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一)》教案3(共5篇)

时间:2019-05-13 22:3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蜗牛(一)》教案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蜗牛(一)》教案3》。

第一篇:《蜗牛(一)》教案3

蜗牛

一、内容分析 :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蜗牛”这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吃食和饲养方面的情况,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但他们自从学爬、学走、学讲时起,就已经可以自己学习,通过模仿和自己反馈的机智学会了不少东西。因此,在观察蜗牛时,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看作一张白纸。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主动探究事物。这样,获取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鲜明、丰富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因此,开好这个头,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大。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重在让学生经历按一定顺序去观察的过程,不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只要是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只要没有错误,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就行让学生通过活动建构自己的关于蜗牛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科学概念:

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过程与方法: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三、活动准备 : 每个小组课外捕捉若干蜗牛,每人准备好放大镜,一组一张白纸,一张记录纸;食盐、苹果、面包、菜叶、萝卜、葱头等

四、活动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布置教室:(1)大屏幕显示一个画有蜗牛的像框。(2)每组桌上的水槽中都放着几只蜗牛。)老师: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水槽,大家刚才一定看到了,老师为你们 准备了一种小动物,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 学生:蜗牛。

老师:你们喜欢蜗牛吗?

老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蜗牛的知识。

(二)创设直观情境,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其兴趣

老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关于蜗牛的动画故事。

学生看动画片(动画片中介绍了蜗牛的种类、生活习性、颜色等特点。)老师:谁来说一说,你从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哪些关于蜗牛的知识? 学生:回答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

老师: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了这么多的知识。

(三)设置疑问,启发探究

老师:接下来,我请同学们思考,除了刚才画面中了解的蜗牛的知识,还想了解蜗牛的哪 些知识?同学们提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鼓励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进行 探究,并把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列到黑板上。如:外形、运动、饲养。

(四)深入探究,学生解疑

1、首先观察蜗牛的外形,这个时候我做了一些提示,如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然后采用四人小组的形式,让学生用手中的放大镜进行观察。观察完后,四人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代表全班进行交流。

同学们观察到了蜗牛的壳、眼睛、触角外,还有很多新的发现。

2、接下来是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观察前,我提出问题并出示观察要求。如:(1)蜗牛靠身体的哪个部位来爬的?(2)怎样爬?(3)爬的快慢怎样?

并要求学生放声读一读,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明白主要观察什么,从哪些方面观察,观察时我引导了一句:“观察时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把蜗牛放在刀刃上、尺子上、铅笔上、文具盒上等。

3、接下来是研究蜗牛的吃食和饲养,我只是给学生们进行引导,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到下课铃响的时候,我们的研究还没有进行完。我向同学们征求意见,怎样弥补这个缺憾呢?有的说接着上、接着研究;有的说下节课研究;有的说回家自己研究。因为下节课是别的学科的课,最后我们统一了意见,带着疑问回家后进行研究。下节课带着研究成果再共同进行交流。

第二篇:《蜗牛与黄鹂鸟》教案3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剧的创编与表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蜗牛黄鹂鸟》的内容,并更好地表现。

2.通过音乐剧的创编与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音乐剧的创编。

2.集体表演如何有效组织,做到活泼而有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我们先来复习歌曲。2.老师播放《蜗牛与黄鹂鸟》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二、创编音乐剧

过渡语:我们今天要进行音乐剧的表演,先来创编剧本。

(一)创编音乐剧情节。

1.师:书中提供给我们六个场景,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场景进行创编。完成情节、对话、表演、动作、音乐等内容的设计。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二)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讨论结果:(1)第一幅图。

表现安静的气氛,选择《森林与小鸟》中描写森林的一段音乐。(2)第二幅图。设计对话:

猴子说:“再过几天葡萄就要成熟了,到时候我一定爬上去吃个够。”

长颈鹿说:“等到葡萄成熟的时候,我一抬头就能吃到。”(3)第三幅图。

表现蜗牛很慢的爬树,选择速度较慢的音乐。(4)第四幅图、第五幅图。

表现黄鹂鸟对蜗牛的嘲笑,学生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5)第六幅图。

表现动物们都在嘲笑小蜗牛。选择用打击乐器模仿热闹的场面。

(三)分段练习。

学生可用不同形式分组进行练习。

三、完整表演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播放《森林与小鸟》开头音乐。音乐方案对话设计:

猴子说:“再过几天葡萄就要成熟了,到时候我一定爬上去吃个够。” 长颈鹿说:“太好了,等到葡萄成熟的时候,我一抬头就能吃到葡萄了。”

黄鹂鸟说;“哈哈,你们看,葡萄还没成熟呢,蜗牛这么早就已经往葡萄架上爬了,哈哈,太可笑了!等过几天葡萄成熟了,我一定要飞到藤上吃个够。”

小蜗牛说:“我也很想吃葡萄,但是我爬得很慢,不过没有关系,我早早地就开始往树上爬,相信葡萄成熟的时候我一定能和你们一样吃到甜甜的葡萄。

播放《龟兔赛跑》中乌龟音乐。学生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注:当唱到“葡萄成熟还早得很,现在上去干什么”这一句后,同学们可模仿笑声,打击乐声等。声音结束后唱最后一句“阿黄阿黄鹂你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加打击乐器伴奏,笑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表演,希望同学们像小蜗牛那样有坚定的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三篇:《蜗牛(一)》教案——第2课时

《蜗牛

(一)》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2.经历观察蜗牛运动的现实过程。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不断发现新的观察内容,蜗牛运动的观察以及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蜗牛的运动以及生活习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放大镜、玻璃片、“学乐师生”APP、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一堂课,大家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蜗牛的问题,对蜗牛也已进行了一番比较仔细的观察了,那么,蜗牛有脚吗?为了继续研究,所以,今天我们又请来了大家的好朋友——蜗牛。咱们继续对它展开研究。蜗牛到底有没有脚?如果有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没有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二、新授

1.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1)那么,小朋友我们就赶紧开始观察吧,请大家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学生交流,引导说出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

(2)小结:蜗牛没有像人,兔子,蚂蚁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2.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在玻璃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下面我们就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让透明的玻璃解开蜗牛爬行之迷吧,看看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3.哪位小朋友已经发现了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快点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吧!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4.好了,这位小朋友请你用各种方法描述一下蜗牛的爬行吧(引导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适时给学生鼓励)5.蜗牛除了能在玻璃上爬行,它还可以在哪些地方爬行? 6.学生交流并试验

(引导学生让蜗牛在小木棒、棉线上爬行。)让学生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7.在观察蜗牛爬行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8.学生交流,蜗牛爬行后留下的痕迹 9.那谁来推测一下这些粘液可能有什么作用? 9.观察蜗牛居住环境以及食物

(1)蜗牛小伙伴来到我们课堂上,我们该怎么招待它?(2)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3)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4)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实验用品。

(5)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

(6)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

(7)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三、练习

1.在观察活动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保持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不打扰它们 B 观察过的小动物随便放在路边就行了 C 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A 粘液 B 脚印

3.蜗牛通常在夜间活动,给蜗牛喂食时间一般是在()A 早上 B 中午 C 傍晚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根据对蜗牛的了解,给蜗牛小伙伴设计一个家,饲养它,把它养的壮壮的,给它一个温暖的家,好不好?

五、作业

回忆蜗牛的运动、饮食规律以及居住环境

六、板书

蜗牛

(一)蜗牛的运动 腹足 粘液的用途 蜗牛吃食物

第四篇:蜗牛教案(范文)

6《蜗牛》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科生字词,积累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蜗牛。(教师出示图片,和课题)

师:对,是小蜗牛。为了了解这位新朋友,老师收集了一些关于蜗牛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出示课件)

过渡:通过这些图片,大家对这位新朋友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还想不想知道蜗牛更多的故事呢?今天我继续学习第六课《蜗牛》。

2、复习生字词

熟悉、犄角、触角、螺旋形、巡视、爬痕、畏惧、挪动、登攀、坚持不懈、长途跋涉。

二、学习三自然段,体会蜗牛的“胆小”。

1、边读边思考:作者对蜗牛的看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作者小时侯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蜗牛,观察它们的动静,开始小作者认为蜗牛是个胆小鬼!最后,蜗牛爬上了垂直的墙壁,作者开始敬佩它!

2、那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了它是一个胆小鬼? 同学汇报,教师点拨:

① 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② 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3、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读出蜗牛的胆小。

4、这只小蜗牛真胆小呀,谁来演一演。(师配读,学生演)

三、研读第四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过渡:如此胆小的蜗牛,作者怎么会敬佩它了呢?(老师看谁最会发现问题,快读读课文,去找找原因吧!)

1、默读课文4自然段,小组交流填表格。

2、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1)爬行角度——垂直向上。(慢极了)(2)背上的负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3)摔下来的表现——掉下再上。(4)爬行的方式--------挪动(5)所用的时间-------几十分钟

3、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毫不畏惧,一步一步努力地向上爬,经过了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让作者对它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播放视频《蜗牛和黄鹂鸟》同时也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出示句子。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哪!这句话的意思。

四:观察方法的学习

(1)观察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不仅要看事物的整体,还要观察每个部位的样子;(3)观察时不仅要观察静态,还要观察动态。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6、蜗牛

胆小鬼 敬佩

不畏惧 不退缩 不放弃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第五篇:蜗牛教案

感悟从读中来

——《蜗牛》教案

洪江区幸福路小学 王敏

【正文】

一、教材分析

本文写“我”听到一首歌谣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启发学生细心观察动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蜗牛,激励学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三年级学生初步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很感兴趣,并有了一定的观察经验,这些为本课观察方法的指导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质疑探究法、读想结合法、感悟体验法、应用实践法。

二、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掌握本课会认字、会写字和词语。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师:孩子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好不好?看看谁最聪明,最先猜出来。“说它是牛,不拉犁头,春夏秋冬,背着屋走。”

对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动物朋友——蜗牛。

2、师:你们见过蜗牛吗?它长什么样儿?(生描述)

3、听,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正在院子里唱着呢:“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生读歌谣)

4、一首动听的谣,一段美好的时光,总会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郑晓东的回忆,一起来到他的童年,来到潮湿的墙根儿下,跟着他一块儿感受捉蜗牛、看蜗牛的乐趣。

二、情感朗读,感悟:

1、师: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课文,要求把课文读熟,你们做到了吗?好,我来检查检查。(指名5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应该怎么做?注意倾听。

2、读后评价。

3、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课文,通过文字和作者对话,和小蜗牛对话。读完了之后,和大家谈一谈你的感受。

4、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5、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说些什么吧,赶快和大家说说吧!预设:

1、我觉得捉蜗牛很好玩。

2、我觉得现在城市里很难再找到蜗牛了,我怀念童年,心里有淡淡的惆怅。

3、我觉得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三、读文,品词析句:

(一)、品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孩子们真了不起,才把课文读了一遍,就已经有了这么多独特的体会和感受,真不错!

1、回忆是美好的。在回忆中,作者对蜗牛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起初认为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开始敬佩它了。)

2、那么,作者为什么认为蜗牛是一个胆小鬼?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蜗牛胆小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

〖预设〗:(1)、“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A、你可以把“总是”换一个词语么?(老是、经常)

B、孩子们,藏在硬壳里的蜗牛当时会怎么想呢?(生想象、交流,体会蜗牛的胆小。)

C、师指导朗读:哦,是够胆小的。引读: 师:也许只是一阵轻轻的风吹过,蜗牛却感到很害怕,——生读:“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师:也许只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轻轻地飞过,蜗牛却感到很危险,——生读:“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师:也许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匆匆路过,蜗牛却感到很恐惧,——生读:“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2)、“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巡视”一番,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

A、谁能把这一句话中的动词找出来?“探出、巡视、伸出碰、缩”。B、我们一起来扮演扮演蜗牛,做做它的动作。

C、下面我们同桌两个同学互相演一演。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演。(3)、嘿,真是一个胆小鬼!

A师导读:蜗牛是那样的小心翼翼,我看到了都忍不住嘲笑它:“嘿,真是一个胆小鬼!”

B、过渡语:童年时代的郑晓东就是这样仔细地观察着蜗牛的每一个动作,他观察的那么投入,他观察得那么耐心细致,蜗牛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他都观察到了,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再次感受蜗牛的胆小吧!引读: 师:当看到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说——生:嘿,真是一个胆小鬼!

师:当看到蜗牛从硬壳里小心翼翼地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巡视一番时,你会轻轻地说——生:嘿,真是一个胆小鬼!

师:当看到蜗牛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你会笑着说——嘿,真是一个胆小鬼!

师:蜗牛真是太可爱了,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碰了它一下,它立即把头缩回去,你会摇摇头说:“嘿,真是一个胆小鬼!”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语:在作者的眼中,在作者的心中,蜗牛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作者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嘲笑它的。可是后来,作者为什么又敬佩它了呢?请孩子们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1、请孩子们找到答案后,同桌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2、师小结:我听明白了,我对蜗牛的看法发生改变就因为一件事——爬墙。孩子们,蜗牛爬墙爬得慢极了,让我们用最大的耐心仔细地看它往上爬。

3、孩子们,对于蜗牛来说,爬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从课文中的哪一个词中可以看出来?(长途跋涉)

4、我们来看看蜗牛艰难的行程:(1)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老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

指导朗读:孩子们,蜗牛背上的壳多重啊,爬行的又是垂直平面,难度该有多大啊!我们可以读得再慢一点,再沉重一点吗? 过渡语:“看得出,蜗牛爬得很努力。好半天,在它的身后留下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爬痕。”注意这个词,好半天,蜗牛爬的时间很长啊!谁来读这一句?

(2)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可它还在不懈地向上爬,只是有时稍停一下,喘一口气,又继续往上爬。引读:

师:是的,蜗牛爬得太慢了,爬了好半天才爬了这么一点儿,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可它——生读:还在不懈地向上爬,只是有时稍停一下,喘一口气,又继续往上爬。

师:蜗牛爬得很吃力,背上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又是在垂直平面上爬行,多艰难啊!可它——生读:还在不懈地向上爬,只是有时稍停一下,喘一口气,又继续往上爬。

师:这就是那只被作者嘲笑为胆小鬼的蜗牛,在困难面前它没有畏惧,它没有退缩,勇往直前。请大家齐读——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可它还在不懈地向上爬,只是有时稍停一下,喘一口气,又继续往上爬。过渡语:可爱的蜗牛啊!我想逗逗你,意想不到的是,你竟然从墙壁 上摔了下来,你摔坏了吗?我好担心你啊!

(3)我以为它会畏惧,会退缩,会放弃爬墙的努力,然而,它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点儿地努力向上挪动着。

孩子们,蜗牛会畏惧吗?会退缩吗?会放弃吗?(板书:不放弃、不退缩、不放弃)

师:蜗牛虽然爬行很艰难,但是凭着它不懈地努力,最终它到达了墙壁的顶端,我们为蜗牛鼓掌好吗?那么,蜗牛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预设:

1、蜗牛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2、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坚持不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从蜗牛爬墙的长途跋涉中,你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吗?只要你像蜗牛这样,一步一步地坚持向上爬,付出努力,克服困难,世界上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这就是蜗牛精神。在困难面前,你会学习这种蜗牛精神吗? 练习:

1、小明在背课文时觉得课文太长了,不想再背了,我想对他说:“。”

2、当我 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四、总结,欣赏励志:

师:儿时的观察、思考让作者写出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赞美蜗牛的回忆性文章,这段回忆又让我们认识并了解了可爱、勇敢顽强、坚持不懈 7 的蜗牛,作为锦上添花的礼物,下面我要把一首名叫《蜗牛》的歌送给大家。

「展示课件第四屏」播放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并出示歌词。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

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挂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师:孩子们,希望你们都能像课文中的蜗牛一样,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展示课件第五屏」

路在脚下,只要走,就有希望!

下载《蜗牛(一)》教案3(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蜗牛(一)》教案3(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蜗牛教案

    观察日记——我喜爱的小动物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观察的方法; 2、 学会以日记的方法写小作文,内容要详细、生动; 3、 培养观察的意识,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 二、 重点难点: 1......

    《蜗牛》教案

    第三课 蜗牛(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

    蜗牛教案

    6、蜗牛 学习目标: 1、我读课文第3自然段,通过勾画关键词、句、做批注、表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方式,体会蜗牛的特点。 2我体会蜗牛特点时,感悟到抓住蜗牛动作来体会蜗牛胆小......

    教案蜗牛

    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

    3·4年级教案一

    教案一 1、教师: 2、教学题目:语文知识大比。 3、教学目的:通过拼音、词汇、诗词等方面的知识比拼,让孩子们熟悉一些基本的拼音、词汇。或者学到一些新的词汇,同时也帮他们巩固诗......

    蜗牛公开课教案(共5篇)

    16、蜗牛 一、课时目标: 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2.学习蜗牛那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使学生养成不怕困难挫折,勇于攀登的好......

    蜗牛(一)教学设计

    蜗牛(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①会用文字描述或图画的方式记录蜗牛的身体特征。②会用简单的表格记录观察蜗牛的情况。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对蜗......

    《小蜗牛》教案

    《小蜗牛》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规范书写5个生字,认识部首“子”“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好久”等词语的意思 能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