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doc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昭阳区苏甲乡人行小学 耿怀锦
内容摘要:周宏从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到著名的教育专家,他首先倡导的赏识教育,享誉海内外,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有了新的核心价值观: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唯一的答案,感恩是生命的根。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并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赏识教育
方法 尊重需求 潜能
我们知道,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是:德国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美国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提倡根据孩子自身的习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意大利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是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发展机会环境;日本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是立足于孩子的能力成长,对孩子进行天才教育;日本二战以后杰出的教育家多湖辉的实践教育法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周弘的赏识教育法,则要求我们怀着赏识的态度、真诚的爱心去对待学生,赏识每个学生的每个闪光点,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爱的眼光里。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告诉我们: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分为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
人的赞赏。”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也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 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因此,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型期的今天,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勉力践行,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自己的体会,赐教于各位同仁。
一、赏识教育就在我们身边
赏识的本质是爱,赏识是爱的具体表现。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赞赏和关爱呢?
其实,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方法,普通到我们所有的人都用过,这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方法, 古老到从我们的祖辈沿用至今;这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方法,同时又是我们最熟悉也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其做法既简单又巧妙:一个暗示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轻轻的抚摸。都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奇妙的作用。
具体来讲就是让孩子“找感觉,尝甜头”。对孩子的成功,孩子的优点,千万别吝啬你的赞美之辞,别忽视你的“举手之劳”,也许你的一点付出就能满足孩子们的自尊和需要。在学生的心里,老师的语言就是一片蓝天,老师的赞美就是兴奋剂。去年,班上十几个学生,期末检测下来,就考二十多分、三十多分。我就找他们单独谈话,一个学生说,他几乎每天都要被家长骂,说他简直就是个白痴、草包、笨蛋、窝囊废。实际上,这种责备、训斥、命令、强迫等令学生反感,陈旧的教育方法,只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态进一步变得更自卑、更胆怯,觉得自己是无用、愚笨之人。她小声地说:“老师,明天我不
敢来上课了”,“为什么?”我感到非常的诧异。我于是对她进行鼓励,并立即联系家长,指出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后来,每次检测她的成绩都有了一点点进步,每次我都不断的鼓励她,在班上表扬她。渐渐地,她的成绩越来越好,她的胆量越来越大,她的提高成绩非常突出,她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题为《我尊敬的xxx》的作文中写到:“老师,你那亲切的笑容,鼓励的话语让我产生了无穷的动力,感谢老师„„”
一句简单的话产生的效果是多么地神奇,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催开心灵之花;教师的一个轻轻的动作就能孕育成功之果。赏识,真是一门爱的艺术。
二、适时适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赏识。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人格理应得到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教师就应该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激发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班上有个学生喜欢美术,对语文学科则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在上面讲课,他在底下偷偷地画一个同学 的肖像。我发现后并没有作声,而是趁着同学们做练习的时机,悄悄地走到他的身边,示意他收起来下课后再画。他见我没有当场批评他,心里很是感激,下课后,我叫他办公室,鼓励他说,你的画很好,但也应该多学些语文方面的知识,全面发展。第二天课上讲朱自清的《背影》,我特意叫他到黑板上创作了一幅父亲的肖像画,让同学们品评,他果然画的很好,受到学生的赞许、好评。之后,他不仅对绘画的兴趣有增无减,而且在语文学科上的劲头也更足了。
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适时适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欣赏学生在各方面的点滴进步,在欣赏中教育,在教育中欣赏。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走向成人成才之路。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教师应该秉承“赏识教育、快乐教学”的教学理念,用赏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对学生说:你能行,你也会看到奇迹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放在教育中也绝对适用的。试着对你的学生说:太好了、真好、真棒,你也会看到奇迹的。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一座蕴藏无限潜能的宝藏,潜能发挥出多少关键在于教学者能给他们创造出多少机会。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逐渐养成学
生勤于动脑动手,敢于提出新建议,能够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任教的班里有个学生很聪明,作文能力一直处于中下水平,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普通话说得很好。于是,恰好学校组织感恩教育演讲活动,他的演讲稿并不好,可我指导他认真修改,在班上推荐了二名学生参加学校竞赛,他就是其中之一,他没有想到我会对他委以重任,竞赛前每天自己挤时间训练,主动找老师指导。结果在学校感恩教育活动中,他光荣的获得了第二名,并在全乡组织的竞赛活动中有获得第二名。我在班上对他给予了及时的表扬,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他在表扬和鼓励中建立起了自信心,不仅作文水平不断上升,其他学科成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或者是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或者在某方面有一定的潜能,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去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正确的引导他们,睁开双眼,寻找他人的优点;打开心灵,欣赏他人的优点,你会发现,你拥有了一个崭新而快乐的人生。
赏识好学生并不难,难的是赏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赏识一时容易,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始终实施赏识教育。对于教育者来说,学生身上不是缺少优点,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他们,就会从他们的缺陷中发现许所多闪光点。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和谐:与己和,与人和,于天地万物和。赏识
教育的本质:看得起、够朋友。只有家长、老师把孩子当成朋友,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才有发自内心的赏识。庄稼,有了风调雨顺,就有了勃勃生机。同样,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在提倡有效教学,大力推行新课改的今天,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方面,学会赏识学生,让学生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则是构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苏萍.试论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3)
[2]戴永华.浅谈赏识教育与儿童自信心的培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第二篇: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家庭教育讲座”落下帷幕
作者:李文学来源:课改办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3日点击数: 138 次字体:小 大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六渡”家长大学创办人田玉主办了“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家庭教育讲座”。
讲座从“六渡”理论展开阐述。“六渡”是指家庭教育的六个维度:高度(向上看,独特而不一般)、深度(向下看,深刻而不肤浅)、长度(前后看,发展而不静止)、广度(左右看,宽广而不狭隘)、速度(迈步向前,快与慢的辩证)、精度(找准方向,真实而不虚假)。
“如果把受教育者比作一颗大树,那么影响这颗大树生长的因素有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关系是:家庭教育是养根护根,学校教育是修枝剪叶,社会教育是提供阳光雨露的外部环境。养根护根是基础,做好了,大树就会根深叶茂,及至参天,终成栋梁。可一旦缺失,随时会被狂风暴雨被连根拔起。”田玉博士形象的比喻,平实动人,扣人心弦,听众如梦初醒,“由此可见,谁该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谁该完成学校教育的任务,谁该达成社会教育的使命,是不允许越位和错位的。蚯蚓原本是护根的,如果爬上树去修剪枝叶,那么园丁就只有放假让位于外行了。外行把枝叶弄得满目疮痍,树根却干涸凋零了。最后的结果是:大树摇摇欲坠,片刻倾覆。”
专家继续阐释了“有信仰、远小人、说人话、往高看”这四项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报告最后落脚到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应试教育模式下,我们从未把孩子看作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的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因此,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教育”的对象,孩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如果他们心灵没有被教育者感应到,一切的教育都是没有用的,教育的本真离我们将越来越远。所以,继续必须改革。所幸的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思南课改人正在探索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模式。这种模式,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以小组探究式的方式有效的组织开展教育工作,让学生沐浴在阳光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专家接地的事例,深刻的分析,与会者听得津津有味,狂喜之情溢于言表。几场讲座都会有家长不肯散去而围着田博士问这问那,问不够,问不穷;更有家长将感激之情和所思所悟写在一张张纸片上。
田玉“六渡”家长课堂
(家庭教育常识课程提纲)
一、序言:
(一)“六渡”既指家庭教育的六个维度,也包含了渡人渡己的意思。
(二)当前家庭教育的三个误区:
1、把成功学当成家庭教育的目标,其背后的逻辑是:你若不听我的,你就不会成功。当前大多家庭教育“专家”都以此为绳索绑架家长。
基本常识:孩子,不管你成不成功,你都是我的宝贝疙瘩。
2、把亲子关系当成家庭幸福的核心,其背后的逻辑是:你若不亲子,你就不会幸福。当前大多亲子教育机构都以此为镣铐锁住家长。
基本常识:家庭关系还有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亲子关系只是诸多家庭关系中的一部分,既不是重点,更不是全部。
3、把学习当成家庭发展的基础,其背后的逻辑是:你若不学习,你就不会发展。当前几乎所有教育机构都以此为牢笼囚禁家长。
基本常识:当前教育,不是种子出了问题,而是环境出了问题。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种子”身上,而是放在如何改良环境上。学习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就像一粒种子,只要环境适宜,自然会向上生长。真正的教育不是控制而是解放,不是给予而是唤醒恢复人的本能和天性。
(三)当前家庭教育的二大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1、经验派:以家长个人教子心得经验为主要表达方式。优点:接地气,易共鸣。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普适性差,很难活学活用,不易从经验的池塘走向科学的海洋。
2、经院派:以专业研究机构“专家”理论研究为主要表达方式。优点:有较
强的理论指导作用。不足:曲高和寡,小众的自说自话,缺少练习,可操作性差,不易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六渡”家庭教育课程:
(一)课程定位: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
常识: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人们应该必须了解的基本知识。
课程:人的成长环境总和。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成长环境,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成长环境。
(二)课时计划:共计12讲,每月1讲,每讲约2小时。
(三)课程提纲:
第一渡(1讲):家庭教育的高度(独特而不一般)。
站在文化和思想哲学的高度看家庭教育,马斯洛楼高。“家”“庭”二字的文化思想内涵:有信仰,远小人(二种小人)。“信”“仰”二字的文化思想内涵:说人话,往高看。如何往高看:俯下身子。儒家文化与佛家思想:“儒”与“佛”二字的文化思想内涵:有我与无我,入世与出世。举例:跨越200年的家庭信仰。父母双修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六条建议。
第二渡(2讲):家庭教育的深度(深刻而不肤浅)。
养树贵在养根,根深而叶茂。错位的家庭教育:爬上树的蚯蚓与放长假的园丁。胡杨的故事。身为父母第一步: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借来的光点不亮内心的火。深刻与肤浅的分水岭:育己与育他。朴素的家庭教育观:家庭教育的对象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教育孩子就是让孩子教育自己。讨论:建立家庭教育共同体,父母如何修炼自己。六项修炼最难的不是精进而是忍辱,忍辱的三种境界:理所当然不可得、徒劳无功白受苦、不白之冤冤死人。宽容不仅仅是原谅他人,而是减轻自己的痛苦。
第三渡(2讲):家庭教育的长度(发展而不静止)。
终身教育的开始:0—18岁家庭教育的三个关键词:陪伴(时间地点人物“三全”:全神、全面、全家)、教练、尊重。做财富的三丰收者(家庭财富公式:家庭总财富=生命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家庭养生之道,长生不老的二条必由之径。财富安全系数与危险系数的辩证法。放下杯子与打开降落伞。舍与得:布施的三种方式。走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书香弥漫的家庭财富永恒:读写银行——家庭理财新方案。
第四渡(4讲):家庭教育的广度(宽广而不狭隘)。
养鱼贵在养水,鱼缸有多大,鱼就有多大。一间房子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取决于摆设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房子,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家庭教育的广度?家长的面貌,决定了房子的内容;家长的气度,决定了房子的容量。如何营造宽广美丽的家庭生态环境——六种空间隐喻的含义(空调、电灯、镜子、台阶、关系、门窗)。关系导图:前后有别。术道结合,以道驭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何管理情绪空调的温度,做温暖人心的家庭教育36计:如何解决磨蹭、厌学、紧张、内向、抑郁、早恋、网瘾、好动、打架、吸毒、自杀等具体问题。
第五渡(2讲):家庭教育的速度(快与慢的辩证)。
思想的误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人生规划在童年。德国幼教专家的眼泪,美国妈妈的胜诉。桃三杏四梨五年,孩子开花十八年(《慢养孩子,静待花开》)。人生不是短跑,是长跑,选手是爸爸、妈妈和孩子,时间是一辈子。一家人走在路上,或乘上教育的车,无论牛车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火箭,不管快慢,都不是选拔赛,更不是淘汰赛,而是友谊赛,甚至根本就不是一场比赛。人生不可定制,走错一段弯路或许是最美丽的错误,能够欣赏不同美景。(《上帝让我牵一
只蜗牛去散步》)
第六渡(1讲):家庭教育的精度(真实而不虚假)。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追问家庭教育的意义。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多的路一定对吗?方向不对,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方向对了,停下脚步就是伟大的胜利。(《色彩》、《人生本无意义》)
第三篇: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最近在读台湾学者李雅卿的《乖孩子的伤,最重》,该书是教师、学生、家长的自主学习书信集,有对教学的反思,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心得,还有就是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困惑与担心。作为教师的我,也已为人父,越读越觉得心情很沉重:作为父亲,作为教师我合格吗?
儿子两岁多了,正是调皮的时候,每天爬上爬下,桌子、电视柜等,凡是他能想办法上去的都努力上去过:吃饭时把碗中的饭从这一碗倒进另一碗,直至两只碗里的饭一滴不剩才肯罢休;穿衣服要选自己喜欢的,否则不干;走起路来,都是以“跑”代“走”,至今额头上两个明显的伤疤就是付出的代价。他这么调皮没少受到我和他妈妈的呵斥,然而越是不让他干的事,他干的越是兴趣盎然。我时常把他揽在怀里说:“宝宝乖,听爸爸的话,别再调皮了。”他根本不听,因此有些他能做的事,为了不让他调皮,我总是越俎代庖,帮他去做,走在路上他的手我总是拉着不放。就这样自己的心还老是悬着。
在学校作为一名教师、班主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我制定了严格的班级纪律,那位学生违反班级纪律,必须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特别是进入高三以来,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有一部分学生喜欢打篮球,还利用课余的那点可怜时间去玩;下课十分钟,有的同学不休息,在教室里说笑打闹;有几位同学对美术感兴趣,想学美术,我劝他们学美术耽误学习,而且光有兴趣,没有基础也学不好。班会课时,我拿班里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榜样,说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课间休息时,趴在桌子上休息,养精蓄锐,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那些爱玩的学生低下了头,我感觉我很有成就感。
读了李雅卿的文章我很受启发,书中有句话说:“只要双足不被捆起,孩子总会找出自己的路;要是将鱼硬接上双足,反而剥夺自在游水的可能。”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我有时候对儿子,对学生不也是像给鱼硬接上双足吗?我唯恐孩子摔倒、出事,让孩子别跑,拿东西我帮他拿,车子倒了我帮他扶 ;我担心学生成绩不优秀,让他们不要打篮球,我认为美术、体育专业不好,给学生做工作建议他们不学美术等副科。没想到我这样做,剥夺了儿子自主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儿子自我发展的空间,孩子如果按照我的要求走路,吃饭--孩子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路;学生学习成绩即使不优秀,但他们如果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向上的愉悦心态,不比什么都强吗?
李雅卿说:“不论一个成人多么睿智,只要他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碍孩子的独立思考、发展自我的刽子手”。我不自觉间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多么可怕的事情!当我让儿子、学生听话时候,我在残忍地剥夺他们做自己的权利。“只要你心中有个理想孩子存在,你就不可能不用批评、比较、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于是你忽略了孩子天生的气质和才智,忙着和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期待拔河”。因此,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在新的学期里要努力改变这种观念,我要鼓励学生发现找出自己的长处,爱好,注重培养他们的乐趣,不能再用成绩优秀这把尺子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让每位学生都找到自信,让更多的孩子“在不为难别人,也不委屈自己的情况下找到一条出路,好好活着”!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这是我在新的一年,也是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努力要做到的!
第四篇:小学经典诵读汇报材料:让教育走上回家路
小学经典诵读汇报材料:让教育走上回家路
“我们的教育往何处去?我们的教育要回家。”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山东中美教育研讨会上说。张厅长高屋建瓴,用“四个回归”非常明晰地指出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回归教育本质、回归教育传统、回归教育科学、回归教育制度。似乎一语破天机,广大的基础教育学校开始践行教育回归之路。这其中,附小身影卓然,种文化之根,养人文之气,在教学之路上探寻本真,回归家园。
让我们一起品读附小教学回归路上的迤逦风景。
让每个生命都独特——回归教育本质
“以人为本,回归人性”应该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附小正是以此为核心,把实施素质教育的对象由“被教育者”、“知识的接受者”,定位为“人”,做到“阳春布德泽”,领略“万物生光辉”。对于孩子的成长,校长这样比喻:孩子就像田野,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才会成为自然景观,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顺应天性,为他们施加不同的营养,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教育的风景。
开辟特色成长平台。学校开辟了特色读经教育园地。文学读经,读《千字文》《百家姓》,读《唐诗宋词》《名家散文》,诸子百家,古今中外,汲文学精华,宽人文之基;“音乐读经”,利用校园广播、班级多媒体、课堂教学,引导孩子聆听古今中外名曲,以优美的乐音,刺激儿童脑部细胞触突的生长;以和谐的旋律,陶冶儿童优雅的心灵;学校还成立特色活动小组,如书法、校园摄影、校园播音、绘画、声乐、舞蹈等,泼墨挥毫、吟诗赋歌,画鸟写鱼,展姿飞舞,孩子们自
由选择,自主参加。我们相信,伸出去的无数条触须,总有一条会触碰到某一个学生的心灵。房鑫,考试成绩滞后,却多次获得省市级舞蹈比赛奖项;丁紫薇,国家级拉丁舞金奖,舞蹈、歌唱各方面的证书堆满屋;刘明,从小喜爱书法,在国家教育部举办的首届规范文字书写大赛中获二等奖,这是附小的骄傲,更是市的唯一……
个性布置个性作业。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对老师们布置作业严格把关,一二年级不布置、其他年级少布置,提倡布置个性作业。作业改革,让孩子们脱离“枯燥题海”,给孩子留足“自主空间”,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探究社会人文,观察花鸟虫鱼,七彩童年焕发蓬勃生机,生命之弦奏响美妙乐章。
关注教师成长——回归人性管理
据统计,山东省教师队伍约近100万,齐鲁名师及齐鲁名师培养人选只有158位,可谓万里挑一,可一个不足100人的附小竟出现了三位。2009年,山东省第二期齐鲁名师评选中,市两名齐鲁名师候选人全部花落附小。是偶然现象,还是附小现象?王玉恩校长站在校园的花坛前,看着用矮棵的刺松种出的“止于至善”四个大字,深有感触地说:“成就教师和成就学生同等重要。我们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好教师,根源在于我们关注教师成长,事事时时追求止于至善”。
集体教研,集思广益。学校把传统的保守式备课方式,改为集体教研,共同研课。创建了1+x+1+x集体备课模式,组内教师集思广益,老帮青,青促老,提高了实效,张扬了个性。目前课题文集已出版,受到局领导及同行们的关注与认可。
骨干教师沙龙,带动引领。学校开展了骨干教师沙龙活动。期间,骨干教师走上讲坛,讲自己的成长故事,谈教学中的创新想法做法等,引领广大教师共同成长。殷惠和老师们“分享教育的诗意”,陈茂伟切身谈起“多媒体的高效运用”,褚鹏 “让京腔京韵走进课堂”,宋刚和老师们切磋“书法技能及艺术审美”……骨干教师展示专业特长,抒发教育情怀,周围同事无不受益。
校本培训,促进发展。学校还引导教师制作成长足迹册,树立育人达己的事业愿景;开展“爱的情怀”演讲比赛、举办“与课改同行”论坛,为老师搭建成长平台;实施青蓝工程,锻炼骨干,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开展走出去、请进来交流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参与远程培训,与高端的思想、理念和前沿的教育大师对话。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人文和科学素养不断提升。
与汉字结缘——回归文化之家
中华民族,文明泱泱,国学国粹,博大精深。汉字,从造字起源到字形演变,从汉字识写到书法艺术,汉字与中华文明同根同源,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汉字这种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却一度在教育教学中缺失。“要改变这种现状,让附小与汉字结缘,开发写字课程,挖掘写字文化,用写字课程引领学校回归传统文化教育之路”。王玉恩校长在学校课改专题会上如是说,自此,“写字”成为附小人共同努力的特色课程。
首先,附小开设了每周一节“汉字文化课”,教学范畴涵盖了识、赏、析、写四个层面的内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探
索汉字起源,聆听汉字故事,赏析名家名篇书法神韵,掌握汉字书写技能要领等。“汉字文化课”立写字之点,拓教育之面,师生人文素养不断积聚。
其次,学校每天设立了20分钟午间配乐“习字课”,老师们以不达目的誓不休的信念,手把手纠正姿势,面对面指导书写,天天、月月、年年,锲而不舍。通过近不懈努力,附小形成了“班班学生姿势规范,写字美观人人称羡”的可喜局面。
学校还开设了“榴芽书法兴趣班”,由专业教师专职任教;组建了“学生粉笔字书写社团”,成立了“小白鸽”校园播音室,开辟了“汉字文化”专栏,讲汉字来历,读名家练字故事,猜汉字趣味谜语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社团活动激发了更多学生对汉字的向往与热爱,传统文化之树在附小逐渐生根发芽。
让健康回归,让快乐回归,让童年回归,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独特的一员;让教育的人性光辉照耀生命的每一个角落,让优秀的文化传统滋养每一名师生的心灵,让每名师生都享受成功之幸福,成为教育中错落有致的风景,也成了附小实施素质教育的航向标!附小人顺着航标,团结在一起,蓄文化之水,荡个性之舟,向着教育的人性家园执着前行,真情无悔!
第五篇: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袁卫星
近几年,媒体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者杀人的报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触目惊心。往往只是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以让孩子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或剥夺他人本不应被剥夺的生命。
较为典型的如:2004年4月13日至4月25日,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浙江绍兴市的柯桥中学、轻纺城高级中学、鲁迅中学的三名高一学生,以及绍兴外国语职业学院的一名女生,相继跳楼身亡。四位自杀者中三位为高一学生,一位为2003级的高职女生,年龄皆在十六七岁之间。
这是自杀的例子。另有杀人的例子如: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湖南衡阳一名初三学生李毅(化名)毒翻全家;贵州安顺市两名16岁孪生姐妹将6瓶鼠药放进稀饭里,毒死亲生父母……
面对这些现象,教育者和专家往往从教育体制、思想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当然是对的,但我认为还不够。我们还应该从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而且低龄化严重。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15.23%的人曾认真考虑过自杀;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实施自杀而未遂者达到1.71%。
“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的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郑宁老师说。他指出,生命与死亡教育在我国教育中仍然是一片空白,而在国外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有了关于死亡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
我以为的确如此。我们的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跟未成年人谈论生死的话题似乎过于沉重,即使偶尔说到死亡也闪烁其辞,或者用童话寓言来说明,这让孩子们觉得死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当出现危机的时候再来处理为时显然太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始于美国。“生命教育”的首发人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时就开始倡导和践行着生命教育的思想。
日本1989年修改的新的《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目标。英国等西方国家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提出了教育要顺乎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
20世纪末,台湾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把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上海则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不同年龄对象,即将编制生命教育课程标准,同时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并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
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究其原因,在于科学理性主义推动下的现代化导致了“人的异化”,人们急于重建精神家园。为此,寻找生命的意义,重塑存
在的价值,成为现代化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兴起和发展,正是对这一社会发展趋势的呼应。生命教育在不同的地区和时代,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其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为人的生存确立价值目标,并为人解决生存过程中的某些问题提供情感和理智上的支持。一言以蔽之,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习者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不断超越,把握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那么,怎样开展生命教育呢?
1、创建教育环境
开辟生命教育陈列室、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通生命求助热线;组建生命教育领导小组、确定各层面生命教育实施要点、形成生命教育资源库;开发社会资源、加强家校联系、注重言传身教……
2、实施课程教学
学科渗透、主题教学、综合实践。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台湾一所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两个主题单元:
首先是“生命的旋律”。由教师首先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而让学生了解迎接生命的喜悦,成长、成病、衰老、死亡等现象则主要是通过各种课外的活动来完成。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参加台大医院的活动中结束的。
参观的第一站是了解“生命的跃动”,让学生看到孕妇肚里的胎儿,并让学生们听最原始生命的节奏——胎心音。
参观的第二站是了解“生命的喜悦”,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使学生看到刚出生的新生命并非个个健康,有带眼罩的黄疸儿,有放在保温箱里的早产儿,还有先天不良而在加护病房的小婴儿。让学生看到这么多的人类生命现象,是为了让他们体会到健康成长是多么的幸福,也是多么的不容易。
参观的第三站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挑战”,让学生到手术室参观,观看病人膝盖开刀的录像带。
参观的第四站是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生命”。让学生参观核磁共振仪,医生用现成脑部断层的照片做比较,让孩子们猜猜哪一张照片的脑部更年轻,并解说高科技是如何被运用于诊断和医疗的。
第五步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尊严”。带孩子们去参观安宁病房,瞧一瞧病房内温暖的布置,那种家庭的感觉,以及那些患了绝症的病人。从病房里出来,在充满绿意的空中花园,医生为孩子们解说安宁病房的创始以及所施行的缓和医疗,为的是让癌症末期病人减少痛苦,在温暖安详中有尊严地走完人生。
在这趟由生到死的参观之后,组织一次综合讨论会,由列席的医生和护士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学生们踊跃发言的场面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可以说是满载而归,相信能够引导儿童从小珍视生命,尊重生命。
其次是“温馨你我他”教学单元。三个实验班分成三路。
一班上网找寻台北县市的安养院、养老院、育幼院等资料,然后分组分别安排时间前往不同的机构参观、访问,并拍照,再返校报告有关情况。
第二班则去结识本校的多样化的特教班的儿童,了解其类型,并学会与他们相处。为了让这些健康的孩子体会到残障的不便,老师让儿童们模拟视障的世界,要他们说出在黑暗中的感觉,并观赏如何与残障朋友相处的录像带。最后,特教班五、六年级的14位同学与该班学生共同上美劳课——做话筒,普通班的同学帮特教班的同学穿针引线,做好成品后拿来一起玩。让同学们体会到特教班的残障儿童实际的困难,引发正常儿童的爱心。
第三班的同学则和幼儿园的园长、老师讨论后为幼儿园整理环境,由前院、花圃、厕所到后院沙坑,一人个个干得流浃背。在陪伴幼儿园的活动中,他们终于发现校园里还有他们可以提供帮助的小不点。
3、提高教师素养
⑴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
要在教育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实践自己的创意,享受自己的成功,追求自我的实现。要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
⑵教师基本素养的形成。
对学生既要尊重、保护、关爱,又要能唤醒,激励,发展。一些关于生命安全,包括生命急救的小常识之类,教师要牢牢掌握。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要学会正确的干预。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资料指出,青少年自杀的危险征兆有:
●以前有过自杀未遂
●说过要自杀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
●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
●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
●向人说过如果他(她)走了,不要想念他(她)
●抓伤或划伤身体,或者其它自伤行为
●最近有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其它损失(如由于父母离婚而失去父亲或母亲)●急性的性格改变、反常的中断、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或者新近从事高危险性的活动
●学习成绩突然显著恶化或好转,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者出走
●躯体症状,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或胃痛,月经不规律,无动于衷
●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物质
发现了上述征兆怎么办?毫无疑问,教师应当会同家长(必须区别考虑家长参与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杀干预,主要是心理咨商。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辅导研究所博士、空中大学生活科学系副教授张德聪教授指出,在和学生咨商时可以把握下列原则:
1、我们相信“人”是自己的资源:学生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能力极丰富的资源,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协助学生发现自己拥有的资源,帮助学生更相信自己,运用自己的资源来面对生命中的逆境。
2、从正向的意义出发:协助学生运用正向焦点思考的益处。强调正向力量,强调人们的成功经验,强调人的可能性。
3、协助学生寻找例外的经验:无论多困难的状况但任何人都不会无时无刻处于问题之中,总有事情不发生的时候,协助学生发现例外的经验将为问题带来转机。
4、肯定“小改变”的价值:我们相信小的改变会带来大的改变,协助学生由小处着手事情比较容易改变,会给学生带来信心让他再次燃起希望。
5、协助学生认知没有一件事情会一成不变:因为我们常为习惯限制我们的思考。但世界上任何一个时刻改变都在发生,因此改变一直发生因此转机是可能的。
6、给予正向的回馈如赞美及肯定:赞美会带来心情的喜悦,更减低恐惧,会使学生放下担心,发现个人资源的存在,就更能帮助自己,提升为自己负责的能力与意愿。
⑶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跳出学科看学科,站在教育的制高点上教学科。本人提出并实践“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学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自觉教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点,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用实例来进行说明。
4、完善学生人格
生命教育当前的重点是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消极层面上来说,不会自杀,也不会杀人;积极意义上来说,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别人的生命促进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在此重点基础上向上延伸,那就是,协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引导学生追求自我实现。
生命教育的内涵应当是全人教育。也就是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因此,它的目标应当是珍爱生命、发展生涯、自我实现。
20多年前有一部名为《晚霞消失的时候》的中篇小说,其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评论:“人在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的内容的。它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毫无悔恨与羞愧的那种安详而满意的心情,这一切,构成了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欢乐,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
生命教育,会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感受生命发展的流程,从而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没有生命,自然就无道德可言;从而也就可以说,不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自然也会落空,要改进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可见,教育的起点就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生命教育,让我们在纷纷扰扰的教育改革中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迷路的孩子应当回家;教育,要从原点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