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时间:2019-05-13 22:3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第一篇:如何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以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强健的体魄。音乐活动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三:其一,正如叶圣陶所说:“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音乐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其二,音乐艺术能陶冶情操,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所认可。其三,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对于幼儿的健康心理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孩子们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悦的心情。那么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目标是什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目标为: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 为: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 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音乐教学活动是艺术领域里主要的活动,幼儿园唱歌教学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选材恰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在幼教杂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儿歌曲。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学唱。如表现为:歌词陈旧复杂、幼儿难于理解,还有的歌曲内容孩子很陌生,这样就影响孩子学唱歌曲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对孩子的学唱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有的放矢的选择歌曲。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如、《小兔乖乖》(欢快的)、《玩具进行曲》《粗心的小画家》(诙谐的)„„

二、动作引导,富有情趣。

由动作引导的新歌教学活动,就是组织幼儿做动作开始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有直接描述动作过程,赋予动作性。如,在进行歌曲《蝴蝶找花》较长活动时,先让孩子进行“蝴蝶找花”的游戏,让孩子分别扮演“蝴蝶”和“花”,借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并利用游戏活动学习伴随歌词朗诵,再进行学习唱歌和相关的游戏活动。这样不仅使幼儿学唱兴趣浓,而且还能够使平淡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三、创设氛围,寓教于乐。

在教唱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自然美,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轻松的学唱歌曲。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很快吸引着“你们真了不起,老师没教就会唱了。”孩子们在表扬和鼓励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表现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动中,和大家一起“疯”了起来。在进行唱歌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氛围的重要因 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动都要富于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能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唱歌曲的愿望。

四、大胆创新,独立思考。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在我们唱歌的教学活动中,不光强调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创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船边的余地。例如,创编歌词,在学唱活动中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歌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地发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也是对孩子创造性的很好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自主的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展示孩子的创造力。

五、善于发现,教学协调。

在教唱活动中,有时一次活动下来大多数孩子记不清歌词,更不用说什么表情、感情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歌曲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在歌唱活动结束时,如果 孩子没有记住歌词,那么经常性的播放这首歌曲,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学会歌曲。其实同伴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几个孩子会唱了,但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已有大部分孩子都会唱了;因为孩子们在玩耍、游戏中会互相模仿、学习,就是“儿童教儿童”,它是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随时可教、随处可教,有时比老师教的更有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

在教唱歌曲前,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给孩子播放歌曲听,用说儿歌和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记忆旋律、节奏和理解歌词内容,并吐字清楚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幼儿唱歌活动可以陶冶情操,活泼身心,抒发感情,发展语言,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但有时会出现幼儿不乐意参与唱歌活动,或总觉得孩子的歌声不动听,唱歌音不准,或是缺乏感染力。为什么会这样呢?重新审视我们的唱歌教学,造成这种困惑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于我们老师自身。那么怎样进行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教学呢?

一、分析教材,在选择的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兴趣容易转移,而且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教学安排和孩子的阶段性表现安排唱歌的内容。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歌,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唱歌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唱歌,因为有些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怎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纲要》中也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现代的一些流行歌曲往往受到幼儿园教师的抨击,认为不适合孩子唱,但孩子恰恰喜欢唱,如果一棍子把这些歌曲打死,不是可惜?现代的教育应具有现代的气息,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一出现,如《老鼠爱大米》、《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等,他们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对歌词或一些旋律进行适当的改编,幼儿在学的过程就会学得更加快乐

二、在感知的基础上教学是学好歌曲的关键

要让孩子准确把握各种歌曲的特性,首先要让孩子先感受和比较,唱歌之前,先让幼儿听这个环节往往是老师容易忽略的问题,让孩子先听歌、先理解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歌词内容是学好歌曲的关键。

三、采用幼儿感兴趣的导入方式是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学好歌曲的前提

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好的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动作导入的方法、歌词创编导入的方法、情境表演导入的方法、故事讲述导入的方法、歌词朗诵导入的方法、游戏导入的方法等等

举例:如在《玩具进行曲》的导入设计中,就可以先由教师用儿歌和拍手形式引出第一段歌词,接着邀请幼儿一边跟着做动作一边倾听教师范唱,然后由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新的歌词和动作,随后再邀请幼儿边做边唱,只是这次换了幼儿提出的新歌词和动作。再如,《迷路的小花鸭》,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的适宜提问的引导下,也是可以由幼儿的歌词创编导入的。在《迷路的小花鸭》的程序设计中,教师一开始可以这样问:“在池塘的一棵柳树下,有一只迷路的小花鸭,它在那里哭着叫它的妈妈呢。谁会学学小鸭子是怎样哭的?”然后教师还可以再问:“猜猜看,谁会来帮助迷路的小花鸭,把它送回家呢?”“做好事帮助了小花 鸭的人心里会觉得怎样?”“它高兴的时候唱歌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也非常符合中班孩子的特点,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学习唱歌,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师的范唱是幼儿学唱的榜样

幼儿还没有能力视唱,听唱便成了幼儿学唱歌的唯一途径。因此,教师的范唱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范唱要以清唱为主。唱歌是音乐活动中幼儿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在听唱过程中幼儿同样需要和教师进行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在范唱时就要从幼儿的情感发展特点出发,把幼儿当成亲切的 听众,像幼儿一样怀着极大的热情,富有感情地唱幼儿喜欢的歌曲,贴近幼儿,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教师离开琴,走近幼儿,和幼儿面对面地唱歌,把唱歌的技巧、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亲切的态度充分地表现出来,以感染幼儿,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发展其积极丰富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使幼儿与教师一起唱歌。

五、根据歌曲特点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教法是孩子学好唱歌的保证

在美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约翰.费尔阿本德博士的一篇文章《儿童音乐教育必须是“好的”音乐教育》中提出:“好的”儿童音乐教育应该让孩子都感到安全、舒适;“好的”音乐教育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经验;“好的”音乐教育是儿童共同学习的过程。那如何让幼儿接受更好的音乐教育?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精心的准备,一句一句得教唱幼儿,能完整地把歌曲唱下来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轻重、强弱快慢 全听 老师的,幼儿在静静的坐唱感觉不到音乐的美在哪。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又不能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更谈不上发展素质教育。怎样让孩子们在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氛围中学习歌曲,提高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图片记忆歌词法

用图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意图,是幼儿最喜欢用的一种方法,幼儿看到图片上的内容,就明白了所表示的含义。利用图片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如:学前班的音乐《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曲调优美、活泼动听的歌曲,表现了小乌鸦爱妈妈的情感,歌词很长,幼儿难于记忆。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教唱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图片记忆歌词的方法,幼儿很感兴趣。我们以直接清唱的方式导入,幼儿在没有音乐伴奏的背景下倾听,更清楚地听清了旋律和内容;教师第一次清唱完后,请幼儿回答歌中唱到了什么,幼儿说 “有小乌鸦,有乌鸦妈妈”,老师及时地贴出幼儿说的歌词内容,幼儿看到图片后,很高兴;教师听音乐伴奏再次演唱,请幼儿听听歌中小乌鸦和妈妈怎么样。幼儿期待看到图片歌词,就认真听教师的范唱。等到把全部的图片歌词展出,幼儿已经能听音乐轻轻哼唱。

快乐是孩子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利用图片记忆歌词法,幼儿在轻松、愉快、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歌曲,有助于幼儿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教师在自然、快乐的教唱过程中调动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成为快乐的音乐学习者。

2、故事引导法

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易转移。唤起孩子们的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为了更好的保持幼儿的兴趣,我们也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表现歌曲手法——讲故事,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这一年龄特点,对歌词内容故事化,在音乐课《八只小狗抬花轿》学习中,我们可以把歌曲内容变成故事,再加上自身的动作表演,吸引幼儿。加上表情的变化,幼儿很感兴趣。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歌曲变成拟人形象的故事,符合幼儿语言趣味性、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便于幼儿记忆、理解歌词内容,吸引幼儿认真学习歌曲,同时唤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幼儿对喜、怒、哀、乐等情感方面的教育。《纲要》中指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3、动作表演法

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在学唱歌曲时,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歌曲特点的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的教,只是教师要引导、启发、循序渐进的帮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歌曲,幼儿不仅学会了歌曲而且满足了他们动的需要。在歌曲《粉刷匠》学唱中,先让他们听音乐自由的表演,然后再学唱。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有表现的自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大胆地表达,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满足幼儿自我表达的需要。《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活动中更多注重于自我创造,自我赏识和自我满足。这样既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又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4、探索创造法

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为歌曲创编动作、创编歌词 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音乐教学活动《春天来了》中,原歌词是这样的: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改变成:春天天气真好,树木发芽了,花儿草儿对着我们弯弯腰,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请幼儿表演,大声地唱出自己的创编作品,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又提高了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运有已有知识,创编简单歌词,能给幼儿更多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勇于创造的机会,这无疑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大有好处。使幼儿都动起来,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要求和创造的乐趣上。幼儿在这种活动中,可感受到自我表达的乐趣,认识和掌握特定曲调的乐法和节奏特征。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也从中获得了有益的发展。

5、其他辅助方法。

用打击乐器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音乐欣赏课中,幼儿只是静静地听音乐,感知音乐的特点和听音乐的心情,幼儿坚持的时间很短,根本不能真正理解音乐。比如音乐欣赏活动《雪绒花》,我们可以让孩子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曲子。这种训练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从运动神经方面去感知节奏。当幼儿合奏时,既要准确地奏出自己的节奏,同时又善于倾听别人的节 奏而不受干扰,还要学会倾听完整的节奏音乐,这种方法培养了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增强节奏感,幼儿也能充分的投入到音乐氛围中来。

在运用好以上几种教法的同时,音乐教育要有一个好的音 乐 老师。教师能够做出好的教学示范。教师的专业技能也许并不高深,但能够以准确的节奏、音调,有感情的、用美妙舒适的声音歌唱儿童歌曲;能够准确的根据音乐的结构编排、示范律动或引领儿童欣赏音乐;能够通过自己的示范激发幼儿玩音乐游戏的兴趣。

音乐是一门艺术,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使孩子的发展。良好的音乐环境,能使孩子在浓厚的歌表演兴趣中学习、表演、创造。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每一个幼儿能不断地从活动中获得成功,坚持鼓励欣赏,让幼儿获得积极的体验。在幼儿园唱歌教学中,始终从调动幼儿兴趣入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色,获得音乐知识,激发审美情趣。总之,教师若能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 13 段,创设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幼教活动中,该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二)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三)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

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

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

(四)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五)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

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组织唱歌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唱歌教学活动中,除了对幼儿要有一定的技能要求以外,对于唱歌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师本身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幼儿园,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班上的幼儿能够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而且目前所有的有关教科书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强调要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但实际上 我们目前在幼儿园很难听见由幼儿唱出的真正自然美好的歌声。其中的原因就是对自然美好的声音从未有过行为化的标准,对如何教幼儿唱出自然美好的声音也从未有过可操作的方法。唱歌应该是一项轻松、愉快的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草率地、马虎地、随便地演唱和喊唱。在幼儿园的唱歌活动教学组织中,应当对幼儿的演唱提出一定的技能要求,比如:唱歌姿势、呼吸、发声、吐字、音准、表情等,从而使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歌唱中提高自己用歌声自如地表达情绪情感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演唱热情,并且从自己甜美、动听的歌声中体验表现的乐趣和音乐的魅力。1.教师的要求

幼儿园教师并不定要有很深的声乐专业训练,但是必须具有敏锐的音乐听觉,自然的、准确的、令人愉快的、富有表现力的演唱能力。教师自身如果有一副好嗓子,或者受过一定的声乐技巧训练也许会有助于幼儿园唱歌教学,但这并不是必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教师一定要有热爱歌唱、愿意教好幼儿歌唱的愿望和责任心,更要以自己良好 17 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快乐的情绪去感染幼儿,让孩子感受到唱歌的乐趣,从而愉快的参与到唱歌活动中!2.唱歌活动组织要求

组织幼儿园的唱歌活动,最重要的不是孩子们的演唱技巧,而是如何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唱歌机会,而且教师自己也参加进去和孩子们一起演唱,以此来鼓励所有的孩子都能愉快得唱歌。有的老师也许有意无意地在唱歌活动中会多请一些能力强的、唱得好的孩子来唱,这样,这部分孩子无疑得到了更多的鼓励和关注,而更多的孩子却失去了演唱的机会和信心。因此,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唱歌的机会,使每个孩子得到鼓励并享受唱歌的乐趣。

此 外,在唱歌活动组织中要注意一次只能集中教一首歌,而不能一首一首接连不断地教。教会一首歌要经常复习,以巩固教学效果,使幼儿能体验到唱歌的美好。

唱歌活动中教师的伴奏也是可以灵活多样的。在初次教新歌的时候,为了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去模仿教师的演唱可以不用伴奏,为了提高幼儿的音准能力可以不用加和声的单旋律伴奏;在幼儿能准确、熟练演唱的基础上可以用完整的钢琴伴奏以丰富歌曲的演唱效果,增强艺术表现力。如果幼儿园的物质设施不够齐备,那么也可以不用钢琴,改用风琴、手风琴等乐器来为幼儿伴奏。必须注意的是这些乐器的音准应该得到保证。

童声能带给我们很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只要我们掌握了好的方法,运用好我们的活动方案,孩子们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快乐的歌!19

第二篇:浅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张艳梅

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学习音乐的动机并非为主动完成教师预定的教育目标,而是服从于自身兴趣和需要。

一、自我调控,使教师情绪情感表达同时与音乐和幼儿发生共鸣。音乐是一种善于描绘情感的艺术,幼儿要真正从音乐中获得美感,就必须准确而深刻地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由于幼儿是人群中情绪情感易感性最强的群体,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情感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的主要因素,也是教师可自我调控的教育因素之一。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切不能有毫无顾忌、任其发展的情绪渲泄,而应该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有意识、有目的地随时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调控在与教育目标和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相匹配的状态上。教师不仅要学会靠自己的个人魅力渲染气氛,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表情、动作、嗓音等和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达到和谐统一。这样,幼儿便会自然而然跟随老师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建立规则,保证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维护音乐活动的审美秩序。建立规则,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育策略,其作用在于满足幼儿对秩序的需求,防止因幼儿个人的自由散漫行为对幼儿群体的良好学习状态产生消极影响,导致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在玩音乐游戏《看朋友》时,教师应事先讲明游戏规则:“想玩这个有趣的游戏,大家必须在唱完‘请把门儿开’这一句后立刻管好自己的小嘴巴,要是谁说出这个被猜小朋友的名字,这个游戏就一点儿也不好玩了”。若教师预计幼儿在下面的活动中可能会发生失控行为时,应预先用积极的语言让幼儿理解某种控制规则是活动审美趣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规则,并要求幼儿遵守规则,不仅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音乐活动的审美秩序,而且对帮助幼儿逐步建构对社会生活秩序的责任感,形成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律性社会人格品质都有着长远的意义。

三、注重体验,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协同参与音乐学习。

音乐感知心理和音乐教学心理研究表明:音乐学习不仅是一种听觉感知活动,而且是一种多通道参与学习的体验活动。所以,要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创造性,丰富、强化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并享受音乐艺术的美,就必须调动幼儿除听觉以外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音乐学习。如音乐活动《好娃娃》,该作品音域较窄,歌词简明易懂,可只采用歌唱和动作表演的方式学习。教师可将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的方式有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伴随乐曲,用忧伤、凄婉的语调讲述王子和被魔法师变成天鹅的公主曲折动人的故事——观赏影像资料《天鹅湖》片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听了、看了、说了、画了、做了、表演了,音乐欣赏与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方式自然“合成”,使幼儿多视角、多层面、多渠道了解了作品内容,体验了作品情感,并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

四、用心观察,了解幼儿需求,捕捉教育契机。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是新《纲要》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如在音乐活动《小鸟飞》“小鸟”们听音乐自由飞翔、嬉戏的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忘我地表现着自己心中的小鸟,却又不时被他人碰到或撞到别人,这时,一“小鸟”的翅膀被碰掉了,教师发现这一情况,为他装好翅膀,并及时捕捉到这一教育契机,便以语言伴随动作,用鸟妈妈的口吻对全体幼儿说:“孩子们,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一定要用眼睛的余光注意看周围,如果身边的小鸟向上飞,你就应蹲下;它张开翅膀,你就应将翅膀收拢;它快速朝你飞过来,你就要学会绕开,尽量不要互相碰着,这样我们就不会受伤,而且会玩得更开心!”几次游戏后,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学会了通过改变动作姿态、幅度以及行进方向、速度等来避开干扰并互相配合的方法,在有限的空间里轻松找到了合适的个人位置。

五、变换角色,创建适宜的师幼互动。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的角色转变已成为建构适宜师幼关系、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变换,因音乐活动的特点有了新的特质和内涵,它不仅要求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经常变换自己扮演某个角色,或充当幼儿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指挥者、领导者、督促者、合作者、反馈者、评论者等,还需要教师从教师或扮演的非教师角色中退出来,包括心理上和空间上的退出。如在创造性音乐活动《跳舞毯》中,教师可这样处理角色退出:先带幼儿做动作——依然带幼儿做动作,但时常停下来观察幼儿的反应——有帮助地使用“小老师”——及时隐退,大胆放权,独立使用“小老师”——不用“小老师”,偶尔用语音、体态进行暗示性帮助——再次退出成为旁观者,或退到和幼儿一样普通参与者的位置,与幼儿共同享受在跳舞毯上自由创编节奏和动作的快乐。教师随幼儿能力不断进行的角色变换,使教师成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调控者,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走向,有效推动着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进程。

六、善用鼓励,激发幼儿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鼓励是教师对幼儿无限爱意的传递,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教师赠予他们弥足珍贵的愉悦体验,更是激发幼儿内心张力不可或缺的外部驱力。音乐活动中的鼓励主要是为了培植幼儿自信,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动机,而这种鼓励要渗透于音乐活动的动态过程中。对幼儿来讲,他仅仅能参与活动全过程,需要鼓励;他只能完成某项活动要求或内容,也需要鼓励;幼儿缺乏自信,在活动中退缩或进退两难时,教师的热情邀请、打气鼓劲、支持帮助,是鼓励;激将幼儿勇敢地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新活动要求,也是鼓励。

第三篇:如何进行音乐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是老师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天天都要操作的具体问题。虽然我们天天在操作,但是课程改革十年以来我们会发现,老师们在这个领域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过去老师们都是在备课、写教案,今天我们提到一个词,叫做“教学设计”,那么教学设计和原来的备课、写教案,到底差异在哪里呢?

音乐教学设计应该是音乐教学实施前的一个有计划的教学准备和安排活动。由于音乐教学设计是一种课前的预设,所以它是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的基础,或者称为前提,有了这个环节我们才能进入课堂去上课。“备课”是大纲时代的词,它是教师上课前对教学过程的准备,主要有两个着眼点:教什么和怎么教。备课备的是教材、教法,但是它忽略了一个问题。教学设计的提法可以说是对教学实施前的一个整体性的思考,它不仅仅关注教材、教法,所有与教学、操作、实施有关的一切因素都要在教学设计中得到解决和处理,特别是学生的音乐行为方式、学习心理都应该在教学设计中给予充分得考虑和体现,也就是要备学生。过去从教师方面考虑的多,现在要从学生角度多考虑;过去是教师想让学生达到的目的,现在要考虑学生有可能达到的目标。大纲时代的目的性特别强,就是知识点。而现在的教学目标中,行为主体变了,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学生的音乐需求和学习特点

首先,老师要了解学生的音乐需求和学习特点,这一点在教学设计时至关重要。不同学段学生的音乐生理、心理是不同的。其次,老师还要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需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习主体,那么主体对音乐有什么需求是老师应该关注的。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对音乐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这一点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必须考虑。今天的课程改革,改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当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时候,教师教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所以,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的改变,老师要考虑学生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音乐生理,了解他们的音乐心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的设计教学。所以,教学设计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才有可能构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

全国一些优秀的、能引起大家共鸣的课例,几乎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学生和教师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兴奋点或审美焦点。如果忽视主体,只有主导,主体不互动,主体没被引领,课堂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设计前一定要做好这一点。另外,教师要多做一点诊断性评价,通过诊断性评价,了解教学对象的音乐需求,特别是音乐能力基础。比如从小学上来的初一学生,老师要通过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听觉、欣赏、表现,诸多音乐能力是什么样的状态,这一点很重要,这样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而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教师也一定要准确把握,这是很多老师长期忽略的一个方面。不少老师一份教案可以用很多班,很多年,完全不顾教学对象已经发生变化,学生的需求、能力、心理、生理方方面面都不一样了,却还坚持用一种方法,一个策略去对待所有的学生,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另外,音乐老师要明白,音乐学科教学是建立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在音乐方面,每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我们经常说,学音乐需要一点先天条件,有人天生就有好嗓音,手指长,所以天生就适合学唱歌、学钢琴。有人天生就不具备好的条件,可能向这方面发展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面对学生的客观差异,老师必须要给予尊重。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精确的诊断,制定良好的策略,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应该是有弹性、有空间的,因为我们要面对不同班,不同基础、不同个体的学生。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像备课那样写的那么实在,那么死板,而要有弹性空间。另外,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是一个创意。老师要重点解读的定义方面的东西,都有详细记录,但活动设计的框架,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熟悉音乐教学内容

除此以外,老师还要熟悉教学内容,要合理选择与组合音乐教学内容。提到教学内容,老师们首先要面对音乐教材,教学内容通常是根据教材按照课时一课一课教下去的。但教材不是唯一的内容,有时候需要老师自己去选择和组合。特别是人文主题单元包,不是课时结构,所以需要老师去设计,看是需要三堂还是四堂课把它教完,这时教师就要做一个组合教材的工作。一些老师,会巧妙地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和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甚至还拓展、外延了一些内容,这就会让教学活起来了。但是,有的老师就只参考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中的建议都是他人的经验,不是自己的思考,所以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

合理的选择与组合音乐教学内容有几个要点:第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要与教学对象联系起来,要密切结合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需求。如果教师在组合教材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那么在外延、整合教材时就有选择,并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第二,与教材内容有机联系,能够合理外延、巧妙拓展,衔接起来自然,而不是很蹩脚,这也给老师使用教学内容提供很大空间。熟悉音乐教学内容,还要求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要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对你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交流的音乐作品熟悉再熟悉。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欣赏或歌唱时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都是因为对作品的浅尝辄止,知道不等于熟悉,这是两个问题,知道在外边,是理性的,而熟悉是感性的。所以,备课备到老师有冲动想去上课,想与学生分享音乐作品,那么这节课一定能上好。此外,教师在上课之前还要热身,走进教室以后,要让学生在看到你第一眼时,就能感觉到今天这节课是什么样的,是愉快的,还是严肃的。教师要带着状态进教室,把氛围创设好,这样学生才能自然的融入进来,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

三、设计音乐教学目标

新课标专为教学目标写了一条教学建议,主要三个要点,第一,老师设计目标时要把目标具体化,要写的明确简洁、指向清晰,不要涵盖这节课完成不了的目标,要可测评、可达成、可操作。第二,目标涵盖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都要在目标设计时体现出来。第三,正确使用目标的行为动词。比如“对„„在„„能够„„感受„„体验„„”

四、设计音乐教学过程

首先,老师一定要重视教学过程。因为音乐学科教学过程本身就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体现了教育的一种潜效应。过程特别重要,目的往往就在过程中体现了。其次,避免教学过程的机械和僵化。过程不能太死板,太僵化,千篇一律。问题可以提,但这个问题必须是有效度的,学生可答,能够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另外,老师写教学过程,要用音乐的语言,不要直接解释作品,要围绕作品运用情境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最后,给老师提供一些文字上的方法。老师们落实到教学过程以后,在文字上会出现一些问题。数字逻辑和文字逻辑都容易出现问题,逻辑的层级不要太细、太啰嗦,这样容易使逻辑混乱、繁琐,最好是三个到四个层次就行了。如阶段式,三个阶段即可,一、起始阶段,二、展开阶段,三、结束阶段,这三个阶段中,把导入、内容都装进去,最多有三个层级,逻辑清晰易把握。再如,环节式,以内容和方法作为环节来结构。还有一种,步骤式,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是一种递进式的教学安排。例如《红旗飘飘》这节课,第一步,情感唤起;第二步,情感深入;第三步,情感共鸣;第四步,情感升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的逻辑线就非常清楚,而且层层推进。

第四篇:谈幼儿园应怎样进行音乐绘画教学?

幼儿教育是一个整体。虽然教育内容广泛、多样,但最终落实到每一个幼儿身上,则各种教育内容之间必须要有有机联系。音乐绘画就是将音乐欣赏与绘画相辅相成的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把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联想借助于生花妙笔留下美妙的痕迹,充分发挥它们对幼儿创造想象力的影响。那么,怎样进行音乐绘画教学呢?

一、启发幼儿进行音乐欣赏

1、哪些作品适合孩子欣赏?2-3岁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性质不易理解。他们听音乐时,注意的往往是表现主题思想的一些特征性音乐,而对作品的情绪、风格、音乐的强弱、速度变化不注意。因此,2-3岁幼儿适合欣赏速度平稳、表现内容单一的音乐作品。如《摇篮曲》、《拍球》、《小白兔跳跳》等曲目。

4岁幼儿已能辨别音乐作品中速度的变化,他们能随着音乐速度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动作,能初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某些突出的感情色彩。如进行曲的雄壮,舞曲的活泼,叙事曲的欢快,摇篮曲的悠然等。但他们感知作品的力度还有困难,对乐曲音调的高低不易区别,也不能辨别由于音区不同和演奏不同而造成的音色上的差别。因此,4岁幼儿欣赏的应是内容丰富、具有比较明显的速度变化、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象圣·桑的《动物狂欢曲》、《梦幻曲》、《天鹅湖》等曲目。

2、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倾听音乐。在幼儿欣赏音乐之前,教师可进行引导性谈话,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名称、内容,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中去,让幼儿知道听什么。同时,向幼儿提出欣赏的要求。如欣赏《狮子王》一曲时,伴随着音乐向幼儿提出:“仔细听,是谁在吼叫?”吸引幼儿注意欣赏。

(2)启发幼儿边听边想。例如:通过对《狮子王》引导性的谈话,和反复多遍的欣赏,幼儿势必带着异常兴奋的情绪和十分好奇的心理,在音乐中感受到某种东西。要启发并允许幼儿用动作、手势、表情等各种手段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的过程就是对作品思考、回忆、感受的过程。

二、训练幼儿进行绘画

幼儿经过欣赏音乐,产生了想象,并采取跳舞、游戏、讲故事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为了鼓励幼儿把想象表达的更加具体形象,这里我引导幼儿主要采取绘画的形式。因为美术创作活动是能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并培养敏锐感受力的最佳途径。而绘画是眼、手、脑紧密配合的活动。在绘画活动中,将感知到的音乐形象,通过认真分析,找出主要特征,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描绘出来,做到脑有所思、手有所致。

1、启发幼儿将想象展现于画面上。幼儿的想象是以无意想象为主,不是有目的的想象。他们的想象也容易变化转移,一般是看什么想到什么,听到什么想什么,接触到什么想什么。正因为幼儿的想象是很活跃的,我们才应注意加以引导,引导幼儿将感知到的音乐形象,创造出许多新奇的画面。

例如我引导幼儿欣赏完《狮子王》一曲后,幼儿脑子里已形成了音乐形象,这时我只要求幼儿将他们感知到的音乐形象,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我却不给以任何的示范,于是幼儿开始作画,绘画的结果都不相同。此时我对他们富于想象的画面表示赞扬、鼓励,并让幼儿自己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幼儿想象是多么的大胆而自由奔放。

2、单个形象训练。将幼儿画面上的各个形象进行单独训练,例如《狮子王》的绘画中,幼儿画出了许多形象,但是形象的形态单调,这时我便根据幼儿画出的单个形象进行多种形态训练。如狮子,我先要求幼儿画出头部的表情和位子,再通过变换身体和四肢在头部四周的改变,来体现狮子的不同形态。让幼儿掌握狮子的基本形态的各种画法。通过单个形象的训练,幼儿才能设计出动感丰富、表现生动的画面,这也是绘画的基础训练。

3、整幅画面的构图设计。幼儿对单独形象的各种形态掌握以后,就需要进行画面的构图设计。使幼儿初步地掌握上下、左右、前后和空间以及对比例的估计能力,从而改变以往画面上出现的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的任意排列的平面图形象。但是对于幼儿画画怕遮掩、重叠的现象却不要强加改正,例如朱天豪小朋友在画《狮子王》的创作画时,就将狐狸的四肢画在了狮子的身体上,将其重叠在一起。而我并没有加以限制,因为这正是幼儿画的“黄金时期”。也体现了幼儿画的天真气,我们对幼儿的天真气应注意保护,让它充分表现出来,这样幼儿的想象才不至于受到抑制。

4、根据欣赏内容进行连环画绘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我还想要求幼儿将自己对音乐的感知绘制成连环画的形式。这样,既可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又进一步训练了幼儿的绘画技能。

总之,进行音乐绘画训练,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幼儿的丰富想象力,把他们天真的好奇和遐想引导到科学和艺术的轨道上去,音乐和绘画正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大胆想象、自由奔放的天地。

第五篇: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音乐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音乐教学

文县教育局

张书彦

小学音乐课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好的音乐课的编排和实施必将给小学教育教学带来轻松愉快以及新鲜的视觉听觉感受。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就是美育的重要部分,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首先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音乐课作为一门综合科课程,我认为这门课程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在音乐中得以放松,缓解上主科时的压力。所以我注重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美得音乐中开拓视野,使他的思想感情慢慢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作起: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比如:歌曲《小小一粒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大海里有些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大海的认识。教师的一个鼓励,一句肯定的语言都会让学生对课堂对音乐课充满兴趣,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轻松和谐。

二、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简笔画、挂图、实物、幻灯片等直观手段,也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录音、录像、摄像或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设备,以多维的、多样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有声的语言和逼真的形象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上升为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有关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角色表演,做游戏,表演音乐短剧,小乐队伴奏等多种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使其兴趣得到很好的激发。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再完美的课程标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疑问,我们在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课堂,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钻研教材,奠定有效学习的基础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它不仅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因而教材之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要把教学内容理解透彻。其次,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并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落实;再次,要分析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只有认真仔细的钻研教材,才能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才能为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

2、创设情境,激发有效学习的兴趣

学习必须与个人经验建立起联系,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 激发、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感,促成良好的审美心境。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的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都是美的形象,自然就会对音乐产生一种期待、期盼、渴望的情绪。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联以及所要探究的知识密切联系的情境,增强他们参与探究活动的激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提高歌唱教学实效性。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因此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模仿能力采取听唱、模唱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歌儿唱的动听。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把歌学会,或者背唱歌曲,而且要求学生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和风格,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姿势和习惯,进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训练,提高歌唱的表现力。如何让学生唱的动听,要让学生从听歌曲中体会速度和音量的变化,感受歌曲中对音色的要求,演出时注意节奏的正确、连音与断音、旋律的起伏等等演唱的基本要求,教师再加以引导,进行有感情有方法地演唱。在低年级学生中,主要让学生对老师的演唱进行模仿,在高年级学生中,要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和探索,发挥歌唱艺术的感染力,获取美的声音、美的歌唱。养成正确的发音方法,不需要在课上作枯燥乏味的发声训练,可以在学生唱歌前,先按歌曲节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进行咬字吐字练习,又可以让学生在投入歌曲的同时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学生唱歌时咬字、吐字不清楚,字音走样的毛病。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提高歌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歌曲。在课堂上我组织了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男女之间和小组之间等等,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独唱、对唱、齐唱,也可以表演唱,或者让学生自编自创,编词比赛。一段时间后,学生从不敢唱到勇于唱,在比赛中获得成功和自信,也增加了对歌唱的兴趣。

下载如何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幼儿园如何进行打击乐教学

    浅谈幼儿园如何进行打击乐教学 南康市幼儿园 伍玉华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教育领域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手段。陈鹤琴先生说“我们应当重视......

    幼儿园音乐教学

    幼儿园音乐教学 音乐和语言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其实就是一首儿歌;一首活泼、诙谐的音乐好像在述说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音乐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幼儿......

    如何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音乐教学方案设计

    如何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音乐教学方案设计 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音乐教学方案设计是一个融技术、审美趣味等综合因素在内的创作过程。怎样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视觉与听觉......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教学在中小学中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采的音乐活动的同时,有趣......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幼儿园唱歌活动

    浅谈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园中班唱歌活动 甘肃省玉门市第一幼儿园 吴小丽 摘要: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相当多的老师组织唱歌活动时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范文合集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就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对象进行冷静思考和全面而深入的总结。反思是一种提高自身的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1.丰富词汇:理发店、咔嚓、刷子、剪刀、吹风机等。2.了解理发师的工作性质与特点,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活动准备事先与理发店联系,请理发师为......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

    小班音乐活动《春天》 朱永建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来了,自然界中的万物会发生变化。 2、初步学习演唱歌曲《春天》,并能跟随音乐内容自由律动、做动作。 3、引导幼儿感受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