“特点。”许莎莎同学解了我的围。我要求同学们完整地重复了一遍“观察一草一木的结构特点、区别,房子形状、结构的变化。”并在黑板上画了两片形状、结构各不相同的树叶,以供同学理解,并指出:形状——是指物象外观特征;结构——是指物体内、外体的穿插、变化。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用三分钟时间前后左右一起讨论如何取景的问题。同学们总结了几个比较好的方法:
方法一:用食指和拇指组成一个直角,两手相对将食指和拇指分别相连,组成一个长方形,放在眼前,就形成一个取景框,可用于取景。
方法二:用四张纸折成长条形,每条再对折,一条夹着一条,形成一个可缩放的取景框。方法三:用一张白纸,在中间雕一个方形或椭圆形,通过中间的孔洞就能观察景物了。这些简单又实用的取景方法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为了保证室外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和同学们达成5点共识:
·每四人分成一组,每组安排一名组长,负责本组活动,起稿草图。·要求每组完成一到两张构图。
·安排同学观察写生的地点:大操场与篮球场。这样既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而且视野比较开阔,便于观察。
·观察对象是初、高中两幢教学楼,还有在初中楼与篮球场之间 80 X 30平方米颇具现代气息的花圃绿地。
·要求同学们下课前10分钟回教室集中,交流感受,评价作业情况。第二阶段:实际操作
同学们一路小跑,来到操场,四处走动,寻找最佳角度。快的二至三分钟进入状态,还有几个走得慢的女生在寻找同伴。五分钟之后,基本上都进入了状态。几个人一组相互交流、切磋„„
“我们觉得学校很美,这柏生享掩映在校园的绿树丛中更美,我们就取这个景吧。” “好”
“就画这个景色。”
我看许莎莎一组讨论得很热烈,于是走了过去。看他们一边比划,一边画。他们的构图很有意思,是从半开放围墙的门洞里画进去的,两边的门墙画得很仔细。我就问:“你们感觉取景如何?” 许莎莎说:“我们从这角度画那亭子,很漂亮的,就是门墙太对称了。” “哪怎样改呢?” “全擦了?”“不行,我看擦一半。”“那擦掉的地方是不是太空了?”同学们静了下来。看看那门墙,又回头看了看我。“擦掉一半的方法可行,”我说,“破了对称,关键是怎样去重新组合。” “重新组合,不见得把亭子旁边的小树丛移过来。” 我不置可否地笑笑,走开了。
我四处走动,一边听取同学的讨论,一边与同学们交流着想法,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观察、感受讲出来,反映到构图中去。同时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供他们参考,这样,师生互动,使同学们感到亲切,也解除了同学们对风景写生的困惑与神秘感,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精神。二十分钟一过,我就把同学们召回了教室。趁着他们的兴奋劲儿进入了下个阶段。第三阶段:分析总结
我要求同学们谈一下在观察、选择时的体会。同学甲:“第一次出去写生,我感到十分新鲜,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操场。从操场看校园,果然不同凡响。我画了半个司令台、旗杆和在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在旗杆的一面还有两棵香樟树,树后是我们的教学大楼。这样选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学校的美。” 另一同学补充道:“在旗杆后面还有一棵雪松,但比起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来,还是矮了一半,总的感觉比较难画。”
“但是我还是不太理解把旁边的一丛小树移了过来代替那半截门墙。这样画的风景不就不真实了?”许莎莎问。我解释道:“你们想得很好,问得更好。我已说过在风景中对称的构图不自然,太呆板;把小树丛移过来叫做移物借景,既破了门墙的对称,更能集中表现这一片景色的美。”我看她理解地点了下头。
---------
接下来,我下去选了五张较有代表性且完成情况较好的构图。挂在黑板上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简要地点评,并列出了三个课后思考题,供下课进行讨论: ·线条的变化与用途?
·近处与远处的房子大小有何区别? ·构图中近景、中景、远景的关系? 这样我完成了新教材的第一堂练习课。
(我的评价:过程写作确实采用了叙事写作,但从他的三个阶段的写安排上看,象是在写课堂的全过程,如果这样,就有课堂实录之嫌,我觉得在选择性与典型性上下的工夫不大,虽然从他使用的省略号上看仿佛是没有省略的就是选取择余下来的,但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变成实录节选了,或是截取。)教学反思„„
回顾这堂课,我感到走出课堂,回归自然,对学生来讲很受欢迎,对老师来讲,也充满了挑战,以下是我的两点思考:
思考1:现在的单元教学系列感强,很紧凑,而且向综合方向发展,应结合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以教材为出发点,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加强不同学科间尤其是不同艺术学科间的融合,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
思考2:美术课程改革已蓬勃展开,教学活动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必将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无法培养出现代公民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正在经历巨大变革的现代美术教育以不断满足和丰富人类多层次与多样性的精神文化为目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画性格》美术教学案例
一、有关背景:该班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本次活动内容《画性格》是苏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第十册的教材。通过本课内容活动,学生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大胆地进行探索、造性的自主表现,使“绘画’感觉’的表现“有零的突破。本人从研究课题入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摆脱“权威”阴影下自由、自信、自主地创造表现。(我的评价:背景的写作同样不能离开叙事性,否则案例的风格不统一。所以这里的背景写法,我认为是不对,因为看起来更象在写教学目标。)
二、实施:(课堂教学节录)(师组织学生由慢到快地拍手,注意到每位学生不同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的不同性格所表现出的不一样)T:拍手时你感觉到什么?S1、S2:痛、热、麻、痒、很吵、有风。。T;老师一直在想,这么多的感觉,我们到底能不能把它画出来呢?(大部分的学生大声地回答“可以“,少部分摇头、一脸茫然。)T:好,现在就请认为“可以”的学生到自己的位置上试试。(大多学生立刻去尝试表现,个别学生一开始仍在座位上,在师的鼓励下才尝试;学生多数借助“手“来表现,还有个别学生的作业是空白的。)(组织学生回座位)T:我们用电脑来搜索几位幸运的学生,看看他们是怎么画“感觉”的?(搜索,并用投影仪展示作业)T:你画了什么“感觉”“?是怎么画的?”S3:我画“麻”“的感觉,手上一点一点的。T:哦,原来是用“一点、一点”可以画“麻”“的感觉。(再搜索、展示,这次学生的作业是张空白纸。)T:你在拍手时有什么感觉?S4:痛痛的。T:还没想出什么办法来画“痛痛”“的“感觉”,是吗?好,老师刚才看了大部分同学的作业,有一些学生还没想出办法来,没关系,继续努力。
4S“我把白色和蓝色涂在一起,这样觉得很冷。T:原来“感觉“是可以画的,而且还有很多种方法。(组织学生欣赏《画性格》范图,引导发现同一“感觉“的不同表现方法,和同一方法表现不同“感觉“。)(再次组织学生体验不同性格,并进行表现。这次学生的作业较为大胆,懂得借助点、线、面及色来表现抽象的“感觉“,但表画画是局部的,无法形成完整的作品。)T:哪位学生来告诉大家,你刚才画的是什么性格?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画的。S5:我画的是火爆的性格,我用红色的油棒画“火爆”。T“有没有哪位学生也是画“火爆”,不过和他方法不一样的?S6:我也是用红色油画棒画的,不过是这样这样的(折线),因为火爆中还有点火药味。S7:我画了安静的性格,用了白色、蓝色的油画棒,线条柔和。S8:我是用淡绿色油画棒涂得很均匀,就像地毯一样。T:学生们,你们今天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呢?“感觉“可不可以画呢?S:可以画的。T:是可以画的,而且可以用自己的想法、方法来画。(延伸课堂,布置作业,结束活动。)
(我的评价:正如作者所言是节录,因此这样的叙述,不具有完整性,让人无法很好去体验某段情节的发生、发展、结局这样一个过程。因此,这只能说是一种笔记,类似听课笔记,但不能说是一种叙述表达。)
三、讨论:
1、学生三次的作业是不完整的,这样学生是否会缺乏成就感?现阶段学生是乐于去发现更多表现“感觉“的方法,还是希望有张完整的作业?延长第三次画的时间,能生能够形成完整的作品吗?
2、将教室分为授课区和动手操作区,是否更利于五年级学生的学生?若利于教学,又该如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如何推广?(我的评价:作业不完整成什么样?是否会缺乏成就感的状态如何都缺少叙述性描写。)
四、简析:
1、摆脱权威,学生个个“我能行“在平日的美术活中,学生时常会问老师“我可以这样吗“、“这要怎么画呢“,更甚者会说“老师我不会“、“我不行“。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对老师的依赖使他们渐渐失去了自己个性的思维、见解,他们在猜测中带着恐惧感求知。设想,当老师的权威性消失了,老师的见解不再是碓一的、正确的,那么学生是否会大声说“我会!我能行呢!“本次活动,我着重探究学生在摆脱权威的阴影时,是否能带着自信进行难度较大的抽象的创作表现。在学生畅谈拍手获得的感觉后,我问学生“老师不知道这些“感觉”是否可以画出来,谁能够告诉我“感觉”到底可以画吗?可以的话要怎么画?“当学生听到老师也不懂的消息,他们先是一阵骚动,接着兴奋地说:“可以的,我“教“你。”此时大部分的学生已忘却了表现抽象的恐惧心理,大胆地进行表现尝试,以获取“教”老师的成就感。这次的作业,只有少数学生尝试成功,大部分学生还是较为茫然。在评价这次的作业时,对于尝试失败的学生我给予鼓励,而对成功的学生我不给予裁决式的评价,如“很好,快乐的性格是可以这样画的,这个学生动了脑筋,用自己的方法画了自己的“性格”。还有其它画快乐的方法吗?“这样,学生便懂得了“性格”是可以用不同的色彩表现的,而且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不用和别人的一样。在第二次作业时,大部分的学生已能较大胆、较自信地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表现,作业较第一次有了明显进步。第二次评价,我鼓动学生展示同一“性格”的作业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的方法是灵活的,没有绝对、统一的,各人的表现方法是没有对错的,只要是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是对的、最棒的。在第三次作业时,学生的心态十分的放松,他们已能大胆地用线、用色进行表现,在评价作业时,都自信地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性格”,用了什么方法。最后,我再次问学生:“性格”可以画的吗?学生异口同声道:“可以的“。经过这次活动,我证实了当老师不再是个“法官“、裁判“时,当老师的绝对权威消失时,当老师假装和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一同求知时,学生会大声地告诉你“我能行“,这时的老师已教会学生最珍贵的东西,这便是自信。
2、新旧知识的承接在教学中的把握抽象的“感觉“可以借助点、线、面及色彩进行表现。五年级的学生已认识了多种的点、线、面,对常用色也有初步的视觉感受,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知识进行表现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之一。活动中,学生反复的探索作业并进行作业的评价,无意识地与以往知识连接,并有意识地运用线条、色彩的进行表现。
(我的评价:简析太长,大大超过了叙事本身,从文体上看,主次不分,应当以叙事为主,稍带反思议论。)你的课你决定
叮铃铃......上课铃声一响,四(2)年级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美术教室。新学期第一节课他们就表现出这么好的状态,我心里不由的升起一股激情。可就在我暗暗欣喜时,教室里马上乱哄哄起来:同学们有的抢着刨笔,有的向同学炫耀着带来的新画具,有的翻着书本唧唧喳喳吵嚷着什么。我马上明白了,原来学生对新学期要学的内容非常的好奇,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节课要上些什么。在这节课之前我已按设计好的第一节课内容在其它班上过了,也就是很严肃地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学生都是一脸木讷的样子,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换一种上法!
我站在讲台前没有吭声,只是用眼睛慢慢地环视了一圈。不一会儿,学生可能感觉到自己有失礼貌很快就安静下来。针对学生对新课本的好奇心,我微笑地说:同学们进来之后都在忙着翻看美术书,我感到非常高兴,这说明同学们还是很喜欢上美术课的。首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课本,看看有哪些教学内容和课型,比较喜欢哪些课,不喜欢哪些课,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意见。如果你想学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也可以提出来。同学们听了之后非常的积极,美术课还可以自己决定,那得好好地研究一下了。不一会儿提出了一大堆的建议,然后师生一起研究决定,对一些课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安排。如:学生不喜欢记忆画《蔬菜》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对着实物进行写生,学生比较愿意接受。一些类型相似的课可以合在一起上,以前学过并已经掌握的方法或没有太多意义的课就删掉,适当增加了一些水墨画的练习等等。学习的内容选定了,那么作业应该有哪些要求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又投入在积极的讨论当中。经过他们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提出以下规定:绘画,可以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最拿手的工具材料完成作业。手工作业,允许学生独立或2-3人合作完成作业。算他们还有良心,没有说不用做作业的,(有感情色彩,这样表达有文学)于是作业就这样决定了。接着,我顺水推舟:既然是大家自己选择和决定的内容,那么你们能不能做到?如果做不到老师可要严肃对待了。学生一个个信心十足的样子。最后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怎样的美术作业才算好的作业。学生的回答很多,干净的、认真的、饱满的、艳丽的,也有的学生就干脆看着我,不说话。说不出话,倒让我觉得很意外,这个问题很难吗?我说:老师只有一个要求,一个词,就是‘与众不同'。鉴于刚才有的学生无话可说,我说:你们知道与众不同的意思吗?毕竟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是有几个聪明的孩子也说了个八九不离十。及时表扬了一下,我小结:与书不同,与老师的不同,与同学的不同。可以是大不同,也可以是小不同。这也算是这一节课我给他们提出的唯一的要求。
最后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怎样的美术作业才算好的作业。学生的回答很多,干净的、认真的、饱满的、艳丽的,也有的学生就干脆看着我,不说话。说不出话,倒让我觉得很意外,这个问题很难吗?我说:老师只有一个要求,一个词,就是‘与众不同'。鉴于刚才有的学生无话可说,我说:你们知道与众不同的意思吗?毕竟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是有几个聪明的孩子也说了个八九不离十。及时表扬了一下,我小结:与书不同,与老师的不同,与同学的不同。可以是大不同,也可以是小不同。这也算是这一节课我给他们提出的唯一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教师摒弃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只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审美能力设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课是载体-----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通过这个载体展示出来的,过程是由一些版块组成的,那么我们老师就需要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联起来。怎样用好这根线串,这就是我们上课的艺术!
教学应是双边活动,一节纯粹由老师编排设计的课,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既然是学生的美术课,当然是为了满足他们美术方面的需求,为何不予其所求,舍其多余的呢,这样学生学的开心,也节省了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本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进行,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不仅对课本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这对以后的教学做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我的评价:很好的掌握了叙事文本的特点。有很好的细节描写。有反思、有小结。只不过对背景写作几乎没有涉及,但总来说还是一个好案例。教学案例的撰写
作者:刘显红教师风采来源:转摘点击数:371
更新时间:2006-3-24
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
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郑金洲,2000)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三、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四、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五、教学案例的特点和撰写要求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应,写的是结果。而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4.撰写的教学案例要有价值性。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描述、反思,既能提升自己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又能为其它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方式。教学案例的撰写(6)
作者:刘显红教师风采来源:转摘点击数:421
更新时间:2006-3-24
实验三小韩小蓉
二年级美术教材《鸟和家禽》这一单元共有三课时(分写生画、想象画和制作)。针对其中的制作课教学,我设计为课前准备、实施制作和作业展评三步进行。
据我了解:因为教材的图文并茂,学生们把书翻了又翻,平时也储备了些制作材料。布置课前准备时,我便宣称:孩子们可带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可使用的物品。一上课,他们便拿出纸盒子,塑料杯、旧鞋破袜(干净的)、羽毛、麦干、绒线、夹子等等。品种之丰富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这么丰富的材料既可“就物造型”(把物品想象成禽鸟再加以制作),又可“依思择物”(根椐构思选择物品)了!课上,为了激励学生想象,我没有具体要求或示范做某种禽鸟,随手拿起只鞋和两个乒乓球,拼凑在一起(鞋作禽鸟的身体,球作眼睛),让学生远观是否象哪只禽鸟。又树起铅笔盒,卷了一大一小两纸卷,在头尾安上。孩子一看乐了:“真有趣,真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做成禽鸟。”于是一阵拼凑拼凑与窃窃私语后,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两三个围在一起的,单干的或合作的,制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有的小朋友自如的剪裁着纸盒;有的自制了圆锥,圆柱组装粘贴;有的把自制羽毛依次粘贴“鸟身”上;有的用塑料瓶、夹子拼装成一只色彩斑斓的鸟;更绝的是一个小朋友居然会用一只塑料瓶身通过剪、卷制作一只栩栩如生的鸟„„给我很多惊喜。
临下课到了作品展示的时间,四周窗台(可挂可放,空间很大)成了展示台,学生们放上了橡皮泥禽鸟,纸筒禽鸟,蔬果禽鸟,实物禽鸟等等。我望着四边窗沿上琳琅满目的新作,还有忙着继续构思、裁剪、制作、装饰的学生。感叹万分:真是“奇思妙想不断,心灵手巧实践”。
我被我的二年级学生折服了,无怪乎,人们说儿童个个是天才啊!
我的评价:这是一个不错的案例,只少了一点反思。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还有标题没有,这样让人觉得缺少主题性。
大连开发区新城小学时间:2004年9月9日12:51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旧教材新上法。根据教材所给内容,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一、课前准备:
1、过自己喜欢的办法查找有关海底方面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或是一个小故事、传说以及人类对海底世界的探索情况等。提醒学生可以到网上查、到图书馆找资料、回家咨询长辈、到书店找、同学互相参商等等。
2、选择海洋世界里的任意一种情景,同学们自愿组成小组进行不同角色扮演,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要求以“话剧小片段”的形式自编自演,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共同来选择安排角色,共同协商台词与动作,共同制作表演所需道具及化妆品等。最后各个小组长共同组织表演顺序。
3、来话剧内行人士及提供话剧作品为学生作指导和参与,教师也要参与指导,注意环境保护方面思想教育引导。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学生进行话剧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摄像;
2、教师进行总结,表扬表演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教育的同时,把兴趣带到下一步对海底世界的描绘中;
3、利用多媒体播放摘自《动物世界》中海底世界的片段,增强直观感受。
4、用其它视觉手段来表现海底世界的,美丽,神秘,或者将海底生物人物化,或者画自己想象的海底世界;
5、墙上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拍照存档。
三、效果分析:
1、通过资料查找,使学生积极参与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的方法。
2、在编排组织话剧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群策群力,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使学生体验了成功地做好一件事的过程和乐趣,同时还尝试了话剧的艺术表演形式。
结果同学们有扮演大鲸鱼的、和各种其它的鱼的、有扮演可爱的海豚、小海马、大乌贼、美丽的海星等等,也有扮演传说中的虞美人、龙王,有扮演一棵海草、一株美丽的珊瑚、以及海洋探险家、海底地质勘探工作者等,虽然表演时间不长,却使同学们有了;不同寻常的经历。
3、通过表演和海底世界录相的欣赏,学生思维已被充分打开,所以进行制作和绘画时,思维活跃,作品的形象与色彩都很丰富。
4、运用摄象与摄影既是对学生资料的保存,有可使教师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激发对以后活动的兴趣。
(我的总评价:这明显是教案加反思。所以是不合格。)
第五篇: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分析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从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景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实际活动的反思。
每个案例都要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入胜。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学案例,即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以是教学实践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二、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具体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2.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启发性.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所提供的一个或一组教学事件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真实的事件事例;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段,这些片段蕴涵了一定教育理论。
三、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2、主题 每篇案例都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讨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四、一个成功的案例应有下列内涵
(一)描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情景事件)
1、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描述(少一点主观色彩)
2、故事既要生动感人,又要能引人深思(富有启发性)
(二)事件通过精选,有典型的思想、行为、感情的冲突
1、故事要能引出问题情景
2、与常理和公认的逻辑相悖,与权威的预言和论断相悖
3、充满内部,存在互相冲突,看来无法解决的事情
(三)紧扣事件的主题,突出事件的重点
1、在撰写时,不能面面俱到
2、突出重点的环节要具体、详实
(四)通过反思要揭示出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1、合情合理的反思
2、精练精到的评析
(五)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感
当前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
五、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1。写作前期
2。资料收集阶段 上或听一堂课;上课前做好记录的准备;课前的相关内容要清楚;集体讨论;任课教师的说课;参与者的评课;归类加工整理。
3。撰写初稿。
4。反思、斟酌、修改。
5。撰写教学注释和分析。
六、教学案例的一般格式
(一)标题——醒目、鲜明
1、用事件定标题
2、用主题定标题
(二)背景(案例的背景)
1、间接背景
2、直接背景
(三)展示(案例的描述)
1、展示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最大的特点在于明确的问题意识
2、解决问题。这是案例的主题,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应细致描述。
(四)反思和分析(案例反思)
1、对问题解决利弊得失的分析
2、自身启示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