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大全

时间:2019-05-13 22:4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大全》。

第一篇:《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大全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要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金色的鱼钩”。

师:啊,今天讲一个小东西,(板书“鱼钩”)什么东西? 生:鱼钩。

师:你们同意我这句话吗? 生:不同意。

师:这么小的东西(做一个手势),怎么不同意?

生:虽然这个鱼钩体积很小,但在课文里,没有它,就不能钩上鱼,小红军就吃不上东西,所以它关系到生命。

师:很好,你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了。生:虽然这个鱼钩很小,但是它的意义是重大的。

生:平常的鱼钩是钓鱼用的,而这个鱼钩,还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师:说得真好,蕴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生:虽然这个鱼钩是很小的,但是代表着老班长的一种高贵的品质。

师:很好,大家从一个小鱼钩里看到了那么大的意义,说明大家很会学习。因为它有很大的意义,蕴含着感人的故事,代表着一个人伟大的精神,所以课文上说它是什么鱼钩? 生:金色的鱼钩。

师:(在板书“鱼钩”前加“金色的”)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要带着赞颂和仰慕的情感来读,开始。生:“金色的鱼钩”。

师:好,我看你们已经对课文的总体意义理解得很好了,但我不知道你们对课文的具体头绪把握得怎么样了?根据课文里说,进了草地不到半个月,一袋干粮就怎么样?

生:吃完了,是两袋。

师:后来有一次在夜晚,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老班长说过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后来说大概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去。你们想一想,他们在草地上大概一共走了多少天? 生:三十多天。

师:光说出来的就三十五天了,再加上陆陆续续的大约共有四十天。这位作者还真会写文章。要让我写这四十多天,将会成为一篇长篇小说,但是人们看起来恐怕没味。因为有好多日子,没有特殊的事,也把它写下来,你们想这样写四十天,是一篇好文章吗? 生:不是。

师:所以作者在组织材料的时候,很费了一番脑子。你们想想,他动的什么脑子?这可与你将来写作文的方法有关系。

生:把一些有中心的地方写得非常多,而没有中心的地方写得非常少。师:第一太笼统,第二听不懂。(众笑)这文章里什么叫“有中心的地方”?什么叫“无中心的地方”?你可能心里明白,但没说明白。

生:把一些有关中心的事例写得很详细,而把与中心没关系的写得很少。师:第一,你的发言是按照他的思路说的,第二是给他的发言作了一个解释,是不是?你应该有自己的思想,独立思考。

生:作者动的脑子是把能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句子写下来。师:换汤不换药。(众笑)意思差不多。生:与中心关系大的„„

师:(打断)还是这样。你们就不能独立地想一想,别人这么说过了,我就不能这么说了,换一个角度思考。

生:我觉得是抓住了人的话语来显露人的特点。

师:思路是新的,你们想想,要会听话。我刚才说了一共四十多天,他是一天一天挨着写的吗?如果不是的话,他是怎么写的呢? 生:作者是综合写的。

生:作者是把四十天来一天一天情况在脑海里写下来。

师:意思是作者把这四十天来的情况在脑海里进行了回忆,这是在整理材料,下一步呢?

生:他把四十多天思考出一个中心,然后把重要的几天选择出来,就成了这篇课文。师:好,思路很好。

生:把这四十多天里和中心有关的句子综合起来„„

师:(打断)什么是有关无关?写在文章里的每一个句子都和中心怎么样? 生:有关。

师:你不能说把有关的怎么怎么样,无关的怎么怎么样。如果作者把无关的东西也写进文章里面的话,那他就是个蹩脚的作者。这回你们顺着她的思路(指刚才发言的女生)往下想,因为她的思路是正确的。

生:前二十天感人的事情比较少,后二十天感人的事情比较多。师:错了。

生:作者把这四十天记忆最深的写下来,记忆不深的就是无聊的,所以他就没写。师:你说的话我又不太同意了,你可以说有些记忆不太深,或者印象不太深的,不可以说是“无聊”的,革命战士克服困难在草地上行军,怎么能说是无聊呢? 生:我觉得是无聊的。因为在草地上走啊走啊,觉得是无聊的。

师:我明白了,他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他心里想那些战士们又饥饿、又疲劳,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行走,心里是无聊,没意思。但是你那样表达,容易让人想成另一个意思,要注意表达方式。好,大家注意,这四十多天,作者没有一天挨着一天写,他选择了几个印象最深,发生了特殊事情的日子,重点写,别的都是用概括的语言带过去,对不对? 生:对。

师:你们都预习了课文了。你们想想,作者都抓住了哪几个日子?那些日子发生了什么事?不看书行不行?就看看你预习后在脑子里留下多少东西?(对一些看书的学生)现在看书是缺乏自信。

生:二十天后,他们没有干粮吃了。老班长在洗衣服的时候,发现水面上跳出一条鱼。

师:对,大家正在饥饿威胁中,那一天老班长偶然发现了一条鱼,从这以后他就给同志们钓鱼吃,同志们就喝上了什么? 生:鱼汤。

师:这是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日子,对不对? 生:对。师:咱们给记录下来,起个名字叫(板书“鱼汤”)有鱼汤的日子,谁还记得哪一天?

生:在有鱼汤的日子后,老班长总是在池塘里给我们钓鱼吃,可是„„ 师:(打断)简单点说,你记得哪个日子发生过什么事? 生:我记得那个日子发现了老班长吃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师:他发现了老班长不吃鱼的秘密是不是? 生:是。

师:(指刚才发言的同学)你去写“秘密”,在“鱼汤”的后面。(学生板书)谁还想起了哪个日子?

生:我还记得有一天老班长在钓鱼的时候昏迷不醒了。师:奄奄一息,后来接着就怎么样啊? 生:牺牲了。

师:你想起了老班长牺牲的那一天。你们说,是老班长奄奄一息,接着牺牲了;还是他最后说的那些话,哪个给你印象最深? 生:老班长临死前说的那些话。

师:给你的印象深是吧?临死的时候说的话,你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 生:遗言。

师:对,可以。咱们写这儿吧。(在黑板后部的空处写下“遗言“)谁还想起哪天?

生:那一天,鱼汤特别少,由于小梁知道了老班长不吃鱼的秘密,就不喝,其余两个小同志也不喝。师:那么老班长就怎么样? 生:就不高兴了,批评小梁同志。

师:说得太多,概括一些,那天老班长命令大家怎么样? 生:命令喝鱼汤。

师:对,非常概括地说,(在板书“秘密”和“遗言”之间加“命令”)你们看看选出几天来? 生:四天。

师:对,四天。其实这四天里也有详有略,哪一个写得最略? 生:是“喝鱼汤”。

师:对,这个就是发现了鱼,大家有鱼汤喝了,生活有了转机,很简单。所以这一天写得相对来说比较略。最详细的写了几天? 生:三天。

师:发现秘密的那天,命令喝鱼汤的那天,临死留下遗言的那天。这是最详细的三天,这个作者有办法没有? 生:有办法。

师:四十多天,他选择了这三天详细地写,又把必须交代的发现鱼那天,稍微略写。但是你看到这几天是不是就能够想到整个儿四十多天的情况呀? 生:能。

师:这就是作家的艺术手法。比如你们将来写“愉快的假期”是不是要一天一天挨着写呢? 生:不是。

师:你也选几个最高兴的日子,印象最深的日子,重点来写对吧? 生:是。

师:那么其他的日子就不管了吗? 生:一笔带过。

师:有的可以一笔带过,有的捎带着略写。那么,《金色的鱼钩》这一篇文章是怎么捎带写的?大家看看书,先看最后,老班长牺牲后,作者就放下笔不写了? 生:没有。

师:最后又写了一段。那给最后一段起个名字叫什么呢?(有学生说“纪念”,有说“遗物”,有说“鱼钩”„„)

师:作者把这个鱼钩包了一层又一层,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把它珍藏起来,准备将来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吧?但现在还没送,把它怎么样? 师:珍藏起来。

师:那这个名字该怎么起? 生:“珍藏”。

师:(在板书“遗言”后加“珍藏”)这是最后写的,但又是必须要写的。你们往前面找一找,看看开头写什么? 生:开始是写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

师:进入草地了,是写整个红四军还是他们几个人? 生:红四方面军。

师:是吗?你好好看一看。生:开头写的是我们几个人。师:几个人怎么样了? 生:几个人得病了。师:得病怎么了?住院了吗? 生:落后了。

师:也就是说,在后面跟着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跟队”行不行? 生:行。

师:(在板书“鱼汤”前加“跟队”)不是正式地与大队一起行军,而是跟在后面走,看看“跟队”后面应该写什么? 生:写老班长的样子。

师:这个可以同“跟队”放在一起,因为带领我们的人是什么样呢?所以可以和“跟队”算同一部分内容。后面写什么呢? 生: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起个名字。生:饥饿。生:威胁。

师:什么威胁没说。生:没粮食了。(众笑)

生:在粮食两字后面加上个问号,表示“粮食成了问题”。师:也可以,再想想,明确一点,粮食怎么了? 生:吃完了,缺粮食。师:缺粮,还不够艰难。生:断粮。

师:对。(在板书“跟队”后加“断粮”)断粮的情况应该不应该介绍? 生:应该。师:那么,我们跟着队走,由谁来带领,应该不应该介绍? 生:应该。

师:作者所写的,都是应该写的,有没有跟中心无关的东西? 生:没有。

师:大家看一看一共写了几个小标题? 生:七个。

(至此,板书的七个小标题依次为:跟队、断粮、鱼汤、秘密、命令、遗言、珍藏)

师:这么说课文可以分几段? 生:七段。

师:现在你们把课文分一分段,其实找到每段的止点就可以了。(学生各自在书上给课文划分段落)

师:这就告诉你们了,以后给课文分段,不要拿起书来一边看,一边急急忙忙地划,要先把整个文章整体掌握了,看看它究竟写了哪几个内容,把每一个内容弄清楚了。起止点好找不好找?这就告诉你,给文章分段,不要先找起止点,要先有一个小小的哪怕是朦朦胧胧的段意,或者是小标题。有了这些,再去找起止点,分段就不容易错了。你如果开始就找起止点,再想想段意,那容易搞错。(学生分段完成,教师稍作订正)

师:大家打开书,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感人,一般讲课我不先范读,这一课写得特别好,我忍不住想读一读,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大家看好书,我来读。(教师读课文,因读得投入,竟落下眼泪。听课的学生和几百老师也都心情沉重,潸然泪下,礼堂内唏嘘不断,无法继续上课)师:大家先休息一会吧,换换情绪,好。下课。第二课时

师:咱们接着上课,看到老班长这样一个人,他在危难的时候,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别人,保全革命下一代人,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有学生举手)你想说什么?

生:我为有这样一位革命烈士而感到骄傲。师:对,应该有这种自豪感。

生:我看出一个现代的小学生和一位革命战士是有差别的。这位革命战士是无私的,而我们有的同学却为了一点小事而争吵。师:好,说得不错。

生:我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了红军叔叔的汗水和鲜血,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师:肺腑之言。

生:老班长真是好党员,是党的好儿子。

生: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和忘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还有很多很多像老班长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珍惜黄金时光,认真学习知识,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生: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师:对,大家这样想,就没有辜负这个作者对大家的希望,也确实为我们有这样一位战士感到骄傲。我们深深地怀念他,对吗? 生:对。

师:好,大家起立,我们带着崇敬的、无比怀念的沉痛的心情,为老班长默哀。大家闭上眼,低下头。(学生默哀)想一想,在饥饿的时候,在困难威胁的时候,老班长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在他临死之前,他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几句话,说的是什么?“你们吃吧,你们还年轻,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他已经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但是最后还说:“见到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好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把你们照顾好。”这是什么样的胸怀,什么样的品质?好,抬起头来,请坐。刚才说了,最让人难忘的是发现秘密、命令大家吃鱼和临死留下遗言这几段,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这三段里的一段,好好地读,再深入地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学生开始读课文)

师:我们还是带着崇敬的心情,用读来缅怀这位伟大的老班长,谁读?你读哪一段?

生:我读“秘密”这一段。(读)“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扔了怪可惜的„„” 师:(打断)“支吾着说”,“支吾”是什么意思? 生:支吾就是说话不清楚。

师:不清楚、不连贯,结结巴巴是吧?那你就得支吾些。

生:(读)“老班长猛抬起头„„竟扑倒以他怀里哭了。”(读得不错,有进步)师:读得不错,只有一两个丢字。但情感上的起伏变化还不够。就这一段,谁能比她读得还好?她读的这些你也可以不全读,可以拣最受感动的那一部分读。生:(读)“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师:(打断)这样读不对,如果像你这样问话,就好象咱们平时吃饭一样,你怎么不吃菜呀?你怎么不吃肉呀?和这样问(示范,很有感情地)“你怎么不吃鱼啊?”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摹仿)“你怎么不吃鱼啊?”(语调平淡,重音在“鱼”字上)是什么意思? 生:只吃别的,为什么不吃鱼,这个意思。

师:对,好像是说吃这个菜那个菜,偏偏不吃鱼。变成这个意思了。体会了人物的情感,体会了他说话的意思,就知道该怎么读了。作者在这里是说为什么只让我们吃,你怎么不吃?是这个意思吧?你们再听我读:“你怎么不吃鱼啊?”(语调深沉,重音在“你”字上)这次有什么感觉?——你来读读。生:(读)“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师:好,不错。谁想读“命令”这一段。

生:(读)“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沉重极了。”

师:不错,谁还想读?(一生站起来读,其间教师纠正了他两个字的发音)师:好,谁想读“遗言”?

生:(读)“挨了一天又一天„„抽噎着,很久很久。”(其间教师纠正了读对话时的语气)

师:你读得不错,很投入,很有情感。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每一个字的尾音都要拖长,所以就形成了一种腔调,以后要克服。谁敢举手说我读书是班里最好的?(一学生很投入地重读,读得很感人)

师:好,老班长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感到欣慰。在他牺牲六十五年以后还有这样的同学,怀着满腔的情感,来读他的故事。大家打开书的最后一段,看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一起像作者珍藏这个金色的鱼钩一样,把老班长崇高的精神,通过读,珍藏在我们心里。

生:(读)“擦干了眼泪„„金色的光芒!” 师:最后我有一个问题问问你们好不好? 生:好。

师:在命令大家吃鱼那天,书上说: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笑着对大家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他是笑着说的,同志们吃不下去,他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不笑了。最后同志们把鱼吃下去,他又怎么样啊? 生:笑了。

师: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前后笑了两次,大家想一想,前后这两次笑,笑得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师:哪儿不一样?

生:第一次笑是为了让我们吃,第二次„„

师:(打断)是不是每次端来鱼汤都要笑一笑让大家吃呢? 生:不是。

生:第一次笑是因为这次比以前的鱼汤少,叫我们不要嫌少。师:怕同志们嫌少所以笑,好像不是。第二课时

生:老班长过意不去。因为这次的鱼汤比较少,怕同志们吃得不够。师:你们再想得深一点。老班长的第一次笑是发自内心的,诚心地想笑吗? 生:不是。

师:是什么样的笑? 生:故意的笑。

师:故意的笑,是做出来的笑,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他为什么要做出一个笑来呢?

生:他想让同志们不要嫌少,哄大家,鱼并不是很难钓„„ 师:想偏了。生:我觉得是:老班长觉得小梁知道了这个秘密,为了让大家多吃一点,他故意地笑,怕我们觉得他„„

师:心里有话,想得正确,说不出来。生:他是为了增强我们的信心。师:太笼统。

生:第一次笑是因为小梁知道了老班长不吃鱼的秘密,他怕小梁不吃鱼,所以勉强地笑一笑,让小梁觉得他今天吃鱼了。师:(指另一学生)你再说一说。

生:老班长想让三个战士专心养伤,不想他们为了不吃鱼而伤身体。

师:大家想一想,今天的鱼汤特别少,每个塘瓷碗里只有少半条鱼,上面漂着一丁点野菜,按照老班长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笑得出来吗? 生:笑不出来。

师:但是他笑了,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不是要改变这种气氛呢? 生:是。

师: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是不是? 生:是。

师:你们看看他说一句话是真的假的,“好大的一条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生:是假的,这么小的池塘哪有那么大的鱼。

师:对,即使有那么大的鱼,按照老班长的性格会怎么样啊? 生:绝不会放过它的。

师:对,老班长为了让同志们吃下鱼,他做出了一个笑,还要编一句话,费了多少苦心呀!为了让别人吃鱼,老班长想尽了办法。再看最后那次笑,是真的吗? 生:是真的。

师:老班长看到同志们吃下去了,心里高兴不高兴? 生:高兴。

师:那我把课文改一下“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就哈哈大笑”行吗? 生:不行。师:为什么?

生: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他不可能哈哈大笑,他如果这样笑就改变情绪了。师:那我说“开怀地笑了”,行吗? 生:不行。

师:也不行,为什么?

生;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他不可能那样笑,真要那样,小同志就不理解了。师:不是,说得浅了。你们想一想,同志们虽然吃下去了,但那是多少啊?——“小半条猫鱼”和“一丁点野菜”,老班长能够那么喜笑颜开吗? 生:不能。

师:但是,毕竟吃一点比不吃强,老班长得到了一点安慰,所以他笑了。但是却笑得很勉强。他只是有一点“笑意”,什么叫笑意? 生:有笑的意思,但是没有开怀大笑。

师:有一点能够让人察觉到笑的意思。没有笑声,没有笑容,可能只是嘴边的肌肉抽动了一下,有那么点“笑意”。尽管是笑意,多不多? 生:不多。

师: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一丝。

师:“一丝笑意”。你们体会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用心多么深!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对不对? 生:对。

师: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好了,今天的课大家学得不错,我们虽然没有一段一段地去分析,也没有一段一段地提问讲解。但是我认为大家理解了,也深深地受到了老班长这种精神的感动,你们觉得是吗? 生:是。师:那好,下课。

第二篇:《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己却牺牲在河边。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从课文中画出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及里。〕(出示小黑板)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问得妙!一石投水„„〕

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操劳。

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生:对,看到了他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师: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生:从他的行动表现出来。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青稞面当饭吃的。

生: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

生: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师: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生:“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

生: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生:“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

生:“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生:这个词说明老班长很生气。生:说明他既严肃又耐心。

生:看到战士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才“露出笑意”。生:说明他把伤员的健康作为一件快乐事。

生:这些词语看出老班长为伤员的虚弱、饥困而担忧,为小战士能得到一点营养而高兴。

生:说明老班长一心牵挂的是三个小战士。生:老班长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说明他一心挂念的是党的委托,是革命事业。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

师: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再次动笔。“道”不离“文”,借“我”烘托出老班长的伟大。〕

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己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问得细致。言辞恳切,引入情景,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 生:我会激动得流下眼泪,哭起来。生:我会十分痛苦。

生:我觉得老班长的境界十分崇高,自己太渺小了。

生:我会怨恨自己为什么让老班长这样吃苦,而自己却坐享其成!师: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 生:这是夸张的写法,是说心情万分沉重、痛苦,我同样也十分痛苦的,真不知如何是好?

生:我一定鼓励两位小同志,边养病边锻炼,设法减轻老班长的负担。生:我一定要求老班长和我们一起也吃一些。

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

(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细读品味,不能忽视的一环。〕

师: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

生:老班长平时只顾着三个小战士,自己吃得少,操劳多,又缺营养。现在昏迷不醒了,说明他身体支持不住了。

生:可能老班长的精力消耗尽了。生:因为老班长的生命十分危险。师: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说明这段时间来,他是坚持着走过来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呢?

生:他牢记党的委托,是党给他的力量。生:他坚信一定能走出草地,有坚强的信念。生:他坚决要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生:他有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

师:当老班长奄奄一息时,小梁把鱼汤送到他的嘴边。可是老班长依然一滴不沾,他说了什么?你对这一席话是怎样体会的?

(读老班长的话)

〔老班长的话感人肺腑。读之更为动情,再次体现老班长形象的伟大。〕 生:这席话说明老班长在生命垂危关头,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生:老班长把党的话永记心头。

生:我体会到: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病员,把饿和死的痛苦留给自己。生:我觉得老班长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伟大,值得学习。

生:我要学习老班长赤胆忠心为革命的品质!

五、归纳,提高思想认识

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略)〔感情朗读,加深印象,倍受教育。〕

第三篇:课本剧 《金色的鱼钩》实录

金色的鱼钩

05班

第一部分:梗 概

《金色的鱼钩》选自小学语文第十册(人教版),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小梁同志和两位同志得了胃病,指导员就让老班长照顾他们。一天,他洗衣服时,看见了鱼,就想钓鱼。于是,他用烧红的衣针做鱼钩钓鱼,小梁和小战士们终于吃到了鱼,每天吃鱼,但没见他吃。直到有一天,小梁发现了他的密秘,他一直吃草根呀!小梁心如刀绞!小梁和战士终于到了草地边,但老班长因食物不够不行了,他沉沉的留在了草地上。第二部分:剧 组

导演:崔书源

编剧:郭子玮

演员:老班长——郭子玮(饰)

梁——吴云泽(饰)

俊——李

鑫(饰)

宝——高

原(饰)

指导员——吴云泽(饰)

白——崔书源 音乐背景:《送郎当红军》、《红军不怕远征难》 道具负责人:闫巍瀚

道具:红军服装,野菜,鱼竿,铁丝,碗,鱼骨头,白布条,红药水,水塘,斗笠,鱼,锅,手枪,枪套,树拐,青稞面,木头,土灰。第三部分:剧 本

时间:一个又一个瞬间的四月星辰。

地点:红军长征途中,一望无际的大草地,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鸟啼,点缀着苍茫荒凉的草地。

一 人物:老班长,指导员

旁白: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拉幕,指导员右幕上,老班长左幕上,老班长,指导员见面后} 旁白: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指导员:{挥手}老班长!老班长!{急速语气} 老班长:哎!来了,来了!指导员,您找我有什么事? 指导员:主力部队马上要前进了,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老班长:什么任务呀,指导员?

指导员:有几个伤员实在跟不上队伍了,你必须带领他们安全地走出草地。

老班长:{考虑一会}这……这,我只是炊事班班长,让我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恐怕有些困难吧?

{考虑一会} 指导员:小宝,小俊,小梁他们病的实在是太重了,这也是党委的决定,你无论如何都得接受!

老班长:指导员,过草地还需要走多远的路?

指导员:大约还要600多里路,老班长,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完成任务!

老班长:好吧,上级交给我的任务,我一定完成,请指导员放心,就算爬,我们也要爬出草地!

指导员:好,这我就放心了。

{敬礼}

{老班长点头,指导员下台,指导员换装}

{老班长,独白,幽默,诙谐}:3个小战士,600多里草地,党委的命令…嗯,荣幸…骄傲!我一个炊事班班长,还没带过兵呢!整天竟和大马勺打交道了,这回我也尝尝带兵的滋味!我去看看他们吧!呦!他们来了!

小梁:老班长,你来了!老班长:唉,来了。你是小俊….小俊:是呀,老班长。老班长:你….你就是小宝吧!小宝:对对对!

老班长:这个小战士我熟悉,你…你就是搞宣传工作的吧!小梁:老班长,这你都知道!

老班长:那是,我什么不知道啊!你就是小梁吧!

小战士:老班长,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是啊,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抢说} 老班长:这…..哦,我告诉你们吧,大部队出发前,指导员交给我一个任务,把你们三个安全地带出草地,从现在起,你们可都得听我的指挥!小战士:没问题,行,老班长,我们都听你的!小俊:老班长,我都饿怕了!

老班长:没事,有我在,饿不着你们!咱们还有两袋青稞面呢!一会就给你们做点好吃的!小战士:太好了!终于能吃一顿饱饭了!

老班长:可是嘛…三个小战士听令!还有600多里路程,还得大约半个月才能走出去,这两袋青稞面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咱们得把青稞面和着野菜一起吃!好了,你们现在去给我找些野菜,我去给你们烧火!

小战士:好!{去找野菜}

{老班长架锅} 老班长:孩子们,找到野菜了吗? 小战士:来了来了,老班长我才这些,看!

老班长:好,你们去那边休息,一会饭好了,叫你们!

小战士:行!{去那边休息} 老班长:哎呀,架锅…做饭…当个领导真过瘾啊!让他们采野菜他们就去了!呵呵…{送郎当红军} 老班长:孩子们,好了好了,来吃吧!

小战士:真香!

老班长:孩子们,吃完了吧,收拾一下,准备赶路!

{老班长搀扶着小战士们走}

旁白:过了不到半个月。{配乐停} 老班长:呦!这么快!青稞面都吃完了!但是,还剩三天了,我们一定要坚持住!就能走出草地了!现在只好吃野菜,嚼草根了,我们去找野菜吧!

小战士们:是!{小战士们分散去找}

{小战士们捧着野菜回来,小战士们集合} 老班长跑过来:我发现一个水塘,你们的衣服都脏了吧,我去给你们洗洗{小战士们脱衣服,给老班长} 小战士:谢谢老班长!

{老班长走到舞台中间,洗衣服,小战士们在舞台右边坐下慢慢吃野菜} {老班长突然发现鱼,回来取针,说} 你们等一下,我去去就来,鱼塘里有鱼,我去给你们钓鱼!

旁白:老班长把针烧成鱼钩,从那以后,每天给他们钓鱼吃,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小战士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老班长拿出碗,做鱼汤,小战士们坐下,大口喝着鱼汤}{老班长坐旁边,叼树枝} 小梁:{闻}真香,给你来一口。{小梁把鱼汤递给小俊} 小俊:你先来!小梁:你先来!{把鱼汤递给小宝} 小宝:你先来!

{小梁咽下口水,大口喝,擦擦嘴,给小俊} {小俊喝}:真香啊,小宝,你也来尝口!小宝:{看看小俊,小梁}好喝!小宝:老班长,你也来一口。

老班长:{擦擦嘴}不不不,我已经吃过了,你们吃吧,一起锅我就吃了,比你们吃的还早呢!吃饱了,咱们好有力气赶路,才能走出草地。小战士:好{大口喝鱼汤} {老班长手势}小俊对小宝说:我困极了,睡一觉吧{小战士们睡觉}

{喝完鱼汤,老班长收拾碗,走到舞台一角} {小宝,小俊睡觉}{老班长手势}

{小梁悄悄地跟上去,观察。} 小梁:(抢过老班长手上的东西)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支吾)我,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小梁:不,我全知道了。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小梁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小梁: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老班长: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小梁他们体弱多病,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小梁: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老班长:不行,太少啦。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

小梁:老班长,你的眼睛不好,肯定在地上爬呀摸呀……老班长,以后这些事都让我来做吧,我能行!老班长: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了工吗? 小梁:老班长,你就听听我的吧!你──

老班长:(打断,严肃地)小梁同志,你是党员,就应该服从党的分配,我现在命令你,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稳定两个同志的情绪,鼓舞他们的信心!小梁:(失声地)老班长!(扑在老班长怀里痛哭,)

旁白:太阳从东方升起,天蒙蒙亮。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小战士们的病却越来越重。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小战士。小战士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老班长:孩子们,起来吧,天亮了!{小战士们起}{赶路} 老班长:“孩子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你们看,前面就是草地的边了,咱们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你们去找野菜,我去给你们钓鱼{拿鱼竿走} 小战士:太好了,终于到草地边了!

{小战士们高兴的不得了,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 {老班长钓鱼的同时,捂着肚子,痛苦地呻吟,最终,倒下了….} 旁白:过了很长时间…

小梁:小宝,小俊,老班长呢?见到老班长了吗? 小俊:是啊,老班长呢? 小宝:快,我们分头去找!

小战士们:(呼唤着)老班长──老班长……

旁白:只有风声再继续,可是,老班长呢?他究竟去了哪里呢? 小梁:小宝,小俊,老班长说去鱼塘给我们钓鱼,快,我们去鱼塘边看看 小宝,小俊:好!{小战士们来到鱼塘边} 小梁:小宝,小俊,快来,老班长在这儿!

{红军不怕远征难} {小梁,小俊,小宝扶老班长} 小梁:老班长一定是饿坏了,快给他弄点吃的。小俊:我去钓鱼。小宝:(抢过鱼竿)我去。

小梁:(下命令似的)不,还是我去,小宝,你去烧火,小俊照顾好老班长。小俊,小宝:是!

小梁:(接过鱼竿,将鱼竿抛入鱼塘)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配乐起} 小俊:(竭力扶起老班长的身体,抽泣)老班长、老班长……你醒醒吧,你都是为了我们才……(发现老班长动了一下)小梁哥。老班长醒了。

{小梁急上} 小梁:老班长,你醒了!我会钓鱼了,我钓到一条鱼了,小宝正给你煮汤呢,你吃了就会好的。

老班长:(慢慢苏醒,吃力地)我不行了,别浪费粮食了,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见到指导员,跟他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记住我的话,一定要走出草地……

{班长无力地将手抬起,想抚摸身边的小战士,突然间,他的手垂下去了。} 小梁: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小战士们:老班长,老班长…… 小宝捧着鱼汤上,双腿无力地跪下。小宝:(见状,哭着)老班长,鱼汤烧好了,老班长,老班长!(爬向老班长,哭喊声回荡在草地上)

小梁:等革命胜利后,一定要把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扬手}{配乐停}

{小宝,小俊,小梁站成一排脱帽敬礼,掌声起后,老班长起,全体

演员谢幕}

(指导教师:汪杰)

第四篇:《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师:看课题文章重点应该写什么? 生:经过预习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 生:“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 生: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

二、抓中心句,释疑解难

1.默读课文并思考: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2.(出示小黑板)“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 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师: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 生:上级就是领导,老红军是班长,其他三个病号是战士,老班长要领导这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这能理解,可保姆一般指带孩子的阿姨,为什么称老班长为“保姆”? 生:“保姆”指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可老班长是男同志呀? 生:勤务员就是勤杂工,什么活都干,老班长怎样当勤务员的? 师: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 生:(默读课文,略)师:现在说说老班长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生:为了照顾好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杂工,什么活都干。

生:老班长在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千方百计给病号加强营养。

生:老班长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对病号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生: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那极少的鱼汤维持着三个病号的生命,为了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自己忍饥挨饿,还不让别人知道。

师:老班长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 生:因为老班长是共产党员,党员要吃苦在前,老班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别人受委曲。师: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的句子你读了后什么地方最受感动? 生:老班长让病号吃鱼汤,自己却嚼着几根草根和鱼骨头,那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情景催人泪下,好像我的喉管也被万根钢针扎着,心中痛苦万分。

生:老班长临牺牲前怕浪费东西,拒绝吃鱼汤,他一心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师: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生:老班长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像保姆照顾小孩一样照顾着三个年轻的病号,对革命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生:老班长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生:老班长用自己全部心血执行着党交给他护送伤员的任务,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师: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详细的描述,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透过这些描述,我们体会出他崇高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解疑释惑,发展思维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师:现在想想初学课文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经过学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五篇:《金色的鱼钩》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么事?把和题目有关的句子用线划出来。

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舍己为人

忠于革命

课堂讨论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对红军有了怎样的认识?

2.你们认为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从老班长身上我们学会了什么?

4.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5.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题目为什么却叫“金色的鱼钩”呢?

课文总结

这篇课文运用了()描写()描写,()描写,()描写等手法,塑造了()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和()的革命精神而深受感动,鼓舞和震撼。外貌

神态

语言

行为

老班长

舍己为人

忠于革命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草地途中、照顾我们(亲切)(1、2)

护送病号:弯钩钓鱼、自己不吃(焦急)(3、22)

壮烈牺牲:安定情绪、昏迷不醒(鼓励)(23、33)

永远怀恋:保存鱼钩、子孙瞻仰(教育)(34)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扩展阅读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清平乐 · 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作业布置

1.课后观看关于红军长征的书籍、电影。收集关于红军长征时期的故事。2.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题目为什么却叫“金色的鱼钩”呢?

下载《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色鱼钩说课稿(本站推荐)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XXX,来自XX小学。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下面我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选自北师大版小学......

    金色的鱼钩

    重点和难点: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师:看课题文章重点应该写什么?生:经过预习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 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中。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改写600字作文 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路过一片草地时,我和两位小同志得了肠胃病,指导员安排炊事班班长照顾我们,因为他的年龄比较大大伙都亲切地叫他“老班长”。老......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金色的鱼钩》的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乌额格其学校 五年级上册 阿拉坦嘎达苏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小组合作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主备人:乔瑞荣 审核人:裴志芳 程艳玲 王丽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