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升级为教育 让教育回家

时间:2019-05-15 03:1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教学升级为教育 让教育回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教学升级为教育 让教育回家》。

第一篇:从教学升级为教育 让教育回家

从教学升级为教育 让教育回家

教学究竟为了什么而发生?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并不轻松。教学的三维目标告诉我们,一旦知识学习占据教学的全部时,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的“育人”功能便消失了,教育因而被隔离在教学的门外,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让教育回家。但教育的实施显然只单凭德育课堂是很难办到的。严格来说,所有的教学都应该体现出德育的质感,这才是教育的关键,比较可行的方案,还是回到三维目标上去寻找答案,让教学既能满足知识的要求,又能体现出创造性和德育品质,岂不更好?

近十年,中国的教学改革,基本解决了与“效”相关的学习能力问题,核心的经验可概括为找到了抓手,即把传统的小组学习升级为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文化组织”,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抓手,那么它能否启发我们也借此为教育找到一个抓手?

“学科组”就这样凸显在我们眼前,它被空前地重视起来,是因为它有能力可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成为教育的抓手:从教学“升级”到教育。然而考验也会是空前的,因为传统的学科组在一般概念里首先是“组织和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育的角色和任务并未被要求,自然也难以引起足够的关注,它作为教育的抓手被提出来本身就具有变革性。

从教学升级为教育,这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角色感”。因为“角色”不仅决定了教师的“行为”,也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结果”。教育要“立德育人”,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一名“学科教师”,他唯有升级为一个“教育者”,才有可能实施“教育”。

教师何完成“角色”的升级?这就对“学科组”的任务提出了挑战。学科组仅仅是实施学科教学的组织吗?如果它不被赋予“教育”的内涵而只停留在知识性“教学”上,显然是浅层次的甚至是“失职”的,没谁否定知识的重要,但情感、态度、价值观似乎比知识更重要。不二元对立的建议是,能不能尝试改造学科组,让它在承担学科教学的同时,同时发挥“育人”的功能?这不是突发奇想。一个优秀的学科组就应该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修炼场”,它也应该成为一个信念的“孵化器”,成为一个发育精神胚胎的“子宫”,它颠覆了传统的学科组概念,它扩展了学科组的内涵,它因体现出教育的本质而实现了更伟大的意义。

试想,假如学科组实现了升级,这个组织的每一个教师会有怎样的层次和高度?他会从枯燥乏味的教学细节里抬起头来,把望自己每个行为蕴含的意义,这显然对曾经单纯的知识教学追求是一种质的飞跃,他得道了,就再也不用担心他还会退转进“应试”的地狱里;他觉悟了,就再也不会只盯着学科了;他成长了,他情感会决定他的态度,他的情感态度就形成了他的价值观,他的价值观就决定了他的使命与担当;他开阔了,他的“心房”里就会装进国家和民族。这样的教师,他就会毅然决然地告别过去,而捍卫教育的神圣和尊严。

如果学科组没有这些功能,教师的升级就无法实现。当然,我们还可以选择唤醒教师“个体”,但为什么不借助“场”的力量呢?而且,如果不改造学科组的功能,个体的力量恐怕也难于抵御群体的影响。

第二篇: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袁卫星

近几年,媒体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者杀人的报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触目惊心。往往只是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以让孩子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或剥夺他人本不应被剥夺的生命。

较为典型的如:2004年4月13日至4月25日,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浙江绍兴市的柯桥中学、轻纺城高级中学、鲁迅中学的三名高一学生,以及绍兴外国语职业学院的一名女生,相继跳楼身亡。四位自杀者中三位为高一学生,一位为2003级的高职女生,年龄皆在十六七岁之间。

这是自杀的例子。另有杀人的例子如: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湖南衡阳一名初三学生李毅(化名)毒翻全家;贵州安顺市两名16岁孪生姐妹将6瓶鼠药放进稀饭里,毒死亲生父母……

面对这些现象,教育者和专家往往从教育体制、思想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当然是对的,但我认为还不够。我们还应该从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而且低龄化严重。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15.23%的人曾认真考虑过自杀;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实施自杀而未遂者达到1.71%。

“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的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郑宁老师说。他指出,生命与死亡教育在我国教育中仍然是一片空白,而在国外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有了关于死亡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

我以为的确如此。我们的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跟未成年人谈论生死的话题似乎过于沉重,即使偶尔说到死亡也闪烁其辞,或者用童话寓言来说明,这让孩子们觉得死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当出现危机的时候再来处理为时显然太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始于美国。“生命教育”的首发人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时就开始倡导和践行着生命教育的思想。

日本1989年修改的新的《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目标。英国等西方国家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提出了教育要顺乎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

20世纪末,台湾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把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上海则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不同年龄对象,即将编制生命教育课程标准,同时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并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

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究其原因,在于科学理性主义推动下的现代化导致了“人的异化”,人们急于重建精神家园。为此,寻找生命的意义,重塑存

在的价值,成为现代化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兴起和发展,正是对这一社会发展趋势的呼应。生命教育在不同的地区和时代,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其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为人的生存确立价值目标,并为人解决生存过程中的某些问题提供情感和理智上的支持。一言以蔽之,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习者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不断超越,把握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那么,怎样开展生命教育呢?

1、创建教育环境

开辟生命教育陈列室、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通生命求助热线;组建生命教育领导小组、确定各层面生命教育实施要点、形成生命教育资源库;开发社会资源、加强家校联系、注重言传身教……

2、实施课程教学

学科渗透、主题教学、综合实践。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台湾一所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两个主题单元:

首先是“生命的旋律”。由教师首先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而让学生了解迎接生命的喜悦,成长、成病、衰老、死亡等现象则主要是通过各种课外的活动来完成。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参加台大医院的活动中结束的。

参观的第一站是了解“生命的跃动”,让学生看到孕妇肚里的胎儿,并让学生们听最原始生命的节奏——胎心音。

参观的第二站是了解“生命的喜悦”,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使学生看到刚出生的新生命并非个个健康,有带眼罩的黄疸儿,有放在保温箱里的早产儿,还有先天不良而在加护病房的小婴儿。让学生看到这么多的人类生命现象,是为了让他们体会到健康成长是多么的幸福,也是多么的不容易。

参观的第三站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挑战”,让学生到手术室参观,观看病人膝盖开刀的录像带。

参观的第四站是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生命”。让学生参观核磁共振仪,医生用现成脑部断层的照片做比较,让孩子们猜猜哪一张照片的脑部更年轻,并解说高科技是如何被运用于诊断和医疗的。

第五步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尊严”。带孩子们去参观安宁病房,瞧一瞧病房内温暖的布置,那种家庭的感觉,以及那些患了绝症的病人。从病房里出来,在充满绿意的空中花园,医生为孩子们解说安宁病房的创始以及所施行的缓和医疗,为的是让癌症末期病人减少痛苦,在温暖安详中有尊严地走完人生。

在这趟由生到死的参观之后,组织一次综合讨论会,由列席的医生和护士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学生们踊跃发言的场面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可以说是满载而归,相信能够引导儿童从小珍视生命,尊重生命。

其次是“温馨你我他”教学单元。三个实验班分成三路。

一班上网找寻台北县市的安养院、养老院、育幼院等资料,然后分组分别安排时间前往不同的机构参观、访问,并拍照,再返校报告有关情况。

第二班则去结识本校的多样化的特教班的儿童,了解其类型,并学会与他们相处。为了让这些健康的孩子体会到残障的不便,老师让儿童们模拟视障的世界,要他们说出在黑暗中的感觉,并观赏如何与残障朋友相处的录像带。最后,特教班五、六年级的14位同学与该班学生共同上美劳课——做话筒,普通班的同学帮特教班的同学穿针引线,做好成品后拿来一起玩。让同学们体会到特教班的残障儿童实际的困难,引发正常儿童的爱心。

第三班的同学则和幼儿园的园长、老师讨论后为幼儿园整理环境,由前院、花圃、厕所到后院沙坑,一人个个干得流浃背。在陪伴幼儿园的活动中,他们终于发现校园里还有他们可以提供帮助的小不点。

3、提高教师素养

⑴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

要在教育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实践自己的创意,享受自己的成功,追求自我的实现。要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

⑵教师基本素养的形成。

对学生既要尊重、保护、关爱,又要能唤醒,激励,发展。一些关于生命安全,包括生命急救的小常识之类,教师要牢牢掌握。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要学会正确的干预。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资料指出,青少年自杀的危险征兆有:

●以前有过自杀未遂

●说过要自杀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

●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

●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

●向人说过如果他(她)走了,不要想念他(她)

●抓伤或划伤身体,或者其它自伤行为

●最近有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其它损失(如由于父母离婚而失去父亲或母亲)●急性的性格改变、反常的中断、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或者新近从事高危险性的活动

●学习成绩突然显著恶化或好转,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者出走

●躯体症状,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或胃痛,月经不规律,无动于衷

●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物质

发现了上述征兆怎么办?毫无疑问,教师应当会同家长(必须区别考虑家长参与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杀干预,主要是心理咨商。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辅导研究所博士、空中大学生活科学系副教授张德聪教授指出,在和学生咨商时可以把握下列原则:

1、我们相信“人”是自己的资源:学生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能力极丰富的资源,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协助学生发现自己拥有的资源,帮助学生更相信自己,运用自己的资源来面对生命中的逆境。

2、从正向的意义出发:协助学生运用正向焦点思考的益处。强调正向力量,强调人们的成功经验,强调人的可能性。

3、协助学生寻找例外的经验:无论多困难的状况但任何人都不会无时无刻处于问题之中,总有事情不发生的时候,协助学生发现例外的经验将为问题带来转机。

4、肯定“小改变”的价值:我们相信小的改变会带来大的改变,协助学生由小处着手事情比较容易改变,会给学生带来信心让他再次燃起希望。

5、协助学生认知没有一件事情会一成不变:因为我们常为习惯限制我们的思考。但世界上任何一个时刻改变都在发生,因此改变一直发生因此转机是可能的。

6、给予正向的回馈如赞美及肯定:赞美会带来心情的喜悦,更减低恐惧,会使学生放下担心,发现个人资源的存在,就更能帮助自己,提升为自己负责的能力与意愿。

⑶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跳出学科看学科,站在教育的制高点上教学科。本人提出并实践“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学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自觉教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点,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用实例来进行说明。

4、完善学生人格

生命教育当前的重点是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消极层面上来说,不会自杀,也不会杀人;积极意义上来说,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别人的生命促进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在此重点基础上向上延伸,那就是,协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引导学生追求自我实现。

生命教育的内涵应当是全人教育。也就是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因此,它的目标应当是珍爱生命、发展生涯、自我实现。

20多年前有一部名为《晚霞消失的时候》的中篇小说,其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评论:“人在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的内容的。它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毫无悔恨与羞愧的那种安详而满意的心情,这一切,构成了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欢乐,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

生命教育,会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感受生命发展的流程,从而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命是道德的载体,没有生命,自然就无道德可言;从而也就可以说,不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自然也会落空,要改进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可见,教育的起点就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生命教育,让我们在纷纷扰扰的教育改革中听到这样一种声音:迷路的孩子应当回家;教育,要从原点出发……

第三篇: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家庭教育讲座”落下帷幕

作者:李文学来源:课改办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3日点击数: 138 次字体:小 大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六渡”家长大学创办人田玉主办了“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家庭教育讲座”。

讲座从“六渡”理论展开阐述。“六渡”是指家庭教育的六个维度:高度(向上看,独特而不一般)、深度(向下看,深刻而不肤浅)、长度(前后看,发展而不静止)、广度(左右看,宽广而不狭隘)、速度(迈步向前,快与慢的辩证)、精度(找准方向,真实而不虚假)。

“如果把受教育者比作一颗大树,那么影响这颗大树生长的因素有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关系是:家庭教育是养根护根,学校教育是修枝剪叶,社会教育是提供阳光雨露的外部环境。养根护根是基础,做好了,大树就会根深叶茂,及至参天,终成栋梁。可一旦缺失,随时会被狂风暴雨被连根拔起。”田玉博士形象的比喻,平实动人,扣人心弦,听众如梦初醒,“由此可见,谁该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谁该完成学校教育的任务,谁该达成社会教育的使命,是不允许越位和错位的。蚯蚓原本是护根的,如果爬上树去修剪枝叶,那么园丁就只有放假让位于外行了。外行把枝叶弄得满目疮痍,树根却干涸凋零了。最后的结果是:大树摇摇欲坠,片刻倾覆。”

专家继续阐释了“有信仰、远小人、说人话、往高看”这四项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报告最后落脚到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应试教育模式下,我们从未把孩子看作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的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因此,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教育”的对象,孩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如果他们心灵没有被教育者感应到,一切的教育都是没有用的,教育的本真离我们将越来越远。所以,继续必须改革。所幸的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思南课改人正在探索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模式。这种模式,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以小组探究式的方式有效的组织开展教育工作,让学生沐浴在阳光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专家接地的事例,深刻的分析,与会者听得津津有味,狂喜之情溢于言表。几场讲座都会有家长不肯散去而围着田博士问这问那,问不够,问不穷;更有家长将感激之情和所思所悟写在一张张纸片上。

田玉“六渡”家长课堂

(家庭教育常识课程提纲)

一、序言:

(一)“六渡”既指家庭教育的六个维度,也包含了渡人渡己的意思。

(二)当前家庭教育的三个误区:

1、把成功学当成家庭教育的目标,其背后的逻辑是:你若不听我的,你就不会成功。当前大多家庭教育“专家”都以此为绳索绑架家长。

基本常识:孩子,不管你成不成功,你都是我的宝贝疙瘩。

2、把亲子关系当成家庭幸福的核心,其背后的逻辑是:你若不亲子,你就不会幸福。当前大多亲子教育机构都以此为镣铐锁住家长。

基本常识:家庭关系还有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亲子关系只是诸多家庭关系中的一部分,既不是重点,更不是全部。

3、把学习当成家庭发展的基础,其背后的逻辑是:你若不学习,你就不会发展。当前几乎所有教育机构都以此为牢笼囚禁家长。

基本常识:当前教育,不是种子出了问题,而是环境出了问题。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种子”身上,而是放在如何改良环境上。学习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就像一粒种子,只要环境适宜,自然会向上生长。真正的教育不是控制而是解放,不是给予而是唤醒恢复人的本能和天性。

(三)当前家庭教育的二大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1、经验派:以家长个人教子心得经验为主要表达方式。优点:接地气,易共鸣。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普适性差,很难活学活用,不易从经验的池塘走向科学的海洋。

2、经院派:以专业研究机构“专家”理论研究为主要表达方式。优点:有较

强的理论指导作用。不足:曲高和寡,小众的自说自话,缺少练习,可操作性差,不易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六渡”家庭教育课程:

(一)课程定位: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

常识: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人们应该必须了解的基本知识。

课程:人的成长环境总和。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成长环境,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成长环境。

(二)课时计划:共计12讲,每月1讲,每讲约2小时。

(三)课程提纲:

第一渡(1讲):家庭教育的高度(独特而不一般)。

站在文化和思想哲学的高度看家庭教育,马斯洛楼高。“家”“庭”二字的文化思想内涵:有信仰,远小人(二种小人)。“信”“仰”二字的文化思想内涵:说人话,往高看。如何往高看:俯下身子。儒家文化与佛家思想:“儒”与“佛”二字的文化思想内涵:有我与无我,入世与出世。举例:跨越200年的家庭信仰。父母双修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六条建议。

第二渡(2讲):家庭教育的深度(深刻而不肤浅)。

养树贵在养根,根深而叶茂。错位的家庭教育:爬上树的蚯蚓与放长假的园丁。胡杨的故事。身为父母第一步: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借来的光点不亮内心的火。深刻与肤浅的分水岭:育己与育他。朴素的家庭教育观:家庭教育的对象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教育孩子就是让孩子教育自己。讨论:建立家庭教育共同体,父母如何修炼自己。六项修炼最难的不是精进而是忍辱,忍辱的三种境界:理所当然不可得、徒劳无功白受苦、不白之冤冤死人。宽容不仅仅是原谅他人,而是减轻自己的痛苦。

第三渡(2讲):家庭教育的长度(发展而不静止)。

终身教育的开始:0—18岁家庭教育的三个关键词:陪伴(时间地点人物“三全”:全神、全面、全家)、教练、尊重。做财富的三丰收者(家庭财富公式:家庭总财富=生命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家庭养生之道,长生不老的二条必由之径。财富安全系数与危险系数的辩证法。放下杯子与打开降落伞。舍与得:布施的三种方式。走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书香弥漫的家庭财富永恒:读写银行——家庭理财新方案。

第四渡(4讲):家庭教育的广度(宽广而不狭隘)。

养鱼贵在养水,鱼缸有多大,鱼就有多大。一间房子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取决于摆设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房子,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家庭教育的广度?家长的面貌,决定了房子的内容;家长的气度,决定了房子的容量。如何营造宽广美丽的家庭生态环境——六种空间隐喻的含义(空调、电灯、镜子、台阶、关系、门窗)。关系导图:前后有别。术道结合,以道驭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何管理情绪空调的温度,做温暖人心的家庭教育36计:如何解决磨蹭、厌学、紧张、内向、抑郁、早恋、网瘾、好动、打架、吸毒、自杀等具体问题。

第五渡(2讲):家庭教育的速度(快与慢的辩证)。

思想的误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人生规划在童年。德国幼教专家的眼泪,美国妈妈的胜诉。桃三杏四梨五年,孩子开花十八年(《慢养孩子,静待花开》)。人生不是短跑,是长跑,选手是爸爸、妈妈和孩子,时间是一辈子。一家人走在路上,或乘上教育的车,无论牛车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火箭,不管快慢,都不是选拔赛,更不是淘汰赛,而是友谊赛,甚至根本就不是一场比赛。人生不可定制,走错一段弯路或许是最美丽的错误,能够欣赏不同美景。(《上帝让我牵一

只蜗牛去散步》)

第六渡(1讲):家庭教育的精度(真实而不虚假)。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追问家庭教育的意义。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多的路一定对吗?方向不对,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方向对了,停下脚步就是伟大的胜利。(《色彩》、《人生本无意义》)

第四篇:让“微信”为小学教育教学扬帆起航

让“微信”为小学教育教学扬帆起航

摘要: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微信”业务的开办,极大的方便了我和家长的及时沟通,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利用微信的短信平台,可以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利用微信进行沟通,可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指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进行学法指导帮扶学困生。进行资源共享。同时微信还是展示和学习的平台。“微信”为学校和家庭搭建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在家校联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微信,家校联系,教育教学,平台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现代教育中首先寻求的合作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家长的及时有效沟通。班主任与家长建立的微信群在家校互动中担任“信使使者”的重要角色。

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家校联系和合作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传统的家校联系模式也必须不断更新和变革,并赋予新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家校联系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成功有效、不断发展。自从,中国移动通讯开办了“微信”业务,极大的方便了我和家长的及时沟通,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

一、利用微信的短信平台,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

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能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从而使班主任工作顺利展开。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忘事,因此每次学校进行重大的集体活动,我都会通过短信平台把学校要求通知家长,在家长的配合和帮助下,我班的学生每次活动都表现很好。如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会”要求学生7:30到校,不准带零食,学生没有一个迟到的。我还会在期中或期末考试前,提示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和休息,以免生病。在假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提醒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并准备好新学期的学习用品。所以微信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二、利用微信进行沟通,可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微信可以及时迅速传递信息又不必担心打扰对方的工作与生活。每个学期的刚开学和结束时,学校都会印发大量的通知给学生或家长,浪费了大量的纸张,也容易丢失忘记。而利用微信平台既快捷又节约,让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一清二楚。

三、微信可以指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此外还存在着: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南针”等诸多教育误区。所以,我们应首先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于是,我经常通过微信平台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的重要性文章,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问题,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还要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爱好等,既不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要“包办代替”或“放任不管”。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例如有家长反映说,才四年级孩子就开始关注异性,这可怎没办?于是,我告诉他们,这只是孩子的一个发展阶段不用太紧张也不要批评孩子,太关注反而会加强孩子的好奇心,看淡些,自然而然的就会过去。

四、通过微信可以进行学法指导帮扶学困生

学困生在一个班集体中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学习成绩差,经常不完成作业,往往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所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除了在校加强个别辅导外,还利用微信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个别反应慢、基础差的学生我给他们布置一些他们能消化的作业,如口算,竖式计算让他们把计算搞上去。另外给他们一点简单的解决问题题目,起初我只要求他们读懂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就可以了。后来再让他们慢慢的试着分析问题,渐渐地他们就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了。我班杨吉祥同学经过半年时间,通过微信与家长联系在家长的帮助下,成绩有五十多分上升到了八十分。

五、微信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将手机里的照片可以直接在微信中分享,学生的优秀作业我用手机拍了照片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展出,不仅是对展出作业同学的认可与鼓励,对其他同学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与标杆。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丰富多彩,我把每次活动的照片再配上文字说明分享到班级微信群中,让孩子们用照片记录下精彩的瞬间,非常有纪念意义。同学之间对好的作品相互用“鲜花、笑脸、赞美”等符号进行交流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六、微信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

微信平台提供朋友圈功能,可以通过其强大的分享能力,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比如将我的一些教学课件、视频都可以通过用微信扫描相应的二维码,或是利用推送等功能,将各种学习资源、教育资源分享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家就可以学习。另外我经常在学生微信群中分享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如“全国十佳班主任给家长的话”,“从小学到博士的学霸的学习感悟”等,学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发展。

七、微信是家长朋友们经验交流的平台

2015年3月里的一个晚上,我在临睡前看了一眼家长微信群,发现里面正连续的蹦出很多家长的留言。仔细一看,原来有一名家长对自己孩子办事拖拉,学习效率很低比较苦恼,在微信中留言希望得到帮助结果很多家长非常踊跃的发表意见,介绍自己在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成功经验。像这种家长间的经验交流在班级微信群中十分常见,很多家长因为热情、真诚,在交流过程中成为了朋友。微信促进了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我们的班集体更像一个拥有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大家庭。

微信作为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聊天软件,它不仅可以进行视音频交流,还可以发布图片和公告、传输文件、共享资源等等。微信的这些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一年来使用“微信”,我切实感受到“微信”为学校和家庭搭建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在家校联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们进一步发挥微信的功能,加强家校合作,提升我们的育人质量吧!

总之,微信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新兴网络工具,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舌尖上的中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希望能与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合作,真正发挥微信在现代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势,让指尖上的微信推动未来的教育!

第五篇: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doc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昭阳区苏甲乡人行小学 耿怀锦

内容摘要:周宏从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到著名的教育专家,他首先倡导的赏识教育,享誉海内外,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有了新的核心价值观: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唯一的答案,感恩是生命的根。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并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赏识教育

方法 尊重需求 潜能

我们知道,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是:德国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美国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提倡根据孩子自身的习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意大利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是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发展机会环境;日本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是立足于孩子的能力成长,对孩子进行天才教育;日本二战以后杰出的教育家多湖辉的实践教育法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周弘的赏识教育法,则要求我们怀着赏识的态度、真诚的爱心去对待学生,赏识每个学生的每个闪光点,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爱的眼光里。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告诉我们: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分为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

人的赞赏。”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也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 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因此,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型期的今天,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勉力践行,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自己的体会,赐教于各位同仁。

一、赏识教育就在我们身边

赏识的本质是爱,赏识是爱的具体表现。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赞赏和关爱呢?

其实,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方法,普通到我们所有的人都用过,这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方法, 古老到从我们的祖辈沿用至今;这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方法,同时又是我们最熟悉也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其做法既简单又巧妙:一个暗示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轻轻的抚摸。都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奇妙的作用。

具体来讲就是让孩子“找感觉,尝甜头”。对孩子的成功,孩子的优点,千万别吝啬你的赞美之辞,别忽视你的“举手之劳”,也许你的一点付出就能满足孩子们的自尊和需要。在学生的心里,老师的语言就是一片蓝天,老师的赞美就是兴奋剂。去年,班上十几个学生,期末检测下来,就考二十多分、三十多分。我就找他们单独谈话,一个学生说,他几乎每天都要被家长骂,说他简直就是个白痴、草包、笨蛋、窝囊废。实际上,这种责备、训斥、命令、强迫等令学生反感,陈旧的教育方法,只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态进一步变得更自卑、更胆怯,觉得自己是无用、愚笨之人。她小声地说:“老师,明天我不

敢来上课了”,“为什么?”我感到非常的诧异。我于是对她进行鼓励,并立即联系家长,指出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后来,每次检测她的成绩都有了一点点进步,每次我都不断的鼓励她,在班上表扬她。渐渐地,她的成绩越来越好,她的胆量越来越大,她的提高成绩非常突出,她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题为《我尊敬的xxx》的作文中写到:“老师,你那亲切的笑容,鼓励的话语让我产生了无穷的动力,感谢老师„„”

一句简单的话产生的效果是多么地神奇,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催开心灵之花;教师的一个轻轻的动作就能孕育成功之果。赏识,真是一门爱的艺术。

二、适时适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赏识。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人格理应得到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教师就应该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激发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班上有个学生喜欢美术,对语文学科则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在上面讲课,他在底下偷偷地画一个同学 的肖像。我发现后并没有作声,而是趁着同学们做练习的时机,悄悄地走到他的身边,示意他收起来下课后再画。他见我没有当场批评他,心里很是感激,下课后,我叫他办公室,鼓励他说,你的画很好,但也应该多学些语文方面的知识,全面发展。第二天课上讲朱自清的《背影》,我特意叫他到黑板上创作了一幅父亲的肖像画,让同学们品评,他果然画的很好,受到学生的赞许、好评。之后,他不仅对绘画的兴趣有增无减,而且在语文学科上的劲头也更足了。

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适时适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欣赏学生在各方面的点滴进步,在欣赏中教育,在教育中欣赏。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走向成人成才之路。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教师应该秉承“赏识教育、快乐教学”的教学理念,用赏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对学生说:你能行,你也会看到奇迹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放在教育中也绝对适用的。试着对你的学生说:太好了、真好、真棒,你也会看到奇迹的。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一座蕴藏无限潜能的宝藏,潜能发挥出多少关键在于教学者能给他们创造出多少机会。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逐渐养成学

生勤于动脑动手,敢于提出新建议,能够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任教的班里有个学生很聪明,作文能力一直处于中下水平,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普通话说得很好。于是,恰好学校组织感恩教育演讲活动,他的演讲稿并不好,可我指导他认真修改,在班上推荐了二名学生参加学校竞赛,他就是其中之一,他没有想到我会对他委以重任,竞赛前每天自己挤时间训练,主动找老师指导。结果在学校感恩教育活动中,他光荣的获得了第二名,并在全乡组织的竞赛活动中有获得第二名。我在班上对他给予了及时的表扬,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他在表扬和鼓励中建立起了自信心,不仅作文水平不断上升,其他学科成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或者是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或者在某方面有一定的潜能,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去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正确的引导他们,睁开双眼,寻找他人的优点;打开心灵,欣赏他人的优点,你会发现,你拥有了一个崭新而快乐的人生。

赏识好学生并不难,难的是赏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赏识一时容易,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始终实施赏识教育。对于教育者来说,学生身上不是缺少优点,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他们,就会从他们的缺陷中发现许所多闪光点。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和谐:与己和,与人和,于天地万物和。赏识

教育的本质:看得起、够朋友。只有家长、老师把孩子当成朋友,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才有发自内心的赏识。庄稼,有了风调雨顺,就有了勃勃生机。同样,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在提倡有效教学,大力推行新课改的今天,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方面,学会赏识学生,让学生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则是构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苏萍.试论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3)

[2]戴永华.浅谈赏识教育与儿童自信心的培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下载从教学升级为教育 让教育回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教学升级为教育 让教育回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让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来源:古城中学 作者: 时间:2011-07-28 点击: 151 ——古城中学“新学校行动研究”阶段性报告 ——新学校研究成果推介之二 通过对我校学生学......

    让爱为教育导航(共5篇)

    让爱为教育导航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老师要让自己蹲下来看学生,而不是永远的高高在上。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有着属于自己的自尊和个性,他们就像一朵朵刚刚......

    小学经典诵读汇报材料:让教育走上回家路

    小学经典诵读汇报材料:让教育走上回家路 “我们的教育往何处去?我们的教育要回家。”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山东中美教育研讨会上说。张厅长高屋建瓴,用“四个回归”非常......

    读书笔记《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用整个的“人”去教学 ----向课堂注入更多的感情和尊重而非更多的知识 作为一名刚踏上讲台的新手而言,我向往王春易老师那样的课堂,“充满创造力,激情无限, 幸福感极强”,其实我......

    从教育心理学到舞蹈教学

    从教育心理学到舞蹈教学 --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对学习舞蹈的作用 舞蹈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它那漫长而崎岖的史程告诉人们,舞蹈不仅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更是理论性很强......

    学习教育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教育转型升级这一内容,我感触很深从而认识到我们需要更加公平均衡的教育,需要更具人文情怀的教育,需要更富激情活力的教育,需要个性多样的教......

    为教育演讲稿

    我为教育添光彩演讲稿我与教育共奋进,我为教育添光彩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教育梦想;我是一名党员青年,时时处处用行动实践着党员的职责。自97年参加工作......

    沥血为教育

    沥血为教育丹心谱新篇---上海市2006—2010年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推荐材料 叶喜平,一位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他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毅力,追求和奉献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人生境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