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工《棒棒糖》教学反思
《棒棒糖》教学反思
棒棒糖是智障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糖果,它颜色丰富、口味多样,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也能引起智障学生的兴趣,因此,我根据小班智障学生的兴趣开展了美术活动《棒棒糖》。
教学一开始我并不急于去要求智障学生画出棒棒糖,而是通过欣赏棒棒糖激发他们要画的愿望。因为,智障学生年龄特点,所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与信心是关键。接下来智障学生都信心十足,开始动手绘画了。只要他们愿意动手,愿意画,我都会给于肯定,“你画的真棒,你的棒棒糖是什么味的?你的棒棒糖要送给谁吃呢„„”接着让智障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可以说智障学生画得好与不好,在此时也不是最重要了,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完成了今天的活动。
课堂中的提问让智障学生的情绪高昂,也导致场面有点小小的失控,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安抚他们激动的情绪。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向他人学,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使自己的教学越来越扎实。
第二篇:《棒棒糖》教学反思
《棒棒糖》教学反思
《棒棒糖》教学反思
棒棒糖是幼儿十分喜欢的一种糖果,它颜色丰富、口味多样,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也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兴趣开展了美术活动《棒棒糖》。
教学一开始我并不急于去要求幼儿画出棒棒糖,而是通过欣赏棒棒糖激发他们要画的愿望。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所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与信心是关键。接下来幼儿都信心十足,开始动手绘画了。只要他们愿意动手,愿意画,我都会给于肯定,“你画的真棒,你的棒棒糖是什么味的?你的棒棒糖要送给谁吃呢„„”接着让幼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可以说幼儿画得好与不好,在此时也不是最重要了,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完成了今天的活动。
课堂中的提问让幼儿的情绪高昂,也导致场面有点小小的失控,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安抚他们激动的情绪。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向他人学,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使自己的教学越来越扎实。
第三篇:小班美术课《棒棒糖》教学反思
在美术活动《棒棒糖》中,活动的目标分设了两个:
1.学习用封闭圆形表现棒棒糖,并尝试用多种色彩进行涂色。
2.感受用多种色彩作画的乐趣。
我将活动分为三步进行:观察棒棒糖——说说棒棒糖——画画棒棒糖。
我一直认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动的第一部分,用一个“猜”字,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事实证明,我成功了。幼儿们对着我的口袋,兴致勃勃的猜测着各种答案。猜过之后,我们一起进入第二部分,我们说一说吃过的棒棒糖,看一看老师的棒棒糖,他们都是长什么样子的。在你一言我一语之后,我们都出结论:棒棒糖有一个圆圆的大脑袋,再加一个长长、硬硬的尾巴。这样的一个结论引来了幼儿的哄堂大笑。最后笑声一直伴随着整个绘画过程。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并不刻意去要求幼儿,棒棒糖要画的有板有眼。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作画动机和信心都身份的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浇灭他们的信心,所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与信心是关键。只要他们愿意动手,愿意画,我都会给于肯定,“你画的真棒,你的棒棒糖是什么味的?你的棒棒糖要送给谁吃呢……”这时幼儿的情绪高昂,这是好事,可这也导致场面有点小小的失控。比如在提问“你吃过什么味的棒棒糖?”时,教室就像炸开了的锅,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安抚他们激动的情绪。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向他人学,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使自己的教学越来越扎实。
第四篇:美术公开课棒棒糖教学反思
对于参加工作只有两个月的我,第一次上公开课,心里难免有些担心,有些紧张。但是,更多的是高兴,那会使我更快的成长,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
对于这次公开课上什么,我思来想去,教案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根据我班小朋友的情况,最终设计了这个教案。但由于修改后,事先没有试教,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好多细节方面没有想好。我的教学目标是能两手较协调地搓泥团,尝试用橡皮泥制作不同形状的棒棒糖。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能展示更多的棒棒糖(实物),小朋友们的兴奋状态会更加热烈。在示范制作棒棒糖的过程中,我想达到幼儿对做棒棒糖的兴趣,从而喜欢泥工。在幼儿操作部分,我想达到让幼儿基本上都会制作棒棒糖,让他们慢慢制作,而不是比谁做的多,随便搓一搓就插上小棒完工。但想不到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非要把我所准备的小棒都做完为止,差点让我不可收拾。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也把事情想简单化了,在发幼儿棒棒糖时,我随便拿小朋友们制作棒棒糖分给他们,让他们去送给客人老师,可小朋友们太看重自己做的棒棒糖,有的非要从一堆的棒棒糖中找出自己做的,场面有点小乱。我想如果请他们做好棒棒糖后直接送给客人老师,不要放小兔店里来了,送好后直接排队回教室完成教学活动,那效果一定会好一些。
其实,我认为这堂课大体上,初步的完成了教学活动的目标,孩子们还是很喜欢制作棒棒糖的。整堂课的活动流程还是比较清晰的,教学目标还是很明确的。总体上,小朋友们还是跟上了我的教学思路的。
第五篇:美工课教学反思
美工课教学反思
——张华
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智障孩子中深受喜爱。智障生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智障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智障生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他们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智障生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孩子们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孩子们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智障生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智障生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学生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学生的绘画热情。我认为,教师应在激发智障生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 1
“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智障生的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他们接受的题材。“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他们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可见,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智障生更为愉快、成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他们的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学生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学生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学生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智障生的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他们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学生“有物想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一幅作品完成后,学
生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学生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吓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学生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智障生的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201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