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色彩教案1
色彩教案1 教学内容;色彩的性质(三原色 间色 明度 纯度 饱和度)教学对象:小学以上学生 教学目的; 教学步骤:
上课
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常都在说颜色,色彩。但是你们真正了解色彩嘛,我们也是有不少同学学习来很久的绘画但是你真的会用色彩嘛!
请同学看看老师手里的两张画(图1),上面的图案是一样的对不对,但是颜色上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同样的两幅画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呢!
这就是因为不同的颜色有这不同的特点,或许我们在画画在时候还应该多考虑考虑如何搭配你们画面上的色彩,才能让他看起来更丰富,更绚丽。
正课
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知道有些什么样的颜色。红色
黄色。。。。
我们所熟知的颜色有成千上万种。但是做主要的是 红
黄
蓝 三种,我们所看到很多颜色都是由这三种颜色调和在一起的。看看老师这个色相环,(图2)这是由我们伟大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
我们在上面可以看到,绿色
紫色
橙色,都是可以也调配的。这三种颜色是被三原色二次调和的,我们就叫他间色。
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些颜色要亮一点,有些颜色看起来就会暗一些,这就因为颜色有这3种性质,色相
明度
纯度
饱和度
第二篇:设计色彩教案1
2016年10月31日
第9周第一次课
课题: 关于色彩 授 课 时 数
讲课:4课时
实训:5课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概念,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三属性,进行色彩认知学习。
能力目标: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的三属性,能运用色彩表现出色相环,能运用色彩进行混色调和色彩并置。
德育目标:通过对色彩语言纯理性的系统练习,让学生建立起理性、清晰的色彩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三属性及调和色彩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的三属性,能运用色彩表现出色相环及运用色彩并置来 处理画面。
教具:电脑,投影,色彩相关各类图片,优秀作品,色彩范例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指导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放出一张黑白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再放一张有色彩的图片让学生思考,那张图片更能吸引她们?她们更喜欢哪一张呢?为什么?由色彩的图片引入我们的新课——色彩。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要素之一,但是它又不能离开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单独存在。(2)关于色彩学习要点: 色彩是设计艺术的基础。
1.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它的基本内容:一是气质、精神、意识;二是基本知识和技能。
2.色彩是纯粹的基础的理论和色彩的学习,主要培养对色彩的创造性归纳性运用思维。
3.学习的内容:色彩的类别与属性;色彩的物理原理;色彩的分类与特征、色彩的混色、构成设计色彩、色彩归纳、色彩创作。
二、新课讲解
1、色彩的基本原理 1.1色彩的产生
在完全黑暗中,看不到周围景物的形状和色彩,是因为没有光线,然而光线很暗的情况下,有人却看不清色彩,因为视觉器官不正常,(如色盲)或是眼睛过度疲劳。在同种光线条件下,可以看到物体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能力。反射光线不同会看到不同的色彩。因此,色彩的发生时光对人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
由此看来,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才能见到色彩。光通过以下三种形式进入视觉:
光源光----光源(本身能发光)发出的色光(各种灯、太阳、月亮等)透射光----光源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之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透射光的亮度和颜色取决于入射光穿过被透射物体之后达到的光透射率和波长特征。
反射光----反射光时光进入眼睛的最普通形式,眼睛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视觉所致 1.2光源
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两种: 自然光----主要是阳光 人造光----电灯、蜡烛等 太阳光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1.3物体色与固有色
物体色----物体在特定光照下呈现的颜色,由它的表面和透射光两个因素决定,物体表面都具吸收本身颜色以外其它光的性能。白色表面全部反射,黑色表面全部吸收 日光:白色表面(全部反射)--呈现白色 蓝色表面(吸收其他广,反射蓝光)--呈现蓝色 红色表面(吸收其他广,反射红光)--呈现红色 黑色表面(吸收全部)--呈现黑色 但单色光照射有所不同:
绿色光线:白色表面(全部反射)--呈现绿色 红色表面(全部吸收)--呈现偏黑表面色 黑色表面(全部吸收)--呈现黑色 后边物体所呈现的颜色即物体色 固有色----植物体在正常的白色日光下所呈现的色彩特征。由于它最具有普遍性,所以在人们知觉中便形成物体色彩形象的概念,是相对的色彩概念。1.4色彩的类别
无彩色---反射光与透射光在视觉中并未显示出某种单色光的特征时,既无彩色(黑、白、灰)。
有彩色---泛指能感受某种单色光特征,既有彩色。
2、色彩的属性
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原素。(1)明度
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色彩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一中明度特征。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和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会同时出现。在我们进行一副素描的过程中,需要把对象的有关色彩关系轴象为明暗色调,这就需要有对明暗的敏锐判断力。我们可以把这种抽象出来的明度关系看作色彩的骨骼,它是色彩构成的关键。(2)色相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人们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彩的概念。正是由于色彩具有这种具体相貌的特征,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如果说明度是色彩隐秘的骨骼,色相就很像色彩外表的华美肌肤。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
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每一种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长与频率,它们从短到长按顺序排列,就像音乐中的阶级顺序,秩序而和谐,大自然偶尔将这光谱的秘密显露给我们,那就是雨后的彩虹。它是自然中最美的景象,光谱中色相发射着色彩的原始光辉,它们构成了色彩中的基本色相。
在应用色彩理论中通常是用色环而不用呈直线运动的光谱表示色相的系列,处于两个可见光谱的两个极端色-----红色与紫色,在色环上绝妙地连接起来,使色相系列呈循环的秩序,最简单的色环由光谱六色相之间增加一个过渡色相,这样就在红与橙之间增加了红橙色,在红与紫之间增加了紫红色,以此类推,还可以增加黄橙、黄绿、蓝绿、蓝紫各色,构成了十二色环。从人眼的辨别力来看,十二色环是很容易被人分清的色相。如果在十二色相间继续增加一个过渡色相,如在黄绿与黄增加一个绿味黄,在黄绿与绿之间增加一个黄味绿,就会组成一个二十四色的色相环,它呈现着微妙而柔和的色相过渡节奏。二十四色相在色彩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性。(3).彩度(即纯度)纯度指的是色彩的鲜浊程度。它取决于一种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比如绿色,当它混入了白色时,虽然具有绿色相似的特征,但它的鲜艳度降低了,明度提高了,成为淡绿色,当它混入黑色时,鲜艳度也降低了,明度变暗了,成为暗绿色;当混入与绿色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纯度降低了,成为灰绿色。
纯度变化系列是通过一个水平的直线纯度色阶表示的,它表示一个颜色从它的最高纯度色(最鲜色)到最低纯度色(中灰色)之间的鲜艳与混浊的等级变化。
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等,纯度最高的色是红色,黄色也较高,但绿色就不同了,它的纯度几乎才达到红色的一半左右。
在人的视觉中所能感受到的色彩范围内,绝大部分是非高纯度的色,也就是说,大量都是含灰的色,有了纯度的变化,才使色彩显得极其丰富。
纯度体现了内向的性格。同一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对色彩纯度的选择往往是决定一块颜色的关键,只要对色彩纯度的控制达到精妙的程度,才可以算是一个严格的、经验丰富的色彩设计家。4.色彩的混色 4.1原色混色
混合: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或色光相互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另外的一种色彩或色光。(1)加色混合:即色光混合(2)减色混合:即颜料等混合 4.2中性混合
即人的视觉同时受几种颜色刺激而产生的色彩的视觉混合现象。(1)并置混色:将两种或多种色彩同时并置在一起,放到一定的距离观看时,许多色彩会同化为一种新的色彩现象。规律:
① 并置混合尽量使用点线面组合画面,色彩要有反差,面积不均等呈秘籍的形状分布。
② 互补色按一定比例并置会成为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③ 鲜艳色与中性灰并置会产生两色的中间色。④ 两色并置会 形成中间明度色。
⑤ 类似色的两色并置,形成两色之间的中间色。⑥ 色彩的并置产生的混合效果与视觉距离有关。(2)旋转混色
色盘涂以等面积色彩,空中旋转时混合成一种新的色彩。
三、课程小结
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三属性及各自概念,特点。对固有色的理解。色彩并置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四、布置作业
1、见书本P12,按要求完成十二色相环和色彩明度的绘制。尺寸:25*25cm
2、见课本P17,选择一张名作或一副画面进行色彩并置混合的要求填色。尺寸:25*25cm
五、学生进行作业绘制,教师巡堂进行指导。
第三篇:《色彩的感染力》参考教案1
《色彩的感染力》参考教案
一、教材分析:
《色彩的感染力》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色彩入手,引导学生对色彩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参与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不同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所起的感情影响。(2)运用色彩语言,尝试进行情感表达。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例欣赏并分析不同色彩传达的信息、传递的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目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色彩作品,了解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彩,并会运用不同色彩搭配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
四、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会色彩语言如何对人们心理及情感产生影响,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五、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法
1、导入
谈话,引起学生兴趣。
(1)多姿多彩的色彩世界中,你喜欢什么颜色?
(2)大家都很有想法,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这种颜色能给你带来什么感觉?谈谈自己的感觉。
1/2
2、邂逅色彩
两幅作品对比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总结: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中西方色彩图片欣赏并分析: 千里江山图 出水芙蓉图 干草垛(莫奈)静物(马蒂斯)舞蹈(马蒂斯)星夜图(梵高)思考:国画的分类及特点 思考:西方绘画的特点
思考:你认为哪件作品在色彩表现力上最具有感染力,为什么?
3、感受色彩
色彩色相:暖色、冷色
联想并感受不同颜色对情感和心理的感染
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充分的联想,大胆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提高对色彩的感性认识。
欣赏视频:当梵高的画动起来 说一说:从视频中感受到了什么?
4、实践色彩
用不同色彩来表达:喜怒哀乐
5、作品展示
6、课后小结
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表现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
2/2
第四篇:《大自然的色彩》教案1
《大自然的色彩》教案
一、学生分析:
本节课《大自然的色彩》的学习,学生之前有学习过一些的色彩基础知识,运用色彩的感知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色彩联想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美术作品和创作美术作品,本课就是要学生对丰富的色彩展开自由的联想,运用美术的手法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了解色彩的表达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2)过程与方法:欣赏----学习------感悟------动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知识,通过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学会色彩的表达。
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这几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2、创作、体验 课件演示: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 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 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色彩产生的原理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具有吸收和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彩色。
“练一练”
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
(“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是支配乐曲的音调标准,如D大调、C大调等。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很方便,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如冷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
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3、课堂练习
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
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4、展示作品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五、评价与拓展
对学生作业的点评,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针对不足提出恰当的建议。评价应充分肯定。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后会接触更多的色彩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色彩这个工具,描绘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体会色彩带来的各种感受。
语言引导,让学生跟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加上美丽的图片,营造逼真的色彩世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第五篇:《大自然的色彩》教案1
《大自然的色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采用学生(小组)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2)过程与方法:活动——欣赏——学习——动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这几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2、创作、体验 课件演示: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 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 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色彩产生的原理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具有吸收和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彩色。
“练一练”
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
(“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是支配乐曲的音调标准,如D大调、C大调等。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很方便,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如冷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
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3、课堂练习
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
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4、展示作品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5、评价与拓展
对学生作业的点评,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针对不足提出恰当的建议。评价应充分肯定。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后会接触更多的色彩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色彩这个工具,描绘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体会色彩带来的各种感受。
语言引导,让学生跟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加上美丽的图片,营造逼真的色彩世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