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功家教案例
成功家教案例—惠州市家教中心
辅导学员:初二张学员 辅导科目: 数学, 英语, 辅导时间:3个月 辅导频率:一周三次 辅导教员:郭教员 个性化分析
初次接触该生,以及与其家长交流后发现,这个男生最大的特点是“脑子聪明但不用心”,这也是很多初中年龄段男孩子的通病。此外,他还很沉迷小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在科目方面,数学基础一般但是脑子灵活,最大的缺点是不细心,经常在考试中丢不必要的分;英语方面基础极差,亟需提升基础,培养兴趣。辅导方案
与家长进一步沟通后我回家自己做了一份辅导计划并与家长达成了一致,和家长一起配合,希望给孩子能有一些帮助。和大多数的大学生家教一样,我也是先和这个男孩子打成一片,尝试与他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篮球和小说。我发现他的内心并不排斥我这种比他大六七岁的人,反而和我很要好。这也方便让我展开进一步的教学。
我的辅导时间是暑期每周五天,上下午。为了在态度上让其有转变(孩子很爱赖床并且父母也叫不起),我一般很早到他家里,并且以开玩笑的方式呼唤起床,效果也很好。教学计划也很清楚:上午英语,下午数学。在上午的阶段主要是狠抓基础,将初中课本的单词抓牢,辅之以语法和语感的建设,并且训练听力和一定量的题目,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空闲时间奖励”(这对爱玩的他很有吸引力。)下午的数学上课之前我都强制要求他午睡,时间保持在三十分钟左右,保证下午不瞌睡、保证学习效率。针对初二数学的特点,我分为授课、分析核心题、题量训练、总结反馈等环节,并且重点解决其粗心大意的毛病。在集中训练了一个暑假和开学部分时间后,孩子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学习态度上和整个人的自律性上,成绩当然也有明显提升。在几周之后家长的来电中得知他每天还坚持午睡并且逐渐加强锻炼、减少电脑游戏的时间,同时还在校报上发表了作文,我也非常欣慰。辅导效果
1.成绩方面:排名从班级末位前进到中上游,并且学习态度改观很大。英语方面提分37分(97至134),数学百分制达到85+ 2.性格方面:周末的时间里不再宅着玩电脑,而是运动+看我推荐的书籍 3.与家长关系方面:叛逆的性格有改观
4.与我:经常电话交流,保持联系并且向往大学生活
第二篇:优秀家长成功家教案例
优秀家长成功家教案例
激励孩子“杀敌立功”
我的女孩和男孩小时候学习都不好,女孩提出不想上学,男孩经常逃学玩电子游戏,我为此伤透脑筋。后来我坚持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教孩子把课堂当战场,学会一个生字,就是消灭一个敌人;写一篇好作文,就是打一个胜仗;期末考得优秀,就是打一个大胜仗。激励孩子“杀敌”立功,多打胜仗。(家长:赵何)基础打牢什么都不愁
我教孩子注重抓基础,孩子从小学习,我就要求宁可分数不高,也要把基础知识打牢。我的育子经是:爱学习、会做事,有爱心。分解开来就是要热爱学习,目的明确;不能作书呆子,要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体现自己的组织能力;要有爱人之心,助人之德,要爱父母、老师、同学、亲友,不能自私自利。数豆子“数”出数学兴趣
教孩子最好不要强迫他做这做那,孩子容易反感。有一次,我利用豆子、钮扣、硬币和豌豆等跟孩子玩数数游戏,我发现孩子从此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孩子爱提问,我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教孩子将一些字组成词语,教他们会用字典等工具书。
我在家里做到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不抽烟、喝酒和打牌等。小孩学习的时候,我坚持不看电视,就读报纸,写教案,批改学生作业,在孩子的心中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家长:李传杰)让女儿承担自己惹的“祸”
女儿李小梦4岁时,有一回,朋友出差,把她4岁的女儿诗晨托我照顾。我让孩子们到卫生间洗手,过一会,听到卫生间传来了哭声,诗晨跑来告状,说林源往她身上浇水。我把她们带回房间,问明了情况之后,我先让诗晨脱下湿漉漉的衣服,又让女儿脱下自己的衬衫。我拿起诗晨的湿衣服给自己女儿穿上,让诗晨穿自己女儿的衣服,然后叫她们坐到地毯上,听我讲故事。讲完故事之后,我问女儿,穿着湿衣服冷不冷,舒服不舒服。女儿一个劲地摇头。我对女儿说,你想一想,诗晨穿着这样的衣服会是什么感觉呢?女儿难为情地低下了头。事后女儿主动向诗晨道歉,并拿出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和诗晨玩。(家长:李果)
装无知让女儿当老师
在女儿上幼儿园时,为了调动女儿的学习积极性,我一直装作不懂字,让她每天用学到的字和故事回来教我,从中检查她的进步情况。发现她记错、“教”错的时候,也不会批评她,照样装不懂,假装拨电话问老师,然后说老师纠正了,告诉女儿正确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女儿对学习有了很浓的兴趣,对学校和书本有了感情,每天兴致勃勃地带着知识回来“教”妈妈,学习效果很佳。(家长:赵进前)
让孩子自己去“说情”
上小学时,我女儿李欣的同桌有段时间总是打扰李欣,拿走她的铅笔,上课时也不让她写字,甚至故意捣乱,女儿回家后让我去找老师调座,我知道调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也希望她向老师表
达自己的想法,再通过老师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于是对她说:“妈妈认识老师,如果我去找老师,老师肯定会为你调座,但如果你上中学、大学、甚至工作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让妈妈去解决吗?你想想,不让妈妈帮忙,谁还能帮你解决?”后来,李欣自己去找了老师,老师通过教育她的同桌,并未调座,顺利解决了此事。(家长:李淑兰)
优秀家长成功家教案例
宋 营 小 学
2013.5
第三篇:家教案例
案例:良好习惯的培养
背景:
中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所以,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是小班幼儿核心课程之一。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向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有许多良好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因此,家长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如洗手、吃饭、上厕、睡觉等机会,可对孩子进行教育。
案例:
中午午睡了,忽然,耳边传来断断续续的抽泣声!咦,怎么了?有的孩子被吵醒了,抬起头来张望!我连忙寻着声音走过去,仔细看了看,发现了躲在小被子下的袁涛小朋友:他正两手紧紧攥着被角,咬着嘴唇,哭得满脸是泪!我急忙问他是不是不舒服?他摇摇头。我又问他是不是尿湿裤子了?他还是摇摇头。我很纳闷怎么会无缘无故得哭起来了呢?就坐在他身边安慰他,让他慢慢平静下来。
过了一会儿,袁涛不哭了,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哽咽着说:“老师,我刚才吃饭前忘记洗手了!奶奶说吃饭前不洗手,肠子会烂的!”说完又“呜呜”地哭了起来,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摸摸他的头说:“吃饭前是应该洗手的,如果不洗手,细菌就会被吃到肚子里去,那样会肚子疼得!以后吃饭前可要记得洗手哦!”袁涛迟疑地问:“老师,我的肠子会烂掉么?”我笑着说:“一次不洗手,肠子不会坏掉的!你只要记住以后每次吃饭前都要洗手就行了!”他听了,终于放心了,如释重负地躺回到自己的小床上,睡下去了。孩子们安静下来,不一会儿就都睡着了„„
分析:
望着孩子们熟睡的小脸,我不禁想了很多!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位有心的家长,应该多学习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因为这些小事有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四篇:家教案例
另一种温暖
鹤琴幼儿园 朱秀英
教室里出现了一只懒蛤蟆,女孩子们惊叫,男孩子们欢跳,乱得就像一锅粥一样。突然,林旭排众而出,抬起脚,狠狠地向癞蛤蟆踩了下去,一下、两下、三下„„,然后大摇大摆地返回队伍,朝着我咧嘴一下。教室里在一阵鸦雀无声后,顿时集体爆发惊呼:陈林旭踩死了懒蛤蟆!作为老师,我也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我一下子束手无策,只觉得心底有点发寒。
林旭是今年刚刚插班进来的孩子。聪明活泼,在活动中能积极发言,并且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动手能力很强,总是很快完成自己的操作任务,在作画时也常常有神来之笔,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应该是很受欢迎的。但是恰恰相反,因为林旭的个性比较霸道,小朋友的玩具他随意地取玩,如果玩破了就随意地一扔,如果同伴不同意给他玩具,他就立刻拳打脚踢,孩子来告状,我让他道歉,他也道歉,但下一次的时候仍旧是这样,孩子们渐渐不愿意和他玩了,躲得远远地,他也不是很介意。我一直认为他只是个具有攻击性的孩子,但在踩蛤蟆时他冷漠的表情,让我感受到他对生命的无动于衷。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行为,等他长大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无限担忧,那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让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呢?
据家访了解,林旭家中经营着一家小饭店,只有一个服务员,父亲既是老板也是厨师,从早上经营到深夜。父亲在家时一般都在睡觉休息,母亲也在饭店中帮忙,有空的时候就外出打麻将,家中一般只有奶奶和他两人。奶奶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家庭经济收入一般。林旭的父母都只有初中文化,平时只要林旭犯错误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顿来解决问题。奶奶却对林旭非常溺爱,基本是百依百顺。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林旭缺少来自精神上的温暖。
就这次发生的情况,我决定和林旭的父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此之前,我也作了很多思考。
一、追溯行为发生的本源
事实上,在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后,出现这样的问题,多半是源自对父亲行为的模仿。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正是因为父亲有爱动手的习惯,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家长没有去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缘因,而是将孩子痛打一顿以解决问题,这样的办法并不有效。父亲没有让孩子“心服口服”时,以暴力解决了问题,由暴力产生的不满情绪就会储积下来,它像洪水猛兽,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孩子在受到父亲粗暴地行为影响一下,也会产生“你打我,我打猫”的行为,因此和同伴发生矛盾时,首先采取的就是暴力手段。
而在幼儿园里,林旭在做错一些事情后,貌似在老师的引导下跟同伴道了歉,实际上,在孩子下一次依旧发生同样的错误的情况可以看出,孩子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和林旭的谈话,他也说:老师让我道歉我就道歉,反正又没有关系。在这里,老师也犯下了一个错,没有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简单的把老师的是非标准,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依旧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会觉得:老师认为你错了,你就错了,而做错了事情,也只需要道歉就够了,长此以往,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二、制定纠正行为的措施
我很快找到了林旭的爸爸妈妈,复述了事情的起末,家长着急而又无助,反复的问:这怎么办?这怎么办?
(一)纠正家长的角色定位。
不做“法官”,学做“律师”。因为文化层次的关系,我跟林旭的父母打了比方,家长在在家庭中不是法官而是律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是法官,不是来判断孩子是否有罪的,而是一个律师,要在孩子的的孩子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孩子本身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当孩子出现错误时,不要立刻的对他定罪,放下作为父母的架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呵护孩子的自尊,维护孩子的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二)停止家长的暴力行为。
让家长知道自己的行为时孩子的镜子,当家长因为孩子某些错误的行为,进行体罚以后,孩子自然而然觉得动手攻击时一种正常的行为。在孩子无法对父母的权威进行挑战时,孩子会产生,“你打我,我打猫”的心态,而去攻击其他他能够攻击的对象。
(三)丰富家长的教育方式。
考虑到孩子家长没有更好的应对策略,我给家长提供了几条教育建议。1.孩子反抗时,不要让自己的高压方式升级。
2用一种冷处理的方式来对付孩子的暴力行为——孩子关在他们的房间里,让他们自己平静下来。
3.监控孩子表现不好的行为,建立一套分数体系:孩子做得好,便可得到好分数、奖励或某些特许;表现不好,就得不到这些奖励。家长可以和孩子制定行为规则,让孩子参与规则的讨论。
4.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孩子表现出的亲善行为予以鼓励。积极鼓励的态度会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使孩子表现出积极、关心的情感。
同时我也告诉家长小孩这样的性格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让他在短期内完全改变,那是不可能的。目前,他的情绪稳定多了,脸上的那淡漠的表情减少了了,笑容也渐渐地增多了,和一部分同学的关系也还不错,我想,这是幼儿园家庭合力的结果。
三.结论与反思
通过个案,我意识到家庭内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必然促使孩子对爱的情感的缺乏,缺少家庭温暖,一味溺爱,让他对爱的情感的麻木不仁,亦抑制了其对周围人产生爱,容易滋长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心理,加剧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林旭家庭教育的恶性循环,加重了孩子仇视学校、老师、同伴的心理。家庭因孩子的问题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从溺爱到打骂,对一个心智还不成熟,分辨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心理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导致孩子问题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只能通过不恰当的方法宣泄内心的不满。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偏差以至于最终的行为偏差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源。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在对待一些特殊幼儿时,我的经验是多么地匮乏。但是我也知道,当我下一次面对这样的镜头时,我不会让震惊迟缓我的行为,我肯定会立刻将他拥进我的怀里,先给他一点温暖。
第五篇:家教案例
“是我不小心拿的”
放学的时候,我给孩子们整理穿着。我的余光看见浩浩一个细小的动作——捂着上衣口袋,极为不自然。当我站到他身边的时候,他的表情也开始有些异样。
我问他:“浩浩,你口袋里有什么宝贝?能让我看看吗?” 浩浩说:“没有”。我说:“可我刚才看见了。”
浩浩说:“是我不小心拿的。”浩浩还是紧紧抓住袋口。我说:“是吗?那能否让我看看到底是什么宝贝?” 浩浩说:“那好吧。”
他慢吞吞地拿出两张班级里的手工纸,说:“就两张手工纸,是我不小心拿的。”他还是捂着口袋,似乎口袋里还有什么东西。
我试探着问:“还有什么宝贝不给我看呀?”
他再次慢吞吞地从口袋里摸出一支我们新使用的记号笔。此刻,我脑海里浮现之前发生的一个事情。
那天下午午睡起床的时候,浩浩穿衣服的时候,从口袋里掉出一个固体胶。我愣了一下,问浩浩:“你口袋里怎么有固体胶啊?”浩浩停了几秒钟说:“刚才我不小心拿的。”他的神情非常紧张,生怕我批评他。从他的眼神里我似乎看到了他的自我认识错误,我问他:“你为什么拿固体胶啊?”他说:“我在家里做手工,可是家里没有固体胶。”于是我对他说:“如果你需要借一下老师的固体胶,老师会借给你,也可以送你一个,但是不可以自己悄悄拿。”我强调说:“你要记住哦,不是自己的东西是不可以拿的。”浩浩低着头说:“嗯,知道了。”完全是一种知错就改的神情。那天放学的时候我就送给他一个新的固体胶。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缺乏是非观念,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拿着占为己有。现在的家长往往只要孩子想要的,都会去满足孩子。因此,慢慢地孩子觉得只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他们不懂得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因此,我一直觉得我们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就像浩浩把自己喜欢的固体胶拿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当在浩浩身上发生第二次“是我不小心拿的”的事件的时候,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为一名教师,我陷入了极度思考。
我看见浩浩从口袋里拿出记号笔的那一刻,我的内心非常震撼。难道上一次的事件没有引起浩浩的谨记吗?难道我的教育没有到位?我的心中充满了忐忑。
我想:浩浩正处于心理学上所讲的“自我中心”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他没有明确的物品归属权观念,“我喜欢的就是我的”、“我喜欢的我就带回家”……如果没有被及时告知,他会认为班里的玩具就是他的,拿回去玩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因为孩子也有自尊,我把浩浩叫到午睡室。
我问他:“浩浩,想一想,你还记得上次你拿了班级里的固体胶之后,王老师怎么说的呀?
浩浩说:“王老师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
我说:“嗯,你记住了,可是,今天怎么忘记这句话了呢?“ 浩浩低着头不说话了。
我说:“浩浩,你知道吗?你让王老师心里好伤心,因为你没有记住我的话。” 浩浩低着头,流泪了。(其实,浩浩在平时的表现是一个胆小的男孩子,看见他紧张、害怕的神情,我心软了。)
我拉着他的小手说:“现在,王老师相信你真的会记住‘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这句话了,一定要记住不是你喜欢的就可以拿的。”
浩浩使劲点头。
看着浩浩走回教室那幼小的身影,我的思绪有些凝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着他以后的生活,甚至他的整个人生。如果,浩浩的这个“不小心”不能及时地彻底地纠正过来,将是我教师生涯的大憾。孩子的行为习惯是要靠家园同伴进行的,之前的事情我没有告知浩浩的家长,这是我的忽略了。这次再次的发生,我决定晚上要打电话给浩浩妈妈交流和沟通一下。
晚上吃过晚饭,我给浩浩妈妈打电话,电话正好是浩浩妈妈接的。(在平时的沟通中,浩浩的妈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妈妈,她为了儿子都辞去工作做起了全职太太。自从浩浩妈妈上学期辞去工作到现在,浩浩的确在各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我把今天浩浩在幼儿园里拿手工纸和记号笔的事情经过跟浩浩妈妈说了一遍。
浩浩妈妈说:“他今天回家在吃晚饭的时候,就有点吞吞吐吐,说有事情跟我说。后来问他到底什么事情?他说自己不小心拿了班级里的手工纸,被王老师批评了。我当时就批评他了。。。”
我又告诉浩浩妈妈前一次的“固体胶“事件,浩浩妈妈大惊。浩浩妈妈说:“真的谢谢王老师,我们都不知道儿子有这样的坏习惯,前一次他也没有跟我说,这是不行的,我要跟儿子好好聊聊。王老师,谢谢你这么及时地跟我说,也非常
谢谢你这么负责地批评他,以后麻烦王老师帮助关注着,一定拜托你们两位老师帮助他。如果还发生一定狠狠批评他,可以适当打他几下。”我不可能打浩浩的手,但是我心中有希望了,得到了浩浩妈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第二天,在孩子们午睡前,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我自己编的,是关于“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的话题。故事讲完我让孩子们讨论:为什么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孩子们各抒己见,浩浩说:因为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没有礼貌的,而且拿走了别人的东西,别人会着急。我继续问他:那如果你很喜欢这样东西呢?浩浩说:我可以跟妈妈说,让妈妈去帮我买。从浩浩自信的回答中我也同样找到了对浩浩的信任,我相信他没有第三次“是我不小心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