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回家”——听老师讲课的体会
数十年来,我们习惯了关注教师教的方法、教的艺术、教的效果,习惯了关注教师语言的精彩、设计的精巧、应变的精妙,习惯了关注少数学生读得好、说得好、写得好。
管老师的“家常课”,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朗读、识字、写字、背诵、做题等,但是变化的是时间——朗读的时间、识字的时间、写字的时间、背诵的时间、做题的时间……都大大增加了!粗略估计,这堂40分钟的课,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读课文、读段落、读句子、读字词、抄写、默写、答题的时间竟然长达32分钟,占了课堂时间的80%!
学生拥有了时间,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么多的时间来自哪里?用管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管住嘴”,教师少讲精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读、背、写,从而形成了简洁的课堂结构:读+写+读+写。
“家常课”的课堂结构极简,教学思路极简,教师行为极简,课堂上的学生、教师又极忙。学生忙了学生该忙的,教师忙了教师该忙的!每一堂课目标明确,学生忙碌而充实:忙着读,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读奖励题;忙着写,写生字、写词语、写重点笔记;忙着想,梳理课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和相关习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时间规定。老师呢,从前排到后排,从左边到右边,在学生间来往穿梭,忙着发出各种学习指令,忙着答疑,忙着示范,忙着激励。
这是多少人的共识:中小学语文课,本质是学习运用母语的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大量读、识、写……当这关于学的道理、规律,突然落地在管老师的“家常课”里,听惯了“怎么教”的我们怎能不感到“陌生”!
然而,“陌生”的“家常课”不过是返璞归真,是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之举,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之行,一句话,让语文学习“回家”,让课堂“回家”,回到学生的怀抱!
管老师的起点在村小,从作文教学革命起,他就关注当下,着眼每一个学生,现在他的“家常课”,100%的学生“刚需作业不出课堂”,用课堂改革的方式实现了“双减”政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