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只是让人找到工作5篇

时间:2019-05-13 08:4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不只是让人找到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不只是让人找到工作》。

第一篇:教育不只是让人找到工作

教育不只是让人找到工作

Alan Hudson

《 文汇报 》 2014 年 6 月 13 日 16 版

前不久,牛津大学领导力与公共政策中心主任Alan Hudson教授专程到访上海,与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研究新合作项目——领导力与公共政策。在上海时,他向年轻人提出忠告:“太多人都在拿到他们的本科学位后直接读硕士,花在教育里的时间太长,一直都处于脱离现实的状态,没有做过很好的研究,这其实是在浪费时间,浪费潜能,同样也是在浪费钱。”

在我看来,现在中国大学和海外大学间的合作,都不应该只是引进一些课程,更需要双方共同形成更加全球化、国际化的视角。

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和上海交大的合作研究也会立即展开。比如,我们会研究上海自贸区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还会就教育在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课题进行研究,但更多的是分享人才培养经验。

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教育对找工作的作用

不久的将来,亦或10到20年后,教育会是怎样的面貌?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追溯历史。25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时代曾对教育有一场激烈的讨论,一些人认为教育是为了让你过上高尚的生活;一些人认为,教育的功能是成为一名更好的公民;另一些人认为教育只是帮你找工作。但如今,我们过多地把教育的功能放在最后一个上。这非常错误,因为我们最需要了解的是——为什么我们在这儿,为什么我们要在生命中扮演一个角色,对自己、对人民和对政府尽责。

当学生从大学毕业出来后,社会看重的并非他们狭隘的工作技能,而是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麻省理工是这方面的领先者,他们坚持在教育中设置广阔的背景。牛津也同样如此,我们通过改变核心课程来满足21世纪的要求。所以我们有马丁学院,它跨领域地将老龄化、全球政府、全球变暖、流行疾病等问题放在一起让大家来讨论。我认为这是21世纪教育应有的模式。

我认为,应该少让学生直接从本科到研究生。大学的本科项目应该强化,这样大多数人都可以做些事,然后到30岁或40岁时,回到学校再接受教育。

任何能让更多人投入教育的技术创新都是好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资源涌现,虽然我认为任何能让更多人投入到教育中的技术创新都是好的,但教育的内容和质量仍由人际关系决定。

互联网只不过是21世纪的印刷品,最好的教育形式仍是面对面交流,其中有学生与教授的信任。我们可以在网上交流,但我们还需要聚到一起。现在关于教学与研究的争论常常在大学发生。人们也总问我,上课与研究哪个更重要?事实上,我坚信,如果你不去授课,你成不了一个好的研究者。但不做研究,也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因为与学生交流不只是交流知识,还有你对所教东西的热情,而学生的反馈不仅仅是,“哦,这个很有意思,我要把它写下来”,而是“这有什么问题呢?”“为什么是那样一个案例?”——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

领导力是能让你在未来开放地应对变革的学问

对那些回到学校深造的人来说,教育者需要让这些已经工作过的学生从自己的“舒适区”里走出来,迫使他们去思考。

当下很多人都在讨论领导力,但如何定义21世纪的领导力呢?

事实上,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最好的年代。未来40到50年,世界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领导力的核心就是要去理解这种变化,并对它有所行动。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是混乱不堪的。但就算世界的发展没有模型,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教训和经验。

因为存在的问题总是多于答案,所以我觉得领导力是一个能够让人在未来开放地应对变革的学问。而且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领导力十分相似,它们面临着类似的任务和挑战,即21世纪特有的跨领域的挑战,这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稳定”不应是年轻人选择当公务员的理由

我听说,中国公务员录取考试的竞争近年越来越激烈,录取率低达35∶1。听说年轻人认为政府福利好而且稳定。

事实上,中国上世纪90年代时申请公务员的人数是下降的,因为大学毕业生觉得在外企和私企里可以赚钱。但2000年后申请公务员的人越来越多。我对此保留意见,特别是如果你觉得公务员这个工作很稳定,那这种态度是不对的。成为公务员,最重要的是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公共服务,虽然不是擦盘子,但你要为老百姓负责,老百姓就是上帝。

如果你认为成为公务员就能拥有舒适稳定简单的人生,那你还没有理解当今世界。这又回到了之前的问题,未来的10年、20年间,世界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你希望自己能积极应对,那就努力工作,锤炼所有的能力,并处于领先。如果你觉得安逸过活就行,那我还真不知道你能做些什么,你也别想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

我是一个社会科学家,社会科学是被模型以及完美决策的想法所支配的。但我认为,没有更伟大的理念存在,相反倒有不少微小的想法和做事的方法。我认为,我们需要开放地看待事物,乐于应对变化。过去有一批伟大的企业家和商业领导曾说过,成百上千条道没有一条走得通,但下一次我总会有出路。也就是说,你必须准备好经历失败,必须要去尝试,但更重要的是,你必须信念坚定,有所付出,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一定的责任。我认为我会把这样的观点放在课程的核心位置。

(本文由商学院大百科赵鹰翻译整理)

第二篇: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家庭教育讲座”落下帷幕

作者:李文学来源:课改办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3日点击数: 138 次字体:小 大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六渡”家长大学创办人田玉主办了“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家庭教育讲座”。

讲座从“六渡”理论展开阐述。“六渡”是指家庭教育的六个维度:高度(向上看,独特而不一般)、深度(向下看,深刻而不肤浅)、长度(前后看,发展而不静止)、广度(左右看,宽广而不狭隘)、速度(迈步向前,快与慢的辩证)、精度(找准方向,真实而不虚假)。

“如果把受教育者比作一颗大树,那么影响这颗大树生长的因素有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关系是:家庭教育是养根护根,学校教育是修枝剪叶,社会教育是提供阳光雨露的外部环境。养根护根是基础,做好了,大树就会根深叶茂,及至参天,终成栋梁。可一旦缺失,随时会被狂风暴雨被连根拔起。”田玉博士形象的比喻,平实动人,扣人心弦,听众如梦初醒,“由此可见,谁该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谁该完成学校教育的任务,谁该达成社会教育的使命,是不允许越位和错位的。蚯蚓原本是护根的,如果爬上树去修剪枝叶,那么园丁就只有放假让位于外行了。外行把枝叶弄得满目疮痍,树根却干涸凋零了。最后的结果是:大树摇摇欲坠,片刻倾覆。”

专家继续阐释了“有信仰、远小人、说人话、往高看”这四项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报告最后落脚到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应试教育模式下,我们从未把孩子看作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的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因此,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教育”的对象,孩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如果他们心灵没有被教育者感应到,一切的教育都是没有用的,教育的本真离我们将越来越远。所以,继续必须改革。所幸的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思南课改人正在探索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模式。这种模式,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以小组探究式的方式有效的组织开展教育工作,让学生沐浴在阳光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专家接地的事例,深刻的分析,与会者听得津津有味,狂喜之情溢于言表。几场讲座都会有家长不肯散去而围着田博士问这问那,问不够,问不穷;更有家长将感激之情和所思所悟写在一张张纸片上。

田玉“六渡”家长课堂

(家庭教育常识课程提纲)

一、序言:

(一)“六渡”既指家庭教育的六个维度,也包含了渡人渡己的意思。

(二)当前家庭教育的三个误区:

1、把成功学当成家庭教育的目标,其背后的逻辑是:你若不听我的,你就不会成功。当前大多家庭教育“专家”都以此为绳索绑架家长。

基本常识:孩子,不管你成不成功,你都是我的宝贝疙瘩。

2、把亲子关系当成家庭幸福的核心,其背后的逻辑是:你若不亲子,你就不会幸福。当前大多亲子教育机构都以此为镣铐锁住家长。

基本常识:家庭关系还有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亲子关系只是诸多家庭关系中的一部分,既不是重点,更不是全部。

3、把学习当成家庭发展的基础,其背后的逻辑是:你若不学习,你就不会发展。当前几乎所有教育机构都以此为牢笼囚禁家长。

基本常识:当前教育,不是种子出了问题,而是环境出了问题。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种子”身上,而是放在如何改良环境上。学习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就像一粒种子,只要环境适宜,自然会向上生长。真正的教育不是控制而是解放,不是给予而是唤醒恢复人的本能和天性。

(三)当前家庭教育的二大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1、经验派:以家长个人教子心得经验为主要表达方式。优点:接地气,易共鸣。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普适性差,很难活学活用,不易从经验的池塘走向科学的海洋。

2、经院派:以专业研究机构“专家”理论研究为主要表达方式。优点:有较

强的理论指导作用。不足:曲高和寡,小众的自说自话,缺少练习,可操作性差,不易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六渡”家庭教育课程:

(一)课程定位: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

常识: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人们应该必须了解的基本知识。

课程:人的成长环境总和。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成长环境,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成长环境。

(二)课时计划:共计12讲,每月1讲,每讲约2小时。

(三)课程提纲:

第一渡(1讲):家庭教育的高度(独特而不一般)。

站在文化和思想哲学的高度看家庭教育,马斯洛楼高。“家”“庭”二字的文化思想内涵:有信仰,远小人(二种小人)。“信”“仰”二字的文化思想内涵:说人话,往高看。如何往高看:俯下身子。儒家文化与佛家思想:“儒”与“佛”二字的文化思想内涵:有我与无我,入世与出世。举例:跨越200年的家庭信仰。父母双修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六条建议。

第二渡(2讲):家庭教育的深度(深刻而不肤浅)。

养树贵在养根,根深而叶茂。错位的家庭教育:爬上树的蚯蚓与放长假的园丁。胡杨的故事。身为父母第一步: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借来的光点不亮内心的火。深刻与肤浅的分水岭:育己与育他。朴素的家庭教育观:家庭教育的对象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教育孩子就是让孩子教育自己。讨论:建立家庭教育共同体,父母如何修炼自己。六项修炼最难的不是精进而是忍辱,忍辱的三种境界:理所当然不可得、徒劳无功白受苦、不白之冤冤死人。宽容不仅仅是原谅他人,而是减轻自己的痛苦。

第三渡(2讲):家庭教育的长度(发展而不静止)。

终身教育的开始:0—18岁家庭教育的三个关键词:陪伴(时间地点人物“三全”:全神、全面、全家)、教练、尊重。做财富的三丰收者(家庭财富公式:家庭总财富=生命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家庭养生之道,长生不老的二条必由之径。财富安全系数与危险系数的辩证法。放下杯子与打开降落伞。舍与得:布施的三种方式。走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书香弥漫的家庭财富永恒:读写银行——家庭理财新方案。

第四渡(4讲):家庭教育的广度(宽广而不狭隘)。

养鱼贵在养水,鱼缸有多大,鱼就有多大。一间房子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取决于摆设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房子,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家庭教育的广度?家长的面貌,决定了房子的内容;家长的气度,决定了房子的容量。如何营造宽广美丽的家庭生态环境——六种空间隐喻的含义(空调、电灯、镜子、台阶、关系、门窗)。关系导图:前后有别。术道结合,以道驭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何管理情绪空调的温度,做温暖人心的家庭教育36计:如何解决磨蹭、厌学、紧张、内向、抑郁、早恋、网瘾、好动、打架、吸毒、自杀等具体问题。

第五渡(2讲):家庭教育的速度(快与慢的辩证)。

思想的误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人生规划在童年。德国幼教专家的眼泪,美国妈妈的胜诉。桃三杏四梨五年,孩子开花十八年(《慢养孩子,静待花开》)。人生不是短跑,是长跑,选手是爸爸、妈妈和孩子,时间是一辈子。一家人走在路上,或乘上教育的车,无论牛车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火箭,不管快慢,都不是选拔赛,更不是淘汰赛,而是友谊赛,甚至根本就不是一场比赛。人生不可定制,走错一段弯路或许是最美丽的错误,能够欣赏不同美景。(《上帝让我牵一

只蜗牛去散步》)

第六渡(1讲):家庭教育的精度(真实而不虚假)。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追问家庭教育的意义。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多的路一定对吗?方向不对,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方向对了,停下脚步就是伟大的胜利。(《色彩》、《人生本无意义》)

第三篇: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doc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昭阳区苏甲乡人行小学 耿怀锦

内容摘要:周宏从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到著名的教育专家,他首先倡导的赏识教育,享誉海内外,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有了新的核心价值观: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唯一的答案,感恩是生命的根。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并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赏识教育

方法 尊重需求 潜能

我们知道,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是:德国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美国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提倡根据孩子自身的习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意大利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是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发展机会环境;日本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是立足于孩子的能力成长,对孩子进行天才教育;日本二战以后杰出的教育家多湖辉的实践教育法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周弘的赏识教育法,则要求我们怀着赏识的态度、真诚的爱心去对待学生,赏识每个学生的每个闪光点,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爱的眼光里。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告诉我们: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分为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

人的赞赏。”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也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 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因此,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转型期的今天,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勉力践行,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自己的体会,赐教于各位同仁。

一、赏识教育就在我们身边

赏识的本质是爱,赏识是爱的具体表现。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赞赏和关爱呢?

其实,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方法,普通到我们所有的人都用过,这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方法, 古老到从我们的祖辈沿用至今;这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方法,同时又是我们最熟悉也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其做法既简单又巧妙:一个暗示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轻轻的抚摸。都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奇妙的作用。

具体来讲就是让孩子“找感觉,尝甜头”。对孩子的成功,孩子的优点,千万别吝啬你的赞美之辞,别忽视你的“举手之劳”,也许你的一点付出就能满足孩子们的自尊和需要。在学生的心里,老师的语言就是一片蓝天,老师的赞美就是兴奋剂。去年,班上十几个学生,期末检测下来,就考二十多分、三十多分。我就找他们单独谈话,一个学生说,他几乎每天都要被家长骂,说他简直就是个白痴、草包、笨蛋、窝囊废。实际上,这种责备、训斥、命令、强迫等令学生反感,陈旧的教育方法,只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态进一步变得更自卑、更胆怯,觉得自己是无用、愚笨之人。她小声地说:“老师,明天我不

敢来上课了”,“为什么?”我感到非常的诧异。我于是对她进行鼓励,并立即联系家长,指出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后来,每次检测她的成绩都有了一点点进步,每次我都不断的鼓励她,在班上表扬她。渐渐地,她的成绩越来越好,她的胆量越来越大,她的提高成绩非常突出,她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题为《我尊敬的xxx》的作文中写到:“老师,你那亲切的笑容,鼓励的话语让我产生了无穷的动力,感谢老师„„”

一句简单的话产生的效果是多么地神奇,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催开心灵之花;教师的一个轻轻的动作就能孕育成功之果。赏识,真是一门爱的艺术。

二、适时适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赏识。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人格理应得到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教师就应该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激发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班上有个学生喜欢美术,对语文学科则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在上面讲课,他在底下偷偷地画一个同学 的肖像。我发现后并没有作声,而是趁着同学们做练习的时机,悄悄地走到他的身边,示意他收起来下课后再画。他见我没有当场批评他,心里很是感激,下课后,我叫他办公室,鼓励他说,你的画很好,但也应该多学些语文方面的知识,全面发展。第二天课上讲朱自清的《背影》,我特意叫他到黑板上创作了一幅父亲的肖像画,让同学们品评,他果然画的很好,受到学生的赞许、好评。之后,他不仅对绘画的兴趣有增无减,而且在语文学科上的劲头也更足了。

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适时适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欣赏学生在各方面的点滴进步,在欣赏中教育,在教育中欣赏。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走向成人成才之路。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教师应该秉承“赏识教育、快乐教学”的教学理念,用赏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对学生说:你能行,你也会看到奇迹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放在教育中也绝对适用的。试着对你的学生说:太好了、真好、真棒,你也会看到奇迹的。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一座蕴藏无限潜能的宝藏,潜能发挥出多少关键在于教学者能给他们创造出多少机会。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逐渐养成学

生勤于动脑动手,敢于提出新建议,能够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任教的班里有个学生很聪明,作文能力一直处于中下水平,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普通话说得很好。于是,恰好学校组织感恩教育演讲活动,他的演讲稿并不好,可我指导他认真修改,在班上推荐了二名学生参加学校竞赛,他就是其中之一,他没有想到我会对他委以重任,竞赛前每天自己挤时间训练,主动找老师指导。结果在学校感恩教育活动中,他光荣的获得了第二名,并在全乡组织的竞赛活动中有获得第二名。我在班上对他给予了及时的表扬,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他在表扬和鼓励中建立起了自信心,不仅作文水平不断上升,其他学科成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或者是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或者在某方面有一定的潜能,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去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正确的引导他们,睁开双眼,寻找他人的优点;打开心灵,欣赏他人的优点,你会发现,你拥有了一个崭新而快乐的人生。

赏识好学生并不难,难的是赏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赏识一时容易,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始终实施赏识教育。对于教育者来说,学生身上不是缺少优点,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他们,就会从他们的缺陷中发现许所多闪光点。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和谐:与己和,与人和,于天地万物和。赏识

教育的本质:看得起、够朋友。只有家长、老师把孩子当成朋友,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才有发自内心的赏识。庄稼,有了风调雨顺,就有了勃勃生机。同样,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在提倡有效教学,大力推行新课改的今天,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方面,学会赏识学生,让学生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则是构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苏萍.试论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3)

[2]戴永华.浅谈赏识教育与儿童自信心的培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第四篇:如何让员工找到归属感

在一个团队中,每位成员从进入到成长,都会经历一些心理变化的过程。对于团队中的新鲜血液——新员工,如何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归属感”至关重要。欢迎分享您的心得或经验。盛大游戏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朱继盛

我们总是在讲,团队成员的“集体归属感”,将如何成为一个团队成功的基因。我们总是在讲,一个新人,该如何全身心地融入企业,在理解企业文化的同时,尽力寻找自己的团队归属感。这些当然都是对的。没有获得集体归属感的人,会产生形形色色的心理波动,在团队里、工作中找不到自己合理的位置,因此也难以得到团队和企业的认同。

企业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员工?是放弃他吗?还是换个角度,认清并承担起企业自身的责任?在我看来,培养新人的团队归属感,核心思想只有一点:给每一个员工以机会,帮助他找到自己的舞台,施展他自己的才华。”

这是盛大游戏看待员工发展的观念。更重要的是,这种观念并非停留在口头上,盛大游戏在用人方面是没有限制的,在公司,你会看到不到30岁的总裁,还有20岁出头、学历并不是很高的技术人才,我们管理层的平均年龄也只有30岁出头。我见过从客服人员成长为副总裁、从服务器维护人员成长为游戏产品经理的真实例子,而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我们的游戏式管理、我们讲道理的文化、我们的“18计划”、“20计划”,甚至鼓励员工去自主创业,我们给予资金及资源的扶助。这样一个宽松的交流与创新环境,将帮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切实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的舞台,他才会觉得心安,他所获得的满足感与激励,相信是无论多少金钱都难以换得的。而这,才是真正找到团队归属感的灵魂所在,甚至已经超越了“归属”的简单概念,因为只有强大的个人,才能成就强大的团队。

我们当然希望看到,员工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但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人能够怀着梦想来到盛大游戏,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舞台,并最终实现梦想,也为自己创造价值。

北京全景赛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TO胡百师

对每一个职场中的人来说,无论你现在是何年龄、何阶层、何职位,一定都曾当过 “新人”。想想自己第一天报到时是怎样的心情?兴奋、惶恐、不安,还是自信满满?或许都有一些吧!对职场的“归属感”首先必须来自“安全感”,对“新人”来说,到新团队报到的第一天需要的就是“安全感”,让他感觉自己受到照顾和重视,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是安全的。怎样营造这种安全感呢?我以一个曾经当过新人,也“照顾”过新人的过来人来说说我的经验与看法。在新人报到前,安排一位资深的人员担任“师父”来负责他对新环境的适应、学习、辅导、考核等事宜。报到时,除了由人力资源部门向其介绍公司的基本信息与规定并完成报到手续外,就是将新人交给这位师父,由师父负责带领新人一步步地走进他所属的工作团队中。让新人逐步融入团队的工作氛围与文化,指导新人如何在这种氛围里表达自己的想法、去跟别人沟通,进而表现出工作的质量与绩效,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求团队中其他人员的支持,不要单打独斗地去面对问题。团队里的其他人也把他当作新加入的“家人”一般去接纳他、照顾他,营造和谐互动的工作气氛。

在实践的过程中,新人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向 “师父” 请教,师父也会对 “徒弟” 进行解惑与辅导,甚至教他如何在团队中异中求同地求生存、如何发挥自己的战斗力,让徒弟一点一滴地感受整个团队带给他的支持与鼓励。也让他从对自我有 “安全感”,逐渐地对团队产生“认同感”,最终激发出对团队的“归属感”。同时师父也会对徒弟的适应与学习状况进行记录与考核,有任何需要徒弟改进或调整的地方随时地进行提醒,这样也提高了新人在适用期结束时能够确实胜任岗位的比率,这种做法对新人、对团队来说都是非常有正面意义的。雅虎软件研发(北京)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季旭

新员工到了新环境后,都会有一点害羞和窘迫,所以怎样帮他们尽快融入团队,找到“归属感”,非常重要。我们是这样做的:

第一,及时了解新员工的心理。因为新员工到新的环境里,就像我们到陌生环境一样,周边人都不认识,不知道怎样才能融入团队。这时就需要管理者及时体会他们的心理,主动和他们交流,这是最基本的一点。我们通常会主动安排老员工和新员工互相交流。

第二,合理发挥新员工专长。个人专长是我们考虑的很重要的因素。新员工如果越早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就会越快地融入团队。所以我们会及时发现新员工的专长,安排工作时会考虑他个人的兴趣和专长。如果新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后,对另外的项目比较感兴趣,而那个项目恰好也需要人,我们就可能会安排他参加这个新项目。

第三,采用导师机制。新员工入职后,我们会给他安排两个导师:中国导师和美国导师。中国导师会帮他解决工作初期的问题,并帮他了解他的工作和更快地融入团队;美国导师会帮他了解总部的团队和项目本身的技术问题,以及与总部团队沟通的方法、总部团队的架构设置等。

第四,开展交流活动。这会帮助新员工尽快熟悉团队成员,融入团队。比如新员工一入职,整个团队就会聚餐,之后还会有全体员工迎新见面会。

第五,入职前交流。在新员工入职之前,提前介绍他们认识团队的同事和导师,以便他们对公司和所在的团队有初步的了解。

第六,企业文化引导。我们有开放、自由的企业文化,鼓励新人,鼓励独立思维、分享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也会让员工很快融入到团队氛围中来。

总之,我们应该让新员工认识到他们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一个能让他们获得成功的环境。这样的话,新员工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无缝地融入团队,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找到家的感觉。

优视科技(UC)有限公司创始人、产品总裁何小鹏

UC从开始不到20人,到现在超过500人,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新同事、新团队、新部门,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与新同学顺畅沟通、如何帮助新同学找到团队“归属感”。针对UC的产品与研发平台,我们有三个主要衡量标准:目标、团队和过程。第一个标准是结果导向,每年都要达到之前的既定目标,也就是KPI;第二个标准是团队,我们关注团队的整体能力和成员的个人能力有没有提高,团队间的配合有没有做得更好,普通同学有没有变成骨干同学,新同学有没有成为团队不可缺少的一员,团队文化的建设效果等;第三个标准是过程,过程要看很多方面,大家是否努力,精神面貌和士气如何,团队的流程是否在不断优化中,团队的建设是否是健康向上等。

因此,新同学的融入问题贯穿于团队和过程这两个重要衡量标准,是UC非常重视的环节。我们提倡“大五文化”,员工之间互称同学。每个新同事来到UC,就像新同学来到UC这个“班集体”。新同学入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HR的帮助下做自我介绍PPT,并发给所有同学。紧接着,等待着他们的还有每天四餐的轻松沟通(UC提供四餐)、每周例行的团队会议和其他会议、公司鼓励微笑沟通的要求、每月一次的新员工集体入职会、集体生日会、UC家庭日等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不仅要介绍自己和带自己的家人参观UC,还要参与各种游戏和才艺表演。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发现看似内向的工程师,其实非常多才多艺,彼此之间也很快消除了陌生和隔阂。而他们也从中全方位地体会到UC的企业文化,加快了新、老同学的熟悉。同时,我们也采取其他措施来帮助新同学在工作上尽快找到归属感,例如老同学一带一帮助新同学,有效的新员工培训体系,每月多次的员工培训和分享机制,将学习、培训和工作逐渐融合的工作模式,用人不疑的用人理念,鼓励对事不对人、简单思考和沟通等系列模式,培养大家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正是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和让新同学对人、对事、对工作、对生活可以更简单、更轻松、更快速融入的系列方法,UC才能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保证新同学快速融入“班集体”,找到归属感。

第五篇:教育就是让人幸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育就是让人幸福

作者:王三阳

来源:《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年第01期

孔夫子曾经不厌其详地罗列出人生的各个阶段的感悟。对于这位圣贤,教育的终极目的就在于不断地追求生命的崭新的境界——日高日远的攀升,日甚一日的超越,带来的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崇高和伟岸。而这,对于儒家学说,就是莫大的幸福。

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引人回忆。一个人成功诞生之后,他的灵魂会忘记原有的形式上的知识,而学习就变成了重新收集知识或者尽量不要遗忘的问题。知识就在我们的灵魂中,通过理性的运用,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知识。而发现得愈多,我们就会变得愈完善,这种趋向完善的过程,就是一个享受幸福的过程。

中外的先贤,不但不约而同地将教育的鹄的定位为对于幸福的追索和寻求,而且坚定地认为,这种看似飘渺抽象的幸福,是可以获得的,是触手可及的。

因此,教育的目的远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模糊,那么神秘,它的旨归就在于让一个渺小的个体经过教育而具备知识的积累、思维的缜密、意志的磨炼、思想的深邃后,找到人之为人的尊严,寻到生命存在的价值。这是上天赋予人的权利,拥有了这种权利,利用了这种权利,一个人便可获得他无上的幸福。

然而,我们在享受教育的时候,却未必感到幸福,甚至时或感到痛苦。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只是着眼于琐碎而没有剔除浮盖在教育表面上的尘沙去探寻它的本质,是因为我们只是关注个人的点滴忧伤而忘却了去追寻教育本来具备的宏大的叙事,是因为我们只盯着物质的需要而背弃了精神上的引领。

那些作为痛苦和焦灼的存在,那些作为浮华和繁琐的呈现,就日日纠缠着我们,居心叵测地将我们的目光变得短浅,意志变得薄弱,申索变得低贱,而浑然忘却了在那曾经的过往,在那不远的地方,幸福的光晕就笼罩在杏苑的祭坛上,我们只要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它的温暖。

于是,从2005年的春天开始,对于教育真谛与旨归的追寻伴随着幸福教育这个词汇渐行渐远,探索者群体亦愈来愈多,终于,2011年11月4日,在古都开封,汇聚全国13个省市86所学校的同仁济济一堂,宣告了幸福教育联盟的诞生。一年之后,随着第二届联盟年会在上海金山的举行,其影响更加巨大。

我们祝愿:伴着即将到来的春风吹遍这片热土,那如甘霖般的幸福之雨飘洒在华夏神州每一个热望的眼眸之中。

下载教育不只是让人找到工作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不只是让人找到工作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么找到双休工作

    双休工作怎么着找 日前,河北搜才网举办的“五险、双休、月薪2000+”网络专场系列招聘会已然拉开序幕。活动上线后反响热烈,五险、双休的优质靠谱工作更是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的青......

    找到其他工作辞职报告

    辞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辞职报告。我从2012年10月3日进公司工作到现在已经二年多了,我主要在焊装车间从事前右门板内的清洁工作,......

    如何找到可靠地工作

    如何找到可靠地工作 作为一名兼职者,如何找到可靠地工作,顺利的拿到薪酬,维护自己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小编通过自己的兼职经历,给大家一些小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一:学校......

    让人幸福的教育(最终定稿)

    让人幸福的教育在认识教育这项工作的价值方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一个品行端正、有良好教育和技能的孩子,伟大意义需要所有的做父母的人反省的,教育者要有效地教......

    如何找到并打动关键人

    客户角色分析——如何找到并打动关键人销售理论是死的,人是活的。无论电话销售(telemarketing)还是 面谈(face to face),都是一个与人交往的过程,都要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对对方......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

    本文发表于《现代教育报》2013年10月30日A6-A7版,编辑未作删改。题目仍然是《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 今年春节,带女儿去香港看望朋友。朋友的小女儿小雅有一个玩具,女儿很喜......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最近在读台湾学者李雅卿的《乖孩子的伤,最重》,该书是教师、学生、家长的自主学习书信集,有对教学的反思,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心得,还有就是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困惑......

    让自卑的孩子找到自信

    让残障的孩子找到自信 在一次随班就读的会议上,一位领导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残障学生在学校所占比例也许是百分之零点几,在一个班级体里面也许占几十分之一,在一个家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