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毛概论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22:1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毛概论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毛概论教学案例》。

第一篇:2015毛概论教学案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案例

案例1: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

案例呈现: 1980 年 8 月,中国外交部接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传过来的一份特殊申请。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向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提出申请,要求赴北京采访邓小平。

法拉奇是一位以善于住时机采访国际政坛风云人物闻名世界的记者,曾采访过 20 多位国家元首和政要。她个性执著,提问题刁钻刻薄,异常尖锐,有时简直是挑衅性的,被许多政治家公认为“是很难对付的”。基辛格曾说:“接受法拉奇采访是我一生最愚蠢的事。”

对法拉奇这样的记者采访邓小平,中国外交部开始有点犹豫,没有马上同意,后来小平同志还是见她了。而且不仅见她了,以后认为没有谈完,还得再谈一次。这不是她提出来的,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小平同志认为她问的问题确实尖锐。

这又是一个历史的巧合。人民大会堂 118 厅,曾经是毛泽东生前办公和居住过的地方。1980 年 8 月 21 日,也是在人民大会堂 118 厅,邓小平就如何评价毛泽东接受了法拉奇的采访。

法拉奇: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邓小平: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法拉奇:对西方人来说,我们有很多总是不理解。中国人民在讲起“四人帮”时,把很多错误都归咎于“四人帮”。说的是“四人帮”,但他们伸出的却是五个手指。

邓小平:毛主席的错误和林彪、“四人帮”问题的性质是不同的。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法拉奇:你们对“四人帮”审判的时候,以及你们开下一届党代会时,在何种程度上会牵涉到毛主席?

邓小平:我们要对毛主席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是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

案例讨论: 本案例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如何分析的?

案例点评: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面临又一个历史转折关头。评判毛泽东的功过、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无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在本案例中,邓小平科学地分析了毛泽东的功过,指出要对毛泽东晚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的东西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毛泽东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他的错误和林彪、“四人帮”问题的性质是不同的;在毛泽东的功过之间,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必须反对现实中曾经出过的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态度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完全错误的;另一种态度是教条主义地对待毛泽东的言论,以为凡是毛泽东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也是完全错误的。

案例 2:宁夏一位农民讲述切身体会:“„三个代表'好”

案例呈现: 2002 年 8 月 14 日上午 11 时,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新华镇一位穿着朴素的农民走进本报驻宁夏记者站递上了一封信。在他关注的目光下,记者读完了他写的信。“现在不是都在讲实践„三个代表

'好”吗,我就是用切身体会来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社会说,„三个代表'好。”看过了他写的信,听了这位农民的话,记者深感“三个代表”在基层、在普通干部群众中的震憾力。

送信人名叫朱荣,是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面上新华镇的普通农民。2002 年初,他 8 岁的孩子被诊断患了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病。数万元的手术治疗费对这个困难家庭来讲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偏偏此时祸不单行,6 月 7 日的一声暴雨冲塌了他家的住房,4 亩农田中的小麦仅收回了种子。

朱荣在信中写道:“天灾人祸难免,党和政府有情。6 月 8 日,暴雨还在下,新华镇长杜岐水就带着镇干部挨村查看灾情,一边查排隐患,一边将受灾情况上报。第二天,灵武市委书记纪峥和市长继国到我临时居住处看望我一家人,送来了 800 元慰问金,鼓励我要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接着,市民政部门从紧张的资金中挤出 16000 元给我,用来为我 8 岁的儿子做心脏手术。恩比天高啊!我这个做父亲的眼巴巴看着孩子有病没钱治。是共产党的干部想到了为我的孩子治病。如今,我儿子已在宁夏最好的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很快就要出院,我该如何感激党、感激这些为咱百姓做事的好干部啊?”

朱荣向记者再三表示,“有这样的干部是新华镇百姓的福分,党的干部都像他们这样把„三个代表'落实在行动上,百姓们的日子就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案例讨论: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案例点评:(1)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 80 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切实把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案例3: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

案例呈现: 1977 年 4 月 10 日,邓小平致信华国锋、叶剑英、党中央,郑重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由此,邓小平发了批评“两个凡是”的先声。

邓小平尖锐地指出:“„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 1976 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

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自已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他说,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又说,马恩列斯都犯过错误,如果不犯错误,为什么他们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为原来有些观点不完全正确,不那么完备、准确嘛。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他说:“一个人能够„三七开'就很好了,很不错了;我死了,如果后人给我以„三七开'的估计,我就很高兴、很满意了。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应该象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对待这个问题。”

邓小平的这番话,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伟大政治家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性格和胆识。

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发表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讲话。

1977 年 8 月 18 日,邓小平在十一大闭幕词中强调,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为我们树立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以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号召,逐步在全党形成了对“两个凡是”的“合围圈”!

案例讨论: 为什么要批判 “两个凡是”?

案例点评: “两个凡是”即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提出和推行的错误方针。“两个凡是”在党内外群众思想中引起了混乱。一方面,人们在长期**后急迫要求澄清是非,肃清“左”倾的错误,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大革命”玷污了党的形象,在一些人中产生了对毛泽东思想、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的怀疑乃至否定的情绪。很明显,如果不开展对“两个凡是”批判,就难以抵制和纠正那些错误倾向。案例4:去当红色“山大王” 案例呈现:

秋收起义几仗打下来,部队相继失利,损失很大,队伍“竟至溃不成军”。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到什么地方比较适宜呢?毛泽东拿着一份从学校借来的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形最宽的部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这里象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最适合做我们的落脚点,我们要到那里去当“山大王”。

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大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也有一些同志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师长余酒度就竭力反对,他说,攻打长沙是省委决定了的,我们现在全军会师了,就应该立即反攻浏阳,直取长沙,不反攻浏阳直取长沙,革命了半天,却退到农村,革到山上做山大王了,这叫什么革命呢?毛泽东耐心地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红色的“山大王”,而不是过去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毛泽东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深刻的真理。卢德铭总指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说:毛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和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没之险。

——摘自苏扬:《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外名人的评说》解放军出版社,1991 年版

案例讨论:

(1)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探索的?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3)结合文家市前敌委员会会议上的争论,分析“城市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案例点评:

大革命失败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大革命的失败,积极地思索着中国革命的出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为这一探索提供了契机。当进攻大城市受挫后,革命道路问题凸现出来,是依然按照原先的计划准备攻打长沙,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局势面前冒全军覆没的危险,还是顶着被扣上右倾的大帽子,加上“逃跑”的罪名的风险实施战略“退却”?中国革命的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面对艰难的局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果断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退却”,向井冈山进军,这一退,退出了中国革命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这一退,有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起点,从实践上看,去当红色“山大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全国树立了一面旗帜,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

火,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从理论上看,这一抉择也为探索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案例 5 : “荣先生来了,欢迎你!”——毛泽东与荣毅仁

案例呈现

从一个民族资本家到共和国的国家副主席 , 荣毅仁的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在对荣毅仁的一生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中,有一个人对他来讲是会永远铭记在心的。几十年来,他一直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看待这位伟人。这就是毛泽东。

“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 1950 年 6 月。”荣毅仁回忆道,“当时,我作为特邀代表之一,列席了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并荣幸地参加了毛主席在中南海熙年堂为列席代表举行的宴会。在我走近熙年堂时,毛主席已站在门前热情迎候。人民领袖的谦逊,温暖人心。他握住了我的手,说„荣先生来了,欢迎你!'毛主席的手,又柔软,又有力。使我初进中南海的拘束感顿然消释。”

荣毅仁出身民族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期开始掌管家庭的部分企业,成了民族资本家中的“少壮派”。出于爱国之心,上海解放时他留了下来。但他和其他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一样,对生活在新中国今后的命运,仍怀有一种忐忑不安的心理。“毛主席当时觉察到了我们这种矛盾的心理,便对我们说,只要大家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联结在一起,个人都有前途。”“毛主席还鼓励我们要为人民做好事,要一贯地做下去。好事做得越多,人民的奖励也就越多。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尽管有较大的资本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可荣毅仁一家的事业在旧中国仍未能幸免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劫难和国民党腐败政权的压榨,通过办实业振兴国家的愿望也不能实现。当他看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的成就和党中央、毛主席对民族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政策,荣毅仁深切体会到听毛泽东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就能发展,人个也才能有前途。

荣毅仁还回忆道:“ 1955 年 10 月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当我见到毛主席时,我曾向他表示,希望他能抽出时间到上海去。1956 年 1 月初的一天,我正在上海的公司里上班,突然接到通知,说毛主席来上海了,要去视察申新九厂。我赶到厂里不久,毛主席坐着汽车来了。当时我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想不到在北京对他讲的那句话,他竟记在心上了。”

荣毅仁说:“毛主席在 50 年代的讲话中,几次提到了我的名字,并以我的追求进步的事例说明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工作在国际和国内产生的重大影响。这使我百感交集,我为毛主席对我的关心和重视所深深感动。他的话激励着我,更坚定了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案例讨论: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改造企业和改造人同时并举”的方针?

案例点评: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人的改造,把企业的改造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政治实践活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认识。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到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使他们了解党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其次,本着“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与资本家及资方人员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使他们逐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从本案看出,“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对共产党改造政策逐渐拥护的心路历程。案例6:什么是社会主义?

案例呈现: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大致有这么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照搬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论述的阶段。马克思之前,社会主义学说带有空想的性质,叫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把空想变为科学,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得出资本主义自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二是把无产阶级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

三是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即在自己政党的领导下,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通过无产阶级革

命和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强调一定要以实践而不是以书本作为认识社会主义的标准。列宁当时讲了两句有名的话语。第一句:“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了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第二句:“对俄国来说,根据基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之后,斯大林时代,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是什么?就是强调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强调实行计划经济,强调发展重工业,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我们照搬了苏联的模式,也作了一些探索。但在这一阶段,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就停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计划经济,是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第二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当时仍然是认为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毛泽东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时期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受着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和限制,没有突破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甚至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的蓝本。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升华,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深刻的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分析社会主义,认识社会主义,有三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最终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的体制;

第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这个阶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基本是按照邓小平的分析和指示,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和要求去认识社会主义的。在实践中,把握以下几点,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点,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围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要求,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点,坚持不要争论“姓社”“姓资”的信念,用实践检验一切,只要能发展生产力就去试,就去闯,就去干。

第三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案例 讨论:

(1)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具有哪些特征?

(2)列宁、斯大林创建的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客?

案例点评:

科学社会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第二次,是列宁和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第三次,是邓小平使社会主义走向完善和发展。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的实践,邓小平作了一个结论性的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在这种背景下,对社会主义认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在生产关系方面,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建立单一的公有制,搞“一大二公”,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二是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高度的计划经济;三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追求集中和统一。当时,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就是这样一个水平。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随着实践的变化,认识也会随着变化,当前,最为主要的就是如何进行理论创新。在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进一步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充实和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建立起科学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必将做出更科学,更完善,更符合中国实际的解释。

案例7:艰巨的历史阶段任务

案例呈现: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这个阶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使中国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其中重要的是要实现包含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工业化。在中国要全面实现工业化,需要很长的时间。中国工业的基础很落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工业几乎等于零。在这个基础上起步,将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国家实现工业化,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历史上发达国的工业化都走过很长的历史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持续了几个世纪;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都花费了从一个到几个世纪不等的时间,中国的人口,比现今所有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要多,中国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源、财力和物力,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即使考虑到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展因素,中国现代化的难度也比这些国家都要大,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没有一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是难以完成的。

就实现城镇这项任务来说,对中国也极为繁重。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农业人口只在总人口中占很小的比例,最多的不超过 15 %,最小的只有微不足道的 3 %。将农业劳动力从占总就业人口的 70 %下降到 50 %,日本花了 80 年时间,美国花了 50 年时间。中国要使非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大多数,譬如将农业人口降到总人口的 1 / 4,就要将 5 亿至 6 亿农业人口转移到非农业领域。这几乎是欧洲的人口之和。如果每年转移相当于加拿大这么大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完全转移这些农业人口还需要半个多世纪,从现在算起也到了 21 世纪中叶,这还没有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化是一个变化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要求不一样。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在 21 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或者具体地说是人均收入达到 3000 美元左右。应该说这是一个较低的目标。现在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是这样的水平,而发达国家远远高于这个水平。在 21 世纪中叶,这些国家肯定在现有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从动态角度,要完成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奚广庆:《邓小平理论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第 98-99 页)

案例讨论:

(1)现阶段我国面临的艰巨任务是什么 ?(2)这个案例要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3)结合案例说明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意义何在?

案例点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使中国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这一任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决定了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初级阶段。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中国到 20 世纪中叶才开始具备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而此时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这就决定了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中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成熟的社会主义。

(3)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十分重要。首先,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过去,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教训,就是错误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脱离实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结果欲速而不达。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是要从根本上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要实事求是地去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其次,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要求我们埋头苦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标已经明确,我们就应各司其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历史任务。最后,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

们树立信心。我们反对好高务远,但也不应灰心丧气。西方国家用几百年所完成的现代化过程只用 100 年左右就要完成,这就是雄心壮志,正如邓小平“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案例8:清新“两会 ” 案例呈现:

记者在全国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采访中,透过和往届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的会议程序,却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这股清新之风不仅来自总理报告中所表现出的本届政府的开明、务实,也来自于一批更加自信、勇于担当的人大代表的身体力行。

议案分寸把握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一个代表团或者 30 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并将主席团通过的关于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印发会议。”这样的议案从理论上来讲,相关部门必须正面答复。这是代表享有的 _ 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权利,认真利用,会产生监督政府反映民意的良好效果。

这次会上非常有影响的议案“关于停止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尽快降低陕西潼关高程,彻底消除渭河下游水灾隐患的议案”就颇为典型。它是由马百党代表发起的。马代表是澄城县信用社分社的主任兼信贷员,他这次会上还提出了关于加快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等一系列议案和建议。而关于三门峡的这一议案仅在陕西代表团就有 60 多位代表签名。

事情缘于 2003 年 8 月 26 日至 9 月 21 日,由于渭河流域出现大范围降雨导致渭河洪水倒灌南山支流造成多处决口,在渭南市临河广大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29 万多人被迫离开家园,近13 万人无家可归,102 . 52 万亩农作物绝收,42 万头(只)家畜家禽死亡。灾后反思中,人们发现除了黄渭洛三河堤防标准低的直接原因以外,三门峡水库的规划失误造成河床淤泥抬升、渭洛河顶托倒灌是造成水患的根本隐患。据说自从 1955 年决定在三门峡修坝之后,陕西省政府方面就一直极力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宁肯牺牲上游也要保证下游的工程,将会把黄河在河南的灾难转嫁到陕西。与之构成反讽的是,很多人还记得当时三门峡水库项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会议上得到包括陕西代表在内的代表的全票通过。而这次,在维护地方利益方面,人民代表冲到了前面,先是华县县长薛东江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向省人大递交了该提案,进而转人了全国人大的议程。

关注公益逐渐成为代表共识

黄德民代表身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却没有提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一类的议案,2003 年 SARS 过后的人代会上,他提出“建立公共卫生预警机制”的议案产生巨大反响,他对记者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很自豪地说:“当时很多人都不敢提的。”更有趣的是,他自己并不是球迷,却在九届五次会议上提出“足坛扫黑要司法介入”的议案,轰动一时。这次会上,他提出了“修改《兵役法》”的议案,黄代表从周围很多渠道感受到问题迫切,他认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兵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时代需要,特别在农村兵和城市兵的复员安置问题上%体现出歧视性特点,农村兵必须回乡,而城市兵需要安排工作'。而且操作中也已经出现了很大问题,每年退伍兵安置都成了让政府头疼的问题,形成了“潜规则”。城市兵复员分配也很不公平,需要开后门、托关系。他建议提高当前义务兵津贴标准,使当兵也成为有正常收入的职业,此外,取消工作分配代之以自由择业,并效仿西方国家给找工作困难的退伍军人提供接受再教育机会。这一议案受到不少代表的支持。黄代表说:“我年轻时候也是个热血青年,现在作为代表怎么能只关心自己鼻子底下的事情呢 ? ” 从容建言、务实议政

陕西代表团的牛玉琴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颇有几分传奇色彩。她对记者说:“我咋也没想到还要当人民代表啊!”牛大姐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在城里还不会认路,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件事就是学会了写自己的名

字。谈到自己在陕北种树的经历,她就打开了话匣子,她归纳成功经历“都是给逼出来的”。1981 年生产队分地,因为她是外来户就给分到了靠沙漠的地上,作为补偿多分了两亩地,没想到由于风沙,根本种不出粮食,全家饿得“连稀饭都喝不饱”,逼得没办法,她就带着全家人种树,结果种出了经验。牛大姐坦言,当时把周围沙丘都承包了,没想什么绿化祖国这些问题,就是希望种活树,卖木材能有些收入,一口气种了 4 万亩,就成了劳模,又当了人大代表。2004 年牛大姐提的建议,是关于如何增加农民造林积极性的。她说:“咱是大老粗,哪能提什么议案呀,就是提点建议,别的说不来,种树咱还是能说上几句,咱也请不少人给出了主意。”记者临别前,她送记者的一句话,让记者颇为感动:“小伙子,咱们干啥事,靠的就是坚忍不拔。” 监督从个案倾向制度

现实中不时发生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现象,对此,人大的个案监督曾被提到很高地位,但操作中也有副作用,甚至由于监督方式不当,加重了司法不独立现象。比如前一段时间,在河南李慧娟法官一案中,人大决议甚至逆上位法而行,造成新的司法不公。对此很多代表意识到,如果不针对制度问题,疲于奔命地解决个案是非常低效的做法。这次人代会上,很多代表都表现出强烈的制度监督的热情,李秉记代表是个企业家,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歧视深有感触,所以他提出了“加强对民营经济金融和财税扶植的建议”,还提出“推行预决算公开,打造阳光财政”的议案。

李代表以一个企业家对数字的敏感,在 2004 年听了政府财政预算报告后,感到总体上预算安排很科学,可是具体到科教文卫领域,钱是怎么花的,就一无所知了。李代表告诉记者:“现在老百姓都是纳税人,我们办企业,每一分钱是怎么花的,股东都有知情权,如果有疑问,股东可以质询董事会,我们把钱交给政府也是一个道理嘛。”李代表建议,只要不涉及重大国防机密,各级政府收支都应该充分摊在阳光下,让全社会检验,这样政府才能更有威信。目前至少可以做到在“两会”前,让代表拿到预算报告的详细内容和说明,代表也可以有时间征求专家意见,免得在大会上通过得糊里糊涂。

毛宇娥代表退休前是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现在还是广东省民建的副主任委员。她给记者看了一系列很有分量的议案,都旨在改善法制环境。她告诉记者,本来她还准备了更多议案,在会上发现有些已有人提,就不再提了。对于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法官、检察官素质低下,甚至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她提出要进行“《法官法》、《检察官法》实施情况大检查”。让毛宇娥代表有点遗憾的是,她认为,虽然代表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作为全国最高立法机关,当前全国人大代表中,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人还是太少。只有更多懂法的代表参与立法,人民才不会成为社会规则制定的旁观者。

开明政府给代表以信心

知识分子、民主党派和企业家,他们也被称作“敢提议案的代表”。据记者观察,做一个“敢提议案的代表”通常有几个条件:第一,强烈的责任心;第二,身份相对独立,经济上有保障;第三,打铁自身硬,换句话说对自己的道德水准有信心。这些都给了他们挺直腰板说话的自信。

特别是企业家成为本次“两会”中很大的亮点,其中很多人已超越了为行业利益甚至集团利益代言的局限,关注更广泛的社会问题。来自湖南的王填代表在这次“两会”上大大出了一把风头,这位还不到 40 岁的企业界代表,被媒体称作“第一个自掏腰包立法的全国人大代表”,他亲自将《商业大店法(草案)》递到了新上任的商务部部长***手中。这一颇有几分行为艺术色彩的举动是经过精心构思的,“两会”开幕前,王代表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位置在第四排,要找机会把草案直接递到***手里。

他的提案针对政府部门热中于审批“关前门,走后门”的做法,对权力部门依法行政有明显的督促作用。王填代表本次还提出了“保护上访者合法权益的提案”,为此他专门组织了到北京上访村的问卷调查和专家座谈会,以使提案更加科学有说服力。王填表示:“虽然我是做企业的,但耳闻目睹了很多上访者的不幸经历和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各地基层政府往往宁愿花 2 000 元把上访者抓回去,也不愿意为他们解决问题,涉及这么多弱势群体的不幸遭遇,作为人大代表,我不能袖手旁观。”

来自武汉的周洪宇教授作为民主党派和教育界的代表就坦言,2003 年 3 月份的十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还持观望态度。主要是对新一届政府不了解,所以很多问题没敢涉及,只提了一个本行业的提案,关于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当时教育部有些人还觉得这个提案有些不切实际。没想到 2003 年 9 月 19 日,国

务院就召开了农村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加大了中央对于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在该决定第 19 条,明确宣布,到 2007 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而且在新疆、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实行“两免一补”。义务教育免费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感受中国民主建设的“软着陆”

有经济学者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视为“制度释放”的结果,认为中国双轨制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体现“帕累托最优”的过程,而成功实现“软着陆”则确保了社会转型的平稳过渡。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民主建设也面临同样问题,一方面要确保我们社会在民主建设上积极推进,另一方面要引导民间积累的强烈民主诉求稳妥释放。记者在采访中,深感逐步成熟的人大代表在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中逐渐起到了“缓释胶囊”的作用,在化解转型期尖锐的社会矛盾、推进中国制度进步方面,提供了稳健、持久的动力。

在 2004 年春天,春潮涌动的力量,就是我们整个社会民主精神、权利意识不可遏制的萌发。(《南风窗》,2004-03 — 27)

案例讨论:

(1)人民代表大会制及其作用是什么?

(2)结合案例谈谈如何理解 “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案例点评: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并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行使各种民主权力通过各项具体制度来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这一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要使这种政体充分发挥出人民民主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优化代表的组成、严格按照当选人民代表的规定条件遴选代表;按照所规定的人民代表的职责要求代表;要科学地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进一步健全人大办事机构,规范办事程序: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以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案例9:两个“洋节”看落差 案例呈现:

洋节正在我们这块古老而年轻的东方土地上大行其道,过圣诞节,过情人节,乃至十分热情地过 4 月 1 日愚人节。在当今这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环境之下,八面来风是其必然,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客观情势。但是,仅仅拿 4 月 1 日的愚人节与 4 月 2 日的国际儿童读书日相比,其一热一冷,一闹腾一寂寞,还是让人觉得感慨良多。说前者闹,是好多媒体上都可见到关于愚人节的消息,最 “ 闹 ” 又最惨的消息,是兰州市一对情侣成了愚人节的最大受害者,此日,男友精心策划的整人玩笑,即此日凌晨向女友提出分手后,女友竟投河自尽,女友为愚人节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愿这不是 “ 愚人新闻 ”)。晚上的电视荧屏上,还有一台香港的某电视台与北京某大学联合办了一台节目,其中有不少愚人节话题,好不闹腾啊!然而,有多少人多少家庭多少媒体想起为孩子们过一过国际儿童图书日?

其实 4 月 2 日是一个让读者人不能忘怀的日子,尤其是今年 4 月 2 日。是日,在世界著名文学家安徒生诞生 200 周年之日。丹麦作家、诗人汉斯 · 克里斯蒂安 · 安徒生,以其不朽创作,尤其是其童话超越时空,成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其童话臻于 “ 同时适合六岁与六十岁人阅读 ” 的化境。正因如此,1954 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上,设立了以安徒生之名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 —— 国际安徒生奖,成为儿童文学界最高荣誉;也正因如此,国际青年读物局将 4 月 2 日定为国际儿童读书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Book Day),为全球孩子读书创设了一个节日 —— 这仅仅是为儿童为孩子创设的一个节日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已成了至理名言,成了好多读书人的座右铭。读者的作用到底多大?总是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读好书,一定会让人增长知识增加文化增进品位。还有一点又是确定不移的,即,读书,应当从娃娃抓起,从孩提时代抓起。一代代人在成长在进步,离不开读书;一代代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人出现,离不开读书。想想看,我们的头脑的根深蒂固的好多东西,正是童年少年时代在脑海中印下的烙印!教育学上把对孩子的教育称之为 “ 基础性教育 ”,是极形象极贴切的说法。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的知识、文化、品位、情操、修养,常常得益于孩提时期的读书啊!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孩子的读书;因此,我们大声疾呼:今后,请别忘了给孩子过国际儿童读书日!

教育决不只是学校的事,同时是家长和全社会的大事。我们的出版界,毫无疑问承担一份重任:不仅要为孩子们出好书,还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举办读书活动,比如为孩子们办专题讲座(同时也可宣传相关图书),在青少年中间着力播撒 “ 读书种子 ”,培养 “ 读书人口 ”。而新闻界则应多多加以宣传,宣传读好书的好处,宣传好书,宣传诸如 “ 国际儿童读书日 ” 等节日,大力营造读书氛围和环境。各方联手,社会中,空气里,才会氤氲着浓郁的读书气息,沁香宜人,馥郁迷人。4 月 1 日和 4 月 2 日两个洋节的 “ 落差 ”,让人唏嘘。但同时,我们又高兴地看到,不仅一些专业出版类媒体,一些主流传媒这几天也在关注安徒生 200 周年诞辰纪念日,有的,也想到了 “ 国际儿童图书日 ”,亮色频现。衷心希望形成风气 —— 这样的 “ 洋节 ”,这样的推动社会和历史走向文明的进步的节日,才是我们应当格外关注,格外青眼相加的节日。

(摘自《光明网》)

案例讨论

(1)怎样准确理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2)如何理解发展先进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

案例点评

(1)先进文化,应当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大力倡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案例10:警惕“拉美陷阱”

案例呈现:

年代拉美地区 GDP 年均增长率仅为 1 . 2 %,人均 GDP 则是负增长 0 . 9 %,以被称为“失去的 10 年”,出现了世界经济的“拉美陷阱”。

大部分拉美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早。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起,拉美许多国家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发展战略纷纷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主;各国政府集中资源和要素,重点和优先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并且巨额投资制造业。这期间他们实施了牺牲“三农”利益、扶持“幼稚工业”的产业倾斜政策,和一系列吸引外国资本向制造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工业年均增长 8 %以上,国民经济年均增长 6 . 5 %。到 20 世纪 60 年代,拉美国家经济全面“起飞”,除个别国家外,拉美主要国家人均 GDP 一举突破 1000 美元大关,有的国家人均 GDP 达到 1500 美元左右。在短短的

十多年内,拉美国家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强大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均 GDP 从 400 多美元一下提升到 1000 多美元,创造了被人们普遍赞誉的“拉美奇迹”。

然而,“拉美奇迹”背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最突出的是经济与社会的畸形发展,城乡二元矛盾突出;分配不公,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大量的城市贫民和失去土地的农村移民陷入严峻的生存困境之中;从而导致社会动荡和政局动荡,以及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外债危机,使拉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急速下滑,进入 80 年代出现了持续的衰退。

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拉美各国政府先后进行了两轮经济改革。第一轮主要是改进进口替代工业化。其政策导向是从一般消费品进口替代为主转向耐用消费品和相关资本品进口替代为主,从吸纳外资直接投资为主转向吸纳外资信用贷款为主,从政府直接干预经济运行为主转向自由化市场调节为主,从本地区内部开放为主转向地区外世界性开放为主。第二轮改革的重点是以“后进口替代工业化”取代以往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所谓“后进口替代”就是以国外市场为导向的进口和出口相协调、外贸和内贸相协调、外向和内向相协调。其主要内容是以制成品加工为中心的对外贸易自由化、国民经济外向化和经济体制市场化。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或超越拉美国家经济增长型的传统发展观念、道路、模式和战略,使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与资源和环境、城乡以及区域发展、国内发展与国外发展等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全局性矛盾,非但没有破解反而不断扩大和激化。90 年代后期,拉美地区经济严重恶化,无论是 GDP,还是人均 GDP 的增速双双下跌。整个 90 年代,拉美国家 GDP 和人均 GDP 虽然略高于 80 年代,但远远低于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奇迹”时期,以致使人们认为是“难以跳出的拉美陷阱”。

(摘自《光明网》)

案例讨论

(1)什么是“拉美陷阱”?

(2)“拉美陷阱”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案例点评

(1)何谓“拉美陷阱” 所谓的“拉美陷阱”,是指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以后,由于经济社会的畸形发展,不恰当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畸形的消费结构,导致社会出现“有增长、无发展”,一边是现代化,一边是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成果的严峻现实,从而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增长的一种现象。(2)“拉美陷阱”给人们的经验和教训是深刻的,值得我们深省。其深刻启示就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转变、完善和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观念、道路、模式、战略,构建和谐社会,才能跳出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拉美陷阱”。

第二篇:毛概论论述题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有哪些?你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答案要点: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

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制度。

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一,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第二,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第四,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降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大学生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略)

二、2010年中国GDP总量成为世界“老二”。随着中国的崛起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对于中国的外交政策,现在出现了两种倾向:国内有人认为中国外交软弱,而外界不少人却常指责中国外交变得更加强硬。

请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是软弱,还是强硬,抑或是其它?

答案要点:

1、中国外交并不软弱

第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二,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中国每一届政府,在制定其外交政策的时候,总会给予一系列新的观点或新的补充,但是有一个总原则始终没有改变过,就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举例说明)。

2、中国外交也不是强硬

第一,中国没有对别的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相反,我们的外交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我们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第三、我们在处理国家国之间关系的时候,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的。

第四,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是要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外界一件事、一句话就按捺不住,乱了方寸,那样做可能正是敌人所希望看到的。

3、中国的外交不是软弱也不是强硬,而是占“理”

这个“理”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已任。凡是涉及到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的时候,我们寸土不让,这不是强硬,而是在讲道理。

三、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人均收入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另一方面,中国却出现了“未富先奢”现象,据报道中国已跨进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仅次于日本。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介绍

2、对“未富先奢”这一现象的看法(由这一现象想到的)

3、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9%左右,2005年我国GDP达到18.23万亿元,人均GDP突破万元。

但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却不断扩大。世界各国往往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分配比较均等,0.3—0.4属于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

据《学习时报》340期刊登由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执笔的一项课题研究成果指出,目前中国收入分配相当不均,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为0.46,更为严重的是起点不公平。

材料2:

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人均GDP,西部与东部由1:1.92扩大到1:2.59,中部与东部由1:1.53扩大到1:2.03,区域差别还在拉大。

城乡差别拉大不仅仅体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还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越发明显。贫富差距拉开的直接的结果:

一是社会贫困问题出现。城镇中有1200万人处于相对贫困中,人均年收入1059元。月收入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平低54.7%。2004年,按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10万。

按人均纯收入669—924元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一是社会公平问题凸现。在多数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上升很快,分配不公现象出现。群众对劳动致富正当经营造成的收入差距,有一定承受力,但对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对不正当收入,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心理不平衡,十分不满,反响强烈。

中央党校调查组对学员问卷调查显示:在学员心目中,2004年最为严重的三个问题依次是“收入差距”(43.9%),“社会治安”(24.3%),“腐败”(8.4%);对2005年的改革,72.9%的学员关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摘自《学习时报》第298期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要点】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多数人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贫富差距在扩大,分配不公现象严重,社会十分关注公平问题。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前瞻性。具体说来,主要是因为:第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第二,从国际和国内看,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客观分析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要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从五个方面着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材料1: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了保

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材料2:

1999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3: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说明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上取得了什么样的突破?

(2)比较材料3和材料1、2,说明我们党在依法治国方面的进步。

(3)结合三个材料,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继承了毛泽东高度重视民主的思想,肯定了民主同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另一方面,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又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民主的思想,提出了把民主同法制结合起来的观点。这是我们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认识上的一大突破。只有使社会主义民主形成、上升为法律,并使这种法律和制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获得切实保障。

(2)与以前相比,我们依法治国的目标更加明确,依法治国的措施更具体和具有可行性,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提出了要依法行政,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遵守法律,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六、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答案要点:

1.相关的理论阐述。

(1)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必然形成的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

(3)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意义

有利于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要求;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2.联系中国社会及其自己的实际进一步进行阐述。(略)

七、案例分析题:《回望毛泽东》(共20分)

毛泽东逝世己32年了,但是伟人的身影始终矗立在人们视野的地平线上。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广泛、长远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并给整个世界强烈的震撼。他是20世纪中国的旗帜、象征和灵魂,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奋斗了一生,多次使中国革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不了解毛泽东就不了解20世纪的中国。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经验和智慧,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气魄和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人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批判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正确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回答外国记者时明确指出,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我们绝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往事已矣,巨人长眠。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千里决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头的探索,已经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发端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毛泽东超越了时代,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12页)

案例讨论:

(1)“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2)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伟人?(材料中有相关论述,可用横线标出)

(3)评析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答案要点:

邓小平曾经坚定地说:“我们要对毛主席的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

献。

第三篇:毛概论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00题

1、股份制是()D 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D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宏观调控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 D.市场机制不同

4、股份制企业姓“社”姓“资”,关键要看()D

A.是否有国家入股 B.是否有集体入股

C.是否有私人入股 D.是否有国家或集体或私人入股

5、公有制实现形式,具体是指()C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 A.现代企业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 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7、在下列收入分配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是()A

A.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B.个体劳动者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 D.外资企业职工工资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9、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是因为()D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B.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C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B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3、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C A.互为目的,互为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D.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14、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A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思想建设 D.道德建设

1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D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1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C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

A.实现祖国统一 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8、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B A.文化教育工作 B.思想政治工作 C.改革开放 D.经济建设工作

1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21、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主张的是(B)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叶剑英

22、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23、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的时间是()D

A.1982年9月 B.1983年7月 C.1984年9月 D.1984年12月

2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B A.香港问题开始的 B.台湾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25、“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26、台湾问题的本质是()A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27、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B A.1979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28、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是在(A)A.1984年12月19日 B.1987年4月13日

C.1990年4月4日 D.1993年3月31日 29、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学者杨力宇时,阐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B A.九条方针 B.六点构想C.八项主张 D.三个立场

30、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想。下列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D)

A.搁置主权,分而治之 B.搁置主权,共同治理 C.搁置主权,和平共处 D.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31、当代世界的和平问题是指(A)A.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B.人类消灭了包括局部战争在内的一切战争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D.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的和平合作

3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A)

A.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B.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D.社会、经济全球化

33、苏联解体后,威胁中亚地区安全的因素不含哪个()D

A.恐怖主义 B.分裂主义 C.宗教极端主义 D.军备竞赛

3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35、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路,即(D)A.分而治之B.共同治理C.和平共处D.共同开发

36、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B)A.社会制度的竞争 B.科学技术的竞争 C.经济资源的竞争 D.军事力量的竞争 37、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C)A.不结盟运动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3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C)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B.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39、南北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C)A.南方的国民素质低下B.南方的技术条件差C.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D.北方国家援助较少 40、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中国审时度势,提出了(D)的外交战略?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一大片

41、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4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

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B.铲除民族压迫,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C.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D.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43、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高度自治,繁荣稳定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4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足(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4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B)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4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B)

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C.党的路线决定的 D.党纲党章规定的

47、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础是(C)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D.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48、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B)

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人民民主性质的 D.政治联盟性

4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C)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C.民主集中制 D.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50、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C)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5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A.坚持以人为本 B.发展是硬道理 C.五个统筹 D.全面、协调发展

5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B)

A.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 D.快速发展

53、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D)A.五个统筹 B.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坚持以人为本 D.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54、只有不断解决好(C)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A.科学的发展观 B.防腐拒变C.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D.抵御风险

55、发展的最终目的是(A)

A.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声誉

C.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D.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56、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根本着眼点是(B).A.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B.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C.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可持续发展

5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A.区域发展不平衡 B.城乡发展不平衡

C.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8、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A.坚持改革开放 B.发展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可持续发展

59、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

A.正确决策 B.改革 C.发展 D.协调

60、非典疫情蔓延,集中暴露出我国(B)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A.区域发展不协调 B.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 C.城乡发展不协调 D.人与自然发展不协调

6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党的领导人是(D)。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陈云 62、1984年10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重大突破的文件是(B)。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八进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八进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6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D)。

A.阐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各自特点B.强调了资本主义也可以搞计划经济

C.说明了计划和市场是覆盖全社会的 D.否定了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64、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B)。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商品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6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种一制度的确立是由(A)。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

C.扩大对外开放决定的 D.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决定的

66、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属于(C)。

A.私营经济 B.合作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全民所有制经济

67、按劳分配是(B)。

A.计划经济的分配原则 B.社会主义的分配原C.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D.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

6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A)。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以按资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体,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69、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D)。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B.外资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分红收入D.集体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

7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D)。

A.资产阶级专政B.无产阶级专政C.工农联合专政

D.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7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A)。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民主协商、科学决策

7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C)。A.依法治国 B.权利制衡 C.人民当家作主 D.多党合作 73、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C)。A.团结—批评—团结 B.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4、台湾问题实质是(A)。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问题C.中国同英国的关系问题D.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75、1963年,周恩来把我们党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和思想,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B)。

A.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B.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C.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D.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76、1953年12月,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领导人是(B)。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77、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时间是(D)。

A.1966年 B.1968年C.1972年D.1974年 78、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D)。

A.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B.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

C.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D.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79、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C.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D.西方国家的“西化”与“分化”政策 8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真正的不结盟 C.和谐世界D.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81、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B)。

A.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B.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C.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我国的领导阶级 D.我国的领导阶级 8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C)。

A.知识分子 B.共产党 C.农民 D.解放军

83、党确立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地位,是在(A)。A.50年代初期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70年代初期 D.中共十五大

84、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是()A。

A.劳动 B.知识 C.人才 D.创造

8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A)。

A.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础上B.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基础上C.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础上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础上 86、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占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A)。

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D.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

87、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D)。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C.祖国统一 D.各民族共同繁荣

88、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B)。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B.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C.各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矛盾D.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89、《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B)。

A.中华人民的先锋队B.中华民族的先锋队C.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D.中国新阶层的先锋队

90、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C)。A.实事求是 B.调查研究C.群众路线 D.谦虚谨慎 91、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提出的,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正常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指(B)。

A.党的群众路线 B.党的三大作风C.党的最低纲领 D.党的思想理论

92、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A)。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93、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C)。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94、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方针的是(C)。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四大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党的十五大

95、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

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的是(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党的十五大

96、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在(D)。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1992年南方谈话中 9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

A.马克思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98、时代精神的核心是(D)。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改革创新

99、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的是(B)。A.发展教育 B.思想道德建设 C.发展科学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00、1803年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的是(D)。

A.马克思 B.欧文 C.傅立叶 D.魏特林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C)

A.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

B.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D)

A.实事求是

B.反对本本主义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原因是(A)

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C.毛泽东思想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D.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4.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惟一正确的科学态度是(A)

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

C.依靠引证马克思对某一问题的某一论证来解决问题 D.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

5.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是在(C)

A.中共六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6.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明确确立,是在党的(C)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邓小平理论是在以(D)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下产生的。

A.战争与革命 B.知识经济 C.冷战 D.和平与发展

8.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B)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实事求是的理论 D.改革开放的理论

9.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是(C)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经济建设理论、政治建设理论、文化建设理论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A)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2.对“实事求是”做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A)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铞涛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C)

A.提出改革开放

B.提出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A)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2年党的十二大 D.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就是(A)

A.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B.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

C.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D.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C.解放思想是形式,实事求是是内容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 E.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A、封建社会 B、前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A)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C、封建主义的腐朽 D、反动势力的联合

3、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事件是(B)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D、北伐战争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B)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6、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A)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地主豪绅

7、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A、资产阶级领导 B、无产阶级领导 C、农民阶级是主力军 D、帝国主义是主要敌人

8、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A)

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开明士绅

9、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B)A、武装斗争 B、农民问题 C、党的建设 D、领导权问题

10、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C)A、《〈共产党人〉发刊词》 B、《论政策》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

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

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C)

A、封建主义体系 B、资本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B)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C)

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6、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D)

A、委托订货 B、统购统销 C、委托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A)

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

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 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B)

A、国民经济的恢复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C、工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 D、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

9、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C)

A、社会主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B、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

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B)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本质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说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A、完善公有制

B、消灭私有制、消除剥削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发展社会生产力

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

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B)

A、靠改革开放

B、靠自己的发展

C、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靠反对霸权主义

5、“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核心是(A)

A、生产力标准 B、经济发展水平标准

C、综合国力标准 D、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6、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B)

A、理论前提 B、核心内容 C、思想基础 D、精髓

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A)

A、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办法

B、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办法

8、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D)

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特别指出,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B)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阶级对立的阶级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党首次系统提出和阐述初级阶段理论的是(C)

A.1978年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87年党的十三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2.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D)

A.底子薄,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B.生产力不发达,教育科技落后

C.社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D.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D.经济快速增长与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

4.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是(A)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党的建设

第四篇:毛中概论

一、时间的问题

1.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2.3.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的会议是十六届四中全会。

4.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1956年 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5.6.“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是在7.8.实事求是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从延安整风运动之后。

二、人物

1.2.1953年12

3.4.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党的领导人是毛泽东。

5.20世纪30

三、文件

1.毛泽东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做了具体分析和论述的是与中国共产党》。

2.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文中提出来的。

4.2006年10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5.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

程的重要讲话是《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6.毛泽东首次在下列哪一部文献中提出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中国革

命与中国共产党》。

7.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著名讲话,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这篇讲话的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8.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的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四、知识点

1.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是(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新范畴)。

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和发展真理)。

五、简答:

1.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

四目”。

a)“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b)“四目”为:

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多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

悉委于蒋。。

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六、论述

1.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为什么强调)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a)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

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b)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c)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大

进一步支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b)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c)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a)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

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a)十六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5)统筹区域发展。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

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河蟹来促进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第五篇:毛概论读后感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毛概论课程,让我们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成果,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我们从根本上对它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作了科学分析,毅然抛弃了苏联“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深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并最终依靠这条新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建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用和平方式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提出的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创举。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以苏联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并对这一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尽管这一探索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却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为三个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他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他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

在21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旗帜,是指导我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种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当然,我们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同时还必须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而坚持和发展都必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下载2015毛概论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毛概论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论作业-----历史事件(定稿)

    中国屈辱的历史,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屈辱史的起源: 1838年12月,林则徐奉命赴广州查禁鸦片,迫缴鸦片237多万斤,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当众销......

    毛中概论测试题

    1.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出自谁的一篇什么文章里面?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

    《毛概论》复习重点

    第八章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第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一、国家对企业统一得过多,管得过死,企业成分工合......

    毛概论文选题参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中论文选题(供参考) 一、选题说明及写作要求: 选题方向不等同论文题目,具体题目自拟。选题后面括号里是提示,可以选取某一方面写......

    毛概论文选题(大全)

    1、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3、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 5、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

    毛概论学习毛泽东

    学习毛泽东思想促进个人成长毛泽东是一个伟人。他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同时也犯了常人想象不到的错误。他的错误和他的成功一样,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当今时......

    毛概案例

    教学案例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0-05-25 21:30:45.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案例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案例1 民族......

    案例(概论为主)

    案例1-案例22 案例1 【背景】某工程项目业主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分别签订了施工阶段监理合同和工程施工合同。由于工期紧张,在设计单位仅交付地下室的施工图时,业主要求承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