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前5天入小学,是拔苗助长?
家华先生出生于2005年9月5日。比预产期晚了一个星期,其结果是,被祖国的入学年龄所限制。截止到8月31日年满6周岁才可以入小学。
2008 年夏季,家华先生来到北京,按着父亲母亲的意愿,在北京大都市接受学龄前教育,时年,家华身高已经1.1米体重40公斤,虎头虎脑、英俊潇洒。可是报名的幼儿园是社区公立幼儿园,是传说中的好幼儿园。“公立”在人们心中自然是一道不能逾越的牌坊。有关公立就是有关正规。我和他父亲磕破了头也要挤进去。其结果是,家华因为年龄晚出生5天被安排在托班(比小班更小的班)。那时,家华先生已经完全能够自己吃饭、睡觉、大小便、和人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但是他还是要和比他小半年到一年的,个头小一个脑袋的哭哭啼啼、不会说话的孩子们圈在一起。并且每天早上送到教室就不会让出来,因为托班孩子们太小,园里的老师怕出去玩儿会危险。我常能看见家华先生的大脑袋在玻璃窗下,可怜兮兮的望着外面的阳光和滑滑梯。这是北京给他的童年!
2009 年夏天,我们和园里商量,看能不能跳一级上中班去,不要跟着上小班?园里的答复是:我们是“正规”的幼儿园,差一天都不行!再说了,你们孩子是班里最大的,应该高兴才对呢!这样不吃亏啊!当时我不知道园长说的不吃亏是不吃什么亏!难道年龄大的孩子还能沾上什么便宜么?我和他父亲商量,我辞职算了,找一个远点但是能让孩子和大宝宝们一起上学玩耍的幼儿园吧!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他父亲不同意,首先是不同意去路程较远的学校,接送成本太大,其次是孩子晕车也受罪。经过一番挣扎还是在原来的幼儿园接着上下去了!在这个第二年的幼儿园生活,家华先生不止一次的和我说“妈妈,为什么我排队去厕所、吃饭、领玩具、放学、做游戏都是最后一个?有时候小便很急也不让我先去,玩具都是别人挑选后剩下的,做游戏常常不等轮到他就下课了!第二天的游戏还是从队伍的最前面开始!我心里落下了难过的眼泪。我不能告诉孩子因为你是最高的,最大的你就该排最后啊!我仿佛能到我的儿子,他渴望一个玩具或者渴望去做一个游戏的时候那双亮晶晶的眼睛!最可怕的是:老师会在他和小朋友争夺玩具时很主观的说:“你这么大了要让着小的”!因此家华从来不会和人抢东西了,没有了属于孩子的那一点坚持的快乐和个性!
2010 年夏天,我和他父亲商量了,不能让孩子再这样下去。我们报名上学前班吧。从小班直接跳到另一学校的学前班。期间,我咨询过很多的知名网站和老师,他们都是不同意这么做,并且有一大堆的理由。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能让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学前班和幼儿园不一样。无论从作息时间还是学习方面都要严格很多。另一部分说:孩子小班到学前班会跟不上!我觉得他们都是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遭遇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存在个体差异。比如说:我不觉得我儿子在幼儿园,没有学习压力的时候是快乐的!不觉得他每天吃的好、睡的多就是快乐!我在他每天讨厌去幼儿园的表情上能感觉出他的内心。就这一点,我们决定了提前上学前班。因为我想让我的儿子有快乐的童年!时年,家华先生已经是身高1.21米体重58斤的大帅哥了!他快乐的在学校里学习,非常有规律的作息,每天能按着老师的要求,进门就写作业,然后才看电视。写的字很好看!尤其是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做完了6岁之前的数学阶梯练习好几套。不让做还不高兴。现在能自己研究乘法口诀。5以内的乘法张口就来!我没有教过他,完全是他的兴趣所致。语文的标声调比他娘强多了!我查着字典都比不过他!
2011 年夏天即将来临!面对着升小学的问题。我和家华先生谈话了,告诉他小学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作业会很多、很累,如果自己感觉不好玩,咱们就可以不上,再复读一年学前班也行!多玩一年。儿子说:既然考试通过了,学校录取了,那为什么不上呢!当晚,我查了网站,企图寻找更科学的依据再决定上与不上。但是所有的论坛没有我想要的答案。无外乎,早上学剥夺了孩子的童年。早上学孩子会因为跟不上课失去学习兴趣。早上学的家长是拔苗助长!
其实,家华只是晚了5天!早上了5天就是拔苗助长?作为家华不称职的母亲,我并没有想拔什么苗!助什么长!我觉得孩子快乐是我最大的收获。我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一年的学前班的学习当中这么快乐的成长!我更加坚持我的个体差异论!我相信家华先生会和妈妈一起迎接阳光灿烂的小学生涯。渡过每个难关。
家华先生现在已经是身高1.25米,体重66斤的大小伙了!他的决定,才是我们家最正确的决定!我们尊重他的决定,尊重他的童年!
祝大家愉快!各位妈妈愉快!
第二篇:都市喜剧《你是我的眼》前天在深圳杀青
都市喜剧《你是我的眼》前天在深圳杀青
京华时报讯(记者许青红)都市喜剧《你是我的眼》前天在深圳杀青。百变大咖贾玲首度触电,在剧中献出了自己的搞笑表演,她笑言是由女汉子变成了女神经。《你是我的眼》由金牌制片人郑凯南操刀打造,该剧关注都市生活的底层人物。因春晚小品《扶不扶》走红的演员沈腾在剧中扮演张三斤,他和贾玲演的浮云都是外来深圳的打工者,两人追求着各自的梦想。贾玲说她在剧中完全是女汉子变女神经,浮云这个角色嗓门高、语速快,只要一张嘴说话就像炒豆子噼里啪啦,说话办事常常不经大脑,而且她只想嫁个有房有车的城里人,老是做出一些不着调的事,闹得大家哭笑不得。对于首次触电,贾玲笑称是看中了剧本,不怕在电视上再度自毁形象,“我一看剧本就喜欢上了,编剧太了解我了,简直就是照着我惊人的美来写的”。
第三篇:入小学申请书
小学入学申请
尊敬的xx小学校长、老师:
您好!我们是xx的家长,首先请允许我们就xx小朋友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xx,男,出生于200x年x月x日,籍贯x省x县,现家庭住址为xx市xx区xx路xx小区x号楼x单元xxx室。自两岁半以来,他一直就读于xx市xx幼儿园,于去年升入该幼儿园学前班学习。在幼儿园里近x年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教育互动,xx的生活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基本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道德感和美感。不仅如此,在学习中他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都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注意力集中,也因此培养了广泛的爱好,比如绘画、钢琴等。更为重要的是,在集体生活中,他养成了温和的性格和良好的自制力,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乐意把自己的欢乐与别人分享。
作为家长,我们致力于长期在xx市工作和发展。考虑到xx已成长为适龄儿童,我们有责任为他提供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贵校以教学质量享誉xx市,能够让xx到贵校学习也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所以我们为xx申请入贵校就读,请您审核。
申请人:xxx 201x.x.xx 联系电话:13xxxxxxxxx篇二:小学入学申请
小学入学择校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们是xxx的家长,首先就xxx小朋友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xxx,男,出生于xx年x月x日,籍贯xxx,现家庭住址为:xxxxx。自2011年8月以来,他一直就读于xxx幼儿园,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教育互动,xxx的生活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基本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道德感和美感。在学习中他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都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注意力集中;在集体生活中,他养成了温和的性格和良好的自制力,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乐意把自己的欢乐与别人分享。
现xxx已成长为适龄儿童,考虑到xxx离家比较近。同时,该校以优美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学质量一流享誉x市,能够让xxx到该校学习也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所以我们为xxx申请入该校就读,请您审核。
附: 父亲 xxxx 母亲 xxx 申请人:xxxxxx x年x月x日 篇三:小学入学申请书
入学申请书
尊敬的xxxxxx小学:
我女儿xxxx,x,x族,x岁,xxxx生,身份证号:xxxxxxx。毕业于xxxxxxx幼儿园,擅长xxxxxx等。现户口在xxxxxxx,户口所在地为:xxxxxxxx,现居住于xxxxxxxxx。父亲xxxxx,xxxx学历,从事xxxx。身份证号: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母亲xxxxx,xxxxx学历,从事xxxxx,身份证号:xxxxxx,联系电话:xxxxxx。
贵校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孩子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特向贵校提出申请,希望我女儿到贵校的xxxxx校区上小学,特此申请,望批准为感!
此致
申请人:(父亲)
(母亲)xxxxx年x月x日篇四:申请儿子入读小学的申请书
入读xx小学的申请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我是学校的xx处的一名xxx。xxx,2008年 x月出生,今年(2014年)9月满6岁,达入学的年龄标准。现在代表儿子,恳请学校协助我,申请今年入读xxx学校。孩子兴趣广泛,一直坚持学习手脑速算法、画画、滑轮、舞蹈、钢琴等多种课程。
身为xx的一名职工,我工作刻苦耐劳,我无比地热爱我的团体和工作。因为家里老人家年龄较大,接送孩子不便,而且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我希望能够带孩子就读于xx 小学。
希望学校能为我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我将能更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教育如春风如细雨。我恳请学校领导,能协助儿子今年入学于xx 小学,快乐健康地茁壮成长。
特此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孩子的名字: 申请人:
工作地点:
日期: 年5月13日篇五:小学入学申请书 2 小学入学申请书 xxx领导:
具申请人xxx,xxx年出生,身份证号:xxx,联系电话:xxx。
第四篇:入小学证明材料
附件2:
翔安区进城务工人员适龄随迁子女申请积分入学证明材料一览表
申请材料均应提供原件。其中,产权证、购房合同、发票、户口簿、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等属于个人所有的材料,应同时提供A4纸大小的复印件1份,在与原件核对后,退回原件保留复印件。《在厦暂住人口信息查询》需到暂住地公安分局打印,《厦门市地方税务局社会
第五篇:提按用笔是书家要诀
提按用笔是书家要诀
在运笔过程中,提按是重要的技法手段。清人刘熙载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说明在运笔过程中提按的连续性和必要性。我们知道,在笔法技巧中,仅仅使用中锋、侧锋、绞锋等手段是不够的,点画本身的活力,是在运笔过程中靠提按、徐疾、轻重的变化而体现的。书写的过程,就是提按技法转换的过程。笔锋在纸上运行时,一直是提与按快速地交递进行着,再加上轻重、徐疾的丰富变化,写出来的线条才具有律动感、生命力,富有神采及情调。
提与按是一对矛盾体,要想处理好并非易事。有的人写字一味地按,有的人只善提,善按者线条厚拙少灵动,善提者线条轻灵或近于浮滑。提与按这两种技巧比较而言,按易提难。那么,作书过程中,提按要注意什么呢?董其昌说:“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法者,皆知之。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有擒纵,方有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醒则骨节通灵,自无僵卧纸上之病。所谓落笔先提得起者,总不外凌空起步,意在笔先,一到着纸,便如兔起鹘落,令人不可思议。笔机到则笔势动、笔锋出,随倒随起,自无僵卧之病矣。用笔之法,太轻则浮,太重则踬。恰到好处直当得意。”董其昌所说“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擒纵,即指提按。提按,在转折处尤显得重要,不会提按,则偃笔僵卧纸上,没有节制,没有生杀,只会转死弯,则字了无生气,如僵尸卧床,朽木倒地。所以,在行笔过程中,尤其在转折处,一定要注意“提按”二字。
我们在写字时,起止笔处往往按笔,行笔中用提笔,所以起收笔处重,中间轻,线条容易出现“中怯”现象。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之病。”何时当按,何时当提,提按的频率、速度是随书写时具体情况而定的。我们往往在发笔处将笔下按,使笔一开始便偃卧纸上,这是对提按之法缺少领悟之故。董其昌又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我们只有在书写过程中反复练习,用心体验,才能悟出其中的真谛。
“提按”是书法创作的生命线
1、过分“提”会导致作品“飘”,过分“按”导致作品“坠”。不“提”不“按”作品不是僵直、就是呆板。
2、书法创作不注意笔画的“提按”、“使转”等技法的细微变化,就会使书法作品的线条质量不过关,达不到审美要求。
3、线条是书法创作最鲜活的独特艺术语言,也就是笔下的提按动作所产生具有丰富变化的线条。提按犹如文学作品里面有的“细节”,有了这些“细节”作品才有看头,作品自然就会生动感人。反之作品就很假很空,很不耐看,书法作品尤其如此。
4、一副好的作品,应具备合理而完美的提按的技法艺术品格,从笔画的细小处着手,严格按照“提按”的审美需求,画龙点睛,用小“提按”促成审美大效果;而这些审美要素,都是直接靠毛笔书写中的提按技巧动作来实现的。
5、毛笔书写运行过程中若没有提按的参与,书法线条将是直来直去,僵硬呆板,线条质量就很差,甚至达不到书法艺术最起码的要求。
6、书法家要最大限度的使用“提按”技巧,最终达到笔笔提得起,笔笔按得下,这也是作品创作的基本技法所要求的。
7、提和按是相辅相承的,也是相互统一的,在书法创作中片面强调提或按,都是错误的。
8、提按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的操作却很难。
9、忽略了提按的线条粗细变化,就给作品造成不成熟的感觉。可以说提按是书法作品成功的最基本的要求。
10、刘熙载(书慨)曾经这样强调书写中的提与按“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辩按尤当于起笔处,辩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坠、飘二病。”
11、在书法的用笔技法中,“提按使转”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笔法,可以这么说,不知道提与按,将不能成就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作品。
12、提与按非常重要,只要合理、正确的使用,它能够带给你审美感官以丰富的线条粗细变化,产生立体的美感,而缺少提与按的书写效果则给你以厌倦的感觉。
13、我们只要用心去注意一下,目前从(报纸、媒体、网络等)可以看到很多缺乏提按的作品,将行笔简单化、直白化,很多笔画就像是用刷子刷出来的感觉一样,毫无含蓄的韵味可言。这是一个用笔技巧差的现状,导致其作品质量差。
14、要重视用笔,用笔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忽视用笔,线条质量就会降低,直接导致作品不耐看,我们必须要将用笔的好坏做为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技术要求来看待才行。
线条粗细和用笔轻重浅谈
对书法线条的认识、理解和阐释是书法研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线条粗细的几组训练,使我对书法线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线条形质的粗细与用笔的轻重,其实都旨在突显一个关键性的笔法动作,即提按。在书法临习与创作实践过程中,提按动作的运行有一个前提,即中锋用笔,在中锋前提下之提按动作才是具有书法线条美学意义的。“提”是中锋意义的“提”,这样就能保证线条的力量感,“按”亦是中锋意义上的“按”,这样就能保证线条的厚重感,丰富感。我们认为适宜的线条提按就是对线条质感的最佳传递途径。一笔提按适度的毛笔线条比一支钢笔、铅笔线条所传达的美学涵义和文化品位要深厚和高雅得多,同样一笔提按适宜的书法线条较之于国画中的线条则更能为纯粹和抽象,这也就是书法线条之独立品格的体现。
“提按”不仅可以体现抽象线条的丰富美学意义,而且是影响线条形质构成的重要因素。提按可以产生粗细轻重不同的变化之线,这些变化可以影响线条构造风格,可以影响线条形质的个性,可以影响线条律动的韵味,而且还可以表现线条质感的丰富性。
就书法创作而言,线质、结构、线律和线形是体现书法形态构成的基本语言,就像点、线、面、体载之于绘画。
就书法创作者而言,线条的提按变化,无疑是书家主体对线条的控制能力。我们作粗细不同,或粗或细,由粗变细,由细变粗,粗细互转等训练的目标,其实也正是线控训练的基础,这样的练习无疑是书法基础技法训练中最为重要的,也是在书法教学中要从始至终贯穿于各种专项训练之中的。就书法欣赏者而言,线条的提按能体现书法主体的个性审美与风格趋向是研究书法风格形态的最好切入点,一个有修养的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必定会对书法主体之线条表现作相当的关照,因为这是关乎书法作品风格类型归属的形式关键。
据此,我们认为,作为提按的基本技法动作,不仅仅只是书法训练的基础,它更是体现着书法线条的丰富美学内涵、构成着书法创作形成的基本语言,揭示着书法主体对材料的驾驭能力,同时,他还是书法欣赏主体和书法创作主体之间交流沟通的最佳切入。
从“提、按”中感悟书法“用笔”
书法作为国粹在中华文化中传承,自然有其独到的艺术感染力,这离不开毛笔的“功劳”。正是因为毛笔的圆健软弱,在点划挥洒之间可以随心所欲,注入情感入理入境舒展个性,才为从古至今的文人骚客所倍加喜爱,抚弄至今而雅兴不减。然而,“用笔千古不易”也并非一句虚言,捆扰着有志学书者心手相隔,非探悟其“秘密”所在不可,“征服”的过程是即痛苦又快乐的。从学书伊始,提笔蘸墨对照书帖点划描摹,懂行的老师告诉我们要逆锋入笔回锋收笔,其实在这中间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要练习的正是使用毛笔最基础的“提、按”技能。逆锋入笔就是完成一个先提再按的动作,回锋收笔又是完成一个先按后提的经历,点划就是在这样提按动作之间体现精神。最初的体验也许就那么一闪而过,随后你的注意力可能转移到计较象与不象美与不美中去了。你的目标有明确的一面,但你不知道你该怎么去完成,因为前面却是茫茫一片,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的大小粗细、用墨的浓淡枯湿以及字体的颜柳欧褚等等自以为要学的东西要考虑,如同从白天草草地步入了黑夜。从清晰走向迷糊,从单纯走向混沌,这应该是学书的痛苦(其实着阶段还谈不上痛苦这么严重,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枯燥)升级,也是在痛苦中品位快乐的等级提升。这一阶段有长有短,这看你领悟理解的机缘,所以你需要一个高明的老师的引导,就像黑夜需要一盏灯一样。
为什么追求艺术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磨难的过程呢?我想是因为它的前进路线多半是“螺旋上升”的。当你有一段时间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书艺停滞不前,像“江郎才尽”一般被赶到了死胡同的跟前时,你千万不要泄气,因为你提升的机会就在你面前。当然,你要舍得“放弃”你一段时间来的经验,要有勇气站到你最初起步的位置重新审视你的“提、按”,重新练习实践你的“提、按”,就像一个老会计对不上帐目他就会耐心地从头查起从最不起眼的地方查起一样。是不是很可笑?其实不然!这一次你的眼光不同了,你的敏锐性增强了不少。别看“提、按”只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动作,只要肯用心练习,这次你应该有能力感受到在完成点横竖撇捺钩提的提按过程中手上传至心灵的节奏快感,相通于感悟音乐艺术的旋律美感。当你把完成的习作悬于墙上时,你应该能够感觉到字里行间的精神轮廓相比以前来得抖擞和清晰,你已经领会到所谓“笔画要交代清楚”的含义,要与学习歌唱相比就雷同于“咬字要清晰”的技能了,再与戏剧相比那就是锣鼓点上漂亮的“亮相”了。只要你肯去发现,艺术总有相通的地方。你这时可以感觉到自己离艺术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甚至触手可得了。但你放心,绝对没那么容易就让你得逞,要不然书法就称不上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了,那又怎么能够刺激起你对它的极大兴趣呢?很明确,从这一步你刚刚跨入了艺术的门槛,等待你深入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字体还分行草篆隶,用笔还说遒劲洒脱雄健清丽,用墨还求浓淡干湿色分五蕴,章法还涉取势倚斜留白呼应等等,看似很专业也很复杂,凡是能挖掘美的理论它似乎都要沾染一番。这一下你应该是进入戴望舒的“雨巷”中了,彷徨美丽而又徘徊。似乎都是这样,最高深的理论我们只能用最浅显的办法才能应对。当你再一次被困于“高原期”时,你不妨放弃登攀回到山下仰望,这时平心静气显的很关键,用大师们的话就是“耐得住寂寞”。我觉得“提、按”仍然是你的垫脚石,我觉得我自己正处在这个困顿的阶段。这几日我正细细地琢磨体会“提、按”的要义,再飘逸再雄健的字都要靠提按来完成,毛笔之所以能够寄寓书家的个性和情感,就是因为毛笔的软性和韧性创造了用笔变化和修饰的空间,在看似不经意的提按挥笔之间注入了或是泄露了自己的性情与境界。就以行书为例,笔锋入纸的“按”是精神的积聚和力量的储备,需要稍有停歇留给书写者以短暂思索的时间;行笔过程的“提”就是精神和力量的抒发展现,需要提得适处在毛的任性弹性范围之内,留给书者抒发铺展抑扬发挥的空间,(铺展过程也应该有提有按扬抑交叠,否则一下子倾盆而出或生硬平淡叙述都不能给瞻仰者带来美感和交流),一笔写完如同“见好就收”,同时蓄势以待下一笔抒发,或舒缓或急促,或闲散或密集,如此娓娓叙述往返直至通篇终结。有很多人都说写字如同练气功,一招一式咋看无物实为有物,它的物就是“气息”吞吐,就是转承接连,就是挥运有致,通体都是灵气运行,虽然我没有练过气功,但我通过书法练习的确能感受到气功的奥妙。“提、按”动作看似简单,可是找到提按那种美妙确也不易,提要提得恰到好处,按要按的凑巧到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但只要你怀着玩味的心境持之以恒的加以尝试练习,这种奇妙的感受会在你的笔端出现的。谈“提、按”也许只能算是用笔之道的皮毛,但“皮毛”本身确实就是精华。我天生愚钝,习书二十多载,直到前些时候方才从临习明朝书法大家黄道周的墨迹中对笔法有所顿悟,其墨迹的遒劲正是得益于利索清丽的提按,我的大脑似乎被链接了一般,娟秀的“兰亭”字迹在脑海里清晰展现,一下子到了毛笔的脉搏,“提、按”不正是“二王”的精华吗?我似有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全身气流通畅的不止,眼前一片豁然开朗,痛快地享受着学书的极致乐趣。兴奋之余,我耐心地揣摩历史名家墨迹起笔收笔的细节,从网络视频中感受当代书家书写状态,自以为走对了路子,摸着了门道,我得感谢“提、按”,庆幸自己能平心静气地善待最基础也最不起眼的“提、按。只有你掌握了“提、按”,才能在提按过程中加以提锋、换锋、运气、使转,加入更多更丰富的“东西”(内涵),你的作品也才有艺术可言。在书法史上,提及用笔的理论很多,有《笔阵图》七行、《与子敬笔势论》十章以及孙过庭《书谱》等等,古文叙述得云里雾里玄乎邪乎,但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提、按”工夫,高谈阔论也只能是海市蜃楼过眼即失。因此,我才要对自己说“提、按”很重要,最基础的东西才最重要。
艺术是永无止境的,循环甚至颠覆都不可避免,我还有很远的“螺旋”之路要奋斗和享受。想学书法的人总爱用美丽的书法梦装饰自己心灵之窗,乐意钻进痛苦换来对身心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