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是魔术师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
我是魔术师
————心理健康活动设计
适宜年龄斑:本次活动适宜小班幼儿。
一.活动设计意图:幼儿想象创造能力辅导。
古希腊的灵魂官能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是由多个与生俱来的官能所组成的,这些官能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判断力、推理力、意志力等。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沃尔夫认为:“官能的迁移无条件的”。也就是说,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在无形中加强其他的官能,会无条件地迁移到别种管能上。所以,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想象力,对求异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小班幼儿自身潜在着一定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特点,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原本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创新想象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是十分活跃的。所以,本次活动的设计具有很好的激励效果,能够促进这个时期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尝试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并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愿意表现自己的独特想法,乐于主动探索。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创造性想象中获得愉悦。
三.活动重难点分析:
本次辅导活动的重点:幼儿能主动探索学习,并尝试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
难点: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幼儿喜欢模仿别人,一般情况下有从众心里,需要教师引导。所以,怎样对幼儿进行开拓求异思维的训练,使戏法变得和别人不一样应该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主要有:
1.物质奖励法:借助幼儿对魔术师的崇拜,在活动中通过3次奖励(魔术帽),使每个孩子努力开拓想象思维,来赢得魔术帽。
2.语言激励法:活动中教师用夸张的言语来表扬赢得魔术帽的幼儿,实际上就是激励其他幼儿产生得到魔术帽的渴望,同时也鼓励还未赢得魔术帽的幼儿们,增加他们的信心。
四.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可以改变形状的物品若干份(球,易拉罐,电线,气球,海绵„„);纸若干张;背景音乐。
2.心理准备:激发幼儿做魔术师的愿望,以做魔术师作为奋斗目标,来刺激幼儿的想象和表现欲。五.辅导预设与教学流程:
(一).初步了解,感受“变”:
教师提问:“怎样让桌子上的物体变一变呢?”
幼儿们选择桌子上的各种材料,用自己的方法来改变它原来的样子。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供铁丝,拉花,气球,橡皮泥等可以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尝试改变这些物体的原有形状,使幼儿初步感受物体的变。
采用物质奖励法,奖励变了很多物体的幼儿,同时用语言激励法来激励其他幼儿继续动脑筋。
(二).积极探索,一物多“变”:
教师提问:“这张纸可以怎么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变?”
在本操作环节中,教师提供单一的白纸,让幼儿想办法来变化它,幼儿可以用,折、捻、撕、团等方法来变纸,分别变成了飞机、小鸟、鲸鱼、方块、面条、汤圆等,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通过比赛和奖励的方式,再一次把幼儿们自己的创作想象能力表现出来。(三).肢体创造,表现“变”:
教师提问:“找找自己的身体,哪些地方可以变?怎么变?”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开始从针对物体的变,转到对身体部位的变,教师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幼儿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变化自己的身体,幼儿再一次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及时对愿意表现自己想法,变得多的幼儿、变得和别人不一样的幼儿进行奖励,激发其他幼儿想象、表现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反思与策略:
此次活动是我第一次在幼儿园给幼儿上课,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园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是显得很薄弱,并且没有完全把握好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此次活动的经验教训,我的反思如下:
1.在材料的准备方面,提供给幼儿的材料有球,纱巾,棉线,橡皮筋,橡皮泥,海绵,纸若干张等材料。一方面,材料的丰富性也就造成了幼儿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选择,拖延了活动用时;另一方面,有些材料,如橡皮筋,纱巾等对于小班三岁左右的幼儿来说,作出变形操作的难度较大。
2.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我本应对幼儿的操作作出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包括方法的指导,以及语言和动作的肯定,因为这样既可以点燃幼儿创造的欲望,又可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对帮助幼儿开拓求异的思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在进行第一个环节“初步了解,感受变”之时,由于材料的选择不当,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对物体进行变化。活动没有达到我自己的预设目标,所以我也仅仅只是对幼儿进行了操作方法上的指导,忽略了对幼儿的及时鼓励。
从本次活动的效果来看,此时鼓励的缺失会导致幼儿兴趣的转移,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后续的活动上。
3.我认为,针对此类培养幼儿创造想象力的活动,活动的重点应该在幼儿的体验以及此后的分享上。在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索,一物多变”中,幼儿的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才将单一的纸张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物体。由于幼儿的积极性不高,分享环节也就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经验互补,开拓求异思维的目的。
结合老师给我提出的意见并经过我自己的反思,我认为本次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
1.在活动的导入部分,可以复习一个有关手指变魔术的手指游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2.在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可以趁机引导幼儿变化身体的其他部位。
3.由于小班幼儿保持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限制,再加上之前的操作材料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过大,所以,我将“感受变”与“一物多变”这两个环节进行合并,并选择幼儿喜欢的彩色橡皮泥作为操作材料。
4.在每一个环节之中,加强对幼儿的及时指导与鼓励,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变形经验。
修改后的活动设计方案:
变变变
————心理健康活动设计
适宜年龄斑:本次活动适宜小班幼儿。
一.活动设计意图:幼儿想象创造能力辅导。
古希腊的灵魂官能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是由多个与生俱来的官能所组成的,这些官能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判断力、推理力、意志力等。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沃尔夫认为:“官能的迁移无条件的”。也就是说,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在无形中加强其他的官能,会无条件地迁移到别种管能上。所以,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想象力,对求异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小班幼儿自身潜在着一定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特点,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原本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创新想象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是十分活跃的。所以,本次活动的设计具有很好的激励效果,能够促进这个时期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尝试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并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乐于主动探索,愿意分享自己的独特想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创造性想象中获得愉悦。
三.活动重难点分析:
重点:幼儿能主动探索学习,并尝试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与其他幼儿一起分享。难点: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幼儿喜欢模仿别人,一般情况下有从众心里,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开拓求异思维的引导,使戏法变得和别人不一样。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主要有:
1.物质奖励法:在活动中通过小红花贴画的设置,使每个孩子努力开拓想象思维,来赢得奖励。
2.语言激励法:活动中教师用夸张的言语来表扬获得贴画的幼儿,实际上就是激励其他幼儿产生得到奖励的渴望,同时也鼓励还未赢得奖励的幼儿们,增加他们的信心。
四.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彩色橡皮泥人手一份,轻音乐。
2.心理准备:激发幼儿得到的愿望,来刺激幼儿的想象和表现欲。
五.辅导预设与教学流程:
(一).初步了解,感受“变”:
教师请变形金刚来做客,向小朋友展示手指变变变的能力。
教师激发幼儿求异思维:“变形金刚的手会变化,我们是不是也会一个手指游戏,我们能用手指变魔术,小朋友们和变形金刚比一比好不好?”
小朋友们向变形金刚展示自己关于手指变化的手指游戏。(二).肢体创造,表现“变”:
教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自己的身体有哪些地方可以变?怎么变呢?”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开始从手部的变,转到对身体部位的变,教师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幼儿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变化自己的身体,幼儿再一次发挥他们的创造想象力。
教师及时对愿意表现自己想法,变得和别人不一样的幼儿进行奖励,激发其他幼儿想象、表现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积极探索,一物多“变”:
教师提问:“大家面前都有一份橡皮泥,那它可以怎么变?”
在本操作环节中,教师提供彩色的橡皮泥,让幼儿想办法来变化,幼儿可以用捏,拍,按压,揉等方法来进行变形。
教师及时对幼儿在变形方法上进行指导;请把橡皮泥变得与别人不一样的幼儿上前向大家分享自己是怎么给橡皮泥变形的,把橡皮泥变成了什么。对于能够大胆上前,表达完整清晰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语言和物质奖励,再一次把幼儿们自己的创作想象能力激发出来。
幼儿想象创造力辅导 活动设计与反思
我是魔术师
第二篇:教案:我是魔术师
大班综合活动:我是魔术师 指教者:赵静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魔术培养观察里和对事物的探索兴趣;
2、通过尝试操作魔术发展动手能力;
3、感受魔术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扑克牌;红色和黄色纸圈若干;红色卡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一)提问引入话题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看过魔术啊?在哪里看过的?谁变的?请幼儿来回答,引出话题。
2、教师提问: 魔术神不神奇啊? 今天赵老师也来做个魔术师给小朋友变魔术。
(二)教师操作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扑克牌:
---这个你们认识吗?(认识:扑克牌)
---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样色的?(红色)记住了啊!看反面是什么样色的?(黑色)---现在我来吹一口气,看看会发生什么?教师变魔术
2、教师鼓励幼儿一起操作:---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想)---你们来吹,我数一二三,你们来吹气。教师带幼儿喊一二三,变
二:学习新内容
(一)小兔子会听话的魔术、提问引起幼儿兴趣:你们想不想来玩一次(想)这是什么?(出示红色卡纸)我要变一只小兔子。
2、教师介绍过程:---先往下撕,撕出小兔子的耳朵,小兔子有几只耳朵?(两只)两只耳朵要撕的一样长,中间的往下折,然后把它撕掉。
---相信吗?我要让小兔子的耳朵听我的,可不可以呢?
---来找根线吧(教师在空中找线)把它穿进去,拉出来,用点力气,小兔子的耳朵怎么了?(弯下来)
---这个耳朵可以吗?我也不知道,我来试一试,眼睛睁大哦,找根线,用点力气,好累啊?
---现在我要两只耳朵一起拉,线在长一点,两只耳朵怎么啦?(一起弯下去了)
3、教师提问魔术秘密
---怎么弄的?你们看到线了吗?那兔子耳朵怎么拉下去的?猜一猜,动动脑筋!请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你们的椅子下面有个箩筐,里面有纸,你认为是怎么样做的,就按照你认为的方法来试一试。
4、教师巡回观看并告诉操作过程:
---先让它变成小兔子,把中间的弯下去,然后撕掉;
---赵老师有一根隐形的线,你们有吗?来找一根隐形的线穿进去,拉出来,兔子的耳朵动起来了没有?(没有)
---好,把小兔子放进箩筐里,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看看我的小兔子?(教师将小兔子的反面对着幼儿)发现秘密了吗?还发现了什么?(教师大拇指在动,带动小兔子的耳朵动)小兔子的耳朵在动,其实是老师的手在动。
---那你们刚才怎么没有发现我的大拇指在动?(藏在后面,被挡住了)你们过会表演的时候,要把秘密藏在后面,不让其他人看见!
---既然我的大拇指在动,为什么我的这只手还要像拉线一样在动?请幼儿说。---其实这是魔术里的假动作,是什么呀?请幼儿集体说:假动作
---现在再从箩筐里拿出一张新的纸来试一试,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并让幼儿表演个客人老师看。
(二)剪纸圈魔术
---你们还想不想试一试?
---看!这是什么?(纸圈)这里有什么?(一条线)我沿着这条线剪开,会变成什么?(变成两个圈)我也不知道,我试试看。教师操作。(变成一个大圈)---这样吧,秘密由你们自己发现,赵老师不告诉你们,现在后面桌子上有个大箩筐,你们轻轻走过去,一起来试一试,两种颜色的纸都要试一试,发现秘密藏在心里,待会告诉我们。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做好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纸圈坐回到座位上,你们成功了吗?发现秘密了吗?一个圈剪断以后怎么会变成两个圈?(红色的弯过了,黄色的没弯)
---你们看没这事刚才的红色纸圈,这是黄色的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红色的弯了)为什么我第一次剪的时候你们没有发现呢?(藏在手里,不让观众看见)
三:结束
---看我这里还有一个圈,但他是什么样子的?(两个圈套在一起的)告诉你们,这也是有一个圈剪成的?你们想学吗?那我们回教室试一试,好不好?教师带幼儿离开活动现场。
第三篇:小班心理健康活动
小小班心理健康教案:高兴和生气的时候
一、设计思路: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 的一个重要标志。新《纲要》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应该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高兴和生气是人的两种情绪,高兴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过度的生气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体验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调节,会引起幼儿生理上、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和疾病,老师应该注意帮助幼儿逐渐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应付那些与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有冲突的情景和场面。使自己生活得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心、快乐。
本活动依据小小班幼儿年龄特征: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情绪仍然很不稳当,容易冲动,常会为一些小事大哭大闹。依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来设计活动的,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活动还有机整合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三、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五、活动流程:
语言导入—>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做做高兴与生气的脸谱—>做做高兴的游戏
(一)语言导入
1、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
2、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
3、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
(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1、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脸上、眼睛、嘴巴)
2、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
(三)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
1、卡片联想。
(1)说说高兴和生气的事(幼儿找好朋友一起说)。
(2)游戏:“点芝麻”教师或幼儿点,被点到的幼儿说说卡片上的高兴和生气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样?)。
(3)把卡片送回家
(4)验证卡片
2、生活经验联想,引导幼儿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及做法。
(1)你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生气时可以做些什么?(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3)为别人想一想(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教师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分享。当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大家都会来帮助你解决困难的。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了自己,防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如果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四)做做高兴生气的脸谱
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脸谱。
(五)做做高兴的游戏
1、幼儿在手上套上自己做的脸谱找朋友一起唱表情歌。
2、教师带幼儿到操场上做高兴的游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提问:如果你是小鸡,你被老鹰抓到了你会不会生气?
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你,你会怎么做?
第四篇:小班心理健康活动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高兴生气的时候
一、设计思路: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
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新《纲要》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应该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高兴和生气是人的两种情绪,高兴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过度的生气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体验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调节,会引起幼儿生理上、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和疾病,老师应该注意帮助幼儿逐渐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应付那些与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有冲突的情景和场面。使自己生活得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心、快乐。
本活动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情绪仍然很不稳当,容易冲动,常会为一些小事大哭大闹。依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来设计活动的,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活动还有机整合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来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三、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五、活动流程:
语言导入—>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做做高兴与生气的脸谱—>做做高兴的游戏
(一)语言导入
1、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
2、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
3、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
(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1、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脸上、眼睛、嘴巴)
2、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
(三)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
1、卡片联想。
(1)
说说高兴和生气的事(幼儿找好朋友一起说)。
(2)
游戏:“点芝麻”教师或幼儿点,被点到的幼儿说说卡片
上的高兴和生气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样?)。
(3)把卡片送回家
(4)验证卡片
2、生活经验联想,引导幼儿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及做法。
(1)你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生气时可以做些什么?(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3)为别人想一想(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
第五篇:小班心理健康活动《黑暗我不怕》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黑暗我不怕》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黑暗与快乐。
2、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克服困难,提高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助人为乐的品质。活动准备:
小山洞、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动物玩具,大块遮光布,山洞三个,音乐磁带一盒。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和形式导入活动。
1、教师:“孩子们,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跟他们打个招呼吧!”(伴随《HELLO》的音乐,幼儿做律动进入场景)
2、教师:“这块布的下面是什么东西呀?让我们钻进去看看吧!”
3、(钻进布底下)孩子们,你们看见什么了?里面虽然这么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妈妈照样能知道你是谁。还能做很好玩的游戏呢!
二、谈话。
教师:刚才在布底下,你有什么感觉?你害怕吗?为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也是黑黑的?如果让你晚上一个人睡在小房间里,你会害怕吗?为什么?
讨论: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不害怕呢?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黑房间里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我们有各种方法战胜黑暗。你们以后敢不敢一个人睡觉啦?敢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三、营救小动物,鼓励幼儿不怕黑。
1、发现情况通过小动物的呼救声及教师对黑洞内发生情况的描述,让幼儿感知发生的事情,激起幼儿救小动物的欲望。
(1)(伴随着音乐,以远处传来一阵阵小动物的呼救声)教师:“咦,好象有什么人在哭,你们听,是谁在喊救命?孩子们,你们千万别动,妈妈去看看。
(2)教师慢慢走到山洞口,仔细往山洞里看,说:“呀,这里有个山洞,里面很黑,什么也看不见。对,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哎呀,这个洞口这么小,我钻也钻不进去,怎么办呢?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黑洞洞的山洞里到底是谁在哭呀?孩子们,你们谁愿意帮妈妈进去看看。”
2、鼓励幼儿克服怕黑心理,勇敢地钻进山洞。
(1)请胆大的幼儿做示范,并说说自己害怕不害怕,以及自己是怎样克服害怕的。
(2)交谈,了解害怕的幼儿的心理状况,教师对他们进行疏导。
(3)请愿意去救小动物的幼儿一个一个爬进山洞,每人只救一个小动物。
(4)教师对还不敢进去的幼儿再次进行疏导,启发他们找上好朋友一同进去救小动物。
(5)请胆子特别小的幼儿借助一些器具(如木棍、玩具刀、手电筒等)和好朋友一同进山洞。
(6)教师亲亲每一个救小动物的幼儿,夸奖他们是勇敢的孩子。
3、小动物们都很累了,把它们轻轻放在担架上,我们把它们抬回家吧!