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回家”

时间:2019-05-13 02:3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语文回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语文回家”》。

第一篇:“让语文回家”

“让语文回家”

这周三,是我们三年级语文老师集体大备课的日子。在接近尾声的时候,王万致副主任“闯”了进来,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不知道博学多才的王老师又有什么重要指示。在他简短有力的一番话中,“让语文回家”这个新鲜的词眼带给我久久的思考:“让语文回家”是什么意思?怎样做才能让语文回家?

为了解惑,我上网搜索了一番,原来《让语文回家》是一本书,这本书是福建省著名特级教师刘仁增的专著,是作者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之总结。全书分为成长足迹、观点构筑、策略建构、课堂点击四个部分。作者全面而具体地阐述了“语用型”教学理论和操作要点,深入浅出,针对一线教师力求实用的阅读需求,重在阐释“语用型”教学操作之“术”,并以自己课堂的实践案例予以实证,生动而翔实,经典而深刻。本书的特色在于理论与实践比翼齐飞,力图解决当下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

《让语文回家》一书中阐明进行“语用型”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由教学中重语形、语义向重语用转变,由教学中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由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这三个转变道出了语用型教学的三个目标,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研究道路上,我一定遵循这三个目标,好好落实这三个目标,让“语文”回到自己真正的“家”!

《让语文回家》一书阐述了实施“语用型”教学要落实四个关键词:一是语感,二是语境,三是语体,四是训练。这四个关键词将直接影响到“语用型”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口语交际中创设良好的语境,在习作练习中指导学生写出各种文体的习作。只有经过不断地训练,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让语文回家》一书清楚地阐述了“语用型”教学的基本观点是:1.“语用型”教学以言语活动为价值取向。2.“语用型”教学着眼于学生基本言语能力的提高和发展。3.“语用型”教学的基本策略是让学生“亲历”和“历练”。4.“语用型”教学讲求“以语言带动内容”。5.“语用型”教学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让语文回家,意味着让语文教育返朴归真。“返朴”即让语文教育返回到语文固有的面目上来,“归真”,即让语文教育归到固有的规律上来。以此为“原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此刻,我迫不及待地想研读这本书„„

第二篇:《让语文回家》读后感

《让语文回家》读后感

査胜丽

拿到刘仁增的《让语文回家》一书,看到封面鲜红的“回家”二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打开目录一看,全书分为四大块:成长足迹、观点构筑、策略建构和课堂点击。翻开“成长足迹”,我看到了题目——“化蛹为蝶追寻梦想”,心中不禁一动,再往下看:“峥嵘岁月稠望断天涯路”“不悔衣带宽为伊人憔悴”“乘万里风破万里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几个大标题,心中不禁暗暗叫绝:刘老师,你真不愧是名师!是语文名师!你的用词真是让我折服!你的文学功底真是精深!你的语文素养真是高深!

带着对刘老师的敬佩,我挤出充分时间,迅速阅读,语用教学的观点、理论、框架、现实价值在我脑中一一留下印象。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树立观念: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二、明确方向:贯彻“学习语用”的主线:把握好三个维度:掌握语用知识。锤炼语用能力。学习目标不是单一的,是三维的,要学以致用。涵养语用态度。

三、培养学习语用的能力

创设学习语用的情境。扩充学习语用的容量。提升学习语用的品质。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会影响他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只有提升他们学习语用的品质,这样他们才会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读完《让语文回家》一书,我知道了进行“语用型”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由教学中重语形、语义向重语用转变,由教学中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由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这三个转变道出了语用型教学的三个目标,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研究道路上,我一定遵循这三个目标,好好落实这三个目标,让“语文”回到自己真正的“家”!

读完《让语文回家》一书,我明白了实施“语用型”教学要落实四个关键词:一是语感,二是语境,三是语体,四是训练。这四个关键词将直接影响到“语用型”教学的效果。

读完《让语文回家》一书,我清楚了“语用型”教学的基本观点是:1.“语用型”教学以言语活动为价值取向。2.“语用型”教学着眼于学生基本言语能力的提高和发展。3.“语用型”教学的基本策略是让学生“亲历”和“历练”。

4.“语用型”教学讲求“以语言带动内容”。5.“语用型”教学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刘老师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我想:有了专家的引领,加上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不会偏离方向,我们只会沿着回家的路越走越近!

第三篇:《让语文回家》读后感

《让语文回家》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让语文回家》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拿到刘仁增的《让语文回家》一书,看到封面鲜红的“回家”二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游子在外时间一长,就会有强烈的回家愿望。刘仁增觉得“语文”在外游荡很久了,应该让他回家了。这让我感到刘老师的用词十分精妙。

打开目录一看,全书分为四大块:成长足迹、观点构筑、策略建构和课堂点击。

翻开“成长足迹”,我看到了题目——“化蛹为蝶追寻梦想”,心中不禁一动,再往下看:“峥嵘岁月稠,望断天涯路”“不悔衣带宽,为伊人憔悴”“乘万里风,破万里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几个大标题,心中不禁暗暗叫绝:刘老师,你真不愧是名师!是语文名师!你的用词真是让我折服!你的文学功底真是精深!你的语文素养真是高深!

带着对刘老师的敬佩,我挤出充分时间,迅速阅读,语用教学的观点、理论、框架、现实价值在我脑中一一留下印象。

读完《让语文回家》一书,我知道了进行“语用型”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由教学中重语形、语义向重语用转变,由教学中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由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这三个转变道出了语用型教学的.三个目标,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研究道路上,我一定遵循这三个目标,好好落实这三个目标,让“语文”回到自己真正的“家”!

读完《让语文回家》一书,我明白了实施“语用型”教学要落实四个关键词:一是语感,二是语境,三是语体,四是训练。这四个关键词将直接影响到“语用型”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一定要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口语交际中创设良好的语境,在习作练习中指导学生写出各种文体的习作。只有经过不断地训练,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读完《让语文回家》一书,我清楚了“语用型”教学的基本观点是:1、“语用型”教学以言语活动为价值取向。2、“语用型”教学着眼于学生基本言语能力的提高和发展。3、“语用型”教学的基本策略是让学生“亲历”和“历练”。4、“语用型”教学讲求“以语言带动内容”。5、“语用型”教学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第四篇:让亲情回家作文

让亲情回家作文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让亲情回家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让亲情回家作文1

征程的旅人会让思念回家;年迈的老人会让文化回家;海外的学者会让学识回家。而我,会让亲情从黑暗的角落走出,随我回家。

曾经以为亲情就是父母会不论任何都会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你。年稍幼时记得父母的爱是最靓丽,随时都能触碰到。可是越长大越觉得父母的爱渐渐消沉了,因为这件现在发生的事别说了,我不许你考!争吵的声音绵绵不绝,像乌云密布在房间里。妈妈的怒火,围绕着我滚烫的燃烧起来,我们的隔阂也如旋涡般,让人不敢靠近。我就想考专业!我尽力吼出最后一句话,仿佛能给妈妈一个下马威。妈妈的语气平静的冰峰一样,高耸入云,触之不及。随后我便忍受不了这干冷的房间,逃离了房间,然而亲情也逃了出来。

我找了角落坐下,忽地看到一只苍老的'蚂蚁正在缓缓移动,我放了一块石头,从而截断他的去路。墙角,一条路通往蚁窝,一条路通往蛛网。我念他年老分不清方向,看着这好戏上演。须臾,这只黑蚁迈着坚定的步伐通往蚁窝。我楞了,一条路的尽头是陷阱一条路的尽头是温暖的家,是承载一生的地方。或许他看不见又年老,心里却透彻的很,我这人类自以为是的智慧竟比不上一只蚂蚁。

我不能像明镜一般,但妈妈会清楚,不是吗?她会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不是让我走向失败。回想起妈妈给我做饭、送我上课,细心嘱咐、陪我学习的一幕幕,不知何时泪已沾染了衣角。我们理所当然的接受这份爱,却从未想过回报点什么。想到这儿,忽然身后有人拍了拍我,是亲情啊!我竟然忽视了它的存在,我拉起她的手带她回家。妈妈是想让你再好好想想,选择更好的机会明白吗?原来真的是这样,如是没有妈妈的告诫,我岂不是像疯蚁一般直冲向蛛网,让自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其实亲情未尝离开你,曾经以为父母的爱是深沉的,但其实只是爱得深沉,亲情她就在左右,不会走开。

让亲情回家作文2

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因为它没有夏天的炎热,也没有冬天的寒冷;一丝秋风吹过,整个人的身心都愉悦起来,而北京在秋天又是最美的;它有香山枫叶的热烈,也有金黄色的银杏叶铺满路的诗意,但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感到浑身舒服的季节有时也会让人感到刺骨的寒冷。

我进入到了传说中的叛逆期,父母看我不顺眼,我看父母更不顺眼。有时可能就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就大吵一架,最后不欢而散。我虽然很想改变一下,但每次听见他们因为一件小事就骂我,我都会忍不住的顶嘴,最后又是不欢而散。亲情大概离家出走了?

每次吃饭都是我最烦的时候,他们会因为各种原因来说你,但基本上饭桌上他们最爱说的是成绩,比如某张考了多少,某邱考了多少,某刘又考了多少,听到这里我默不作声,他们又说:“你就不能向们学学?”我说:“你们这么夸他们,你让他们给你们做儿子啊!”他们又絮絮叨叨说了一堆最后说:“怎么养了你这样的白眼狼,还不如不生。”我一听就把碗一扔,回屋穿好衣服,不顾父母的阻拦跑出家门。看着天上的月亮,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冷风一吹,我紧了紧衣服,又继续向前走,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喜欢的秋天是如此寒冷,如此凄凉。

走到一户人家,里面传来大人和小孩的嬉闹声,回想起小时候与父母嬉闹的场景,不由自主的问了句:“是谁让亲情离家出走的?”我想起父母头上的白发,想起每日早上母亲让我多穿衣服,虽然唠叨但充满关怀的话语。想到这里我知道了是我的任性让亲情离家出走的。我跑回了家,看见父母头上的银丝,我跑过去抱住他们,千言万语变成一句:“对不起。”此时我感觉到了亲情又回来了。

请记住亲情有时会离家出走,但要相信亲情一定会回家的。

第五篇: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袁卫星

近几年,媒体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者杀人的报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触目惊心。往往只是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以让孩子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或剥夺他人本不应被剥夺的生命。

较为典型的如:2004年4月13日至4月25日,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浙江绍兴市的柯桥中学、轻纺城高级中学、鲁迅中学的三名高一学生,以及绍兴外国语职业学院的一名女生,相继跳楼身亡。四位自杀者中三位为高一学生,一位为2003级的高职女生,年龄皆在十六七岁之间。

这是自杀的例子。另有杀人的例子如: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湖南衡阳一名初三学生李毅(化名)毒翻全家;贵州安顺市两名16岁孪生姐妹将6瓶鼠药放进稀饭里,毒死亲生父母……

面对这些现象,教育者和专家往往从教育体制、思想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当然是对的,但我认为还不够。我们还应该从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而且低龄化严重。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15.23%的人曾认真考虑过自杀;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实施自杀而未遂者达到1.71%。

“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的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郑宁老师说。他指出,生命与死亡教育在我国教育中仍然是一片空白,而在国外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有了关于死亡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

我以为的确如此。我们的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跟未成年人谈论生死的话题似乎过于沉重,即使偶尔说到死亡也闪烁其辞,或者用童话寓言来说明,这让孩子们觉得死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当出现危机的时候再来处理为时显然太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始于美国。“生命教育”的首发人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时就开始倡导和践行着生命教育的思想。

日本1989年修改的新的《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目标。英国等西方国家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提出了教育要顺乎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

20世纪末,台湾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把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上海则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不同年龄对象,即将编制生命教育课程标准,同时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并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

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究其原因,在于科学理性主义推动下的现代化导致了“人的异化”,人们急于重建精神家园。为此,寻找生命的意义,重塑存

在的价值,成为现代化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兴起和发展,正是对这一社会发展趋势的呼应。生命教育在不同的地区和时代,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其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为人的生存确立价值目标,并为人解决生存过程中的某些问题提供情感和理智上的支持。一言以蔽之,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习者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不断超越,把握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那么,怎样开展生命教育呢?

1、创建教育环境

开辟生命教育陈列室、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通生命求助热线;组建生命教育领导小组、确定各层面生命教育实施要点、形成生命教育资源库;开发社会资源、加强家校联系、注重言传身教……

2、实施课程教学

学科渗透、主题教学、综合实践。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台湾一所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两个主题单元:

首先是“生命的旋律”。由教师首先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而让学生了解迎接生命的喜悦,成长、成病、衰老、死亡等现象则主要是通过各种课外的活动来完成。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参加台大医院的活动中结束的。

参观的第一站是了解“生命的跃动”,让学生看到孕妇肚里的胎儿,并让学生们听最原始生命的节奏——胎心音。

参观的第二站是了解“生命的喜悦”,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使学生看到刚出生的新生命并非个个健康,有带眼罩的黄疸儿,有放在保温箱里的早产儿,还有先天不良而在加护病房的小婴儿。让学生看到这么多的人类生命现象,是为了让他们体会到健康成长是多么的幸福,也是多么的不容易。

参观的第三站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挑战”,让学生到手术室参观,观看病人膝盖开刀的录像带。

参观的第四站是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生命”。让学生参观核磁共振仪,医生用现成脑部断层的照片做比较,让孩子们猜猜哪一张照片的脑部更年轻,并解说高科技是如何被运用于诊断和医疗的。

第五步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尊严”。带孩子们去参观安宁病房,瞧一瞧病房内温暖的布置,那种家庭的感觉,以及那些患了绝症的病人。从病房里出来,在充满绿意的空中花园,医生为孩子们解说安宁病房的创始以及所施行的缓和医疗,为的是让癌症末期病人减少痛苦,在温暖安详中有尊严地走完人生。

在这趟由生到死的参观之后,组织一次综合讨论会,由列席的医生和护士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学生们踊跃发言的场面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可以说是满载而归,相信能够引导儿童从小珍视生命,尊重生命。

其次是“温馨你我他”教学单元。三个实验班分成三路。

一班上网找寻台北县市的安养院、养老院、育幼院等资料,然后分组分别安排时间前往不同的机构参观、访问,并拍照,再返校报告有关情况。

第二班则去结识本校的多样化的特教班的儿童,了解其类型,并学会与他们相处。为了让这些健康的孩子体会到残障的不便,老师让儿童们模拟视障的世界,要他们说出在黑暗中的感觉,并观赏如何与残障朋友相处的录像带。最后,特教班五、六年级的14位同学与该班学生共同上美劳课——做话筒,普通班的同学帮特教班的同学穿针引线,做好成品后拿来一起玩。让同学们体会到特教班的残障儿童实际的困难,引发正常儿童的爱心。

第三班的同学则和幼儿园的园长、老师讨论后为幼儿园整理环境,由前院、花圃、厕所到后院沙坑,一人个个干得流浃背。在陪伴幼儿园的活动中,他们终于发现校园里还有他们可以提供帮助的小不点。

3、提高教师素养

⑴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

要在教育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实践自己的创意,享受自己的成功,追求自我的实现。要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

⑵教师基本素养的形成。

对学生既要尊重、保护、关爱,又要能唤醒,激励,发展。一些关于生命安全,包括生命急救的小常识之类,教师要牢牢掌握。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要学会正确的干预。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资料指出,青少年自杀的危险征兆有:

●以前有过自杀未遂

●说过要自杀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

●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

●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

●向人说过如果他(她)走了,不要想念他(她)

●抓伤或划伤身体,或者其它自伤行为

●最近有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其它损失(如由于父母离婚而失去父亲或母亲)●急性的性格改变、反常的中断、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或者新近从事高危险性的活动

●学习成绩突然显著恶化或好转,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者出走

●躯体症状,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或胃痛,月经不规律,无动于衷

●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物质

发现了上述征兆怎么办?毫无疑问,教师应当会同家长(必须区别考虑家长参与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杀干预,主要是心理咨商。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辅导研究所博士、空中大学生活科学系副教授张德聪教授指出,在和学生咨商时可以把握下列原则:

1、我们相信“人”是自己的资源:学生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能力极丰富的资源,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协助学生发现自己拥有的资源,帮助学生更相信自己,运用自己的资源来面对生命中的逆境。

2、从正向的意义出发:协助学生运用正向焦点思考的益处。强调正向力量,强调人们的成功经验,强调人的可能性。

3、协助学生寻找例外的经验:无论多困难的状况但任何人都不会无时无刻处于问题之中,总有事情不发生的时候,协助学生发现例外的经验将为问题带来转机。

4、肯定“小改变”的价值:我们相信小的改变会带来大的改变,协助学生由小处着手事情比较容易改变,会给学生带来信心让他再次燃起希望。

5、协助学生认知没有一件事情会一成不变:因为我们常为习惯限制我们的思考。但世界上任何一个时刻改变都在发生,因此改变一直发生因此转机是可能的。

6、给予正向的回馈如赞美及肯定:赞美会带来心情的喜悦,更减低恐惧,会使学生放下担心,发现个人资源的存在,就更能帮助自己,提升为自己负责的能力与意愿。

⑶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跳出学科看学科,站在教育的制高点上教学科。本人提出并实践“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学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自觉教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点,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用实例来进行说明。

4、完善学生人格

生命教育当前的重点是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消极层面上来说,不会自杀,也不会杀人;积极意义上来说,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别人的生命促进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在此重点基础上向上延伸,那就是,协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引导学生追求自我实现。

生命教育的内涵应当是全人教育。也就是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因此,它的目标应当是珍爱生命、发展生涯、自我实现。

20多年前有一部名为《晚霞消失的时候》的中篇小说,其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评论:“人在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的内容的。它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毫无悔恨与羞愧的那种安详而满意的心情,这一切,构成了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欢乐,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

生命教育,会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感受生命发展的流程,从而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没有生命,自然就无道德可言;从而也就可以说,不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自然也会落空,要改进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可见,教育的起点就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生命教育,让我们在纷纷扰扰的教育改革中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迷路的孩子应当回家;教育,要从原点出发……

下载“让语文回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语文回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语文学习“回家”——听老师讲课的体会

    让语文学习“回家”——听老师讲课的体会数十年来,我们习惯了关注教师教的方法、教的艺术、教的效果,习惯了关注教师语言的精彩、设计的精巧、应变的精妙,习惯了关注少数学生读......

    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心得体会(5篇)

    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心得体会 学习了这篇之后,我就慢慢地明白了,为什么会有教学如雾里摇船一般地到处瞎转,教师唯恐少讲了一句话就被人指责,担心漏了一个提问就没有完成......

    “让手机回家”——高二(8)班

    “让手机回家” ——高二(8)班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作为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手机已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新宠。近几年来,只要你稍加留意,随......

    小学生优秀环保作文让废旧电池回家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小学生优秀环保作文:让废旧电池回家让废旧电池回家——记《小主人报》大型环保活动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物品。我国年均......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五篇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家庭教育讲座”落下帷幕 作者:李文学来源:课改办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3日点击数: 138 次字体:小 大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六渡......

    “让爱回家,我爱妈妈”活动策划

    青岛农业大学“感受母爱 报答母恩”活动策 划 书一、 活动背景 为了体现子女对母亲的一片浓浓深情,反哺之恩的体现,是献给母亲的一份值得永久珍藏回味的礼物。在牢记父母的养......

    你我共努力,让绿色回家!(五篇模版)

    你我共努力,让绿色回家!绿是生命的颜色;绿是环保的颜色。有了绿色,便有了清新的空气;有了绿色,便有了沁鼻的花香;有了绿色,便有了健康的生命;有了绿色,便有了我们美丽的校园,有了绿......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doc(五篇模版)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昭阳区苏甲乡人行小学 耿怀锦 内容摘要:周宏从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到著名的教育专家,他首先倡导的赏识教育,享誉海内外,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