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沙镇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
双府发[2009]23号
关于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镇教育改革成果,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真正实现“富民强镇”战略目标,决定启动我镇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据古蔺县《关于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的精神,提出如下创建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纳入“富民强镇”战略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全镇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
“人人享有良好教育”的目标,为建设和谐双沙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我镇创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举内涵发展旗帜,努力实现办学规模与办学效益协同发展,教师素养与学生素质同步提升,教育质量与办学特色全面彰显。到2010年,全面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的相对均衡,大力促进双沙教育均衡、特色发展,全力保障双沙教育高位走强,力争在全县率先创建成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
三、主要措施
(一)全面启动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根据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满足区域常住人口适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为目标,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区域内学校布局结构,有计划、分年度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二)全面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根据四川省合格中小学建设标准,镇内所有初中、中心小学的装备水平全部达到基本标准。要不断加大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全镇中心小学、初中的田径场地实现标准化。
(三)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均衡“洼地”。目前,全镇基础教育相对不均衡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部分农村小学和办班点。要继续扶持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通过政策倾斜、结对帮扶等措施,加大对农村小学和办班点的扶持力度,加快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要继续开展农村小学创优工作,对通过评估验收达标的学校,区、镇(街道)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全面规范中小学学校管理,高位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德育机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和高尚人格的形成。要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内管改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学生、教师的科学评估制度,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切实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全面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促进学校、教师、学生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确保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要树立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在职培训提高制度,着力解决学科结构矛盾,配齐配强学校专任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加大骨干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支教轮岗和严格绩效考核制度,每年教师交流比例达到上级有关要求,以此来促进学校间教师队伍均衡。要继续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造就一批领军型人才,至2010年,全镇骨干教师的比例要力争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0%,并努力培养出一批县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要继续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按照“一镇一标”要求,落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
四、保障机制
(一)切实加强领导。创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是一项民生实事工程。镇成立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副镇长任副组长,各部门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成人员。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本区域内的创建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是各级政府重要的民生责任。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好领导教育、管理教育、发展教育的责任。要保障和加大经费的投入,全力推进创建工作。财政部门要将创建投入经费列入年度预算认真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具体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单位要把创建工作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加以规划落实,镇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统筹协调工作。
(三)积极启动实施。我镇创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虽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但校与校之间的不均衡性还比较大。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本着查漏补缺,分步推进的原则,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加大创建工作力度,确保2010年前成功创建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
(此页无正文)
二00九年二月十三日
主题词:均衡发展 创建 意见
抄送:县教育局
双沙镇党政办 2009年2月13日 印
(共印10份)
双府发[2009]23号
关于成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领导小组的通知
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位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我镇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研究,决定成立双沙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唐松 镇 长 副组长:王明举 副镇长 成 员:张宏达 白沙中学校长
许维立 双沙中心校校长
张泽武 双沙财政所所长
王 政 双沙卫生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双沙镇中心校,由许学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00九年二月十三日
主题词:教育 均衡发展 领导组
抄送:县教育局
双沙镇党政办 2009年2月13日 印
(共印10份)
第二篇: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精神,全面提高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缩小城乡间、校际间教育差距,现就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到重要位置
(一)巩固扩大成果。2000年我市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19号)等文件精神,切实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一比两率”(标准化学校比例、在校生年巩固率、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入学率)量化竞比机制,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课程改革扎实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普及,教科研活动广泛开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城乡教育差距正在缩小,义务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全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强化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对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奠基工程,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
二、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目标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维护教育公平,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
(四)总体思路。坚持以县(市、区)政府为主、因地制宜、统筹配置资源、软件硬件并重的原则,以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学区一体化管理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紧紧抓住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四个关键环节,稳步进行布局调整,大力扶持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和不同群体之间接受义务教育的差异。
(五)目标和任务。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宗旨,进一步巩固城区均衡发展的成果,实现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强化统筹,积极改善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相对均衡。具体目标:
——整体发展相对均衡。到2012年,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不低于95%,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年巩固率分别达到99%和97%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入学率不低于90%。
——办学条件相对均衡。在城区及经济发达中心城镇按照小学“4138”(4轨制、在校生1000人、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和初中“1215612”(12轨制、在校生1500人、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标准,一般农村和山区按照小学办学规模不低于2轨、初中不低于6轨的标准,校舍、场地、配套设施、师资、班容量等基本达标的要求,建设标准化小学和初中。到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布局结构调整规划保留学校的38%以上。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力争实现城域网的全覆盖,到2012年,“校校通”达95%,实现“班班通”学校在55%以上。
——师资管理相对均衡。县域内对每一所学校均衡配置教师,学校内对每个学科、每个班级均衡配置学科专任教师,促进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进一步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强化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构建教研和教师培训新机制,加强实验教师等专业教师的配备与培养,提高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强化政府职责,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
(六)强化领导,明确职责。成立以主管市长为组长,教育、人事、编制、财政、发改、建设、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在市教育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实施。各县(市、区)要建立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实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经常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情,及时作出决策,加强工作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抓好工作试点,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规划,提出各项政策措施。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保障职能,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落实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教育、编制部门要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及时做好编制的调整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其他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大力支持和配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七)落实政策,确保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并及时拨付教育部门,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20%和城市建设维护税的7%—10%足额用于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各项教育经费及时拨付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做到专款专用。
进一步完善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杂费,并免费为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教科书;按照小学生500元/学年,初中生750元/学年的标准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严格执行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小学生不低于355元/学年,初中生555元/学年,并逐年增长;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各县(市、区)具体负责本区域校舍管理,校舍维修改造资金除每年省政府按照1:1的比例与中央资金配套予以补助外,不足部分由市、县(区)政府负责。建立城市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长效机制,加强资金筹措力度,每年拿出一定资
金,用于市区标准化学校建设。
四、着力加强义务教育学区和标准化学校建设,逐步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上的差距
(八)积极推进农村学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革,在县域范围内,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推行乡镇中心校转变为学区中心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区中心校和学校三级管理的县域教育管理新体制。形成学区范围内经费、教师、设施、装备等办学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学区内教育的优质发展,逐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九)积极探索市区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在保定城区内积极探索四种模式:一是实质合并模式,一套领导班子,两个校区,教师统一安排使用;二是联合办学模式,即把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联合办学,进行一体化管理和捆绑式评价;三是整体孵化模式,在新建小区中,同步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学校,由优质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组建高水平的学校;四是旧校改造模式,即在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中给原有学校预留发展空间,逐步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十)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各县(市、区)要按照标准化中小学办学标准,对辖区内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核定,对没有达到基本要求的学校,做好改造规划,明确任务和时限。各县(市、区)要切实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并统筹安排上述建设项目,集中使用建设资金,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力争到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占布局调整后规划保留学校的比例达到38%以上。其中,经济条件、教育基础较好的县要达到45%,其它县均不得低于30%,接近完成此目标的县每年至少要增加2—3所标准化学校。
(十一)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城区,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用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教育、财政、发改、规划、国土和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市规划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科学规划中小学布局,形成与城市发展和群众实际需求相协调的教育设施布局。市规划部门要按中小学建设布点布局专业规划编制、审核新建小区和旧区改扩建详细规划,并负责规划的实施管理。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人口出生和适龄儿童数量变化情况,制定规划,科学合理地搞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小学布局调整要与加强薄弱校建设、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统筹规划、统筹实施。按照初中相对集中、小学就近入学的原则,对生源不足、教学质量较低、办学条件较差、社会不认可的学校要有计划地进行撤并,被撤并学校资产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使用。
(十二)切实做好住宅小区配套建设教育设施工作。在新区开发和新建改(扩)建住宅小区时,必须按规划给配套建设初中、小学和幼儿园预留建设用地,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建设工作,并与开发建设项目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旧区改造不得随意拆迁或占用中小学幼儿园场地校舍。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或占用的,必须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且根据规划要求,按国家建设标准预留校园用地或按标准易地重建。各级政府要制定中小学用地和建设的保护规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用地和建设的需要。
(十三)加快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大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硬件投入,建立设备运行维护保障机制;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努力推进“校校通”和“班班通”建设。大力开发教
育信息资源,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网和教育资源库建设,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度,遴选全市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及“名师课堂”、“名师讲坛”等资源上传教育网,免费提供给全市农村中小学共享。各县(市、区)和学校要以此为平台,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共享。
(十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大投入,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为宗旨,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整体发展、科学发展的质量观,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积极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打造兴趣课堂、愉快课堂、探究课堂、效率课堂。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发展和积极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五、建立校长、教师培养培训与交流机制,合理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十五)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保质保量配齐教师,在出现自然减员时要及时予以补充。市编制管理机构要综合分析我市的教育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加强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及时核编,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编制标准核定全市教职工编制,并向农村学校倾斜。全市中小学校定编定员工作要与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及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各县(市、区)要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称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加强对辖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
(十六)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度。按照国务院规定,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落实好教师工资待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轮流到农村中小学和城市薄弱学校任教,实施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团队交流。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必须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镇优质学校研修学习等制度。实施以县(市、区)或学区为单位,逐步建立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切实解决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不足的问题。
(十七)加强农村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校长任职资格,精心选配好学校校长,把责任心、事业心强,懂教学、会管理的干部充实到校长队伍,努力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师网络联盟计划,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与时俱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广泛性。在完善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校本研修制度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联片教研和集体备课。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尽快在县(市、区)域内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骨干教师队伍。各县(市、区)要将中小学教师每人每年30元培训费纳入财政预算,各学校要按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满足培训工作需要。到2012年,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0%,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68%。
(十八)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档案管理,严格师德考核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模范履行《中小学教师行
为规范》,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六、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教育公平
(十九)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积极创造条件,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学校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不得挤占音乐、体育、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不得以任何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得举办各种形式的“奥班”、“奥赛训练班”等。
(二十)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明确司法、工商、劳动、文化、物价、公安等有关部门及乡镇政府、村委会的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发挥部门职能,做好学生入学通知及辍学劝返等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完成义务教育。
(二十一)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各县(市、区)要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经费预算,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并按照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就读学校,并且一律不得收借读费、赞助费等。建立由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工作。
(二十二)改革中考招生办法。继续实施公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公助指标生定向分配到初中的政策,不断扩大指标生比例。指标生数量分配要向农村初中和城市薄弱初中倾斜,并降低指标生录取最低分数控制线,增加农村初中和城市薄弱初中考入重点高中的数量,以增强他们的办学信心,逐步实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的均衡。从今年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即2013年初中毕业生开始,公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公助指标生招生计划将严格限定录取各初中学校划片招生范围内的在籍在校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籍在本校,且初一至初三年级三个学年均在本校学习)。
(二十三)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并优先保证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继续深入开展普及特殊教育达标县创建活动,逐步使县(市、区)域内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或接近健全儿童、少年的水平。到2012年,所有县(市)都要建成特殊教育中心。
七、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十四)建立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研究制定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评估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当地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并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各县(市、区)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从2010年起,市政府对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市、区)予以表彰奖励。
第三篇:镇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双府发[2008]126号
关于推进全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落实“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主题,切实推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政府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始终把素质教育作为办学育人的根本,进一步统一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家庭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把切实推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十一五”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突出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建设两个重点,抓住办学条件、师
资队伍、教育质量、扶弱助学四个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镇域内中心校与村小教育差距明显缩小,我镇学校办学经费、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二、实施步骤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镇中心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和教师。
2、改革教师配置模式,促进教师资源向村小倾斜。严格按核定的编制配足、配齐农村小学教师。核定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积极鼓励中心校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任教。建立完善中心校教师支持村小学校的机制,加快实施中心校教师到村小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制度,努力缩小我镇校际师资水平的差距。
3、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好农村教师的待遇。认真执行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的政策规定,逐步缩小我镇、校际间不合理的教师收入差距。采取切实措施缩小村小与中心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差距。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住房困难问题。
4、加强师德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培养。大力表彰先进,建立培训机制,落实教师培训经费,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加大对农村学校、薄
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2010 年前使所有农村教师完成不少于240 学时全员培训。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优良传统和文明风尚,表彰和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典型和尊师重教的先进事迹,完善职称评定、福利待遇、表彰奖励等激励机制,促进优秀教师成长。广大教师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加强自身业务和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保证经费投入
要加大财政对公共教育的支持力度,为推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经费保证
要优先保证农村教育发展所需资金,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教育投入,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抓好已有农村教育项目的实施,认真组织实施“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
(三)、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中学、镇中心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支持教育改革和创新,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管理教育工作。各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
2、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平民教育的观念,更加关注群众子女尤其
是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问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更加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树立教书育人观念,不仅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做人;树立创新观念,改革创新育人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树立开放办学观念,面向社会,影响家长,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3、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各个方面。注重青少年思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报效社会的使命感。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基地建设,提高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4、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体育和健康,教育,把加强体育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开足上好体育课,实现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重视并组织开展好中小学健康快乐课外话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5、积极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加快构建新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形成强大合力。
推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实现富民强镇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保证。镇党委、政府将分解和落
实目标任务,细化措施,加强指导和督查,扎实推进。通过共同努力,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二00八年九月六日
主题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意见 抄送:县教育局
双沙镇党政办 2008年9月6日 印
(共印10份)
第四篇:长葛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长葛市人民政府文件
长政[2007]77号
长葛市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切实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现就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大力推进均衡发展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转移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把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快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的差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我市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全面履行职责,加强统筹调控,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措施,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在推进“普九”巩固提高进程中,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斗目标,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推进市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来。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的同时,推进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日益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的教育改革,保障教育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县级政府教育督导工作三类地区的划分,我市应于2010年底前基本实现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乡镇政府要根据“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期规划、分类推进”的原则,制定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规划,按照当地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均衡发展体制
(四)构建与确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和制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投入、办学条件、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要建立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要根据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逐校进行摸底,明确薄弱学校投入缺口及办学条件差距,制定限期改造计划。强化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学校管理,努力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我市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逐校监测和分析,掌握发展动态,采取针对性措施。市级财政要根据教育发展情况,分安排建设资金,保证校舍经常性维修,全面消除中小学危房。乡镇政府要根据市政府的统筹安排,划拨用地,调动村民委员会的办学积极性,共同建设好学校。发展改革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将城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从规划、项目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在实现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基础上,为城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五)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按照“明确 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依法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预算,建立省、市、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对城市家庭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贫困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提高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满足教育教学需求。2008年,全市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要全部达到省定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2009年,执行中央出台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定额。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按中央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根据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要求,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在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基础上,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管好用好省级财政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经费。
(六)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城区要根据城镇化进程、新区开发、人口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中小学布局,确保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力争在3年内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大班额问题。严格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或交相举办重点学校,以实验班、特长班等名义举办重点班、快慢班。严格禁止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并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推进和完善中招改革,逐步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使薄弱初中的毕业生也能共享优质高中的教育资源。
三、加大建设力度,促进办学条件均衡
(七)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认真执行《长葛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根据生源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校布局调整,适当调整和撤并生源明显不足、办学条件差的薄弱学校。城区学校规模容量要满足九年义务教育需要,小学和初中的班额控制在规定范围,防止出现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办学条件紧张、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对地处偏僻、交通不方便的乡村要办好高年级寄宿制学校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出现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要通过撤点并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努力做到校园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班额合适,并达到安全、卫生及绿化美化标准,使全市每一所学校均能达到较高的办学水平。
(八)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改造好现有的农村中小学危房,健全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和改造长效机制,实施校舍维修、改造项目,使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保新增危房得到及时改造和修缮,切实消除新增危房。
(九)加大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薄弱学校随着生源的下降,生存和管理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要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必须在经费、设备、师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同时,要积极采取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薄弱校改造,切实改变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面貌。要充分发挥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强校”带“弱校”,促进共同、协调发展,尽快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十)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要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寄宿制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建设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设施,实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达到有符合办学规模要求的校园用地和教学用房,有合格的教师,有合格的实验室、图书馆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有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食堂和宿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建设,配置好校医和生活教师,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食堂、食品、宿舍卫生安全,防止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故的发生,营造洁净、安全、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校园体育设施,配套图书室、音乐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设施设备,丰富学生课外活动。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设立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要重视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沟通、联系,接受社会群众对寄宿生的学习、生活、管理的监督。
(十一)完善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用好用足各种设备。新建的中小学教学实验室设施达省颁标准;图书馆(室)图书、设施到2010年基本达省颁标准;音乐、美术器材的配备不低于教育部Ⅱ类标准;体育器材配备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的要求。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完善和运用好教育城域网,建设校园局域网,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装备的作用,推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四、调整优化充实,促进师资素质均衡
(十二)全面提高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主线,全面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要选派德才兼备、进取心强、具有开拓意识的管理干部充实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领导班子,组织一批农村学校或城区薄弱学校的校长到优质学校跟班学习,建立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轮换制度,帮助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提高备理水平。试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深度融合、捆绑发展的模式,通过“校对校”的教师交流和帮扶,推广先进经验,加强示范引领。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市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等制度,促进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根据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每年适当录用一些紧缺学科的中小学新教师,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均衡发展。
(十三)进一步加强城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以“新课程、新技术、新方法”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孝计算机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广泛性。帮助农村学校、城区薄弱学校建立校本培训制度。要切实保障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要多渠道筹措培训资金,保证农村教师新课程培训和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需要。
五、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均衡
(十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要全面落实教学计划,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做到“两开、两增、两减”,即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减少课外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启动“阳光体育运动”。要加强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推动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等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中考改革;公安、工商和文化等部门要认真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专项行动、平安校园活动和青少年维权行动,切实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十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在加强对面上工作指导的基础上,要将工作重心下移,更多地关注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的课程改革,积极构建校本培训与教研相结合的平台。整合专家、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力量,共同研究、协作攻关,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模式。要立足我市现实,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当地农村社会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六、落实扶持措施,促进受教育机会均衡
(十六)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各乡镇(办事处)、各相关部门、学校要认真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残疾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义务教育工作。要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工作,确保资金落实到位;要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在学习和生活上要给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相关部门要协调整合力量,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监护人)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管理体系。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登记、结对帮扶制度,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让“留守儿童”有一个温暖的生活学习环境;要加强特殊教育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办好特殊教育学校,配备专业教师和必要的康复设备;要加强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管理,保证残疾儿童少年有一个较好的康复和学习条件。
七、强化落实,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推进(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推进辖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薄弱学校制度,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的指导,帮助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十八)完善教育督导。市政府教育督导团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政”“督学”重点,通过综合“督政”与专项督导,促进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切实落实好所承担的义务教育和薄弱学校建设任务,坚持依法督导,强化监督指导职能,充分利用媒体和社会监督效能推进工作开展。要实事求是做好每年教育自评工作,及时查找薄弱环节,落实整改措施。
(十九)优化教育环境。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学校、服务教育、服务大局的意识,依法保障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继续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对学校的各种检查行为。严禁向学校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摊派,不经市纠风领导小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学校擅自进行检查。
二00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教育 意见 方案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室,市人武部,市法院,市检察院。
长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12月28日印发
第五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李永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法,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现阶段义务教育中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这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所在的学校距离县城只有三公里,一部分学生喜欢到县城就读,导致县城学校出现大班额的现象,农村学校的生源不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县城学校相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得到优先发展。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设备、设施等存在着较大差别,客观上造成了学校之间的强弱之分。其次,人为因素造成的。县城学校在缺教师的情况下,采用招考教师的方式,选拔优秀教师。大部分优秀教师通过考调的方式进入县城学校任教,导致了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素质低于县城教师素质,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自然有了很大的差距。再次,与受教育者的选择有关,家长与学生有权力去选择学校,这样,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就选择县城学校就读,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就只能在农村学校就读。另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适龄儿童数量多,各所学校的学生很多。近几年来,由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有所改变,自觉履行计划生育职责。适龄儿童和急剧减少,学校面临生源不足的现象,这为学生的流动提供了条件,因为每所学校都在抢生源。这样,学校的强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实力强的学校学生较多,反之学生较少。这种现象的存在确实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良心工程。对个人来讲,它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对整个社会而言,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能否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 1
教育的均衡发展,来保证教育公平。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提高认识,推进教育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关注得特别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保障问题。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认识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差距,将缩小义务教育的差距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的重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要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搞好以下两点:一要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在统筹规划、整体布局上合并一些校点,重点建设农村标准学校,真正发挥教育资源最佳效益,使农村学校在资源配置上逐步向城市学校靠拢,逐步推进农村学校城市化。二是实施城市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用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带动农村学校全面进步。近几年来,我县的“支教”和“轮岗”制度初见成效,逐渐形成“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格局。
再次,加强培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是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他们扎根农村安居乐教提供保障。要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岗位津贴,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的各项社会保障机制。二是在保证教师数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加大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最后,建立机制,确保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差别,形成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和借鉴其他地方探索的方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
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最终才能实现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基础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但毋庸置疑,我们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坚持走教育均衡发展道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