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各章重难点

时间:2019-05-12 17:2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各章重难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各章重难点》。

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各章重难点

第一章 总 论

一、复习要求

1、教育技术的概述,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特点,教育技术理论和理论基础;

2、现代教育技术与学校的教育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3、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内容解析

1、教育和技术

教育: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等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技术:有形的物质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智能方法

2、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

3、电化教育的定义:

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的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只是教育技术之中的一部分内容。

3、教育技术的两种形态:

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

5、教育技术发展的三种来源:

视听教育、个别化学习和系统方法。

6、列出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内容:(指导97—98)美国媒体教育家戴尔(Dale E)提出,它将媒体提供的学习经验进行排列,形成金字塔形状,由下而上分为11种层次。“塔”的最低层的内容提供的学习经验最直观、具体,逐层上升直接感觉的程度越来越下降,趋向抽象的程度越来越高。言语信号 视觉符号

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 电影

教育电视台 参观展览 学习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直接有目的的经验

第二章 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复习要求

1、媒体与教学媒体,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教学软件选题原则和编制要求;视觉媒体及其特性及视觉媒体软件的编制;

3、听觉媒体及其特性及听觉媒体软件的编制;

4、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其软件编制;

5、多媒体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传输系统的教学应用

二、重、难点内容解析 1.教育媒体(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包括教与学两方面的媒体,它是在教学活动中,传递、承载和控制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中介,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是各种各样的媒体环境与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结合在一起的统称。3.媒体的分类:

(1)按其产生的时代划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

(2)按其呈现信息的形态和特点划分:为印刷媒体、非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3)按其传递信息的流动方向划分:为单向媒体和双向(交互)媒体;

(4)按其媒体的组合方式划分:为单项媒体和多项媒体或多媒体组合系统;(5)按其作用于人的不同感官划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综合媒体。分类的意义大致有三项:说明媒体的固有特征,方便管理和有效的使用。

4.一般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教学媒体具有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和组合性、工具性和从属性,能动性和可替换性。

5.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教学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可以替换的,关键在于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何种媒体更适合;各种媒体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必须正确地加以利用,再好的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不存在对任何教学目标都最适用的“超级媒体(万能媒体)”。但是对某一个特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存在使用某一种媒体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其它媒体的情况,即不同的媒体有各自的优缺点。

6.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1)使教学信息的传递更加标准化。(2)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3)使各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更有效的运用。(4)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广泛适用。

(5)使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6)教学媒体对满足那些因种种原因不能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学习的人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帮助,满足他们的个别学习需要,为业余学习和终身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

7.教学软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以文字教材为基础并与现代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机、电视(录像)机、电子计算机等)配套使用的片、盘、带等。

8.视觉媒体:指的是承载、传输和控制教学信息的一切视觉材料和工具。9.非投影型视觉媒体:就是不需要投影器材而直接就能观看、观察的那些视觉媒体。主要包括:黑板与粉笔、文字印刷材料、静止图片、图示(图解)、模型和实物教具等。通常教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五种教学媒体是:黑板与粉笔、文字印刷材料、静止图片、模型和实物教具。10.投影型视觉媒体:是指利用放映设备和光学原理将记录在被放映物体上的信息呈现出来并实施教学功能的一类视觉媒体。这类视觉媒体都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幻灯机(片)、投影仪(片)等。

11.听觉媒体:指的是承载、传输和控制声音信息的物质材料和工具。主要包括广播与收音机、录音机与录音带、电唱机与唱片、CD机与CD盘等。教学模拟:教学模拟是在真实实验或实践的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利用技术手段,经过专门设计,提供某种模拟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学习并进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12.计算机辅助教学:指在计算机的硬件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运用事先编制的教学软件进行教与学活动的过程。13.计算机辅助学习主要有辅助学习式和模拟环境式两种基本模式。计算机辅助学习式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教师与学生交互对话的形式,完成对某个教学目标的个别化学习。主要的表现形式有:(1)以复习巩固为目的的题库式,可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做出适当反馈;(2)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拓宽思路为目的的辅导式,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程度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3)适合于低年级学生特点,集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兴趣式;(4)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策略式。

第三章 教学设计

一、复习要求

1、教学设计的定义和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2、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3、学习目标的分析和编写方法;

4、确定教学策略。

二、重、难点内容解析

1.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2.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规划、研究、决策性质的过程。

3.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建构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优化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相对而言),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4.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教学系统。

5.教学设计的任务:教学设计的任务包括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两方面的设计。具体任务是:分析研究教学任务或教学问题(学习需要和学习内容),分析研究学习者的情况,并以可以操作的形式写出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选择相应的媒体,形成为特定教学目标服务的有效的教学过程、形式和方法,构建实现教学目标的初步方案;对初步方案进行试用和评价,并根据反馈的信息作必要的调整,逐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相对而言)。6.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是关于人类学习心理的学习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般教学理论和人类传播活动的科学理论。这些指导理论是教学设计中分析、研究问题和正确决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7.教学设计以系统方法作为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8.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指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教”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教什么”;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教”;最后,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9.一般教学设计模式所包含的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一般教学设计模式所包含的成分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订;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首先应从学习需要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其次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进行分析,考虑课程、单元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对学生的初始能力进行评定,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然后需要阐明具体的学习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接下来再确定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途径,其中应考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最后对教与学的行为做出评价,根据评价提供的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结果有两种分类方法

(1)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

(2)布卢姆把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技能、态度”三类。教学设计一般采用加涅提出的学习结果的分类方法。

言语信息:作为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是记忆和陈述知识的能力。即学生学完知识以后,应当具备记住知识并在需要的时候表述出来的能力。

智力技能:作为学习结果,智力技能是一种认识和思考客观世界并运用符号去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它使学生能够理解概念、规则,并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则进行逻辑推理,去解决问题。智力技能包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辨别能力、概念形成、规则形成、高级规则应用。

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成分。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表现在迅速、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中,它是一种必须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学到的能力。

态度:它是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虽然态度直接影响着行为,但是它并不等于行为,因为一个人完全可能持有某种态度而不采取相应的行动,或有某方面行为却不说明态度。态度不是天生的,它的形成或改变需要通过与环境长时间的作用,所以,态度的形成也是一种学习的结果。态度包含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是五种学习结果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生目前水平与期望通过学习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学习需要分析是对差距进行系统化调查的过程,其内容包括:(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以确认造成差距的真正原因和教学设计与消除差距之间的关系;(3)分析学习资源和教学、教学设计可能受到的约束条件,认定需要的教学设计项目,并阐述教学的总体目标。10.学习内容分析的任务: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二是揭示这些学习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然后按照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顺序安排出最佳教学顺序。

11.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结果有两种分类方法

(1)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

(2)布卢姆把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技能、态度”三类。教学设计一般采用加涅提出的学习结果的分类方法。

言语信息:作为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是记忆和陈述知识的能力。即学生学完知识以后,应当具备记住知识并在需要的时候表述出来的能力。

智力技能:作为学习结果,智力技能是一种认识和思考客观世界并运用符号去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它使学生能够理解概念、规则,并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则进行逻辑推理,去解决问题。智力技能包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辨别能力、概念形成、规则形成、高级规则应用。

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成分。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表现在迅速、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中,它是一种必须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学到的能力。

态度:它是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虽然态度直接影响着行为,但是它并不等于行为,因为一个人完全可能持有某种态度而不采取相应的行动,或有某方面行为却不说明态度。态度不是天生的,它的形成或改变需要通过与环境长时间的作用,所以,态度的形成也是一种学习的结果。态度包含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是五种学习结果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12.学习内容分析工作主要有四方面内容:(1)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2)确定学习内容;(3)组织(或安排)学习内容;(4)进行初步评价。13.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内容组织的三种重要观点:

(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排列教学内容的观点。

螺旋式排列教学内容即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供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和掌握某门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机会,并随着学生在智力上的成熟,围绕基本结构不断深化内容,使学生对学科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有意义的理解。(2)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学内容的观点。

直线编排教学内容即依据人们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层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学习的能力目标,然后按这些目标之间的心理学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个别到综合的依照等级排列学习内容。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逐渐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

逐渐分化指将学科的最一般和最概括的观念首先呈现,然后按细节和具体性逐渐分化;综合贯通是强调学科的整体性,学科内容不仅包括一个学科的概念和规则,同时也包括学科特定的结构和方法。要将教材内容按纵向序列的形式和横向系列的形式组织起来。

14、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方法:ABCD法。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A、B、C、D四方面的内容。

A(Audience)即教学对象。指在教学目标中应写明教学对象或学习者。

B(Behavior)即行为。指在教学目标中应写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

C(Condition)即条件。指在教学目标中应写明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D(Degree)即标准。指在教学目标中应写明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例如: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能在10分钟之内,教学对象

条件 做完20道一位数的加法题,准确率达98%。

行为

标准

第四章 教学技能

一、复习要求

1.理解和掌握七种教学的一般技能。2.理解和掌握教学决策的技能。

3.理解和掌握间接指导的技能。4.理解和掌握教学媒体的展示技能。

5.理解微型教学的概念。了解微型教学的优点。明确微型教学的程序。

二、重、难点内容解析

1.教学的一般技能包括:导入的技能、变化的技能、说明的技能、强化的技能、提问的技能、板书的技能和总结的技能等。2.导入的技能主要包括:(1)直接导入法;(2)衔接导入法;(3)审题导入法;(4)演示导入法;(5)实验导入法;(6)实例导入法;(7)故事导入法。3.教态的变化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声音的变化。

4.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用语言必须带有科学性、适应性、教育性、启发性、情感性和艺术性,才能引导学生去理解某些重要的事实,形成概念、规律、原理和法则等。

5.说明的技能可以被分为讲述的技能和讲解的技能。6.强化的技能主要有:(1)语言强化法;(2)符号强化法;(3)动作强化法;(4)活动强化法。

7.提问的技能主要包括:(1)知识提问;(2)理解提问;(3)运用提问;(4)分析提问;(5)综合提问;(6)评价提问。

8.板书的主要形式:(1)提纲式;(2)语词式;(3)线索式;(4)图解式;(5)表格式;(6)板画式。

9.总结的技能主要包括:(1)归纳式;(2)比较式;(3)拓展延伸式;(4)练习式;(5)活动式。

10.教学媒体的展示技能: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能够用于课堂教学、便于向全班学生展示的教学媒体,把事物的形态、结构或变化过程等展示出来,以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

11.微型教学及其主要特点:微型教学是训练师范学生和在职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一种系统的培训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作为一个简化的小型教学技能的训练,以现代视听技术为基础;由少数学习者组成“微型课堂”(5人~10人),以真实的学生或受训者的同学充当“学生”,使课堂微型化;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训练某一两种教学技能;利用视听设备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进行反馈评价,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他人评价。

第五章

教师的教学研究方法

一、复习要求

1.了解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关系。

2.理解和掌握教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二、重、难点内容解析

1.现代学校中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教师的两大任务。

2.小学教师如何克服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矛盾:首先,教师应该全面综合地考虑和注意教学和科研,应该用作为教育工作实践者的一只眼睛通盘注意整个工作系统,同时,用作为研究者的另一只眼睛注意整体中的那部分研究课题。如果认为精力和时间有限,可以将教学研究集中到较小的课题上。其次,应重点进行应用性教学研究。

3.教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有:(1)教育实验法;(2)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3)观察的方法;(4)调查的方法;(5)研究报告与论文的撰写方法。

4.教育实验法: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教育教学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5.论文或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形式:一篇论文或研究报告应具有题目、作者、摘要、前言、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及参考文献等部分。

第六章

教学评价

一、复习要求

1.理解教学评价及其分类。

2.掌握教学评价的设计方法。

3.理解测验题的编制原则、步骤和方法。

4.理解评价数据的收集方法。

5.掌握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6.掌握学习成绩的表示方法。

二、重、难点内容解析

1.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评价者主要是认课教师。

2.按价值标准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自我评价。

绝对评价:即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其着眼点是学习者已达到哪些目标,未达

到哪些目标,整体目标达到程度如何。这一评价的价值标准是参照教学目标,它来自被测总体之外,与评价对象的学习团体无关。

相对评价:指学习者与其团体中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的价值标准设在团体内部,即要求把个人成绩同其他成员的成绩比较,从而明确某个人的相对地位,达到在全体学习成员中评价学习成果的目的。

3.按评价功能分,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一般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其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及其目的:指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形成适合学习者的教学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使教师明确下一步该如何教,使学习者明确下一步该如何学,从而帮助师生完成既定的目标。

总结性评价及其目的:指某项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教学成果而进行的评价。用于教学的总结性评价,一般是指学期、学年末的考试,其目的在于确定综合目标或总目标的达到程度,和对较大的成果进行全面评定、平分。

4.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很多,但最常用的有测验法和观察法。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复习和考试的说明

1.电大专科各专业的学生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乌美娜、李芒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书为李小林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书》。

2.期末复习应以主教材、学习指导书和本考试说明为基础和依据。

3.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第一章:

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而且对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革新。

2、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因特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3、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4、【教育技术 定义: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目的:

1、促进学生学习。

2、表明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是过程与资源。

3、基本研究领域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4、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理论和实践。】

5、教育技术的发展:70-80年代,系统化阶段,录像卫星CAI。90年代,数字化阶段,多媒体、人工智能、因特网。

6、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是:

1、视听教学理论。

2、学习理论。

3、传播理论。

4、系统科学理论,包括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7、戴尔的经验之塔(填空选择):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做的经验:

1、直接的有目的经验。

2、设计的经验。

3、演习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1、观摩示范。

2、见习旅行。

3、参观展览。

4、电视电影。

5、录音、无线电、静态图画。

抽象的经验:

1、目视符号。

2、言语符号。

8、经验之塔的基本观点:

1、经验有具体和抽象之分。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

3、抽象经验是教学目的。

4、各种教学媒体使学生的学习更为具体。

5、视听媒体和具体经验的重要性。

9、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首先,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其次,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其一,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其二,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再次,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10、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系统。

11、学生的学习过程,明显地是属于动态系统。

第二章:

1、交互式媒体的教学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或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对学生的学习反应能及时作出判断和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判断哪类是模拟型媒体,哪类是数字型媒体: 模拟型:录音机,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

数字型:CD,数码相机,多媒体投影机,VCD,DVD,LD,MPC系统。

3、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填空):表现力,重现力,接触力,参与性,受控性。

4、视频展示台在教学中应用方式主要有:●用于实物的展示、演示实验等●用于书写和展示印刷资料和图片●展示各种透明胶片,如幻灯片、投影片等

5、学习环境的三种类型:

1、以PC为基础的学习环境。

2、以教室为主的学习环境。

3、以网络为基础的开放、虚拟的学习环境。

6、学习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空间”以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也可以抽象地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7、(填空)信息技术核心是(计算机)、(通讯)以及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

8、(问答)数字化学习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工具。

9、数字化学习的实施方式——资源利用的学习、自主发现的学习、协商合作的学习、实践创造的学习。

第三章:

1、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名词解释)是指对音像信息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形成数字信号,将音像信息按某种规律编成一系列二进制数码,即用0和1来表示音像信息。这种数码表示的音像信息可以方便的储存在光盘上,也可以不失真地进行远距离通信传输,有利于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填空)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把连续的音频或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形成离散的数字化的音频或视频信号。

3、(填空)数据压缩的根本依据是:保证数据量小于信息量,以方便信息传送和保存。判断好坏有三个指标:一是压缩比要大,二是实现压缩的算法要简单,三是恢复效果要好。

4、数据压缩有两个过程: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

5、图像和视频压缩编码标准:JPE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H.261(视频通讯编码标准)、MPEG(运动图像的压缩标准)。

6、VCD系统是视音屏信息采用MPEG-1压缩标准,DVD视盘机对图像压缩采用了MPEG-2技术。

7、多媒体投影机的几项技术指标:明亮度,分辨率,散热结构和灯泡的使用寿命。

8、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比较:感光载体(数码的好),影像质量(传统的好),拍摄的敏捷性(传统的好),影像处理(数码的好)。

9、CCD是半导体器件,是数码相机的核心。

10、数字卫星广播的优点:

1、传送更多的节目。

2、经济效益好。

3、节目传输质量高。

4、所需发射功率小。

5、能提供多路多声道的优质音频信号。

6、能提供多种服务。

7、便于实行节目的有条件接收。

11、C波段卫星的下行频率为3.7到4.2GHz,Ku波段的下行信号使用12GHz。

第四章:

1、电视节目播放系统是最基本的视频应用系统。它是由节目来源(载体)、播放设备和收视设备组成。电视节目的收视设备是电视接收机和监视器。

2、录像节目的节目录制设备:录像机,摄像机,计算机。(填空)

3、在利用电视接收机呈现录像机播放的教学节目时,电视信号输入可以有以下两种途径:●射频信号输入方式。●视频信号输入方式。

4、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它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5、微格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1、有少数学习者(5-10人)组成“微型课堂”,以真实的学生或训练者的同学充当“模拟教师”和“模拟学生”,使课堂微型化。

2、把教师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学习者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一小段“微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案。

3、被训练者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小段“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训练某一两项教学技能。

4、在进行“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视听设备系统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

5、通过视频系统重播已记录的内容,进行反馈评价和分析,可以是自我批评也可以是他人评价。

6、微格教学的基本程序:

1、确定训练目标。

2、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

3、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

4、编写微型教学教案。

5、角色扮演——微型课堂教学实践。

6、声像记录。

7、重播录像、自我分析。

8、讨论评价、修改教案。

9、再实践。

7、卫星广播电视系统有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及地面接收网等四大部分组成。

8、电视教材制作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期素材摄录部分,二是后期录像编辑部分。

第五章:

1、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中的多媒体信息包括以下内容:●文本 ●图形和图像 ●动画 ●视频 ●音频

2、交互界面包括各种按钮、图标、菜单,对话,文本等。

3、超文本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由节点和链组成的信息网络。节点是储存数据或信息的单元,又称为“信息块”。链表示不同节点中存放信息间的联系。

4、早期文本系统中的节点仅仅是文字,后来在节点中引入了图形、图像或动画等,这就成为超媒体系统。

5、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的类型:

1、简易型。

2、标准型。

3、多功能型。

4、学科专业型。

6、标准型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设备系统相比简易型主要多出了视频切换器,调音台,功率放大器和音箱,大屏幕投影机。

7、(名词解释)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8、(大题目)多媒体课件制作程序:

1、课题确定。

2、课件的教学设计。

3、软件的系统设计。

4、脚本的编写。

5、多媒体信息编辑加工。

6、教学测评。

9、(填空)屏幕画面的描述一般包括(屏幕版面),(颜色搭配),(字体形象)和(修饰美化)等内容。

10、多媒体课件脚本主要包括文字脚本(教师)和制作脚本(设计人员)两类。

11、(大题目)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基本方式及特点:

1、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学习。

2、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探究学习。

3、多媒体个性化自主学习。

4、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第六章: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一个计算机网络包括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两部分。

2、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有形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

3、(填空)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分布规模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网间网)。

4、Internet信息传送的基本原理:

1、TCP/IP协议,不同网络的互联通信需要依靠路由器,还需要通信协议的保障。IP协议保证数据的传输,TCP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2、IP地址,地址前三位是110,则为C类,分配给小型网络,如大量的局域网和校园网。

3、域名,域名和IP地址是登录主机地址的两种方法。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是由域名服务器(DNS)来完成的。

5、(问答题)网络技术在教学(学习)中具有下列良好的特性:●同步和非同步,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线交流,也可以非同时交流 ●多方向,交流可以多方向 ●个别化,学生可以依据其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进度来学习●自动记录,网络任何的学习行为和交流都可以记录下来,利于查询和追踪。

6、(名词解释)网络课程是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来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7、(填空)网络课程包括两个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实施教学活动的(网络教学平台)。

8、(填空)网络课程应是一个遵循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情境设计——学生自学——协商讨论——评价——总结——练习巩固”设计模式的开放性系统。

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思路。

9、网络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客服强调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片面性。

10、(填空)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协作学习环境)。

11、(名词解释)在线学习是指学习者在Internet的环境下,利用网上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系统获取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七章:

1、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2、远程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三个阶段的发展:

1、函授教育。

2、广播电视教育。

3、现代远程教育。

3、(问答)实现远程教育采用三种方式及主要特征:

1、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方式。采用H.320标准,通过租用ISDN、DDN专线,实现教学现场的直播。不足在于时空限制和学生无法自主按需点播学习。

2、基于卫星数字广播电视的方式。技术成熟、覆盖面广,不足在于存在单向、时空限制、不适合自主学习。

3、基于新特网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因为Internet是一个双向交互式网络,没有时空限制,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并可以有效地实现同步实时授课、异步按需点播、辅助工具、教学资源管理等应用的有机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远程教学系统。

第八章:

1、(名词解释)教育信息资源: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

2、教育信息资源按资源的组织形式分类:

1、媒体素材。

2、题库。

3、案例。

4、教学软件。

5、网络教程。

6、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7、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3、教育网站是网路环境下教育资源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指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教育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2、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3、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4、学习环境:是为学习者学习方生的“地点”和“空间”以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在学校教育中主要包括(校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和设备条件,及含(教师、管理者)的各种支持服务。

5、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6、超媒体系统:在节点中引入图形、图像或动画等的超文本系统。

7、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8、计算机网络:是将分部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太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路线链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9、网络课程:是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来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10、基于因特网的协作式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结成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更深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11、远程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12、13、14、教育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支持学与教的系统和教学教材与环境。专业或专题研究网站主要针对教学的某一方面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填空题与选择题:

1、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改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教育体制),他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革新。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学习的过程和资源),基本研究内容(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3、(90年代)的多媒体、人工智能、因特网属于(数字化阶段)。

4、(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经验之塔的三大类十个层次: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

经验(稳定),设计经验,参与活动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见习旅行,参观

展览,电影与电视,无线电);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语言符号(不稳定)

5、学习者学到什么,是受(环境)控制的,而不是由(个体)决定的。

6、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结构和内部心理表象),即学习的内部因素。

7、构建主义是认知主义的发展,其基本思想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结构的过

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8、五W的传播模型是(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17

页)

9、现代教学媒体的分类:模拟型媒体(关学投影媒体、模拟电子音像媒体);数字化媒体

(数字化音像媒体、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媒体)10、11、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36页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通讯以及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数字化学习环境包

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工具)

12、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基本方法:把连续的音频或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形

成离散的数字化的音频或视频信号。

13、数据压缩处理的过程:(编码、解码过程)

14、被广泛应用的图像和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主要有:(JPEG是静止图像压缩标准、H.261

是视频通讯编码标准、MPEG是运动图像的压缩标准)

15、DVD的图像压缩方式:(MPEG--2)

16、数码相机所用的感光芯片:(CCD、CMOS、以及任何形式的存储卡);(CCD)是

半导体器件,是数码相机的核心。

17、Ku波段的下行信号使用:(12GHz),18、电视节目播放系统是由:(节目来源、播放设备、收视设备)组成。19、20、21、22、23、24、25、录像节目播放时,电视信号输入的途径:(射频信号输入方式、视频信号输入方式)。微格教学的系统组成:(微格教室、控制室、观摩室)。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地面接收网)。电视教材制作系统的组成:(前期素材摄入部分、后期录像编辑部分)。多媒体信息的内容:(文本、图形和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交互界面)超文本的结构:(节点、链、网络)计算机网络硬件的传输介质:有形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无形介

质(无线电、微波、卫星通信)

26、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网间网)

27、为了实现不同网络类型之间的互联网信,除了依靠(路由器)寻找路由,还需要(通

信协议)的保障。

28、IP地址的类别:(地址第一位是0,为A类;地址前2为是10的为B类;地址前三

位是111的为C类)

29、在“址栏”输入了某一个主机的域名以后,必须将域名转换成网络内部能够识别的IP地址,这样才能找到与域名对应的主机。

30、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学习资源、备课资源、科研资源)

31、布尔逻辑运算符包括:(AND表示逻辑“与”,、OR表示逻辑“或”、NOT表示逻

辑“非”)272页

32、多媒体素材的类型:(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他们的常用开发工具

与开发出的保存格式:(280-287页)

文本文件的常用格式:TXT、RTF、DOC、DOT、WPS、PDF 图形图像的制作工具:PhotoShop、Corel Draw、Firework、Auto CAD、3D Max 音频素材的常用格式:wav 动画素材的格式常有:GIF、FLI、FLC、SWF、AVI、MOV、PIS;工具:Authorware、划变、百叶窗

视频素材常用格式:DAT、MPG、AVI、MOV、RM33、按Alt+PrintScreen可将当前活动窗口显示画面置入剪贴板;按下PrintScreen即可

全屏幕拷贝。

34、简答题:

1、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视听教学理论;

2、学习理论;

3、传播理论;

4、系统科学理论

阐述的经验程度的关系是符合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1、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就越抽象;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到抽象;

3、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

5、多学习位于宝塔中层经验的学习,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

3、威尔生的学习环境的类型:

1、以pc为基础的学习环境;

2、以教室为主的学习环境;

3、以网络为基础的开放、虚拟的学习环境

4、多媒体投影机的技术指标:

1、明亮度;

2、分辨率;

3、散热结构和灯泡的使用寿命

5、数码相机的特点:

1、多种用途;

2、低消耗,无污染;

3、远程传送

6、微格教学的特征:

1、由少数学习者组成“微型课堂”,以真实的学生或受训者的同学充当“模拟教师”和

“模拟学生”,使课堂微型化;

2、把教师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学习者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一小段“微型内容”

进行进行设计并编写教案;

3、被训练者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段“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训练某一两

项进行技能;

4、在进行“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利用视听设备系统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

5、通过视频系统重播记录的内容,进行反馈评价和分析。

7、微格教学的基本程序:

1、确定训练目标;

2、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

3、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

4、编写微型教学教案; 多媒体创作的工具:Authorware、Director、ToolBook5、角色扮演——微型课堂教学实践;

6、声像记录;

7、重播记录,自我分析

8、讨论评价,修改教案;

9、再实践

8、多媒体课件的发展方向:

1、网络化;

2、智能化;

3、向虚拟现实方向发展;

4、自主性、创造性、多层次

9、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程序:

1、课题确定;

2、课件的教学设计;

3、软件的系统设计;

4、脚本的编写;

5、多媒体信息的编辑加工;

6、教学评价

10、基于因特网的协作式学习的基本要素:

1、协作小组;

2、成员;

3、辅导教师;

4、协作学习环境

11、远程教育的发展三阶段:241页

1、函授教育;

2、广播电视教育;

3、现代远程教育

12、远程教育的特点:

1、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先进性;

2、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3、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4、教育的对象、内容、层次和形式的开放性

13、实现远程教育的方式:

1、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方式;

2、基于卫星数字广播电视的方式;

3、基于因特网的方式

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小炒

名词解释: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和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以推动现代化进程。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远程教育: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空间”以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各种支持条件。

专题研究网站:专题研究网站指主要针对教学的某一方面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它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其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支持学与教的系统和教学材料与环境。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媒体的含义:媒体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一是指表现信息的载体,如文字、符号、语言等;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画册、报纸等。

多媒体技术的含义: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带来的优势:便利性、主动性、交互性、协作性、多样式、开放性。在线学习定义:是指学习者在Internet的环境下,利用网上提供教育学习服务系统获取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远程教育的定义: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方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教育形式,而远程教育由于有远程传播技术的支持,教师和学生双方是不直接见面的。相互的交流只能依靠于

传播手段,超越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资源的含义: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支持学与教的系统和教学材料与环境。教育信息资源: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

教育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三类:学习资源、备课资源、科研资源。

教学设计的定义(基本思想):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设计过程和操作程序。

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定义:是指在以班组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成分,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展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问答题:

1.简述远程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特征。第一阶段是函授教育,其主要特征是邮政通信和印刷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第二阶段广播电视教育,其特征是单向传输,主要是老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第三阶段是现代远程教育,又称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其特征是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双向通信的实时交互。

2.简述教育信息搜索的基本技巧与方法步骤。第一,确定搜索对象;第二,选用准确的关键词,构造恰当的检索表达式;第三,确定搜索途径;第四,利用进阶检索途径。3.说明微格教学的基本程序。一,确定训练目标;二,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三,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四,编写微型教学教案;五,角色扮演—微型课堂教学实践;六,声像记录;七,重播录像,自我分析;八,讨论评价,修改教案;九,再实践。4.简述多媒体课件的发展方向。一,网络化;二,智能化;三,向虚拟现实方向发展;四,自主性、创造性、多层次。

5.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而且对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革新。

6.描述目前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三种主要方式及每种方式的主要特点。第一,基于视频会议系统与因特网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其特点是实时性、交互性、多媒体性、共享性、自主性;第二,基于卫星传输系统与因特网相结合的远程教育方式,其特点是覆盖面广、实时性、自主性;第三,基于Wed技术的远程教育方式,其特点是灵活方便,交互性强、自主性强、有效性、资源共享,不受时空限制、客户端操作简单,系统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7.阐释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一,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第二,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第三,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第四,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第五,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第六,具体经验的重要性。8.描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基本组成。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工具。

9.说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程序。一,课题确定二,课件的教学设计三,软件的系统设计四,脚本的编写五,多媒体信息编辑加工六,教学测评 10.微格教学的概念:微格教学,意微微型化教学,通常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教授等人创立的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视听技术和反馈,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轮流进行培训,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和掌握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技术。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它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11.微格教学的特征及流程由少数学习者(5—10人)组成“微型课堂”,以真实的学生或受训者的同学充当“模拟教师”和“模拟学生”,是课堂微型化;把教师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学习者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一小段“微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案; 被训练者利用5—10分钟的实践进行一段“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训练某一两项教学技能;在进行“微型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视听设备系统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通过视频系统重播已记录的内容,进行反馈评价和分析,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他人评价。12.微格教学的基本程序确定训练目标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编写微型教学教案角色扮演—微型课堂教学实践声像记录重播录像,自我分析讨论评价,修改教案再实践

选择:

1. 戴尔“经验之塔”目视符号,属于符

号经验。

2. 学习过程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系统。

3. 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系统化阶段产

生于20世纪70—80年代。

4. 如果用户希望查找到internet上某类

特定主题的信息资源,可以使用收索引擎。

5. 录相机属于模拟型媒体。

6. DVD视盘机对图像压缩采用了MPEG—2

技术。

7. MPEG是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应用的运动图像的压缩标准。

8. 一般而言,与传统感兴相机相比较,数码相机的影像质量在拍摄的敏捷性上要差一些。

9. 压缩数据的基本依据是保证数据量小

于信息量。

10.衡量一种数据压缩技术好坏的指标有:压缩比要大、实现压缩的算法要简单、恢复数据要好。

11.多媒体素材制作中对数字视频影像进行编辑与加工时,最常用的软件是Premiere.12.Windows本身就有直接拷贝屏幕的功能,只需按Alt + Print screen print 键便可将当将窗口(桌面)的图像复制到剪贴板上。

13.相对于VCD光盘,DVD光盘的容量大些。

14.决定数码相机的成绩质量的核心器件是CCD。

15.我国的鑫诺系列卫星采用Ku波段转发器,其下行信号频率为12G。

16.表示不同节点中存放信息间的联系的叫全连。

17.超文本网络是一个有向图结构,它类似于人工智能中的语义网络,类似于人类的联想记忆结构。

18.超文本结构中存储数据或信息的单元叫节点。

19.早期超文本系统中的节点仅仅是文字,后来在节点中引入图形、图像或动画等,这就成为超媒体系统。

20. 主要的本文文件格式、动画文件格

式、声音的文件格式是哪些?

21. 校园网分配的一般是C类IP地址。填空题:

1. 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

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因特网络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2.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3.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通讯以及

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

4. 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力、重视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5. 威尔生将学习环境归纳为三种类型:以PC为基础的学习环境;以教师为主的学习环境;以网络为基础开放的、虚拟的学习环境。6. 数字信号的压缩最终是为了保证数据量小于信息量,以方便信息传送和保存。7. 目前,国际社会认可和应用的图像与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主要有三种,其中,JPEG用于静止图像压缩;H.261用于视频通讯编码;MPEG用于运动图像的压缩。8. 数据压缩处理由以下两个过程组成:一是编码过程,二是译码过程。9.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由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及地面接收网等四大部分组成。10.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脚本主要由学科教师编写、制作脚本由创作人员编写。11.超文本结构是一种由节点和链组成的信息网络。12.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方式即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对话方式以及技术,常见的方式主要有菜单交互、问答式对话、图符(标)等。13.多媒体课件的屏幕画面设计一般包括屏幕版面、颜色搭配、字体形象、修饰美化等内容。14.网络课程的两个组成部分包括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15.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讯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16.节点是超文本结构中存储数据或信息的单元,又称为“信息块”。17.基于网络环境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有:协作小组、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协作学习环境。18.根据网络分布规模来划分,计算机网络有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网间网四种。19.域名必须转换成网络内部能识别的IP地址才能找到与域名对应的主机。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是由域名服务器DNS来完成的。20.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有形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21.Internet上计算机均有唯一的地址,有IP地址和域名两种表示方法。22.教学设计以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实践。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学媒体: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设备以及记录、储存信息的载体(软件)。

3.媒体: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及传播信息的工具。

4.学习环境: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空间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

5.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6、教育网站是指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教育信息等方式建立信息库或者同时建立网上教育平台与信息获取及搜索等工具,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单位接入互联网或者教育电视台,向上网用户提供教育和其他有关教育公共信息服务的机构。

7、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8、教学模式P241: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的形式。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

9、教学进程结构P241:是指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结构方式,它是由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律组合形成的,能反映一定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

第十章

2、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①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习什么内容;②设计教学策略,即为达到预期目标打算如何进行学习;③进行学习评价,即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3、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内容和步骤? 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进行学习评价,如图所示,虚线框内表示的是每一节课堂教学活动的四项具体设计内容(学习内容和水平的确定、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形成性练习的设计)。

第二章

1、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有哪些?P30

(1)表现力。各类媒体表现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的能力是不同的。(2)重现力。重现力是指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把记录、储存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3)接触面。接触面是指把信息同时传递到接受者的范围,分为无线接触和有线接触两类。(4)参与性。参与性是指媒体实施运动时,学生能够同时参加活动的机会,它分为情感参与和行动参与两类。(5)受控性。受控性是指使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程度。

2、简述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的特点

(1)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内容和资源的获取具有便利性(2)数字化学习使得课程内容具有时效性、多层次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6、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类型和开发流程105-106(1)特点:多媒性、集成性、交互性、超链性

(2)类型:自主学习型、网络学习型、智能学习型、模拟操作型、资料工具型、训练练习型、课堂演示型、教学游戏型。

(3)开发流程:包括软件设计(选择课题、教学设计、系统设计、文字稿本编写、制作稿本创作),软件制作(素材制作加工、软件编辑合成、软件调试打包),软件使用评价、产品修改出版。

第一章

1、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应用现代教

育技术的基本条件是什么?P3 答:(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过程和资源。(2)基本研究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3)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环境--建立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资源----建立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高度共享;设计--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过程的策划;过程----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2、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有哪些?P7 答:(1)基本内容:戴尔认为,人们学习时,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获得知识比较容易。他用一个学习经验的三角形宝塔来表示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人们常称之为“经验之塔”,分为三大类,是个层次。第一类是:“做的经验”a、有目的的直接经验,b、设计的经验,c、参与活动的经验。第二类是“观察的经验”d、观察示范,e、见习旅行,f、参观展览,g、电视、电影,h、录音、无线电、静态图画。第三类是“抽象的经验”,i、视觉符号,j、语言符号

(2)基本观点:a、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b、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c、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d、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e、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媒体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f、应该不应该过分看重直接经验?需不需要在直接经验上花很多功夫?陷身在具体经验中,其危险和埋头于抽象的云雾中是一样的吗?戴尔说,危险固然存在,但不会那样大。

3、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和主要观点有哪些?P9 答:(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学习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代表有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几乎所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邻近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价值。(2)认知学习理论指出,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知识结构的结果。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结构和内部心理表象,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托尔曼、布鲁纳、皮亚杰、奥苏泊尔及加涅等。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他是如何解释学习过程的?P12 答:(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2)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a、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b、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第一,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的;第二,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c、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5、简述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教育技术涉及许多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得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也是多方面的。对教育技术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理论有以下一些:a、视听教学理论,b、学习理论,c、传播理论,d、系统科学理论。

第五章

1、如何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106

①选题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③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④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文字稿本编写⑤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分页面制作稿本创作。

2、简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110

(1)多媒体教学软件素材的准备,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素材的收集,二是素材的制作加工。

(2)多媒体教学软件编辑与合成。利用多媒体软件集成工具,将符合教学需要的多媒体素材编辑与合成为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集成工具主要有程序设计语言、通用多媒体著作软件和学科专用多媒体著作软件等类型。

(3)多媒体教学软件调试与打包。制作完成后要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调试。检测后进行打包发布,成为可以展示的最终产品。

3、如何设计网络课件114

网络课件的设计原则(1)交互性,要有良好的交互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2)界面直观友好。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3)培养创新能力。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信息文化素养。(4)科学性。所要表达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措辞要准确,行文要流畅,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5)协作性。网络课件要提供协作学习和协作工作的工具和网络空间。(6)教学设计。要注意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知识表现形式,设计能够有力的促进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学习策略。

在网络课件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将重点放在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与系统设计上。

4、多媒体教学应用有哪几种主要方式,各自有何特点与作用117

多媒体系统教学应用有四种方式: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方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并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结合,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方式中主要研究:a、如何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是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B、如何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是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c、如何发挥多媒体和非线性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参与思考、探索的多媒体学习情境等。

(2)多媒体环境下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指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集中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个别的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的学习。其学习过程的特点:在超链接结构的环境下,主要依赖教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策略进行学习,接受对媒体信息的刺激,依靠自我评价和反馈信息控制学习进程。

(3)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探究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暂新的课堂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过程,它将会使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重要的变化。a学生直接参与是学习的主要方式b教师的指导采用屏幕播放功能来实现c教师通过控制平台的屏幕监控有效的组织教学过程d组织协商讨论

(4)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因特网环境下进行,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和年龄的限制,教师和学习者之间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具有时空的延展性,老师的讲授和学习者的学习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同时进行及相互交流。

5、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特征97

(1)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2)基本特征: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第六章

1、设计与开发一个网站的主要过程是什么?137 可分成七个阶段:即网站规划、网站设计、网页制作、网站检测调试、网站发布、网站的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站评价与修改等。

2、试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特性与优势142 【特点】同步与非同步、多向性、个别化、自动记录。【优势】便利性、主动性、交互性、协作性、多样性、开放性。

3、简述基于因特网环境下的教与学的主要方式及各自特点143-147(1)网上讲授型教学方式:又分同步讲授和异步讲授。(2)基于因特网的自主学习: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基于网络课件和网络通信的自主学习。特点:①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②具有较强的自由度;③学习具有一定的交互性;④学习具有较强的创造性;⑤学习者能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3)基于因特网的协作学习:优越性:学习群体范围广阔;资源获取途径多样;群体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评价方式多样。

(4)在线学习:主要有网上学校、数字图书馆、网上实验室、网上资源库等方式。因特网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方便的在线学习工具和广阔的在线学习空间。在线学习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都可以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5、教育网站的特点与类型136(1)特点:教育网站除了具有一般网站的特点,如多媒体呈现,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灵活性外,还具有比较明确的教育性与科学性,表现出服务于教育的特点。a教育网站是教育信息资源的集散点.b教育网站是教学组织的新型工具c教育网站为教学交互活动创设情境d教育网站为教育资源信息开放共享创造条件。(2)类型: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网站;教育研究机

构的教育网站;学校的教育网站;企业的教育网站;社会专业机构的教育网站;学校、教师、学生以及个人的教育网站。

6、设计一个网站的主要内容:138

(一)网站的主题选择。

(二)网站的结构设计:包括网站的目录结构设计、链接结构设计和网站的栏目结构设计。

(三)网页设计:网页的颜色设计、网页的版面设计、网页的交互设计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哪些基本要求和基本策略247(1)基本要求包括:①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②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③学习过程是进行通信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④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2)基本策略: a、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B、利用。。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C、。。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法。D、。。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E、。。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F、。。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G、.。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第十一章

1、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有哪些基本模式242

课堂讲授教学、个别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远程课程教学。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有哪些基本要求244

(1)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内容、媒体,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着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学习内容的转变(教学过程不仅仅要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媒体作用的转变(有教师演示的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学进程结构的转变(教学进程结构由逻辑性讲解式进程向探究、发现、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转变。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新模式的要求

要充分发挥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把它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应注意目标、教学策略和技术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基本思想24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1)基本思想:①、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②、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③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2)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论述:

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重要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1)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

抢占了这个制高点,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a、学习资源的变化,b、学习方式的变化,c、学习空间的转变,d、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教师教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学习内容的转变、媒体作用的转变、教学进程结构的转变。

2、试述现代教学媒体设计与选择的基本原则P31(1)最大价值律:

根据价值分析原理,价值(V)的高低,是以功能和付出的代价的比值来表示的,可用方程式表达为:价值=功能/要付出的代价。公式表示,付出的代价越小,而功能越大,则媒体的使用价值越高,预期的选择设计率越高。从价值分析的原理中可以得到启示:媒体的设计和制作,不能单纯的追求降低成本,也不要片面的追求功能,而应以提高它们之间的比值为目标。

(2)共同经验律:根据教学传播理论,要使教师和学生双方能互相沟通思想,则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因此,视听媒体的设计就是要以提供这种情境,展示共同的经验为目的。

(3)抽象层次原理:根据戴尔理论,媒体选择的抽象层次原理就是指媒体所提供的具体和抽象程度必须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增减,而每一个层级都包含一部分具体成分和另一部分抽象成分,这两种成分的比例依学生水平而有所改变,也就是应依学生水平而选择不同的媒体。

3、结合自己的实践,阐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与方法(1)基于课堂的情境----探究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思考讨论,形成创意----实践探索---意义建构

----自我评价几个基本环节。(2)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模式:又称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使学习者面对教学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由教师根据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生活或学习中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自己确立论点。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和网址,指导学生阅读资源和相关网页。学生根据论点搜集支持论点的相关资料(论据),最终完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展示论文。论文展示可以利用PowerPoint制作,也可制成网页。最后由学生介绍报告内容,其他同学对研究报告进行评议。(3)基于因特网的小组合作-----网页制作-----远程协商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因特网环境下,建立小组网页,互相浏览,交流意见,进行评比。

(4)基于因特网的网站开发-----专题探索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因特网环境下,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学习,并要求学生构建专题学习网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各章重难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各章重难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名词解释: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和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

    《现代教育技术》各章复习纲要及样卷

    《现代教育技术》各章复习纲要及样卷 复习纲要: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国外(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四个名称) 教育技术94定义、04定义 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3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3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3 》 一、填空题 1.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获得 更高的学习效率 ;教学设计把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系统方法和......

    公务员制度讲座各章概念及重难点知识(第三章)

    第三章 职务与级别 一、基本概念 1、职位分类:即以职位为分类对象,根据公务员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为公务员管理提供......

    7422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网考复习资料汇总大全

    2015年春期开放教育(本、专科选修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2015年6月制订 第一部分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主要对学生就《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所涉......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堂调查1001[定稿]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课堂调查 教学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0年级1班,共计55人 请留下你的姓名:谢桂玲或QQ:337246361 下面,请真诚地给我一些正确的建议或回答! Thank yo......

    语言学重难点

    下面是各个同步练习的参考答案 1.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三个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组词成句的规则,是词的构成、词的变化、词的组合规则的总和。 2.有语音和词汇,没有语法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