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双手说课教案
一双手说课教案
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双手》,现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双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本文主题集中,特点鲜明,行文流畅。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阅读知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透过一双手,体会出林业工人张迎善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之中的伟大,并产生敬佩之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准备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结合实际、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能力目标: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2、学会抓住重点字句和细节描写体会文章主旨。这是本文的重点。
情感目标:感受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这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诵读法,多媒体展示法,计算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际操作法 学法有:多种形式的读,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计算法 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接近文本
韩军老师说,语文教学中积累非常重要,因此课前,我准备要求学生积累修饰手的词语,为导入打下基础。好的导入在于吸引学生兴趣,尽快将学生引入文本,我这样设计导入:
板书“手“,生齐读。我们可以在这前面加一些什么修饰词?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手,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一双手》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要说的?根据学生质疑,顺势引出:这到底是一双怎样的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入文本,去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
第二步、初读课文,见手之特殊样子
语文课标说:“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是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先决条件,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我让学生勾读课文,找出描写手的样子的句子,反复品读,再向同桌描述这双手的样子。本环节既能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又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语文课标告诉我们,教学要注重反馈,因此,小组内交流完毕,我请学生起来描述手的样子。再在文中找出描写手样子的句子齐读。《课程标准》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因此,我让学生把这手和自己的手进行比较,在学生的回答中,抓住“把我的手紧紧裹住”中的“裹”,“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中的“鼓皮”,“老茧布满每个角落”中的“布满”“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中的“老干蘑”“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这些词句反复质疑品读,并让学生相互握手,体会“裹”与“握”的区别,并在后文中找出他的手能裹住我的手的原因,用多媒体播放老干蘑的样子,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手指的样子?这是一双丑手,但他天生就这般丑吗?面对这样一双手,你没有什么要问的吗?自然引出对这双手形成原因的品读。
第三步、再读课文,寻手之形成原因
]读8——14自然段,说说这双手为什么会变成这种样子的?运用数学计算一天要往土里插多少次?一天打算十小时工作,平均一分钟插多少次?准备一小袋有点小石子的泥土,请一个同学上来插十次,说一下感受。张迎善一共载了多少棵树?插了多少次泥土?引导学生理解长年累月栽树的辛劳,所以这双手“亏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磨光了,磨透了”,体会张迎善的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一双丑手吗?让我们带着对手的主人,张迎善的崇敬之情再读写手样子的句子。本环节巧妙地将数学计算引入语文课堂,通过一串串数字的形象感知与比较,既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到了语言文字,突破了学习难点,也打破了学科界限,在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中,促进了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价值。
第四步、圈读课文,颂手之伟大功绩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运用数字运算和课件的相机呈现,把学生带入文本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在联想中情感进一步升华。我
让学生圈读19自然段,勾出数字。理解这样一双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帮助学生理解1垧=1公倾=10大亩=15小亩=10000平方米,我用身边的事物作比,让学生了解张迎善植树面积之广。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这双手的功绩之伟大。在学生的惊讶声中再读描写手的句子,再次体会“丑手之美”体悟作者对张迎善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为了深化文章主题。我用文章结尾“看到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引导,用这是一双——的手的句式赞赞这双手?从而得出“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个结论。
第五步、走出文本,写手之美丽短文。
孙双金老师说:“练习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唯一途径”。结合这篇文章的写法,安排小练笔,观察我们身边打造着美好的生活的这样的“丑手”,写一小段文字。
最后说板书
板书时,我抓住了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既使文本一目了然,又让学生更清晰得理解了文章内涵。
一双手 样子
原因美是以丑为代价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创造财富 功劳
第二篇:一双手实验课教案
实验课教案(学科: 语文)
一双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描写一双手,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境界。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圈点读书的能力。
3、情感目标:林业工人对造林作出的贡献。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作者对一双手的描写,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文章综合运用的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自主圈点、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诵读课文,收集研究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留心观察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手,他们的手各有哪些特点?这些手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了和创造着财富,他们手上的每一块老茧都印证着创业的艰辛,每一块疤痕都诉说着生活的沧桑。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双林业工人的手吧。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掌握下列词语:惺忪xīngsōng 老茧jiǎn 瞬间shùn 垧shǎng 搓cuō 火燎燎liáo 惊讶yà
2、朗读课文,谈谈你初读课文的感受。
3、根据以下要求,请学生用圈点读书法阅读课文。请仔细阅读课文,划出描写手的语句。提问:①作者描写了一双什么样的手?
(注意圈划“文中是如何具体从细处描写作者所见到的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1)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2)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3)手“掌面鼓皮样硬”,一只手指就像一根老甘蔗。(4)手“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5)手大无比。(6)手坚硬耐搓。
(7)这双手的贡献――创建绿色宝库的手。②他的手有什么特点? 粗糙、大、坚硬。
总的特点:奇、丑。
三、品味人物精神
请仔细阅读课文,划出人物言行的语句。
1、刚才写了所见的手美吗?那么,造成张迎善手的“奇丑”特征的原因是什么?记者姜孟之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并标划出来。
2、请你和同桌朗读记者与张迎善的一段对话,要求读出其中的感情。
四、归纳写作方法
1、文章除了通过描写张迎善的一双奇手,还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 分析19自然段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2、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
3、概括写作方法 A、烘托;
B、抓住人物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
C、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
D、想象。
E、侧面介绍
五、拓展延伸
张迎善同志无比热爱祖国的造林事业,如果他被推荐为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代组委会为他写一段颁奖词。(80字左右)
要求:
1、能至少使用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
2、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3、如果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表达方式就更好了。
六、课后作业:
1、仔细观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手,以《xx的手》写一篇作文。,要求:可以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人物外貌,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字数不少于500字。
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
附:板书设计
(所见)丑
美(所闻)
张迎善是一个的人 粗---硬---色深---木色---厚---大
绿色宝库
第三篇: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马家乡一中
王洪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了解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学习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细致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学思同步”的教学思想,巧妙地设置疑问、启迪学生丰富的联想。
2、教给学生“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的阅读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训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及作者对为人类创造绿色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研读文章7至9节,了解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形的写作方法。
【难点】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采访过程,了解这双手背后的故事,理解“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要写得成功,势必要把人物写得成功,那么写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呢?„„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同学们课前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想了解两个简单的信息: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
2、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3、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
作为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
〔二〕感知内容,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听读的同学注意圈划“文中是如何具体从细处描写作者所见到的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
2、填充句子:文章写了一双__________的手。
①填充句子(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对写手特征的的句子进行评注。
②齐读所填充的句子(感知多角度写手的效果)。
③评注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色深、大„„
3、形象感知手“大”的特征。
学生量自己的手,并记录下尺寸和张迎善的手进行比较。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讨论
课文的题目明明是“一双手”,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偏偏先列举了各种各样的手,而且是一双双未曾留下深刻印象的手呢?
〔点拨〕作者开头所列举的手中,每两种构成一组截然不同的手,基本上概括了从不同角度去衡量的手,写这些手目的是为了烘托突出“一双手”。
2、重点研读
阅读课文4~18节,投影要求解决下列问题:
①作者写的是怎样一双“奇”手?朗读描写手的特征的精彩语段和句子。画出写手的特征的重要语句。
②作者根据自己采访的顺序,从什么角度写“奇”手的?
③从各段中找出反映采访过程的主要动词。
④文章哪一句话是写“一双手”给读者的最初印象的?
3、讨论
文章用“半截老松木”比喻这一双“奇”手有什么不足之处?从画出的描写手的特征的语句中找出相关的内容。
〔点拨〕没有写出这双手的特征“大”。
4、重点分析
说说“紧紧”“裹”等字的表达作用。
〔点拨〕①说明手很大;②写出了手的力量;③说明张迎善这个人很热情。
5、细节分析
文中描写手最细腻、最具体的是哪几节?分别写出了哪些特征?
6、写法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写张迎善的手,而不是通过其他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点拨〕这一双手正是张迎善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
7、关注
举身边的例子阐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哲理。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
写一篇短文:妈妈的一双手(也可写令你难忘的一双手)
《一双手》教案2
目标任务:
整体感知(多角度描写);感悟精神
教学方法:
圈点批注;阅读感悟
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要写得成功,势必要把人物写得成功,那么写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
同学们课前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想了解两个简单的信息: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
2、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3、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
作为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
新课学习:
一、整体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听读的同学注意圈划“文中是如何具体从细处描写作者所见到的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师扳书:所见]
(二)、填充句子:文章写了一双__________的手。
1、填充句子(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对写手特征的的句子进行评注。
2、齐读所填充的句子(感知多角度写手的效果)。
3、评注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色深、大„„
(三)、形象感知手“大”的特征。
1、选一大手的学生到黑板上画自己的手,并标上尺寸。
2、其他学生量自己的手,并记录下尺寸和张迎善的手比比看。
二、品语人物精神
(一)、从“美、丑”的角度评价一下张迎善的手的外形。
(二)、刚才写了所见的手的丑的外表,那么,造成张迎善手的“奇丑”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记者姜孟之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并标划出来。
1、标划。
2、齐读体会。
(三)、相对于张迎善的手的丑的外形,而了解了造成他手丑的原因之后,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师引导谈谈感想)
(四)、填充句子,品悟精神:
文章通过描写所见所闻的张凶善的一双奇手,表明了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五)、师引导学生作结: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获得的。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你能列举相似的例子说说吗?(师引导联系课文一例一结)
(六)、品读课文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
师作巡视并作好指导,充足时间品注好后,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总结全文(结合课堂学生的掌握情况从内容到写法,从表象到精神)。
最后让我们用一句饱含深情的话结束这堂课吧:
请同学们续写:
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写一篇短文:妈妈的一双手(也可写令你难忘的一双手)
板书设计:
一双手
(所见)丑 美(所闻)表明张迎善是一个_____的人.粗-硬-色深-木色-干-厚-大 绿色宝库
教学设计
《一双手》
马家乡一中
王洪方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九年级教材第六单元第25课。身为教育者的姜孟之通过自己不断地深入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并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通过对一双“简直是半截老松木”的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教学本文时注重让学生把握文中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特征;体会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文章,学生与实际生活接触多,对此类的文章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走进作品,感情也容易触发。但真正走进生活、了解生活、观察生活的人的确很少。而描写人物外貌,许多同学只是简单的认为刻画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各方面进行,很少见到本文别开生面的抓住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一个人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种特有的写法可能一下子不容易接受。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的写法
2、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3、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教学重点:
1、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的写法
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教学难点: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教学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坚持以“读”为本,促进“说”的训练。媒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
在教学本文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手去感觉,然后逐步引入课文中主人公的手,通过对比分析,比较张迎善的手与众不同之处。从而进一步认识他的手,认识他这个人及内在的心里品质和精神。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一个课前活动导入本课)师生之间的一次握手,然后让这位学生谈谈握老师手的感觉,再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也相互握握手,感受一下同学的手有什么特点。
今天就通过我们的合作来学习课文《一双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放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一双的手
朗读,感知。(1)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惺忪
镐
老茧
垧
裹
(2)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3)给张迎善同志的“手”建立一个档案。
手的档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指:
纹路:
手的肤色:
掌面:
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
手的别号:
手的价值:、(引导学生讨论)
同学们,让我们来仔细品读这一双手。由学生自己讨论归纳,然后说出。
三、精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本文所写的手有什么特点?怎样写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认真读书、圈点批注。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适当提示并评价。(1)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2)皮肤呈木色,纹络又粗又细,一道道黑土色;(3)掌面鼓皮样硬,一只手就向一根老甘蔗;
(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5)手大无比,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6)手坚硬耐搓。
2、组织学生展示所批注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就圈点批注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评论。
3、教师把自己的批注内容展示出来。(侧重如何多角度的写手这一难点内容。)圈点批注展示、评价; 记录、归纳。
四、探究、讨论。
1、出示两则资料,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引导学生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根据描写说说写的是谁的手?(由学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答案不要求统一。)
(1)今年开学初,他父亲来交学费,我看到他父亲的一双粗壮宽大,青筋突现的手,满是老茧,抖抖索索的把钱交给了我,那印象实在太深了。
(2)每天都能见到那双手不停地写,手指原本纤长白皙,但一到冬天就逐渐变得红肿。手心处横着道道粗纹,粗糙且无光泽。面对这样一双手,谁能猜到她还不到30岁?
2、绿色宝库的美是以张迎善的手丑为代价换来的。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的职业能说明‘美是以丑为代价’这个道理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由回答,教师和学生配合给予评价。
五、拓展延伸
介绍两个人物:杨利伟、洪占辉。并出示颁奖词。请同学们借鉴着写一段话。(1)2003感动中国人物:杨利伟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2)2005感动中国人物:洪占辉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试一试:请你借鉴以上两条颁奖辞,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话。
3、引导学生交流写的习作。(教师注意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给张迎善写一段话。然后让学生模拟颁奖现场,现场表演A、讨论、写作。B、交流,评价。
六、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
这节课,我们通过这双手读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手可以创造世界,为人类服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都应该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为社会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我们不仅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双手,我们还要用好我们的大脑,这样才能有创造。
七、课后作业:
1、仔细观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手,以《
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
八、板书设计: 一双手
(所见)丑 美(所闻)
表明张迎善是一个_____的人.粗-硬-色深-木色-厚-大
绿色宝库
第四篇:一双手教案
一又手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3—18)自然段,说一说,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
2、小组内讨论: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3、细读课文(19、20)自然段,想想课文中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4、通读课文,想一想张迎善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教学重点:
1、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
2、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三、教学难点:
张迎善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叫学生读本课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叫学生领读本课词语
(二)新知识学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3—18自然段,思考: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汇报)
3、小组讨论: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4、细读课文19、20自然段,找出课文中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解释下列名词:
垧:中国北方使用的一种地积单位。一垧约是十亩。迹地: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
次生林:原有森林经采伐或破坏后又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
5、通读课文,想想张迎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名汇报)
(三)、课堂练习
1、标点小专家。给句子加标点填在()里(1)()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2)张迎善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句子加工厂。
(1)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改为“被”字句)
(2)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改为反问句)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一
双 手
张迎善的手:老干蔴
栽树26万多棵呈木色
造林33垧
手纹络深、粗
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
一双手教学反思
一双手这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第二课,这篇课文通过向我们展示了林业工人张迎善的一双手,从这双手上可以想到林业工人为绿化祖国付出的艰辛劳动,也可以体会到林业工人为祖国做出的伟大贡献。
学完这节课后我认为自己做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对于学生的朗读我指导的还不够,以后要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子来品读课文。
2、3、教学重点还不够明确。应该再突出一点。在教学中给学生的鼓励性语言少一些。
第五篇: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读书笔记的基本方法。
2.学习抓住特征表达人物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2.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都有一双手,请大家观察观察自己的一双手,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再请同学看看我今天这篇课文的“一双手”,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对这双手倾注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阅读: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了解课文,思考: ①这双手是什么人的手?
②找出对这双手最高评价的几句话。学生看书后交流:
① 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② “天下第一奇书”“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三)细品文章:
1. 作者称这双手为“天下第一奇手”,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说一说这双手“奇在何处”?
(同学各自阅读后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皮肤木色,纹络深粗 掌面鼓皮样硬,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关节缠线 手大无比,天下第一号手 坚硬耐搓
2.通过作者对这双奇手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你们对这双手的主人有怎样的感情呢?
(学生自主发言)
(小结:塑造了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抒发了对这些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热爱、敬仰和赞颂之情)。
(四)拓展:
作者抓住了一双手的特征引出了丰富的内涵,可说是“以小见大”,现在请问同学们也给你勤劳的母亲或辛勤的老师来一个特写(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