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是什么》教案
一、揭题,唱《幸福拍手歌》导入。
二、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三个青年人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再次阅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四、。理解三个青年说的话。
读句子
想情景
议现实
感情读
五、汇报交流后小结。
六、除了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七、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
八、你们想知道老师的想法吗?请大家家一起来谈谈幸福。
九、总结。
十、作业:
1、课外阅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2、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笔,题目自拟
教学描述:
一、唱《幸福拍手歌》导入。
我和同学们一起演唱《幸福拍手歌》,在歌声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在热烈的气氛里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幸福,是多么温暖的字眼,人人都希望得到它,享用它。可究竟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学生顿时愕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请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读题。)
二、自学课文,理清脉络。
(一)接着我请同学们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纠正不当的读书姿势,留意学生的反映。
2、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XX:课文讲了三位青年找幸福的故事。
XX:我觉得张非说得太简单,本文讲三个年青人十年前为人们疏通了一口泉眼,砌起一口井,智慧女儿代表人们感谢他们并祝他们幸福,可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幸福,于是智慧女儿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十年后他们明白什么是幸福。
3、(学生评价这两位同学的答案。)
生:XX的简洁。
生:XX的具体。
(三)师: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
生: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
二、紧扣主题,自读自悟。
1、师:他们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学生边读边画。
2、填补空白,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第()位青年通过()感受到了幸福。
3、小组交流后汇报。
4、想象他们在这十年中发生的故事。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例如:第一个青年和他们分手后来到了一个城市,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医术,最终成了一名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医生。这年,灾难降临了这个城市,这里出现了一场瘟疫。许多人为了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避瘟疫,纷纷离开这个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为医生,他比别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胁,可是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潜心钻研医治这场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迹出现了,他运用一种独特的配方消灭了瘟疫。原来背井离乡的人们又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城市,往日萧条的城市又逐渐恢复了繁华。
(如果说开始学生只停留在理解的表层,那么现在应该多了一点感性的体验。)
5、老师小结归纳:“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本是拉芳洗发水广告的一句话,却是一句至理名言。不是吗?就像课文中,第一个青年当医生救了很多人,所以他幸福;第二个青年到处
流浪,但他为人们做出了贡献,所以他也幸福;第三个青年做农民,他种的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他也非常幸福。他们三个人幸福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让别人幸福,别人幸福他们自己就幸福。所以,一个人幸福不是真的幸福,大家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
(板贴: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
三、联系现实,深化理解。
1、师:“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其实就有这样的人。在非典期间,那些白衣天使,尤其是像牺牲的叶欣、邓希贤等,他们为病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你们能说出了自己所了解的事迹吗?
2、学生汇报。
(例如:我们都熟悉的雷锋叔叔不正是这样的人吗?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途中帮大嫂抱小孩,送他们回家,帮列车员打扫卫生等等。在他的日记里写道:“为人民服务是光荣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在讲述中在交流中,他们认识到这些人为什么能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为他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做了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他们为此而感到幸福。
四、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1、如果说前段的教学是在预设中生成,那么后面的课堂应该是水到渠成。XX首先“发难”:“张老师,您幸福吗?”
2、我非常肯定地回答了他。同时我也反问同学们:“孩子们,你们幸福吗?你们又认为幸福是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哗然。)
“上个学期,老师让我给几个成绩差的同学补课,我开始很不愿意,可是后来我看到他们在我的帮助下取得了进步,我又感到很甜蜜。”
“我幸福,我有父母的呵护。”
“过生日的时候,看着一大堆礼物,我会感到很幸福。”
„„
原来幸福是多元的,孩子们的激情感染了我,我说:“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她披着雨露,带着清香,亲切温暖地包裹着我们。在孤独、无助来临时,看到幸福,就好像春天来临时,心底里泛起的茸茸绿意,看到幸福,就好象是在寒冷的冬天看到阳光,不知不觉中心也变得暖洋洋亮光光。”
第二篇:幸福教案
《幸福》教案
一、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幸福是由自己决定的,幸福与否,取决于自己怎么看待。以及学习变得更幸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幸福,增进幸福的方法
三、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四、教学课时:1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过程(提纲)
(一)、引入
台湾版《幸福是什么》视频,引发中国人对幸福的思考,每个人都在向往更幸福的自己。
写下自己所拥有的,认识到自己的幸福:
写下一些以“我”开头的句子,内容是你觉得幸福温馨的,或者你觉得幸运的,开心的,满足的,比如说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的爸爸妈妈都很爱我,我有知心朋友,我还很年轻等等,我有某一种才能等等都可以。
其实大家很幸福,因为在同学们的身边有爱你们的父母,有关爱你们的老师和一起奋斗的同学。谈谈他们带给你幸福的一件事。
(二)认识幸福
有一则小幽默说:
一位青年学者去请教他的导师:“幸福是什么?”导师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就像甜甜的笑。”学者去问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乞丐说:“幸福就是所有人都向我的碗里放钱,面值越大我就越幸福。”学者去问一名惯犯,惯犯说:“幸福是得到自由。”然后低声在学者的耳边说:“是下次犯罪时不会被抓到。”学者又去问另一位学者,对方说:’幸福是。。”他停顿了一下,说:“是你的研究报告署上我的大名。”
一笑之余,我们似有所悟。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体验,对幸福的诠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同学们会怎样解释幸福呢?在你眼里幸福是什么呢?
那么幸福到底该被如何定义呢?下面这位哲学家的故事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有一位哲学家,当他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位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小屋里,尽管生活不便,但是,他总是觉得自己很快乐、很幸福。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这样的生活也能算是幸福吗?”
哲学家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哲学家一个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这样的生活你还觉得幸福吗?” 哲学家回答:“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能不让人觉得幸福呢?”
几年后,哲学家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的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幸福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种些花,种些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
后来那人遇到哲学家的学生,问到:“你的老师总是觉得自己很幸福,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学生笑着说:“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看完这个故事,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悟。(两位)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它的定义存在于你们自己的心中。人的一生不管你物质生活充实或者贫乏,只要你身心愉悦,就是在过着幸福生活。幸福与否,取决于你怎样看待。就像这位哲学家,他看到的都是生活积极的一面,所以他不管环境如何都感到幸福,试想如果这位哲学家看到的都是拥挤的房子、孤单的生活、糟糕的环境,那么肯定他是不会觉得幸福的。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同样,生活反馈给我们的影响也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如果内心是悲观的、消极的,那么我们从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将是伤感的、带着痛苦的;如果内心是乐观的、积极的,那么不管生活给予了我们什么,我们都能感觉到同样的幸福和快乐。
(三)、如何变得更幸福 1.关注生活的积极面 2.从正确的角度提出问题 3.接受自己全然为人 4.相信自己
5.你的注意方向决定你幸福与否 6.懂得真正的感恩
我们可以每天记录5件哪怕很小也值得感恩的事情,做更多感恩的行动。7.身心互动原理
小宝宝大笑的视频,实践笑的动作可以引起愉快的情绪。8:遵从你内心的热情
我们一生中有很多想要拥有的东西,比如友情、健康、爱情、自由、地位、高分、知识、爱心、金钱、欢乐、诚信、事业、亲情、青春、终生享受美餐、大学录取通知书等等,请把你认为最重要、最珍贵的五样东西写在下面:
A.B.C.D.E.9:多和朋友们在一起
10:有规律地锻炼 11:睡眠。
机动内容:
(四)、缺乏幸福的原因
1.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2.缺乏信念
3.老爱比较
一个女孩自杀跳楼的故事,表明别人过得不一定比自己好。4.不知道奉献 5.不知足
6.相互不信任 7.过于焦虑
8.对生活的消极心理
第三篇:幸福教案
教材分析:《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幸福是什么》是一种超人体童话,童话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或介绍科学常识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同时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幸福”这个词语
2、齐声朗读
3、讨论:你认为怎样才是感到幸福的呢?
4、引导: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中的三个牧童也去寻找幸福,他们寻找的幸福与我们的幸福是不同的,我们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看看三个牧童寻找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讨论。(三位青年找幸福的事)
3、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齐读)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这三位青年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2、理解三个青年说的话。
a、读一读
b、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呢?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等会我来采访你。(讨论---采访)
设计意图:在读中感悟,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理解幸福是什么。
3、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吗?什么时候呢?(4、5自然段)
4、师:在疏通泉眼时,他们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幸福。十年后,他们又来到了小井旁边,那颗幸福的种子已经结出了幸福的果实。
(出示句子,齐读)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5、师: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实是怎样的呢?和十年前一样吗?
出示句子对比: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a、读一读,感受十年后的幸福
b、喝水或打水的人们、动物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c、最终感受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6、师:这时他们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就如智慧女儿所说的------
(再次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设计意图:运用前后对比来感受幸福,明白幸福的含义。
7、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和事,联系生活实际。
8、看来幸福是什么呢?------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9、那么同学们,你们幸福吗?(相互交流,指名说)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当中幸福的理解,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在现实社会中去理解幸福是什么,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0、出示小诗小结:
幸福是帮妈妈做完家务时的满足
幸福是考满分时的兴奋
幸福是扶起摔倒的同学时脸上的微笑,幸福是帮助同学时的快乐,幸福是同伴之间的一声声问候,幸福是……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就是给予。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第四篇:幸福是什么(教案)
10.幸福是什么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节新课,这节课讲的是幸福。我们知道在《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中,巨人最后和孩子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你们能说说什么是幸福吗?
随机抽2~3人回答问题。
2.刚才几位同学说的都不错。幸福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遥远的小村庄里,去看看那里的三个小伙伴是怎么找到幸福的。现在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46页,齐声朗读一下本文的题目。
(学生读题,同时板书课题:10.幸福是什么)
二 认读生字,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件,帮助理解生字含义:
彼(bǐ)此 铁锹(qiāo)树杈(chà)诧(chà)异 麦(mài)子 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带大家领读。2.通过回答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② 他们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③ 他们得到帮助了吗?
这个故事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三 解读文章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1~12自然段),标上自然段序号,同时找一找你想跟大家分享的好句子。
a. 请同学朗读你找到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的理由。预设: ① 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写出了老泉由于无人看管,已经堵塞很久。)② 三个小孩看见泉水流出来,又快乐又兴奋。(表现出了孩子们成功后的喜悦。)③ 他们高兴地坐在井旁的大石头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慢慢填满那口小井,最后从那宽阔的出口流出来。(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能给别人带来好处,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④ 这时候,从树林里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金黄色的头发一直垂到脚跟,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描写了姑娘高贵、美丽、纯洁的外表。)
b.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两个问题,看看同学们学了文章的第一部分之后能不能回答上来。出示课件:
① 牧羊的孩子为什么要去挖井?是为了自己吗?(不,是为了方便别人。)② 美丽的姑娘对孩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要喝水)孩子们怎么回答?(我们就是为了让人喝水才把井砌好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品格吗?怎么样的品格?(可以,高尚的品格。)
四 解读文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轻声读文章的第二部分(13~26段),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2.理解小井给周围的动植物带来的好处。
a.十年之后,孩子们遵守约定回来了吗?(回来了)他们在什么地方相遇?(小井旁)小井旁变得怎么样了?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小井周围景物的句子,并读一读。出示课件:
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
b.这段话描写的景物美不美啊?(很美)十年过去了,小井周围的景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点名回答)预设:
① 小井周围的树苗变成了枝叶茂密的大树。
② 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
③ 在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
哪个词语出现了三次?(周围)周围是什么意思?(四周;旁边)小井的旁边布满了枝叶茂密的大树,布满了小路和各种动物经过的痕迹,这说明了什么呢?(小井给周围的动植物和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3.通过三个青年的对话,理解幸福的含义。
a.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三位青年的对话
b.每组同学派一位代表分别来说说三位青年十年当中都做了什么事情? ①
第一位青年学做医生,治病救人 ② 第二位青年勤恳工作,对人有益 ③ 第三位青年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c.想一想:三个人做的事情一样吗?(不一样)那他们的感受一样吗?他们都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了吗?(明白了)
4.三个青年的对话结束的时候,谁又出现了?(智慧的女儿)她说了什么话来总结了三个青年的发言呢。出示课件: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a.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b.重点理解“义务”。
c.再次朗读句子,深化理解。
五 课堂小结
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幸福就是要靠尽自己的义务,去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所以想要获得幸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去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时刻牢记这一点。2.作业:
① 阅读《小王子》(节选)和《海的女儿》; ② 做一件好事,感受幸福; ③ 预习下一课。
第五篇:幸福是什么教案
《幸福是什么》教案
一、导入。
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咱们班,我感到真幸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吧。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出示幻灯片1)
师:是呀,幸福就在我们辛勤的工作中,就在艰苦的环境里,那么什么是幸福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写的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中去寻找答案吧。(出示幻灯片2)并板书课题。
二、请大家打开课本46页,快速默读课文。
读的时侯带上这些问题去读,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3)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抽学生回答)
师: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本文讲三个牧童为人们疏通了一口泉眼,砌起一口井,智慧女儿代表人们感谢他们并祝他们幸福,可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幸福,于是智慧女儿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十年后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2)读了课文大家会觉得本篇童话故事情节很奇异,文中神秘的姑娘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她为三个牧童寻找幸福起到了引导作用,她就是智慧的女儿,那我们来找找她两次出现所说的话吧。(让学生快速找出)(出示幻灯片4)让学生齐读这些话。重点分析较长的句子。
例:“你们做了一件好事,„„„„祝你们幸福!再见!”
先让学生齐读,后分析:这段话间接地说明了这口清泉不仅方便了人们,而且方便了森林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指导朗读:语气要平静祥和。
例:“你们应当去„„„„我就告诉你们。”
这段话以约定的形式提出了文章的主旨,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幸福是什么呢?孩子们不知道,十年的期限给文章增添了悬念,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智慧女儿的第二次出现是十后以后,她又说了什么。(抽生说)这次所说的是在十年以后牧童找到幸福后所说的,那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在十年前三个牧童各自做了什么?(返回按钮到幻灯片3)
(3)看第三个问题,并填表格(出示幻灯片5)
具体分析三个人的经历及其感受。例:第一个人
给病人治病
病人恢复了健康,他为帮助了别人感到幸福。试想想一下:你假如是医生,康复了的病人对你说些感谢的话你会感觉如何。(抽生说)
第二个人
勤勤恳恳地工作,所有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他为自己帮助了别人感到幸福。
第三个人
种地养活了许多人,劳动没有白费,自己感到幸福。师:这三个人在这十年中,经历不尽相同,对幸福的体会却有共同的认识——由于自己的劳动能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那智慧的女儿是怎样来回答他们的?(返回按钮到幻灯片3)看清问题后再返到(出示幻灯片5)出示中心句。(4)齐读24自然段,体会中心句意思。
师:解释重点圈画的三个部分
“义务”就是应尽的职责。例如:我们作为学生就履行的义务是好好学习。既指法律上应尽的责任,也指道德上应尽的责任。在本文指道德上的责任。“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是指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对人们有益”就是指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
这句话是说: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的同时,自己也就幸福了。(同时板书:劳动
尽义务
做益事
别人幸福自己就幸福)
师: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再一次借智慧女儿的口告诉我们幸福的真正含义。
三、师: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出示幻灯片6)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 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 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对老师来说,幸福是“看到学生学到知识时灿烂的笑脸
师问:那么对于大家是学生来说,幸福是————————————。(抽生回答)对学生来说:幸福是听到老师的称赞。
是获得三好生学奖状。是为班级争得荣誉„„
四、联系实际谈谈你遇到过哪些让你感到幸福的事?(出示幻灯片7)
生:班级建设图书角,我毫不犹豫地拿出两本书供全班同学借阅,能够共同分享知识,我感到幸福!
师:这是分享的幸福。
生:元霄节的晚上,我们和小伙伴一起到世纪广场看焰火表演。当五彩缤纷的花朵在我们头顶盛开,我感到幸福!
师:这是多彩的幸福。
生:一次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一只高大凶猛的斗狗,吓得是瑟瑟发抖。正当我不知所措时,一位身着西服的大人赶走了狗。叔叔为我解除困境,我感到幸福!
师:挺身而出的幸福。
生:寒冷的冬天,我骑快车往家赶不慎撞倒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不顾自己的疼痛,扔下手中的袋子,跑过来扶起我。一位陌生人对我如此关心,顿时,一股股暖流涌入心田。那一刻,我感到幸福!
师:关爱的幸福。
生:奥运赛场上,当鲜红的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当庄严的国歌一遍遍奏响时,身为炎黄子孙,我感到幸福!
师: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幸福!
„„„„
师:总结:孩子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要用心去体验。让我们随着一首歌曲《幸福拍手歌》,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传播幸福吧!让我一起来齐唱《幸福拍手歌》
五、作业布置;(出示幻灯片8)
六、结束。(出示幻灯片9)
板书:
幸福是什么
劳动
尽义务
做益事
《幸福是什么》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幸福是什么》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含义。二.说教学内容
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从浅层次的幸福过渡到深层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1.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用光盘播放“拼拼读读”进行教学,让学生准确认读这6个生字。
(2)略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再引导学生用自学学习法学习课文,以前后图片的对比增加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从浅层次的到深层次的了解课文内容,以达到教学重点。
(3)体会课文所讲幸福的真正含义,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教学难点﹚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运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和一道习题进行教学,以突破教学难点。
(4)引导同学们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领会课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再引导学生表演。
2.课前准备:幻灯片
光盘
3.教学安排: 1课时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情境教学法
2.引导自学学习法
3.情境表演学习法
四.说教学流程
1.以音乐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具有更高的启示„„。《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为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幸福快乐的氛围,导入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用多媒体播放《幸福拍手歌》,让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拍拍手,搭搭肩,跺跺脚,音乐把学生带进一个幸福的氛围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生会在这样轻松的氛围当中说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幸福。有的同学会说幸福是有了新书包新衣服;有的会说幸福是爸爸、妈妈的夸奖,老师的表扬,学校的奖状„„。当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知道的幸福后,我用这样一句话引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有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幸福是什么》,同学们读完后一定会对幸福有新的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幸福是什么》吧。”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接着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利用光盘展示生字“拼拼读读”进行教学,让学生准确认读生字,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学学习法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学学习法学习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弄明白故事情节;再要求学生反复的读三个牧童清理喷泉和砌井后的情形,和十年以后他们再次回到井边的情形;然后提问“三个青年找到幸福了吗?”“他们为什么感到幸福呢?”,并引导回答;最后让学生想像在这十年间三个青年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来体会三个青年人幸福的付出,明白幸福其实是为人民服务,尽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分角色合作表演。
角色表演能使学生进入角色,也就进入了课文情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角色表演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的表演,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利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情节美和语言美,领会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再让同学们合作表演课文内容(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井和他们与“智慧的女儿”的谈话),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激起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4.拓展延伸
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幸福和自己理解到的幸福进行交流。借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时教师相机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找出图中的幸福,让学生感受到幸福是无处不在的,人人都可以创造幸福,为自己创造幸福,为他人创造幸福。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幸福是什么?其实这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的标题,文中讲了三个牧童疏通了一口老泉,砌了一口小水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祝他们幸福!但三个孩子不明白什么是幸福,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三个孩子通过十年亲身经历知道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到底什么是幸福,我想要学生在理解上上一个层次。
课一开始,我就询问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你有过幸福的感觉吗?是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幸福呢?”有的孩子说自己过生日时妈妈买了蛋糕、送了礼物感觉很幸福;有的说自己生病了,父母细心照顾自己觉得很幸福;还有的说读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作业很幸福,周末父母带自己出去玩是幸福的,考试考得好的时候家长表扬自己时也是幸福的„„孩子们说了很多,越说越兴奋,似乎他们都感觉到了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当中。但我却高兴不起来,我的内心甚至在隐隐作痛,为什么孩子们感觉到的幸福都是来自于他人的关爱,他们只是坐享其成他人给予的幸福,自己却不曾去创造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呢?是教育的缺失还是孩子的自私在作怪呢?不会感恩的孩子将会是多么可怕呀!想起去年曾经上过的一篇文章,叫做《可贵的沉默》,里面也讲到了感恩,讲到了向父母回报爱,短短的一个学期就忘了吗?这样的状态真让人觉得烦恼!
没办法,我只能放慢讲授的速度,让孩子们细细地去品味文中的三个牧童用十年的经历所获得的幸福的体验: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我让孩子们反复地朗读这几句话,期待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规律的重复。在学生对幸福的感受渐渐清晰明朗的时候,我又对幸福的概念进行拓宽。不同职业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我趁机朗诵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同学们,课前你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现在学完课文之后你对幸福又是怎样理解的呢?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来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感受。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的感受比课前要深刻一些了,不再是那些纯享受式的幸福了。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感受,一直把这种通过劳动,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幸福的方式牢牢地埋藏在心底,践行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个会感恩、会回报的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