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总目标解读

时间:2019-05-13 22: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总目标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总目标解读》。

第一篇: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总目标解读

参考资料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总目标解读

一、音乐课程总目标的提出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是首要问题,它是引领课程实施的方向,是实施课程理念的前提与关键。200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仅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在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新增了音乐课程总目标,总目标是三维目标的核心,三维目标是总目标的体现。虽然,2001版音乐课程标准对于总目标没有具体的表述,但是,在课标前言、课程理念、课程价值等方面都有具体的阐述。2011版音乐新课标对于课程目标的阐述表达地更加具体,它使老师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音乐课程在德育、智育,体育、包括美育方面所应达到的程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都应紧紧围绕总目标展开。

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应是逐步分解--最终完成的过程。总目标不单指教师的教学任务目标,它是音乐课程所应达到的标准,即学生标准。2011版音乐课程总目标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教学大纲的编写方式是对学习内容的确定,是把要教的内容确定在文本上,让所有老师知道所要教学的内容,它是按照一个学科体系的要求来设计的;而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不是按照学习内容来确定的,而是按照学生所应该达到的程度来确定的。因此,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于“目标”的表述有明显的不同,教学大纲以教学目的为表述,主要指教师所应达到的教学任务,课程标准则以课程目标为表述,是对学生所应达到程度的要求(包括知识、技能、文化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要求),它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从学生的成长、学习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以学科体系的建立为基础。音乐课程标准,是指学生在审美、兴趣、文化、知识与技能、情感等方面所应达到的程度,它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成长规律,按照中国公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去制定的。可以说,它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大的教学空间。

二、音乐课程总目标的要求

在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一)培养学生持久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既是手段,也是理念,同时又是目标。与2001版音乐课程标准相比,2011版新课标对于“兴趣”的表述新增了“持久”二字,看似简单的“持久兴趣”,却是音乐课程的终极目标,它体现着人和音乐的本能关系,以及音乐对于人的价值功能体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是音乐课程的终极目标,体现着音乐学科的重要特点。“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是围绕这一终极目标所展开。

(二)涵养美感和谐身心

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不同,涵养美感在音乐学科中体现着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可以说,“让阳光散满每一个角落,用音乐滋养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与音乐学科所明确提出的“涵养”非常贴近。“涵养美感”目标的实现不能急功近利,它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熏陶和陶冶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第一增长能力和可培养能力就是音乐。胎儿在母体16周时,胎心所体现的固定实质持续运动就是音乐的节奏,它是所有音乐的基础。当婴儿呱呱坠地,听觉是他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密切联系。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音乐都伴随我们的一生,例如,摇篮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应该说,音乐与人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对于涵养美感,滋养人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老师们要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的持久性,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终身热爱音乐。

(三)形成基本音乐素养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必要的”这一限定词。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大众教育,教予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既能满足终身学习音乐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公民教育、全民教育、大众教育,就这一阶段的音乐学习来说,音乐教师要充分考虑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教材编写者要特别注意必要知识技能的编写。现阶段,很多教材在这必要知识技能的编写上把握不够,编者可能是专家、学者、专业人士,但他们忽视了教材所面向的普通大众,是为普通公民提供学习音乐的精神食粮。于润洋先生给予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前任院长,无论从学问还是人品上都是人口皆碑的。人民音乐出版社曾经聘请他作为人民音乐出版社版高中音乐鉴赏的主编。他从专业角度出发,对教材中所编写的西方古典音乐的定位是以点带面。他认为,一,大众需要知道贝多芬,二,古典主义音乐只有贝多芬。西方古典时期有许多作曲家,但这一时期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贝多芬,学生们只要了解了贝多芬,也就了解了西方古典音乐,这就是体现。因此,这样单元的主题就是古典主义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更加明确了总目标对于学生所应达到的程度和要求。“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与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相互呼应。其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第一次明确了音乐基本素养的内涵,即音乐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了学生所应达到的三种能力。听觉能力是核心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都应紧紧围绕着听力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在2011版音乐课标的总目标中,知识技能的相关问题,被梳理成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即双基加三种能力,这无论对规范教材编写,还是规范教学、引领教学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努力追求终极目标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是2011版音乐课标总目标的又一主要内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生的终极目标;培养审美情趣就是为了培养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促使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是音乐学科最高层次的目标,同时也是音乐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最后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教育。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在实验稿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提升,它更加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与成长,让孩子们在音乐的学习中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健康发展和人生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今天。音乐学科本身的价值特点决定着音乐课程总目标的提出。音乐教师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使你快乐工作,并在上课的同时与学生一起分享教学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用音乐去感化人生。音乐的“乐”是个多音字,“乐”即“乐”,音乐就是快乐,教师的乐教能促使课程目标得以完美地实现。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现人的一种高质量的生存,艺术化的生存是最终极的目标。例如,许多科学家、管理者,他们虽然不从事音乐工作,但他们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位艺术家曾说,最终解决我们人类问题的是艺术,其中音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新时期与新课程的音乐教师,这份太阳底下最伟大、最快乐的职业,它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大的贡献与作用。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我们应该说;“我快乐,我要带给大家更多的快乐,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三、对于“知识技能”的理解

十年课改中,教师们对于“淡化知识技能”仍存在误区。其实,实验稿中从来没有淡化知识技能,而是没有把知识技能作为独立的学习内容来确定,它把知识技能贯穿到艺术实践活动中。“淡化”这个词是指淡化具有专业倾向的大众教育中不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不是知识技能本身就像于润洋先生所说的,讲贝多芬,就是必要的知识技能。音乐教师们必须知道,普通音乐教育所培养的是公民,培养的是听众,培养的是素养。

实践哲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但是许多音乐教师在教授知识技能时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因此,新课程教材的最难点部分就是帮助老师在教材中发现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从“双基”的角度来理解双基的“基础”与“基本”。例如,于先生认为,古典主义讲贝多芬就可以了。这说明音乐老师们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古典时期的作曲家都是学生所应该了解的,有代表性的音乐家才是学生们所必须掌握的必要的知识。再如,在介绍巴赫时期的作曲家时,于先生认为只需讲一课:巴赫。因为巴赫是那个时期最伟大的贡献者,他创作的宗教音乐奠定了西方多声部音乐的基础,同时,他把宗教和浮雕推到了顶风。这就是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对于教材编写者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2011版音乐新课标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提知识技能、编写音乐教材。作为教学执行者,音乐教师们应该从大众教育的角度出发,了解“代表性音乐”的重要性,比如为什么只讲贝多芬、巴赫、德彪西,而不讲拉威尔。有时,淡化知识技能只是老师的一种感觉,往往有的教师,对于兴趣、审美的教学涉及了许多,对于知识技能的教学则很少涉及,认为只要有代表性的知识点提及了,就是淡化了知识技能。其实,以点辐射,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主要知识技能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老师们也应该多为教材编写者提意见,在促进教材编写者修改的同时,也对自身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知识技能,还必须强调,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读谱能力,2011版的音乐新课标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概述则包括音乐要素和对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识谱能力、演奏能力、演唱能力、感知能力等表现音乐时所需要的能力。比如过去,作为基础知识来说,四三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而新课标中,通过聆听、实践感受音乐中的“强弱弱”规律进行显得更为重要,更加丰富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涵,更加体现音乐的音乐性特点,而不是单纯知识概念的记忆。

知识技能是以隐线和暗线的形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音乐教材,从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开始,随着年级的一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也相应提高。例如,初中欣赏教材中阿炳的《二泉映月》一课,很多老师忽视了鱼咬尾的知识点;又如,小学一年级教材,只涉及四三拍和四二拍作品,但未突显四三拍和四二拍,而这恰恰就是隐线知识点;再如,一年级第一册,涉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知识点,而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问答、语言、舞蹈、形体、乐器的、方式来体验不同的节奏变化。而这些知识点的教授与过去教材和大纲有着很多 的不同,2011版音乐课标的所有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实践活动展开的。因此,我们提倡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仔细分析、研究教材,发现教材中知识与交流的逻辑关系价值,避免出现在理解层面上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是老师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此外,对于音乐教师们来说,全面、宏观地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项系统性的过程。例如:初中音乐课上,教师必须对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已学习的民歌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以此对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应掌握的知识、达到的程度有宏观的把握。这就需要音乐老师们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宏观学习,在理解课标的基础上,联系教学实际,积极思考。教师的成长是伴随着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从而实现自我逐步提升的学习过程。用心教学、潜心研究、积极思考,最后回报教师们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第二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课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保留出处。

1.审美体验价值2.创造性发展价值3.社会交往价值4.文化传承价值

二、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爱好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 4.注重个性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 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标准》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体现为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的外化过程。如图所示:

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教学领域(包含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

内容标准(分布为三个学段)1~2年级3~6年级7~9年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进步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积极乐观态度学习音乐,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2.培养音乐爱好,树立终身学习愿看3.进步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像;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看。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文体形式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文体、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扼要历史,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熟悉和理解。4.音乐与相关文化

熟悉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学段目标

上述课程目标,将分为3个学段,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中。分段的主要目标如下:(一)1~2年级

应留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并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3~6年级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河源商标注册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文体、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保持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使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和艺术想像的创造力,并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本部分内容的表述框架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文体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领域二:表现

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领域三:创造

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分学段的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内容】音乐表现要素 【标准】1~2年级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是非不同的音。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标准】3~6年级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内容】音乐情绪与情感 【标准】1~2年级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标准】3~6年级

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内容】音乐文体与形式 【标准】1~2年级

聆听童谣、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舞蹈。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标准】3~6年级

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怀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文体和种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聆听不同文体和种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文体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内容】音乐风格与流派 【标准】1~2年级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童谣、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断,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标准】3~6年级

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内容】演唱 【标准】1~2年级

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标准】3~6年级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把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内容】演奏 【标准】1~2年级

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标准】3~6年级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 【标准】1~2年级 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标准】3~6年级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内容】识读乐谱 【标准】1~2年级

熟悉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标准】3~6年级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熟悉音名、音符、停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内容】探索音响与音乐 【标准】1~2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是非和高低。【标准】3~6年级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内容】即兴创造 【标准】1~2年级

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标准】3~6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内容】创作实践 【标准】1~2年级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标准】3~6年级

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音乐与社会生活 【标准】1~2年级

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标准】3~6年级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内容】音乐与姊妹艺术 【标准】1~2年级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标准】3~6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熟悉音乐在其中的作用。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内容】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标准】1~2年级

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标准】3~6年级

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童谣、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为保证《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进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一)教学中应留意的一些题目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留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因材施教 4.建立同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二)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 1.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2.演唱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3.演奏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进步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识读乐谱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5.创造 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

二、评价建议

(一)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发展音乐的潜能;有利于教师总结、进步自己的教学水平,并有利于促进课程的发展。2.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为依据,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符合青少年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3.整体性原则

评价应从整体着眼,涵盖课程目标的各层面和教学的各领域。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4.可操纵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纵和推广。

(二)评价内容 1.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2.教师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含课外音乐活动)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3.课程治理与课程发展

主要评价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功能的熟悉和重视程度。

(三)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可以用较为正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自评的方式,可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通过班级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师生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学生和教师的自评、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互评、学校和上级主管部分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师生和家长对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和音乐课程的评价,都是重要的评价方式。评价活动不宜过多,尽量简化评价过程,防止流于形式。

第三篇: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府谷县第四小学

高 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课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3.社会交往价值 4.文化传承价值

二、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 5.重视音乐实践 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机制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标准》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体现为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的外化过程。

四、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3、知识与技能

五、理解课标

《音乐课标》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小学音乐教学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从培养兴趣入手,发展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1、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 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2、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由于经济形社会环境的现在文化传播媒介的广泛,流行、商业化的艺术音乐等,都成为现在学生盲目追宠的所谓新风尚。音乐课堂上学生都在以他们的审美要求去审美着歌曲。是不是够流行,够不够酷……等这些因素。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树立,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

六、评价建议

(一)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二)评价内容

1、学生

2、教师

3、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

(三)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自评的方式,可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通过班级音乐会或其他活动,展示师生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学生和教师的自评、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互评、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师生和家长对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和音乐课程的评价,都是重要的评价方式。评价活动不宜过多,尽量简化评价过程,防止流于形式。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及阶段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及阶段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体阐述如下: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体会代数表示运算和几何直观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了解数据和随机现象,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

析和随机观念。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

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

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

学的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总体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组织和教学活动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

1.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发展数感。

2.在讨论简单物体的性质、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4.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中存在的简单数学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询“为什么”的习惯。第二学段(4-6年级)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了解简单的图形运动性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单位、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

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从事独立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体验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第五篇:幼儿园课程总目标

一、健康

1、教育幼儿能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喜欢体育锻炼,不怕困难。

2、复习列队形训练,增进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增强身体平衡感。练习跳、跑、投掷等动作,增进头、身体、手、脚的协调能力和动作的敏捷性。

3、学习一套徒手操和一套器械操,要求动作到位、准确、和上节拍。

4、让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

5、学习抛球、传球等基本动作,学习投篮。

6、了解一些粗浅的疾病预防措施和安全知识,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科学(一)自然科学

1、能积极主动、较长时间地参加科学活动,对不懂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主动探索周围事物并能发现、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2、会关心、爱护自然角和小园地、饲养角的动植物。

3、初步了解有关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关系,知道要保护生态环境。

4、能积极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积累有关季节与人类、动植物、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

5、了解现代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6、会使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操作、实验、制作、体验成功。(二)社会科学

1、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能主动和同伴进行交往、合作、分享,学习解决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初步的集体意识,愿意关心集体并具有初步的责任意识。

3、能理解并自觉遵守与幼儿有关的社会行为规则。能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4、能清晰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愿望和意见,喜欢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

5、初步学会辨是非,学习关心弱小和有困难的人,养成友善、守信及诚实等品质。

6、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7、了解有关教师节、生日、青菜、生活中各种线、海洋等相关知识。

三、计算

1、积极主动参加数学问题的讨论,和教师、同伴友好地进行教学。学习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能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一组物体进行分类。

3、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对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有所感知,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 的关系。

4、学习自然测量,初步体验量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学习物体的二等分、四等分,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认识时钟。会看整点、半点。会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七天的名称及顺序,感受时间间隔的长短。

6、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在日常生活中,能注意自己(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7、学习10以内序数、单双数、相邻数等知识,学习顺数和倒数。

8、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初步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及部分数和部分数之间、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9、学习运用数字、符号等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记录,初步感知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学习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

四、语言

1、能用适当的语言与他人交谈,在集体中有礼貌地轮流对话,态度自然大方,有进行语言交往的积极性。

2、能集中精力注意地、耐心的倾听他人讲话,理解讲话内容,养成文明的倾听习惯。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大胆地、较准确地回答问题。掌握更多的实词,会正确地使用常用的虚词,如介词、连接词。

4、在讲述图片、情景表演和生活趣事的过程中,会进行细致观察,展开回忆和想象,并用不同的词语进行描述。

5、喜爱欣赏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初步理解文学作品中描述场景 人物和情节的优美词句,会有表情地背诵诗歌和复述故事。学习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进行创编和仿编活动,并知道京剧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戏剧。

6、会独立阅读图书,较准确有序地讲述图书内容,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7、坚持在日常生活中说普通话,做到发音和声调基本准确。

五、艺术(一)绘画

1、对美术活动有较持久的兴趣,能完整、独立、富有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作品,体验创造活动的乐趣。

2、学会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尝试运用不同技法表现物体的结构和简单的情节,注意物体的整体性和动态感,并具有创新的意识。

3、能感知色彩的性质,运用多种配色和涂色的方法,产生与画面内容相适应的色调。

4、学会表现和处理画面的构成,运用添画背景、表现前后物体、变化色彩的方法,学会均衡、对称、有层次地安排画面,使画面更丰富。

5、能较广泛地欣赏和感受绘画作品、工艺品、雕塑、建筑物等多种类型的艺术美,初步学会正确评价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二)手工

1、能根据需要搜集和选择手工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综合熟练地进行简单玩具的制作和环境的布置,并注意装饰效果。

2、学习细致地观察自己的外表,能够通过比较发现自己和同伴外 表的差异,团结同伴,培养友爱意识。

3、通过欣赏作品,开拓自己的视野,感受美的事物,有动手制作的欲望。

4、通过活动学习探索真正的知识,激发幼儿自创教具和参与剧场演出的创意,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

(三)音乐

1、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演唱歌曲的能力,并感受2/4拍、3/4拍。

2、培养幼儿使用乐器的能力,丰富律动的经验,培养对律动的感受力,培养幼儿表现歌曲的能力。

3、体验随音乐起舞的兴趣,培养幼儿欣赏能力,及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对乐曲结构的敏感性,及动作模仿的能力。

一、健康 第一个月:

1、对幼儿进行队列队形训练。

2、增进幼儿对动作的协调性。

3、提高大肌肉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强身体平衡感。

4、养成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喜欢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第二个月:

1、学习运用工具玩球,感受运动游戏乐趣。

2、尝试投篮并获得投篮的经验与欢乐。

3、学习抛球、传球等基本动作,促进大肌肉的发展,培养幼儿在竞赛中合作的能力,增进头、身体、手、脚的协调能力。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个月:

1、学习一套徒手操,要求动作到位、准确。

2、增强身体动作的敏捷性,尝试用形体动作表现物体特征。

3、具有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参与周围场所中的整洁活动。

第四个月:

1、让幼儿练习跳跃的动作,增强体质。

2、让幼儿练习快跑,发展幼儿身体平衡感,感受绳子游戏的乐趣。

3、懂得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适应能力。第五个月:

1、学习一套器械操,要求动作到位、准确、和上节拍。

2、了解粗浅的安全知识,学会避免和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

二、科学(一)自然科学 第一个月:

1、了解不同动物有不同的本领,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感受用记录的方式讲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乐趣。

2、知道各种庆祝生日的方式,体验过生日的乐趣,用统计的方式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类。

3、知道家用电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电器设备,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4、学习细致地观察自己的外表。第二个月:

1、观察比较动物和人的外形,培养比较和配对的能力。

2、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方式,游戏过程中能遵守规则,建立较好的规则意识。

3、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并知道大自然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知道要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个月:

1、比较不同的叶子的差别,能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差别。

2、能积极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积累有关季节与人类、动植物、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

3、通过不同的感知途径来观察比较几种茶叶的异同。

4、学习简易的统计方法。第四个月:

1、能主动运用多种器官、多种观察方法观察事物,具有整体观察、分部观察、比较观察的能力。

2、观察生活环境中各种线的特性,用描述性的语言说明各种不同的线的特性。

3、学习打绳结的方法,发展幼儿精细动作能力,探索绳子的功用。

4、探索有线的乐器,欣赏弦乐器演奏的音乐。第五个月:

1、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探索过程和结果,大胆、恰当的表述自己的问题,设想、实验和操作情况。

2、认识猴子的特性、模仿表现猴子的不同动作。

3、观察葫芦、知道葫芦的特点与功用。

4、学习用绳子在空间制造迷宫,增进身体的灵敏度与协调性。(二)社会科学 第一个月:

1、能说出自己的喜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

2、能清楚而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是老师们的节日,能从各方面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爱,激发热爱老师的情感。

4、知道家用电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电器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5、知道祖国的生日,祖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认识国旗及国徽。第二个月:

1、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是可以流动的,培养幼儿在活动中探索、操作及合作能力。

2、能积极参与“民族大联欢”活动,学会区分几种民族的典型乐曲,能用语言、舞蹈、游戏等形式表现自己对我国几个民族的认识。

3、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第三个月:

1、认识茶叶,交流泡茶的经验、方法,增加幼儿园与家庭的互动。

2、知道青菜的食用价值,学习自己动手洗菜和择菜。第四个月:

1、观察生活环境中各种线的特性,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各种不同的线的特性。

2、探索绳子的功能,学习打绳结的方法,发展幼儿精细的动作能力,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3、探索有线的乐器,体验形体扮演的乐趣。

4、欣赏中华文化中的刺绣和编织艺术。第五个月:

1、体验同心协力的同伴关系。

2、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性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知道关心爱护动物。

3、知道海洋中有各种生物,初步了解海洋与人们的关系。

4、学习欣赏戏剧时应遵守的礼仪。

5、认识火车,了解火车与人们的关系。

三、计算 第一个月:

1、巩固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量的认识。

2、巩固复习10以内的序数,能正确说出10以内各类相邻数,提高幼儿对数的认识。

3、认识单、双数。

4、学习掌握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5、练习视觉辨认的能力,培养幼儿的注意细节的能力,练习用三种条件连续分类和数数。

第二个月:

1、体验不同路径的远近感觉,学习用语言描述由甲地到乙地的路径。

2、学习简单的调查统计方法和分类的方法,对10以内物体用数字进行统计分类。

3、学习2~6的分解组成。第三个月:

1、练习仿画图表的另一半,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2、学习物体的等分,掌握等分的方法,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练习目测容量,运用相同的容器进行测量。

4、学习辨认左右位置关系。

5、辨识图形中的序列关系,并依其顺序延伸该图表。

6、学习根据一组物体或图形的变化规律判断出第一位置上的物体或图形,根据已有条件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第四个月:

1、学习8~10的分解组合。

2、学习按既有线索推论事物间的关系并做延伸。

3、体验时间的进行,初步认识时钟,正确辨认整点。

4、认识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对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有所感知。

第五个月:

1、熟悉形状的组合与分解,尝试用几何图形进行不同的组合。

2、了解简单的单位换算,获得10个一数的经验。

3、认识1、5、10元货币,知道货币的用途,增进币值概念。

4、了解不同形状组合的特性,学习计算作品形状与数量的方法。

5、练习三层条件的连续分类。

6、运用“目选单位”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

7、练习两个方向的对应。

8、了解方向与位置的关系,能正确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和方位,进一步巩固对序数的认识。

四、语言 第一个月:

1、学念儿歌,体会儿歌段落的停顿和押韵。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描述。

2、知道自己的年龄,并用相应的数来表现。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4、了解颜色与情绪表达之间的关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创作的图画仿编诗歌。

第二个月:

1、运用自己的经验想象来改编故事,按照情节发生顺序讲述图片 故事内容。

2、能主动与人打招呼,运用体态语言进行社会性交往。

3、通过学习绕口令,体验尊老爱幼的亲情。

4、通过学习《我去台湾岛》知道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5、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自己的见闻,并会用一些描述性的词语表达自己的心情,并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描述。

第三个月:

1、学会欣赏并理解散文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作品中欢乐的情绪,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能结合个人的经验表达对秋天的认识。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大胆地较准确地回答问题。

3、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讲述图片、内容。用图形记录的方式表现植物的变化。

4、进一步学习故事的方法,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第四个月:

1、学会专心聆听故事,感受故事人物温馨的情感交流。

2、通过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会进行细致观察,展开想象,并用不同的词语进行描述。

3、运用绳子做造型,激发想象力及创造力。学习排序讲述图片,提高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叙述画面中的主要内容,运用形体表现儿歌的情境。第五个月:

1、理解长篇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的特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知故事主要人物的不同特点,理解体会故事角色的特性,培养幽默感,学习组织与表演故事。

3、知道京剧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戏剧、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亲和力。

4、根据故事情景运用想象来培养动手能力。

5、通过比较认识现代社会的发展。

五、艺术

(一)绘画 第一个月:

1、对美术活动有较持久的兴趣,能完整、独立、富有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作品,体验创造活动的乐趣。

2、学习画五官画的表情,初步尝试画人物画。

3、联想代表自己的符号,学习设计属于自己的信封和信纸。

4、学习表现和处理画面的构成,运用添画背景、表现前后物体、变化色彩的方法,学会利用对称的方法画京剧脸谱及设计服装。

第二个月:

1、通过画人形玩偶图进一步了解人体构造,尝试画动态的人物及动物。

2、能较广泛地欣赏和感受绘画作品,了解有关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正确评价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第三个月:

1、学会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尝试运用不同技法表现物体的结构,注意物体的整体性和动态感,并具有创新意识。

2、运用野花野草彩绘,设计原始装。

3、在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设计出各种不同形态的美丽的茶具。

4、掌握喷刷和拓印的技能技巧,运用树叶设计装饰画。第四个月:

1、尝试用点线创作,运用绳子做造型,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2、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察,学习用线条画图画,培养幼儿创造力。

3、学习风筝的画法并能设计出不同形状的风筝。

4、学会欣赏抽象的线条装饰画,能在画中寻找出表现的事物,体会装饰画带来“象与不象”的奇妙感觉。

第五个月:

1、熟悉西游记故事,学习画西游记的各种人与事物。

2、学习创作连环画。

3、尝试用手指印画的方法表现各种动物。

4、能感知色彩的性质,运用多种自然色和涂色的方法,产生与画面内容相适应的色调。

(二)手工

第一个月:

1、学习细致地观察自己的外表,能够通过比较发现自己和同伴外表的差异,团结伴伴,培养友爱意识。

2、在认识的基础上协作运用材料进行创作,设计生日蜡烛。

3、设计自己的奖旗,表达自己的特点,学习搓、捏、团等手法。第二个月:

1、学习自制彩球,并能有创意地装饰彩球。

2、通过对脸部肌肉与形体动作的认识进行手工制作面具。

3、在运动的乐趣上,学习制作计分板,体验成功的乐趣,有庆祝活动的意识,促进幼儿的审美意识。

第三个月:

1、在观察各种叶子的形态和特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创作“叶子画”。

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拓印叶形。

3、创作扮演道具,布置情景。

4、喜爱制作,体验配戴桂冠的乐趣。

5、通过欣赏作品,开拓自己的视野,感受美的事物,有动手创作的欲望。

第四个月:

1、通过幼儿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让他们张开好奇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和体验“线”的千变万化。

2、学习光线制作,运用绳子造型,学习风筝的制作方法,做不同形状的风筝,能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创作乐器。

第五个月:

1、通过活动学习探索真正的知识,激发幼儿自创教具和参与剧场演出的创意,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

2、运用面团捏塑造形体验捏面团的乐趣。

3、剪贴葫芦和芭蕉扇适应剧情需要。

4、在学习、欣赏的基础上体验制作的乐趣。

(三)音乐 第一个月:

1、感受4度音程,运用线条表现音乐旋律。

2、用乐器创造不同的乐音来表现自己的心情。

3、学习创编歌词,演唱新歌曲。

第二个月:

培养幼儿使用乐器的能力,丰富律动的经验,培养对律动的感受力,随歌曲不同动作做大动作。

第三个月:

体验随音乐起舞的乐趣,感受歌曲中3拍、2拍节奏,继续培养幼儿演唱表演歌曲。

第四个月:

体会音乐的节奏,做不同的动作,感受音乐的乐曲特色及力度,培养幼儿欣赏乐曲的能力。

第五个月:

通过音乐感受体验孙悟空的特点,并模仿西游记中人物的动作,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对乐曲结构的感性。

下载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总目标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总目标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八大报告总目标解读

    1、新阶段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背景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到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新要求”是十八......

    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 言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

    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堂重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辟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环境氛围;二是重视学生的听觉艺术,把发展音乐听觉放在重要位置;三是大幅度降低了乐理,乐谱知......

    课程总目标及基本理念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说课标说教 西固镇初级中学 权辉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人教版,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展开,请各位老师批评指......

    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 自从新课标颁布后,几个重要概念让我印象深刻,也产生了一些思考。一、育人价值概念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站位高了,视野开阔了,......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一、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在新的世纪大潮流涌动下,经济全球化也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在国际范围内飞速蓬勃发展。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既能强国,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

    技术课程标准解读——课程评价建议(共五则)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课程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建议第二节 课程评价建议一、关于发展性评价观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教师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