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

时间:2019-05-13 22:5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

第一篇:《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三农发展的有关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7号)有关要求,近日,银监会出台《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以下简称《监管指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持续提升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能力和水平,在经营管理上“改制不改向、更名不改姓”,不脱农、多惠农。指引的出台对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强化普惠金融理念,加快建立三农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机构数量逐步增多,资本实力不断壮大,支农信贷投放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支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截至2014年9月末,全国共组建农村商业银行659家,实收资本3400.3亿元,资产规模10.4万亿元,各项贷款5.4万亿元。其中,县域农村商业银行373家,实收资本1335.5亿元,资产规模3.7万亿元,贷款余额2.1万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82.9%。农村商业银行已逐步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银监会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要求,制定了《监管指引》。

《监管指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包括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发展战略、组织架构、业务发展、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绩效考核和监督评价在内的保障农村商业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系列制度安排,并加强相应能力建设。

《监管指引》强调,农村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市场定位和业务特点,合理设置股权结构,适当吸收一定数量的优质涉农企业入股,以更好发挥股东的监督作用。同时,为确保股东、董事长、监事长和行长积极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三农金融业务,规定股东、董事长、监事长和行长必须作出支持三农的书面承诺。在此基础上,为建立与三农金融服务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大中城市和县域农村商业银行要在董事会下设立由董事长任主任委员的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并相应调整和优化组织架构。《监管指引》还特别强调,为建立三农金融服务的人才队伍,鼓励农村商业银行选聘具有三农业务经验或行业背景的董事和监事,支持优先聘用大学生村官和户籍地在辖内乡镇的大学毕业生。为调动开展三农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监管指引》还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实行差别化绩效考核,鼓励给予三农金融业务最高的绩效权重、最优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最好的员工等级制度和薪酬制度。

《监管指引》指出,为保证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政策落地,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要加强监管,将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和执行情况与机构市场准入、监管评级、标杆行评选、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挂钩。为推动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取得实效,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要加强同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及其分支(派出)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第二篇:三农金融服务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的通知

各银监局:

现将《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印发给你们,请结实际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银监会报告。

2014年12月9日

(此件发至银监分局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强化普惠金融理念,加快建立三农金融服务长效机制,持续提升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指三农金融服务机制是指包括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发展战略、组织架构、业务发展、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绩效考核和监督评价在内的保障农村商业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系列制度安排和能力建设。

本指引所指县域农村商业银行是指在县(市、旗)设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城区农村商业银行是指在地级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一个或几个区设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大中城市农村商业银行是指在地级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实行统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

第三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持续强化、提升和完善三农金融服务机制,不断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 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依法指导、监督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工作,对机制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

第二章 股权结构

第五条 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应按照面向三农和服务社区的基本要求,合理设置股权结构,鼓励吸收优质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入股。

第六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发展、风险管控和金融服务的需要,不断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城区和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定向吸收一定数量的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优质涉农企业股东,支持城区和大中城市农村商业银行引进农村金融资源丰富、风险管控与服务创新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

第七条 农村商业银行所有持股比例在1%及以上的自然人和所有企业法人股东在持股期间须作出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加强三农金融服务、资金主要用于当地的书面承诺。

第三章 公司治理

第八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完善公司治理,大中城市和县域农村商业银行董事会下应设立由董事长任主任委员的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城区农村商业银行可根据实际自行决定是否设立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委员构成由农村商业银行自主确定,原则上具有三农工作经验或行业背景的委员应不低于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第九条 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负责制定三农金融服务发展战略和规划,审议三农金融发展目标和服务资源配置方案,评价与督促经营层认真贯彻落实。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应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邀请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客户代表参加,就三农金融业务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步措施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 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应在每年第一次董事会上报告上一本行三农金融业务计划执行情况。

行长应在每年第一次股东大会上报告上一本行三农金融业务开展情况。

监事会应将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和经营层围绕三农金融服务的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监督内容。

第十一条 农村商业银行的董事长、监事长和行长在任职期间,须作出坚持三农市场定位、建立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加强三农金融服务的书面承诺。

第十二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明确三农金融服务信息披露政策、内容和流程。大中城市、城区农村商业银行和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应按照与财务报告披露相同的频率,通过当地主流媒体或公司官方网站向社会发布三农金融服务专题报告,详细披露三农金融服务开展情况,并在公司官方网站上至少保留最近两期三农金融服务专题报告。规模较小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可以简化信息披露。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披露的,应至少提前15个工作日向属地监管机构申请延迟披露。

三农金融服务专题报告应当作为年报的一部分,具备条件的也可以单独发布。

第四章 发展战略

第十三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制定全行三农业务发展战略,明确三农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建立服务三农的差异化业务模式,保持和扩大比较优势,确保本行三农业务实现商业可持续。

第十四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明确打造面向三农、服务社区的现代金融企业战略目标。

第十五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按照战略目标总要求,细分三农市场,针对性制定三农业务的客户、产品、渠道、营销等策略。

第十六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三农业务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打造高效的组织架构、适用的风险管理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流程、精干的人才队伍、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先进安全的信息系统,为战略实施提供有效支撑。

第五章 组织架构

第十七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符合本行发展目标的三农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第十八条 三农金融业务规模较大的大中城市和城区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三农业务总监。

三农业务总监除应满足农村商业银行其他业务总监任职资格条件外,还应具备熟悉三农情况、具有丰富的三农金融业务从业经验等条件。

第十九条 大中城市和城区农村商业银行应设立三农业务管理部门。鼓励大中城市和城区农村商业银行建立三农业务垂直管理体系,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不断优化组织架构,简化审批流程,持续提高三农金融服务质效。

第二十条 大中城市和城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业务规模较大的分支机构应按照总行部门设置相应设立三农业务部门或岗位。

第二十一条 农村商业银行前台应以服务三农为先设置部门,中后台应以三农业务为先配置资源,信息系统应以三农业务需求为先规划建设。

第六章 业务发展

第二十二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三农业务发展战略,建立科学有效的业务发展机制,制订清晰明确的三农业务经营目标。

大中城市和城区农村商业银行应单列三农业务信贷计划,配置足够人员、经费、网络等资源,支持实现三农金融业务发展目标。

第二十三条 农村商业银行的县域新增存款应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重点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优先满足优质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

第二十四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致力于促进三农发展,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重点围绕破解“三农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瓶颈,积极探索“三权”抵(质)押等有利于盘活三农资产的抵质押方式、拓展抵质押物范围、完善增信和风险缓释机制等。

第二十五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改进服务方式,由实体网点服务为主向线下与线上服务相结合转变,简化业务流程和审批手续,提高三农客户的满意度。

第二十六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主动探索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支撑的服务信息化建设,拓展电子渠道,完善线上服务功能,促进提高三农金融服务便利度和覆盖面。

第二十七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下沉经营重心,加强服务网点的分类管理和差异化建设,将人员、经费和信贷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确保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得到便捷、及时、有效满足。

第二十八条 省联社应根据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的实际需要,加快IT系统升级改造,引导优化绩效考核,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保障。省联社应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建设独立的IT系统或增添特色化的业务模块。

第七章 风险管理

第二十九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在本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架构内,根据三农金融业务和自身特点,制定三农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流程,明确三农金融业务的风险偏好和管理目标,合理设置风险敞口和容忍度,优化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建立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强化责任追究,确保三农金融业务流程简明、服务高效、风险可控。

第三十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三农业务的研究分析,准确把握三农经济发展规律,采用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有效识别和计量三农金融业务的风险。鼓励农村商业银行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对三农金融业务指标、流程和员工行为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监测和预警。

第三十一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在准确计量三农金融业务风险的基础上,通过转移、分散、缓释等手段,有效管理三农金融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三农金融业务中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不同特点,针对性制定差异化风险管理措施,确保相关风险得到有效管理。

第三十二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三农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定期评估制度,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和措施,不断提高三农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第八章 人才队伍

第三十三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针对三农金融服务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构建数量充足、质量匹配、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第三十四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结合本行、本地实际,针对性选聘具有三农业务经验或行业背景的董事和监事,鼓励从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股东中选聘非执行董事充实到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提升董事、监事和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的专业性。

第三十五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高素质的高管人员队伍。优先选拔使用具有战略眼光、创新意识、宏观视野、能够熟练驾驭现代金融管理工具的高端金融人才充实到三农金融人才队伍中,加大后备高管人员队伍培养。

第三十六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大三农金融服务的中层和基层人员培养力度,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总行人员到基层一线轮岗交流制度,鼓励新招聘大学生到基层实践锻炼,熟悉掌握三农金融业务,为三农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农村商业银行应按照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优先聘用大学生村官和户籍地在辖内乡镇的大学毕业生,充分发挥其熟悉基层、贴近三农的优势,为三农金融业务发展奠定基础。第九章 绩效考核

第三十七条 大中城市农村商业银行应逐步实现三农金融业务单独记账、单独列示成本、单独设置不良标准、单独核算利润、单独绩效考核。城区农村商业银行具备条件的也可以试点三农金融业务单独核算。

第三十八条 农村商业银行实行三农金融业务与其他业务差别化绩效考核政策,原则上应给予三农金融业务最高的绩效权重、最优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第三十九条 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向三农金融业务倾斜的员工等级制度、费用补贴和薪酬制度,提高基层三农金融业务人员的员工等级、业务和生活补贴以及薪酬分配权重。鼓励优先提拔使用从事三农金融业务的员工。

第十章 监督评价

第四十条 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应每年一次对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效果进行评价。评价三农金融服务成效应综合考虑农村商业银行所在区域、第一产业占比、涉农信贷总量、客户覆盖面、金融服务便利度、消费者保护等因素。要加强对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和评价结果与机构市场准入、监管评级、标杆行评选、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挂钩。

农村商业银行应在每年三月底前向属地监管机构报告本行上一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和执行情况。

第四十一条 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对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实施不良贷款适度容忍和尽职免责政策。允许结合农村商业银行实际,“一对一”制定差别化的涉农不良贷款率容忍度,原则上最高不超过上一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平均不良贷款水平3个百分点。允许涉农贷款出现违约后对尽职的农村商业银行相关人员实施免责。

第四十二条 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应从市场准入、监管评级等方面对农村商业银行实施正向激励。对服务三农业绩突出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募资、业务创新、机构设立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在监管评级时予以特殊安排,允许涉农贷款不良率在容忍度以内的,资产质量要素相关评级指标不作扣分处理。

第四十三条 建立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监管上下联动和横向联动机制。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之间应加强沟通,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之间应强化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增强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有效性。凡对于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偏离支农服务方向,导致出现风险甚至损失的,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应进一步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第四十四条 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应加强与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动,推动出台针对性的财政、货币、监管等配套政策,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提供支持。

第三篇:三农金融服务

关于开展上半年“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工作布署,我支行对上半年“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农”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情况:目前我支行未办理“三农”信贷业务。

二、“三农”金融创新情况:我支行未办理“三农”信贷业务,未有“三农”金融创新情况。

三、由于我支行未办理“三农”信贷业务,无法了解政府在加强“三农”金融服务方面出台的配套措施。

四、根据调查了解,当前金融支持“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贷供给主体单一,“三农”资金供需矛盾凸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基本形成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但从近几年实际信贷供给情况看,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支农投入不足,农发行仍以粮棉油收购资金管理为主;农村信用社作为支“三农”的主力军发挥了很大的支农作用。但由于其资金总量有限,出现了存贷比偏高贷款投放难问题,削弱了支农资金供给,据不完全调查,大约六成以上的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资金需求难以满足。

2、贷款利率上浮较高,增加企业和农户融资成本。据调查,目前农业银行惠农卡小额贷款利率上浮30%,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利率上浮40-70%,邮政储蓄银行小额农贷利率上浮1.5倍。

(二)建议

1、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支农体系,形成支农合力。农业银行要把支持农业、服务农村作为业务发展的重要领域,适当增加乡镇营业网点,发掘和培育优质客户,发挥商业性金融支持“三农”的带动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快业务转型,拓宽商业化运作模式,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经营,发挥政策性金融服务“三农”的引导作用;农村信用联社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增强支农实力,发挥好支农主力军作用;邮政储蓄银行应增加涉农业务品种,扩大贷款规模,确保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发挥支农生力军作用。

2、创新担保机制与方式、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手段,增强金融支农效果。一是设立政府担保专项基金,通过直接入股、企业入股、民间资金参与等方式向担保公司注资,提升担保实力;鼓励各类担保机构通过联合担保、再担保、担保与保险结合等方式,加大对“三农”的融资担保服务。二是开发合适的支付结算产品,推行个人支票和商业汇票业务,逐步拓展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等电子支付功能,提供委托理财、代理、咨询等服务,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3、加强农村金融政策与其它政策协调配合,建立长效扶持机制。一是各级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要发挥“政策指导”作用,向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宣传信贷政策,组织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落实信贷项目采集与推介办法,有效满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二是在财政、税收和存款准备金政策上给予涉农金融机构一定优惠,合理运用财政贴息、补贴政策,引到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第四篇:创新农资监管机制 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创新农资监管机制

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农资监管现场会交流材料

李亚龙

(2011年6月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了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切实提高服务“三农”水平,内官工商所根据安定分局的安排部署,结合辖区实际,以提高农民依法维权意识为切入点、以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消费安全为重点、以“打假、护农、保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农资市场监管,有效维护了农资市场良好的经营秩序。

一、强化行政指导和行业自律,稳步推进农资户规范化经营 内官工商所管辖两镇一乡53个行政村,总流域面积457.45平方公里,现有农业人口9.2万人,有耕地面积40万亩,其中保灌水浇地面积5万多亩,是安定区的主要蔬菜产区。因此,农资管理一直是当地社情民意关注的焦点。辖区共有农资经营企业3户、个体工商户 74户,农资经营业户总计达77户,经营的农资品种主要包括化肥、复合肥、种子、农膜、农药、农机及其配件等7个大类130余个品种。为稳步推进农资业户规范化经营,内官工商所以强化行政指导和行业自律为切入点,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按照 “业户所需、政府所想、法律所依、职责所系、工商所能”的原则,积极强化对农资经营业户的行政指导,推动行政理念的 “四个转变”,即由“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职能转变,由“刚性监管”向“刚柔相济”的监管模式转变,由“事后监管”向“事前指导”转变,积极引导、劝导农资经营业户守法经营,避免出现无意违法,指导农资经营业户建立健全各种规范化的经营管理制度,牢固树立长远发展意识,近年来,共向涉嫌轻微违法行为的农资经营业户下达《违章违法提示单》28份、《行政规劝书》17份。

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农资经营业户的行业自律,认真推行农资“一票通”。监管人员在市场巡查中,将农资“一票通”落实情况作为重点监管内容,帮助农资经营户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及购销台账制度,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统一印制了农资商品进销货登记台帐、质量信誉卡、质量责任书等相关资料,并及时督促农资经营业户建立健全进销货台帐,做好台帐登记,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和索证索票制度,出售商品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给消费者开具发票和信誉卡,切实做到守法经营、文明服务,通过行政指导和行业自律活动的开展,使农资市场逐步走上了规范经营的轨道。

二、规范监管,加大日常巡查的力度和密度,督促农资经营业户规范经营

为全面加强农资市场规范化经营监管,及时发现解决农资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内官工商所在依托经济户口管理平台,深入推行动态监管服务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深化农资市场巡查制度,不断加大农资市场日常巡查的力度和密度,进一步完善农资市场巡查制度,巡查人员详实记录每次巡查的路段、检查的农资品种、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等详细情况,使市场巡查内容更加充实,效果更加明显,努力实现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实行监管关口前移,以“六查六看”为重点,规范农资市场主体经营资格,严厉查处农资经营中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对无照经营农资的业户达到经营条件的,依法责令办理营业执照;不够条件的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对超范围经营农资的业户,依法责令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确保农资经营户做到亮证、合法、守信经营。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种子、肥料、农药、农业机械及零配件、农用薄膜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根据农时变化,确定不同的监管内容,重点对群众投诉比较多的经营户和农资商品进行检查,查处经营国家明令禁止、过期、失效、变质以及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农资商品的违法行为;查处利用广告、说明书、标签或包装标识等对农资商品做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加强农资市场整治,确保上市农资质量安全。结合工商所网格化监管制度,建立和落实片区属地农资监管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加强市场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日常监管与重点检查相结合、采取集中行动与片区巡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以确保红盾护农工作的扎实开展。

三、加大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为了确保农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提高,经营者的守法意识不断提升,营造一个放心的农资消费环境。内官工商所在辖区3个乡镇的53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了“红盾护农”和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主要是宣传教育广大农民消费者。一是提高农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了解掌握市场经济基本法律知识。二是提高和增强农民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识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工商所执法人员在此项活动中,深入到田间地头、村社、学校,进行宣传、宣讲、发送宣传材料和书籍。近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法律书籍3700份(册),悬挂标语横幅12条,通过各种形式的大力宣传,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红盾护农”行动的知晓度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发挥消保维权职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为了维护群众利益、保障消费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大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力度。内官工商所大力开辟“三个绿色通道”,加大12315网络进村镇、进学校、进市场、进商家、进企业的“五进”步伐,在辖区53个行政村都设立了“红盾护农联络站”,方便广大群众就近投诉举报。同时,消协内官分会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跟踪、依法查处。近年来,共接受消费者咨询138人次;受理、调解消费者投诉120件,挽回经济损失11.88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为了适应现行市场环境,规范农资行业管理,促进内官营镇非公有经济和农资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好地为农资行业的会员提供服务,2009年4月,成立了内官农资行业协会。协会成立以来,认真履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责,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农资协会为依托,加强农资信息交流。为加强农资协会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农资协会着重宣传上级对农政策,发布农资商品信息,提供农资市场化肥、农药价格,并就市场商情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为成员单位和个人提供有价值的政策依据和及时的信息交流,使协会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为“三农”服务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二是加大调研力度,做好为农服务。农资协会多次深入经营门店了解情况,同时多次利用各地供应商召开业务分析会、新产品推介会之机,听取和分析农资市场供求情况、产品差异状况,从而为农资购销提供依据。同时,为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本地农资市场,维护消费者利益和协会的形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真正使内官农资行业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三是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农民利益。在农资经营主体复杂、品种繁杂的情况下,农资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向全体会员发出了不制售不合格农资商品的倡议书,要求认真履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并公开向社会承诺,坚决杜绝销售假冒行为,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六、发挥职能,严厉查处农资经营的违法行为

农资打假关键在源头控制,重点在市场监管。工商所针对不同时令和不同农资品种,分别确定专项治理的重点,取缔经营假冒伪劣农资摊点,坚决打击流动加工点、分装点和地下黑窝点,彻底封堵假冒伪劣农资的渠道,依法严惩以次充好、欺行霸市以及滥涨价行为。重点检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农药、化肥、种子、地膜、农机器具和零配件等农资产品。近年来,先后出去执法人员1413人(次)、执法车辆168台(次),检查经营户1768户(次),评选出农资示范经营单位6户。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14起,案值11.2万元,罚款1.85万元。取缔无照经营28户,并对35户种子经营户实行了种子留样备案,备案率达100%,有效地净化了内官农资市场。

七、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农资监管长效机制

内官工商所在农资市场过程中,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要害,完善农资市场监管机制,建立了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巡查制度、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监管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为重点,将监管关口前移,对化肥、种子、农药、农膜、农机配件等农资商品实行两帐两票一书一卡制度,使农资经营户的主体资格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工商部门与地方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关系得到了加强,行政执法的权责得到了进一步明确,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总之,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想彻底根除农资市场存在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仍须百倍努力,虽然内官工商所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集中解决了一些农资问题,但是农资市场的监管工作任重道远。今后,要通过经营者行业自律,把不合格农资挡在店门外;要通过各执法部门的监管,把不合格农资赶出市场外;要通过社会监管,把不合格农资曝露在阳光下,真正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从而达到净化农资市场的目的。

第五篇:金融服务“三农”发展

金融服务“三农”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的蓝海战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并在此次会议上针对“三农”的金融工作确定了六项工作任务:一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二要加大涉农资金投放;三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四要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五要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六要加大政策支持。会议要求所有涉农金融机构都要努力往下“沉”,做到不脱农、多惠农。

当前国内银行业处于同质化竞争阶段,各家银行的市场定位、目标客户、产品结构、盈利模式等基本趋同,城市业务、大客户、大项目等局部市场竞争过度,“红海”特征十分明显。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少,金融产品和工具单一,资金外流严重,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三农”正在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广阔的蓝海市场。在当前同业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的形势下,农业银行在农村实施“蓝海战略”,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农业银行加快实现经营战略转型的现实选择。

一、实施蓝海战略的迫切性

(一)实施蓝海战略是农业银行适应金融市场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追逐“资本趋利性”,农业银行“离乡进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表现在:农村网点大规模撤并,“抵触”和“鄙视”涉农业务,其资金、人才、费用、工资、固定资产、信贷规模等经营资源加快向城市行转移,无论是城市行还是农村行,都是不加区分地按照一个模式、一种办法、一样的要求进行考核和管理,导致天生弱势的农村行,尽管机构和人员占比达50%以上,却不能和城市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因此出现了农村行在经营资源的配置上越来越少的现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与工行、中行、建行等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农业银行在城市业务中的综合竞争力还不强,部分地区在重点客户与产品上的市场份额还不占优势。在当前利率市场化和银行经营转型过程中,如果农业银行不尽快改变原有的经营思路和经营领域,将会处于更加不利的市场地位,或市场份额逐步被侵占,或处于血雨腥风的“红海”中越来越被边缘化。因此,农业银行迫切需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利用在农村的优势,通过实施蓝海战略,在农村市场寻找新的价值创新途径,在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实现自身的经营转型。

(二)实施蓝海战略是农业银行承担的历史责任与使命的必然要求。农业银行是在支农专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唯一根植于“三农”并且长期服务于“三农”的国有商业银行。与“三农”的历史渊源关系及机构、网络、人员和业务布局的现状,决定了农行必然成为农村商业金融的主渠道,发挥骨干作用。一方面,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农行,另一方面,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的有效的金融需求,为农业银行开拓市场、加快发展创造了可供选择的空间。未来农业银行的发展动力也将来自于广阔的农村市场。

二、蓝海战略的部署

(一)强化服务“三农”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国内银行业高速发展的十年中,农业银行从上级行的经营指导思想到基层行的实际运作都淡化了服务“三农”的思想,偏离了服务“三农”的大方向,形成了大量撤并农村网点,对“三农”业务不愿涉足的状况。农业银行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这是全行上下都应该重新认识的问题。农业银行发展城市业务,天生就有它的劣势,这是因为农业银行长期经营的大多是“三农”业务,城市业务资源基本被其他商业银行占有,要想从中分得一块“蛋糕”,就得花数倍于竞争对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是义不容辞之责,它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根植于“三农”这块肥沃的土壤中,它的发展也受益于“三农”业务,且有着多年积聚下来的宝贵经验。而且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全行上下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有了新的提高,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全行上下只要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思想,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发展“三农”业务,就能使“三农”业务成为农业银行新形势下新的增长点。

(二)精准定位,突出重点。从客户定位看,要重点选择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大型商品流通企业、特色农业和特色资源开发企业;重点扶持具有成长性、有还款来源的县域中小企业;重点服务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民群体,以及农业促进体系市场的主体。从区域定位看,要以县域为基础,按产业链要求,服务产业关联的城乡市场和产业带布局的区域市场。从产品定位看,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有效缓解‚“三农”贷款难的问题,以县域和中心集镇为中心,大力发展存款业务,同时全面发展中间业务并择机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培育三农客户各层次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三)扎根农村,加大投入,提高综合服务。农行要立足农村,通过支持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社会事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工农业联动发展。在经济基础雄厚、市场体系完善、产业机构合理、竞争力强、城镇化水平高的经济强县,显然农行要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客户,以及农业产业链的下游企业,全面营销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打造全能型县支行。在经济较发达,个体私营经济活跃,居民理财意识较强的地区,要利用网络优势,大力发展本外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个人理财业务,重点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创建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品牌。在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水电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开发项目较多的特色资源县,要重点围绕特色资源开发、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优势名优企业和名优产品发展业务,积极发展能耗低、污染小的企业资产业务。在具有独特产业优势,已形成明显产业聚居区和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县,围绕特色产业,绩效居前的企业、特色资源产业集群,县支行可采取集中公开统一授信方式满足优质中小企业群的信贷需求。在经济贫困、缺乏特色资源且业务量较小的地区,支行可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沟通合作,探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办法,在能力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三)创新业务担保方式。根据农村不同的特点,扩展押品的范围,开办有价证券、仓单、提货单、存单、应收账款等资产支持贷款品种,探索林权质押贷款、依据订单发放支农贷款,应用个人信用卡分期付款购买农业生产资源等。

(四)改进服务“三农”的信贷审批制度。根据“三农”和农村客户信贷需求时间急、金额小、用信频、期限短的特点,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缩短决策链条,推行独立审批人制度,加快推行网上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五)完善“三农”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三农”客户抗风险能力不强导致“三农”金融业务风险高,容易产生不良资产,并且“三农”客户往往难以提供财务报表等信息,“三农”业务风险控制更多地依赖对客户品行等信息的掌握和识别,从而也就更多地依赖一线信贷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此,一是要强化“风险管控”的理念,加强对贷款重点环节的风险防范,要加强贷前真实性调查,信贷人员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靠看材料判定风险,贷款发放前必须现场走访,实行双人实地调查,深入了解客户品行,信用情况和经营状况,贷款发放后必须每月实地走访,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监控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贷款到户、用途真实。加强贷款回收,贷款到期前及时向客户联系催收。二是要建立“三农”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对诚信守约客户,采取贷款优先、手续简化、降低贷款利率等激励政策。

下载《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监管指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创新

    浅谈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创新 ○褚子麟 赵 娜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对各营业网点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产品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同业竞争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在金......

    太仓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对接会(大全5篇)

    太仓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对接会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授信签约仪式圆满举行5月16日下午,我行服务“三农”对接会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授信签约仪式在市......

    探索金融服务三农新思路

    探索金融服务“三农”新思路 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2-08-13 10:00:53来源:《经济日报》2012年8月12日 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其服务水......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2009年3月 前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

    破解“三农”金融服务难题

    破解“三农”金融服务难题(纵横·十年) ——访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蒋超良 把缓解贷款难作为面向‚三农‛的核心 ‚农村金融服务是世界性难题,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发......

    金融服务三农情况报告总结

    金融服务三农情况报告总结 金融服务三农情况报告总结 受市长委托,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

    服务三农金融服务方案(初定)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县支行(三农事业部) “三农”金融服务方案 **丰促百业兴。**、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

    2010年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农业银行发布2010年“三农”金融服务报告 4月6日,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对外发布《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全力推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