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肖贺卡教学反思
《生肖贺卡》教学反思
《生肖贺卡》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贺卡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社交的需要,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人们在过节或者喜庆的日子里,经常用精美的贺卡表达对亲朋或师长的美好祝愿和情谊,沟通感情。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贺卡的用途,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感恩的同时,发现贺卡中蕴含的美术元素和设计理念,帮助学生学习制作立体贺卡的方法。本课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出示一张平面贺卡,请学生将其与书本上的立体贺卡对比,找一找它们之间的一个重要不同,导入课题——立体贺卡。在讲授新课环节让学生们了解贺卡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研究立体贺卡的制作方法,请学生参照书上展示的立体贺卡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卡纸试着做一做。边做边思考:还想到了哪些新颖别致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每个阶段学生都很投入,他们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表意见,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作品有创意。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策略,学生能主动探究、乐于创新、积极实践,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还存在不足之处: 1.在评价鼓励学生时语言单一,应采用灵活而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价语言会更好一些。
2.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种渠道寻求问题的答案,答案未必是唯一正确的,只要能解决问题这是关键。
3.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由于上课时间的关系,未能全面照顾,今后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通过这节课教学,我感触很多,学生的创造力开发需要老师善于去挖掘,善于指点迷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也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篇:第17课 生肖贺卡
第17课 生肖贺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肖文化,认识十二生肖的基本特征。大胆运用绘画、剪纸等表现方式,抓住十二生肖的特征,表现十二生肖中的一个动物。
2.通过贺卡的欣赏和分析,认识贺卡的内容、形式和不同绘制方法,尝试创作一张生肖贺卡。
3.了解祖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知道贺卡有传播和增进人与人之间友谊的功能;培养尊敬长辈、友爱同学的品德。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十二生肖如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龙”、“凤”一样,已经成为中国传统符号。“子鼠丑牛寅虎卯兔”传承千年;“辰龙巳蛇午马未羊”人人熟知; “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家喻户晓。十二生肖不仅仅是简单的十二种动物、十二个属相,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习俗,一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生活习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生分为两课时进行学习。第一课时重点了解生肖文化,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表现形式丰富的艺术作品,如剪纸、邮票、年画、卵石画等,引导学生抓住十二生肖的造型特点进行简单生肖图案设计。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贺卡设计,了解贺卡的内容和形式,并将生肖元素融入贺卡,设计出一张有浓浓中国味,饱含亲情、友情的生肖贺卡。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贺卡制作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探究出的方法与同学分享,相互启发。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生肖图案,创作生肖贺卡。难点:设计有创意的生肖贺卡。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邮票、故事等,剪刀、铅笔、橡皮、彩色纸。
(教师)彩笔、彩纸、剪刀、十二生肖范作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了解生肖文化。
(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有关生肖的传说故事?(2)教师揭示课题:《生肖贺卡》。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生肖是什么?爸爸妈妈的生肖是什么?好朋友的生肖是什么?
(1)了解生肖的寓意。
第一组: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劳。第二组: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第三组:龙和蛇。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第四组:马和羊。马代表一往无前,向目标奋进,羊代表团结和睦。
第五组:猴子和鸡。猴子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第六组:狗和猪。狗是代表忠诚,猪是代表随和。3.发展创新,引导探究。(l)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生肖作品。
(2)以老虎为例,小组探究生肖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特点: ①对照真实的老虎,说说民间剪纸老虎的艺术特点。②对照真实的老虎,说说动漫老虎作品的艺术特点。
③欣赏韩美林先生的老虎图案作品,感受作品对点、线、纹样、色彩等造型元素的运用。
(3)欣赏、比较、分析了这么多不同形式的生肖作品,你认为生肖作品是抓住了动物哪些地方的特征进行创意设计的?你还能想出哪些不同的创作方法?
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小组合作,选择组员共同喜欢的、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剪纸、泥塑、绘画、贴画、版画、小制作等),设计十二生肖作品。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
6.展示评优。每个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作品材料、表现形式、设计创意和制作步骤进行介绍。
7.课后延伸。
(1)用自己创作的作品美化生活。(2)课后可自选以下任意一项完成。
①调查长辈的出生年代和生肖,制作家庭生肖图表。②制作一组家庭成员生肖作品。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铅笔、橡皮、彩色纸、糖果纸、勾线笔、透明胶、双面胶、刻刀等。
(教师)课前搜集不同的贺卡实物若干、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时学习的十二生肖图案,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设计制作生肖贺卡。(板书:生肖贺卡)
2.了解贺卡相关知识。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礼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欢乐,增进友谊,营造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自己动手制作贺卡,那么会使收到贺卡的人更感亲切,更觉得有意义。
3.贺卡欣赏。
4.分析贺卡的内容和形式。
(l)贺卡的封面内容有:封面图案、封底图案、祝贺文字、生肖、年份等;贺卡的内页内容有:边框图案或装饰插图、祝福语等。
(2)贺卡的形式有:横式,竖式;双页折叠式、多页折叠式;平面式、立体式;心形的、叶形的、不规则形的,等等。
(3)制作贺卡的方法有:绘画、剪贴、剪纸、镂印喷绘等。(4)贺卡制作要求:要素齐全、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5.示范贺卡的制作步骤。(1)构思、设计。
①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②设计前应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选择贺卡的设计风格。如老年人喜欢古朴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绚丽的色彩。应该根据不同对象的爱好来进行设计,贺卡就会受到更多的珍视和喜爱。
(2)将纸张折叠或剪裁成预设的形状。
(3)选择表现形式:剪纸、动漫等。(教师以剪纸为例。)(4)配色。
(5)书写赠言。如新年好、生日快乐等祝福语。(6)整理画面。
6.布置学习任务:设计制作一张生肖贺卡。7.欣赏同学作品。8.教师巡视指导。
9.小结延伸。将生肖贺卡赠送给亲朋好友,送上自己真挚的祝福。
第三篇:贺卡教学反思
贺卡设计(新年贺卡)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李碧娟
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学生实施探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信息素养和审美情趣。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教师设疑、引导、示范为出发点,以动手操作为核心,以完成目标任务为归宿,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引导教学法。
在本节教研课上,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件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具有的潜在的优势是:教学内容直观,能联系实际生活,画面新颖美观,引入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部分将制作步骤和创作要求以最大的字醒目地进行展示,清楚明了。
我在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首先进行情境引入:出示课件—圣诞爷爷的礼物,欣赏一组漂亮的贺卡,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采用学生自主尝试,教师示范的方式学习本课知识点,和学生共同探讨贺卡的种类、构成及制作方法;接着进行课题深入,结合实例给学生讲解贺卡的构图技巧,使学生不但要会制作,而且做出的作品要美观;然后进行知识拓展,利用贺卡制作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操作任务;最后进行作品的评价交流、颁奖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整堂课上学生思维活跃,眼、耳、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几乎每位同学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很强的求知欲,95%的学生都能制作出新颖美观的贺卡。同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了民主、和谐、尊重、平等的课堂氛围。
在本课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注意将贺卡的制作分成每一个小任务分别提出,事先出示制作出效果图,让学生面对眼前的实际问题看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教师示范,学生看着大屏幕跟着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另外,在学生尝试制作贺卡时,巡视每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在对学生提出创作要求时,按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层次提出:让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在制作出的贺卡上添加自定义图形、滤镜效果,并注重构图技巧;而那些操作速度慢,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则只要求能调入图片和添加文字就可以了。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课教学的遗憾之处在于:内容偏多,时间较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算复杂,但层层环节较多,因此在执教过程中不容易把握好时间。另外在课堂上还须注意均衡学生发言的机会。
第四篇:《生肖的联想》的教学反思
《生肖的联想》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了解什么是联想,联想应用的领域以及怎样联想;二是:将十二生肖其中的动物形象通过联想运用不同的材料工具予以表现,体现不同的材质所表现出的十二生肖所不同的审美情趣。
本次授课,课前我能认真备课,努力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授课时,教态自然大方,教学思路清晰,语言贴切。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1、本课程设计三个谜语的导入,猜谜语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本课内容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导入。能使学生对本课能够产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文字可以让我们产生联想。通过直观的感受到文字可以产生联想后,设计连环问题,图形、图案甚至具体的事物也是可以让我们产生联想,并通过图片感受。
2、教学环节中能巧妙地应用材料本身特点,设计的问题环节以及配合的图例分析能层层推进,突出本课重点——联想。
学生能在分析,制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课程设计了两组练习。一是:在教师的引领下,独立动手制作尝试并完成红萝卜的设计,可以模仿可以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二是: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组活动,合作完成的学习形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去,学生对这种新型的课堂学习是非常欢迎的,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合作也是非常融洽而成功的,这些因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发挥。课堂教学一定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根本。
4、在教学中,图片里所有设计让学生直观的看,让学生自己去说设计创意,让学生在每个环节都能积极动脑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中来。包括两组课堂练习也是让学生自己谈谈创意以及优缺点。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5、教师给予学生做出的设计作品以肯定、评价,并给最有创意以及最特别表现的作品颁发奖状以此鼓励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得到教师的肯定。使得本节课得到升华。最后,回归本课重点,怎样联想。
本节课如果重新构建,我还可以完善一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计中如果加入十二生肖的历史的适当介绍,会让课程更加充实。
2、平时授课时多注意积累优秀的作品,并挖掘能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另类”作品,真正意义上做到创新!
3、用学生的习作来充实教学资源,通过欣赏分析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本节课中。
3、在学生合作制作过程中发现学生并不会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今后在合作学习时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学会交往,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第五篇:教学反思〈制作贺卡〉
《制作贺卡》教学反思
钟文亮
本节课的设计目的主要是能够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也就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主要就是任务驱动法与教师讲解演示相结合,设计的思路主要以我们学校的特点——先做后学为主。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分析:《制作贺卡》这部分内容操作性非常强,主要涉及到图文混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如果全靠学生自主探究则会比较吃力,但是学生自主探究却可以质疑。在带着问题的情况下再听教师讲解则效果会更好,我的教学设计也就是根据这一想法进行设计的。
本节课我一共给学生设计了三个任务一个练习。第一个任务是发现问题:学生给老师设计一个贺卡(我给出样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他们会遇到各种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反馈给我。
第二个任务是解决问题:我简单介绍word中常用的插入对象都有哪些,并讲解演示插入图片的编辑方式,如控制点、文字环绕方式、叠放层次等;然后学生尝试其它对象的编辑方式,我巡视指导;最后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我再统一演示讲解。
第三个任务是实践:学生在上面两个任务完成后,完全自主完成贺卡的制作,我在巡视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共性的问题及有特点的操作,学生完成贺卡后我再统一讲解演示。
结果一节课下来,与预期有差距。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但学生作品完成后我没能让学生分别对每个人的作品进行点评,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好,还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没能说出来。课后研究一下原因,主要是备课时对学生研究不够透彻。这部分内容虽学生学过,但他们学习的质量我并不清楚,而我们学校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与方法一直是一个问题。这些我都没有考虑进来,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时间不够用了。其实这时候还没什么大问题,按我校的指导思想此时我应该当机立断,将教学任务进行取舍,以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主。但我这时候想的却是加快速度完成教学任务,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学任务未完成,学生掌握得又不好,从这可以看出课堂应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这堂课如果再讲,思路不变,内容就应有所删减(如最后贺卡中的插入对象可以再少一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综合运用一次),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生对其它插入对象的研究上,以学生熟练掌握为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