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猴子下山》-教学教案
------------------
《小猴子下山》
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小学米金梅 实录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教师板书课题)(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第二篇:小猴子下山-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结jie非常feichang扛kang往wang圆yuan跳tiao追zhui空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任务分析
(1)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sqj老师感谢你的光临
第三篇: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教学重难点】
1.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一、猜字激趣,导入新课
1.猜字游戏。看图猜字游戏:通过看图片猜字。
2.出示图片:瓜、掰(两手一分就是掰,掰玉米、掰手腕)
3.真厉害,都难不倒你们,接下来这个字和我们课文的主人公有关(出示图片“猴”)。读“猴”,“小猴子”。(你就像一只活泼的小猴子,这只小猴子真可爱)
4.小猴子今天有事情要干,他要——下山。
5.跟着老师一笔一划写课题。(提示“猴”反犬旁多跟动物有关)5.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6.画问号,质疑:你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7.小猴子下山是要去哪里?他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板书:1.去哪里?2.看见什么?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请大家轻轻打开课本94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划过的生字请多读几遍。
2.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1人说)指导句子说完整。你标对了,真棒!其他同学呢?标错的同学对着大屏幕改一下吧。
3.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读读生字,读得好的夸夸他,读不好的帮帮他。(同桌展示,两人一起读字)
第一行(后鼻音):扛 扔 捧 蹦 第二行(翘舌音):摘 追
第三行
:结 满 抱
4.这一课的生字很有意思,有一个偏旁出现的次数很多呢!谁发现啦?(提手旁,你的眼睛真亮)(出示图片和生字:扛 扔 摘 捧 抱)我们一起跟着小猴子来做做动作吧!是呀,这些动作都必须用手才能完成。(图片展示“扛”,古时候说的是两人用肩膀抬重物就是扛,现在我们一个人用肩膀抬重物也是扛)现在小猴子藏起来了,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指名读,全班齐读。接下来,大家看着黑板上的生字边做动作边读出来好吗?(打乱顺序去拼音出示上面五个字)
三、初读解疑
1.课前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刚才读了一遍课文,谁来说一说: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哪些地方?指名请人说,依次贴黑板条(一块玉米地 一棵桃树下 一片西瓜地)经过了这么多的好地方,小猴子应该有满满的收获吧!生质疑。预设:他空着手回家了。贴黑板条(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2.教写“空”字。请学生说结构、偏旁。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提醒坐姿。3.小猴子走过了这么多的好地方,怎么却空着手回家了呢?接下来我们就跟着小猴子一起,看看他都经历了什么吧?
4.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一人读。相机正音。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指名读第一句话。来到玉米地里,小猴子看见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话。谁来说说,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1.结 多音字 树上结果子都读第一声2.又大又多——出示图片,仿说又-又-)小猴子看到这又大又多的玉米,心情如何?(非常高兴)谁来读出小猴子的高兴?指名读。(教师引读: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生:非常高兴。全班一起,师引读,生接读)5.学写“非常”二字。这个词语中的两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呢。“非”的笔顺很容易写错,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课件一起写写吧!这个字要怎样写才好看呢?“常”这个字笔划较多,怎样记住它呢?生说,师:我有一个好办法,有一个字谜就是“常”,从小带帽口蒙巾(边说边范写)下面请同学们将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就坐好)(平时养成习惯)6.齐读第一自然段。
7.学习第二自然段。走过了玉米地,小猴子又做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出示第二自然段)结合图片和刚才的录音,你能填一填吗?(填空——强调读好“满树”)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他是怎么想的呢? 过渡:好好的玉米被扔掉了(贴“扔”字),小猴子还会扔掉什么呢?
8.学习3-4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3-4自然段,看看小猴子又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吧!(巡视,提示读完的同学观察表格,看看会填吗)指名同学填写表格。(学生说,老师填)小猴子为什么要扔掉桃子呢?(生答)小猴子为什么要扔掉西瓜呢?(生答)最后小兔呢?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是呀,小兔子也跑掉了,所以小猴子最后——(生: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9.主题升华:你看看小猴子回家时的背影、他的动作,他心情如何?猜猜他在想些什么呢?你去劝劝他吧!(小猴子呀小猴子,)10.小结:是呀,我们可千万不要像小猴子那样贪心,抓住手上拥有的就已经很好了,要不然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哦!
第四篇: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3.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教学重点:
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教学难点:
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认识“猴”字
1.小朋友们喜欢小猴子吗?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一起来叫叫他的名字,齐读:小猴子。注意要读轻声。猴什么结构?什么偏旁?辨析猴与候。
2.小猴子常年住在山里,可是时间一长小猴子吃腻了山上的野果子,觉得山上不好玩了,就想要下山来玩玩,顺便找找好吃的。他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呢?让我进入今天的课文,齐读课题:小猴子下山。
二.初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课文读得很认真,小朋友一定知道了,小猴子最先来到什么地方?指明说。(小猴子来到一块玉米地里。)
3.小猴子看到了什么?指明说(他看见了又大又多的玉米。)4.他的心情怎么样?(非常高兴)
5.他做了什么?(他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谁来做一做掰玉米的动作?向他这样两只手分开,就是掰。掰完小猴子扛着往前走,谁来做一做?这个就是扛。6.谁来高兴地读一读。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猴子扛着玉米,来到了哪里?(小猴子走到一棵桃树下)。2.小猴子看到了什么?(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3.小猴子心情怎么样?
4.他做了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谁来做一做这个小猴子? 5..让我们一起做着动作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们发现了吗?在学习1-2自然段时,我们是围绕着四个问题来学习的。1.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2.小猴子看到了什么?3.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4.小猴子做了什么?现在请小朋友们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自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小猴子来到一片瓜地,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2.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之后,我们还要带上动作来读一读。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猴子抱着又大又圆的西瓜,准备回家了。这时看见了什么?(他看见一直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2.小猴子怎么做的?(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3.谁来做蹦蹦跳跳的兔子?谁来做小猴子?你看小兔子用什么蹦呀?脚,所以这个蹦字是足字旁,小猴子追兔子也是用了腿的动作,这个追的走之像不像一个滑板车,有了滑板车小猴子就加快速度了。
4.小猴子追上小兔子了吗?没有,结果小猴子什么好吃的都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了。这句话里有两个多音字(只、空)来组组词,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结)来组组词。六.学习生字
1.我们发现这里藏着好多表示动作的词语呢!你能找到几个?掰、扛、扔、捧、摘、抱、蹦、跳、追。一边做动作一边来读一读吧!
2.小猴子下山看到了不少东西呢!它们有()的玉米,()的桃子,()的西瓜,()的兔子。先来看前面三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不能说一下这样的词语?那后面那个词语呢?你能来说一说吗?
3.这些好东西都是长在不同的地方的,小猴子下山来到了好多地方,他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这里填的都是什么?量词。
4.这里的这个量词还是我们今天要会写的,那就是“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写块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说,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第五篇:小猴子下山教案定稿
《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激趣导入,走进课堂
1、猜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谜底:猴子(出示图片、拼读)。
2、讲解“猴”字,左右结构,偏旁反犬旁与动物有关,还认识哪些反犬旁的字。
3、猴子住哪里?今天有一只猴子下山了,一起读课题—18.《小猴子下山》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清你所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生感知课文,读课文。边读边想:小猴子下山来做了些什么?
3、(生汇报,师贴卡片)小猴子先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再去了哪里,又看到了什么。
一块玉米地里看见了又大又多的玉米——一棵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片瓜地里看见了又大又圆的西瓜——最后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
三、字、词、句的学习
1、调皮的小猴子带着他的字词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考一考大家。(出示带生字带音节的词语)以自由拼读的方式进行。
2、帮助小猴过河,(出示去掉音节的词语)以齐读的方式进行。
3、傍晚时分,词语朋友和大家说再见了,还认识生字吗?(出示带音节的生字)以开火车的方式拼读。
4、小猴子把音节都变走,(出示无音节的生字)以男女比赛的方式进行,每一个字两遍。
四、动词的理解、掌握
(一)1、齐读;找找这些字都有什么共同点。(出示:掰、扛、扔、摘、捧、抱、蹦、追)
2、师生一起做一做动作。
3、小组内玩游戏,我们都是小演员。
4、抽生上台表演,组员猜读表示动作的字。
(二)1、找找共同点:(出示:掰、扛、扔、摘、捧、抱)
2、点明借偏旁识字法:举例《动物儿歌》《操场上》等
3、我们理解了这些字,请你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来说一句话。
(三)生字宝宝回到了句子里,你还认识吗?(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a)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b)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c)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d)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e)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四)生字回到课文里,小组比赛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五、读儿歌
小猴子送儿歌:(把故事情节与生字串联在一起)小猴子,下山来; 掰玉米,扛玉米; 见桃子,摘桃子; 见西瓜,抱西瓜; 见兔子,追兔子; 兔子蹦,小手空; 小猴子,不专一; 回家去,羞羞羞。
5、书写 块、往
1、拼读
2、组词
3、造句
4、观察,三看: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关键笔画
5、示范
6、评价
六、总结
小猴子对大家说,这节课,你真棒!小朋友也夸夸自己,我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