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家凡高教案
画家凡·高
碾坊小学
王蕊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作品。
2、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3、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教学流程设计:
一、问题导入:
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答)
2.出示问题“动画中的人物是谁?”播放FLASH动画导入引出画家凡高和他的画。
师:同学们知道动画里的人物是谁吗?(生答)教师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关于凡·高你们都想了解些什么呢?(生答)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凡·高,走进凡·高的油画。
二、欣赏体验
1、整体感受凡·高
师:凡·高的一生是短暂的,四个不同阶段的作品所表达的情绪也不尽相同。接下来我们欣赏凡·高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吃马铃薯的人》。(课件出示)
(1)你能不能从“色彩、线条、情绪”三个方面说一说看到这幅画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2)通过《吃马铃薯的人》你能不能联系凡·高当时的生活状况,说一说凡·高是怎样的一个人?(引导学生说出凡·高是非常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善良的人)师小结过度:凡·高的作品风格独特,他一直坚持具有个性化的创作。1886年,凡·高来到法国巴黎,受到一些画派的影响,他的作品色彩强烈,充满着美好和自由。1888年凡·高来到了法国南部小镇阿
尔寻找创作的灵感,凡·高爱上了这里的阳光,他的画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接下来欣赏《向日葵》、《阿尔附近的吊桥》
2、出示课件《向日葵》《阿尔附近的吊桥》(着重欣赏《向日葵》)(1)你能不能从“色彩、线条、情绪三个方面说一说看到这幅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猜一猜凡·高此时的心情怎么样?(目的在于说出凡高此时的创作是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希望的)
(3)面对阿尔美丽的风景,面对凡·高美丽的绘画,如果让你送给凡·高一句话,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希望凡·高的心情能够像阿尔的风光一样永远那么美好,也希望凡·高能够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师小结过度:如果凡·高在世,听到你们这些美好的祝福,一定会感动的流泪。但事情总是事与愿违,我们这位悲剧画家的身上总是降临着这样那样的苦难。阿尔后期凡·高的画作仍然不被人理解和认可,依然贫穷,超负荷的创作,使他患上了精神病,但他依然坚持创作。
3、欣赏《星月夜》
(1)学生画自己记忆中的星空,展示自己的作品《星空》。
(2)师小结。看来同学门的星空也是多姿多彩,异彩分成,那大师笔下的星空又是什么样的呢?引出《星月夜》。
(3)看到了这件作品后,它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这幅画的线条是什么样的?乍一看这幅作品的线条乱不乱?但是又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观看视频
凡·高的画动起来了,把你的手也动起来,跟着凡·高画一画,你看它的线条像什么呀?(引导学生回答像漩涡,像流水)。再看这幅画,浩瀚的星空,你觉得凡·高想对你诉说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对人生的迷茫,对病痛折磨的恐惧。教师:暗淡的颜色里也有明亮的色彩,他对生活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
4、《群鸦乱飞的麦田》
这是凡·高最后一幅画,37岁的凡·高在他热爱的麦田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7岁在荷兰开始他的创作生涯,再到短暂的巴黎时期,再到灿烂的阿尔时期。最后病重。三个时期进行了10年的艺术创作,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一共创作2000多副作品,凭借惊人的毅力以及对艺术执着的追求。
师:说说,你觉得凡·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凡·高的身上你能学到什么样的品质?
引导学生说出:热心、意志力坚强等。对绘画执着的追求,遇到困难不放弃等。
师小结:凡·高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的一生是贫穷的但又是伟大和富有的,凡·高的艺术决不是我们一节课所能含盖和解读的,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凡·高,了解凡·高的油画。
结束教学。
第二篇:《画家凡高》美术教案
16课
《画家凡·高》
神山中心小学 胡晶晶
教材分析
《画家凡高》是一节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课标中对中年级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观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凡•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这位天才画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800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量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凡•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与艺术的执著相互映衬,使凡•高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教学内容与目标
1.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2.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3.通过了解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的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高作品的方法。
难点: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教具使用
油画棒、多媒体、卡纸等。课堂类型
欣赏〃评述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受色彩和笔触带给我们的快乐。1..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一颗星星。2.教师用旋转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星星。3.对比谈不同的感受。
有一位画家就善于运用富有变化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来表现情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画家凡〃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利用动手尝试,初步感受用笔、用色的不同,引发学生对笔触与色彩的认识,激发兴趣。并引发课题。)
二、整体感受凡〃高
师: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关于凡〃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
生:学生汇报总结凡〃高信息。
师:引导学生简单的概括一下凡高的生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三、作品欣赏
1.欣赏《吃马铃薯的人》
(1)看到这幅作品有什么样的感受? 贫穷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贫穷? 人物衣着、表情、背景、灯光……
(3)整幅画的色调怎么样?为什么用这样的色调表现? 灰暗的色调不光表现农民生活的艰辛,也看出画家苦闷的心情。
(4)通过画家对劳动人民的描绘,你觉得凡〃高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善良,有同情心
2.欣赏《向日葵》
(1)这幅作品带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是什么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色彩在这幅画中的感受。
(2)和早期《吃马铃薯的人》比较,色彩有什么变化?
鲜艳、明 亮
(3)猜一猜凡高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目的在于说出凡高此时的创作是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希望的。
(4)引导学生分析《向日葵》的用笔。
除了色彩之外,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近距离的看一下花瓣的表现?
花瓣的姿态像燃烧的火焰一样,有一种动态美……
(5)感受一下画家是怎样画上去的?
画家那种带有独特个性和情绪印记的落笔的痕迹,我们称
为笔触。画家正是带着富有激情的笔触来表现对向日葵的喜爱。
(6)笔触有什么特点?
粗犷、奔放、大胆、有力……
(7)那么你喜欢向日葵吗?试着用粗犷有力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来表现向日葵。
(8)凡〃高一生创作了许多的向日葵,为什么画这么多的向日葵?
向日葵是一种向着太阳生长的植物,代表着希望和美好。可见凡〃高在饱受贫穷和疾病折磨下仍然充满着希望,向往着光明。
(9)欣赏凡〃高在阿尔时期的其他作品。总结欣赏作品要关注画面的色彩和笔触。
3、欣赏《星月夜》
(1)想一想你心中的夜晚是怎样的?有哪些景象?用什么颜色表现?
黑色的天空、黄色的星星和月亮……
(2)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凡〃高的作品,和你想的有哪些地方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讨论(内容、色彩、笔触)
正是这种旋转有力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使得整个夜空散发着一种流光溢彩的美丽。
(3)让我们跟随着画家的笔触来感受流动的夜空。
此时的凡〃高正饱受着疾病的折磨,画中流动的笔触不仅
使画面富有生气,同时也表现出凡〃高对命运的抗争,痛苦的挣扎。如果说蓝色代表着痛苦和折磨,黄色则说明凡〃高心中仍然怀有希望,向往着光明。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高作品的方法。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巩固新知
1.欣赏完凡〃高不同时期的作品,说出印象最深刻的一幅,有什么感受?
2.从几位大师的作品中找出凡〃高的作品,说明理由。(色彩、笔触)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高作品的方法。)
五、对话凡〃高
1.如果让你送给凡〃高一句话,最想说的是什么。2.把想说的话写在向日葵花瓣上,把学生作品拼贴成一幅向日葵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六、拓展提高
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你怎么面对?
欣赏《凡〃高之歌》,总结回顾。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的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
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第三篇:画家凡高简介
1853 3月30日 文森特·凡高
1857(4岁)凡高弟弟 提奥(Theo van Gogh)出生 1861(8岁)进入小学读书
(6岁)经由画商叔叔介绍,进入巴黎古比尔画廊海牙分店工作 1873(20岁)
5月转到古比尔公司伦敦分店工作
1874(21岁)
7月向房东女儿求婚失败,受到极大打击
1875(22岁)
5月转到巴黎古比尔总店工作10月父母搬到埃顿 1876(23岁)
4月被古比尔解雇
1878(25岁)
7月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宗教,但没有取得毕业任命书
12月毅然前往比利时矿区博里那日
从事牧师工作 1879(26岁)
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
1886(33岁)
2月突然前往巴黎,与提奥同住。结识印象派机
后印象派画家毕沙罗、高更、劳特累克、修拉和塞
尚等。作品受印象派影响很大。
1888(35岁)
2月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创作,进入创作高峰。
代表作:《向日葵》5月租下著名的“黄屋”(黄房
子),梦想建立“画家之家”10月20日高更到阿尔
与凡高同住12月23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精神失
常,与高更发生冲突,将右耳割下一部分。
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 1889(36岁)
4月提奥结婚
5月8日凡高自愿前往圣雷米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并继续创作
1890(37岁)
1月卖出生前第一幅油画“红色葡萄园”
1月31日提奥之子出生,与凡高同名,都叫文森特(Vincent)
5月17日前往巴黎
5月21日去小镇奥维尔接受医生加歇的治疗
7月27日这天是星期天,在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但没有立即死去,被人抬回
7月28日早提奥到奥维尔
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
7月30日举行凡高的葬礼
凡高死后,弟弟提奥痛苦万分。六个月后,1891年1月25日,提奥去世了。后来,他们被共同葬在了奥维尔墓园。
自画像:凡高特别喜欢画自画像,他先后一共画了40余幅,作品中包括梵高最著名的画作——1887年作于巴黎的《自画像》。梵高一生中创作了30多幅自画像,这幅画是其中之一,也被公认为梵高艺术生涯中的代表作。油画 1887年响亮的色彩是画家受印象派绘画影响后表现出来的特点,梵高曾今这样写道:“我先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分厂多的自画像,绘画与其追求照相般的类似性,不如更深入的挖掘相似处。画中的梵高头戴灰色毡帽,长着红胡子的脸颊骨瘦如柴,身穿棕绿色的外衣,画家在这幅画中用明亮的色彩代替了之前作品中暗沉的颜色,笔触厚重,富于节奏感,流露出印象派的影响。凡·高1887年《戴草帽的自画像》(1887年夏)我们就能注意到:整幅画面都是明亮而饱和的黄色,纯色面积较大,无论人物和背景,黄色是基本的色调,画家用明确的红色线条勾勒出人像的轮廓,人像旁用粗略且不规则的蓝色短线条交代出背景。既有一定的视觉真实感,又有很强烈的平面效果。凡·高说:“我始终固定一个位置作画,注意掌握画中最本质的东西,然后在轮廓线所限定的每块空白处填满色彩。不管它是否表达了什么,反正是能感觉到的色彩,也是简化了的色彩。”1)这段话反映了凡·高对线条和色彩的个性化理解,同时,也传达了他创造的视觉语言的独特特征。画布上生动的描绘,依赖的是凡·高完全个性的、热情的和浓厚的色彩和坚定的线条,画家有力的眼神表达了他创作过程中强烈的自信心。另外,他热衷于自然光的表现,正说明了那个时代画家们对室外阳光真实性表现的探求。1889年凡高发生割耳事件后梵高的真实写照,凡高1889年与高更大吵一架后割掉一只耳朵,他画这张画使自己和提奥相信他已经从伤痛中康复过来,“我相信这幅肖像比我的信更能清楚地告诉你我这儿发生了什么。” 凡高的耳朵缠着纱布,眼神有些
深深的忧郁。凡高失去了朋友,使他精神病发作,才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能看出他很犹豫,很孤独。他勇敢地把这种样子画下来,说明他敢于剖析自己,敢于把自
己的内心真实地再现出来,也希望别人也能了解他的痛苦。通过了解凡高忠爱的题材,我们便会理解,正是这样的性格,正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所以我们了解一个人的 作品,一定要了解他的性格,了解作品后的背景。而且,也给我们一个 启示,当你拿起画笔的时候,你就应该表达你的情感,把绘画当做一种 释放心灵的工具,不管别人怎么看,带着你的感受、带着你的理解去画 画。
这是凡高的最后一张自画像,令人悲伤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事实上是一个谎言。1889年初,凡高的母亲度过了她70岁生日,尽管不常联系,凡高对她仍怀有温暖的记忆,这年年底,他决定将这张自画像送给她,主要是为了使母亲对他的健康放心,所以在这儿他比以往显得健康、年轻、整洁许多,然而这些并无法掩饰其眼底的绝望。最后凡高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卧室的画而把这张挂在自己的墙上。
<吃马铃薯的人>:路德一家正在灯下吃马铃薯,共有几个人。一位老妇人在倒咖
啡,中间那位男子拿起土豆递给老妇人,其他人可能在低声交谈。他们的脸布满愁云,在昏暗的破屋子里一家人只能吃到土豆。他们的脸上满是皱纹,能看出饱经风霜,让人看过后不由得很同情他们。大家说出了凡高的心声!我们来看,凡高在这张画中采用什么 色调?为什么用这样的色调?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情感?
生:运用了灰褐色调,这样更加表现出了这些人的穷苦生活,表达 了画家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师:为了完成这幅作品,凡高先后画了十几幅速写和三幅油画,可 见凡高对艺术有一种什么精神? 生:精益求精的精神。生:追求完美的精神。
师:墙上悬挂的油灯构成了画面的焦点,画家运用灰暗的色调,刻 画了人物布满皱纹的脸孔和瘦骨嶙峋的身体。凡高就是这样一个富有爱 心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劳动人民,同情劳 动人民。可是,无情的现实却打碎了这位画家善良的梦想,由于凡高经 常画一些社会最底层的人,立即引起了艺术界的相交指责,他的画不被 戴缠承认,更没人去买他的画,甚至有人还讥笑他。各种压力下,凡高患上 了精神病。为了排遣苦闷,凡高来到法国小镇阿尔 <星月夜>是凡高1889年的作品,这是凡高最具想象力的一幅作品,1889年5月8日,凡高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精神病院治疗。他是自愿前往的。那时,医生允许他白天外出写生。6月,也就是他住院一个月后,画了这幅画。据说这幅画是凡高凭记忆和想象所作。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凡高在圣雷米期间,对柏树产生了兴趣:
“我不断的想起丝柏树,我很诧异竟然没有为这些树作画,我想要以描绘向日葵的手法描绘它们。丝柏树的线条与比例像极了埃及的金字塔。”-凡高
他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见解,情感投入到绘画中,画面构图经过了精确地计算,以树木衬托天空,所以获得构图上微妙的平衡。作为前景的丝柏树如火焰般朝天空伸展。深色调带来重量感,与天空,星,月三者的漩涡节奏相互制约,式构图沉着,稳重。因此画最精彩的是天空那螺旋状的笔触,螺旋状的光环席卷整个天空,银河的表现极具形式感。这就是凡高笔下的夜空,更准确地说,这就是梵高心中的夜空。《向日葵》
是梵高的代表作品,这里的阳光让凡高欣喜若狂,他的创作一下子
进入高峰状态,色彩变得绚丽明亮起来。在这儿,他画了近200 幅阿尔的风景,尤其钟爱上了一种植物,向日葵。因为向日葵是面朝太阳的,是光明的象征。
他以很多种黄来表现向日葵有浅黄、土黄、中黄、深黄、橘黄、褐黄色。他画中的向日葵 好像就要凋谢了。真实的向日葵只有一种黄颜色,凡高画的黄颜色很丰富。
这些独特的向日葵表达了画家追求光明的情感?想让向日葵的金黄色一直保持下去感情。凡高笔下的向日葵坚实而有力,他没有重现自然的娇柔,他选取即将枯萎的瞬间,告诉我们,即使枯萎,也要把那种动人心弦的美坚持下去。这正是凡高那永不妥协的对艺术的追求,对太阳的热爱,对生命的渴望。凡高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说:“向日葵称得上是我的东西了。对凡高而言,向日葵具有特别的意义,黄色意味着友情和希望,花本身象征着感谢,《向日葵》这幅单纯而有力度的画面,给人以最明快的感受。画家是在用自己全部的情感,乃至生命去庙会心爱的葵花。看那厚重的颜色显然是梵高将画笔蘸满颜色用力压上去的,就连背景看是平整的黄色也独具质感。笔触中横交错移动,产生像竹编工艺品或粗制草垫的感觉。
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我要让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象哥特式的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凡高
《阿尔附近的吊桥》是一幅表现法国小镇阿尔灿烂阳光的一幅风景画。梵高曾经在德国的阿尔住过,他这个时期被称为他的阿尔时期。在阿尔的时候梵高曾经画过多幅关于阿尔吊桥的作品,这件便是其中一件。阿尔是梵高钟爱的地方,画家仔细观察蓝天和周围的景色在河水中的倒影,千方百计的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画中大量使用蓝,橙补色,鲜明醒目。笔触纵横交错,细致入微。作品中一片静谧,宽阔的天空和水面上几个稀疏的物体,在他的安排下成为色彩的实验;画上的主题只是让颜色得以伸展的景物罢了,颜色彷佛是这些物体的第二层表皮。从堤防上远眺,天空向四周延展,水的面积相对的渺小,曳起桥在正午的阳光下左右相对,桥上的人成了几个影子,以及用白色调表现的日光等,都是印象派画家的画风的痕迹,梵高在这方面显然深受影响。
《唐基老爹》描绘的是画材商店的老板,画面中唐基那双蓝色的眼睛和红色的嘴唇,在画面和灰色胡子间显得格外突出。凡高在此画中还精心描绘了背景,日本浮世绘图案,这种东方艺术吸引并影响着梵高,这幅作品色彩华丽,对比鲜明。他也标志着阿尔时代的开始。《加塞医生的画像>是凡高1890年6月完成的作品,加塞医生是个医学博士,对于艺术极其热爱,他为治疗梵高的并花了不少心血,他非常欣赏梵高的画,因此经常鼓励他,希望梵高赶快摆脱病魔,然而梵高始终不能相信加塞医生,我们看梵高给加塞医生的肖像画上了令人恐怖的青色背景,人物看起来像是一个疲惫的病人,并且表情忧郁,沉思着靠在桌子上,梵高说,这次我画了加塞一生的肖像,在这里我表现出了一种可怕的表情。
第四篇:走进凡高
走 进 凡 高
————高一年级美术欣赏
东北师大附中卢建波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后印象主义画派是<<十九世纪欧洲绘画>>这一课中的重要内容,这个画 派在思想上是反对传统的,承前启后,开启了现代艺术之门。凡高是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因此,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创作思想,对了解和把握欧洲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对象: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和理解能力,但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原有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还处于中级阶段,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介绍相关知识,采用鼓励和启发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的 方法和手段去理解和总结绘画作品。因此,在本节课中,如果不对学习对象进行彻底分析,就不能更好的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不会很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绘画作品的风格、流派。掌握绘画作品的内涵。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教会学生欣赏作品的方法,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 深入的评述。
3.情感目标:通过对凡高生平的了解,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让学生能体会到美 术作品中蕴涵的深刻思想内涵。进而珍惜生活,热爱生命,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的挑战。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画家生平,能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能对美术作品进行评述, 并通过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 来,形成积极的生活观念。
【教学过程设计】
1.感受作品:导入新课,请学生结合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欣赏凡高的代表作品《星 月夜》。约2分钟时间,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描述这幅作品都描绘了那些景物。(2)、对这种风格的作品有什么感受。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的评价。为什么画家用这种风格描绘 了内心中夜空的景色,有什么样的思想内涵。因为他的作品是他生命能量的自然流淌。所以,我们要了解画家的生平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 欣赏作品:教师结合凡高的作品介绍画家的生平,学生细细品味。
3. 理解作品:将凡高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通过大屏幕呈现给学生,并提出问题(1)这 些作品的风格是否有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从色彩 题材 表现方法等方 面把握)。(2)结合画家生平谈谈对凡高作品内涵的理解。(3)总结学生的观点,得出凡高 的艺术创作思想——“对真爱的追求,对生命的呼唤”。这种艺术精神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 哪些影响?
4.总结作品:对学生的总结提出肯定和表扬。指出,在认真欣赏基础之上的评价都是 有意义的。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希望同学们登陆校园网的凡高网站,对凡高进行更多的了解。有新的观点可以给我留言。我们期待着对凡高更多研究结果的产生。
【教学媒体的运用】
1.常规教学的困难:(1)、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的课型,需要很多清晰度高.画幅比较大.数量较多的绘画作品,但常规教学只有画册和书本,解决这一问题难度很大。(2)、课堂的时间是限的,但学生对画家及作品的理解会随着认识的提高发生变化,还有想交流的愿望,所以常规教学很难解决。
2.信息技术的运用:(1)、将画家的照片及绘画作品制作成电子课件,通过大屏幕展示 给学生,这样图片容量大,效果真实、清晰,学生离作品的距离更近,感受更直接。(2)、在校园网上建立画家网站,设置画家简介、作品欣赏、给我留言等栏目。这样,学生可以在空余时间登陆网站进行更全面的了解,有新的体会可以给我留言,延伸了课堂教学。(3)、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
【教学反思】
1.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在本节课的应用,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比较直观,理解比较 深入,有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并延伸了课堂教学。满足了学生进行扩展性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在学生理解作品阶段应增加讨论时间,这样会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学生 自主的讨论会有很多新的观点产生。另外,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互动气氛更活跃,这也是需要加强的。
第五篇:《渴望生活——凡高艺术欣赏》教案
《渴望生活——凡高艺术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19世纪欧洲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画家凡高及作品有所了解和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凡高艺术人生和作品欣赏以及后印象主义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凡高艺术人生和作品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凡高作品图片、凡高艺术视频文。
【教学内容】:
[导入]:《向日葵》作品欣赏,请学生猜猜作者导入本内容。
[展开]:、通过有关写凡高的书籍封面展示让学生对凡高这位画家的知名度和地位有一定的了解。
文森特•凡•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郎、杜米埃和米勒。
凡•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建立了友谊。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病发之时陷于狂乱,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的负担,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几个月后,曾经把自己全部热爱和物力献给他的提奥也死去了。人们说:提奥是为了凡•高而生的……
2、视频欣赏1——问题一:凡高几岁开始正式学习绘画,为什么选择绘画?
(学生讨论)
3、视频欣赏2——问题二:分析凡高为什么画《吃土豆的人》,在巴黎他的作品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学生讨论)
名称:吃土豆的人画种:油画尺寸:82X114完成时间:188年月
简介:《吃土豆的人》[荷兰]梵高188油画82×114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梵高在谈到这作品所表达的艺术思想时说:“我试图强调,那些在灯火下吃土豆的人们就是用他们那伸向盘子的手去挖掘土地的,因而它是表现体力劳动的,是表现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他们的食物的。”“我认为,一个穿着满是灰尘的、有补丁的蓝裙子和背心的农家姑娘要比一个贵妇人美。她的衣服由于风吹日晒而色彩微妙、柔和。但是,如果穿上意见贵妇人的服装,她就失去她特有的可爱之处。”“我曾根据我对那幅画(指《吃土豆的人》)的记忆,默画了另一幅油画。我在这幅画中,让我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或者想象上有自由活动的余地。在写生习作的情况下,是不容许有创造的作用的;但是人们在习作中,给他基于现实的想象找到营养,为的是画画得正确。”梵高在色彩上为了突出其内容,特意采用了夸张的形式。他在这个时期的色彩处于阴暗色调之中,画上的惨白色灯光与与微绿的昏暗色调的对比,造成一种幽暗低沉的气氛,使人物形象显示出强烈的光点,盛土豆的盘子里散发出缕缕的蒸气,这一切都活画出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
4、视频欣赏3——问题三:阿尔时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凡高割下自己耳朵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
名称: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画种:油画尺寸:24X30完成时间:1888年10月
简介:画布,油彩,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的中央部分,是一幢二层小楼的建筑物,他在那里住了将近一年,由于多年的过分劳累、营养不良和健康状况不佳,他的力量几乎已经耗尽,希望在那儿平静地作画和恢复他的身体。这建筑群在画面上很难处理。房子的左边尽头是一家他吃饭的饭馆,再往左(画面上看不见)是那家著名的通宵咖啡馆。邮差鲁兰住在左面的两座铁路桥之间,通向画外的路是凡•高经常外出的道路。在画这幅画时,凡•高的第一个念头是想把它画成一幅夜景画:“窗口亮着,空中繁星闪烁。”可是在定稿时,他又强调阳光通过巨大的空隙流进黑暗的屋内。所以整幢房子发出光亮,被他称之为“光之屋”。而在建筑物前急匆匆行走的男人,便是凡•高自己。他创作这幅画时心境较好,所以把房子的室内也漆成黄色。他把黄色称之为爱的最高闪光。但正如爱包含强烈的爱和平静的爱一样,黄色亦有各种不同的阶段。、视频欣赏4——问题四:请分析凡高最后几幅作品的特点和内涵,为什么凡高要走向死亡?
作者:Ggh,VinentVan
“……凝望着璀璨的星空,我总是不由得浮想联翩……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夜空中闪烁的亮点不能像法国地图上的黑色标志那样容易达到呢?我们只需坐上火车就可以到达特鲁斯肯或卢昂,而到达星星那里却要经历一次死亡之旅。”
----文森特•凡•高
名称:夜晚的露天咖啡座画种:油画尺寸:20X89完成时间:1888年9月
简介:在《夜晚露天咖啡座》这幅画中,被灯火照成黄色的咖啡座和蓝色星空呈对比,使得整幅画很美,洋溢着一种平和的诗意。他曾说:“对我来说,晚上看来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丰富的色彩。晚上继续作画,看天上有闪烁的星星,地面有灯光,是一幅很美的与安详的作品。”
名称:鸢尾花画种:油画尺寸:未知完成时间:1889年
简介:画布,油彩,马布力保罗--盖提博物馆本幅画是梵高到圣雷米后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这幅画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左边的白花与最左边的蓝花相呼应。画家细心安排花朵的位置,引导观者视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
名称:麦田昏鸦
画种:油画尺寸:0X100完成时间:1890年
简介:画布,油彩,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麦田上的鸦群》是凡•高最后的作品,成群的乌鸦是飞来还是离去不太清楚。黄色上面的那片强烈的黑色,总给人以不祥的预兆。天空激烈地摇晃着,麦田也像要燃烧起来;或许凡•高看到这一大群惊叫、乱舞的乌鸦,他终于觉得,自己不幸的一生即将结束。这幅画表现了他悲伤与极度的寂寞,隐藏着迈向死亡的脚步声。
[小结]:西方绘画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掌握了明暗法、透视学与解剖学,使写实技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到了十九世纪末,由于照相技术的发明,以印象派画家为首的西方画家,开始对东方绘画发生兴趣,最后发展到抛弃传统的写实画法,而向东方绘画的平涂、写意画法学习,借绘画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这种东、西方绘画的合流,彻底改变了油画主流发展的方向。凡高正是在学习了东方绘画,特别是日本“浮世绘”之后改变他的画风的。他用浓重的色彩、跳动的笔触,表达他内心的感情,正如他自己所说,是用他的心来画画的。因此他的画有强烈的感染力,他笔下的树象在挣扎,土地象在翻腾,给人以生气勃勃的印象,而那些象燃烧着的向日葵,则高唱着对生命的赞歌。
[评价]:你如何评价凡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