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冀教版第三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 教材教法 教材分析 这是篇寓言,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并配有内容一致的插图。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第三自然段讲一个邻居劝他治叶子上的蚜虫,他也不听,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跟葫芦没有关系,不妨碍葫芦的生长。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教法建议(1)由于不少学生没有见过葫芦,教师可借助实物或书中的插图让学生认识葫芦,并通过图画理解有关词语和课文内容。(2)这篇寓言故事语言简洁,用词准确,要注意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如:启发学生注意句子末尾的标点符号,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想法,读出不同的语气。(3)这个故事讲了植物叶子作用的有关知识,可以简单地告诉学生:叶子能够制造养料,叶子被虫子吃了,葫芦得不到养料,就长不好。(4)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叶子上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谁的想法对,为什么?通过大家的发言,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生字的写法: 挂:左窄右宽,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右上边“土”字的第二横要长一些。些:上面“此”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二,且左右两部分宽窄要相等。邻:左边“令”字的“捺”要改为“点”。《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使学生懂得不能忽略一些细小的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师出示葫芦图片,补充简介葫芦。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生自由发言。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本课。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畅所欲言,从整体上感知本课。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1.自读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4.分段朗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小组讨论。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3.派代表说一说。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通力合作。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四、汇报交流。(一)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生汇报时师注意适时指导一下几个重点: 1.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 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2.第二自然段: 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 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的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3.第三自然段: 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4.第四自然段: 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二)表演这个小故事。比一比那组同学演得好。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通过表演进一步地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入情入境的表演使学生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言和语气。
五、拓展延伸。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加深并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并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课时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挂: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居:认识“尸”(尸字旁)。半包围结构。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第二篇: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三册
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三册
Lesson 2: New or Old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关注学生情感,体现一个“趣”字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学习才能成功。本课采用直观教具、游戏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英语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后,安排一首chant,既复习所学内容,又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一个“活”字
设计时注意教学方法灵活,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双人互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具创设情景,有实物、图片、教师本人等。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课堂活动是学生参与语言学习与实践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完成学习任务。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册英语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单元主要介绍服装,本课出现了两个新单词和一个与此有关的句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单词教学作为本课的重点,采用多种游戏形式进行练习,同时注意句型这个难点,通过分解练习逐步解决难点,让学生掌握Is it new? and Are they old?以及 I like-----.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注意力时间短,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刺激。在单词教学后,设计游戏进行练习,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喜玩好动,要让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掌握知识,在玩中运用知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听、读、写、用下列词汇:new , old;②使学生能够用I like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听、读、写、用下列词汇:new , old; ②使学生能够用I like表达情感。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衣服、文具等
教学流程示意
一、以情激趣,复习旧知。
二、整体输入,感受新知。
三、完成任务,巩固新知。
四、设置情境、活用交际。
五、活动总结,给予鼓励。
六、布置作业、适时反馈。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复习旧知。
1、师生问候:T:Good morning , my boys and girls.S:Good morning , teacher!
T:Are you happy?
S:Yes.2、唱英文歌曲“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
师生一边唱,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边唱边舞,既亲切活泼,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学习英语的意境。)
3、用“穿衣服”的游戏复习衣服名称和句型“What's he /she wearing?”
教师把Li Ming, Jenny的画像贴到黑板上,出示纸剪衣服模型。
T:What's this ?
What colour is it ?
S: It is a skirt.It's blue.(提问六到八名学生)
教师把衣服模型搭配到以上人物身上:
T: What is he wearing ?
S:He is wearing a green sweater.全班分成两组抢答,答对最多组为胜。
(设计意图:竞赛型游戏,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振奋精神。)
二、整体输入,感受新知。
1、用新旧不同的物品(如衣服、文具等)相对比引出新词new, old.T: This is a new blouse, that is an old blouse.This is a new ruler, that is an old ruler.学生猜出new, old的意思。
出示新旧物品对比照片,让学生试着描述。
2、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指着一名学生的裙子:I like your skirt.It's nice.Is it new?(分别问穿新旧不同衣服的学生若干。)引导学生用thanks来回答。板书并领读。
三、完成任务,巩固新知。
1、①、听第一部分录音,学生跟读。
②、玩“呼相同词”游戏。
规则:教师准备一套新旧物品词汇卡片,每个单词有两张,打乱顺序,学生人手一张,教师说Go!所有学生开始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一遍遍的说他们手中词汇卡上的单词。发现同他说一样单词的同学后,两人站到一起,都找到伙伴后,师提问每一组:What's this?两人一起回答:New sweater / Old chair /„
③、“我看见了某物”游戏。
规则:一名自愿的学生面对大家,教师从他身后举起一张新、旧衣服卡片,全体学生一起拍手说:I see something new /old.I see something new / old.这名学生试着猜,猜中为止。在换其他同学猜。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动觉的协同作用,做到了全员参与,锻炼了全体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①听第二部分录音Let's chant.,跟读。
②“开火车”游戏,操练第二部分所学句型:“I like your„Is it new?/ Are they new?”
游戏方式如下:
S1:I like your „ It's nice.S2:Thanks.S1:Is it new ? / Are they new?
S2:Yes./ No.I like your„It's nice.S3:Thanks.S2:Is it new ? / Are they new?
S3:Yes./ No.以此类推,为保证游戏效果,教师先与一个学生做示范。
(设计意图:有意操练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为交际活动做铺垫。)
四、设置情境、活用交际。
学生利用从家带来的新旧衣物或其它物品,任意创设情境编对话。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新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活动总结,给予鼓励。
评价学生在本节课活动情况,表扬每一名学生,并适当发小红星给予鼓励,激励每个学生更加努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成就感,引导他们对英语产生持久、稳定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适时反馈。
1、完成2课《活动手册》。
2、录音:让学生把自己认为读的最精彩的一段录下来。
(设计意图: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调动学生课下学习英语的兴趣。)
板书设计:
Lesson 2: New and Old
new
old
A:I like your„It's nice.B:Thank you.A:Is it new ? /Are they new?
B:Yes./ No.教学反思
本节课与学生简单的交流后,把学生带入英语的学习氛围,接着进行了唱歌的活动,学生投入的唱 跳,给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这一环节给学生创造了浓厚的兴趣和往下探究的欲望。在新授学习中,利用形象直观的实物把学生带入新课中,结合老师的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合教师的问与答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男生、女生等多种方式的练读完成了单词的教与学,这一环节进行的轻松愉快,从学生的笑脸和踊跃的回答中看出对新内容的接受程度。对于学生最乐于的活动我设计了两个游戏,以竞猜的方式进行,学生是卯足了劲看、猜,活动进行的有效;接着是利用了学生开火车游戏,进行了句型练习,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
课堂中也存在着不足:有些学生对一般疑问句的单数和复数有点迷糊,分不清什么时候用Is it new ?什么时候用Are they new ?活动的设计不够到位,教师的口语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不过,我会继续努力,向各位优秀的英语老师学习,希望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西王舍学校 毕秀梅
第三篇:冀教版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材教法 本课是一首关于自然知识的诗歌,主要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同时告诉小读者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仔细观察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本课突出的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文中把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子”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易于调动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观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第一节与牛马和鸟相比,提出问题:“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这里用“旅行”一词来指种子离开植物妈妈落到其它的地方去,用“四海为家”一词指植物种子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第二至四节具体介绍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本身条件、外界条件以及传播方式:蒲公英用降落伞乘着风,苍耳用带刺的铠甲挂住动物的皮毛,豌豆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炸开。这里的“降落伞”带刺的铠甲“豆荚”是植物本身的条件;“风”“动物的皮毛”“太阳”是外界的条件;”“乘着”“挂住”“炸开”是传播方式。诗中把蒲公英种子和苍耳种子分别比作“降落伞”“和”“带刺的铠甲”,直观、形象;又用“准备”“送给”“穿上”几个词给植物赋予了人的感情,写出了植物的灵性,生动、传神;象声词”啪”准确地描摹了豆荚炸开的声音,反映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这首诗的语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灵活多样。比如,同样是说种子离开植物妈妈,诗中就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此外,本课自始至终压“啊”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了解“办法、旅行、准备、蒲公英、降落伞、苍耳、铠甲、山洼、豌豆、豆荚、纷纷、四海为家”等词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学习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会认17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学习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自读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分小节朗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老师可真佩服你们。
(一)学习第一小节:
1、你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自己的妈妈呢?你是从哪知道的?
2、“旅行”“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二—四小节:
1、课文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的办法?仔细读一读,对同桌说说自己读懂的,和自己的不明白的地方。
2、结合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读懂: 蒲公英:观察简笔画,并结合学生生活所见读文。理解“降落伞、纷纷”。蒲公英种子,就像一把小伞,可是要想走遍天涯,还要谁来帮助他? 苍耳,发给学生苍耳的种子。仔细观察苍耳,说一说的特点。(有刺,扎手,椭圆形,灰色的)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读一读 “铠甲”是什么?学生结合电视中看到的理解 豆荚(方法同苍耳)
(三)同学们可真棒,联系自己的生活读懂了课文。你最喜欢哪种植物妈妈的办法,就读一读那一小节,试着背一背。可以在读时加上自己的动作,和小组同学比一比谁读的最好。背的最快。
(四)指名读,全班互评。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实物的观察,掌握联系生活实际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词语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文,在此感受课文的音韵之美。
四、扩展编诗 夸植物妈妈。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反复朗读每一节诗歌,引导他们发现诗歌押韵的特点,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体会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扩展编诗。课后练习题安排了扩展交流的内容,教学时可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交流之后,有兴趣的同学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尝试着编一首小诗歌,夸一夸其它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汇报交流。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植物知识的储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广泛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实践活动。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大自然中进行一次观察活动,观察的具体内容不限,仔细观察后请你带回一些植物或植物种子,回到班里和同学们交流。“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回到自然,回到生活中,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品味乐趣。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准、法”两个字是左右结构。“法”的第六笔横应该从第三笔提的右上方起笔,而且往上运笔,收笔时有明显的顿笔,整个横划左轻右
第四篇:冀教版第三册黄山奇石教案[小编推荐]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直到黄山有哪些著名的气势,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它们的样子。
3.正确认读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一共十八个要求认读的新字,数量较多。认字最好在文中尽情,边读边识,以读促识。
感受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体会大自然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三)课前准备:课件、照片、生字词卡片。
(四)课时建议:2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1、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今天xx为我们带来了他们去黄山旅游时的照片和精彩的介绍,他们说,黄山的奇石特别美,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生简介。
师:xx只是为我们介绍了部分内容,想了解,就请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小导游讲解激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营造一种浓郁的教学氛围。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同学、拼拼音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2)认字方法大比拼——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同桌。
(3)指名读短语,检查认字情况。
秀丽神奇 陡峭 翻滚 奇形怪状
(4)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后对黄山奇石的了解。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把生字置于语境中反复认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黄山的怪石有趣极了?
(2)“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看出九条巨龙是形态各异的?
(3)自由读几个描写奇石的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黄山奇石的的样子。
同桌一人读,一人想象。
老师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
3、读完这些你觉得黄山的奇石有趣吗?哪里最有趣?哪一个你最喜欢?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理解全文,边读边想象,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抓住为什么会“秀丽神奇,有趣极了”这个问题展开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神奇美丽的大自然的由衷的喜爱之情。
4、拓展延伸、回顾课文
师:课文中细致描写奇石的几个自然段,写的多棒呀,喜欢的话,就把它收集在《我的采蜜集》里面吧!把你搜集的图片也放在里面。学期末,我们看谁找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又多,又漂亮。
依托文本,培养学生时时积累的好习惯。
5、课外积累
推荐:《游遍中国》。《华夏地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1、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填字词
xiu()美 顶feng()xing()zhuang()
ge()bo()
(3)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书写“区 神”两字,并注意“礻”部的书写。
(3)毛遂自荐。
“趣、腿”等字,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及占格位置,练习书写。
通过归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地方。
由“讲”到“放”,教给了学生研习生字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自主习字的能力得以提高。
2、生生互评,欣赏交流
学生把自己的习字作品放在组内传阅,相互交流。
在汉字的比较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汉字形体美。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的同时,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黄山奇石》习题精选
(一)一、读一读,写一写。
石盘 景色 安徽 脖子
山峰 胳膊 翻滚 形状
啼叫 弹琴 著名 手臂
岩石 天都峰
金光闪闪 奇形怪状
秀丽神奇 闻名中外
二、辨字组词。
区()尤()决()蜂()
巨()龙()块()峰()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的黄山()在我国安徽省()。那里景色(),()是那些怪石,()极了。就说“仙桃石”吧,它()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山顶的()上。在一()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着腿,()地()在山头,()着()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去,那()真像一位仙人()在()山峰上,()着手臂()向前方。每当太阳(),有座()上的()巨石,就变成了一只()的雄鸡。它(),()着天都峰不住的()。不用说,这就是()的“金鸡叫天都”了。黄山的()还有(),像“天狗望月””()”“仙女()”……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的(),正等着你去给()起名字呢!
《黄山奇石》习题精选
(二)(一)读拼音,写汉字。
xiù měi yoú qí shān fēng
()()()
gē bo qí xíng guài zhuàng
()()
(二)读生词,并注音。
岩石 怪石 巨石 仙人 仙桃
闻名 著名 名字 风景区
(三)写出黄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四)填空,再读句子,注意读出句中的停顿。
(1)闻名中外的()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地蹲在山头,望着()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就说()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
(六)指导背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第五篇:冀教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试卷
第一单元姓名:
1、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的长度单位。
2、1米=()分米=()厘米()长度约是1米
3、把1m50cm3m6dm70cm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你的一拃长大约()你的一步大约长()
你的臂距长大约()你的脚掌长大约()
5、画一条比6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画一条比6厘米多3厘米的线段。
6、画一个有一条边是3厘米的三角形
7、小林的身高是14分米,妈妈比小林高30厘米,爸爸身高是18分米
(1)妈妈的身高是多少分米?
(2)爸爸比妈妈高多少分米?
8、小华家离学校有60米,他上学走了30米后忘记带彩笔,就跑回家去了彩笔上学校,这次他一共走了多少米?
9、18分米-40厘米=23分米+30厘米=1米85厘米-160厘米=
174厘米=()米()分米()厘米
1米-50厘米=()分米=()厘米2米-5分米=()分米 =()厘米
2米-4分米=()分米 =()厘米2米40厘米=()厘米=()分米
120厘米=()米()厘米185厘米-1米50厘米=
1米里面有()个1厘米,有()个1分米
10、把6厘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3段,每段长()厘米。
11、直尺上,从刻度0到4厘米是()厘米,从刻度2到7厘米是()厘米,从刻度4到10厘米是()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