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反思美工感恩贺卡
第十三周教学反思:美工《感恩贺卡》
《指南》艺术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和培养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及审美感受能力。理解幼儿的个性化认知水平和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欣赏都比较强,感恩节将至,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在这种温馨的氛围里,孩子们被浓浓的爱意和快乐的情绪所包围,用他们的巧手制作出了精美的贺卡,为他们所亲爱的、敬爱的人送去温馨的祝福。怎样让孩子们感受节日期间人们相互表达的感恩祝福,尤其在现在电子邮件 盛行的时代,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用贺卡这种真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祝福,贺卡代表着祝福、纪念、是人们传递亲情的一种非常唯美的表达方式,这对幼儿情感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本活动以贺卡带来的情感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带着认识贺卡、欣赏贺卡、设计贺卡,给幼儿美好的情感熏陶。本次活动,我以贺卡带来的情感贯穿活动始终,并用手语《感恩的心》引入,以情激情。课前通过了解,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尤其是电子贺卡的出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到最有价值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自主参与,自始至终,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热情的状态之中,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通过看看、画画、贴贴、剪剪、写写这样由浅入深的探索,创作的作品形态各异。孩子们主动向他人表达心意的欲望,在贺卡的制作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当然,在活动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做到《指南》所提出的要求: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都能获得最充分有效的发展。当然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整理时常规有点混乱,这些不足之外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尽量弥补。
第二篇:中班美工:做贺卡
城东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第十七周教案
(2012.9—2013.2)
中班美工活动:做贺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贺卡的种类和功能。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发展手指小肌肉的灵活性。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参与兴趣,提高幼儿对颜色的认知过程。活动准备:
蜡笔、钩线笔、胶水、纸片、贺卡模版(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出课题
新年到了,我们会送上贺卡表达自己的祝福。出示贺卡,瞧老师这有很多漂亮的贺卡,我们来看看贺卡是什么样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讲解:我们先来看一下封面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哦,封面上有花边,还有可爱的图案,小朋友说的真棒,看得也很仔细,那我们再翻开看看贺卡的里面有什么呢?哦,贺卡里面呀和封面差不多,里面也有图案和漂亮的花边,还有老师写给小朋友的话呢。那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张贺卡送给张阳呢?(幼: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吧!
2.分步骤讲解制作过程:
(1)先用小剪刀将贺卡沿着黑线剪下来。
贺卡的封面有一个白色的爱心,小朋友可以向老师这样把中间挖空,在图形里面画上自己的头像。
(2)在贺卡里面小朋友也可以画上漂亮的图画,还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助你们写上一句祝福的话。
那现在我们就先想一想怎么样把贺卡做得漂亮,想好了,小朋友就可以拿起桌上的纸开始动手制作了。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送贺卡
小朋友都想把最美、最好的祝福送给**小朋友,那老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
活动反思:
教师事先准备好了一些贺卡,为每个孩子也准备了一份,对于一些能力弱的孩子教师帮助孩子挖好了花纹,因此一定程度上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孩子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己的主见非常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制作贺卡。
第三篇:贺卡教学反思
贺卡设计(新年贺卡)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李碧娟
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学生实施探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信息素养和审美情趣。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教师设疑、引导、示范为出发点,以动手操作为核心,以完成目标任务为归宿,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引导教学法。
在本节教研课上,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件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具有的潜在的优势是:教学内容直观,能联系实际生活,画面新颖美观,引入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部分将制作步骤和创作要求以最大的字醒目地进行展示,清楚明了。
我在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首先进行情境引入:出示课件—圣诞爷爷的礼物,欣赏一组漂亮的贺卡,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采用学生自主尝试,教师示范的方式学习本课知识点,和学生共同探讨贺卡的种类、构成及制作方法;接着进行课题深入,结合实例给学生讲解贺卡的构图技巧,使学生不但要会制作,而且做出的作品要美观;然后进行知识拓展,利用贺卡制作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操作任务;最后进行作品的评价交流、颁奖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整堂课上学生思维活跃,眼、耳、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几乎每位同学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很强的求知欲,95%的学生都能制作出新颖美观的贺卡。同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了民主、和谐、尊重、平等的课堂氛围。
在本课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注意将贺卡的制作分成每一个小任务分别提出,事先出示制作出效果图,让学生面对眼前的实际问题看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大屏幕跟着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另外,在学生尝试制作贺卡时,巡视每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在对学生提出创作要求时,按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层次提出:让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在制作出的贺卡上添加自定义图形、滤镜效果,并注重构图技巧;而那些操作速度慢,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则只要求能调入图片和添加文字就可以了。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课教学的遗憾之处在于:内容偏多,时间较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算复杂,但层层环节较多,因此在执教过程中不容易把握好时间。另外在课堂上还须注意均衡学生发言的机会。
第四篇:感恩贺卡
感恩贺卡
前几天,南京明德少儿英文图书馆邀请我和妈妈周日去参加一个活动,今天下午,我和妈妈就早早地来到了那里。
你知道我要去参加什么活动吗?就是用自己的画笔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捐赠图书的外国朋友,祝他们圣诞快乐,表达南京小朋友对他们的感谢!
一到那里,我看不少小朋友已经来了。妈妈先把上次借的书还了,然后又借了几本书,我呢,就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我的贺卡要送给的是一个名叫Art。Wong的美国叔叔,他是许多捐书人之一。
我在贺卡上画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和一个大大的巧克力蛋糕祝远在美国的这位叔叔节日快乐!
南京苏杰学校二年级:黄嘉辰
第五篇:美工课教学反思
美工课教学反思
——张华
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智障孩子中深受喜爱。智障生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智障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智障生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他们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智障生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孩子们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孩子们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智障生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智障生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学生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学生的绘画热情。我认为,教师应在激发智障生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 1
“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智障生的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他们接受的题材。“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他们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可见,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智障生更为愉快、成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他们的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学生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学生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学生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智障生的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他们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学生“有物想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一幅作品完成后,学
生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学生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吓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学生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智障生的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201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