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方寸之间说课材料(一)
《方寸之间》说课材料
南关学校 张永茂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方寸之间》,本课内容出自湘版八年级美术教材第3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方寸之间》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方寸之间》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本课的学习内容与编写方式和《黑白世界》一课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拓展。从教材呈现的编写思路分析,两课都是从强调对工具使用特性的把握入手,再强调形式美感处理的技巧运用。形式上与第二课《黑白世界》具有颇多内在的联系,尤其是木刻刀具与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上,即在篆刻艺术中,由于汉字独特的造型结构而有了字形、笔画及其间架结构的千变万化,干方寸之间便可演绎出许多形式与内涵的精彩,表现出艺术家们别具一格的情趣爱好与审美追求。通过比较印面呈现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文字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感受艺术家的性情、胸怀与人格修养。
教材从介绍朱文、白文与边款等篆刻表现形式和名章、闲章、肖形印等印章品类入手,再介绍打磨石料、印石上稿、镌刻刀法以及治印的步骤。教材版面在呈现印章品类的位置编排秩序上与这个内在的编写线索可能有一点阅读习惯上的差异。
1、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B、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做事细心的态度
C、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 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诚信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3、教具准备:
刻刀、章料(土豆、肥皂、橡皮等)
4、课时:二课时
二、教学思路
教学活动是围绕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的,安排两个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第一课时的教学引入首先可从引起学生的动手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篆刻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选择。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每个学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对应的生肖图像。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出一方属于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者印在自己制作的精美小书签上。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书籍,把这些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告诉学生:谁的作业完成得好,老师就把自己的书签给谁留作纪念。
篆刻是一门讲究步骤的艺术,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治印时感到枯燥无味,教学在刻制肖形印的环节可强化治印基本步骤的知识。
教材在印稿上石这个步骤中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教学实践证明:“直接反写”的效果较好。肖形印没有正反的明显区别,为学生练习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
教材上镌刻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在学生初次尝试镌刻肖形印的练习中,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
本课时的另一个学习内容是欣赏篆刻作品。引导学生在尝试和体验的基础上分析教材提供的篆刻作品,结合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交谈感受。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印面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意境体会笔画线条产生的视觉效果,形容自己的感受。
在欣赏与体验环节后,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名章、闲章威者肖形章进行正式的临刻。因为有了刻制肖形印的尝试作为铺垫,“活动一”的可行性大大增强。在石膏材料的使用基础上,此时可以考虑选择石材作为雕刻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体验篆刻工具与材料的特性。
第二课时在章法举例的环节中,应把重点放在感受不同章法的虚实疏密对比所产生的效果上。根据教材归类,体会章法变化的规律。用讲解和提问的方法,借助优劣作品的直观对比,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印面的布局原则。篆刻的章法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而最终落实在“和谐”二字上。
“活动二”的开展有必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学生独立查找格言、警句、成语或者姓名的篆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工具书籍不易准备不讲,查找枯燥艰深不讲,许多字在一般的篆刻工具书中还不易查到。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规定学生根据篆刻章法布局的基本原则,修改教材上篆刻作品的文字布局,这样就免去了临时查找篆字的麻烦,甚至可以只提供一两个篆刻文字统一作为学生课堂练习使用的参考篆字,同样也能达到“活动二”的设置目的。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技术示范和辅导,随时展示制作过程中的学生作业,及时做出评价,对学生作业的不同步骤的表现进行纠正或鼓励
三、教学选择
利用篆刻教学的影像资料辅助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有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注意:教师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方向的把握与设计才是最重要的。
“活动二”对教学对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艺术表现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完成的难度较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在理解活动设置目的的基础上,可以采取降低难度的处理。
篆刻的文字内容以姓名或成语为主,鼓励学生课外通过多种渠道查找所需的篆字,或推荐有关字典,利用课外时间查找,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字演化的过程与变化的魅力。由于篆刻艺术与传统的书法艺术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结合篆刻艺术的学习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1)欣赏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篆刻的系统知识,并欣赏大量优秀的篆刻作品,使学生对篆刻产生浓厚的兴趣。(2)讲授法:讲解篆刻的特点和使用工具,让学生对篆刻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篆刻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篆刻艺术,从而为以后的篆刻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篆刻所需要的书法功底和用刀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刻刀、工具书、毛笔、宣纸(可以用毛边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再次认识了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篆刻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一下书画展览的场景,使学生对篆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取得初步的认知。
a、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B、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C、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2、讲解篆刻使用的字体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篆刻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以后的书法和篆刻练习作重要铺垫!
A、篆刻的表现形式:
白文(阴文)
朱文(阳文)
B、篆刻的字体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C、篆刻主要的形式特征
名
章:<<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
闲
章: <<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
<<大吉>><<玉树临风>>
肖形章:
<<虎>><<鹿>><<人与鸟>> D、篆刻工具
刀
石
泥
纸
E、篆刻刀法介绍(多媒体演示)
a、冲刀法:一笔画是用一刀直入,一次完成,不作修饰,取其爽利之美。
b、切刀法:每一笔画都用一来、一回的刀法来刻,直到修饰完美,以求得均匀、圆融、浑厚等等美感。
c、薄 意:用印身的四边刻图案,是一种薄薄的浮雕,可增加印的艺术价值。
F、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分朱布白”指的是印面的布局和经营位置。
2、印稿上石
A、直接反写
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
4、钤印、修改
六、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篆刻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让学生懂得在欣赏篆刻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第二篇:换一换说课
西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
《换一换》一节说课稿
郏县安良镇磨石坑小学:2014-3-16
雷俊贤
换一换说课稿
一、说教材。
《换一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识字课。除本文外,在课文的编排上,本单元还有《庄稼小卫兵》、《加一加》、《反义词歌》,本组归类识字,采用了多种形式编排教材,体现了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
《换一换》则是引导学生了解造字的另一个办法就是换部件,而且还可以通过部首了解汉字的意思。
二、说学情。
教育教学的受体是学生,教育教学效果的达成情况也应以学生的所得为标准。本次授课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具体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年龄较小,又地处农村,以下两方面的特点值得注意:
1.低年级儿童注意力持久性较弱,在教学设计时应用孩子最欢迎的学习活动形式来转移注意力,激发兴趣。
2.语言表达不完整,语言表达方式单
一、口语多是低年级儿童的常见现象,在教学设计时多种语言表达引导,督促说话的准确、完整,方式的多样性。
三、说目标。
根据本课的文本特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时,我定下了以下几个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学会观察、区分形近字的异同,掌握换偏旁识字的方法。
能用词语口头说话,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在写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字的笔画笔顺,进一步体会和表现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课程标准》中,结合语文是
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这一学科特点,将语文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出旨在体现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但这三个维度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可割裂开来独立地去理解。在本课中,通过对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了解中国汉字换一换的方法,学会巧识记汉字。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直倡导着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法学法。在教师教法设计中,根据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巩固旧知、迁移新知和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法中,根据课文形式,将本课的学法定为自主识字法、游戏巩固法和朗读法。这些教法学法的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有序地走进文本,让课堂成为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五、说流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
谈话的内容是让孩子们先说说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然后再由教师通过小魔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揭示课题后,告诉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换一换
(二)学习生字
教师先出示学过的字,引导学生换偏旁,换出本课生字,教师提出要求,要读正确就得先会认生字,于是叫孩子们用笔勾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然后认读生字卡,正音后同桌互读,认准每个字的字音。然后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作为一年级,又是山区的孩子,语感训练尚处起步阶段,故我将训练点作了适当下调,让孩子们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即要求孩子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错、不读破”这“五不“的要求。
(三)生字巩固练习
在孩子们会读后,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换一换的识字方法的同时,认识积累更多的字词。
(四)拓展延伸
在各项学习均完成的情况下,让学生放松一下做游戏,让学生当小老师,通过游戏让学生结识更多的新朋友。
(五)指导写字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写字,展评,鼓励学生写好字。
第三篇:一、说课基本要求
谈谈说课的基本要求
根据要求,教师资格认定面试(试讲)环节采取的是说课形式。因此,同学们首先需要认真把握说课的形式和基本要求,理解说课和试讲的区别,把握说课和教案的关系,避免在形式上犯重大错误。
“说课”是青年教师刻苦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后,青年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用科学手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一项内在要求。但不管是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还是已在教育战线上工作过多年的中青年教师,往往对“说课”一词并不熟悉,对什么叫“说课”,说什么,怎么说,知之甚少。
一、什么叫“说课”
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二、“说课”和教案的关系
“说课”和“教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学概念,但两者有着极其紧密的相互联系,也存在有许多共同点,许多考生分不清“说课”和“教案”的区别,甚至有的考生把教案拿来读一遍,就以为是“说课”,这是不正确的。
从目的上讲“说课”和“教案”都是为了上好一堂课,“说课”和“教案”都要求教师要掌握和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都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并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正确的传授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内容上讲“说课”和“教案”都离不开教材,但它们的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教案”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实施过程的安排和某种教学手段的实现。而“说课”则侧重于对某一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施的理论依据的说明,“说课”要求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上阐述对某一教学目标安排的理由。
从对象上讲“说课”和“教案”截然不同,“说课”的听众主要为教育工作者,说课者的“说课”本身,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性质,对教师的理论要求比较高,而“教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则要求教师能通俗易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不需要教师向学生讲解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教育目标不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说课”的基本要求
1、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教案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它们在每一学科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些课时所含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阶段性的关键点,甚至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如何认识每一课时教案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进而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至关重要,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为什么能称之为“把关”老师,也就是因为他们熟悉了学科知识体系中的要点和关键,并善于抓住这些知识关键点来指导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确保教学质量。分清每一课时教案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是青年教师必须下功夫掌握的极其重要的一项基本功。
2、说清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点。每一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讲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要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要点找出难点,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些都需要“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掌握并说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3、说清本课的课时结构和目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掌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很有讲究的,如何突出重点、掌握要点,如何化解难点、巩固知识,如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如何演绎示范、归纳总结,如何提问设问、布置练习,都有一个时间合理安排问题,一节好的课离不开一个好的课时结构,要使每一课时的各个教育环节均能恰到好处,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尤为突出,作为说课者,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在说课过程中,体现课时结构,反映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4、说清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在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它要求“说课”者根据教学要求和所教对象,说清如何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并运用何种教学手段,来强化教学目标的重点、要点,化解难点,使学生掌握所教知识。俗话说,“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充分说明了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们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同一课时中,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变化,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和教学效果相一致
5、教学过程状态的调节与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状态的调控,与教和学信息的传递、反馈,实质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但往往又容易被“说课”者遗忘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虽是相互联系的,但有主动和被动、先后快慢之分,有时也许老师讲的快的地方恰恰正是学生一下子不能领悟到的地方;有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偏离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信息传递、反馈来适当调控,而教学状态的有机调控必须注意提问、设问、练习等信息传递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在“说课”中说课者要充分说明。
6、对本节教学计划的预评估。说课毕竟比不上公开课,在实际上课效果不能体现的情况下,说课者对说课内容应该有一个预评估,并将此作为说课的一项内容。预评估中应包括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中可能“冒出”的个代表性的错误、时间控制上的调整,以及补救措施、目标测试的答疑等。
第四篇:掷一掷教案说课
《掷一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18-119页“掷一掷”。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合作意识、反思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运用“组合”的有关知识,在活动中发现、体验2、3、4、10、11、12这6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小;5、6、7、8、9这5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大。教学难点:理解可能性大小与事件发生不确定的关系。教学准备:
每小组两个骰子,彩铅,统计表、统计图及“和”的组合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用骰子来做游戏,一起研究隐藏在骰子中的数学知识,大家有兴趣吗?
(1)观察骰子共有几个面,每个面的点数分别是几?掷一次,朝上方的面,点数可能会是多少?
(2)猜想:两粒这样的骰子同时掷,朝上的数的和会是多少?同桌一人掷骰子,一人记录和是多少,每人掷3次。
结合表格说说掷一掷游戏中和在什么范围。问:和可能是1和13吗?为什么?(3)小结:同时掷两粒骰子,和只有2、3、4、5、6、7、8、9、10、11、12这11种。
二、通过活动,探索和的可能性大小
1、比赛质疑:
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规则是:用两粒骰子共掷20次,掷出的和是5、6、7、8、9的算老师赢一次,和是2、3、4、10、11、12的算你们赢一次,猜一猜,谁赢的可能性大?
(1)比赛:老师和一名学生代表轮流掷骰子,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记录。(2)师问:哪组获胜了?输的同学服不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活动明理:
为什么你们选的数多但却没有赢,每个小组掷一掷,看看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
(1)活动要求:小组内轮流掷骰子,每次掷的和是几,就在相应的和上面贴一朵红花,贴满其中一列游戏就结束。(教师用多媒体讲解活动要求)
(2)观察统计图,说说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大?是两边的数出现的次数多,还是中间的数出现的次数多?
(3)小结:11个和中,两边的数出现的次数少一些,中间的数出现的次数多一些。所以甲组获胜的可能性大。
3、研究证明: 利用组合的知识研究每种和各有几种组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两组探讨甲组、乙组的和的组成方式分别有哪些,各有几个。
4、反馈,电脑显示正确答案。
5、小结:从表中我们看到,是各种组合的多少决定了和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在掷两粒骰子的时候,和是5、6、7、8、9的组合共有24种,所以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大;而和是2、3、4、10、11、12的组成只有12种,出现的可能性小。这就是刚才比赛时老师获胜的原因,如果再进行一次比赛,你会选择那些数?
三、活动拓展:
有一伙人准备了一些商品,在街头举办一个有奖游戏活动。
活动规则:参加游戏者,将两个骰子同时掷出,得到的数字和是几就按下列游戏办法执行。
你会参加这样的游戏活动吗?如果参加会是怎样的结果?说说你的想法。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1、如果同时掷出三个骰子,朝上的三个数的和可能有哪些?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用今天学的方法去探讨一下。
2、关注电视节目<幸运52><开心辞典>中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写成数学日记。
六、板书设计
掷一掷
两个数的和可能是:2、3、4、5、6、7、8、9、10、11、12共11种可能。5、6、7、8、9、出现的可能性大。(24种)2、3、4、10、11、12出现的可能性小。(12种)
《掷一掷》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九单元第118页-119页的《掷一掷》。属于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内容,是本学段的最后一节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可能性、组合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不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等统计与概率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扎实其统计与概率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本课设计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探讨掷两颗骰子和是几的可能性大小,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基于以上考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从以下方面设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在游戏、实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合作意识、反思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组合”的有关知识,在活动中发现、体验2、3、4、10、11、12这6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小;5、6、7、8、9这5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大。难点:理解可能性大小与事件发生不确定的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还是无意注意为主,对主要与次要特点分辩不清,特别喜欢在游戏中学习,活动中学习,所以根据本课活动课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猜想教学法(2)实验发现法(3)验证教学法
如在课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师生比赛游戏,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实验、小组合作、验证、归纳总结等方法探究新知;在全课小结环节中,让学生相互评价,畅谈感受。从而达到教与学互融,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说学法。
以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它既顺应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又可集中注意,激发兴趣,发现新知,体验创新,使学生在亲自创造中获得真正的理解。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综合、交替采用如下学习方式:(1)自主探究法(2)合作交流法(3)实践活动法 如在探讨和的范围、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和的组成方式时,每个学生都经过统计、实验、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在课的导入部分,学生进行游戏实践的活动;在拓展练习时,让学生设计商家促销奖励方案实践活动。全课自始至终,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比赛,探疑揭秘。
第一步:探索掷一掷游戏中“和”的范围。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实践,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时间,真正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步:探索掷一掷游戏中“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1)猜想设疑。
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实践,结果可能是老师赢了。为什么选择和多的学生队没胜,选择和少的老师却胜了呢?这里面又藏着什么奥秘呢?
“猜想”是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这里通过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由猜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同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2)统计实验。
这部分教学让全体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并在实验中与统计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让全体学生参与实验统计,实验数据更加充分,实验结果与预测更加接近,从而达到实验目的。(3)研究证明。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每个和的组成方式分别有哪些,各有几种。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得出和的组成方式表。至此,本节课到了一个升华层次,学生通过互动游戏、自主探究、讨论分析,从而揭示了“掷一掷游戏”中的秘密,对“可能性”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更高水平,有效地完成了本课重难点教学。实践验证理论。再一次组织学生有目的地猜和,进行实践验证。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二)拓展创新,内化提升。(1)基础填空。(2)拓展练习。
设计这组练习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全课小结,畅谈感受。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在这节课中谁的表现很棒,你想对他说什么?
让学生畅谈感受、收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评价鼓励。
(四)面向生活,延伸课堂。如果同时掷出三个骰子,朝上的三个数的和可能有哪些?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呢?让学生利用这节课的研究方法去探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六、说板书设计
掷一掷
两个数的和可能是:2、3、4、5、6、7、8、9、10、11、12共11种可能。5、6、7、8、9、出现的可能性大。(24种)2、3、4、10、11、12出现的可能性小。(12种)
简单直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记忆,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掌握所学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五篇:说课资料(一)[模版]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应该掌握的说课技巧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人员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说课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广大领导和教师的广泛重视与关注,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几年各校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多,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摸不透“说课”时应该“说”什么,怎么“说”。而由于说课是有一定的时间要求的,所以只见讲者心急如焚“超速行驶”,说、说、说;听者云里雾里都跟不上趟。这样的说课,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认识说课,现就说课谈一下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走出误区,从本质上理解“说课”
1、误区之一:说课就是复述教案
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说课稿是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的,说课稿不宜过长,时间应控制在10~20分钟之内为宜;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教什么”、“怎么教”。
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它虽也包括教案中的精华部分(说课稿的编写多以教案为蓝本,作为参考的第一手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内核。简单地说,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 “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而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2、误区之二:说课就是再现上课过程
有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激动万分地给听者“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拿来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其实,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
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见,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3、误区之三:说教学方法太过笼统,说学习方法有失规范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是说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这环节中多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等教学法,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等。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操作,却不见了下文。甚至有的教师把“学法指导”误解为: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习惯养成、简单的技能训练。
4、误区之四:“一穷二白”,说课过程没有任何的辅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既无说课文字稿,也没有运用任何的辅助手段。有的教师明明说自己动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但在说课过程中,始终不见庐山真面目,让听者不禁怀疑其真实性。所以,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可以运用一定的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投影仪、说课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同行及评委们说清楚课,说好课。
二、“说课”的基本内容
数学说课是数学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其根本宗旨是为了追求数学课的优化。备好课是说课的前提,而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数学说课,要向同行说什么?我认为数学说课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说教材
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任何一门课程的教材,从其知识内容到编排形式,都会构成一个系统。要说出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就需要明确本课题或章节内容在整个学段、一个学年的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认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习题”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和兴趣、习惯培养目标。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教学大纲的规定,二是单元章节的要求,三是课时教学的任务,四是教学对象的实际。要把这四点结合在一起统盘考虑,再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从而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说清楚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学内容的,教材叙述语言与例题怎么搭配,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例题与习题的分布类型,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什么。
此外,在以上“说教材”的常规内容基础中,我们可以增添教师的个人思维亮点。例如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调整以及对教材另类处理的设计思路。
2、说教法
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的。例如,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采用的手段和理由;为处理某个习题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等。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别”的原则。因此,说课者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3、说学法
说学法不能停留在介绍学习方法这一层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说如何实施学法指导上。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要说好学法,首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重新摆正师生的位置。要改变陈旧的师者在讲台上滔滔不绝、面部表情呆板、“我讲你听”,学者在下面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 “你问我答”的教学模式。其次,要注意对某方法指导过程的阐述,如教师是通过怎样的情景设计,学生在怎样的活动中,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出何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4、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的基本内涵是课堂结构,从教师的整个说课过程来说,应该是精华、高潮所在。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
说教学程序,还要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三、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1、说“准”教材;
2、说“明”教法;
3、说“会”学法;
4、说“清”教学意图;
5、说“清”练习层次。
四、说课的基本原则
按照现代教学观和方法论,成功的说课应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1、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
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过程。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因为没有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只知道做什么,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永远是经验型的教学,只能是高耗低效的。因此,执教者必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接受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2、客观再现,具有可操作性
说课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不能故弄玄虚,故作艰深,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专业术语。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哪怕是并非科学、完整的做法和想法,也要如实地说出来。引起听者的思考,通过相互切磋,形成共识,进而完善说者的教学设计。
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说课仅仅是为说而说,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那就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花架子”,使说课流于形式。
3、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
说课可以针对某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也可以围绕某一单元、某一章节展开;可以同时说出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进行程序的全部内容,也可只说其中的一项内容,还可只说某一概念是如何引出的,或某一规律是如何得出的,或某个演示实验是如何设计的等等。要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说难不说易;要坚持以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形式的原则,防止囿于成规的教条式的倾向。同时,在说课只要体现教学设计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教学特长。
教师资格面试指导:应变必知技巧
在教师面试中,考生由于紧张等各种因素,会在考场上出现一些小失误,从而影响面试总体得分。对于这些小的失误,考生如果能够随机应变,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中公讲师朱瑞丽提醒考生,具体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例一:进场后,给考官打招呼时,忘了鞠躬。
对策:不要紧,忘了就忘了,记得面试完毕一定要鞠躬。
例二:进入考场后,本是下午,打招呼时候却说了“早上好”。
对策:不要紧,这个不是大问题,千万不要纠正,考官也许没有注意,考生可以接着往下说。
例三:开始试讲或者说课时,开头忘了书写标题。
对策:这个是大问题,试讲中途才想起来标题没有写,不要慌张,在写板书的时候补上。
例四:在试讲或说课时,中间忘词了怎么办?
对策: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镇静,这时候可以采用提问学生,组织学生互动巧妙缓解,给自己争取时间。
比如,考生在试讲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进行完导入环节后,突然紧张,不知道下一步的教学步骤了,这时候可以灵机一动,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然后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
例五:在试讲时候,有口误。要看口误是否影响你的讲课,如果是微不足道的小口误,不用纠正,接着往下说,但是比较严重的口误比如一个考生在讲《桂林山水》,在讲修辞手法时,把排比说成了对偶,这个时候可以灵机一动,主动问学生,这是对偶吗?老师讲得对吗?然后让学生纠正,巧妙解围。
总之,在考场上,考生要一定要镇定,保持自信和从容,懂得随机应变。
教师资格面试指导:试讲注意事项
试讲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环节,也是很多考生面临的难点之一。不过教师资格考试中的试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试讲,评委需要从试讲中读出教学内容以外的更多东西,而且试讲的目的也不在于课程内容本身,而且对应聘者的全面考核,不过只要考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还是能够顺利通过的。下面中公讲师刘佳妮就为考生详细介绍。
一、讲授内容
1.在试讲之前,考生要对教材非常熟悉,比如考生报考的是高中数学,那么必须要对高中的数学教材非常熟悉,无论抽到哪一个章节,都能做到准备充足。对涉及到的概念、基本理论的讲解准确无误。
2.讲授要有系统性,做到重点突出,循序渐进。教学内容能反应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路、新成果。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引导听课者应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3.讲课过程要注意设置师生互动环节。虽然试讲的对象全是评委,也要体现互动环节不要全部满堂灌。但又不要过分交流,如果提问难度要适中,提问结束后教师可以做一个总结性评价。
二、板书安排合理
教师资格考试对教师板书的字迹要求较高,所以考生在考前做相应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做到“有备无患”,考生要以提高板书书写水平、掌握板书书写技巧为目标进行练习。板书速度不要太慢,以免考官怀疑你的做事能力。以申请初高中数学科目为例,可以把公式,定理抄在黑板左边,右边当草稿用,切忌背对听众讲话,注意不要讲错话。
三、良好的教态
当试讲者进入考场后,考官首先看到的是考生的仪表仪态,考官对试讲者的最初印象或多或少地会影响考官对考生的评价,所以试讲者在仪表仪态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考生在试讲的过程中一定要面对考官,即使有些紧张,也要通过自我暗示保持自信的心理状态,把所有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讲课当中。虽然在面试过程中,对考生仪表的考核并没有专门的规定,但考官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会通过观察对试讲者给出评定,所以考生在整个面试过程中都要始终如一地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注意讲课时不要随意晃动身体。
四、其他
考生一定要说普通话,说话声音要响亮,语调尽量抑扬顿挫,不论平时说话风格如何,讲课时要有激情。可以通过情绪的对比、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停顿和重音等表达情感,声音不要太小,语速得当,吐字清新,表意明白,让评委听的懂。另外,试讲者的手机一定要设成静音或是关闭,千万不要因为手机声音没关而影响发挥。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准备之仗”,这都说明事前准备的必要性。中公讲师刘佳妮提醒考生,充分的准备是试讲成功的起点,并且试讲是在没有听课者配合下靠自己完成,有时可能出现漏洞,这时需要试讲者具有稳定力、应变力,消除心理紧张,稳定心理状态,恰当巧妙地挽救突发状况。这种自我控制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平时就加以训练。
教师资格面试指导:面试常见问题
1.新课改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答题要点】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
2.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答题要点】同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要因材施教。因为学生是人,作为个体,都有其特殊性。老师要想教好学生,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好的方法和得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如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3.谈论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答题要点】
①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要有甘为人梯,甘做蜡烛的精神,要关心爱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②教师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而教师这一职责比较受社会尊重,相对稳定,还有寒假和暑假两个假期,这是其他职业难以做到的。
③教师与青少年交流比较多,可以使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④教师这一职业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生几十双,几百双眼睛盯着教师,没有谁像教师这样受到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给学生以示范。
4.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答题要点】我读的是师范类的专业,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是我最大的愿望。现在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尤其是好的学校很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所以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做好一个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答题要点】首先,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我认为一个好教师还要乐业,这一点也很重要。其次,健康尤其是心理和精神健康、再有就是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学生满意,喜欢听。
6.你怎样认识集体备课制,它有优势吗?
【答题要点】有优势,这样可以防止老师偷懒,提高教师教学主动性。减少教师个人的一些违规举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亲密老师之间的同事关系,有利于互相提高水平。
7.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答题要点】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活跃的教学法是我赞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用一些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跟学生解释,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如果用得好了,用得恰当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8.谈谈你自己的个性特征,属于外向,还是内向,是否有幽默感?
【答题要点】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双向的,有外向的一面,也有内向的一面,关键要看所处的环境,所面对的人。我本人是比较文静的,尤其在师长面前,比较内向。而在同学和朋友面前,则很开朗活泼。我自认为,还算是是一个比较幽默的人。如果当了老师,我希望自己幽默中不失严肃,严肃中有幽默。与学生做朋友,但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师是师,友是友。9.你找工作考虑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答题要点】首先是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最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此基础上找自己真心喜欢的,相对比较稳定的,然后考虑的因素是工资待遇和工作量的大小。
信息技术说课稿通用格式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它是省编高一《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一、二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信息、信息处理过程;认识计算机及因特网的作用。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知识点比较多,内容较散,看似简单,每一部分只是点到为止,目的是让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一点了解,使用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由于教材已使作用多年,有些新内容没有,所以上课时,要注意扩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信息的含义。
⑵、掌握信息处理过程。
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⑷、知道计算机和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⑸、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会思考。
⑵、通过观察计算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信息处理过程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意识。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上网,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团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体验目标:
学生上网看一看,网络上到底有些什么,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因特网的地位与作用。
2、难点:对“信息”及“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因特网的作用。
3、突破方法:师生讨论,上机操作。
四、说学生
我校是省级示范中学,每年面向全县招生,高一新生的来源有两大块,一块是农村初级中学,另一块是县城初级中学,来自县城中学的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学过一些,对计算机有了一定认识,而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家庭环境,升学压力的影响,对计算机了解真是太少了,甚至有的学生从没见过真正的计算机,这是我亲耳听学生说的,并且其它老师也听学生这样说过。记得上第一节课时,我曾粗略统计过,每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以前学过电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多少接触过电脑,还有三分之一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但所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都感兴趣,课前早早到机房门口等候,课下仍是迟迟不愿离去。课外活动如果机房向学生开放,总是座无虚席,堂堂爆满。
五、说教法
对理论知识,通常的教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做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情况,一直讲下去,基础好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愿听,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听不懂,怎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这节课感兴趣,怎样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
1、第一节课就安排学生到机房上,满足一部分学生没见过电脑的好奇心。缩短了他们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
2、用前言的第一句话导入新课,提出本节的教学大任务和小任务。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驱动法。
3、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及课本中没有新内容,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教师就每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与思考,师生再共同归纳总结。这样各种情况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中,发挥各自的长处。
5、最后还有时间让学生上网。教师点拨,小组协作完成上网,浏览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上的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所以在上第一节课时,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还要整理好机房,确保网络畅通。课前还要向学生讲清到机房上课应注意的有关事项。还要学生知道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学年结束要参加省会考,从思想上搞高对这门课的认识。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教材前言的第一句话“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中,提出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呢?点出本节课教学大任务“信息与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包括“信息概念及信息处理过程,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因特网的地位与作用(具体小任务)。
(二)、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看书:(用课件展示问题)
1、除课本提到“信息”外?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了吗?
2、信息是以什么方式被人感觉到?信息的载体有哪些?
3、请你描述高一招生的情况?
4、信息一般存储在什么地方?举出事例。
5、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哪些?
6、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的核心是什么?
7、观察学生计算机,看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在其它地方你还见到什么?
8、信息在计算机中的流程是怎样的?
9、你能说出计算机有哪些作用?
10、除课本提到因特网的功能外,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三)、分组讨论上述各个问题
课件展示部分结果
(四)、组织学生上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稍微提一下开机,及怎样上网,浏览信息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没有上过机的学生,可能心理有一点负担,这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操作,同时请有基础的同学帮助,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更自觉的,更主动的去帮助别人,从中体会“助人为乐”一词的真正含义。
在辅导学生的上机同时,教师也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哪些学生学的好,哪些学生的只知道一点,哪些学生没学过,做到心中在数,为以后分层教学开展打下基础。
(五)、说小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并对学生上机操作情况给予肯定,顺便提一下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是勤动脑、多实践、善应用。教师再次鼓励学生,相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一定能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