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跨栏跑技术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跨栏跑技术的重点
由 于 跨 栏 跑 的 技 术 比 较 复 杂,所 以 在 它 的 技 术 教 学 中,应 把 教 学 的 重 点 放在 起 跑 至 第 一 栏.。
一、起跑过第一栏技术教学
跨栏跑的主要技术是起跑至第一栏,“跨栏步”和栏间跑,起跑至第一栏的技术好坏直接影响着全程栏技术。由于起跑到第一栏只有11米多的加速距离,速度不可能发挥至最高,需要在加
速
过
程
中 跨
过
栏
架,所
以
过
栏 有 一
定 困
难,因
此
要
求
起
跑 后
步 点准
确,节
奏 良 好,起
跨 点距离适宜,过栏动作准确,才能过好第一栏。
二、跨栏步教学
跨
栏
步 是
跨
栏
跑
技
术 中的重
要
部
分,它
分
为
起
跨,腾
空
过
栏,和 下
栏
着
地
三
个
阶段
。在起
跨
过
栏
时,起
跨
点
距
栏
架的距
离
要 合 适,有
利 于
过
栏
及
水
平
速
度的发
挥,过
栏
时
体
各
部
分的配
合,动
作的连
贯 为
下
栏
着
地
和
栏
间
跑
创
造
条 件,跨
栏
步
技
术
需
要
上、下
肢
及
躯
干的配
合,下栏后应形成一个良好的跑的动作,与栏间跑紧密结合。
三、栏间跑技术
跨栏技术的好坏一是看跨栏步技术,二是看栏间跑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栏间跑对跨栏全程速度影响更大,栏间跑得好,过程会更加顺利,跨栏技术才能最终体现出来,栏间跑需要掌握好跑的节奏和直线性,运用合理的短跑技术,较快的步频进行栏间跑,才能形成真正的“跑栏”技术。400米栏技术的教学重点还有栏间节奏和体力分配。
跨栏跑教学的难点
一、提高柔韧性
跨
栏
跑
需
要
良
好的 身 体
素
质,对
身
体的柔
韧
性,协
调
性
和
灵
活
性
要
求
较
高,在跨
栏
教 学
中的难点是: 学
生的腿
及
髋
的柔
韧
性
较
差,学习
跨
栏
步
提
拉
起
跨
腿
技 术
较
吃 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抓住柔韧性练习,使学生的这一素质有所提高,对学习跨栏技术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跨栏步和下栏后的身体平衡
由于学生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较差,在攻
栏
时的控
制
能 力
差,摆
动 臂 和下 压
腿的 配 合 时 机 掌 握 不 好,使
跨
栏
步
和 下
栏
后的 身
体
平衡 保
持
不
变,教
学
中
要
重
点
解 决 这 一问
题,过
栏
时
上、下
肢
配
协
调,能
够
做
到 下 栏后
身 体平衡,控
制
动
作
能
力
提
高,跨
栏
步的动
作
教
学
也
就
比
较
容
易了。
三、“跨栏步”和栏间跑的衔接
这一项技术比较难掌握,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差,正确的跨栏技术做不出来,跨栏步和栏间跑的衔接不连贯,常有动作停顿的现象,这样,栏间跑的技术会受到影响。对于完成全程栏有一定的困难,初学者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跨栏步起跨点,过远和过近都会影响。跨栏技术的好坏,从而影响下栏和栏间跑的衔接。在教 学 中由于学 生 的 个体 差
异 较 大,在 选 择 栏
高和 栏 间 距 一 定 要 符合学 生 的 情 况,以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表现最佳能力。
技术教学中常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
一、起跨消极,身体重心低,蹬地不充分,屈腿跳栏 产生的原因:A.栏前跑过慢;B.节奏感差
纠正方法: A.适当降低栏架高度,反复做起跨蹬地; B.标出人步步长标记,做 攻 栏 练习C.加强踝关节力量的训练
二、跳栏
产生原因 :A.起跨时重心低,且靠后;B.起跨点近,怕栏;C.上体直,摆动腿踢腿上摆 纠正方法: A.起跨点摆放标志;B.适当除低栏高,解除怕栏心理; C.掌握摆动腿屈腿攻栏技术
三、摆动腿直腿过栏或盘腿绕栏
产生原因 :A.动作概念不清;B.摆动腿前摆时大小腿的折叠不够; C.小腿过早前伸,柔韧性差
纠正方法: A.讲清摆动腿屈膝前摆的技术和原理; B.反复做屈腿模仿练习; C.反复做摆动腿栏侧过程练习,要求大小腿折叠前摆
四、栏间跑直线性差
产生原因:A.摆动腿过栏时偏向外侧,起跨腿没有提拉到身体正前方;B.下栏后身体不平衡,破坏了栏间直线性; C.摆动腿支撑不好
纠正方法: A.栏板上方靠摆动腿一侧放一小标志物,使摆动腿经标志物正上方摆; B.在跑道分道线上摆栏让学生沿分道线跑,使两脚落在分道线两侧; C.加强摆动腿支撑力量的练习
5、全程跑的节奏不稳定 直道栏间节奏不能用
五、步跑完全程,弯道栏全程节奏前快后慢,体力分配不均。产生原因:A.全程栏练习较少,节奏感不强;B.跑跨能力差,专项能力差
纠正方法: A.加强全程栏次数,提高练习的强度; B.反复练习,教师用击掌节奏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全程跑节奏
六、跨栏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跨栏技术的发展,在今后,依然会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训练:1.速度是提高跨栏成绩的主要因素; 2..跨栏运动员的平跑技术只能是“高重心、低频率”;(3.提高跨栏专项周期速度; 4.过栏技术要改进,重视于栏技术。
第二篇:跨栏跑技术分析
跨栏跑技术分析
跨栏跑的技术可分为: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跨栏步技术、栏间跑技术及全程跑技术。跨栏跑的成绩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过栏技术及跑跨结合的能力。跨栏跑技术的好
坏常用平跑与跨栏跑成绩的差值来评价。
一、110米跨栏跑技术
110米栏从起跑线至第一栏的距离为13.72米,运动员—般跑7步或8步;全程共有l0个栏9个栏间,每个栏间距离为9.14米,需跑3步;最后一架栏至终点为14.02米,约6步左右。
(一)起跑至第一栏技术
起跑至第一栏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积极加速并准确地踏上起跨点,为过好第一架栏和形成良好的栏间节奏,做好心理与身体上的准备。适宜的起跑至第一栏技术应符合以下要求:
1.明确起跑器的安装。起跑至第一栏如跑8步,应将起跨腿放在前起跑器上。应注意,起跑的“预备”姿势重心要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这有利于上体较早的抬起和快速地蹬离起跑器。
2.积极地加速。起跑后要利用积极的后蹬和有力的摆臂使速度逐渐加快,上体抬起的速度比短跑要早些。大约在第6步时基本达到短跑途中跑的姿势。
3.准确地踏上起跨点。起跑后步长要稳步准确地增加,起跨前倒数第二步达到起跑时的最大步长,最后一步要积极准确地踏上起跨点,并形成一个积极而又迅速的短步。
4.快速积极的栏前短步。栏前最后一步是一个比倒数第二步短约10一15厘米的短步,是为了保持起跨时较高的重心位置(起跨时重心下降约l厘米),提高重心前移的速度为跨越第一架栏做好心理及技术上的准备。
(二)跨栏步技术
过栏技术也称作跨栏步技术,是指起跨脚踏上起跨点到摆动腿的脚着地这一时期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其分为起跨攻栏和下栏着地两个阶段。
1.起跨攻栏技术见图1(1)一(3)。是指从起跨脚踏上起跨点至重心腾空后达到最高点这一时期。起跨攻栏阶段的任务是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使身体重心达到过栏所必须的腾起高度。起跨攻栏阶段是跑跨结合的关键技术,这一阶段中的任何失误都会在下栏着地及栏间跑时反映出来,因此起跨攻栏技术是整个跨栏步技术的关键。适宜的起跨攻栏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适宜的起跨距离。起跨距离适当可以减小起跨离地时的蹬地角度,有助于摆动腿向前上方的摆动,加大身体腾空时水平分力的比例。优秀运动员的起跨距离为2.00一2.20米。
(2)保存较高的身体重心位置。由于栏前短步技术的作用,使身体重心在支撑时下降幅度小(1—2厘米)、移动速度快。这样可以较好地减小整个跨栏步的重心波动差,有助于起跨攻栏阶段重心腾起角度的减小。
(3)支撑时较大距离的前移。起跨脚着地到离地这段时问,重心移动的距离约60一70厘米,用时0.11一0.13秒。优秀运动员大都在争取重心总移动距离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后支撑与前支撑的比例,以此来达到提高后蹬效果的目的。(4)摆动腿积极前摆。摆动腿的前摆在后蹬时是与起跨腿互为作用,摆动腿的积极前摆有助于起跨腿力量、速度、方向、角度的把握;摆动腿腾空后与躯干互为作用,促进躯干积极的前倾,加大两腿的分腿角度(约125度),有利于摆动腿小腿问前摆伸动作的进行。
(5)躯干积极前倾。躯干在起跨腿蹬离地面后表现出积极的攻栏意识,在起跨攻栏结束时达到最大幅度的前倾(约43度)。积极的前倾攻栏,有助于起跨腿的提拉,有助于摆动腿迅速向前上方的继续抬摆和小腿向前的摆伸。
(6)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台。在起跨攻栏阶段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对动作迅速、协调、连贯的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两臂的动作协调有利于身体平衡抵消身体的旋转,而且摆动腿异侧臂的前伸,对摆动腿的攻摆和躯干的前倾攻栏都起着重要作用。
2.下栏着地技术见图1(3—5)。是指身体重心腾空达到最高点,到摆动腿脚着地支撑这一动作过程。此阶段的任务是使身体平稳、快速地转入栏间跑,尽可能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从理论上讲下栏动作是从重心腾空达到最高点后开始的,因为此时重心开始处于下降阶段。但事实上,下栏的动作和意识均早于此时。从动作上讲,在摆动腿的前脚掌接近栏板就开始了下压动作,同时起跨腿也在此时开始向前提拉的动作。从意识上讲运动员要树立“抬腿即下压”的概念,而不应有腾空过栏的感觉。
第三篇:跨栏跑技术理论
跨栏跑技术分析
目的与任务:
通过教师讲解,掌握跨栏跑的基本技术特点,并能够指导跨栏跑的教学和训练。
跨栏跑的技术可分为: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跨栏步技术、栏间跑技术及全程跑技术。跨栏跑的成绩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过栏技术及跑跨结合的能力。跨栏跑技术的好
坏常用平跑与跨栏跑成绩的差值来评价。
一、110米跨栏跑技术
110米栏从起跑线至第一栏的距离为13.72米,运动员—般跑7步或8步;全程共有l0个栏9个栏间,每个栏间距离为9.14米,需跑3步;最后一架栏至终点为14.02米,约6步左右。
(一)起跑至第一栏技术
起跑至第一栏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积极加速并准确地踏上起跨点,为过好第一架栏和形成良好的栏间节奏,做好心理与身体上的准备。适宜的起跑至第一栏技术应符合以下要求:
1.明确起跑器的安装。起跑至第一栏如跑8步,应将起跨腿放在前起跑器上。应注意,起跑的“预备”姿势重心要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这有利于上体较早的抬起和快速地蹬离起跑器。
2.积极地加速。起跑后要利用积极的后蹬和有力的摆臂使速度逐渐加快,上体抬起的速度比短跑要早些。大约在第6步时基本达到短跑途中跑的姿势。
3.准确地踏上起跨点。起跑后步长要稳步准确地增加,起跨前倒数第二步达到起跑时的最大步长,最后一步要积极准确地踏上起跨点,并形成一个积极而又迅速的短步。
4.快速积极的栏前短步。栏前最后一步是一个比倒数第二步短约10一15厘米的短步,是为了保持起跨时较高的重心位置(起跨时重心下降约l厘米),提高重心前移的速度为跨越第一架栏做好心理及技术上的准备。
(二)跨栏步技术
过栏技术也称作跨栏步技术,是指起跨脚踏上起跨点到摆动腿的脚着地这一时期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其分为起跨攻栏和下栏着地两个阶段。
1.起跨攻栏技术见图1(1)一(3)。是指从起跨脚踏上起跨点至重心腾空后达到最高点这一时期。起跨攻栏阶段的任务是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使身体重心达到过栏所必须的腾起高度。起跨攻栏阶段是跑跨结合的关键技术,这一阶段中的任何失误都会在下栏着地及栏间跑时反映出来,因此起跨攻栏技术是整个跨栏步技术的关键。适宜的起跨攻栏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适宜的起跨距离。起跨距离适当可以减小起跨离地时的蹬地角度,有助于摆动腿向前上方的摆动,加大身体腾空时水平分力的比例。优秀运动员的起跨距离为2.00一2.20米。
(2)保存较高的身体重心位置。由于栏前短步技术的作用,使身体重心在支撑时下降幅度小(1—2厘米)、移动速度快。这样可以较好地减小整个跨栏步的重心波动差,有助于起跨攻栏阶段重心腾起角度的减小。
(3)支撑时较大距离的前移。起跨脚着地到离地这段时问,重心移动的距离约60一70厘米,用时0.11一0.13秒。优秀运动员大都在争取重心总移动距离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后支撑与前支撑的比例,以此来达到提高后蹬效果的目的。
(4)摆动腿积极前摆。摆动腿的前摆在后蹬时是与起跨腿互为作用,摆动腿的积极前摆有助于起跨腿力量、速度、方向、角度的把握;摆动腿腾空后与躯干互为作用,促进躯干积极的前倾,加大两腿的分腿角度(约125度),有利于摆动腿小腿问前摆伸动作的进行。
(5)躯干积极前倾。躯干在起跨腿蹬离地面后表现出积极的攻栏意识,在起跨攻栏结束时达到最大幅度的前倾(约43度)。积极的前倾攻栏,有助于起跨腿的提拉,有助于摆动腿迅速向前上方的继续抬摆和小腿向前的摆伸。
(6)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台。在起跨攻栏阶段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对动作迅速、协调、连贯的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两臂的动作协调有利于身体平衡抵消身体的旋转,而且摆动腿异侧臂的前伸,对摆动腿的攻摆和躯干的前倾攻栏都起着重要作用。
2.下栏着地技术见图1(3—5)。是指身体重心腾空达到最高点,到摆动腿脚着地支撑这一动作过程。此阶段的任务是使身体平稳、快速地转入栏间跑,尽可能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从理论上讲下栏动作是从重心腾空达到最高点后开始的,因为此时重心开始处于下降阶段。但事实上,下栏的动作和意识均早于此时。从动作上讲,在摆动腿的前脚掌接近栏板就开始了下压动作,同时起跨腿也在此时开始向前提拉的动作。从意识上讲运动员要树立“抬腿即下压”的概念,而不应有腾空过栏的感觉。
合理的下栏着地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1)摆动腿积极下压,起跨腿迅速提拉。摆动腿脚一过栏板就应进行积极的下压动作,在着地瞬间保持膝关节伸直。同时起跨腿大小腿折叠外展,脚背屈并外翻,膝关节领先经腋下向前上方迅速提拉。摆动腿脚着地后起跨腿已提拉至身体的侧前方。两腿的动作要协调配合动作连贯。应注意的是,下压与提拉的动作应同时开始,这样会使两腿的剪绞动作进行得充分有力。
(2)保持较高的重心位置。下栏着地瞬间,摆动腿脚掌先着地,为减小对地面的冲击力,通过踝关节进行缓冲。在着地支撑时膝关节要保持伸直,使着地时的重心高度高于起跨时的重心高度。
图1:110米跨栏步技术
(3)着地角度大,速度损失小。优秀运动员在下栏着地时,着地点距栏架的距离约为1.40米,着地角度为78度左右。重心投影点约在着地点后15厘米。这一系列动作均为水平速度损失的减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水平速度的下降率是评价运动员跨栏跑好坏的重要指标之—。
(4)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在下栏着地过程中,上体配合摆动腿的下压自然地向上抬起。摆动腿同侧臂自然向前摆动,摆动腿异侧臂由前上方向后下方做较大幅度的划摆,以抵消起跨腿从体侧提拉沿身体纵轴所产生的旋转力。
(三)栏间跑技术
栏间跑技术是指从过栏后摆动腿脚着地点至起跨脚踏上起跨点这段距离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动作特征。栏间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地加决栏间节奏,提高跑速,为过下一栏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在栏高固定、栏距固定的条件下,栏间跑也就形成了与短跑不同的特殊的步数、步频、步长等技术特点。
栏间跑第一步步长最小,其距离约为1.60米,其任务是尽快地将跨栏动作转变为平跑动作,为栏间跑的节奏和速度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一步小的原因在于过栏时腾空时间较长,腾空高度较高,速度下降较大;下栏时膝关节几乎无缓冲,后蹬时无法充分发挥大肌群力量;起跨腿从体侧向前提拉,减小了向前摆动的力量与幅度;后蹬角度大于平跑时的角度。为此,为争取第一步必要的步长,应充分发挥踝关节在后蹬时的力量,依靠起跨腿的积极前摆来获得所需要的步长,保证栏间跑速和节奏的发挥。近年来栏间跑第—步有增大的趋势,这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栏间跑第二步步长最大,其步长约为2.10米左右。动作外形上与短跑基本相近。这是由于此时运动员的跑动已消除了栏架对运动员的影响,运动员的主要精力在努力争取步速上。对于身体较高的运动员来说,即使这样的步长仍短于他们的常态步长,因此“屈蹬”技术在此表现得较为明显,这对于步频的加快和步速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栏间跑第三步步长中等,步长约为1.95米。这与起跨攻栏阶段是紧密相连的、运动员在此时要为起跨攻栏做难备:动作特点表现为,摆动腿下压积极,着地点靠近重心投影点,重心处于较高的位置,起伏不明显,速度达到最高点。栏间跑技术见图2。
图2:110米栏栏间跑技术
(四)全程跑技术
全程跑的任务是合理地将跨栏步技术与快速的栏间跑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使运动员的体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我们可以将110米栏的全程跑看成一个整体,但在这个整体中的各个阶段是有所差异的。全程跑中首先要过好第一架栏,这对于速度的发挥,节奏的建立以及运动员树立自信心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程跑的前三架栏属于加速阶段,此阶段应尽可能积极加速,以使速度得以充分的发挥。第四栏至第六栏运动员大都达到本人的最高跨栏周期速度,此时的前半部分,运动员应在达到最高速度的情况下,思想上适当地略有放松,以使动作更加轻快、灵活、流畅,后半部分运动员要继续努力争取将最高速度保持的尽可能长些。第七至第九栏由于运动员的体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此时运动员应注意在技术上控制动作不变形,在速度上避免下降过快。第十栏是最后一架障碍,过此栏时,运动员要加快下栏动作的速度,过栏后迅速冲向终点,应建立终点冲刺从第十栏开始的意识。由图3我们可以了解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栏跑速度曲线的变化。
图3:
24、25届奥运会运动员速度曲线比较
跨栏跑技术几种主要评价指标:
1.全程跑技术状况=110米栏一110米跑(数值越小说明技术水平越好)。
2.跨栏跑速度利用率=跨栏周期平均速度/平跑速度。
3.跨跑结合能力=栏间跑第一步速度/跨栏步速度。
4.跑跨结合能力=跨栏步速度/栏间跑第三步速度。
二、女子100米跨栏跑技术
女子100米跨栏跑基本上是从男子110米栏演变过来的,因此阶段划分与110米栏相同。起跑至第一栏为13米,栏间距离为8.5米,栏高84厘米,最后一栏至终点为10.50米,全程10架栏。由于栏架高度与运动员身高相比,相对较低,因此全程跑时身体重心起伏较小,跨栏步动作幅度小,动作自然,更接近于平跑。
(一)起跑至第一栏技术
起跑至第一栏,运动员一般跑八步或七步,由于栏架相对较低,“预备”时臀部抬起的高度比男子相对低一些,起跑后前几步上体的前倾稍大于男子110米栏。但在例数第二步时身体也需基本达到途中跑姿势,并为起跨攻栏做准备。起跨前最后一步步长比前一步缩短10—15厘米,动作要积极以便提高起跨攻栏时的速度。八步的步长大致为:0.65、1.05、1.35、1.40、1.50、1.60、1.75、1.65米,起跨点距栏为2.00米。
(二)跨栏步技术
从跨栏步看女子100米栏与男子110米栏相比较,无论从动作外形、动作结构、节奏特点等方面均无很大的差异。但女子l00米栏的栏高大都低于运动员的腿长,这就使女运动员感到过栏相对较容易,技术特点上表现为跨栏步距离较短,动作幅度较小,过栏时身体起伏不大,波动差小,更加具有跑栏的技术特征见图4。
图4:女子100米跨栏跑技术
1.起跨攻栏技术。女子100米栏起跨的适宜距离在1.90一2.00米,起跨时前脚掌积极着地,髋、膝、踝三关节缓冲不大,身体重心保持较高的位置并快速地通过支点。后蹬离
地前的角度大致在70度左右。摆动腿前摆幅度加大,摆动高度大致与地面平行。摆动腿抬至最高点后要立即下压,使小腿向前摆伸的速度快于110米栏。上体前倾和摆动腿异侧臂前摆的幅度均不是很大,与平跑更为接近。攻栏结束前两腿的最大分腿角度在120度左右。
2.下栏着地技术。从动作外形上讲,着地应是从重心腾起达到最高点时开始,但由于重心腾起后惯性的作用,运动员在重心达到最高点前,摆动腿已开始了下栏动作。摆动腿的下栏着地动作开始于脚到达栏板时,此时,运动员小腿向前摆伸动作已完成,为减小空中动作的时间,摆动腿下压动作应快速有力。着地瞬间运动员以前脚掌着地,膝关节伸直。着地点距栏架约0.90—1.05米。
起跨腿向前提拉与摆动腿下压动作同时进行。向前提拉的高度要小于110米栏,提拉的速度要快于110米栏,动作表现出更好的向前性和快速性。
上体和两臂动作协调、自然、快速、动作幅度小而快。
(三)栏间跑技术
女子100米栏栏间距为8.50米,跨栏步的距离约为3.05米,余下的5.45米的距离用三步跑完,各步步长约为l.65、1.95、1.85米(见图5)。可以看出,三步间的比例和每步与跨栏步之间的比例差距减小,分配合理,更接近于跑栏。对于运动员来说,三步跑5.45米就显得太短了,加快动作速度和提高每步步频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运动员在栏间三步跑时,重心高、幅度小、节奏快是目前100米栏间跑的主要技术特证。
图5:女子100米栏间跑技术
(四)全程跑技术
女子100米栏在全程跑技术中具有动作幅度小、频率快、向前性好、身体重心起伏不大等特点。
我们应将全程跑技术看成是一个技术整体,在教学与训练中对此要给予必要的重视。在分析全程跑技术时我们可将其划分为积极加速阶段、速度保持阶段和终点冲刺阶段。
1.积极加速阶段。此阶段是从起跑至跨过3—4架栏,主要任务是使身体尽快摆脱静止状态,在保证技术动作准确无误的前提下,达到最高跑速。此阶段的重点是过好第一架栏,因为第一架栏过得好坏,对以后各栏技术动作的发挥、栏间节奏的稳定、运动员信心的建立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6:女子100米栏全程跑的速度曲线
2.保持速度阶段。此阶段是从下第3—4栏至下第九栏。其主要任务是将运动员所发挥出来的最高速度尽可能保持,使速度下降的幅度尽可能减小。运动员在此阶段的前半程应使技术动作轻快、流畅、协调,在后半程体力有所下降时,仍保持技术动作的快速、有力、不变形。
3.终点冲刺阶段。此阶段是从过第十栏至终点。其任务是发挥出运动员的所有体能,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下第九栏后,运动员应有意识的加快动作,第十栏的动作要迅猛积极,下栏着地动作要更快。着地后迅速冲过终点,运动员在到达终点的一瞬间应是全程跑速度最快的时刻。
女子100米全程跑技术的评价方法可参照男子110米栏的技术评价方法加以评价。
第四篇:《跨栏跑》教案
4《跨栏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跨栏步和栏间跑的技术动作,90%以上学生能完成跨栏技术动作。【过程与方法】
通过跨栏技术动作的学习发展灵敏、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发展跨越障碍的能力,培养节奏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建立自信、战胜自我、主动学生、勇敢顽强以及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跨栏跑及栏间跑的技术动作。【难点】
起跨腿收紧抬平,腿勾脚尖,晚收快拉、侧平拉并拉正,摆动退屈膝攻栏,两臂配合,眼视前方。
三、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2 分钟)课堂常规:(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报告人数(3)检查服装(4)宣布本节课内容(5)安排见习生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二)准备部分(10分钟)1.游戏——跨越障碍
将 1——4 道每道分别摆放 10 个障碍物,放倒 4 个栏架、4 块垫子、2 根跳绳,班级所有学生分为实力均等的4 组,每组的第一位同学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开始跑动跨过障碍 1 物,当第一位同学跑出 10 米后第二位同学跟上,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名同学跨越最后一个障碍,根据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排出名次。
教学组织:四列纵队
要求:必须从障碍上方跨过,注意安全。2.专项准备活动
教师示范跨栏跑的专项准备活动,学生进行模仿练习(1)摆动腿攻栏(2)起跨腿提拉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认真模仿动作,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三)基本部分(28分钟)导入:展示刘翔获得奥运会 110 米冠军的图片并提问:大家知不知道这是谁?他所进行的是什么运动项目?学生回答:刘翔、110米跨栏跑。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正是这项运动项目的主要的技术动作起跨和攻栏。
新课讲授:
1、学习栏侧过栏(橡皮筋)(1)教师进行示范,并提示学生观察折叠腿在整个过程中是如何完成动作的,并请学生进行总结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最终得出:折叠摆腿正确到位,下压积极加速。身体高重心、攻栏意识强、向前性好,上体及身体其他环节协调配合。
(2)分组练习
①行进间双腿交替摆压腿练习②上步攻栏练习
③行进间走动摆动腿栏侧过栏 ④行进间跑动摆动腿栏侧过栏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组间互相评价,老师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个别指导。
2、起跨腿栏侧过栏(橡皮筋)(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总结技术动作要点,教师进行补充:膝高于踝,以膝带踝,脚踝外上钩,大小腿折叠前拉至正前方下压放脚。上体、两肩正直,两眼前看。
(2)分组练习①原地撑墙模仿起跨腿过栏练习②原地撑墙起跨腿纵栏提拉模仿练习③原地起跨腿横栏提拉模仿练习④行进间走动起跨腿栏侧过栏(橡皮筋)⑤行进间跑动起跨腿栏侧过栏(橡皮筋)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组间互相评价,老师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个别指导。
教学组织:分为人数均等的四组 要求:认真完成动作,互相点评指正。
3、竞速游戏——障碍跑
将学生分为实力均等的 4 组,1-4道每道分别放置 75厘米高的橡皮筋 10 条,四组学生分列四列横队站在四条跑道的起点处,第一名学生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开始运用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完成 10个栏的跑动,第一名学生跑出 10 米后第二个人开始,直至所有同学完成比赛,最先到达终点的组获胜。
教学组织:四列纵队
要求:跨越障碍时运用所学技术,注意安全。(四)结束部分(5 分钟)
1、老师针对今天上课的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并请两位学生就今天的课程提出建议与意 见。
2、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进行放松操。
3、值日生归还器材,教师宣布下课。
四、预计强度
平均心率为 120——135 次分钟左右,课堂密度为 35——40%左右。
五、教学反思
第五篇:精心设计 突破教学难点——跨栏跑教学设计(20121116
精心设计 突破教学难点 ——跨栏跑教学设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程璐
南京市教研室 陆伟
一、设计思路
以往跨栏跑过栏的教学,基本都是沿袭运动训练的步骤,以两条腿(起跨腿、摆动腿)分别进行教学、练习后,再过渡到两条腿配合的完整过栏技术。但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依据普通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原有技能储备的状况后,我将运动训练的先抓好分解技术及技术细节再汇合成完整技术的方法,改变为先进行完整技术的整体教学后再逐步强化技术细节的方法。
在器材方面,考虑到是普通学生,他们大都会对标准的栏架产生畏惧心理,标准的栏架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使用体操小折垫对栏架进行了替代,主要目的是消除学生对栏架的畏惧心理,降低危险性,并能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初步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再过渡到不同要求的标准栏架。
二、学情分析
水平五高一、二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已经处于成熟期,具备一定的跑跳能力,但进行竞技性的跨栏跑所需要的跨越及平跑能力还不具备,在初中阶段也没有接触过该项目,因此技能基础几乎为零,又由于是合班上课,学生的个体会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对标准栏架都存在畏惧心理。
三、教材分析
跨栏跑教材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为复杂的一个项目。跨栏跑的攻栏技术是整个跨栏跑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攻栏的关键技术由摆动腿的抬伸和起跨腿的蹬地几个技术组成,摆动腿的抬伸技术做不到位和起跨腿的蹬地不充分会造成打栏现象,起跨腿蹬地的角度不正确会造成跳栏现象,而攻栏技术不流畅也会影响整个过栏技术,因此,本课将摆动腿的抬伸技术和起跨腿的蹬地技术做为本课的重点,将两条腿的协调配合做为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
1、教与学的策略
在课的准备部分,设计了在慢跑中跨越不同高度及远度的小折垫,让学生初步体验跨越的感觉;并以游戏的形式,活跃课堂、调动情绪。
在基本部分的开始,结合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专项准备活动,初步模仿了过栏技术中两条腿的技术动作。接着过渡到“跨栏坐”练习,并结合手臂的摆臂动作,让学生对栏上动作有较清晰的认识和体验。
教师在跨栏步的技术动作讲解时,总结了6个字的口诀,摆动腿:抬、伸、压,起跨腿:蹬、展、拉,方便学生记忆,并结合练习方式进行分解动作示范。并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边练习边大声说出动作要点,强化对六个字技术要点的记忆。
学生通过原地模仿练习,基本掌握了两条腿的技术动作后,组织学生进行跑动中的练习,设置了三种限制性的练习方法,每一种限制性练习都会重点突出1-2个技术要点进行提示,层层递进的使学生逐步掌握技术动作。第一种组合 的设计主要是限制起跨点的距离,让同学们初次尝试体验,不断提示学生回忆跨栏步6个字的技术口诀,强调向前,而不是向上跳,并转换到第二种组合。
第二种组合 是在第一种组合的基础上,突出几个向前,摆动腿向前伸和起跨腿向前蹬以及身体向前倾和右臂向前伸,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向前的概念,体会向前的动作,尽可能的不降低跑速跨越障碍。
第三种组合 是在前两个组合动作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起跨腿展拉动作设计的。教师首先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这么组合垫子,对技术动作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同学们通过积极思考和讨论,清晰的知道这样组合垫子的意图,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之后教师再做一正一误动作示范,让学生观察对比,并对这两个示范动作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正确技术动作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带着要求进行到练习中。同学们通过层层递进的限制性练习,逐步掌握了过栏技术动作。
最后设置了自主分层练习方式,设置了不同难度的障碍,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既能消除部分胆小学生的畏惧心理,又能满足部分能力较高学生的需求,关注到了每位学生,推动全体学生发展。并锻炼了学生大胆尝试、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自主练习后,设计了学生展示,展示学习成果,增强自信;以及师生pk环节,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感知技术的差距避免学生盲目骄傲。
2、组织策略(器材改造)
本节课将小体操垫作为贯穿本课教学的重要器材,整节课从头至尾都是利用小体操垫进行的教学与练习。并利用体操垫的不同摆放与组合,反复练习,以提高练习密度,并设计了针对重难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课的开始即以一个小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将小体操垫按要求摆放到位。既能达到快速布置好器材、场地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一排为例)
准备活动:各排围绕本排垫子进行慢跑、跨越
及游戏,后又以一个小竞赛的形式,达到每人一张垫子的目的,进行后面的练习。(以一排为例)
在基本练习中,专项准备活动、跨栏坐练习等辅助练习均为每人一张垫子进行。在原地模仿练习的教学中,同样以每人一张垫子往返练习,以达到提高练习密度的效果,并在练习中边练习边大声说出6个字的动作要点,以加深对技术要点的印象。
在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三种限制性的练习方法。均以前后四人一组,将四张垫子组合成两组垫子的方式,以排为单位循环练习。大大提高了练习密度。
自主分层练习中,教师设置了8组不同难度的障碍供学生自主选择。
考虑到栏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同学们之间能力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首先对栏架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如栏架的外观、让学生淡化栏架的意识,消除对栏架的畏惧心理,并在栏前放置垫子,是防止学生摔倒碰到铁质的栏腿上;调整了栏架的高度、用轻质材料替换了栏架的横板,这样更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和消除部分体能较弱学生的心理畏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有一定针对性的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组,尽可能的保证每组学生人数大致平均,使每位学生都达到基本相同的练习次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的增加栏间距和栏架的个数。
3、评价策略
导入部分,以刘翔作为切入点,以他的傲人成绩及他的精神,让学生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以鼓励、赏识为主,关注体能较弱的学生,激励所有学生大胆尝试,超越自我。采用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总结的评价方式
结束部分的总结中,对学生本课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并对他们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希望同学们将本课的这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带入到生活和学习中,达到更高的目标。
课后反思:
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而跨栏项目技术动作又相对复杂,为了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动作,我将跨栏跑两条腿的技术动作简化为简单好记的6字口诀——抬伸压蹬展拉,并在原地模仿练习中让学生们边做动作边大声呼出口诀,从练习效果来看,还是很有效的,学生们已将过栏技术要点铭记在心。在跑动练习中,我也针对学生们的心理和身体特点,分别针对两条腿的技术动作,将小垫子组合成三种限制性练习方式让学生们练习,通过这几种组合的练习,学生们基本都能够将过栏的动作做出来,效果比较好。
2、在限制性练习中,我根据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及时进行了集体讲解,并采用了正误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相互讨论,说出错误动作错在哪里,在集体纠错后的练习中,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有了非常明显的改进。
3、根据学生们的心理特点,我在本节课的后半部分设计了自主练习的时间,也就是设计成不同高度,不同栏间距,不同材质的栏板共8组栏架供学生自行选择练习,由于学生们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过栏的技术动作,因此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此时更渴望跨越真栏,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的情绪高涨,积极性也非常的高,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在学生们自行练习时,我也不断地观察,不断的采用鼓励的语言,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大胆尝试跨越,选择到更适合于自己的一组栏架;在几轮练习后,我又请了几位学生出来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不仅使展示的学生更加自信,而且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挑战欲望,紧接着我向学生发出挑战,此时课堂气氛又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我在PK中有意稍稍输给学生,这样的设计效果的确很好,与我PK的学生自信满满,非常有成就感,而其他同学也给他们投来了羡慕的眼神。
4、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目标和重点主要放在两条腿的过栏技术上,身体的姿势和摆臂只是想在学习过程中稍加讲解,因为这不是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但我发现在学生们过栏时,不少学生因为上体没有很好的控制而导致整体过栏动作受到一定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将进一步思考第一节课中是否要将上体和摆臂的要求也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加入其中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能解决这一问题。
指导教师点评:
1、本节课的设计巧妙,节奏流畅,教学效果明显,负荷适当,达到了目标的预期。
2、本课主要的教学亮点是采用了“限制性教学法”,通过垫子的不同摆放和组合形式,较好的达到了限制错误动作发生,促进学生掌握正确动作的效果。
3、本课的教学步骤设计清晰、科学、合理,层层推进,较好的完成了技能教学任务,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清晰规范,教态清新自然,讲评、纠误即时、准确,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方法得当,反应了任课教师自身较高的基本素质和课堂掌控能力。
4、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健康主线目标的教育渗透,反应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较为深入的理解,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尝试。
5、本课的教学气氛融洽、节奏流畅,组织调动合理有效,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师生互动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