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言文字教学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22:1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语言文字教学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语言文字教学的思考》。

第一篇:有关语言文字教学的思考

有关语言文字教学的思考

河北省迁西县三屯营镇纪庄子小学 纪桂娟 我国自从三中全会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语文教学化时多,学生负担重,教学效率不高,这些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老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开明宗义地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对于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特点,以及教学的意义,说得够明白不过了。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所谓学习语言,即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按照时圣陶先生的说法:“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交流传播,就是表达的工具。

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汉语方块字的好处是统一了文字,方块字不至于像拼音文字那样,会因地方方言语音的差别,而分裂成多种文字,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散发学生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课堂教学是学科课程的主渠道,也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主阵地。以下就我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第一、治标不如治本,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我们知识到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还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智力,培训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能力等任务;以我的课堂教学经验来看,先扫除障碍,如:生字、难词、有关背景、知识等,重点抓好识字写字;接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结构;继而精读课文或片断,侧重语言训练;之后勤读背诵,加强语言积累;最后迁移练习,促进语言运用,应该是我们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我们要敢于摆脱困扰教学效率提高的以灌输为主的课文内容分析形式,精讲巧练,讲练评结合,着为于语言文字教学的新模式,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语文工具。必须真正地切实地把语言文字教学和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体验的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仔细研究和梳理语言文字教学的基本内容,不断探索、总结语文教学的规律

基础教学的任何学科,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字词的音、形、义、标点符号,词法和句法即汉语语言的构造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和语言逻辑等。而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更自觉更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单纯的孤立的机械地进行,只有充分利用课文——活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融,只能令学生讨厌,引导学生钻进死胡同.语言文字教学的另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方法的训练。我们知道汉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又会有不同的意义和语言表达形式。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强调侧重点不同;轻声和儿化的变化;疑问句与陈述句等语气不同;礼貌用语的训练等。汉语中绝大多数的字既表形又表音、表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些字的音义就有变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语境。语境是语言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中语言因素的挖掘,分析和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此外,语言能力如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等,都是语言教学的生要内容。加强语言教学,加强语言因素分析,到底应提取哪些因素,如何梳理归类,语文教学中关于语言能力水平的序列和层次如何理解和分类,这些都有待探讨。

第三,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语文课是语言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治政课,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数学课。语文课要在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结合审美教育。也就是说,要因文悟道。寓文为鉴赏、审美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对某些范文作分析评鉴,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但必须强调,这些都成在语言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应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孤立的,更非牵强的,或随意延伸的。

第四,要不断改进教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改革不是割断历史,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有益经验已被吸收到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和方法中去了。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古为今用,更有效地开展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讲,而是有赖于学生实地操作训练,在练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要真正体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提倡多读多写等等。这其中的精髓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感受,在练中掌握技能。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任何一种能力,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学生自身的反复练习,二是教师的适当指导。学生自身的反复练习是形成能力的基本条件;离开了这样一个基本条件,任何高明的指导都是舍本逐末。我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会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那么在每次学习口语交际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深感自己语言贫乏,不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描述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和想象的内容,那么有了难度时,我们一定要教育他们积攒读课外书的经历,要想写出自己的真实的情感,必须多读书,积累好的语句。

二、注重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

背诵法:“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一是多动口,要求学生每天朗读一定时间的课外读物,同时某些篇段要求做到熟读成诵。因为出声朗读能准确、完整地读完作品的内容,试着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便有助于理解作品。

摘记法: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或感兴趣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有可能是其对作品的瞬间领悟和理解,需要及时记录,以防稍纵即逝,这时候,用一支铅笔圈、点、勾、画、批、注就显得尤为重要。

剪贴法:剪剪贴贴,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札记本上,不管怎么贴都可以。旁边还可以配上用彩笔自画的插图,这样,学生在读读,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语言。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摘录。

总之,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使学生获得初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目的。我发现中国语言真的是博大精深、千变万化,也深感语言的魅力会创造出无法估量的人生价值,作为肩负培育下一代的我们更应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不仅为了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更为了我们伟大祖国文化的遍地开花。

第二篇:关于品味语言的若干思考

关于品味语言的若干思考

文章作者:殷俊生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1.4 2011-8-24 12:23:23

    热点推荐:

董一菲:读《诗经》系列有感之《绿衣》 赵克明:写作指导——横向联成“片” 反思内蕴深 郭惠宇:感受诗性的光芒——品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最近泰兴市组织全市语文教师大比武,比赛分两个轮回:第一轮回为说课比赛,从40多名选手中筛选16名进入第二轮上课比赛,再从16名选手中选拔3名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笔者有幸被选为评委,参加了说课、上课比赛的全部评比工作。在工作中,我偶然发现,在40多名选手的说课比赛中,无一例外地说到了品味语言这个环节;在上课比赛的16节课中,虽然执教的课文各异,却都有品味语言这个独立环节,再细细观察,发现语言品味其实存在许多问题,感慨之余,写成文字,供方家指正。

问题之一:“品味”、“推敲”,混为一谈

很多教师把推敲词句当作是品味语言。“品味语言”与“推敲词句”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品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仔细体会、玩味”;“推敲”被解释为“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从内涵的层面上说,两者之间意义相近,都有揣摩、体会之意。“品味语言”与“推敲词句”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要求中表述得极为清楚:“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从以上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推敲”与“品味”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推敲”的对象是“词句”,适用于任何体裁的文章;“品味”的对象是“语言”,只适用于文学作品。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1.文学作品以外的文章中的词句分析,只能称之为“体味”、“推敲”。2.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含词句)分析称为“品味”。

问题之二:追求时髦,篇篇品味

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拿来品味一番,因为“品味”只限于文学作品。但几乎所有的语文公开课都有语言的品味,把它当作语文课姓“语”的标志,实有为品味而品味的嫌疑。其实有的文章并无品味之必要,非要硬生生地找出几个句子来品味一番,完全是花拳绣腿,虚晃一枪,不但没达到品味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味同嚼蜡。每文必“品”、每课必“味”之风正在盛行,大有燎原之势。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笔者绝不反对品味,事实上品味语言大有必要,但每篇必“品”、每文必“味”似乎走了极端。问题之三:品味技巧,捉襟见肘

有的作品确有品味的必要,可是品味的手法却很单调,只局限于抓形容词、动词品味,局限于抓修辞方法品味,40多节说课、16节上课无一例外,都是这了了几种方法,但即便是这三种角度,品味也还很不到位,很不入骨!

笔者以为品味从技巧上可以分为四种:

品读——也就是通过有感情、有表情朗读来欣赏语文之美。具体地讲,就是通过语调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语音的抑扬、语气的顿挫、声腔的变化来摹读出某种情韵:或者是作者的情感,或者是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或者是人物的声调声腔,或者是作品的某种氛围。

品析——也就是抓精彩的词句、语段、句群加以分析,从而欣赏语文之美。从品析的着眼点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品析:关键词语,如形容词、动词、叠词、副词、关联词等;修辞手法;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如因果、条件、递进、转折等;句子的语气,如感叹语气、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句子内部的结构,如主谓倒装,定、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修饰成分独立成句等。从这些品味语言的角度出发,进而分析作者的情感、人物的性格、主人公的心理、作品的意旨。

品思——也就是用沉思默想、心领神会来欣赏语文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精美的语句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也不能用朗读的方法达到品味的目的,它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故乡》中中年闰土见到迅哥儿后“分明”“叫”的那声“老爷”,“老爷”可以用低沉的声调和缓慢的语气“叫”出来,可其后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就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其中包含闰土内心的矛盾、闰土的恭谨温顺、叫过之后双方的沉默、空气似乎凝固、“我”内心的震撼、叫过之后双方内心的汹涌澎湃……这一切都难以表述清楚,即使表述出来也不完备周详,也因此破坏了那种含蓄神会的意境美,只能靠掩卷沉思、托腮默想来体会,只能凭心领神会、浮想联翩来欣赏。

品写——把所读、所思、所语写下来,进而欣赏语文之美。它可以是仿写,可以是续写,也可以是扩写,还可以是批注。所思具有闪烁性、不稳定性的特点,所语具有流动性、不固定性的特点,所写才具有确定性、稳固性。从所思到所语是一个质的跳跃,从所语到所写又是一个质的跳跃。

问题之四:品味目的,不甚了了

从所听课来看,很少有教师的品味是到位的,是彻底的,是透彻的;大多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如一选手执教《都市精灵》,让学生找句子品味语言的妙处,一学生对“它们高高地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非常活跃”这一句,认为写得很生动。教师评点说:“说得对,很好。下面哪位同学发言?”这样的语言品味就很不到位,至少有一半学生不知道这句子生动在哪里。发言的学生本人也不一定就知道生动在哪里。我妄测该老师本人并不懂得如何品味语言,也不懂得品味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因此这样的品味只能是索然寡味的。教者可以启发学生,明白这个句子从修辞上讲运用了排比,为的是写出喜鹊的几种姿势,或者是跳,或者是飞,凸显喜鹊带来的生机;运用了叠词,三组“来”、“去”,为的是读起来具有来回循环的复沓美,也透着作者的喜爱。这个句子从结构上讲,前两句是后一句的原因,后一句是前两句的结果,正因为“跳”和“飞”,才有声音的“飞来飞去”。这个句子从句式上讲,连用三组短句,字数相等,为的是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气势,具有音韵美。以上都是就这个句子本身加以品味的。从全文来看,这里写喜鹊的勃勃生机表明动物会

给我们带来无限欢乐,是为了表现我们对都市精灵的喜爱,是提醒人们要保护这些精灵,给他们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是为了与后文“老鸹不老呱”形成对比,是为了告诉我们与动物和谐相处并不难,很容易做到……

没有终极目标的品味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一样,学生必然不知所云。

品味本来是对语言的欣赏,是颇具语文味的重要环节,可是如果品味不具体、不得法,不但不能享受到语言的美妙魅力,反而让学生反胃厌烦,可见,品味一定要得法。

怎样品味才能具体得法呢?从品味手段上讲,前文已经赘述,这里仅说说品味的目标。品味的目标也就是品味的方向,它有近目标和远目标之分。近目标是就被品味对象来说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被品味对象所包含的作者情感、句子内涵、人物性格等;远目标指的是被品味对象所折射出的文章主题、创作意图、前后照应铺垫、表达效果等。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有这样的句子:“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眯”字从近目标来品味,它体现出北京人心情的闲适、轻松,那种睡不着别烦恼、别着急、悠着点的心态。从远目标来品味,这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性格表现,是万事“忍”为先的胡同文化的典型体现,其中有无奈、心酸、不满,也有作者对这种文化的欣赏和调侃。问题之五:品味范围,仅限词句

品味语言范围狭小,仅限于词句,这是这次赛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从平时所观摩的全省、全国范围的公开课来看也是如此。除了词句(只注重于华美词句)可以品味以外,还可以有段落、精彩描写的句群、文章题目、故事重要情节、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心理)描写、文言文等。下面就《故乡》中闰土语言(句群)的品析作个示例。

我们细心分析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语言描写,发现有这么几个不同之处:

1.少年闰土话多,直接引用的就有长长的5段,共266字(不含标点),最短的一段也有31字,表明闰土健谈,对朋友热情;中年闰土话少,直接引用的也是5处,共151字,最短的只有两个字,表明木讷拘束,胆小怕事。

2.省略号作用不同:少年闰土滔滔不绝,表明健康可爱,惹人喜欢;中年闰土吞吞吐吐,表明激情消失,显得老迈迟暮。

3.少年闰土话语之中提及的物种计21种,表明生活知识和生活都很丰富;中年闰土话语中除了提及“干青豆”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物种,而诉说的苦因倒有6种之多,表明闰土脑中全是苦水。

4.少年闰土说话多用长句,表明他说话流畅,思路敏捷;而中年闰土多用短语,有时就是一个词,表明反应迟钝,负担繁重,要说又不想说了,很迟钝麻木了。

5.描写少年闰土话语时没有伴随神态动作等的描写,这是因为少年闰土语速很快,“我”完全沉浸在他描述的情境之中,无暇顾及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而描写中年闰土话语时伴随有神态、动作、肖像、细节描写,这是因为他语速迟钝缓慢,“我”一直关注他的神态动作等。

6.引用人物话语时,“我”的态度不一样:少年闰土说话时迅哥儿不停地问话,非常好奇,也表明“我”跟他无拘无束,亲密无间;中年闰土说话时,“我”没有直接问话,“我”跟他有了“厚障壁”,对他的遭遇同情,对我们之间的隔膜感到悲哀。

以上就是对闰土语言的逐层品味。总括起来说,这里的句群品味,有这么几层意思:1.闰土的变化,实际上是那个时代农民命运的写照。2.闰土的悲剧,实际上是对那个社会和时代的控诉。3.闰土性格的扭曲、人情的毁灭,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的罪恶。4.闰土的语言描写,为我们提供了语言描写的范例。5.闰土的语言描写,为我们洞开了人物的内心世界。6.闰土的语言描写,切合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个性特征。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品读这两个句群时,也有讲究:朗读少年闰土语言时,语速应快一点,语调圆润洪亮,充满热情快乐的感情;朗读中年闰土语言时,语速应该迟缓,语调低沉,有时就是只用气流读书而不振动声带。

问题之六:品味角度,单一老套

综观几十堂课,品味角度狭小单一,制约了欣赏语言的宽度,不能让学生尽情欣赏语言的无穷魅力。还是以《故乡》为例,通过品析杨二嫂语言,概括出品味语言的几种角度。

品析话语内容:杨二嫂出场后直接引用她的话语共6次。从人物的话语来看,我们可以分析出她自私、尖刻、泼辣、精明的性格,她的每一句话都隐藏着她个人的私利用心,如一出场就大叫:“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没有招呼,旁若无人地大喊大叫起来,可见其泼悍放肆,毫无修养。“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意为你忘记了我,实不应该,你要报答我。又如“那么,我对你说”这一段,明目张胆地索要东西,为了达到目的,竟然编了4个理由:你阔了;搬动笨重;木器破烂;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由此可见其精明。

品析话语语气:从话语中的词性来看,用了4个叹词,7个语气助词,显示杨二嫂的语言尖刻,充满嘲讽挖苦的语气。短短几句话,竟有5个感叹句,4个反问句,语气强烈,对迅哥儿不认识她,表示强烈不满,对迅哥儿“忘恩负义”、不给她东西冷嘲怒骂。

品析话语布局:从杨二嫂所有话语前后安排来讲,我们发现她的感情是在变化着的:由见到迅哥儿可以要到东西的高兴——对迅哥儿不认识自己,自己的希望可能落空的不满——趁我惶恐之际向“我”索要东西的沾沾自喜——遭到拒绝后因失望而讽刺怒骂。至此杨二嫂作为一个小市民的势利、自私、精明的性格已经暴露无遗了。

品析话语的相应描写:描写杨二嫂说话时兼及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细节,从这些描写也可以看出她势利、自私、精明的性格,如“张着两脚”、“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很粗俗无礼的人,从她回转身时顺便拿走“我”母亲的手套可见她的自私。

品析旁听者的感受:从“我”对她话语的反应来看,侧面反映她的泼悍足以让人害怕。“我”的反应依次是:愕然——愈加愕然——惶恐并站起来——无话可说,闭了口,默默站着。

品析作者描写人物话语的意图:从作者描写人物语言的感情来看,充满着对杨二嫂的鄙视和反感,其感情的价值取向是浸透在字里行间的。

品析朗读的声腔:从我们朗读杨二嫂的语言和闰土的语言来看,应读出杨二嫂的放肆泼辣,应读出闰土的胆小怕事,语气语调都不一样。朗读应体现对杨二嫂的不满,对闰土的同情。

当然,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需要抓这么多的角度加以品味,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有效的角度品味语言。但作为教师,应该胸中有丘壑,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信手拈来,而不必仅局限于修辞和词语的品味了。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根据所见所思写下的一管之见,不足借鉴,唯资思考,但有一点是

可以肯定的,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孜孜以求,认真探索研究,品味语言的途径办法绝不止于小文列举的这些林林总总。(江苏泰兴市西城初中;225400)

第三篇:对幼儿园语言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幼儿园语言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

徐水县高林村镇田村铺中心园田秀萍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和最佳期,在此时期如果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就会给他们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但在孩子发展语言的黄金阶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诱导孩子想说、敢说、会说,充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已习惯于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朗诵一句,幼儿跟读一句,常常要求幼儿“小手放放好,小腿并并拢,身体坐坐直,说话要举手……”在如此多的规矩与限制中,幼儿处于被动地位,不能随便说话,唯唯诺诺。教师是主角,一统课堂天下,除了少数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说上几句,更多的是面无表情的听众,多数是“鹦鹉学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种专制、压抑、沉闷、缺乏生命力的课堂氛围剥夺了幼儿表达的自由,给师生、同伴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大大阻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不能给幼儿情感上的满足。《纲要》中提出,语言领域中发展能力的关键是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大力改革语言课堂教学,尽可能营造宽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不能让“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理念成为一句口号,成为一个标签,说在嘴上,做在形式上。要把传统教学中束缚幼儿的“规矩与限制”彻底打破,彻底解放幼儿,把表达的自由还给

孩子,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感,使他们在自由表达中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潜能。

一、在语言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地听和说。

语言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口语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对教材分析透彻,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水平,阶段的教育目标,找出重点难点,认真设计能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不喜欢幼儿在课堂上 “插嘴”,可幼儿个个都是鲜活的个体,有思维、有愿望、有情感,课堂上处于认真听、积极思考过程中的幼儿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这“不由自主”恰恰就可能是幼儿思维的火花、灵感的火花。创造常常需要灵感,灵感是创造性飞跃的一种表现。教师的压制,就会熄灭幼儿创造的火花,扼杀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关注,就会点燃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唤醒幼儿的自主意识。因而,教师要容许幼儿“不由自主”地说,并给予足够的关注,允许幼儿自由地发表意见,适时地抓住幼儿灵感的火花,积极引导其创造性地表达。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听和说。

1、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物质环境可创设语言角,在语言角中,提供语言复读机,让幼儿感受扩音效果,激发听和说兴趣,尤其是一些胆小怕羞的幼儿,通过扩音增强了自信心。摆设桌面教内容,使讲述更为生动。悬挂一些图

片,摆放图书、画报,以及幼儿自己动手绘画,剪辑的连环画,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讲述活动,放置礼品篮用以鼓励参与听和说的幼儿。心理环境就是老师必须真正做到关注不同层次的幼儿,平等对待每个孩子,鼓励孩子大胆交谈,使孩子有话可说,愿意说,有话敢说,说透彻,真正做到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及发展水平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

2、增加自由活动时间。

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孩子们常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或大声争论着某件时,总想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我们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要增强幼儿的意愿活动,有一定选择的区域活动,使幼儿有更多的交往时间和机会。例如:在进行“超市”的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顾客”和“售货员”的活动,不仅巩固了一些礼貌用语,还能准确地使用“一块香皂”“一盒饼干”“一瓶可乐”等量词。在每日的自由活动时间里,给幼儿一点聊天的时间,让幼儿与幼儿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闲谈中丰富词汇,提高运用语言交往能力。

3、提供诱发幼儿说话的材料和游戏。

语言是在实践中发展、丰富的,为增加幼儿语言能力,我们应该注意创造各种机会制作和提供各种玩具材料使幼儿有话说,激发幼儿在练习中锻炼语言能力。

具、木偶、指偶等,让幼儿边操作边讲述,加深理解活动

三、对话、体验成功,使孩子喜欢说

现代教育强调人与人(师与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对话”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灵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行为中的一种表现。在“对话”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不再是征服与被征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尊重信任、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关系。因此,语言课堂教学中要大力开展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进行多情境、多角色、多内容、多形式的沟通互动,鼓励幼儿多说话、多交流,使幼儿由不敢说变为大胆说,由不喜欢说变为我要说,由结结巴巴变为畅所欲言。这样师生的思想、观点才能在“对话”中得以相互接纳,相互融合,相互增强语言表达力。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 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看来,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舍得给幼儿用褒扬的词语,以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幼儿的亮点,用放大镜看“优点”,让幼儿的每个亮点逐渐亮起来。一个亮点就是一次成功,就是一份自信。当幼儿正确运用词汇交流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当幼儿恰当地描述自己的经验时,即使声音不响亮,教师也要表现出兴趣;当幼儿讲述丰富、有趣,富有想象,语言清楚完整等等,教师都要给予关注、鼓励、掌声,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体验到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喜悦,享受到语言活动的无限乐趣,从而激发幼儿喜欢说的欲望。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不但要给孩子激励的评价,而且要创造条件留下幼儿活动的真迹,通过幼儿口述,教师、家长记录整理,录音机的录音、摄像机的摄像等多种形式再现情景,让幼儿多次感受活动中的成功表现,增强自信心,提高说的积极性。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幼儿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解放幼儿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地动起来,不在乎坐得是否整齐;解放幼儿的大脑,让他们自由地思考,不在乎答案是否标准;解放幼儿的嘴,让他们尽情地说,不在乎是否失言;解放幼儿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以及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力,把表达的自由真正还给孩子。

2005-3-16

第四篇:对幼儿园语言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幼儿园语言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

【摘要】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都离不开语言作为中介,语言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而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黄金时期,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策略诱导孩子想说、敢说、会说,让他们在自由表达中最大限度的释放自己,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情感。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的语言只有通过丰富多彩、多样形式的活动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开展的语言活动要从单一化、枯燥化、机械化,逐步转变为富有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关键词】语言教学 问题 思考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和最佳期,在此时期如果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就会给他们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但在孩子发展语言的黄金阶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诱导孩子想说、敢说、会说,充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已习惯于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朗诵一句,幼儿跟读一句,常常要求幼儿“小手放放好,小腿并并拢,身体坐坐直,说话要举手„„”在如此多的规矩与限制中,幼儿处于被动地位,不能随便说话,唯唯诺诺。教师是主角,一统课堂天下,除了少数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说上几句,更多的是面无表情的听众,多数是“鹦鹉学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种专制、压抑、沉闷、缺乏生命力的课堂氛围剥夺了幼儿表达的自由,给师生、同伴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大大阻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不能给幼儿情感上的满足。

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研究有不少突破性的进展,但在现实中,语言教学的低效益现象仍然较普遍。如何改变现状,变苦干为巧干,努力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益,这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教”轻“学”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只考虑教材,少注重幼儿的实际需要,过多地考虑如何教得顺利,很少考虑如何把学法交给幼儿。

例如:“给故事取名”,不少教师只觉得完整讲述后应有这么一环,而对设计这一环的目的是什么?不作细的思考。出现多种说法时,常见教师不是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争论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路径与取名的方法,而是简单地急于做裁判,最后将既定的答案抛出。

2)满足于教案的顺利完成,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缺乏应有的反应。

例如:小班儿歌教学“春天的太阳是怎样的?”幼A答:“暖洋洋的。”师:“好的,请坐下。”幼B答:“红彤彤的。”师:“说得真好,我们表扬他。”事实上,幼儿A答得比B更确切。只是因为B说的“红彤彤”正好与原诗的词句吻合。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当幼儿说出的答案与既定的答案一致时,教师就会欣喜万分,极力表扬;当幼儿的回答超出教案设定的范围时,教师或不予理睬,一带而过,或拼命地往教案思路上“拉”。常见教师忙于完成教案对幼儿的回答不作深思、反应迟缓,导致错失良机与出现误导。

3)教学过程的展开仍然是教师的高投入,高消耗,一言堂。重传授,轻激励、点拨引导,幼儿没有主动性、积极性,结果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产出。

教学过程中,教师象说书人那样大讲特讲,仅满足于单一方式、单一角度的正确,而不思变换,结果一个活动下来,只是教过了,而幼儿在这一活动中究竟得到了什么?教师自己心里也是个未知数。

2、重“变式”轻“落实”

1)不少教师重形式花样的翻新,远远超过重目标的落实。

这在公开教学、活动评优中尤为突出。有的教师甚至担忧形式不“变”上不了领奖台。为求新颖、“脱俗”,一些与本课题不相关且无价值的游戏、绘画、音乐活动也被硬凑到语言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不思考所选的内容是否适合仿编、适合思维的扩散,于是出现散文、诗歌活动离不开仿编,故事教学无疑思维也扩散的教改“新气象”。

2)急于求成,前一环的活动目标尚未落实,就急于下一活动的展开。“仿编、表演必须有一定的基础作后盾”常被教师所遗忘。常见,教师对原作的分析尚未透彻,且幼儿也未能理解、熟悉。有的一个活动下来,幼儿对原作的完整学习只停留在跟念两遍,教师就急于让幼儿进行仿编、表演。幼儿尚且不会“走”,教师急于让他们“跑”,结果自然是不尽人意的。

3、重“表”轻“里”

1)对教材的理解“偏离”。不少教师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即“是什么的知识”。很少考虑教材自身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较深层的内涵,即“为什么的知识”或是“怎么做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诀窍与技能。

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透彻,把握不住揭示内容的主线,启发引导很难到位。例如:童话“好朋友”:茶壶与水杯,钥匙与锁,桌子与椅子,雨伞与雨鞋,这一对对事物之间不仅是经常生活在一起,而且没有利害冲突、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有的教师只引导幼儿从经常在一起的角度去理解、联想事物之间的关系,导致幼儿思维单一,不少幼儿答:碗和桌子、老虎和狮子、鸡和虫子、狗和骨头等都是一对好朋友。

又如:散文诗“画房子”,“用绿色的笔画一个碧水荡漾的池塘送给青蛙作房子,用蓝色的笔画一片蓝色的天空送给星星作房子„„”有的教师只从表象的“用什么笔画什么送给谁作房子”去分析、理解原诗,而未能在“为什么?”上下功夫,即引导幼儿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去思考、联想。于是仿编时,幼儿说的都是 “我用绿色的笔画绿房子送给小羊”“我用蓝色的笔画蓝房子送给小兔”„„

2)不少教师不重视对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已有水平的观察、了解,与幼儿缺乏应有的沟通。

如,教学大比武借班上课,规定教师进班熟悉幼儿为半天时间,可80%左右的教师进班不到30分钟就离开了,有的甚至就借班上课时提前20分钟进班。又如,活动结束时与教师交换意见问及:本课题确定的重难点,该班幼儿早已有此经验,何必再费劲地“教”呢?答案只是“事先没料到”。因而,常出现不顾幼儿已有经验的低效教学。如:让小班幼儿学习“碧水荡漾”;给大班幼儿丰富词汇“甜滋滋”“红彤彤”。

4、语言学科教学的特点不突出

1)语言课成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课。

这在故事教学中较为突出。故事教学,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被轻视,倾听习惯的养成被丢弃,剩下的只是一个“说教”。大家都知道,幼儿优良品行的形成,凭一个故事的说教是绝对难以达成的,其价值又何在呢? 2)文学作品中的美或被忽视,或被僵化地“注入”

一些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也较注重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但是,存在着幼儿对审美情趣的感知,往往不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语言来唤醒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引导幼儿自身去感受、领悟的,而是教师把自己理解的“文本”,简单化地“注入”幼儿的头脑。如“老师觉得这一句很动听,很优美,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而《纲要》中提出,语言领域中发展能力的关键是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大力改革语言课堂教学,尽可能营造宽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不能让“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理念成为一句口号,成为一个标签,说在嘴上,做在形式上。要把传统教学中束缚幼儿的“规矩与限制”彻底打破,彻底解放幼儿,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孩子,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感,使他们在自由表达中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潜能。

一、在语言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地听和说。

语言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口语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对教材分析透彻,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水平,阶段的教育目标,找出重点难点,认真设计能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不喜欢幼儿在课堂上 “插嘴”,可幼儿个个都是鲜活的个体,有思维、有愿望、有情感,课堂上处于认真听、积极思考过程中的幼儿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这“不由自主”恰恰就可能是幼儿思维的火花、灵感的火花。创造常常需要灵感,灵感是创造性飞跃的一种表现。教师的压制,就会熄灭幼儿创造的火花,扼杀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关注,就会点燃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唤醒幼儿的自主意识。因而,教师要容许幼儿“不由自主”地说,并给予足够的关注,允许幼儿自由地发表意见,适时地抓住幼儿灵感的火花,积极引导其创造性地表达。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听和说。

1、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物质环境可创设语言角,在语言角中,提供语言复读机,让幼儿感受扩音效果,激发听和说兴趣,尤其是一些胆小怕羞的幼儿,通过扩音增强了自信心。摆设桌面教内容,使讲述更为生动。悬挂一些图片,摆放图书、画报,以及幼儿自己动手绘画,剪辑的连环画,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讲述活动,放置礼品篮用以鼓励参与听和说的幼儿。心理环境就是老师必须真正做到关注不同层次的幼儿,平等对待每个孩子,鼓励孩子大胆交谈,使孩子有话可说,愿意说,有话敢说,说透彻,真正做到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及发展水平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

2、增加自由活动时间。

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孩子们常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或大声争论着某件时,总想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我们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要增强幼儿的意愿活动,有一定选择的区域活动,使幼儿有更多的交往时间和机会。例如:在进行“超市”的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顾客”和“售货员”的活动,不仅巩固了一些礼貌用语,还能准确地使用“一块香皂”“一盒饼干”“一瓶可乐”等量词。在每日的自由活动时间里,给幼儿一点聊天的时间,让幼儿与幼儿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闲谈中丰富词汇,提高运用语言交往能力。

3、提供诱发幼儿说话的材料和游戏。

语言是在实践中发展、丰富的,为增加幼儿语言能力,我们应该注意创造各种机会制作和提供各种玩具材料使幼儿有话说,激发幼儿在练习中锻炼语言能力。具、木偶、指偶等,让幼儿边操作边讲述,加深理解活动

三、对话、体验成功,使孩子喜欢说

现代教育强调人与人(师与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对话”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灵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行为中的一种表现。在“对话”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不再是征服与被征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尊重信任、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关系。因此,语言课堂教学中要大力开展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进行多情境、多角色、多内容、多形式的沟通互动,鼓励幼儿多说话、多交流,使幼儿由不敢说变为大胆说,由不喜欢说变为我要说,由结结巴巴变为畅所欲言。这样师生的思想、观点才能在“对话”中得以相互接纳,相互融合,相互增强语言表达力。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 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看来,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舍得给幼儿用褒扬的词语,以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幼儿的亮点,用放大镜看“优点”,让幼儿的每个亮点逐渐亮起来。一个亮点就是一次成功,就是一份自信。当幼儿正确运用词汇交流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当幼儿恰当地描述自己的经验时,即使声音不响亮,教师也要表现出兴趣;当幼儿讲述丰富、有趣,富有想象,语言清楚完整等等,教师都要给予关注、鼓励、掌声,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体验到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喜悦,享受到语言活动的无限乐趣,从而激发幼儿喜欢说的欲望。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不但要给孩子激励的评价,而且要创造条件留下幼儿活动的真迹,通过幼儿口述,教师、家长记录整理,录音机的录音、摄像机的摄像等多种形式再现情景,让幼儿多次感受活动中的成功表现,增强自信心,提高说的积极性。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幼儿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解放幼儿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地动起来,不在乎坐得是否整齐;解放幼儿的大脑,让他们自由地思考,不在乎答案是否标准;解放幼儿的嘴,让他们尽情地说,不在乎是否失言;解放幼儿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以及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力,把表达的自由真正还给孩子。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2003年。

第五篇:一百种语言与思考演讲稿

一百种语言让我以新的视角解读儿童文化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在瑞吉欧人的眼里,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是社会的一分子,是社会文化的参与者,是人类历史舞台的演出者,同时也是自己文化的创造者。瑞吉欧的教育告诉我们:要尊重儿童自己成长的权利,尊重他们自己创造文化、适应同伴群体文化的权利。

记得在一次“娃娃家”的区域活动中,我班有个小男孩,既不想当爸爸,也不想当宝宝,更不想当爷爷等任何一个男性的角色。我本想去干涉,告诉他社会角色的分工,但想起瑞吉欧的教育理念,想起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我停止了行动,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这个游戏群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时,听见一个小女孩说:“女孩才能当妈妈,男孩要当爸爸,要不你就当爷爷。”这个小男孩不同意:“我只当妈妈”。这个女孩又强调“女孩才能当妈妈”。又有几个孩子加入了讨论,他们让要当“妈妈”的男孩子说一说,妈妈都应该做什么?这个小男孩说:“妈妈要烧饭,要洗衣服。”“那爸爸做什么?”“不知道。”“我爸爸会和我下棋。”“我爸爸会烧菜。”“我爸爸也会洗衣服。”其他的男孩子七嘴八舌地讲他们的爸爸都在做什么。原来,爸爸也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呀。小男孩同意让小女孩当妈妈。由于他缺少与爸爸一起生活的经验,不知道爸爸该干什么,经过同伴之间的讨论,他获得了以前没有的社会经验,同时他也认同了这个同伴群体文化:“女孩子要当妈妈,男孩子要当爸爸”。正是基于相信孩子是有学习能力的,相信他们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正是基于尊重孩子自我成长的方式,我才没有盲目“指导”。孩子的一百种语言让我明白,要学会倾听,要尊重并相信儿童,要从新的视角解读儿童,解读儿童文化。

一百种语言让我以“伙伴”的方式倾听儿童声音

一百种语言告诉我,教师的重要角色就是倾听孩子。“关注孩子,并以行动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是教师角色的核心。”倾听孩子就是尊重孩子,就是关注孩子,就是让孩子敞开心扉表达意见,这也是孩子与教师对话的最好方式。“倾听”不仅是一个词,它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一种态度。听,要调动所有感官;听,是把时间分给别人,听别人说话,同样别人也会把时间分给你,听你说话。倾听是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尊重。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以客人的身份,叩响了娃娃家的门,孩子们热情地招待我,有的拿水果,有的拿点心,婷婷给我拿了一个“冰淇淋”,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吃。”这时,娃娃家一个很少说话、性格内向的小男孩明明一把夺过“冰淇淋”,对婷婷说:“不能给老师吃。”婷婷和娃娃家的孩子都很吃惊。我也愣了,是我哪里做错了,让明明不开心了?还是他不喜欢我参与他们的游戏?我想听听明明是怎么想的,于是我蹲下身来,轻轻地拉着他的手询问:“为什么不给老师吃呢?”明明低着头小声地说:“妈妈说,吃凉东西会肚子疼。”原来明明是怕老师肚子疼,是出于对老师的爱而不让老师吃。我很感动,孩子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打开孩子内心世界那一扇门;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发现孩子思想的闪光点和那无限的创造力;只有善于倾听孩子,才能更加了解孩子,才能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才能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

一百种语言让我以“参与”的方式支持儿童探究

瑞吉欧教育告诉我们,教师是孩子的伙伴,要以平等的方式参与、支持孩子的活动。瑞吉欧人喜欢一种隐喻,即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听、关注孩子,并且以真诚的态度与孩子对话,就像一起参加乒乓球游戏一样,一方把球抛出去,另一方把球接回来,然后再把球抛给游戏对方。双方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双方都是主体,彼此没有地位的高低差别。

无论是在集体教学活动,还是小组区域游戏,我都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每一次主题活动都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区域游戏时,我和孩子们一起编织美丽的王冠,一起就建筑区如何建筑展开讨论。在搭建了高楼和街道后,我们讨论街道上都有什么;有了汽车,孩子们就要搭建红绿灯,有了红绿灯,孩子们就想到了高架桥;又想到了汽车如何从高架桥下来才不会撞车。我和孩子们一起解决一个问题后,再延伸到下一个问题,就这样,我们把建筑区的活动不断地引向深人。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想法更多了,我们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更加融洽了。

一百种语言让我以“鼓励”的方式接纳儿童差异

一百种语言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对待每个孩子我们都要以平等的态度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开朗还是内向,无论是活动的主动发起者,还是在一旁默默的旁观者。教师要尊重他们不同的个性,同时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予鼓励、给予支持。

敏敏是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不哭也不闹,吃饭、睡觉都很好,不和小朋友争执也不参加游戏,每次都是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她总是安安静静的。在一次室外活动中,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丢沙包的游戏,很多孩子都在我的周围跑来跑去,很开心地玩着。他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游戏,愿意老师跟他们一起跑呀躲呀,只有敏敏站在旁边一个人拿着沙包,笑着看着我们。我随手将沙包丢到了她的身上,并对她说:“敏敏快跑呀,沙包要打到你了。”她只是冲着我笑笑,并没有参与游戏的愿望。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又说了句:“敏敏,快跑啊,沙包又过来了。”这次她没有退让,也慢慢地跑了起来,参加到我们的游戏中。事后我总结,其实敏敏也很想参加我们的活动,只是她胆子小,缺少主动性,当她知道老师也能注意到她并喜欢和她游戏的时候,她就愿意参与进来。一百种语言让我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既能鼓励那些胆小的孩子,同时也给更多的孩子带来了快乐。老师就应当有一颗博爱的心,尊重、接纳、鼓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下载有关语言文字教学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语言文字教学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摘 要: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即幼儿心理化,是现今社会下幼儿园教学活动所具有的新特征,主要包括: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过......

    《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本文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两年多的双语教学实践和成果,对双语教学中的教材选取、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进行了探讨......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C语言教学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C语言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C语言是计算机语言基础课,使C语言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不再是单向灌输、被动接受。多媒体网络平台教学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网......

    教学思考

    语文教学思考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

    教学思考

    教学思考 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的导入设计既巩固旧知,找准教学的起点,又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教学......

    教学思考

    教学思考 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几十名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必然不同,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情况是难......

    语言教学流派

    浅谈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摘要:语言教学是大学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的特别重视,并对基层语言教学起着重大指导作用。不同的语言学理论衍生出不......

    语言教学总结

    语言教学总结 语言教学总结1 临近学期结束,炎热的夏天来到了,我们这个学期的工作即将进入尾声。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丰富充实的一学期。回顾这个学期,虽然很忙碌但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