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音版第七册教案全集
《采菱》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教 学 过 程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 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 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D.S.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5.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6.小结:水乡一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柳树姑娘》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教 学 过 程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 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 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教 学 过 程
一、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 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 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二、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2)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愉快的梦》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3.进入学习“开始吹竖笛”的实践活动——Tu的口腔动作.4.歌曲《愉快的梦》 教 学 过 程
一、表演《愉快的梦》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 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 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 ——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师生讨论. 答案:(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 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二、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三、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哦,十分钟》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教 学 过 程 1.说理导入: 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 重复出现了几次 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 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先听钢琴弹一次,然后你们用指挥图式自学.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大家唱)(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注意前奏的速度与伴奏的配置,要营造欢快的气氛.)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大家来唱》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教 学 过 程
1.知识导入:刚刚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 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力,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溶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做好一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还可以加上口风琴二声部的伴奏等.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与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摇篮曲》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过程
一、聆听《摇篮曲》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在风格上有浓郁的汉族情调,表现妈妈在哄宝宝入睡时的情景.2.初听第一乐段. 设问:(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 (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5.欣赏第一,二乐段.
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
没有画完的可继续画,画完的同学看着你的画,想想是否与音乐的表达是一致的 可以作修改.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
二、“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 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摇篮曲》 第二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过程
一、聆听《摇篮曲》
1.这又是一首名曲,是德国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2.在欣赏器乐曲前,可先欣赏声乐曲,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己表演,让学生对曲调有初步的印象(把歌曲板书出来让学生边听边看谱). 3.欣赏管弦曲《摇篮曲》.
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 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4.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 在教材中标出来. 5.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二、表演《摇篮曲》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谈话: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3.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4.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5.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6.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7.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8.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9.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10.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摇篮曲》 第三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过程
一、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1.启发学生用家里的废料,如:线,尼龙丝,竹片,木条等进行制作. 2.教师简单介绍弹拨乐的基本要求,振动弦,运用弹,拨的方法来发出声音.
二、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2.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该项活动的进行,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3.为下一节课全班开演唱会作好准备工作.
三、聆听,表演《摇篮曲》
1.本曲教学上采用一个曲目两种形式,既是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同时学习4/4拍号的知识.
2.建议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3.先聆听《摇篮曲》.
(1)初听时要求能听清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复听时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能聆听伴奏如何为摇篮曲营造气氛,演唱者如何用歌声表现出《摇篮曲》的情感及风格. 4.师生讨论.
5.学唱《摇篮曲》曲调.
(1)在聆听两遍的基础上,对曲调已有所熟悉,先在教师指导下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
(2)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教学提示:穿插讲解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其中第三拍是次强拍,所以把第三拍上的“2 ”唱得稍强一点,加上有附点稍长一点,“ ”作为带过去,这样“ ” 就能唱好(切忌把“ ”单独练习).(3)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 ”及“3 ”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4)剩下的第二,四乐句学生稍自学一下即能唱出.(5)连贯流畅地唱完整曲调,手还要划拍. 6.再聆听《摇篮曲》. 要求学生随音乐轻轻哼唱.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9.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10.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我是少年阿凡提》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教 学 过程
一、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从骑马的 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 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
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可弱化,这样一强一弱,附点就突出了.5.将 改成 的练习,是为了巩固 的技巧的强化而编制的大量的连续的 加深学生对 节奏的记忆.二、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
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
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
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与变音记号——升记号“#”.(1)要讲解音名是健盘上固定不变的音高名称,而唱名,尤其我们现在教材中的简谱唱名的音高,是不固定的,流动的,通过具体歌曲说明.如本歌是1=C,《摇篮曲》(舒伯特曲)是1=F,《哦!十分钟》1=D,《大家来唱》是1=C等.
(2)通过本歌第一乐句的第3小节 ,从唱的音高中让学生听 与 的比较区别中讲解变音记号的作用.
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而在第一部分中间,主要是头4小节及第13小节到第17小节.因此这9小节可以通过听唱与跟唱法学习,其它部分可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即从第18小节开始到结束比较有规律,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互学进行学唱.
5.歌曲是以第一人称“我”演唱的,所以每一位学生在歌唱时,必需在歌声中体现角色的风度与气质. 6.伴奏的配置:
(1)口风琴双音弹奏有困难的班级,可以用两支口风琴二个声部伴奏,以降低难度.(2)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7.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力的显示.8.结合歌词创作进行小品设计与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智慧创作表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小少年》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教 学 过程
一、表演《小小少年》
1.这首歌通过媒体在少年中流传很广,要唱这首歌曲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把握好风格与情绪,因为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 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
4.学唱曲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1)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教师指导学唱第一乐句的4小节,这一乐句的难点是: 这两种节奏.运用上一单元获得的4/4拍指挥图式,用划图式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如果第一乐句解决得好,第二乐句学生就能自学解决.另外要注意大跳的音准:.(2)第二乐段也是要解决好第三乐句,即: 最后第四乐句就能迎刃而解.第二乐段的重点是二声部的谐和有一定难度.如果班上有口风琴吹得较好的同学分别支撑一下,可能会解法得快些,但关键还是要锻炼学生唱一声部听另一声部的能力.
5.这首歌曲的演唱,声音既要明亮,同时要稍稍略带忧虑烦恼感,以表达这一时期少年的复杂的心情.
二、听辨活动
1.这是两条 与 节奏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听辨,加深对这两种附点音符的理解.
2.第二条的附点八分音符均在第二拍弱拍上,唱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提示.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友谊的回声》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教 学 过 程
一、聆听《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回声》
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 “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 ”代表强,“p ”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二、表演《友谊的回声》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师生交换接唱 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中间部分的 , 要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山谷静悄悄》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教 学 过 程
一、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教学基本要求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二、表演《山谷静悄悄》教学基本要求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 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教师的伴奏要优美,动听,和声配备要简洁明快.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2.形式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大家策划创编.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荡秋千》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山童》
1.合唱曲《山童》是近年来创作作品中较优秀的作品之一,音调民族风格浓郁,歌词充满童趣,形象生动,内容带陈述性,层层深入,很受听众喜欢.
2.这首合唱曲较长,有条件的学校在欣赏时最好能把谱输入电脑,上课时随录音放映,学生看着歌谱能了解内容,欣赏才能有效果.至少把歌谱能抄出来供学生了解.
3.有时间最好能欣赏两次:第一次了解一下表现的内容,第二次从音乐中领悟山童在山间的活动,从而获得主题——童年多美好的意境.
二、表演《荡秋千》
1.荡秋千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很有乐趣的休闲活动,儿童特别爱玩.贵州的仡佬族儿歌中的玩荡秋千是多么有趣! 2.听范唱,唱一遍歌,唱一遍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里有几句是重复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段曲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
(1)提示:这是一首欢乐的歌曲,速度应该稍快,但在开始学唱曲调时,可放慢速度.另外学唱曲调必需要打拍子或划 2/4 拍指挥图.(2)难点与重点: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 ”,“" ”两处的大跳要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断开. 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学生自学. 5.用稍快的速度流畅地唱全曲.
6.欢快地表现儿童们在荡秋千时高兴玩耍的情景,有感情地表演《荡秋千》.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孩世界》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教 学 过 程
一、聆听《真善美的小世界》
1.介绍迪斯尼乐园的背景.如有录像片,VCD音像资料插放,学生更为欢迎.
2.欣赏全歌:边听边划 2/4 拍指挥图式.
设问:你能听清楚歌词的内容吗 你能区分歌曲的段落吗 为什么 3.师生讨论. 4.复听全歌.
要求:选择两件打击乐器,当你听到音乐转入第二乐段时,换一件打击乐器伴奏.(也可设计两个动作,表示乐段的区分.) 5.再欣赏全歌.
要求:可以边听边哼;可以边听边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如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教师准备些头饰,面具等道具供学生选择)随音乐的节拍跳自己设计的舞步,把我们教室想像是一个迪斯尼乐园,大家尽情地玩吧.(对音乐的分乐段,要用不同的动作能表现出来.)6.小结:童心在小世界里尽情地抒发吧!
二、表演《小孩世界》
1.这是一首富有童趣想像的歌曲.内容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这就是儿童的丰富的想像力.
2.歌曲的识谱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谱解决.学唱曲调还是分两个乐段分别学唱为宜.在学唱曲调前范唱是不能缺少的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范唱能激发学生学唱的欲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 3.第一乐段的识谱教学有这样难点:
(1)附点节奏,这首歌的附点节奏很多,很重要,它能形象地表现儿童欢快的性格.(2)第四乐句的四级分解和弦的音准,要进行指导唱准.
(3)2/4 拍的节拍感,要求学生一定要划指挥图式,突出强弱,唱好节拍感.4.第二乐段识谱难点是二声部的和谐.前二句是和声式的,后二句是复调式的.所以难度不小,从班级实际出发,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作些改变5.如果第二乐段能唱好,结束句就容易唱好.
6.完整唱全曲时要唱出两个乐段的情绪上的对比,尤其第二乐段的开始两句,节奏拉宽要唱得舒展,赞美,与前后形成鲜明对照. 7.歌曲的处理要突出欢快自豪的情绪,速度稍快. 为歌曲伴舞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篇:人音版第七册教案(四年级上册)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四年级上册)
陈 建 芬
第一颗《水乡》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
教 学 内 容
聆听《采茶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聆听《洪湖水,浪打浪》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聆听《渔光曲》(筝独奏)教学基本要求 1.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2.欣赏筝独奏《渔光曲》。
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5.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
聆听《渔光曲》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表演《采菱》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5.(该知识在五年级教材中),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D.S.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
6.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这句的教学,不要讲解切分节奏 7.小结:水乡一景。
表演《柳树姑娘》教学基本要求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分音符。(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音乐知识:顿音记号“”
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编创与活动
命题创作——《远航》
1.筝独奏《渔光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渔船出海打渔的情景。我们自己也来编创一曲《远航》的乐曲。
2.讲台及地上有很多废旧物品,瓶、罐、塑料杯、木棒„„各种打击乐器等你们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各种手段,如:可用人声来模仿海鸥叫等等。你们可按教材中的五个过程,各组任选一个画面创作,最后我们来开个《远航》音乐剧音乐会。 3.各组编创,教师巡视指导。 4.各组合成。
5.小结:这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水乡一景。 竖笛吹奏姿势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竖笛的特征与功能:
竖笛是有固定音高的吹奏乐器,由笛身与笛头两部分组成。
2.正确姿势:胸部自然挺起,两眼正视前方,身体与笛保持45度左右的俯角为宜。
3.播放一段竖笛的录音。当然最好教师自己示范吹一曲,以激发学生学竖笛的兴趣。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至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采菱》、《采茶舞曲》。
第二课时:唱《柳树姑娘》,学习附点四分音符,听辨活动。听《洪湖水,浪打浪》 第三课时:唱《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听女声独唱《渔光曲》,竖笛姿势讲解。
第四课时:听筝独奏《渔光曲》,编创《远航》,总复习。 教 材 分 析
1.歌舞曲《采茶舞曲》
这首歌舞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作者周大风曾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徵调式,含四个乐句,采用越剧上下句曲体结构,前句与后句相互映照,前后呼应,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
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歌曲的第二部分。音乐移到商调式上。前8小节的句式结构紧缩成2(小节)+2+2,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随后句式扩展,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最后的4小节乐句转回到徵调式。这是乐段的补充,也是歌曲的尾声。
2.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赤卫队》是我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歌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 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这部歌剧上演至今,经久不衰。其中不少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便是一首最 受人欢迎的歌曲。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前奏的曲调悠扬轻快,描绘了洪湖的水波荡漾,也象征了韩英的心潮起伏。
歌曲的第一段是两人齐唱,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组成,优美精致,流畅动听。第四句“晚上回来鱼满舱”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这个拖腔也出现在歌曲各段的末尾。歌曲的中段是二重唱,共四句。旋律由低音区开始,婉转起伏。两个声部交替出现,相互陪衬,最后又变为齐唱。这是韩英和秋菊发自内心的赞叹。 歌曲的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主旋律由高音部唱出,低音部延后两拍在下四度上模仿进入。然后两个声部时而交错,时而补充,各自独立又彼此交融,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兴旺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歌曲的三个段落结尾都使用了同样的拖腔,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有对比,又显得完整统一。歌中衬词的使用,也让人听来倍感亲切。 3.歌曲《渔光曲》
这是1934年上映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歌。由于影片参加莫斯科展出时获得荣誉奖,这首歌曲也因此驰名海外。
歌曲和影片内容一样,描绘了旧中国渔村破败凄凉的景象和渔民贫穷艰辛的生活。在质朴写实的歌词和柔婉凄楚的音乐中渗透了渔民的辛酸血泪。
歌曲采用不带再现部的三段体结构(即音乐的三个部分都不相同),但全曲都贯串了
这样的节奏型,加之引子和各段间的间奏又都取材于歌曲句首,因而前后非常统一。徐缓的速度,似波浪起伏的旋律线条以及有摇晃感的节奏型,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形象。歌曲的曲调采用五声音阶的宫调式,但却没有一般大调的明朗色彩,而 是流露出浓重的压抑和忧愁。这正是歌曲魅力之所在。
由筝演奏的《渔光曲》系采用歌曲的第一部分曲调,共出现两次。第一次,低声部运用密集的分解和弦来衬托主旋律;第二次则使用宽松的分解和弦为主旋律伴奏,分别表现了海上波涛翻滚和风平浪静的情景。
作者介绍
任 光(1900~1941)作曲家。从小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后回国参加进步的音乐活动。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而一举成名。以后还创作了歌曲《打回老家去》、《高梁红了》及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1940年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牺牲。
4.歌曲《采菱》
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
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
以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
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
”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
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5.歌曲《柳树姑娘》
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炼,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 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 “”为基本节奏型。第1-8小节,上下句对称,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进使得曲调舒展而又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飘柔的姿态。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支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烘托出欢乐的气氛。第9-12小节,节奏突然紧缩,向上三度的模进,使曲调更为欢快,与前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最后曲调又趋平稳舒展。结束句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啊哩啰”中欢快地结束,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国歌》
教 学 目 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教 学 内 容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聆听《歌唱祖国》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 (2)举一反三,(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如: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第二课时: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歌唱祖国》。
教 材 分 析
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随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模进,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2.歌曲《歌唱祖国》
自1980年5月起,每当人们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时,就可听到“开始曲”雄浑有力的音乐声,这就是歌曲《歌唱祖国》的曲调。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9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
歌曲由主歌与副歌组成。在号角式的引子之后,副歌从弱拍开始,由分解的主和弦音构成的上行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给人以豪迈雄健的感觉。主歌包含三段歌词,在雄壮有力的音调中,糅合了真挚深切的赞美之情。主歌与副歌在节奏、音调、结构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歌曲在主题、副题交替后,以副歌结束全曲,构成了带完全再现的三段曲式。
第三课 月 夜
教 学 目 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 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3.进入学习“开始吹竖笛”的实践活动——Tu的口腔动作。
教 学 内 容
聆听《月亮月光光》教学基本要求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聆听《小夜曲》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 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Mi。
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乐器合奏。 4.再听一次全曲。
简单介绍弦乐曲重奏的形式,结合课本上的插图。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聆听《梦幻曲》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梦幻曲》是《童年情景》之七。
顺带介绍一下《童年情景》这部作品,有助于学生对《梦幻曲》的理解。2.初听《梦幻曲》。
设问:这一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是哪个声部演唱的?听完后介绍童声无伴奏合唱的形式特征。
3.复听《梦幻曲》主题旋律。
讲解:刚才听到的音乐都是由一个主题发展变化而成全曲。聆听主题音乐(出示主题旋律谱)。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跟着这段音乐哼唱一下。4.复听全曲。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用手势来表示旋律的起伏。5.小结:这是夜晚温馨而甜美的梦。
表演《愉快的梦》教学基本要求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 (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师生讨论。 答案:
(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 (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 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
教 学 建 议
1.本课内容拟用三至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夜晚多美好》;音乐知识:连线、竖笛。 第二课时:《月亮月光光》、《小夜曲》;竖笛。 第三课时:《愉快的梦》、《梦幻曲》。
2.寻找“月亮”的景色图片配合歌(乐)曲,以启发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竖笛“Tu”的口腔动作 1.吹气的练习: (1)吹纸片 (2)吹气泡
按教材的图示练习。 2.Tu的口腔动作: (1)长音
(2)短音
教 材 分 析
1.歌曲《月亮月光光》
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由于歌曲旋律吸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合唱的两声部在音程关系上以四、五度为主,具有柔美、谐和的和声效果及我国的民族风格。 2.弦乐四重奏《小夜曲》
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
乐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
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第二个主题由于运用大跳和变化音,使人感到更为活跃:
第一部分反复一遍以后,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这里的主题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
由于大跳和装饰音的运用,使这段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接着出现了平稳柔和的另一段旋律。
乐曲在渐弱和渐慢中结束,留给听者是一派宁静、安祥的气氛。
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爱。此曲也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小提琴曲、钢琴曲和吉他曲。
作者介绍
海 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出身贫苦,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公爵家当乐长,工作繁重,地位低下,但在此逆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18世纪90 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赴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曲》,这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由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3.无伴奏合唱《梦幻曲》
德国作曲家舒曼在1847~1848年间创作了一部钢琴套曲,题名为《童年情景》。套曲共有十三首曲子,或写景、或状物、或抒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纯真的心灵。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甜蜜回忆,把人们引入天真无邪的儿童世界。
根据作曲家的要求,十三首小曲要连续演奏,但是人们却常将第七首《梦幻曲》作为独立的乐曲来演奏或欣赏。这段音乐的旋律温馨甜美,和声纯朴厚实,听来令人神往。此曲除了作为钢琴曲外,还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合奏曲以及无伴奏合唱曲。 这首曲子为单主题的三段体结构。
主题旋律由两个四小节的平行乐句组成:
旋律气息悠长,起伏匀称,极富歌唱性,刻画了回忆和沉思的意境。中音区和低音区的伴奏(唱)声部和谐地呼应,更衬托出主旋律的隽永秀丽。
到了中段,这一主题除了在调性上作了变化处理之外,音乐性格并没有改变,依然充满了温馨与柔和的情调: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主题旋律的变化再现。它又一次使人感受到渗透在曲中的诗情画意,勾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当第二乐句在高音上作延长时,速度也逐渐慢下来,柔美的旋律将人们引入了美妙的梦幻境界,留下了无穷的遐想与回味:
无伴奏合唱是一种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它要求充分发挥人声特性,运用和声 手段造成丰满多彩的音响,运用复调手法造成音乐的流动感、层次感,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4.歌曲《愉快的梦》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像,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色的认知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稳,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第一乐段的旋律进行具有下行的倾向,使音乐显得深沉而带有神秘的意味。第二乐段旋律进行转为上行,音区移高,前乐句的后半部分以模进的方式将前半部分的音型带入歌曲的最高音(la),和声上构成下属调,产生了明亮的色彩,使人好像听到孩子们在看到了幻境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课 快乐的课间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
教 学 内 容
聆听《乒乓变奏曲》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2.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3.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
你能说出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4.师生讨论。 5.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聆听《陀螺》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城市的孩子有一部分未见过“陀螺”。) 设问:谁玩过陀螺,或见到过陀螺?说说怎样玩法?
解题:陀螺是一种玩具,请看教材中的插图:一个小孩执鞭子在打陀螺(椎形木制品两头尖的,在抽打下能快速旋转)。本曲就是作者在创作一组《儿童游戏》中的一首小品曲。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的转动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要求边听边看教材中的两种谱——简谱与图形谱,了解快速的节奏与大跳音程所造成的欢快、热烈的气氛。
聆听《旋转木马》教学基本要求
1.如果说孩子们玩陀螺是一种传统的游乐活动的话,那么玩电动木马就是现代的游乐活动了。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像到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吗?当最后一部分再现第一部分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已听出来了,好吗?
4.小结:这两首乐曲都描绘了孩子们快乐的课余活动,你能讲讲自己的课余活动吗?
音乐知识:拍号 教学基本要求
1.2/
4、3/4拍号的音乐知识教学结合歌曲教学进行。即:2/4拍穿插在《哦!十分钟》中,3/4拍穿插在《大家来唱》中。不单纯进行。
2.2/
4、3/4拍号教学的重点是节拍感,即2/4拍的强弱。3/4拍的强、弱、弱。这一节拍感在前三年的音乐实践中都已进行,现在是在理论上让学生掌握,使这一节拍感成为他们自觉的音乐实践活动。
3.这种拍号的节拍感宜通过学习指挥图式、表演活动(队列步伐、跳圆舞曲)等对比,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和巩固。
4.在掌握了2/
4、3/4拍号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在图的下方配上节奏或用图谱表示”的创作练习。
如:“骑马”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图谱。也可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
“荡秋千”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时钟”当然是二拍子的节奏。 表演《哦,十分钟》教学基本要求
1.说理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 (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先听钢琴弹一次,然后你们用指挥图式自学。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 (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大家唱) (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注意前奏的速度与伴奏的配置,要营造欢快的气氛。)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表演《大家来唱》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导入:刚刚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 (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力,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溶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做好一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还可以加上口风琴二声部的伴奏等。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与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哦!十分钟》;2/4拍号,《乒乓变奏曲》。第二课时:《大家来唱》;3/4 拍号,为三幅图配节奏。
第三课时:《陀螺》、《旋转木马》;二首歌曲总复习; 2/4拍3/4 拍对比。
教 材 分 析
1.钢琴曲《乒乓变奏曲》
《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
像通常的变奏曲一样,主题非常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 乐曲包含五个变奏。
第一变奏:主旋律在上方由右手弹奏,低音部左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第二变奏: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题,右手以上面这种分解和弦音型作伴奏。 第三变奏:左、右手均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但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如:
第四、五变奏: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两个变奏中主旋律分别出现于高音部及低音部。但乐曲最后仍由右手奏出一个旋律扶摇直上的乐句作为结束,使人如闻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
2.管弦乐《陀螺》
1871年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了十二首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这是一套以音乐来描绘儿童世界的小品曲。后又根据其中的五首改编成管弦乐曲,1873年于巴黎正式演出。组曲中的每一首都有标题,分别为:《进行曲——喇叭与铜鼓》、《摇篮曲——布娃娃》、《即兴曲——陀螺》、《二重奏——小先生、小夫人》、《加洛普——舞会》。第三首《陀螺》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
木管乐器奏出的主题采用以八分音符与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和连续作上行六度跳进的旋律进行:
音乐充满兴奋、热烈的气氛,孩子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神情跃然于音乐之中。乐曲还通过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生动地描绘了陀螺的飞快转动。
作者介绍
比 捷(1838~1875)法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比捷很早就显示了卓越的音乐才能。他4岁开始学习音乐,9岁进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从音乐院毕业出来时已成为获奖的作曲家和第一流的钢琴家。他曾为戏剧《阿莱城姑娘》配乐,后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他还创作过多部歌剧,其中《卡门》于1883年在巴黎上演获得成功后,誉满全球,成为世界音乐的不朽名篇。
3.电子琴曲《旋转木马》
孩子们乘坐在正飞快旋转的木马上,怀着兴奋、激动、自豪、紧张等各种情绪,发出呼喊声、欢笑声,他们感到自己似乎正骑着一匹骏马向前飞驰。《旋转木马》这首电子琴曲就是表现了游乐场中这一幕情景。
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4小节引子以旋律声部作半音进行的一组和弦及“ ” 这样的节奏提示了本曲的特点,并将人们带入了游乐场的热闹气氛中。
第一部分的主题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和高低跌宕的曲调构成,描绘了电动木马快速旋转的形象:
随后是一个带有切分节奏的短小的连接句——仿佛是一个短暂的休息,把音乐又引回到木马旋转的主题。
第二部分音乐转入下属调(g小调→c小调),节奏疏密交替,密集和弦连续的反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了孩子们兴奋、欢畅的情绪以及游艺场中热烈、喧闹的气氛。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以取材于主题的尾声结束全曲。乐声渐弱,好像是酣畅快乐的情景在孩子们心中久久难忘。 4.歌曲《哦,十分钟》
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 这一音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
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5.歌曲《大家来唱》
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全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简洁的语言“你也唱,我也唱,大家来唱!”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歌曲是3/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四乐句曲调平稳,采用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第二、三乐句运用了旋律的模进及出现的八度大跳,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突出了“大家来唱”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无比欢乐的心情之中。
第五课 妈妈的歌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内 容
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选自朝鲜歌剧《血海》。
2.由于这首歌曲不长,曲调很流畅很动听,所以可以将歌曲用投影打出来或抄成歌片展出。
3.初听歌曲。要求了解歌曲的内容。 设问:
(1)妈妈为什么不露笑脸? (2)妈妈什么时候露笑脸?
4.复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5.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验孩子对妈妈的亲切的呼唤。
聆听大提琴曲《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在风格上有浓郁的汉族情调,表现妈妈在哄宝宝入睡时的情景。
2.初听第一乐段。 设问:
(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 (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5.欣赏第一、二乐段。
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
没有画完的可继续画,画完的同学看着你的画,想想是否与音乐的表达是一致的? 可以作修改。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
“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 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
聆听管弦乐曲《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又是一首名曲,是德国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2.在欣赏器乐曲前,可先欣赏声乐曲,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己表演,让学生对曲调有初步的印象(把歌曲板书出来让学生边听边看谱)。 3.欣赏管弦曲《摇篮曲》。
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4.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在教材中标出来。 5.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表演《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谈话: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
3.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4.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5.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6.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7.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8.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9.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10.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1.启发学生用家里的废料,如:线、尼龙丝、竹片、木条等进行制作。 2.教师简单介绍弹拨乐的基本要求,振动弦,运用弹、拨的方法来发出声音。 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2.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该项活动的进行,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3.为下一节课全班开演唱会作好准备工作。
聆听、表演《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本曲教学上采用一个曲目两种形式,既是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同时学习4/4拍号的知识。
2.建议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 3.先聆听《摇篮曲》。
(1)初听时要求能听清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复听时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能聆听伴奏如何为摇篮曲营造气氛,演唱者如何用歌声表现出《摇篮曲》的情感及风格。 4.师生讨论。
5.学唱《摇篮曲》曲调。
(1)在聆听两遍的基础上,对曲调已有所熟悉,先在教师指导下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
(2)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教学提示:穿插讲解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其中第三拍是次强拍,所以把第三拍上的“2•”唱得稍强一点,加上有附点稍长一点,“ ”作为带过去,这样“ ” 就能唱好(切忌把“ ”单独练习)。
(3)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及“3•”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
(4)剩下的第二、四乐句学生稍自学一下即能唱出。 (5)连贯流畅地唱完整曲调,手还要划拍。 6.再聆听《摇篮曲》。 要求学生随音乐轻轻哼唱。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9.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 10.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选择《摇篮曲》的词语
1.目的是让学生用选择法来选出适合于该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征的词语。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在自己选择的基础上集体讨论。
2.通过复习三位著名作曲家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所以在活动时,先听这三首作品,再独立思考进行选择。
3.不要搞标准的答案,凡是属于慢、亲切、轻柔、深情、平稳等均可,反差太大的要给予指出,如雄壮、有力等,当然是不符合的。 音乐知识:4/4拍号 教学基本要求
1.穿插在歌曲《摇篮曲》(舒伯特曲)中进行。
2.第三拍是次强拍,特别要注意。其指挥图式是由里向外打,它的力度次于强拍的由上向下打,但比第二拍与第四拍要强。 3.顺带复习2/4与3/4。
贺绿汀的《摇篮曲》是2/4拍,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3/4拍。
4.选择打击乐器为三首不同节拍的《摇篮曲》伴奏,就是带有三种节拍的对比及加深对这一音乐题材特征风格的认识。
5.听辨两种曲调是为了加强对二拍子与三拍子的最基本的单拍子的认识。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唱《摇篮曲》;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第二课时:听、唱《摇篮曲》(舒伯特曲),讲4/4拍号;竖笛训练。
第三课时:听二首《摇篮曲》;开演唱会。 竖笛“吹好Sol、La、Si” 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训练 (1)手指的练习。
(2)Sol、La、Si的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练习。 2.请你跟我一样吹。
在教师带领下,模仿教师的吹奏。
3.按规定的节奏,开始用四分音符的Sol,结束用二分音符的Sol,自由创作曲调。4.进一步纠正学生吹奏的姿势,使不正确的姿势纠正在萌芽期。
教 材 分 析
1.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这是朝鲜歌剧《血海》中的一首选曲。歌曲寄托了儿女对妈妈的一片深情以及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亲情、爱国情,交融在一起。
歌曲的基调明朗,情绪活泼,音调具有朝鲜民族的特点。歌曲可分为两个乐段。第一
乐段的节奏轻快,旋律多同音反复,平稳朴素,但四个乐句的句末落音()
高低跌宕,错落有致,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畅想和无限乐观的情绪。第二乐段的音调与前一乐段有着密切联系,但节奏舒展,与之形成对比,各个乐句旋律进行抑扬起伏,此起彼落,抒发了对妈妈深切真挚的感情。当第三乐句(“只要您呀笑一笑”)的旋律上扬达到高潮时,使人感受到一股奔涌而出的浓浓真情;而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则让人听到了儿女对妈妈的亲切呼唤。
2.大提琴曲《摇蓝曲》
这首摇篮曲是我国已故作曲家贺绿汀的佳作,和他的另一著名作品《牧童短笛》同时完成于1934年。在欧州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中获得二等奖(《牧童短笛》获一等奖)。
原曲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段通过优美动听、真挚纯朴的曲调,描绘了一位慈母在摇篮边轻轻哼着催眠曲,轻拍着心爱的孩子催其入眠的情景。
中段出现了变化,仿佛风雨骤起,小孩被惊扰而感不安:
风雨渐止,一切又回复平静。平缓起伏的音乐主题再现,这是乐曲的第三段。结尾处音乐转入低音区,婴孩平静地进入梦乡的意境刻画得十分形象而传神。 作者介绍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县人。1923年起修习音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投身于革命,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行。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与《摇篮曲》在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分别获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此后进入电影界,为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谱写音乐。“八•一三”事件后,参加救亡活动,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苏区抗日根据地,在新四军鲁迅艺术工作团培养音乐干部。1943年到延安。解放战争期间任教于华北大学,并创作了《森吉德马》、《晚会》等管弦乐小品。解放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培养人才,并坚持创作,直至1999年去世前,笔耕不辍。半个
世纪来,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十多部电影音乐等,并有不少论著。
3.管弦乐《摇篮曲》
每当人们说到“摇篮曲”,就会想起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这是在他的两百余首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在古今摇篮曲中颇负盛名。歌曲具有民歌风格,曲调温柔美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歌曲采用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都由两个4小节乐句组成。前乐段曲调比较平稳,柔和恬静;后乐段则在两个乐句句首使用了八度大跳,抒发出母亲谛视着孩子而产生的幸福、激动的心情。
歌曲的伴奏部分自始至终贯串着切分节奏,生动地模仿了摇篮摆动的律动。 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的《摇篮曲》,虽然离开了歌词,但由于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器乐音色,增强了音乐表现力,不仅营造了歌曲所具有的温存、亲切、安详的气氛,还赋予这首曲子更多的色彩变化。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是一种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其音乐形象一般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特点。曲调平静、抒情,起伏不大,富有歌唱性,节奏平稳,律动均匀,以中等速度的6/
8、4/4和3/4等节拍为常见。伴奏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和声语言简洁。
4.歌曲《摇篮曲》
本单元的第一首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
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摇篮曲(催眠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优美抒情。演唱时要控制好气息,歌声要轻柔而优美,要唱好一字多音的歌词。并注意曲调中多次出现的变化重复。
5.歌曲《摇篮曲》
本单元中另一首歌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4小节,因此结构十分规整:
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 “X.X”,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作为艺术歌曲,除了旋律与歌词外,伴奏也是参与塑造艺术形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是歌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歌中伴奏音型“X X X X ”以及和声布局上采用主和弦与属和弦的交替,造成了安详的意境和摇篮摇动的形象,使这首著称于世的摇篮曲更具艺术魅力。
第六课 少年的歌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
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教 学 内 容
聆听《牧羊姑娘》
1.介绍同名歌曲的歌词,以便了解乐曲所描绘的基本情绪。
2.看着教材上的谱例,教师用钢琴奏出其旋律,简单分析该曲调由高向低的下行进行,使音乐显得苍凉而悲伤。
3.欣赏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全曲。设问:双簧管音色演奏的这一乐曲给你的感受如何?是悲哀的还是欢乐的?
4.对照着《牧羊姑娘》原歌曲的歌词,你想像到穷苦的牧羊少女的凄凉的生活吗?再次聆听本曲。
5.小结:这是旧社会少年的生活缩影的歌。
聆听《小机灵的歌》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导入:谁看过日本动画中《聪明的一休》?谁能说说一休的聪明伶俐的方方面面?
2.欣赏:《小机灵的歌》
这是动画中的主题歌,表达了对一休的赞美之情。 要求: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 3.复听时要求学生随音乐哼唱。
4.在二次欣赏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编简单的歌词,最后的“小一休”改为X X X。
5.随音乐唱主题后,配上自己编的歌词,在音乐伴奏下表演“唱唱周围的小机灵”。6.小结:这是机灵少年的歌。
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基本要求
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
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
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与变音记号——升记号“#”。
(1)要讲解音名是健盘上固定不变的音高名称,而唱名,尤其我们现在教材中的简谱唱名的音高,是不固定的、流动的,通过具体歌曲说明。如本歌是1=C,《摇篮曲》(舒伯特曲)是1=F,《哦!十分钟》1=D,《大家来唱》是1=C等。
(2)通过本歌第一乐句的第3小节,从唱的音高中让学生听 与 的比较区别中讲解变音记号的作用。
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而在第一部分中间,主要是头4小节及第13小节到第17小节。因此这9小节可以通过听唱与跟唱法学习,其它部分可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即从第18小节开始到结束比较有规律,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互学进行学唱。
5.歌曲是以第一人称“我”演唱的,所以每一位学生在歌唱时,必需在歌声中体现角色的风度与气质。 6.伴奏的配置:
(1)口风琴双音弹奏有困难的班级,可以用两支口风琴二个声部伴奏,以降低难度。(2)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7.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
力的显示。
8.结合歌词创作进行小品设计与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的智慧创作表演。
表演《小小少年》教学基本要求
1.这首歌通过媒体在少年中流传很广,要唱这首歌曲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把握好风格与情绪,因为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 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
4.学唱曲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
(1)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教师指导学唱第一乐句的4小节,这一乐句的难点是: 这两种节奏。运用上一单元获得的4/4拍指挥图式,用划图式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如果第一乐句解决得好,第二乐句学生就能自学解决。另外要注意大跳的音准:。(2)第二乐段也是要解决好第三乐句,即:
最后第四乐句就能迎刃而解。第二乐段的重点是二声部的谐和有一定难度。如果班上有口风琴吹得较好的同学分别支撑一下,可能会解法得快些,但关键还是要锻炼学生唱一声部听另一声部的能力。
5.这首歌曲的演唱,声音既要明亮,同时要稍稍略带忧虑烦恼感,以表达这一时期少年的复杂的心情。 听辨活动
1.这是两条 与 节奏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听辨,加深对这两种附点音符的理解。
2.第二条的附点八分音符均在第二拍弱拍上,唱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提示。
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从骑马的 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 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
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可弱化,这样一强一弱,附点就突出了。
5.将 改成 的练习,是为了巩固 的技巧的强化而编制的大量的连续的 加深学生对 节奏的记忆。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我是少年阿凡提》;音乐知识;音名,变音记号;编创小品。 第二课时:《小小少年》;音乐知识;附点八分音符。 第三课时:聆听《牧羊姑娘》、《小机灵的歌》,总复习。
教 材 分 析
1.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
乐曲系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歌曲叙述了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凄凉生活。歌词是这样的:“‘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群羊?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
悲伤?’‘山上这样的荒凉,草儿是这样枯黄,羊儿再没有食粮,主人的鞭儿举起了抽在我身上。’”
乐曲的第一部分,独奏乐器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
双簧管的音色带有忧郁的色彩,这四句曲调又都是由高向低进行,使音乐更显得苍凉而悲伤,令人为牧羊女的不幸而一掬同情之泪。
第二部分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
这一部分音乐在旋律上略有上扬,节奏也较活泼,音乐的色彩略显明亮。也许是牧羊女对往日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也许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可是这都是瞬间即逝的景象。末尾句下行的旋律使幻想破灭,回到了悲惨的现实——荒山枯草,凉风飒飒。
在双簧管独奏的华彩段之后,悲凉的主题旋律重现,由乐队和双簧管分别演奏前、后半段旋律,将孤独的牧羊姑娘和饥饿的羊儿留在那暮色降临的山坡上。
2.歌曲《小机灵的歌》
这是日本系列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主题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切分节奏和同音反复的使用使歌曲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机,赞美了聪明机智、胆大心细的一休爱惜时光、努力学习、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
歌曲引子用“格的格的”象声词配上“ ”的旋律,把动画片人物的机械式步伐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第一乐段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第一、第二乐句为平行乐句,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则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但每句第3小节中的休止符及切分节
奏 给人以 “机灵”之感。
经过4小节同音重复的连接句进入第二乐段。平行(同音重复)和上行的曲调、均称有力的节奏,表现了一休不怕困难、不怕邪恶的性格。尾声是引子的重复,但最后音调提高八度,表达了人们对一休的敬佩和赞美。
3.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G七声羽调式。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选材颇有新意,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题材。歌曲在11小节跳跃的引子后,情绪欢快地进入第一乐段,这乐段共有四个乐句(4小节为一个乐句),第一乐句的句中出现了下滑音的唱法和临时变化音,即刻把少年阿凡提欢乐风趣的生动形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二乐句旋律上扬,唱出了少年阿凡提愉快的心情。第三、第四乐句分别插入两个乐节的间奏,特别是第四乐句运用了“0 X X”切分节奏和重音记号加强了语气,更加突出地表达了少年阿凡提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心情,突出了歌曲的主题。第二乐段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旋律采用了模进的手法,配以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啦啦啦”、“唻唻唻”更鲜明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最后的乐句旋律作了变化重复,曲调宽紧交替,唱出了新一代少年阿凡提自豪、欢乐的心情。
4.歌曲《小小少年》
这是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遭陷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感动了对父亲怀有很深成见的外公,最后外公和父亲消释前嫌,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影片是随着“小小少年”的歌声开始的。这首歌曲4/4拍,弱起节拍,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变化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旋
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第四乐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音乐更为丰满,与前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又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七课 回 声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
教 学 内 容
聆听《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回声》
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 “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 ”代表强,“p ”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竖笛:长音的练习教学基本要求 1.复习长音 2.练习:
要求音色统一,声音谐和。 3.练习“ ”五音的指法。 4.吹练习曲(教材谱例)。
5.分句练习《划小船》(4小节一句),注意两小节换气。 6.游戏:小汽车与大卡车。
由两组学生,一组是小汽车,一组是大卡车,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或背对着以上两组同学),要求:听辨是哪一组按喇叭。 7.编创合奏曲(填空练习)。 (注意声音的和谐)。
聆听《羊肠小道》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导入: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播放《羊肠小道》的引子部分的驴叫。 2.介绍作品名称及组曲《大峡谷组曲》。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提示:这一部分你能听出驴叫声及驴子在山谷的羊肠小道上上山下山的走路声。 设问:在这一段音乐中你能想象旅游者骑着毛驴的情景吗?边听讲边编一个小故事,这一段主奏的乐器叫什么名称? 4.谁能讲讲你从音乐中听的故事?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提示: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驴子的,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能想像吗?
6.师生讨论。
7.复听第一与第二部分。
提示:两部分连起来欣赏故事就较完整了,你能编出来吗? 8.完整欣赏全曲。
9.小结: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大自然真美啊!
表演《友谊的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第三篇:人音版 音乐 教学计划 第七册
教学计划(人音版第七册)
(2008-06-18 14:26:43)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系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七册。本册教材在编写上主要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在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教育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同时,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1、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八课,每课还包括“音乐欣赏”、“器乐”、“动手动脑练习”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练习竖迪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视谱:通过学习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做题目,完成练习。教学难点:欣赏中学生听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学生演唱歌曲的技巧,培养独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鉴于这样的教材及教育理念,本学期教学上我将作这样的尝试: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在教学中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等进行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使在音乐这条主线上让学生增大知识面,开阔眼界,不局限于唱唱跳跳。音乐知识技能上由浅入深逐层展开,尽量变抽象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为形象、直观的,易于学生接受,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
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加强音乐的学生综合与渗透,在教学中音乐学科不同领域相结合,音乐与姐妹艺术相结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相结合,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充分掌握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测评方面以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相结合,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
学期教学:
1、知识目标:(1)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拍号及其强弱规律。(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学习换气等一些常用记号。
2、能力目标:A、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学会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一些简单的指挥手势。
B、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C、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D、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伴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都很认真,整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不喊唱,认识到气息的作用,演唱时充满感情。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
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分钟的课堂时间,课前5分钟属于复习及律动时间,所以要向剩下的35分钟要效率。(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本学期准备成立几个兴趣小组,如器乐、舞蹈、合唱等。(8)提优补差的途径:A、通过课堂教学。B、通过课外艺术活动。(9)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第四篇:新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七册教案(模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七册教案
第一课水乡
学习目的:
1、学习歌曲《采菱》,掌握歌曲的曲调,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
2、聆听《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教学内容:
歌曲《采菱》、聆听曲《采茶舞曲》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表演《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
(3)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6.小结:水乡一景。
二、学习聆听《采茶舞曲》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学习歌曲《柳树姑娘》,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2、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
教学内容:
演唱曲《柳树姑娘》、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二、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三、学习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教学基本要求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
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分音符。
(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四、学习音乐知识:顿音记号
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五、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六、教师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的: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进行《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的学习。
2、聆听歌曲《渔光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柳树姑娘》二声部演唱
1、听范唱录音
2、复习歌曲的曲调及第一声部的演唱。
3、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4、二声部合唱。
二、聆听《渔光曲》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四、教师总结下课。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听筝独奏《渔光曲》,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学习内容:
听筝独奏《渔光曲》,编创《远航》,总复习。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光曲》(筝独奏)
1.复习歌曲《采菱》、《柳树姑娘》。
2、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
3、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4、欣赏筝独奏《渔光曲》。
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5.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
第二课国歌
学习目标: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教学内容: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这一课的内容学生比较的熟悉,所以这一课的重点我设计为:准确演唱国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二、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三、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五、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2、聆听歌曲《歌唱祖国》,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内容:
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歌唱祖国》。
教材分析:
歌曲《歌唱祖国》
自1980年5月起,每当人们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时,就可听到“开始曲”雄浑有力的音乐声,这就是歌曲《歌唱祖国》的曲调。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9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
教具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二、学习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2)举一反三,„„
(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三、聆听《歌唱祖国》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四、教师小结下课。
第三课 月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愉快的梦
学习目标
1、学习歌曲《愉快的梦》,学习6/8拍的含义,掌握歌曲的节奏情绪。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愉快的梦》学习连线,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
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
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
(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师生讨论。
答案:
(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
(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
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竖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愉快的梦》
先跟琴演唱歌谱,再跟伴奏带演唱歌词。
二、聆听《月亮月光光》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三、聆听《小夜曲》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介绍作家:海顿
4、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Mi。
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乐器合奏。
4.再听一次全曲。
简单介绍弦乐曲重奏的形式,结合课本上的插图。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五、教师小结下课。
第四课 快乐课间
教学内容:
欣赏:《乒乓变奏曲》《陀螺》《旋转木马》
歌唱:《哦,十分钟》《大家来唱》
音乐知识:拍号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哦,十分钟》,2/4拍号,钢琴曲《乒乓变奏曲》。
二、教学目的:
1、能随着伴奏有表情地演唱《哦,十分钟》,知道这首歌曲有两个乐段组成。
2、课外听到《兵乓变奏曲》,知道这是一首根据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创作的钢琴曲。
三、教学重点: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2/4拍在实践中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哦,十分钟》及讲解2/4拍号和指挥图式。
1、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老师请你看一段录象,你看一看录象里的小朋友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放课间录象)
你们的课间十分钟再玩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哦,十分钟》,请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初听歌曲范唱
3、师生讨论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
(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乐心情)
4、再听范唱,打开书看歌谱。
5、学习歌曲的旋律。
(1)先学习A段前8小节。
设问:请先看前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们能唱吗?剩下的两小节仅四个音老师相信你们能唱好。
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学
(3)将A段连起来演唱。
(4)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5)学习B段前8小节。
教师用2/4拍指挥图式带着大家唱
(6)最后一句跟琴学唱。
(7)用轻松愉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6、接前奏完整演唱歌词:提示学生用欢快愉悦的心情演唱
7、练习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8、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演唱歌曲。
9、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歌曲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反馈评价。
(二)音乐欣赏〈〈乒乓变奏曲〉〉
1、导入:你们打过乒乓球吗?如果你们没有打过这次雅典奥运会看乒乓球选手打球时是什么样呀?(动作灵巧轻快,你推我挡激烈比赛)老师请大家听一首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听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情绪和描写的内容。
2、新授
(1)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根据〈〈小小球儿闪银光〉〉而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
(2)简单介绍变奏曲
(3)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4)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5)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说一说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6)小组讨论
(7)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歌曲《大家来唱》
2、拍号3/
43、为三幅图配节奏
二、教学目的:
1、能与他人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大家来唱》,知道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
2、能正确完成配节奏的创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用三拍子指挥图式有表情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
五、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大家来唱》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这首歌曲就是三拍子的,请大家来听。
2聆听录音范唱:老师带同学拍手感受2/4拍强弱规律。
3再听: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做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4先学习第二声部旋律:用三拍子指挥图边打拍子边看书唱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学唱。
(1)前8小节注意连线,第3、4小节同音相连只唱一音时值相加共唱5拍。
(2)再学唱后8小节。
5再学习第一声部旋律也分两个8小节学唱:前8小节1—ⅰ跳跃要唱准想好音高再唱。
6二声部合唱
(1)先唱好两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唱,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另一个声部使自己声音融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唱好一句及时鼓励,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二声部旋律唱好的基础上填唱歌词。
8配上打击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9小结:这首歌曲表达了孩子们快乐课间生活,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民歌吗?
(意大利威尼斯)
课件出示:介绍意大利威尼斯。
(二)2/4与3/4对比及三幅图配节奏。
1导入:威尼斯美吗?请同学们踏着整齐的步伐,随着音乐《欢迎进行曲》片段,来畅游威尼斯看到这么美丽的地方,同学们不禁跳起了舞蹈,你们听杜鹃也和你们一起分享,放《杜鹃圆舞曲》
2教师在参与时可以做2/
4、3/4拍的指挥图式。
3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感受2/4与3/4拍后,完成书上配节奏。
骑马: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图谱也可以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
荡秋千: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
时钟:用二拍子。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陀螺》、《旋转木马》
2两首歌曲复习
二、教学目的:
1.课外听到《陀螺》,知道这是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的管弦乐《儿童游戏小组曲》中的一首小曲,乐曲描写儿童转陀螺的情景。
2,知道《旋转木马》一首电子琴曲。
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巩固2/
4、3/4拍的节拍感。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聆听乐曲。
四、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乐曲描写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1《哦,十分钟》2《大家来唱》
(二)音乐欣赏:管弦乐《陀螺》
1导入:教师拿一个陀螺问学生谁玩过或见过,说说怎样玩法。
2课件出示介绍陀螺及作者比捷。
3初听全曲: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转动的情景吗?
4复听全曲:学生边听边看教材中两谱——简谱与图形谱,让学生知道较快的音乐速度和旋律音程的大跳是造成欢快热烈气氛的原因。
三音乐欣赏:《旋转木马》
1导入:同学们玩了陀螺这个传统游戏活动,现在老师带你们
去游乐场坐电动木马。请看书上插图,让坐过旋转木马的同学
给大家说一说坐旋转木马是什么样?(上下起伏)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象到
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设问:
(1)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吗?
(3)当最后一部分再现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听出来了。
4小结:这两首乐曲都是用了快速的节奏和高低起伏的大跳音程,描绘了孩子们快乐的课间活动,你们能讲讲自己的课余活动吗?
第五课《妈妈之歌》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2.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教学内容
聆听《妈妈之歌》
听辨音的高低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
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游戏:《跳格子》
表演《妈妈的心》
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四分休止符
2、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情景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小牧笛》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牵挂、最关心的是谁?
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后说说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用什么速度演唱?
2、听录音
师生交流上述设问
3、听录音范唱两边,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注意区分:533.1│230│
53.3│230│
4、跟琴连唱
5、设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板书“0”
讲解: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就是用“0”表示,“0”是四分休止符(板书)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6、拍打节奏:ХХ0∣ХХ0‖
0ХХ∣0ХХ‖
“0”先说“停”拍打,然后默想在心里拍打。
7、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要求:看到谱上“0”要休止
师生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里状态?
教师小结:这里四分音符表达出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
连唱
8、设问: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有感情地连唱。
9、学唱歌谱
教师范唱
练唱第一乐段
练唱第二乐段
连起来唱
10、用打击乐器伴奏
徒手操作,注意第一声双响筒的强拍休止。
打击乐两个声部敲击合奏。
教师弹旋律,学生用打击乐进行合作排练。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跳,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表演《妈妈的心》。
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四、聆听《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2、初听
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3、介绍
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4、复听
设问:这首歌是男声唱?女声唱还是童声唱?
学生交流
5、再次复听
学生看歌词跟录音轻轻哼唱,体验母亲的深情。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妈妈的心》
2、学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行情景表演
3、听辨音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妈妈的心》
1、指名学生唱,其余学生评价
2、边唱边表演
三、听辨音的高低,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
1、导入: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在比赛前先来唱一唱下面几个音。
2、出示:612356
要求:学生边做手势边唱
3、教师弹奏以上几个音让学生听辨,并一一找到图上的卡通人物。
4、按卡通人物的大小高低,排列出音的由低到高并唱准
5、学生板书,其他学生板书在自己的课本上将音由低到高按顺序排列书写,并用手势配合唱准“612356”的音列。
四、《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导入:讲故事,放背景音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伴奏
我们这个故事编成歌来唱好吗?
2、出示歌词,请小朋友们选一段歌词试试编一编,可以小组讨论后派一个代表唱一唱,其余学生评价一下。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旋律,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范唱录音,学生交流。
3、你能用动作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吗?
听录音,学生自由表演
4、再听录音,听后说说是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学生交流
5、用“Lu”哼唱曲调
6、放录音,轻声哼唱
找一找自己喜欢唱的乐句,唱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学生评价。
哪句不会唱,谁来帮帮他?
重点练唱:35176│5—│
唱准低音“5”
3325│253│2—│2.0│
妈妈屋里静悄悄
唱准低音“5”、切分音、“2”时值唱足。
最后的哼名音要唱准,唱的时候,眉毛稍微抬起一点。
跟琴连唱
7、这首歌曲是小朋友看到妈妈工作很辛苦,因为劳累而睡着了,于是把桌子当成摇篮,边摇边唱,说明小朋友怎样?
学生交流
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和表现夜晚的宁静,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速度呢?
多媒体出示,让学生选择。
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8、看歌词,设问:歌曲中有几个人物?
学生交流
你能把歌词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讲故事,老师放背景音乐
你能把刚才讲的饿故事进行情景表演吗?
提示:表演中有几个动作?
分小组合作进行情景表演设计,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9、学唱歌谱
师:能把这首歌曲的情绪表达得这样好,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这首歌曲的旋律写得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它的旋律。
教师范唱
学生跟唱
慢速连句成段。
10、拓展
师:看到妈妈工作得这样辛苦,我们除了给妈妈唱摇篮曲,还应该怎样做?
学生交流(不再麻烦好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集体歌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五、小结,结束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听辨音的高低
2、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3、游戏跳格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指明学生演唱
其余学生评价
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
三、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1、师: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
2、师生交流
师: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边。
3、复听这两首歌曲。
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师: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自由回答
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4、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再次复听,在心里跟录音哼唱
师生讨论演唱形式
5、师生小结: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听辨音的高低
1、复习“612356”
要求:边做手势边唱
2、教师弹奏以上音让学生听辨,一一找到图上的卡通人物
3、按卡通人物的大小高低,排列出音的由低到高并唱准
学生板书
其余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将音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在书上
用手势唱准“612356”的音列。
五、游戏:跳格子
1、导入:刚才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跳格子》,看哪个小朋友跳得最棒
2、游戏规则
格子中的“Х”是一个代号,可以是节奏,可以是任意唱名或模拟动物的叫声等等“0”代表休止符
教师示范
3、方法:可以任意一个方向切入跳格子
A、教师执棒,学生跳格子试一次
B、学生执棒,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最准确
C、依次轮流,从不同方向进行跳格子。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六课 少年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
1、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
突出(突破)方法:
1、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自制教学挂图、曲谱若干、自制教学CD盘、白纸
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
新授部分,师生问好
导入:谈话
师:欢迎同学们和康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
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一、听六段录音;
师:放六段音乐录音生:静听
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师生问好,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注: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
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
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三、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
(教师出示主旋律)
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琴伴奏,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速度:缓慢的 节奏: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下行
五、扩展:
1、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出示歌词)
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六、思想教育:
师:大家看黑板,咱们今天欣赏的乐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关,那么同样都是牧童,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却完全不同呢?
(这是考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了,不要求学生的思维局限,有自己的见解最好,主旋律的分析关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而唱熟主旋律是学生分析的前提)
(给歌曲取名字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兴趣,为学生的快乐学习打基础)
(可以提示学生轻声、深情的演唱)
师:就是因为生活在旧社会,牧羊姑娘挨冷受冻,还受欺负。而咱们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应该怎样做呢?
生:再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七、结束:
师:咱们欣赏了一首动人的《牧羊姑娘》
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通过欣赏音乐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热爱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阿凡提》
1.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
3.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人,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诙谐的情趣。
教学难点:唱准下滑音、升记号,及后
十六、切分节奏及换气等。,教、学具准备:《阿凡提的故事》主题歌,FLASH,阿凡提图片,歌片,电脑,实物投影,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娃哈哈)按节奏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聆听部分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的情绪有没有变化?(播放《我是少年阿凡提》伴奏)
(学生聆听后回答:有变化。)
2.师:屏幕上这些节奏型我们都非常熟悉,现在老师按照座位把大家分成4组,每组同学负责一种节奏型,请你想一想,这些节奏加在音乐中的哪儿最恰当,最能表现音乐的情绪特点?听着音乐试一试,然后小组讨论。
(1)XX|XX|
(2)0X0X|0X0X|
(3)XXX|XXX|
(4)X-|X-|
(学生边听音乐边分组拍击节奏型,然后小组讨论)
3.学生反馈。
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学生回答)
4.师:请各族同学分工配合一起为音乐伴奏,注意听前奏,节奏型变换的地方要衔接好。(学生合奏)
三、学唱歌曲
1.师: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它表现的又是什么形象呢?大家来看一看。(学生观看幻灯片)
2.表现的是谁?你了解阿凡提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阿凡提是新疆人民心目中智慧和正义的化身,非常机智勇敢。这段音乐的名字就叫《我是少年阿凡提.》,现在我们来听一听,还可以轻声的跟唱。
4.分部分学唱
师:根据伴奏型的不同,分部分的来演唱。
(1)学生跟琴演唱。
(2)教师指导
A教师对比范唱下滑音处:
333.0|
小毛驴,B随琴模唱升记号处:
22#12|30
心中多欢喜,C切分音处,闭口法。
>ˇ
5.432|012|3.5|
我可对他不客气。
D十六分音符处,读词法。
66666|
啦啦啦啦啦,E附点音符处,手势法。
1.3|2.17|
哎,5.连唱歌曲
(提出要求:由表情的演唱歌曲,唱出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和阿凡提幽默自豪的特点)
四、乐器伴奏
1.按照刚才配合好的伴奏型边唱边伴奏。
2.个别同学配合伴奏。
3.师:你还能用哪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听着音乐试一试。
(学生创编伴奏)出示节奏谱
4.合奏练习
师:老师也设计了一份节奏谱,不过与大家的伴奏有些不同,大家来试一试,看效果如何。
(学生观察节奏谱,并试着边唱边演奏)
五、律动表演
1.教师示范
师:维吾尔族人民不仅能歌而且善舞,老师用几个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编了个小舞蹈,我来跳舞,大家来伴奏演唱好吗?
(教师范跳,学生边演唱边演奏)
2.学生创编
六、拓展,结束部分
1.导: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请同学们再来听一首关于阿凡提的歌。
2.问: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不良行为,你会怎样处理?(学生回答)
3.导:阿凡提没有采取硬碰硬的方法,而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这些行为做斗争,因此,光有一颗正义的心还不行,我们还要学会机智与勇敢。(播放《阿凡提的故事》主题歌)
4.结束语:歌曲就学到这里,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小阿凡提那样,做一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少年
第三课时
授课类型:欣赏课
教学方法:欣赏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使学生知道《小机灵之歌》是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主题歌,能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聆听并学唱歌曲旋律,感受日本音乐的独特韵味。
教学难点:了解歌曲旋律特点。
教学准备:电视、VCD、自制教学短片、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师生共唱《英文师生问好歌》同唱问好歌(增进师生情感)
1、导入
(1)出示一休图片
(2)提问:图片中的人物是谁
(3)提问:
(增进师生情感)
①你们是从哪里知道一休的 ②谁来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2、欣赏歌曲
(1)初听:
①播放歌曲中文版
②随录音演唱
(2)复听:
①边听音乐边自己创编动作
②同老师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3)歌曲旋律分析
①出示歌谱
②提问:歌曲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
③解析:歌曲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较抒情,第三乐段回到欢快活泼的旋律
(4)器乐创编
①引导学生用乐器为不同段落伴奏
(双响桶、碰钟、木鱼)
②按照分好的小组创编
③教师分别指导
3、拓展延伸
①提问:谁会用日文演唱
②播放日文版歌曲
③播放动画片中另外一首插曲
4、尾声
①提问:看一休哥对我们说什么了
②播放一休结束语
第七课 回声
教学目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听《回声》;音乐知识:力度记号;唱《友谊的回声》。
第二课时:唱《山谷静悄悄》;音乐知识:
第三课时:听《羊肠小道》;总复习;编创小品“到山谷去旅游”。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回声》
1.欣赏《回声》
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代表强,“p”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8、游戏:小汽车与大卡车。
由两组学生,一组是小汽车,一组是大卡车,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或背对着以上两组同学),要求:听辨是哪一组按喇叭。
二、表演《友谊的回声》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师生交换接唱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中间部分的,要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
三、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
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
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
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山谷静悄悄》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
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教师的伴奏要优美、动听、和声配备要简洁明快。)
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
二、复习力度记号的知识,并且运用到演唱当中去。
三、学习新的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1.渐强、渐弱的标记很形象化,学生一看就懂,不必花太多时间讲理论。
2.结合《山谷静悄悄》穿插进行讲解。重在实践运用。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羊肠小道》
1.音乐导入: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播放《羊肠小道》的引子部分的驴叫。
2.介绍作品名称及组曲《大峡谷组曲》。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提示:这一部分你能听出驴叫声及驴子在山谷的羊肠小道上上山下山的走路声。
设问:在这一段音乐中你能想象旅游者骑着毛驴的情景吗?边听讲边编一个小故事,这一段主奏的乐器叫什么名称?
4.谁能讲讲你从音乐中听的故事?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提示: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驴子的,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能想像吗?
6.师生讨论。
7.复听第一与第二部分。
提示:两部分连起来欣赏故事就较完整了,你能编出来吗?
8.完整欣赏全曲。
9.小结: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大自然真美啊!
二、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
2.形式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大家策划创编。
第八课 童心
教学内容:
歌唱:《童心是小鸟》,《小孩世界》
欣赏:《山童》《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随着伴奏演唱《童心是小鸟》,知道这是一首二段曲式的歌曲
2、能与他人一起随着伴奏演唱《小孩世界》,知道这是一首二段曲式的歌曲
3、课外听到《山童》时,能说出歌曲的标题,知道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童声合唱
4、知道《真善美的小世界》是一首美国歌曲,能说出两个段落的情绪有何不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欢乐雀跃的情绪
教学难点:三段曲式的听辩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自由回答--迪斯尼乐园
介绍迪斯尼乐园:
师:迪斯尼乐园是世界著名的游览胜地,有新颖奇巧、情趣各异的游艺设施,还有孩子们喜欢的童话人物,因此是孩子们向往的儿童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而新奇的迪斯尼乐园。
二、新授
1.初听全曲:听后有何感受(说出它的情绪特点)
他们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成为真善美的小世界呢?
--生自由说
2.复听全曲:整首歌曲的情绪是一样的吗?你能听出来吗?听出来后举手示意。听后说出前后有何不同。
3.听A乐段:情绪特点:活泼欢快
这种情绪表达了什么?
生自由说(这种情绪表达了小朋友们在迪斯尼乐园获得了知识、欢乐等等)
4.再听B乐段:情绪特点:抒情
那这一段又一次充分说明了小朋友们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之中欢乐、愉快的好心情。
5.师:那第三乐段我们听起来十分的熟悉,它是第几乐段的反复?
生:第一乐段
师:那也就是第一乐段的再现,可以用A1来表示
那它的情绪特点与第一乐段相同吗?是活泼欢快的。
6.师:那里的小朋友那么的高兴雀跃,那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其中感受他们的心情,下面让我们一起轻声随音乐演唱《真善美的小世界》
三、真善美的小世界赞颂迪斯尼乐园的美国歌曲。在这个五光十色的小世界中,充满了友谊和阳光,大家共同分享生活的美好和欢乐,受到真善美的教育。
板书:真善美的小世界
迪斯尼
ABA1
情绪:活泼抒情性活泼(A乐段的再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童心世界》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并能够带着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听出歌曲的曲式特点(二段曲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童年都玩儿些什么吗?
生自由说
师:(鼓励)老师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我的校园里有一大片空地,老师带着我们到那里去种蓖麻,种花草,我们把我们的爱心播在了校园里,我们一样拥有我们多采的童年,我们每位同学都拥有一颗童心。
二、新授
1、聆听《童心是小鸟》
(1)它的速度怎样?
(2)情绪是什么样的?
(3)歌曲中都讲了些什么?
2、听后学生自由答
3、复听:认真听旋律,轻声用u哼唱。
4、再听:打开书,边听音乐,变轻声跟唱。
5、学唱歌曲:教师范唱,学生看书,6、教师弹伴奏,学生轻声哼唱。第二句谱子较难,可以单拿出来演唱。(注意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归韵,注意口型,注意声音要用轻声演唱)
7、唱2遍,全体学生自己随伴奏演唱第一乐段。
8、第二乐段,先听,它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稍有不同,它的旋律特点要求学生把握住,然后随教师的钢琴演唱。
9、全曲学完后,请学生集体演唱一遍,指导还演唱不好的地方,并强调口型,吐字。
三、师: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童心是小鸟》这一课,它用比喻的方法通过小鸟来顺序叙说“我”的童年生活,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再一起用欢快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山童》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听出歌曲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童心是小鸟》师:上节课我们用我们的歌声,歌唱了我们欢乐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农村的孩子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二、新授
1、初听全曲:思考: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歌曲的速度
(3)歌曲的情绪
2、复听:(分段欣赏)播放第一部分录音
第一部分是齐唱与合唱交替出现的,情绪欢快活泼
3、播放第二部分录音
它是合唱部分它在节奏以及演唱形式上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4、播放第三部分录音
让学生说出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与第几部分相似?为什么?
(合唱、它有第一部分的称词演唱部分)
5、再次聆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三、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好听的合唱歌曲《山童》,他通过简单的语言叙述了山区儿童那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情景。
这首合唱歌曲,也是许许多多的合唱队最爱演唱的一首声乐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由其他童声合唱队演唱的这首《山童》。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小孩世界》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音乐符号D.C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师:我们前几节课,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看到了我们美好的童年生活,同时也看到了山区儿童以及外过儿童的快乐的童年生活。童年是每一个人一生当中最美最无忧无虑的阶段,那个时候我们纯真,我们快乐,我们的天永远是五颜六色的,就连我们这些已经工作的人都想重回童年,做一个小孩,因为春天永远会伴随着我们,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就连作曲家们也无不羡慕你们,于是,创作了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小孩世界》
二、新授
1、初听歌曲:歌曲中都讲了些什么?
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再听:轻声哼唱旋律
3、再听:轻声u哼唱旋律
4、音乐符号的认识:
在歌曲中有几个音乐符号?(反复记号)(结束句)
还有一个音乐符号你从没有学过但是,也在歌曲中出现了,你能找到吗?
D.C--反复记号,5、教师讲解它是如何进行反复的。
6、学唱:教师范唱第一乐段
教师弹琴,学生轻声试唱第一乐段。
教师指导演唱,注意附点音符的唱法。以及切分节奏的演唱。
7、随录音学唱第二乐段,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
8、打击乐器选择为歌曲配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好听的儿童歌曲,你们学的很快。这里有几个节奏
出示节奏谱:
xx|xx|xx|xx||(双响筒)
x-|x-|x-|x-||(撞钟、铃鼓)
9、学生选择适合歌曲的打击乐器。
随录音进行单一试奏。
10、大家单打都很不错之后,全体一起为歌曲伴奏。
三、今天我们一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孩世界》伴奏,大家打多非常好。为歌曲增色不少。
第五篇:人音版教案捉迷藏
捉迷藏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五册第八课歌曲《捉迷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捉迷藏》,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和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学会歌曲,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歌曲活泼与有趣。
2、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编创动作与歌词,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知识与技能: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体验大自然四季变化带来的无限生机。
2、了解四季轮回变化的自然常识,加深对四季特点的感知。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三拍子;较好地解决6.6
1
5.32 — —
爱捉 迷藏 来玩
耍 5.6 1 3 2 — 5 3 秋天 钻入 谷堆 堆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四个季节的娃娃图片、节奏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和同伴在一起的时候都玩些什么游戏呢?
2、节奏练习师:老师小的时候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今天有四个娃娃来到我们教室要和大家玩这个游戏,现在老师用特别的掌声把它们请出来。(教师拍击节奏后出示节奏卡,师生共同拍击,出示四季娃娃的图片)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二、新歌教学
(一)感受歌曲,理解歌词
1、第一遍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第二遍听录音范唱,感受三拍子
3、出示课题《捉迷藏》
师:这首欢快活泼的三拍子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歌《捉迷藏》。
4、教师范唱,学生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曲中的捉迷藏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师小结:春夏秋冬这四个好伙伴一年又一年地轮回着,春天追赶着夏天,把夏天给捉住了,但又得躲着冬天,夏天追赶着秋天……他们四娃娃你追我赶,你躲我藏,年复一年地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二)学唱歌曲
1、跟琴小声哼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完整演唱,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特点
师:歌曲是三拍子的,那就让我的小手动起来,为歌曲打拍子吧。
3、学生第三遍跟唱,解决难句
师:在唱的时候,如果你遇到了唱不好的地方,请你把它记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①附点:学生指出难句,请个别学生帮助解决或者教师解决 6.6
1
5.32 — —
爱捉 迷藏 来玩
耍
②一字多音:听老师的两种唱法,说说哪种好听,好听在哪儿? 5.6 1 3 2 — 5 3
秋天 钻入 谷堆 堆
4、歌曲处理
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情演唱这首歌曲呢? 唱第一段——唱第二段——完整唱
5、采用多种演唱形式,如:个别唱、分组唱、分角色唱等等。
(三)创编歌词:比比谁是词作家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歌唱家,把歌曲唱得这么好听!我想看看我们同学有没有是词作家的?在这四个季节里,四季娃娃除了藏在歌曲所描绘的地方,你觉得它们还会藏在哪些地方呢?
1、每组分配一个季节合作创编,2、小组汇报,由学生评价选出好的歌词进行板书。
3、全体学生演唱创编的歌词
(四)综合表演:比比谁是表演家
师:歌唱家、词作家都已经诞生了,我们再一起找出班上的表演家。
1、放录音,学生在座位上自由表演
2、选出几个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同学为他们演唱
3、完整地边唱边表演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