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公开课《袋鼠》说课稿
字宝宝《袋鼠》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字宝宝《袋鼠》。我主要从说教材、目标、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儿歌《袋鼠》选自小班启蒙阅读第7课,是幼儿园语言活动领域内容。《袋鼠》主要描述了袋鼠的身体特点和袋鼠妈妈与袋鼠宝宝之间的爱。儿歌简单易懂,而且小动物袋鼠特别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的兴趣,《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得到回应。《袋鼠》对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有很好帮助。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中指出语言领域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袋鼠的身体特点,喜欢小动物。
2、能力目标:能认真阅读《袋鼠》图画。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袋鼠》,感受袋鼠妈妈和乖乖之间的爱。
三、说重点、难点
小班幼儿想象力丰富,对语言表达有强烈的需求和愿望,语言的完整性和流畅性不够。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认识袋鼠,感受袋鼠妈妈和宝宝之间的爱,难点定为理解儿歌意思,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四、说教学准备
本次活动中我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幼儿感到新鲜,调动起幼儿活动兴趣,又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活动采用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课件进行示范,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儿歌以动画形式呈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儿歌讲述中。如:“你们知道袋鼠妈妈的口袋有什么用吗?”请小朋友共同讨论,进而丰富幼儿的经验,使得儿歌内容自然的道出。
3、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问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让水平较差的幼儿来回答,需要幼儿理解回答的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回答,尽量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说学法指导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运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等学习方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儿歌内容,在活动中教师通过给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来了解袋鼠自身特点,感受袋鼠妈妈和宝宝之间温馨的爱。感受儿歌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重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内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理解,发现知识。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图片,引导幼儿发现知识并表达出来,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引导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的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并注意为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七、说教学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五个部分,活动设计如下:
(一)导入部分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出儿歌主题。通过提问如:“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猜猜老师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帮助幼儿引出主题。
(二)认识袋鼠
通过出示袋鼠图片,让幼儿了解袋鼠自身特点,引出袋鼠的袋袋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图画
1、通过阅读图画,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画面,不遗漏地描述屋子里的物品,让幼儿猜猜两只袋鼠是什么关系?袋鼠妈妈的袋子里有谁?
2、猜猜袋鼠妈妈和宝宝在说些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中的两颗红心)
(四)欣赏儿歌
1、教师放录音,欣赏儿歌《袋鼠》。并提问小朋友。
儿歌讲袋鼠宝宝称作什么?袋鼠妈妈非常爱自己的宝宝,嘴里发出了什么声音?
2、再次欣赏儿歌。让幼儿完整的理解儿歌内容并跟读儿歌和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五)游戏活动
为了深化儿歌内容,渗透思品教育。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更深感受袋鼠妈妈与袋鼠宝宝之间的爱。(相亲相爱的袋鼠妈妈和宝宝。教师手拿大桃心当袋鼠妈妈,小朋友手拿小桃心当袋鼠宝宝,小朋友学袋鼠双腿并着跳动,跳到到袋鼠妈妈跟前把自己的小桃心和袋鼠妈妈的大桃心贴在一起抱着袋鼠妈妈说:“妈妈我爱您,”袋鼠妈妈说:“乖乖,妈妈也爱你。”每个小朋友都和袋鼠妈妈互动,活动结束。)
八、说活动延伸
让幼儿把儿歌讲述给爸爸妈妈听,再次体会与父母之间暖暖的爱。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出宝贵意见。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音乐说课稿:袋鼠
一、说教材
(一)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而音乐活动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更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听觉、感受力、节奏感、表现力等)与非音乐素质(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和谐发展。音乐游戏《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小班幼儿对妈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样每天呆在妈妈的袋袋里,与妈妈做游戏。在游戏中大灰狼的出现,增加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刺激性,增添了游戏中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一定的表现欲望,我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互相融合的一面,具体目标为: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感受,进一步理解音乐性质。(袋鼠的音乐:活泼好动、狼的音乐:低沉凶恶)边玩边学习理解音乐性质。
初步掌握音乐和动作的关系,音乐和角色形象的关系。
会听音乐做游戏,遵循游戏规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
音乐游戏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所以本活动的重点、难点应是在让幼儿区分音乐动作与角色形象上的关系,并教育幼儿应遵循游戏规则:狼被打死后,袋鼠不能动,必须等猎人检查后宣布“大灰狼被打死了”才能动。
为了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磁带、狼的音乐磁带、两棵大树、狼的头饰、枪、已学会歌曲《袋鼠》。
二、说教法、学法
(一)双主体互动模式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音乐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幼儿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带着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由地与音乐交流、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并主动与老师沟通汲取教师经验获得教师的支持、帮助与鼓励。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学习者。教师带着欣喜、期望自觉不自觉地把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探索的动机兴趣,体验音乐学习和表达的快乐及其由此引起的喜悦、实现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作用。
(二)听唱法
听音乐前奏,回忆名称,唱歌曲,启发幼儿唱准曲调和情感。
(三)提问启示法
提问上,注重启发性,给予幼儿更多想象与说的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好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激趣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活动的第一环节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小动物叫》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不同的小动物的动作。在第三部分幼儿边唱《袋鼠》边做动作时,出现狼的音乐,就好象给游戏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激励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点燃幼儿的创造之花。
三、说教学过程
1、激发音乐模仿兴趣
游戏:《小动物叫》
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不同的小动物的动作,要求动作符合节拍。
2、新授:增添对游戏的兴趣
(1)听歌曲《袋鼠》前奏,回忆名称。
(2)复习歌曲,启发幼儿唱准曲调和情感。
边唱边做动作(两遍):启发幼儿创造性地做出不同的动作与表情,老师及时表扬符合歌曲内容的不同动作与表情。
(3)在玩中学做音乐游戏。
设计意图: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3、感受:狼的音乐。
(1)幼儿边唱《袋鼠》歌曲边做动作后马上出现“狼”的音乐,老师立刻说:“听!这音乐怎么样了?好象谁来了?”(音乐可怕,好象狼来了!)
(2)欣赏“狼”的音乐:“你怎么听出来音乐里好象是狼来了?”
引导幼儿认真仔细听音乐:“音乐怎么样?是快的还是慢的?你怎么听出音乐很可怕?”(音乐很粗、很低、很重)“小袋鼠听到狼的音乐会怎么样?(躲起来)
(3)幼儿边唱《袋鼠》歌曲边做动作,结束后老师扮演狼出场,幼儿躲藏。
(4)幼儿边听大灰狼的音乐边做大灰狼的不同动作与表情。
“怎样才能表现出大灰狼很凶狠呢?大灰狼的眼睛怎样?舌头怎样?爪子怎样?步子是大还是小,是轻还是重?”幼儿讨论后说出,老师边哼音乐边逐项做出小结:大灰狼眼睛瞪得大大的,舌头伸出来,爪子张开,步子又大又重„„
(5)边听袋鼠和狼的音乐边做游戏(幼儿扮演“袋鼠”,老师扮演“狼”)。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音乐磁带边表演边唱,把自己想象是一只小袋鼠,能用自己的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起来,这种耳闻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高潮。
4、感受猎人打枪及狼中枪后的游戏规则:
(1)音乐结束,猎人打枪,狼倒下。
(2)猎人检查狼是否死了。
假如有袋鼠动了,狼就立即爬起抓住袋鼠,老师问:这只袋鼠为什么被狼抓住?(猎人开枪后,还没有检查狼是不是死了,袋鼠就动了。而这只狼很狡猾,它装死,实际上它还没有死,它看见袋鼠动了,就扑过去把它捉住了)猎人随机又开枪,将大灰狼打死。
老师旁白:“狼死了没有,还不知道呢?小袋鼠可千万不能动。”
猎人检查完后,说“大灰狼被打死了!”老师带领小袋鼠欢呼:“大灰狼被打死了!”,听歌曲《袋鼠》高高兴兴回家。
5、幼儿完整玩游戏。进一步强调游戏规则。
6、结束部分:
“大灰狼被打死了!”“大灰狼被打死了!”,听歌曲《袋鼠》小袋鼠跟着妈妈高高兴兴回家。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音乐公开课《袋鼠妈妈》
活动时间:2014年12月9日 活动名称:袋鼠妈妈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2.学唱歌曲。活动重点:
1.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活动难点:
1.学唱歌曲。活动准备:
1.钢琴。2.音乐教材。3.PPT图片、音频。4.袋鼠头饰、狼的头饰。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朋友和大家认识一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2.播放PPT袋鼠图片。3.介绍袋鼠。
4.这只动物名叫袋鼠,你们看它长得特别高,休息的时候它们爱站着。它平时最爱吃草,你们看它正在爬下吃草呐。所有的袋鼠,不管长多大,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着长长的退,而且很有力,它平时是用脚跳着走路的,就像这样(教师示范)。你们看下一张图,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袋鼠妈妈的胸前有一个袋袋,那袋袋里面就装着一个袋鼠宝宝。你们看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多么的相亲相爱呀。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袋鼠妈妈的歌。
二、有节奏的读歌词。1.教师分句教读。2.边读边加动作。
三、学唱歌曲。1.分句教唱。2.完整演唱。
四、音乐游戏。
1.准备:“大灰狼”躲起来,“猎人”藏在树后面架起枪。2.第一遍音乐:幼儿戴着头饰跟老师一起学袋鼠妈妈跳,围着桌子转一圈。唱到最后一句时,一起相拥蹲下藏起来。这时候“大灰狼”走出来做找袋鼠的样子,这时候“猎人”开枪打跑了“大灰狼”。猎人说:“大灰狼跑了,袋鼠们可以回家了”。
3.第二遍音乐:袋鼠们一起蹦蹦跳跳回了“家”。活动小结:
可恨的“大灰狼”想要吃掉我们袋鼠,“猎人”及时的救了我们。“猎人”的做法非常正确,我们也要学习“猎人”那样要保护动物,我们一定要做一位爱护动物的小朋友。活动反思:
本节课内容非常有趣,幼儿们吸收的还不错,尤其是在音乐游戏时候,幼儿们好像融入到了剧情里面,幼儿们学袋鼠跳的非常开心,应该在这个环节上多让幼儿在进行一下。还有应该适当鼓励幼儿。
第四篇:《袋鼠送请柬》说课稿
《袋鼠送请柬》说课稿
一、说教材
《袋鼠送请柬》故事内容生动活泼,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故事讲述的是:袋鼠妈妈由于做事不够细心,粗心大意,把自己的袋鼠宝宝也当做请柬扔给了大鳄鱼。故事内容极具创意有趣且蕴含着道理,符合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做事要认真细心,不要粗心大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说目标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目标,分别是:
1、情感目标:懂得做事要细心,不要粗心大意。
2、知识目标: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内容,学习流利复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能力目标:乐于想象推理,能用较连贯的语句学习扩编合符情理的故事情节。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做事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扩编合乎情理的故事情节。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学挂图。
2、与故事相关的动物手偶或图片:袋鼠妈妈、小袋鼠、小猪、蝙蝠、鼹鼠、鳄鱼,节奏明快的音乐。
五、说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幼儿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幼儿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要创设情景,让幼儿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音乐律动游戏《袋鼠跳跳跳》导入教法诱发学生学习了解袋鼠的兴趣,为下面的故事作一个铺垫。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其自主主动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我将教学方法中的互动式的动静交替灵活应用于其中,具体如下:
1、音乐律动:通过律动“袋鼠跳跳跳”,提高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对其活动感兴趣,也让幼儿从这个律动中了解到袋鼠的一些特征,也为下面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2、启发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常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故事里面有谁?它要去干什么?它把请柬分别送给谁了?”等等这样的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见解。
3、角色转换法:故事中的袋鼠有点粗心了,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请柬给鳄鱼了,如果你们是袋鼠,你们会这样吗?让幼儿自己反思,从中体会到做事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
4、图片演示法:在活动中运用图片,符合幼儿爱看图画的特点。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六、说学法
本活动运用的学法是:多种感官参与法、讨论法。
教学中,应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幼儿从课题入手。先理解袋鼠妈妈送请柬的原因,接着利用挂图,让幼儿通过看图理解故事、讨论等多种形式理解袋鼠送请柬的经过,并知道袋鼠粗心大意把自己的宝宝当请柬扔给鳄鱼。最后诱导幼儿弄懂角色的性格特征,培养幼儿做事细心,不能粗心大意。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在欣赏故事中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画面,以及我声情并茂的解说,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想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讨论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讨论法结合了《规程》的要求为儿童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避免了儿童因说教、指导过多而产生的腻烦、抵触心理和行为。
七、说过程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次活动的目标,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设计了以下五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具体过程为:
(一)以音乐律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在活动开始时,我就以袋鼠为主题设计了一个“袋鼠跳跳跳”的音乐律动,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有目的地做袋鼠的动作,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谈话,引导出故事,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此环节是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对袋鼠工作有所了解,并知道袋鼠在做什么事情。
(三)结合图片再次讲述故事内容
这个环节是为解决重点设计的,我结合了图片进行教学,以分段讲述故事及讨论为主要形式,通过引导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具体讨论如下:
1、逐一出示图片,师问:袋鼠把请柬都放在什么地方?他们分别是谁的家?
2、讨论,师问:“你们猜猜小动物们都收到请柬了吗?为什么?”
(四)创编活动。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并能跟朋友分享你的故事。
(五)活动结束。
让幼儿把自己想到的情景简单地画下来,根据图意用连贯的语句讲述续编的故事。
本次活动通过多种手段让幼儿充分感知作品的内涵,幼儿的认知得到了扩展,情感得到了培养,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提高。
第五篇:公开课说课稿
综合复习·“数的运算之简便计算”校内公开课说课稿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1、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带领学生系统回忆,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使学生重新构建对简便计算的认识;
2、引导在对错例的查找、分析和交流中正确分析错因,在找错处的错因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学会并善于观察算式中的数据特点,正确、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
3、在不断纠错、分析、交流、总结的过程汇总,体验简算的妙趣,降低学生对简算的心理恐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对五大运算定律和三大运算性质的系统回顾与梳理;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并善于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采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设计安排与设想:
本节课我的思路设想共分四个环节
第一和环节:我主要先通过带领学生系统回顾所学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帮助学生先建立知识结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便计算的主要依据。在这个环节,我主要通过提问,填表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熟悉五大运算定律和三大运算性质。我采用先回顾字母表达式,在指名根据字母表达式表示他们分别表示的实际意义,这样能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这些定律和性质的理解。
第二个环节:通过出示4个错例,让学生在观察后找(圈)出错处,分析错因,,然后独立修正,交流评价等活动,目的是促使学会自我检验,自我反思,在找错因、该错误的过程中加深印象,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简便计算出错往往是在计算前没有认真观察思考,盲目简便,任意改变运算顺序就可能改变得数的大小。第三个环节是:对比练习,深化对简便计算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完成两个题的计算,学生在计算,同桌相互检查,讨论方法和交流理由的过程中加深对简算的认识,在实际的计算题中,我们不能被算式数据的表象所蒙蔽,不能为简便而简便,这样往往会掉进题目预设的陷阱之中,在下笔之前要先仔细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认真分析后再确定是否能简便,采用哪种方法能使计算变得简便。
第四个环节:灵活应用,及时巩固练习。通过让学生完成预设的不同典型简算题目,训练学生在实际计算中采用合理的方便进行简算。进一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能更加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本环节重点是为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四、教学效果自我评估:简便计算本属于一个知识难点,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其理解掌握不透,往往出错较大。涉及的知识面也较广,但到了六年级系统复习阶段又难以将其割裂开来进行复习。所有我自认为本节课教学效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设想,课堂容量太大,对于班上中间及以下水平的学生难于完全理解和掌握。其次,学生对运算定律比较熟悉,但很多是死记硬背的结果,缺乏灵活应用的技能,面对不同的题不知该用什么定律;对运算性质比较陌生,更是缺乏应用能力。再有就是平时我的课堂教学时有急于求成,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力度不够,方式方法与技能缺乏,教师讲演的比重有些大,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同样的问题,反复讲多次学生还是屡次出错,效率较低。关注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需求方面也做得不够合理。总之效果不太理想。
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课任课教师:安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