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歌曲《泥娃娃》活动反思
歌曲《泥娃娃》活动反思
上个星期一,小班学习了幼儿歌曲,《泥娃娃》,在教这首歌曲时是遇到了些小困难,并非每个幼儿都会这首儿歌,但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熟悉。那要怎样让幼儿学好这首儿歌呢,这正是个小难题。《泥娃娃》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有趣易记,好多幼儿都曾听过这首歌,所以在欣赏歌曲的时侯,便有部分幼儿兴奋地喊着:“老师,我会唱的!”特别是重复“泥娃娃、泥娃娃”一句的时侯,为了表示他们会唱,声音特别大。看到孩子们对这首歌这么感兴趣,我觉得是这个活动好的开始。
但在教授歌曲时,还是发现了虽然孩子们对歌曲是熟悉,但对歌词就不那么清楚,歌中唱到“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和“也有那鼻子也有那嘴巴”这两句时,孩子们总是把顺序唱反了,有的先唱“鼻子”,有的先唱“眼睛”,造成了歌唱的声音十分的混乱,于是我就请小朋友面对面看看歌里所唱到的“眼睛”、“鼻子”等是在脸上哪个部位,从而感知是按照从上往下唱的,有了这一个点拨,孩子们就非常明确的唱准了。歌曲的另外一个难点是“他没有亲爱的爸爸也没有妈妈”这一句,由于是弱拍起,刚开始孩子们很难把握,总是把这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唱在第一拍起的时候,于是我就在空拍上加了一个“啊”字,反复练习几遍后,我就要求孩子唱“啊”时不要发出声音来,刚开始的几遍孩子们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大声的“啊”了出来,练习几遍后,总算真正的掌握了正确的唱法,很容易的就达到了我所预期的效果,孩子们也都表现的非常兴奋,象是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唱的可带劲了……。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在遇到难题时一定要多动脑筋,多去尝试,不要怕失败,因为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这其实也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很好机会。
第二篇:《泥娃娃》教学反思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教师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突破口,主动地、创造地处理教材,寓教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自主、自发的气氛中感悟和理解音乐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
在欣赏《泥娃娃》一课中,从玩下功夫,让孩子把自己带来的橡皮泥辨别他们的颜色,然后想想看橡皮泥的玩法,除了用动词"捏"还可以用什么?充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令我惊奇的是他们开始摔泥,锤泥,切泥,揉泥……答案多得你都反应不过来,泥的可变性与柔软性被挖掘的淋漓尽致,用他们的一句话说:"要玩谁不会!"见到孩子们很快就进入状态,我就出示了×-××××××××××××节奏,看看谁编的动词好,节奏新的没人比,我绘声绘色,边撮边说,先来做个示范:"撮撮撮撮成一个大香肠-"很快孩子就明白什么意思了,就有人踊跃举手:"团团团团成一个乒乓球",接着就有"挤,压、锤、摔"……节奏也组合了好几种不同的,从个别同学到全班同学都潜移默化的进行着音乐节奏练习,气氛十分活跃。
接着欣赏《泥娃娃》,因为早已耳熟能详,很快就会哼唱,加上刚才创作出的十几条节奏,为歌曲拍手伴奏,孩子们惊奇的发现自己是优秀的,找到了许多乐趣,他们的创造意识开始萌生,当全体同学都喜欢用你想出的节奏拍手时,是不是特有成就感。放着音乐,利用起身边的小物体,如笔等,又快又好的做出各种形态的泥娃娃,不一定要像,可形态却要多,两边歌曲结束后,大家互相欣赏,有的是"S"型,有的是"T"型……简单、滑稽、可爱,最后,让孩子们边唱歌边摇头,把自己当作泥娃娃,8拍后定成一个泥娃娃的造型,感受音乐,表现好的同学还可以8拍离开位子走动后,定住,加入舞蹈造型的练习,更是笑料百出,可今天你是"丑小鸭",明天就一定会变成"白天鹅"。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孩子们在音乐中陶醉、创作才是最可贵的。
教师从学生的创作、演唱、表演、实践活动中,发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使音乐学习形成良性的循环。音乐是美的,游戏是快乐的,让孩子们在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创造更美的音乐奇迹!
第三篇:泥娃娃分家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我首先出示形态各异的泥娃娃图片来引入活动,孩子们还是很有兴趣的。但是由于我在从教以来,在数学领域上涉及的不够深入,因此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不少的失误。在第二环节中我没有将泥娃娃分家的操作要求交代清楚,导致有的孩子们把泥娃娃放在了插数字的屋顶上。在集中交流时,我的语言也不够简练。还有在排放数字卡时,我也没有注意数序和放分合号,所以活动目标中的“学习7的组成”达成度也不高。
总体来说,今天的活动孩子积极性还是不够高的,活动的气氛还是很不错,虽然在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但是我会通过认真的反思并加以注意改正,才能使自己取得进步。
第四篇:《泥娃娃》第一周教学反思
《泥娃娃》第一周教学反思
《泥娃娃》第一周教学反思
来到实习基地已经一周,听了两天课后因要带另两名学生外出听课,决定我留下代课。于是并没有太多准备就上了讲台,为五年级的同学上了《泥娃娃》,为六年级的同学上了《做做陶艺》。这两节课都使用了陶泥,下面我从3点谈谈我的反思。
第一,课堂纪律方面。确实从课程性质来说,这类动手做的课会让学生很是兴奋,自然纪律也不是很好控制,再加上新老师让他们很是好奇,但我尽量保持严肃,与学生保持适当距离,但是事后总是担心是否过于严肃,让学生产生厌恶感。由于是陶泥课,陶泥数量有限,而学生们捏过一次之后很容易发硬没法给下一班同学继续使用,以致于学生在课堂上纷纷要求换泥,经验不足有点控制不了场面,下次应该在课前就考虑到这个问题,提早解决。
第二,课程方面。由于前两天听老师上过五年级的课,依样画葫芦还是略显轻松,跟学生能够有足够的互动。由于没有太多准备,在知识扩展上比较缺少,这需要在今后的课程准备中好好花点心思。
第三,教态方面。原先担心自己紧张,但是开始后紧张感很快消失。清楚的知道没有老教师为你镇场,必须自己控制课堂。之前担心的声音较轻问题,也尽量在克服,但还是存在不停反复在一句话后面加上“是不是呀”这种句子,我觉得过多了就是一个不好的习惯,需要慢慢改正。
由于上课过程全程一个人,所以也没能得到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在之后的实习中能够与组员相互学习,多请教指导老师。
周四周五去了松风校区代课两天,感觉在互动方面学生配合的还不错,在学生进行创作时略加引导总能引发他们许多的新创意。也去听了一节《飞天》的公开课,最有收获的就是老师们讨论建议的过程,老师们真的太有一套,所有点都面面俱到,每句话都仔细推敲、斟酌,在每一环节的时间控制上反复考虑。还懂得了当学生冷场时我们该如何去做。
虽然至今未仔细准备过一节课,但是之前这一周的锻炼已经让我消除了许多对课堂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我会在今后的教案设计过程以及上课过程中多多学习,虚心求教,好好设计,轻松面对,仔细反思。但求每节课都能了解自己的不足,都能有所收获。加油吧!
第五篇:中班手工活动泥娃娃
中班美工活动教案:《泥娃娃》
设计来源
玩泥对于农村幼儿来说,是非常熟悉而又百玩不厌的活动。中班幼儿已有了初步的捏、搓、揉等操作技能,而且具备了初步的挑战意识。他们愿意探索活动的新玩法,敢于尝试将简单造型组合成更复杂的形象。泥工对于幼儿的小肌肉群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就以捏泥人为主开展了泥工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学会按需要分泥,能运用揉、搓、捏、团圆、压扁的技能塑造人物的各个部分和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体验探索成功后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的示范作品(不同形态的泥人),加工好的泥团若干。
2.各种颜色的橡皮泥,PPT泥娃娃,小棒子,小正方体模具,小圆柱体模具
活动过程
一、泥可以干什么?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橡皮泥。”幼儿齐声说。
师:橡皮泥可以干什么?
“捏泥人”、“捏飞机”、“捏泥蛋儿”……
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关于橡皮泥的玩法。
二、泥娃娃怎么不一样?
1.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用泥捏出了什么?
“小人儿…”幼儿说。
师:好。你们看,老师这儿有这么多的泥娃娃,它们长得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2.幼儿自由尝试,大胆操作。
师:这些泥娃娃是怎么做的?你们想不想试试?
在老师的鼓励下,幼儿开始了初步操作。3.引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进行尝试。
师:小朋友们,看桌子上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工具和材料?你们想一想,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你把泥娃娃做好?试一试。
4.幼儿讲解自己的尝试过程。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泥娃娃的五官都是怎么完成的:有的是用小棒子直接在头部刻画出来的,有的是用泥捏出来的
三、瞧,我的泥娃娃多棒!
1.引导幼儿观察范例,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并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再次操作。这一次,幼儿操作得更有兴趣了。他们自己找到了更好的操作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些幼儿还能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很快就有一部分幼儿完成了。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态的范例泥娃娃
师:完成的小朋友,你们再去看一看老师捏的那些泥娃娃有什么不同的姿势和形态?是怎么做的?你想不想也试着捏一个不同姿势的泥娃娃?
3.幼儿操作活动,老师给予适当指导。
四、泥娃娃展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泥娃娃都捏好了吗?那我们把泥娃娃放到哪里去?
幼:放到作品展示台上。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泥娃娃多漂亮亮!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幼儿互相欣赏、评析作品。
提示:
1.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注意卫生,注意安全。
2.在已有基础上将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说出橡皮泥除了可以做小泥人还可以做什么,例如:动物、食物、生活用品等,从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