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国学课-论语》
《论语》(朋友篇)
——国学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以前所学习过的内容。
生:背诵。
师:大家背得都不错,接下来就开始我们今天的国学之旅。
二、新授
1、古汉字引入:
师:(多媒体展示:古汉字“朋、友”两个字)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猜一猜。
生:“朋友”
师:“朋友”多么温暖的一个词,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爱交朋友,生活在2500多年以前的孔子也是个爱交朋友的人,不然《论语》中的第一句中也不会提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那么交朋友的时候你是否考虑过什么样的人是值得相交的好朋友,而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必须敬而远之的坏朋友呢?《论语》在交友方面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建议。
2、读一读:
师:(多媒体展示文本: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段话选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现在老师范读,请大家认真听,特别要把你不认识的字的读音记牢。
生:自己读一读,同桌互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
3、解释句子:
师:这段话我们已经读熟了,可是这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请大家根据书上的注解来说一说。先弄清字义,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读书中释义,再说说自己的解释。
师:补充解释。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以后要选择什么样的朋友相交吗?你会拒绝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4、再读:
师:看来大家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接下来就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读,注意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悟。
5、承上启下:
师:孔子定下的交友标准让我们对朋友的要求提高了,与此同时,你是否知道我们怎么做才能拥有朋友呢?《论语》也同样给了我们提示。
6、读一读:
师:(多媒体展示: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很短,选自《论语·第四章·里仁篇》,字也很简单,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男生读,女生读,一组一组读,齐读。师:根据注解理解句子意思。生:解释句子意思。
师: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当你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就会拥有朋友?
生:孝顺、礼貌、善良、乐于助人、公正、诚信„„ 师:再读,带着的感悟读一读。
三、拓展:
师:今天我们探讨了关于朋友这个话题,从古至今有无数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蒙尘,它们依然璀璨,闪耀在历史的星河之中。之前老师请大家去查找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友情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交流一下,一起去见证他们之间的真友谊。
生:讲故事《管鲍之交》、《伯牙碎琴》、《羊左之交》„„ 四:小结
师:这些友情故事的确感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今社会更是需要朋友,需要合作。小到一个纽扣的生产,大到航空母舰的制造,都不是靠一个人完成的,每一种工作都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去完成。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同样需要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希望我们多交朋友,交好朋友,大家携手早日实现中国梦。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每人说一句有关友情的格言或者诗句,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轻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五、结束 师:最后再复习下今天我们学习的两段《论语》中的话。生:齐读成诵。
第二篇: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和《论语》以及儒家的基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熟读成诵,借助注释和交流合作疏通文义,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深入理解,思考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突破措施:多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尤其是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朗读资料、幻灯片
【教材分析】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核心是理解论语的内容,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论语》十二章,是其精华部分,主要谈求知和修养,学习之后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学的重点是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的关键是熟读成诵,精讲重点文言词汇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如果一个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那他就不能算是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一个有完整思想的中国人。因为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直到现在。孔子被称为世界东方圣人,反映他思想主张的《论语》被称为中国圣经。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了解孔子,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检测预习: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活动二:诵读入境,大声读文章:
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在书上标出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提示:从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着眼。
活动三:疏通文章: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检测学习成果。(要求: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你认为重点的字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活动四:默读理解
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录最感兴趣的一则,记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活动五:讲解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
2.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和其它同学解答。要求学生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清除词句理解障碍。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
(1)有学者认为,孔子虽被尊为教育家,但他最初聚集众人于门下并不是为了教书,而是为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是三件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相提并论,依次谈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三种为学体验。“学而时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得到了生动的感受,体验到实践的乐趣。“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之交流,论辩吸纳,体验分享的乐趣。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人不知而不愠”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体验孤独的乐趣。
(3)“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从这连续三个反问中想象,孔子讲这番话时的神态如何?孔子说这番话时脸上应洋溢着满意自足、悠然自得的神态。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有的解释为“知道,懂”,有的解释为“智慧”,你更倾向于哪种理解?结合语境说明理由。(可选择“知道,懂得”,前面的几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理解为“这才是真的知道了”是顺理成章的。)
(5)课文中含有的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对你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是什么?结合相关的学习经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课文中含有注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诚实、注重情趣等为学思想。对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不能机械地接受老师和书本传授的知识,更多地体现自主学习;真诚坦白,不不懂装懂,让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得到修正和补充,则尤为重要。)
(6)曾子选择了“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三方面作为每日多次自省的内容,对你而言,其中哪一方面是尤为重要的?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对学生而言,“传不习乎”是每天需要自省的一项,也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但对“朋友之信”的理解常显得简单,应注意建立更高层次的朋友之信,把它变成共同健康成长的约定。)
(7)曾子不善言辞,但终有所成,著有《大学》,后人认为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统传承者。从他“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以律己的生活态度。成才的因素有多种,自身实力是最核心的因素。如何让自己实力过人呢?不断自省和及时改过是非常必要的。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只能是行为过当和虑事不周。
(8)见到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我们通常会产生惊愕、厌恶和愤怒之感,而孔子认为此时应该如何去做?孔子认为面对不贤之人和不贤之举应该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9)律己修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即使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你能这样做吗?如果能,做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困难是什么?
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能这样做的前提条件应是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具有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人生态度。这是很难达到的精神境界,常人的困难正在于无法放弃对他人的苛求,无法摆脱嘲笑他人的市井心态,当然就无暇顾及自己应怎样做。
六、课堂小结
《论语》十则谈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本文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七、随堂练习
背诵默写课文;运用故事或名言警句对《论语》语句进行个性化解读
八、板书设计
为学:学而时习 有朋远来 不知不愠
学而思之 不知亦智 好之乐之
修身:一日三省 谋事而忠 交友而信
患不知人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论语》中的成语,是广为流传的金玉良言,它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并通过我们作用于我们的后世,这就是手书口传的文化积累。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吸纳他人的读书收获,今天的交流我们都将满载而归。
二、学生展示
1.学生分小组展示。
2.教师引导学生记录整理。
三、教师补充
1.视学生展示情况而定。
2.教师选择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成语,准备如下: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八佾》)美极了,而且好极了。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
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
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着急没有好兄弟呢?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颜渊》)怎样才是达呢?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杀鸡焉用宰牛刀:“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阳货》)孔子微微笑着,说道:“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道听途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阳货》)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不行的呀!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四、随堂练习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总结的初一新生成长的烦恼吗?科目繁多,无所适从。新学校里很孤单。宿舍没有家里好,学不进去。请你运用今天在论语中学到的句子来劝解他,为他排忧解难。
五、课堂小结:
“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师想送大家一个礼物——“论语成语大礼包”,礼轻情重!(投影)
英才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知任重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论语》,不亦乐乎!
六、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努力学习,完善自我七、作业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文中选择一则,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对你的启发。
【教学反思】
教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希望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在情操修养,立身处事,为人治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品格和气度。当然也想借这些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读。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会按节奏读,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许多迷惘与困惑的问题,把《论语》与学生提到的问题挂上勾,对学生的启发是很大的。把《论语》与生活结合,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觉得《论语》其实很生活化,她离我们很近,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由于古文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多,毕竟是初一学生,有的同学在个别知识点可能还不够理解。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但质疑能力还比较差,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讨论来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
第三篇:国学课教学设计
第五课
君 子
学习目标:
1、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诚信待人。天下。
2、感受那份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敞开胸怀,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教学过程:
一、诗句赏析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 《增广贤文》
二、了解释义
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像那水一样清澈,没有利益权力纷争,清白平淡;而小人之间的交往就只有有酒有肉的时候才亲近,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却会逃避你。
豆角开花的时候是相互连在一起的,是一种比喻,讲的是要告诉怎么做人,是说朋友在一起要真心相处,这样感情和友谊才会长久,以至会成为知己!
喝酒的时候看不出来谁是真的君子,只有和金钱利益扯上关系时,才能分出谁是大丈夫!
三、听故事明道理
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有一次,在陈、蔡两国的边境被人围困了。过了几天,粮食吃完了,连周围的野菜也挖光了,弟子们大都饿得爬不起来,孔子却依旧弹琴唱歌。
子路不平地说:“老师平常教育我们要做君子,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努力学习,并不是为了显达。君子穷困时,还能坚守道义;小人穷困时,就无所不为了!”
子路又说:“我听说行善积福、作恶得祸。老师讲求仁德,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呢?”孔子说:“能不能得到施展的机会,取决于时运;君子博学,修养自身,是为了等待时机啊!”
后来,突围出去的子贡带领人马,解救了孔子一行。
四、说一说
古人把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你知道它们分别象征了人的那种品格吗?
第四篇:国学课教学设计
趣味国学:《三字经》
翻身实验学校
徐娟
教学目标:
诵读《三字经》原文“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一段,引出《新三字经》朗读理解。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教学过程:
一、国学热身操
嗨,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趣味国学又和大家见面了,首先我们还是来做一做我们的国学热身操吧!
二、听一听
看一看(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黄香和孔融(出示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他们的故事啊!
2、指名讲《孔融让梨》
3、《三字经》中的哪句是写孔融让梨的呢?
A出示《三字经》原文: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看来呀,同学们课下都喜欢看三字经,也喜欢看三字经中的小故事。)
B 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黄香的故事大家知道吗?都不知道啊,那么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5、课件播放《黄香温席》的故事。
6、你们知道《三字经》中哪一句是在写黄香温席吗?
7、出示《三字经》原文: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A、指名读
B齐读
三、读一读 背一背
1、出示: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2、谁能把这两句连起来流利地读出来,指名读
3、师范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你们给我打拍子好不好?
4、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5、啊,这么同学都想读一读,那么我们一起来读吧!(打拍子读)
6、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三字经》里讲: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新三字经》也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们,还记得吗?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出示《新三字经
小朋友》齐读),这节课,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新三字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7、出示《新三字经》,读一读,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8、师小结: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做的事情,晨起的一声问候,睡前的一句晚安;一杯茶,一个微笑,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四、课间操
下面,让我们在儿歌《三字经》中轻松一下。播放《三字经》歌曲
五、讲一讲
想一想
1、前半节课,我们看了《黄香温席》的故事,也听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他们都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好孩子。
2、你还知道哪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故事呢?
3、小组内讲故事。
4、指名上台讲故事。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5、师范讲故事:你们讲的故事都非常感人,老师也想讲一个故事,可以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徐老师是哪里人吗?(湖北孝感),那你们知道“孝感”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吗?(师讲“卖身葬父”的故事)
6、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有这样一个广告,它一直感动着徐老师,今天,我也想把它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播放《给妈妈洗脚》
7、谁来说一说,你从这则广告中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8、你在平时又是怎么做的呢?
9、师:看来,你们都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因为你们的懂事,你们的孝心,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吧!
10、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妇女、、、(李传梅的故事)
小节: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用我们的点滴行动去回报父母的涌泉之爱吧!
六、唱一唱
乐一乐
上个星期学校的《每周一歌》节目我们学唱了《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这首歌曲,还记得吗?那就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国学课吧!
附:《新三字经》
小朋友
正年少
尊长辈
懂礼貌 父母教
认真听
做错事
即改正 长辈错
要提醒
态度好
心意诚 家务事
愿承担
洗碗筷
扫庭院 家爱我我爱家
好孩子
人人夸
清晨起 问早安 上学去 说再见 回到家 道声好 要外出 须留言 父母钱 莫乱花 知劳苦 懂节俭 自己事 自己做 让父母 少操心
对父母 有礼貌 不任性 不撒娇 有美食 先父母 从小起 懂反哺 父母病 要关心 服侍好 病减轻
父母亲 看书报 要安静 不打扰 看电视 听广播 谁作主 由父母 勤学习好品行 父母乐
我开心
第五篇:论语教学设计4-5课
《论语》教学设计
序号:5 授课时间:2016年3月23日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 识。
教学重点: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
1、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 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在联合国总部里悬挂着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说明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今世界,《论语》在治理天下方面还用得着。治理天下如此,治理一国,一省,甚至一校,一家也是如此。可见《论语》是不可不读了。
二、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三、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人们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学生交流搜集有关孔子的材料,整体认识孔子这位伟人。
五、师生共同交流
板书设计:
论语
孔子 《诗》《书》《易》《礼》《乐》《春秋》
教学反思;《论语》背诵时,要对句子加以体会运用,利用多媒体来展示重点,方便了教学,也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所帮助,其重点就是对句子的理解和背诵。
《礼》教学设计
序号:6 授课时间:2016年3月30日 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礼”的积极意义。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3、背诵积累名言、成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礼”的内涵,搞清“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古今异义。
三、课前准备
本节是选修课《论语选读》的第一课,在课前应布置学生去寻找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资料,在课内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孔子和《论语》有一个总体的、大概的认识,这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好《论语》选修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 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那么,孔子究竟以什么样的智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呢?
二、品读感悟课文:
1、请学生自己读一读所学的内容,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个别读、一起读,同桌互相读,小组合作读,以读熟韵文。
3、你能找出哪些地方是相对的吗?找一找,指名交流。
4、《礼》中包括的东西不少,自己根据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理解不了的句子做上记号。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并做适当的补充。
射:射箭,这里指射礼。
皮:用兽皮做的靶子。
三、背诵
1、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加深理解,加强朗读。
2、接读韵文。师生接读、生生接读。
3、小组合作进行背诵。
四、总结
1、评选小小朗诵家,奖励。
2、说说学习感受。
3、总结背诵经验。
五、师生交流
你知道古代还有哪些“礼”吗? 板书设计:
论语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教学反思:学习国学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爱读,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文言文的熏陶感染。本课的教学,体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初步尝试,肯定学生的自我学习成果。
《乐》教学设计 序号:7 授课时间:2016年4月6日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生熟读并背诵《乐》
2、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重点:学生熟读并背诵《乐》。
难点:通过学习《乐》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教学准备:有关资料、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孔子告诉太师演奏音乐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经典回放
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打基础,从而培养他们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习惯。
4、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5、同桌互读、个别读、齐读,达到熟练朗读。
三、理解原文
1、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理解不了的句子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并做适当的补充。
3、全班交流搜集的资料,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语:告诉 翕:和谐,协调。从:展开 曒:清晰,分明。绎:连绵不断
4、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四、总结
1、学习了今天的《乐》,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板书设计:
论语
语:告诉 翕:和谐,协调。从:展开 曒:清晰,分明。教学反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如字音、节奏等,使学生既对重点字词加深了理解,又明白了全句大意。
《为政以德》教学设计
序号:8 授课时间:2016年4月13日 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为政以德”的积极意义。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3、背诵积累名言、成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德”的内涵,搞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古今异义。
三、课前准备
本节是选修课《论语选读》的第一课,在课前应布置学生去寻找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资料,在课内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孔子和《论语》有一个总体的、大概的认识,这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好《论语》选修课。教学步骤:
一、导语:从刚看完的电影《孔子》导入,学生谈谈对孔子的理解。
二、出示钱宁《圣人》中对孔子的评价,引出对孔子的简介和孔子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三、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和先秦诸子?
明确: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著作。春秋战国时期是整个人类文化史的“轴心时代”。
四、检查预习,正音。
五、解读文本。
1、齐读(2.11),分析落实重点字词句。概括要点:德政。当堂落实背诵。
2、齐读(2.3),落实重点字词句。概括要点:德政、推礼、教民。当堂落实背诵。
3、齐读(13.9),落实重点字词句。概括要点:富民、教民。
4、齐读(12.7),落实重点字词句。概括要点:信、富民、正己。
六、拓展探究问题一:孔子先“富之”后“教之”的主张与去“食”留“信”有无矛盾?如何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明确:去食一说,是在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失去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条件,体现孔子的民本思想。
七、作业:《作业本》一部分练习,巩固背诵,准备第二节课检查。板书设计:
论语
德政、推礼、教民
教学反思:开展活动,组织学生以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评比。
《 为政之法》篇教学设计
序号:9 授课时间:2016年4月20日 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熟读《为政之法》,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2、通过自学,了解《为政之法》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为政之法》,了解意思。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为政以德》,请大家回顾一下,其中谈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
2、全班一起背诵《为政以德》。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为政篇》,学习的内容是《 为政之法》
(二)学生自学
1、今天学习的非常短小,主要以大家自学为主,自学之前,先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学习《论语》的方法。
2、指名学生概括前面学习的方法,教师相机板书。
3、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完成自学第一步:准确、流利地朗读(1)小组内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这《为政之法》,教师巡视,了解朗读情况,相机进行指导。(2)指名学生展示朗读,大家评议。(3)全班一起朗读一遍。
4、小组完成自学第二步:理解意思(1)交流汇报自己理解意思时可能遇到的困难。(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理解意思。(重点理解“举”、“错”、“枉”、的意思。)(3)讲述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意思。(4)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无穷魅力,体会《论语》的魅力,从而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5、小组完成自学第三步:熟读成诵(1)小组内熟读这《为政之法》争取背诵下来。(2)指名3生背诵,大家评议。(3)全班一起背诵一遍。
(三)拓展总结 读了这《为政之法》,我们不妨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指名学生说一说。)板书设计:
论语
举 错 枉
教学反思:教师先范读一遍,或跟着光盘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读准确。然后一句句背诵,再串起来背诵,接着指名会背的孩子先背,同位互相检查,一齐背诵。
《圣人之治》教学设计 序号:10 授课时间:2016年4月27日 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熟读并背诵《圣人之治》
2、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重点:学生熟读并背诵《圣人之治》。给学生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
难点:通过学习《圣人之治》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有关资料、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背诵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流利了。你们是不是找到窍门了?
学生交流背诵经验。
教师小结,导出新课。
二、学习新内容
1、请学生自己读一读所学的内容,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个别读、一起读,同桌互相读,小组合作读,以读熟韵文。
3、你能找出哪些地方是不理解的吗?找一找,指名交流。
4、《圣人之治》中包括的东西不少,自己根据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理解不了的句子做上记号。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并做适当的补充。
6、介绍历史人物及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韵文。
7、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加深理解,加强朗读。
三、背诵韵文
1、接读韵文。师生接读、生生接读。
2、小组合作进行背诵。
3、评选小小朗诵家,奖励。
四、总结
1、说说学习感受。
2、通过学习韵文,我们不但背诵了韵文,积累了语言,而且还懂得了怎样做人,真是一举两得呀。板书设计:
论语
圣人之治
教学反思:教学手段上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在朗读的环节上,没有注意贯穿教学始终,将朗读与教学割裂开来,这样不利于对课文的理解,缺少指导背诵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