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计时方式的变化》讲课教案(定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计时方式的变化》讲课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西师版)一年级下期第63页。
【教学过程】
计时方式的变化讲课教案:前面教学了认识钟表,在学生会认钟面上的几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小朋友都会认钟表了,现在我们通常都是钟表来确定时间的。但是古时候人们没有钟表,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确定时间的吗? 教师:想知道吗?在你们数学第63页上有几幅画,它会告诉你古时人们是怎样来表示时间的。
学生翻书看连环画,认不得的字可以相互问,也可以查字典,教师也作一些适当的辅导,帮助学生看懂连环画。
教师:看懂它们的意思了吗?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教师:你们看懂了连环画上的文字,还有哪些不懂的呢?
教师:什么叫立竿见影?我们像古时候的人一样一起来做一做,好吗?
教师在讲台上立一根竹竿,电灯泡绕着竹竿转,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竹竿影子的变化? 教师:小朋友们注意看竹竿的影子,有什么发现?
教师:为什么影子有时候长,有时候短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电灯在绕着竹竿转,影子就一会儿长,一会儿短了。
教师:我们天天看见的天上的太阳像这样一个电灯泡吗?但是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你们看早上的太阳在天边,中午就到了头顶了,晚上呢,它到了这边山脚了。太阳在不同的位置竹竿影子的长度都是不一样的,古时候的人呀就是看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是多少时间的,你看古时候的人多聪明呀!
教师:日晷就是影子来判断时间的装置。你看这个圆盘上不是有一根小棒一样的细棍吗?太阳照着它,它的影子就投到圆盘上,古时候的人就可以看这个影子来确定时间了。懂了吗?
教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没有太阳,也就没有影子了,古人怎样确定时间呢?这就要到书上说的滴漏了。什么叫滴漏呢?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胶带捆起来的瓶子,瓶口对着瓶口的,瓶口还一块纸块把它堵上了,指针把块纸块穿了一个小洞。上面这个瓶子装有细沙子,把这两个瓶子立起来,你们发现了什么?
计时方式的变化讲课教案
教师:这样的方法可以计算时间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时间越长,漏到下面瓶子里的沙越多,看下面瓶子里沙的多少就能判断时间了。
教师:漏沙的方法来确定时间的叫沙漏,还有漏水的方法来确定时间的。
学生抢着回答:那叫水漏。教师笑了笑说:小朋友们,那不叫水漏,叫滴漏,因为它是水一滴一滴往下滴,像你们家坏了的水龙头那样,滴水的多少来确定时间的。
教师:看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小朋友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2:我知道不但可以用钟表,还可以用好多方法来确定时间……
教师:是啊,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你不但可以看到古时候的人们用很多种方式来确定时间,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可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来确定时间呢。除了在钟表上看时间以外,你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确定时间?
教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也很会动脑筋。放学后还可以继续观察,也可以从书上查一查,你会知道更多的确定时间的方法。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讲课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讲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整理和复习讲课教案 :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整理和复习讲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六、布置作业
课后小记
第三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拼一拼》讲课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拼一拼》讲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拼一拼讲课教案: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拼一拼讲课教案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课后小记: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平面图形》讲课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平面图形》讲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讲课教案: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认识平面图形讲课教案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_
第五篇: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8》讲课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8》讲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十几减8讲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十几减8讲课教案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9十()=16 8十()=13
9十()=15 8十()=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